一、Terson综合征伴高度近视1例(论文文献综述)
曾芹[1](2021)在《保留黄斑中心凹的内界膜剥除术治疗黄斑水肿和高度近视性黄斑劈裂的效果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保留黄斑中心凹内界膜剥除术治疗黄斑水肿和高度近视性黄斑劈裂的疗效。方法:收集2017年12月至2020年12月于汕头大学·香港中文大学联合汕头国际眼科中心眼底一科行保留黄斑中心凹内界膜剥除术(fovea-sparing internal limiting membrane peeling,FSILP)的黄斑水肿和高度近视性黄斑劈裂患者。对术前、术后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黄斑中心凹厚度(central fovea thickness,CFT),黄斑区水肿及囊腔消退情况、劈裂复位情况,术后黄斑区形态变化,术后并发症情况等进行观察。采用SPSS2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采用均值±标准差进行统计描述,术前和术后BCVA、CFT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或Wilcoxon秩和检验,计数资料以率或构成比表示,黄斑区形态转归、等级资料比较采用卡方检验或Fisher精确概率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黄斑区形态变化:黄斑水肿组23只眼中有20只眼术后黄斑区形态得到改善,3只眼无明显改善。术后形态分为三型:A型:CFT下降伴囊腔消失;B型:CFT下降,仍有囊腔;C型:CFT未下降伴囊腔存在,或发生全层黄斑裂孔。术后符合A型分类的有12例(52.17%),B型8例(34.78%),C型3例(13.04%)。高度近视性黄斑劈裂组12只眼根据术前形态分为三型:单纯视网膜劈裂(retinoschisis,RS)5例,视网膜劈裂伴神经上皮层脱离(foveal detachment,FD)2例,视网膜劈裂伴板层黄斑裂孔(lamellar macular hole,LMH)5例。术后12只眼完全复位8例(66.67%);部分复位3例(25.00%);未复位1例(8.33%)。两组术后均未观察到保留区内界膜(internal limiting membrane,ILM)有增厚收缩现象。2.黄斑中心凹厚度:黄斑水肿组术前平均CFT(472.26±149.01)μm,末次随访时下降至(264.39±106.15)μ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018,P=0.000<0.05),高度近视性黄斑劈裂组术前平均CFT(442.67±257.16)μm,末次随访时下降至(146.17±46.00)μ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270,P=0.001<0.05)。3.最佳矫正视力:黄斑水肿组术前BCVA平均Log MAR(0.77±0.34),至末次随访时提高至(0.43±0.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760,P=0.002<0.05)。高度近视性黄斑劈裂组,术前BCVA平均Log MAR(1.05±0.44),至末次随访时提高至(0.73±0.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1.968,P=0.049<0.05)。4.术后并发症:黄斑水肿组所有患者23(100%)只眼术后随访均未出现全层黄斑裂孔(full-thickness macular hole,FTMH),未发生视网膜脱离、眼内炎、眼内出血等严重并发症。高度近视性黄斑劈裂组12只眼有1例(8.33%)RS眼术后末次随访(>12个月)发生了局部的黄斑前膜;有1例(8.33%)LMH眼7天后出现了FTMH,3个月后再次行二次手术,术后黄斑裂孔闭合,裸眼视力HM/20cm,矫正无提高。结论:1.保留黄斑中心凹的内界膜剥除术可以促进黄斑区囊腔消失,有助于恢复视网膜的结构,可以促进劈裂腔的下降,有助于视网膜的贴附和复位,使黄斑区形态和视力得到改善。2.保留黄斑中心凹的内界膜剥除术是治疗黄斑水肿和高度近视性黄斑劈裂的可行而有效的手术方法。
邹皋城[2](2019)在《334例玻璃体积血的病因及28例出血性视网膜脱离的B超影像学特征分析》文中提出目的:本课题主要研究合并玻璃体积血的出血性视网膜脱离的主要病因,分析不同病因导致的出血性视网膜脱离的B超影像学特征,为该类患者以后治疗方案的选择、预后判断及疗效评估提供帮助。方法:收集安徽省立医院2015年7月-2017年8月入院诊断为玻璃体积血(眼底均无法窥入),并行玻璃体切割术患者334例,术前常规记录患者年龄、性别、病程、系统性疾病情况(如高血压、糖尿病等),最佳矫正视力、光定位,裂隙灯显微镜观察眼前节,非接触性眼压计检查眼压。术前眼科B超扫描观察后极部、赤道部、周边部的网膜形态、位置、范围、回声强度变化。所有患者行玻璃体切割术,术中观察视网膜情况,单纯视网膜下积血患者均未行视网膜下积血清除。