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浅谈我校校园网络的设计方案(论文文献综述)
杨敏燕[1](2019)在《项目学习在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中的教学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到生活的各个方面,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培育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如何培养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的高素质信息人才,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实施高效地教学模式,成为教师们亟待思考的问题。结合信息技术教学实践,作者经历了从以讲授为主的授课方式,到讲练结合,再到学生先学、教师再讲的翻转课堂模式。每一次的教学变革都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课堂效率,但学生却很难完成一个具体的作品,发现可能的原因是学生习得的相关知识与技能是离散的,他们不知道这些知识与技能能够做什么。2017年教育部颁布了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新课标提出全面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渗透学科大概念,倡导项目式教学。项目学习以真实情境为前提,学生根据生活中的实际现象,在教师的引导下,发现问题、设计方案、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习得知识与技能以及学科核心素养。如何整合课本知识,创设情境,开展有效的项目学习,给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通过文献研究,了解了项目学习的基本概念、理论基础以及国内外研究现状;采用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了解了我校信息技术教学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通过对项目学习进行分析,结合实际情况,进行了项目学习应用的可行性分析。于是对高一高二信息技术课本内容进行分析与选择,设计了基于项目学习的课堂教学设计,并制定了项目评价方案。论文采用行动研究法,针对选定的内容进行了三轮的实践教学研究,在研究中探索了项目学习实施的有效步骤,分析总结了项目学习实施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关键问题。这种基于真实情境的项目式教学模式,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升了学生团队协作能力,能深入地、迅速地使学生了解所学习到的内容,在生活中能够解决什么样的问题。实现了“学主教从,以学定教,先学后教”的专业路径,促进了未来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为新课标围绕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提供了可操作的参考案例。
徐乐真[2](2019)在《职教云平台隐私保护安全机制的研究与应用》文中指出在国家教育信息化改革的浪潮下,教育部门大力推行数字校园建设,各类教育云平台应运而生。云平台的迅猛发展,使越来越多的数据和应用程序被迁移到云平台上。云计算平台与教育行业交集的领域包括了学生、家长和教师的个人敏感信息,职业教育还包括了招生录取、就业去向等信息。随着“教育云”的发展,学籍信息系统、贫困生资助系统、教师职称系统、教学资源等信息化系统也陆续迁移到云平台上。据统计,每年新生入学季是学生诈骗案的高发期,中职学校以自主招生模式为主,有独立的招生管理系统,伴随着职教云平台的推广和使用,由数据引发的隐私安全威胁愈演愈烈,作为各个信息系统建设重要基础支撑的云平台大数据,在采集、传输、存储和使用过程中面临诸多的安全风险。本文以广东省现代职业教育信息化与应用服务建设为背景,结合企业云平台的通用性和职业教育信息化自身的特点,研究职教云平台隐私保护的安全机制并实现应用。本文依托笔者就职工作单位(广东省食品药品职业技术学校信息中心)的数字校园建设项目,目前已经完成验收。