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从网页设计看高等财经院校图书馆信息服务创新(论文文献综述)
黄超昱[1](2021)在《贵州高校移动图书馆信息服务现状调查及发展路径研究》文中指出
刘奕[2](2020)在《5G网络技术对提升4G网络性能的研究》文中提出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设备接入到移动网络,新的服务与应用层出不穷,对移动网络的容量、传输速率、延时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5G技术的出现,使得满足这些要求成为了可能。而在5G全面实施之前,提高现有网络的性能及用户感知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本文从5G应用场景及目标入手,介绍了现网改善网络性能的处理办法,并针对当前5G关键技术 Massive MIMO 技术、MEC 技术、超密集组网、极简载波技术等作用开展探讨,为5G技术对4G 网络质量提升给以了有效参考。
倪弘[3](2019)在《美国图书情报学研究生教育对中国的启示》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产生于图书馆员培训计划的图书情报学教育最初运用的教育方式是参与性的教育方法(community-based participatory research,CPBR),通过模拟研究场景和服务场景的方式完成图书情报教育。二战之后的图书情报学教育开始以对图书馆员开展职业认证体系和职业教育作为图书情报学教育的主要内容。随着信息社会向知识社会的转变,用户信息素质的提升和图书情报教育中信息技术以及其他学科专业的深度融合,使得图书情报学教育向着多元化、多层次、跨学科的方向发展。同时也给图书情报的学科教育带来一些新的挑战,使得图书情报学教育无论是在招生规模、课程设置、师资建设还是毕业生的就业形式上都面临着巨大的挑战。美国作为世界上图书情报学教育经验最丰富的国家,研究美国的优秀图书情报高校所实行的教育教学方式会对我的图书情报学教育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本文着眼于教育的高度,结合当前我国图书情报学教育的发展态势以及信息社会下对图书情报专业人才提出的新要求与新需求,利用文献分析、内容分析、社会网络分析以及文本挖掘等方法,对经过美国图书馆协会认定的且在全美图书情报学教育中排名前二十的美国高校的基本学院介绍、院系设置、教学层次、人才培养模式、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师师资等情况进行细致的分析,最终为我国的图书情报学教育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切实可行的建议与启示。
孙国霞[4](2002)在《从网页设计看高等财经院校图书馆信息服务创新》文中提出本文从图书馆网页设计的角度 ,阐述了高等财经院校图书馆信息服务创新的几个方法
张卉[5](2017)在《江苏省高校图书馆特色数据库建设的调查与分析》文中提出随着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字化信息资源已成为了现代社会主要的信息资源。我国高校图书馆作为重要的文献信息资源服务机构,为了能够有效的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以及各种数字化资源为高校的科研、教学活动提供高品质的服务,已经有越来越多的高校图书馆依靠其自身的馆藏资源、信息资源收集管理能力,去构建各类特色数据库。近年来,高校图书馆的信息管理方式也发生了较大改变,特色数据库的建设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1]。江苏省作为全国经济发达的强省之一,江苏省高校的整体综合实力以及它们图书馆的发展水平都处于全国领先的地位,所以江苏省高校图书馆特色数据库建设的总体情况较好,有了一些显着的成效,特别是江苏省综合实力名列前茅的高等本科学校。这些高校不仅大力度引进国内外大量数字资源,而且大多数高校根据自身的资源优势或学科优势等条件,建立了自己的特色数据库。这些有着较强综合实力本科院校图书馆的特色数据库不但在数目上很多,覆盖面较广,而且有着非常好的成果。因此,在高校图书馆特色数据库的建设方面也就具有一定的典型意义。对他们进行调研分析,希望对于我国高校图书馆特色数据库的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和指导。然而不可避免的,江苏省高校图书馆特色数据库的建设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去面对解决,甚至有部分高校图书馆特色数据库的建设还没有进入起步阶段,需要大力发展特色数据库的创建。