术后患者完善眼底照相,部分完善FFA以及ICGA明确诊断,部分患者因全身因素未行造影检查,由三名有经验的眼底病医生作出诊断。将术前眼科B超显示为出血性视网膜脱离与术中验证结果进行比对,分析其B超声像学特征及其临床特点。比较术前最佳矫正视力与术后最佳矫正视力的差异,视力均转换为Log MAR数值(3.0表示指数,2.0表示手动,1.0表示光感)进行统计,运用配对样本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玻璃体积血的病因有以下几种:糖尿病视网膜病变201例,占60.1%,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98例,占29.3%,中央视网膜静脉阻塞6例,占1.79%,视网膜大动脉瘤3例,占0.89%,视网膜血管炎5例,占1.49%,Terson’s综合征4例,占1.19%,老年黄斑变性5例,占1.49%,息肉样脉络膜血管病变12例,占3.59%。术前B超结果提示为出血性视网膜脱离28例,经术中证实为出血性视网膜脱离16例,306例术前B超未提示出血性视网膜脱离,经手术发现出血性视网膜脱离6例,在所有出血性视网膜脱离患者中主要包括:PCV 12例,AMD5例,RAM2例,DR3例。PCV术后BCVA与术前BCV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9);AMD术后BCVA与术前BCB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7);DR术后BCVA与术前BCV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0);Terson术后BCVA与术前BCV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RAM术后BCVA与术前BCV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26)。主要超声特点是与视盘相连的视网膜条带状中强回声影,其下见扁平弧形回声隆起伴点状回声。超声检查诊断敏感性及特异度较高,分别为80%和96.2%。结论:B超是玻璃体积血等屈光间质混浊情况下评估眼后段情况的重要手段,我们认为B超能够有效地显示视网膜下出血,同时结合患者病史,可以对其预后进行较为准确地判断,即使是合并视网膜下出血患者,手术治疗仍可让大多数的患者提升部分视力,改善视功能。
杨欣悦[3](2016)在《106眼玻璃体积血患者手术治疗的临床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行玻璃体切割术治疗106眼玻璃体积血的病因构成,手术后视力、并发症及预后相关因素。方法:收集2013年8月至2015年8月期间由我院眼底病科同一术者完成玻璃体切割术治疗的玻璃体积血患者105例(106眼),对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排除由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和眼外伤引起的玻璃体积血病例),分析其病因构成、年龄、病程、术前视网膜激光光凝与否、手术方式、玻璃体腔填充物、术前术后视力及术后并发症等。结果:1.105例(106眼)中视网膜静脉阻塞61例(58.10%),孔源性视网膜脱离17例(16.20%),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8例(7.62%),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6例(5.71%),视网膜静脉周围炎5例(4.76%),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2例(1.90%),视网膜大动脉瘤1例(0.95%),Terson综合征1例(0.95%),特发性血小板减少1例(0.95%),特发性玻璃体积血3例(2.86%)。2.手术前后视力比较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01)。3.青年组与老年组术后视力恢复良好率高于中年组(P=0.011,P=0.012),青年组与老年组术后视力恢复良好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02)。4.视网膜静脉阻塞致玻璃体积血病程小于2个月组术后视力恢复良好率高于病程大于2个月组(P=0.006)。5.微创玻璃体切割手术组术后视力恢复良好率高于标准20G玻璃体切割手术组(P=0.008)。6.灌注液组术后视力恢复良好率高于惰性气体组与硅油组(P=0.005,P=0.004),惰性气体组与硅油组术后视力恢复良好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93)。7.术后主要并发症为高眼压和玻璃体腔再积血。结论:1.本组2013年8月-2015年8月收治玻璃体积血病因以视网膜静脉阻塞、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为主。2.微创玻璃体切割术是玻璃体积血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3.本组2013年8月-2015年8月玻璃体积血行玻璃体切割术后与视力预后相关的因素为:年龄、病程、手术方式、眼内填充物等。4.本组2013年8月-2015年8月玻璃体积血行玻璃体切割术术后主要并发症为高眼压和玻璃体腔再积血。