该项目以职业教育为背景,以职教云平台为应用场景,文中分析了大数据环境下职教云平台的安全威胁,探讨了现有保障数据隐私安全的相关技术,设计了职教云平台的隐私保护安全机制,实现了安全模块系统,解决了隐私信息保护的相关安全问题。本文首先设计了职教云平台的总体架构,再从网络安全、系统安全、数据安全、应用安全四方面,详细设计了职教云平台隐私保护的安全机制。在网络安全和系统安全设计方案中,部署了硬件安全防御设备,给云平台数据中心提供可靠的基础设施保障,实现整体网络安全势态感知与预警。在数据安全设计方案中,云平台各业务系统集成采用统一登录界面,设计并实现了安全可靠的CAS统一身份认证,结合MD5加密口令的登陆模式,以及按角色分配权限的可信访问控制来保证数据的安全。在数据中心的特权用户统一认证模型中嵌入了口令和指纹识别的双因子认证模块,给特权用户配备了指纹识别终端,提高了特权账号的安全级别。在敏感数据查询模块中应用了差分隐私保护模型,完善了数据隐私保护机制。本文设计并实现了隐私保护安全机制,在实际职教云平台建设项目中得到了应用,该项目的安全性评估在国家网络安全等级保护测评中符合二级安全标准。
马桂英[3](2018)在《利用校园网络的某大学教材循环利用项目的设计》文中研究指明教材循环利用是新时代、新思想的要求,是发展绿色经济、节约能源的有益行动。本论文通过查阅文献和对我国高校内教材循环使用情况的调研,分析了高校教材循环利用的必要性和价值,研究目前教材管理存在的问题,设计基于校园网络的教材循环利用项目(TMRP,Teaching Material Recycling Project)的管理和技术方案以及安全保障方案。从循环经济视角出发,针对3R理论中的“再利用”环节,结合管理信息系统理论,设计了教材循环利用项目(TMRP)网络平台解决方案,以提高教材的使用周期,间接调节教材供需关系,在一定程度上起到对教材输入端的“减量化”效果。在论文的完成过程中:首先,通过设计调查表对本校学生进行随机抽样调查,并对大学生参与旧教材使用情况进行建模,分析学生参与教材循环利用的意愿,研究学生对TMRP项目中的需求和功能需求。考虑可持续设计理念,进行项目可行性分析和需求分析。其次,设计了TMRP项目的管理方案和技术方案。管理方案涉及项目活动的各个环节,从项目组织、项目启动到项目实施、监控和收尾进行了设计。技术方案设计了基于ASP.net技术的总体设计、详细设计,以及数据库设计和用户UI设计。最后,研究了项目实施保障方案,从管理保障和技术保障两方面入手,设计建立Iptables防火墙,采用包过滤技术保障校园网络安全,以此作为技术保障方案;设计无线认证后,使用和数据双机备份安全管理作为管理保障方案。
谢亚男[4](2018)在《基于《绿色校园评价标准》的大学校园评价与比较分析研究 ——以苏州大学新老校区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即将出台的《绿色校园评价标准》国家标准从校园建设全方位出发,多目标、多层次对绿色校园设计、建设过程进行综合性评价。它的编制不仅是为我国开展绿色校园评价工作提供技术依据,对于明确绿色校园设计、建设策略、指导实践措施以及规范发展模式等也无疑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新标准的编制对新老不同类型校园的绿色建设有何不同的影响、两类校园绿色校园建设究竟如何评价、两者在绿色校园建设过程中又存在怎样的差别与差异、新老校区对同一标准的适宜性有何不同、背后究竟是何原因,需要根据标准,实地调研评价之后进行分析研究。本文理论基础部分主要就《标准》的内容、特点、指导作用、实践意义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加强对评价标准及方法的理解;案例部分以苏州大学新老校区即独墅湖、天赐庄校区为评估样本,根据《绿色校园评价标准》对两个校区进行自评估,通过实地调研分析评估,对同一学校的新老不同校区的绿色校园建设现状、特色及建设瓶颈等进行研究,分析不同类型的校园在绿色校园建设过程中的差别、影响因素及现存主要问题,再结合《绿色校园评价标准》及国内外高校绿色校园建设的优秀案例,对新老不同校区进一步的绿色校园建设提供参考建议;同时样本自评估也是对新版《绿色校园评价标准》的适宜性与可操作性的一次检验。论文希望通过对基于《绿色校园评价标准》的苏州大学不同校区的评价与研究,为国家标准积累基础测评数据,推动《标准》的推广和普及。