本文研究江苏省高校图书馆特色数据库的建设情况,不仅为江苏省高校图书馆特色数据库的建设提供具体可行的意见,能够进一步提高江苏省高校图书馆的综合实力,而且有利于增强江苏省高校的综合实力,促进江苏地区整体的经济发展水平。本篇文章的内容分为七个章节。第一个章节的内容是绪论,依次介绍了本文的选题背景、选题意义和目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方法及思路,还有本文的创新点。第二个章节的内容是江苏省高校图书馆特色数据库建设的调查设计,确定了本文的调查对象、调查内容、调查步骤。第三个章节的内容是江苏省高校图书馆特色数据库建设的整体情况调查,主要集中在以下5个方面,分别是:江苏省高校图书馆特色数据库的数量分布调查、江苏省各市高校图书馆特色数据库的分布调查、江苏省不同类型高校图书馆特色数据库的分布调查、江苏省高校图书馆特色数据库的揭示名称调查、江苏省高校图书馆特色数据库的内容主题调查。第四个章节的内容是江苏省高校图书馆特色数据库建设的典型案例分析,结合特色数据库建设的数量和质量,本文选取了江苏省内三所具有代表性的高校图书馆,分别是:苏州大学、南京师范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图书馆,依次阐述了这三所高校图书馆特色数据库目前建设的现状,然后分析它们创建的优势和不足之处。第五个章节的内容是江苏省高校图书馆特色数据库建设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分析,根据本文的第三个章节和第四个章节的调查研究和分析启示,第五个章节归纳总结了目前江苏省高校图书馆特色数据库建设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可以概括为以下四点,分别是:特色数据库发展水平不均衡、特色数据库建设意识薄弱、特色数据库宣传力度低、特色数据库后续维护差。第六个章节的内容是江苏省高校图书馆特色数据库建设的思考和建议,针对第五个章节所总结出的四个问题,相应地提出四个实际可行的建议,它们分别是:加大特色数据库资金投入,减少特色数据库发展差距;增加特色数据库建设种类,推进特色数据库建设进程;丰富特色数据库宣传手段,完善特色数据库培训方式;跟踪特色数据库使用,完善特色数据库后续维护。第七个章节的内容是结语,总结特色数据库的建设不仅有利于高等学校图书馆的发展水平,而且可以提高高校的综合实力,希望高校能够注重特色数据库的建设工作;同时展开希望,希望江苏省高校图书馆特色数据库的建设能够取得更大的进步。
周思霖[6](2015)在《中美高校图书馆的网页内容与形式的比较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Internet的迅猛发展,互联网正以一日千里的速度进入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信息交流正逐步跨越时空和地域的限制,对人们的工作、生活产生着越来越大的影响。越来越多的高校图书馆通过学校的校园网与广域网的互联,高校图书馆除了提供传统的线下服务外,网页俨然已经成为图书馆为学生提供大量信息和丰富资源的新手段,当然也是图书馆发达水平的衡量标准之一。高校图书馆从全球网上获得更多的、大量的学术资源的同时,高校图书馆网页也是图书馆向外界展示学校学术性和高校服务性的窗口,更是提高电子文献资源利用率的一个媒介。作为图书馆的形象标志和学生日常学习使用的重要工具,它传达着全新的服务理念。因此,图书馆的主页设计是否合理好用显得愈发重要。要使得图书馆的页面设计不仅内容要更丰富并且使得页面友好度更高,文献搜索更加快捷准确,才能让在校学生更频繁、更便捷的运用图书馆网站资源,都成为网页设计者的努力方向。本文采用理论联系实践的方法,应用了文献调查、网络调查、比较分析、统计分析等研究方法,通过调查研究中美各50所大学的主页和图书馆主页的设计及内容,找出中美高校图书馆主页的共同趋势性和差异性。调查从图书馆首页和学校网站首页两个方面进行,调查内容包括图书馆在首页显示的位置,显示形式,显示名称,图书馆网页的栏目内容,页面颜色,个性化服务等等。在吸收和运用国外前言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中国的研究现状文化氛围,深入了解什么样的网站页面设计才会真正的让学生快速有效的运用图书馆网站,从而发挥图书馆网站应有的作用,给出更好的图书馆设计方案为学生做出更好的服务是本文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并对此提出了具有参考价值的国内高校图书馆网站的设计策略。