刘莲,蔡锦红,钟敬祥[4](2011)在《23G玻璃体切除术治疗Terson综合征的临床分析》文中提出目的评价23G玻璃体切除器在治疗Terson综合征中的作用及手术时机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应用23G玻璃体切除器,部分配合剥膜、眼内光凝、玻璃体腔内注空气或C3F8等治疗Terson综合征11例(18眼)。结果所有患者术后玻璃体腔清晰,视力较术前均有提高。结论 23G玻璃体切除器治疗Terson综合征玻璃体积血,手术并发症少,恢复快,手术时机越早者视力预后越好。
曲毅,王兴荣,崔彦[5](2011)在《内界膜剥离术在玻璃体视网膜手术中的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视网膜内界膜剥离术已在各类玻璃体视网膜手术中被普遍采用,新型显微外科手术仪器和各种染色剂的应用使得几乎透明且极薄的内界膜更易于剥离下来。大量研究显示,内界膜剥离术可以使黄斑前膜等视网膜疾病的手术治疗取得良好疗效,但仍需要更多的随机对照试验来为该手术的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本文根据内界膜剥离术在各种玻璃体视网膜疾病中的应用现状对该手术的典型适应证、临床疗效以及手术方法作一综述。
王玲,朱晓华[6](2005)在《Terson综合征16例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特征及疗效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Terson综合征的患者玻璃体与视网膜的病变发展与手术时机选择和疗效关系。方法:Terson综合征16例29眼,术前视力光感~0.02,病程2~9(平均4.1)mo。行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术中根据玻璃体视网膜情况,采用眼内气体充填12眼,采用硅油充填17眼。结果:术中发现玻璃体出血大都集中在后极部;同时存在视网膜前出血10眼,且两眼基本对称,出血在黄斑区9眼,积血池可扩大到上下血管弓,并形成牵引的堤坝,多灶性出血4眼。首次术后29眼视力显着提高,无黄斑区视网膜前出血16眼视力提高到0.4~1.0(平均0.67);有黄斑区视网膜前出血9眼视力提高到0.1~0.5(平均0.36)。前者较后者术后视力显着提高(P<0.05)。术后随访25眼,约5~33(平均17.6)mo。术后发生视网膜脱离3眼,行巩膜外加压视网膜复位术,视网膜复位。结论:Terson综合征患者及时行玻璃体切割手术安全有效,伴有黄斑区视网膜前出血患者视力的恢复较差,说明黄斑区视网膜前出血对黄斑的视功能有损害。
冯春阳[7](2004)在《Terson综合征伴高度近视1例》文中研究表明
沈阳,钱宜珊,周行涛[8](2014)在《视网膜有髓神经纤维合并高度近视参差性弱视研究进展》文中提出视网膜有髓神经纤维合并高度近视参差性弱视是以视网膜有髓神经纤维合并患高度近视、屈光参差性弱视为主要特征的一组综合征,多发于单眼,可严重威胁患者的视力和视功能。目前其原因不详,症状的进展规律尚不明确,治疗效果和预后各异。近年来随着眼科诊疗技术的进步,对视网膜有髓神经纤维合并高度近视参差性弱视的研究取得了一定进展。本文就视网膜有髓神经纤维合并高度近视参差性弱视的最新研究进展加以综述。
李如龙,卢国华,孙新成[9](2009)在《玻璃体积血患者247例危险因素分析》文中指出目的:研究玻璃体积血的病因及危险因素特点。方法:对2000/2008年在我院就诊的247例255眼玻璃体积血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247例255眼玻璃体积血患者中,外伤79例(32.0%);糖尿病视网膜病变67例(27.1%);视网膜静脉阻塞34例(13.8%)。结论:外伤、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视网膜静脉阻塞是引起玻璃体积血的最常见原因,外伤、糖尿病、高血压是玻璃体积血的危险因素。早期预防可降低其发病率。