刘坤[5](2018)在《大学校园公共艺术研究 ——以大连理工大学为例》文中研究说明随着高等教育理念的不断发展,新时期对大学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培养高素质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强调学科建设与社会服务有机结合。大学需要营造开放的学习交流环境,注重教育的自主多元化,将课堂扩展到校园以及公共生活中去,培养大学生全面的综合素质和科学研究实践能力。作为大学校园中的公共艺术空间在高校建设中具有重要的教育性和导向性意义。高校校园公共空间塑造为公共艺术进入高校校园生活提供了契机,公共艺术进入大学校园体现了大学对校园师生的人文主义关怀,也彰显出通过艺术媒介探索和重新认识个体与地域关系的精神。首先,文章对大学校园公共艺术的相关理论进行了分析整理,分析了新时期高素质教育对校园公共空间提出的新要求,重点分析了公共艺术的文化内涵以及新时期公共艺术的艺术特征,同时分析了大学校园公共艺术的隐性教育意义,为公共艺术介入大学校园公共艺术空间提供理论依据。其次,展开了对大连理工大学校园公共艺术现状的调研,分别对校园公共景观、公共雕塑和临时性公共艺术活动进行了深入分析整理,分析梳理出大连理工大学校园公共艺术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同时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分析校园中的群体对校园公共艺术的认知以及需求,为校园公共艺术设计提供理论支撑。再次,文章展开对国内外大学校园公共艺术的案例分析,总结出大学校园公共艺术设计的基本原则。最后,提出大连理工大学校园公共艺术设计的合理化建议,进而根据调研信息展开对大连理工大学校园公共艺术的设计实践,为大连理工大学校园公共艺术建设提出个人见解。
涂佳[6](2017)在《人文元素在校园纪念品设计中的应用 ——以南昌一专为例》文中研究表明随着当前国际化趋势迅速发展,对外交流合作也不断扩大,文创产品也随之越来越受到重视,这也是成为我就读专硕选择文化创意与品牌设计这个专业的原因之一,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了解到当今文化的竞争越来越烈,把经济变得具有文化特质,把文化和经济结合换取利益,经济和文化联系越来越紧密,越来越水乳交融。我国大量的文化资源还没有开发成有特色的文化产品,基于此,也为我专业硕士论文的选题提供了方向。笔者目前就职于一所国家重点职业学校,也就是南昌市第一中等专业学校,学校拥有六十多年的建校历史,在江西省中等职业类学校中享有一定的声誉。但学校一直以来都没有开发设计出一套正式的校园文化产品,这对于一所名校的“品牌形象”推广无疑是一种缺失。随着现在学校开放程度日益提高,很多学校已经逐渐意识到“品牌形象”的重要性,加大对学校文化产品开发,成立学校纪念品、纪念品中心,对目前国内的学校来说有很大的必要性。本文尝试立足中等职业学校的基本特征以南昌市第一中等职业学校为例来探讨校园纪念品设计的创意构思。通过对国内外纪念品现状的分析总结,当前国内的校园纪念品设计创意还不够新颖,基于此考虑,我在校园纪念品设计上选择不同于写实风格的插画风格作为突破口。打造属于南昌一专独有的纪念品形象。在设计中我将结合南昌一专自身的办学特色、人文精神、校园风景来进行元素提取,用插画的手法进行设计整合,从而衍生出不同的纪念品设计,使南昌一专的纪念品更加时尚、个性。这也是此次纪念品设计意义所在。
殷延凯[7](2015)在《高台县第一中学智慧校园系统的规划与构建》文中指出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的应用方式在教育领域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同时发生变化的还有教育理念,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手段。二十一世纪以来,由于计算机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教育信息化建设己经逐渐由高校向中小学拓展,使得我国的教育信息化建设又翻开了崭新的一页。在本研究中,选取高台县第一中学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研究,介绍了智慧校园的起源和发展历程、智慧校园构建的原则和步骤。应用实地观察等研究方法,研究高台县第一中学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教学资源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校园管理、教育教学应用等方面的情况,了解我校数字化校园建设的现状,分析并提出教育信息化建设现阶段存在的问题及学校对智慧校园的具体需求,提出符合高台县第一中学教育信息化建设发展目标的智慧校园构建方案,并对智慧校园系统具体的应用效果进行评估。希望本文能为后来学习者提供了一定的帮助,为其他研究某一地区中学智慧校园规划与构建的研究者提供借鉴。