吴东阳[7](2010)在《网站自助式的数字参考咨询服务研究》文中指出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等的发展,使得图书馆很多服务内容和项目都可以在网站上提供。借助良好的网络环境,图书馆把诸多的传统服务内容搬上网络平台,为用户提供了形式多样的网络在线信息自助服务。通过采取网站调研、文献调研等方式对国内外大、中型图书馆尤其是高校图书馆的数字参考咨询服务工作进行调查,利用文献分析、综合归纳、比较分析、实例分析等方法进行研究论证,对国内外三个网站的自助式数字参考咨询服务进行了介绍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开展网站自助式的数字参考咨询服务的具体措施,并论述了网站自助式数字参考咨询服务平台的建设,探究如何借助图书馆主页,利用图书馆丰富的信息资源优势、人才优势和设备优势,引入成熟典型的Web2.0技术,采取各种方式和手段,发挥网站自助服务优势,扩大图书馆在网页提供信息和服务的力度,设置合理的服务栏目,提示和帮助引导用户自主行为,自我利用图书馆各种资源,收集、鉴别、传递和利用文献信息来解决问题,达到自我服务、自我满足的需求,充分发挥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实现被服务者个人的目标与意志,同时也实现服务系统的目标与意志,自然而然进入自主创新服务的境界。
朱增勇[8](2008)在《网络环境下的农业文献信息服务模式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网络环境下农业图书馆用户需求呈现多样化和个性化,对农业图书馆的组织结构、管理方式、馆藏结构、服务方式和图书馆员素质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建立以用户为中心的文献信息服务模式势在必行,但目前我国对农业文献信息服务模式研究很少,实践上,以用户为中心的服务模式还在探索阶段,有一些急需探索和解决的问题。因此,很有必要对农业文献信息服务模式进行理论和实践分析。本文围绕农业文献信息服务模式,通过归纳和总结国内外成功的运行模式,分别从组织结构、管理机制、服务项目、服务理念和服务人员等6个方面对比分析了国内外农业文献信息服务模式的运行机制,找出我国农业文献信息服务模式运行存在的问题,引入客户关系管理理论和方法,系统性的收集用户资源,分析用户的信息需求,根据用户的需求来实现资源、服务和技术的整合,建立合理的反馈体系和考核指标,改革现有的文献信息服务模式,建立基于用户集成管理的四元一体化服务模式及其评价指标体系,最后提出模式实施的建议。基于上述思路,进行了创新性研究:一是构建了四元一体化文献信息服务模式,即用户管理、文献信息资源、信息服务和信息技术集成的以用户为中心的集成服务模式。运用CRM理论和方法,根据不同类型农业文献信息用户的信息需求特点,通过用户集成管理对用户信息行为周期的动态跟踪,围绕用户需求建立文献资源、服务和技术集成。该模式横向包括信息服务应用、信息服务管理的规范、信息用户评价三个系统。纵向包括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宏观的控制;第二个层次是微观操作系统,硬、软、评价三元分立又互相融合。二是建立了文献信息服务模式的评价指标体系。基于LibQUAL+TM理论和方法,根据农业图书馆文献信息服务的特点,创新性的设计了一套信息服务评价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包括文献信息资源、网络环境、信息服务形式、信息服务影响、物理环境5个层面,共22个指标。利用建立的评价指标体系,对国家农业图书馆文献信息服务效果实施了评价,探讨了指标的可行性。三是提出了实现四元一体化模式的功能的策略。革新四元一体化模式下的自助式、个性化和知识服务,建设以用户为中心的文献信息资源体系,改革组织结构和业务流程,培养复合型的农业图书馆员来实施建立的服务模式。本论文通过构建四元一体化服务模式及其评价指标体系,提出了实现四元一体化模式的策略,对我国农业文献信息服务的开展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赵鹏[9](2007)在《高校数字图书馆网站建设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计算机技术及网络的迅猛发展,使传统的信息传播与交流的方式发生巨大改变,因此加速了各种文化信息之间的融合与互通,使各种文化信息在得以更广泛传播发展的同时,可以共享和利用。网络中各类网站的建设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同时广大图书馆读者可以由过去到馆借阅、查询,逐渐变为连接到网络中的“数字化的虚拟图书馆”检索、阅读,建立和完善数字化的图书馆网站成为一种必然趋势。图书馆网站是图书馆的网络地址,是物理图书馆在网上的具体表现形式。网站的功能则通过图书馆主页加以体现。图书馆主页是网络环境下图书馆揭示馆藏信息资源的重要窗口,是图书馆开展网上服务的门户。