孙敏[10](2008)在《193例玻璃体积血原因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玻璃体积血的原因及构成特点。方法:对2002年8月~2007年2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以玻璃体积血为首诊的193例患者218只眼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原因分析。结果:在所有患者中,增殖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 , PDR)玻璃体积血者最多,为72例(37.31%);其次为眼外伤47例(24.35%),再次视网膜静脉阻塞( retinal vein occlusion , RVO) 36例(18.65%);还有孔源性视网膜脱离10例(5.18%)和视网膜静脉周围炎9例(4.66%)。与少数民族玻璃体积血原因分布无明显差异(χ2 =15.648, P =0.239)。发病年龄< 45岁的67例青年组患者中,眼外伤导致玻璃体积血的最多,为37例(55.22%),其次为PDR12例(17.91%),再次为视网膜静脉周围炎9例(13.43%)。45~59岁中年组56例患者中,PDR致玻璃体积血的最多,为28例(50.00%),其次为RVO14例(25.00%),再次为眼外伤7例(12.50%)。≥60岁老年组70例患者中,PDR致玻璃体积血的最多,为32例(45.71%),其次为RVO21例(30.00%),再次为渗出型老年性黄斑变性5例(7.14%)。各年龄组病因构成存在统计学差异(χ2 =115.154, P < 0. 005)。124例男性患者的主要致病原因为眼外伤、PDR、RVO、视网膜静脉周围炎,分别占总男性患者人数的34.68%、32.26%、13.71%、5.65%,69例女性患者中,PDR、RVO、眼外伤、孔源性视网膜脱离为导致玻璃体积血的主要原因,分别占46.38%、27.54%、5.80%、4.35%,男女病因构成存在统计学差异(χ2 =36.095, P < 0. 005)。结论:眼外伤,PDR和视网膜静脉周围炎是青年患者玻璃体积血的主要原因,PDR、RVO及眼外伤是中年患者主要原因,PDR,RVO和渗出型老年性黄斑变性是老年患者玻璃体积血的主要原因。眼外伤、PDR、RVO、视网膜静脉周围炎是男性患者玻璃体积血的主要原因,而女性PDR、RVO、眼外伤、孔源性视网膜脱离为导致玻璃体积血的主要原因。PDR及视网膜静脉周围炎是双眼玻璃体积血的常见原因。视网膜新生血管破裂及出血和牵拉性视网膜脱离是导致多数玻璃体积血的根本原因。
二、Terson综合征伴高度近视1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Terson综合征伴高度近视1例(论文提纲范文)
(1)保留黄斑中心凹的内界膜剥除术治疗黄斑水肿和高度近视性黄斑劈裂的效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前言 |
第二章 方法 |
2.1 研究对象及内容 |
2.2 研究资料与方法 |
2.3 统计学处理 |
第三章 结果 |
3.1 患者一般资料 |
3.2 术后黄斑区形态转归 |
3.3 黄斑中心凹厚度和最佳矫正视力 |
3.4 并发症 |
第四章 讨论 |
4.1 玻璃体切除联合保留中心凹内界膜剥除联合气体填充的选择 |
4.2 术后CFT、BCVA和黄斑区形态变化分析 |
4.3 术后保留区ILM形态分析 |
4.4 术后并发症分析 |
第五章 结论 |
第六章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英汉缩略词对照表 |
综述 玻璃体切除联合内界膜剥除术在黄斑水肿和高度近视性黄斑劈裂中的治疗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2)334例玻璃体积血的病因及28例出血性视网膜脱离的B超影像学特征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词缩略表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前言 |
2.资料与方法 |
3.结果 |
4.讨论 |
5.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综述 出血性视网膜脱离的病因 |
参考文献 |
(3)106眼玻璃体积血患者手术治疗的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写对照表 |
第1章 绪论 |
1.1 玻璃体积血的病因 |
1.2 玻璃体积血的病理生理 |
1.2.1 玻璃体积血血液代谢的病理生理 |
1.2.2 玻璃体积血发生的病理机制 |
1.3 视网膜、脉络膜新生血管形成机制 |
1.3.1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 |
1.3.2 血管生成素(angiogenin,Ang)与Tie2 |
1.3.3 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latelet derived growth factor,PDGF) . 41.3.4 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tromal cell-derived factor-1,SDF-1) |