孙庆利[8](2015)在《基于RIIL的校园网络运维管理方案的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表明随着网络信息化的发展,城域网、局域网和企业网也迅速发展起来,电子商务系统,办公信息化系统也随之发展,然而对于各个系统的安全问题也随之而来,网络安全问题、网络设备的安全管理问题,网络维护工作量大、维护人员紧缺等问题,完全需要解决。若有一个能够管理网络和保障网络正常运作的可靠的网络管理系统也迫在眉睫1。本人作为一个学校的网络维护工作者,特从使用者的角度与锐捷公司的开发和维护工作人员共同设计,并为我校安装调试基于RIIL的网络IT运维管理系统来解决我校的网络管理中的各大问题。最终结合我校的网络实际情况,设计了我校的网络运维管理方案。本文从IT运维系统的功能模块划分其主要组成部分,为三大模块,第一轮询模块,第二服务模块,第三控制台模块。轮询模块的作用是通过各网络设备上的SNMP协议来收集采样,检索设备建立网络拓补结构,架构企业的网络。而服务模块则是系统的数据中心,也是系统的核心。也就是将收集来的数据,通过web的控制台模块面向对象的方法。图形化、信息化的方式呈现网络维护的工作人员,为网络维护人员提供网络设备的维护和管理。我们将从网络应用、管理和维护等方面考虑来建立校园网络的管理方案并加以应用。本方案充分利用RIIL的各大功能模块为网络管理者提供了设备的管理系统、设备的报警系统和日志管理系统,通过声音报错,颜色对网络问题进行报错和预警,再加以日志说明。可使网络维护工作人员对网络问题一目了然,快速解决问题。减少工作中的大量找问题出现原因的时间,在没有管理系统以前,我们遇到网络遇题后先是要找原因,看光纤、查配置、PING IP、给服务商打电话等办法,自从安装了这套网络管理系统之后,出现了问题就一目了然了,解决起来也简单多了,提高了网络维护者的工作效率和质量。从工作的角度来说,我对校园网的管理工作非常熟悉。我的工作就是管理我们学校的校园网络,可以说是没有一个好的网络管理系统的帮助来管理网络的话,网络管理的工作是没有办法实现对网络流量的监控、对网络设备的监控、对网络设备日志的监测和出口带宽分配等一系列问题,我在多年的网络管理中就遇到不少这样的问题,走了不少的弯路和错路,同时也延误了网络的修复时间,给领导带来了许多不便。这次我通过实现本方案的设计和应用,详细叙述了在实践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以及采取的解决办法。并得出本方案的实际使用价值和重要作用。
郑琦[9](2013)在《基于“福建商贸学校”校园网络工程设计的研究与实施》文中研究表明在信息时代的今天,现代教育技术工作已经提到了更重要的日程中,网络设备升级及方案建设迈出了新的步伐。中职校园网络为学校的教学管理、办公及信息交流等提供综合校园、机房等网络环境。因此,建立高速、安全、稳定、高效的校园网,提供一个功能稳定、扩展性较好、适合现代教育和教学工作的网络环境,从而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学习平台是非常必要而且势在必行的。当前,各级院校都意识到了校园网在教育教学工作的作用,校园网络应用己经成为国内外网络应用领域研究的主要课题。本论文主要以“福建商贸学校校园网络工程建设与实施”的实际工程建设为背景,通过对原有校园网络进行分析,了解原有网络应用的现状,研究了校园网改造和建设的关键技术,采用了虚拟网络技术、网络无线技术等,针对福建商贸学校园信息化建设的需求,提出了校园网络改造解决方案。方案采用基于三层交换的千兆以太网作为校园网主干,以三层网络架构为基础进行打造设计“千兆到交换、百兆到桌面”的应用型多功能校园网络。连接设备选择了防火墙,校园网内部由核心层、汇聚层和接入层三个层次组成,通过专线与租用电信的1000M光纤接入internet网,以此来满足校园网络的应用需求。论文重点对网络端口流量控制,网络VPN解决方案、无线网络技术在校园网中的应用作了详细论述。本论文作者是福建商贸学校校园网工程建设的主要项目研究、调研、开发应用等主要技术人之一,参加了该项目的学校项目需求分析、网络安全系统设计及校网络硬件设施方案设计,主要负责无线网络方案以及整个工程的实施过程。该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对于当前的中职校园网建设及校园网改造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张小平[10](2012)在《校园网络平台改进与实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信息技术尤其是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高速发展以及Internet的飞速普及,各个学校对信息技术教育逐渐重视起来,现代化的校园网络建设也成了热点,利用计算机网络进行日常教学和管理也日趋流行。