图书馆网站和主页建设是现代化图书馆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图书馆网站利用网络通讯和信息资源的优势,超越时空限制,每天24小时为用户提供便捷、即时的文献信息服务,在现代化图书馆工作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图书馆主页设计的好坏,关系到用户对网站的访问量,对图书馆作用的发挥十分关键。目前,国内上网的图书馆已有300多家,但设计比较完善、内容丰富、查询效果良好的只占很小比例。图书馆网站的功能是通过图书馆主页直接体现出来的,主页的设计思想关系到网站能提供什么样的功能。本文旨在从网络服务品质和数字图书馆评价的角度探索高校图书馆网站的建设,从而为提出完善的图书馆网站建设方案。围绕这个目的,论文做了以下几方面分析研究并实现部分的工作:1.为深入研究高校数字图书馆网站建设打下了理论和技术基础。首先介绍了当前数字图书馆的定义及高校数字图书馆的特点、高校数字图书馆网站功能。2.对目前国内外高校数字图书馆网站的建设进行了详细地调查研究,并且对调查研究的结果整理、比较和分析,为今后高校图书馆建设提供了全面的依据。3.分析了国内高校数字图书馆网站建设的整体现状,得出高校数字图书馆网站建设存在问题和原因。4.进行了高校图书馆网站服务品质和数字图书馆图书馆评价在高校数字图书馆网站应用的深入研究,提出了高校数字图书馆网站建设的整体方案,实现了网络服务品质与数字图书馆评价在高校数字图书馆网站的设计思想。
黄继乾[10](2021)在《中外图书馆智慧服务发展现状比较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飞速发展,社会智能化进程不断加快,图书馆传统服务模式已经无法很好地满足用户对图书馆多元化的服务需求,急需更加先进的服务形态来推动图书馆服务的转型与升级。此背景下,在图书馆传统服务的基础上,融合智能技术,不断体现新理念、新模式的图书馆智慧服务得到迅猛发展。图书馆智慧服务作为现代城市公共文化服务的核心构成部分之一,发挥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本文采用比较研究方法对中外图书馆智慧服务的研究内容与实践现状进行分析,探寻中外图书馆智慧服务发展中存在的相同点与差异之处,以期为我国图书馆智慧服务的发展提供启示与建议。本研究基于文献计量与网络调研双重视角对中外图书馆智慧服务的发展现状进行考量。通过收集中外图书馆智慧服务相关研究文献,采用文献计量法分析比较中外图书馆智慧服务在研究主体、研究热点、主题演化路径三方面的现象与规律。通过研究发现,中外均形成了具有区域特色的高产研究机构群,但国内学者对于智慧服务研究的合作紧密度与发文数量均高于国外。中外图书馆智慧服务研究热点均集中在智慧服务概念、服务模式、支撑技术、系统构建等方面,其中国外在智慧服务系统构建方面的研究更具实践性,而国内在研究主题的丰富程度与技术应用的前沿性上更具优势。在演化路径分析中,中外智慧服务研究演化路径各有特色且派生出了不同的研究方向,国内研究演化主题更加丰富,国外图书馆则更加注重智慧服务过程中“人”这一主体的参与。在实践调研角度,通过对中外图书馆网站进行网络调研,归纳梳理网站智慧服务功能模块,比较分析智慧服务中智能支撑技术、空间再造、数字资源建设、虚拟体验式服务、智慧型馆员五大功能要素。研究发现国内外在智慧服务过程中对于智能支撑技术的应用各有侧重;常规数字资源库建设理念与形式较为相似,但在特色资源库建设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在虚拟体验式服务打造中,国外图书馆倾向于数字化展览类体验式空间构建,而国内则更加注重融合VR等技术的感知性空间的打造;在智慧型馆员的比较中,发现国外图书馆在馆员准入机制、馆员信息公开、馆员培训等方面政策更为科学,国内图书馆在此方面还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文章最后根据比较分析结果,提出促进我国图书馆智慧服务发展的启示与建议。
二、从网页设计看高等财经院校图书馆信息服务创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从网页设计看高等财经院校图书馆信息服务创新(论文提纲范文)
(2)5G网络技术对提升4G网络性能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
1 4G网络现处理办法 |
2 4G网络可应用的5G关键技术 |
2.1 Msssive MIMO技术 |
2.2 极简载波技术 |
2.3 超密集组网 |
2.4 MEC技术 |
3 总结 |
(3)美国图书情报学研究生教育对中国的启示(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引言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2 国内外图书情报学教育现状 |
1.2.1 国内图书情报学教育 |
1.2.2 国外图书情报学教育研究的现状 |