1.3.4 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tromal cell-derived factor-1,SDF-1) |
1.3.5 低氧诱导因子-1(hypoxia-inducible factor-1 ,HIF-1) |
1.3.6 细胞外基质 |
1.3.7 其他 |
1.4 玻璃体积血的临床治疗 |
1.4.1 药物治疗 |
1.4.2 手术治疗 |
1.5 结语 |
第2章 资料和方法 |
2.1 一般材料 |
2.2 仪器设备 |
2.3 检查方法 |
2.3.1 病史采集 |
2.3.2 眼部检查 |
2.3.3 全身检查 |
2.4 手术适应症 |
2.5 手术方法 |
2.6 术后处理 |
2.7 手术疗效评价 |
2.7.1 术后视力 |
2.7.2 术后并发症 |
2.8 统计分析 |
第3章 结果 |
3.1 一般情况 |
3.1.1 年龄、性别及眼别 |
3.1.2 玻璃体积血的病因 |
3.1.3 玻璃体积血各病因组眼部一般情况 |
3.1.4 玻璃体腔注射抗VEGF药物治疗情况 |
3.2 术前、术后视力情况 |
3.3 各病因组术后视力情况 |
3.4 与术后视力相关因素 |
3.4.1 年龄 |
3.4.2 病程 |
3.4.3 术前视网膜激光光凝 |
3.4.4 手术方式 |
3.4.5 填充物 |
3.5 术后并发症及相应处理 |
3.5.1 术后高眼压 |
3.5.2 玻璃体腔再积血 |
3.5.3 术后炎性反应 |
第4章 讨论 |
4.1 一般情况 |
4.1.1 年龄、性别及眼别 |
4.1.2 玻璃体积血的病因 |
4.1.3 玻璃体积血各病因组眼部一般情况 |
4.1.4 玻璃体腔注射抗VEGF药物治疗情况 |
4.2 与术后视力相关因素分析 |
4.2.1 术后视力的一般情况 |
4.2.2 各病因组术后视力情况 |
4.2.3 年龄 |
4.2.4 病程 |
4.2.5 术前视网膜激光光凝 |
4.2.6 手术方式 |
4.2.7 填充物 |
4.3 术后并发症及相应处理 |
4.4 研究的局限性及展望 |
4.4.1 研究的局限性 |
4.4.2 展望 |
第5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8)视网膜有髓神经纤维合并高度近视参差性弱视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流行病学 |
2 病因学及病理机制 |
3 诊断及分类 |
4 治疗及预后 |
5 展望 |
(9)玻璃体积血患者247例危险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0引言 |
1对象和方法 |
1.1对象 |
1.2方法 |
2结果 |
3讨论 |
(10)193例玻璃体积血原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资料与方法 |
1. 资料 |
1.1 资料来源 |
1.2 一般资料 |
2. 研究方法 |
2.1 病史即临床特征 |
2.2 眼科常规检查 |
2.3 眼科辅助检查 |
2.4 手术治疗 |
3. 统计学处理 |
结果 |
讨论 |
小结 |
致谢 |
参考文献 |
综述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导师评阅表 |
四、Terson综合征伴高度近视1例(论文参考文献)
- [1]保留黄斑中心凹的内界膜剥除术治疗黄斑水肿和高度近视性黄斑劈裂的效果研究[D]. 曾芹. 汕头大学, 2021
- [2]334例玻璃体积血的病因及28例出血性视网膜脱离的B超影像学特征分析[D]. 邹皋城. 安徽医科大学, 2019(09)
- [3]106眼玻璃体积血患者手术治疗的临床分析[D]. 杨欣悦. 吉林大学, 2016(09)
- [4]23G玻璃体切除术治疗Terson综合征的临床分析[J]. 刘莲,蔡锦红,钟敬祥. 中华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2011(09)
- [5]内界膜剥离术在玻璃体视网膜手术中的应用[J]. 曲毅,王兴荣,崔彦. 山东大学耳鼻喉眼学报, 2011(04)
- [6]Terson综合征16例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特征及疗效分析[J]. 王玲,朱晓华. 国际眼科杂志, 2005(06)
- [7]Terson综合征伴高度近视1例[J]. 冯春阳. 国际眼科杂志, 2004(06)
- [8]视网膜有髓神经纤维合并高度近视参差性弱视研究进展[J]. 沈阳,钱宜珊,周行涛. 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 2014(04)
- [9]玻璃体积血患者247例危险因素分析[J]. 李如龙,卢国华,孙新成. 国际眼科杂志, 2009(08)
- [10]193例玻璃体积血原因分析[D]. 孙敏. 新疆医科大学, 20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