校园网成为了师生提供教学、科研和综合信息服务的多媒体网络平台,校园网内各计算机通过局域网进行连接,实现网络信息管理、资源共享和信息交流等,并能通过广域网实现校园内外教育资源共享与交流等。但是大都缺乏合适的应用教学管理平台和数字化的教育教学资源,而且在使用的不同阶段根据不同的需要先用了不同的应用系统,由于大多数应用系统之间没有统一的技术和数据标准,数据不能自动传递,缺乏有效的关联和共享,从而形成一个个彼此隔离的信息孤岛。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面向服务的体系结构SOA的应用框架。此框架使用了企业服务总线ESB实现异构系统间的无缝集成应用,从而提供了一个为所有应用提供基础服务和使用资源的应用平台,各种应用系统通过这个统一的平台实现数据共享、合并和应用整合,从而消除了校园网上的“数据孤岛”和“应用系统孤岛”现象,推进我校数字校园的进程。结合课题的前景及意义,本文通过比较分析基于SOA企业集成方案的优势后,分析了我校校园网络平台的功能,根据根据网络平台的改造目标、提出了总体框架结构,并对网络平台中的服务进行了规划、部署。最后、对网络平台的基本框架的各个层进行具体的实现。
二、浅谈我校校园网络的设计方案(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浅谈我校校园网络的设计方案(论文提纲范文)
(1)项目学习在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中的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选题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与思路 |
1.3.1 研究目标与内容 |
1.3.2 研究思路与方法 |
2 基本概念与理论基础 |
2.1 基本概念 |
2.1.1 项目学习的定义 |
2.1.2 项目学习的基本要素 |
2.1.3 项目学习的特点 |
2.1.4 项目学习的实施流程 |
2.2 理论基础 |
2.2.1 建构主义理论 |
2.2.2 多元智能理论 |
3 开展项目学习的可行性分析 |
3.1 铜仁一中信息技术教学现状 |
3.1.1 课程分析 |
3.1.2 学生分析 |
3.1.3 信息技术课程主要教学模式分析 |
3.1.4 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
3.2 铜仁一中信息技术课堂开展项目学习的可行性分析 |
3.2.1 项目学习的优势和必要性 |
3.2.2 开展项目学习的基本条件 |
4 项目学习在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中的研究设计 |
4.1 项目学习的研究与实施设计 |
4.1.1 选定的内容 |
4.1.2 学科核心素养与学业要求分析 |
4.1.3 设置项目情境 |
4.1.4 确定项目主题 |
4.1.5 分解项目活动 |
4.1.6 项目实施流程 |
4.2 项目学习应用效果评价设计 |
4.2.1 过程性评价 |
4.2.2 总结性评价 |
5 项目学习在高中信息技术课堂中的行动研究 |
5.1 第一轮行动研究 |
5.1.1 研究思路 |
5.1.2 研究过程 |
5.1.3 研究总结与反思 |
5.2 第二轮行动研究 |
5.2.1 研究改进与思路 |
5.2.2 研究过程 |
5.2.3 研究总结与反思 |
5.3 第三轮行动研究 |
5.3.1 研究改进与思路 |
5.3.2 研究过程 |
5.3.3 研究总结 |
5.4 项目学习实施成效 |
6 结论与展望 |
6.1 研究结论 |
6.1.1 项目学习实施步骤 |
6.1.2 项目学习实施建议 |
6.2 研究不足与展望 |
6.2.1 研究不足 |
6.2.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1: 学生信息技术学习情况调查表 |
附录2: 制作一份社团应聘个人简历 |
附录3: 如何进行文理分科选择 |
附录4: “校园好声音” |
附录5: “热爱生活,秀出真我”寝室文化宣传片 |
致谢 |
(2)职教云平台隐私保护安全机制的研究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的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的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 |