1.3 研究内容与创新点 |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
1.4.1 研究思路 |
1.4.2 研究方法 |
第2章 美国图书情报学专业排名前二十高校专业教育现状 |
2.1 美国专业排名前二十高校简介 |
2.2 培养目标分析 |
2.3 美国图书情报学高校的院系结构分析 |
2.3.1 美国图书情报学专业的学位教育 |
2.3.2 美国图书情报学专业的双学位教育 |
2.3.3 美国图书情报学专业证书教育 |
2.4 入学要求 |
2.5 课程体系分析 |
2.5.1 专业课 |
2.5.2 相关专业课程 |
2.5.3 宏观综合类课程 |
第3章 美国图书情报学专业排名前二十高校师资队伍现状分析 |
3.1 师资队伍专业背景图谱分析 |
3.2 师资队伍研究兴趣研究领域分析 |
第4章 美国图书情报学专业排名前二十高校毕业生就业分布 |
4.1 图书情报机构就业岗位分析 |
4.2 面向企业就业职位与行业分析 |
4.3 面向政府部门就业岗位分析 |
第5章 我国图书情报学教育完善建议 |
5.1 健全师资队伍专业背景与知识结构 |
5.2 规范各培养单位课程体系设置 |
5.3 建立就业指导体系,提升就业竞争力 |
第6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5)江苏省高校图书馆特色数据库建设的调查与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背景 |
1.2 选题目的和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国内研究现状 |
1.3.2 国外研究现状 |
1.4 研究方法及思路 |
1.4.1 研究方法 |
1.4.2 研究思路 |
1.5 创新点 |
2 江苏省高校图书馆特色数据库建设的调查设计 |
2.1 调查对象 |
2.2 调查内容 |
2.3 调查步骤 |
3 江苏省高校图书馆特色数据库建设的整体情况调查 |
3.1 江苏省高校图书馆特色数据库的数量分布调查 |
3.2 江苏省各市高校图书馆特色数据库的分布调查 |
3.3 江苏省不同类型高校图书馆特色数据库的分布调查 |
3.4 江苏省高校图书馆特色数据库的揭示名称调查 |
3.5 江苏省高校图书馆特色数据库的内容主题调查 |
4 江苏省高校图书馆特色数据库建设的典型案例分析 |
4.1 苏州大学图书馆特色数据库建设的案例分析 |
4.1.1 苏州大学图书馆特色数据库建设的现状 |
4.1.2 苏州大学图书馆特色数据库建设的优势 |
4.1.3 苏州大学图书馆特色数据库建设的不足之处 |
4.2 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特色数据库建设的案例分析 |
4.2.1 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特色数据库建设的现状 |
4.2.2 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特色数据库建设的优势 |
4.2.3 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特色数据库建设的不足之处 |
4.3 中国矿业大学图书馆特色数据库建设的案例分析 |
4.3.1 中国矿业大学图书馆特色数据库建设的现状 |
4.3.2 中国矿业大学图书馆特色数据库建设的优势 |
4.3.3 中国矿业大学图书馆特色数据库建设的不足之处 |
5 江苏省高校图书馆特色数据库建设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分析 |
5.1 特色数据库发展水平不均衡 |
5.2 特色数据库建设意识薄弱 |
5.3 特色数据库宣传力度低 |
5.4 特色数据库后续维护差 |
6 对江苏省高校图书馆特色数据库建设的思考和建议 |
6.1 加大特色数据库资金投入,减少特色数据库发展差距 |
6.2 增加特色数据库建设种类,推进特色数据库建设进程 |
6.3 丰富特色数据库宣传手段,完善特色数据库培训方式 |
6.4 跟踪特色数据库使用,完善特色数据库后续维护 |
7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6)中美高校图书馆的网页内容与形式的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绪论 |
一、研究目的和意义 |
二、研究现状 |
(一)国内研究现状 |
(二)国外研究现状 |
三、研究方法设计 |
(一)数据来源 |
(二)调查研究方法 |
第二章 中美图书馆网页设计比较及比较结果分析 |
一、高校主页比较 |
(一)图书馆网页链接位置 |
(二)图书馆链接名称比较 |
(三)进入图书馆主页的跳转方式 |
(四)一级类目名称 |
二、图书馆主页比较 |
(一)色彩运用 |
(二)页面布局 |
(三)多语言网页设计 |
(四)页面尺寸比较 |
(五)栏目内容设计 |
(六)个性化服务 |
(七)更新时效性 |
三、中美图书馆网页设计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
(一)中美高校图书馆网页设计共同点 |
(二)中美高校图书馆网页设计不同点 |
四、中美高校图书馆网页设计比较结果分析 |
(一)功能大于形式 |
(二)内容重于栏目 |
第三章 中美高校图书馆网页设计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
一、中国高校图书馆网页设计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
(一)栏目多而杂,实用性差 |
(二)馆藏资源无特色,电子资源不足 |
(三)一站式检索单库检索居多 |
(四)一级类目名称不规范 |
(五)个性化推送服务不足 |
二、美国高校图书馆网页设计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
(一)首页多页展示模式 |
(二)缺乏多语言设计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着作情况 |
(7)网站自助式的数字参考咨询服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 |
第二节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三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
一、国外现状 |
二、国内现状 |
第四节 研究方法、思路和基本步骤,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
一、研究方法 |
二、研究思路和基本步骤 |
三、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
四、研究的创新点 |
第二章 数字参考咨询服务概述 |
第一节 数字参考咨询发展历程 |
第二节 数字参考咨询服务模式 |
一、异步参考咨询服 |
二、同步参考咨询服 |
三、合作参考咨询服 |
第三节 数字参考咨询服务的不足 |
一、信息化资源缺乏 |
二、服务不够充分 |
三、被动服务为主 |
四、手段单一 |
五、系统性不强 |
六、受时间限制 |
第三章 图书馆网站自助服务 |
第一节 图书馆自助服务 |
一、产生背景 |
二、内涵和特征 |
三、优势分析 |
第二节 图书馆自助服务与图书馆网站 |
第三节 数字参考咨询服务与网站自助服务 |
第四章 国内外典型网站自助式数字参考咨询服务介绍 |
第一节 概况 |
第二节 案例分析 |
一、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图书馆 |
二、中国国家科学数字图书馆分布式数字参考服务系统 |
三、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虚拟参考咨询系统 |
四、结论 |
第三节 问题与启示 |
一、问题分析 |
二、启示 |
第五章 开展网站自助式数字参考咨询服务的措施 |
第一节 数字信息资源建设 |
第二节 咨询人员定位以及管理 |
第三节 激发咨询用户的信息需求 |
第四节 完善信息导航服务 |
第五节 质量控制 |
第六节 网络用户隐私保护 |
第六章 网站自助式数字参考咨询服务的平台建设 |
第一节 平台项目 |
第二节 方式与手段 |
第三节 服务策略 |
第四节 技术支持 |
第五节 信息反馈系统 |
第六节 平台维护 |
第七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8)网络环境下的农业文献信息服务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1.1 问题的提出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3 农业文献信息服务模式概念 |
1.4 研究内容和方法 |
1.4.1 主要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技术路线 |
1.4.3 主要方法 |
1.5 研究特色与创新点 |
第二章 网络环境下的农业文献信息服务 |
2.1 农业文献信息服务概述 |
2.1.1 文献信息资源 |
2.1.2 文献流通 |
2.1.3 馆际互借和文献传递 |
2.1.4 参考咨询 |
2.1.5 数据库服务 |
2.1.6 网络文献信息服务 |
2.2 网络环境下农业文献信息服务面临的挑战 |
2.2.1 馆藏结构的变化 |
2.2.2 用户信息需求的变化 |
2.2.3 信息技术的发展 |
2.2.4 对文献信息服务方式的影响 |
2.2.5 信息服务人员角色转变 |
2.2.6 外部环境的变化 |
2.2.7 知识经济的发展 |
第三章 国内外农业文献信息服务模式比较分析 |
3.1 国外农业文献信息服务及其模式 |
3.1.1 传统文献信息服务模式 |
3.1.2 集成服务模式 |
3.1.3 个性化信息服务模式 |
3.1.4 渗透延伸服务模式 |
3.2 我国农业文献信息服务模式 |
3.2.1 传统农业文献信息服务模式 |
3.3.2 集成文献信息服务模式 |
3.3.3 个性化文献信息服务模式 |
3.3.4 知识型文献信息服务模式 |
3.3 国内外农业文献信息服务模式的比较分析 |
3.3.1 组织结构的比较分析 |
3.3.2 管理机制的比较分析 |
3.3.3 网络文献信息服务项目的比较分析 |
3.3.4 服务理念的比较分析 |
3.3.5 服务人员的比较分析 |
3.3.6 用户信息需求和服务效果的比较分析 |
第四章 客户关系管理(CRM)理念与方法的引入 |
4.1 理解客户关系管理 |
4.1.1 CRM 概念和内涵 |
4.1.2 CRM 核心管理思想 |
4.2 客户关系管理研究和应用现状 |
4.3 客户关系管理引入农业文献信息服务 |
4.3.1 农业文献信息服务实施 CRM 的必要性 |
4.3.2 农业文献信息服务实施 CRM 的可行性 |
4.4 实施客户关系管理的策略 |
4.4.1 农业文献信息服务实施 CRM 的方法和策略 |
4.4.2 CRM 应用要注意的问题 |
第五章 基于 CRM 的农业文献信息服务用户需求分析 |
5.1 农业文献信息服务的需求类型 |
5.1.1 前沿性需求 |
5.1.2 预测性需求 |
5.1.3 集成性需求 |
5.1.4 及时性需求 |
5.1.5 个性化需求 |
5.1.6 实用性需求 |
5.2 农业文献信息服务需求和模式选择调查 |
5.2.1 调查的对象、方法、时间 |
5.2.2 调查的情况和结果的分析 |
5.2.3 调查情况总结 |
5.3 农业文献信息服务的用户需求分析 |
5.3.1 学生的信息需求及其特点 |
5.3.2 科技人员的信息需求及其特点 |
5.3.3 管理、经营人员的信息需求及其特点 |
5.3.4 农业推广人员的信息需求及其特点 |
5.3.5 农民的信息需求及其特点 |
5.4 我国农业文献信息服务中存在的问题 |
第六章 四元一体化农业文献信息服务模式的建立 |
6.1 模式建立的原则和基本目标 |
6.2 模式建立的理念 |
6.3 模式的构建 |
6.3.1 用户管理集成 |
6.3.2 资源集成 |
6.3.3 服务集成 |
6.3.4 技术集成 |
6.4 文献信息服务模式评价 |
第七章 四元一体服务模式实施的策略 |
7.1 建设以用户为中心的文献信息资源体系 |
7.2 以用户为中心的文献信息服务的实施 |
7.2.1 用户自助服务 |
7.2.2 个性化服务 |
7.2.3 知识服务 |
7.3 改革文献信息服务的业务流程 |
7.3.1 农业图书馆业务流程重组的内容 |
7.3.2 重组中应当注意的问题 |
7.4 培养复合型的农业文献信息服务人员 |
7.5 基于用户的文献信息服务效果评价的实施 |
7.5.1 用户调查的实施 |
7.5.2 评估结果分析 |
7.5.3 对 LibQUAL+~(TM) 评估方法的思考 |
第八章 结论和建议 |
8.1 结论 |
8.2 建议 |
8.2.1 通过用户集成管理,提供基于用户需求的文献信息和服务 |
8.2.2 重组组织结构和业务流程管理,提高馆员的素质 |
8.2.3 建立标准化服务平台,实现个性化服务 |
8.2.4 拓展传统服务模式,与网络数字化集成服务模式相互补充 |
8.2.5 建立服务评价和反馈机制,监督和改进图书馆文献信息服务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历 |
(9)高校数字图书馆网站建设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1.1 高校数字图书馆网站建设研究的背景与现实意义 |
1.2 论文的主要工作 |
1.3 论文组织结构 |
第二章 高校数字图书馆网站介绍 |
2.1 数字图书馆的定义 |
2.2 数字图书馆的特征 |
2.3 高校数字图书馆的特点 |
2.4 高校数字图书馆网站的功能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高校图书馆网站建设的调查分析 |
3.1 国内高校数字图书馆网站调查 |
3.1.1 国内高校数字图书馆网站调查背景 |
3.1.2 国内高校数字图书馆网站调查分析 |
3.2 国内外高校数字图书馆网站调查比较 |
3.3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高校图书馆网站建设的总体评价及问题的原因 |
4.1 高校图书馆网站建设整体现状 |
4.1.1 高校图书馆网站建设的共性及优势 |
4.1.2 高校数字图书馆网站建设的存在问题 |
4.2 高校数字图书馆网站建设存在问题原因 |
4.3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高校数字图书馆网站建设的研究 |
5.1 服务品质在高校数字图书馆网站建设的应用研究 |
5.1.1 服务品质 |
5.1.2 网络服务品质 |
5.1.3 网络服务品质的衡量模式 |
5.2 数字图书馆评价在高校数字图书馆网站建设的应用研究 |
5.2.1 数字图书馆评价的背景 |
5.2.2 数字图书馆网站主页的评价的指标内容 |
5.3 高校数字图书馆网站建设方案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束语 |
6.1 全文总结 |
6.2 下一步的工作 |
参考文献 |
附录: 研究生在读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及论文、科研及项目情况 |
致谢 |
个人简历 |
(10)中外图书馆智慧服务发展现状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图书馆智慧服务比较研究现状述评 |
1.2.1 国内外图书馆智慧服务研究现状 |
1.2.3 国内外图书馆智慧服务比较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4 研究创新点 |
第2章 图书馆智慧服务的内涵与特征解析 |
2.1 图书馆智慧服务的内涵 |
2.2 图书馆智慧服务的特征 |
第3章 基于文献计量的中外图书馆智慧服务研究现状比较分析 |
3.1 研究数据来源 |
3.2 中外图书馆智慧服务研究主体比较分析 |
3.2.1 国外图书馆智慧服务研究作者合作、机构分析 |
3.2.2 国内图书馆智慧服务研究作者合作、机构分析 |
3.2.3 中外图书馆智慧服务研究作者合作、机构比较 |
3.3 中外图书馆智慧服务研究热点比较分析 |
3.3.1 国外图书馆智慧服务研究热点分析 |
3.3.2 国内图书馆智慧服务研究热点分析 |
3.3.3 中外图书馆智慧服务研究热点比较 |
3.4 中外图书馆智慧服务研究演化路径比较分析 |
3.4.1 国外图书馆智慧服务研究主题演化分析 |
3.4.2 国内图书馆智慧服务研究主题演化分析 |
3.4.3 中外图书馆智慧服务研究主题演化比较 |
第4章 基于网络调研的中外图书馆智慧服务实践现状比较分析 |
4.1 中外图书馆智慧服务实践现状的调研设计 |
4.1.1 调研对象 |
4.1.2 调研方法 |
4.1.3 调研内容 |
4.2 中外图书馆网站智慧服务功能模块调研 |
4.2.1 国外图书馆智慧服务网站功能模块调研 |
4.2.2 国内图书馆智慧服务网站功能模块调研 |
4.3 中外图书馆网站智慧服务功能要素比较 |
4.3.1 智能支撑技术比较 |
4.3.2 空间再造服务比较 |
4.3.3 数字资源建设比较 |
4.3.4 虚拟体验式服务比较 |
4.3.5 智慧型服务馆员比较 |
第5章 提升我国图书馆智慧服务发展水平的启示与建议 |
5.1 深化理论探索,开展跨学科协同研究 |
5.2 融入前沿技术,布局平台化服务系统 |
5.3 汇聚多元资源,丰富智慧服务内容 |
5.4 完善技术标准,提供智慧服务保障 |
5.5 优化交互功能,提升网站界面友好性 |
5.6 提升馆员素质,培育高水平服务团队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6.1 总结 |
6.2 研究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
致谢 |
四、从网页设计看高等财经院校图书馆信息服务创新(论文参考文献)
- [1]贵州高校移动图书馆信息服务现状调查及发展路径研究[D]. 黄超昱. 贵州财经大学, 2021
- [2]5G网络技术对提升4G网络性能的研究[J]. 刘奕. 数码世界, 2020(04)
- [3]美国图书情报学研究生教育对中国的启示[D]. 倪弘. 山西财经大学, 2019(01)
- [4]从网页设计看高等财经院校图书馆信息服务创新[J]. 孙国霞. 图书馆学研究, 2002(12)
- [5]江苏省高校图书馆特色数据库建设的调查与分析[D]. 张卉. 安徽大学, 2017(08)
- [6]中美高校图书馆的网页内容与形式的比较研究[D]. 周思霖. 东北师范大学, 2015(12)
- [7]网站自助式的数字参考咨询服务研究[D]. 吴东阳. 广西民族大学, 2010(02)
- [8]网络环境下的农业文献信息服务模式研究[D]. 朱增勇.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08(10)
- [9]高校数字图书馆网站建设的研究[D]. 赵鹏. 山西大学, 2007(05)
- [10]中外图书馆智慧服务发展现状比较研究[D]. 黄继乾. 曲阜师范大学, 202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