1.4 本文的结构 |
2 职教云平台隐私数据的安全 |
2.1 职教云平台概述 |
2.1.1 云计算 |
2.1.2 云计算的服务类型 |
2.1.3 职教云平台的发展 |
2.2 职教云平台隐私数据泄漏的安全威胁 |
2.2.1 职教云平台数据安全问题 |
2.2.2 数据在生存周期存在的安全威胁 |
2.3 职教云平台隐私保护技术研究 |
2.3.1 数据加密技术 |
2.3.2 身份管理技术 |
2.3.3 可信访问控制 |
2.3.4 云平台API接口安全技术 |
2.3.5 数据隐私保护模型 |
2.3.6 硬件设施的防御技术 |
2.4 职教云平台隐私保护技术方案 |
3 职教云平台隐私保护的安全机制设计 |
3.1 总体设计 |
3.2 网络安全设计 |
3.2.1 数据中心安全方案设计 |
3.2.2 实施数据审计和风险控制 |
3.3 系统安全设计 |
3.3.1 操作系统安全 |
3.3.2 实时监控运维记录 |
3.4 数据安全设计 |
3.4.1 身份认证设计 |
3.4.2 安全可信的访问控制方案 |
3.4.3 差分隐私保护模块 |
3.4.4 数据交换过程安全设计 |
3.4.5 数据交换加密认证 |
3.5 应用安全设计 |
3.5.1 漏洞管理 |
3.5.2 漏洞预警 |
3.6 设计方案可行性分析 |
4 职教云平台隐私保护安全模块的实现 |
4.1 硬件安全模块部署 |
4.1.1 下一代防火墙部署实施 |
4.1.2 数据审计监控部署实施 |
4.1.3 数据库防火墙部署实施 |
4.1.4 堡垒机部署实施 |
4.1.5 应用层漏洞预警 |
4.2 统一认证模块应用 |
4.2.1 统一认证登陆流程 |
4.2.2 实现密码MD5 加密过程 |
4.3 差分隐私保护模块实现 |
4.4 数据中心访问控制模块实现 |
4.4.1 Web接口方式 |
4.4.2 数据节点管理 |
4.4.3 数据访问安全和权限控制 |
4.5 安全性评估 |
5 总结与展望工作 |
5.1 工作总结 |
5.2 展望未来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3)利用校园网络的某大学教材循环利用项目的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来源及研究意义 |
1.2 研究背景与现状 |
1.3 研究内容 |
1.4 拟解决的问题 |
1.5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1.6 小结 |
第二章 研究相关基础理论 |
2.1 项目及项目管理 |
2.1.1 项目管理的实质 |
2.1.2 项目管理特点 |
2.1.3 PMBOK知识体系 |
2.2 循环经济及3R理论 |
2.2.1 循环经济 |
2.2.2 循环经济的3R准则 |
2.3 管理信息系统 |
2.3.1 计划阶段 |
2.3.2 分析阶段 |
2.3.3 设计阶段 |
2.3.4 实施阶段 |
2.3.5 系统评价与维护 |
2.4 校园网络 |
2.4.1 无线校园网 |
2.4.2 无线校园网优势 |
2.5 小结 |
第三章 项目需求分析 |
3.1 调查背景分析 |
3.2 调查方案设计 |
3.3 问卷信效度分析 |
3.4 调查结果分析 |
3.4.1 教材回收的必要性 |
3.4.2 对待教材回收态度 |
3.4.3 教材的回收渠道 |
3.4.4 教材费用问题 |
3.4.5 循环利用的途径 |
3.5 解决方案分析 |
3.5.1 强化再利用意识 |
3.5.2 教材回收的功能模型 |
3.5.3 循环利用因素建模 |
3.6 小结 |
第四章 管理方案设计 |
4.1 TMRP项目启动 |
4.2 TMRP项目计划 |
4.2.1 组建项目团队 |
4.2.2 选择项目经理 |
4.2.3 项目组织结构选择 |
4.3 TMRP项目执行和控制 |
4.3.1 TMRP项目风险管理 |
4.3.2 TMRP项目时间管理 |
4.3.3 项目进度甘特图 |
4.4 TMRP项目收尾和评价 |
4.5 小结 |
第五章 技术方案设计 |
5.1 技术方案设计原则 |
5.2 技术方案总体设计 |
5.2.1 网络Topology设计 |
5.2.2 技术框架设计 |
5.2.3 功能架构设计 |
5.3 技术方案详细设计 |
5.3.1 用户管理 |
5.3.2 教材展示 |
5.3.3 教材流通 |
5.3.4 教材信息发布 |
5.4 技术方案中数据库设计 |
5.4.1 数据库设计概述 |
5.4.2 数据库概念设计 |
5.4.3 数据库物理设计 |
5.5 技术方案中用户UI设计 |
5.5.1 网络平台前台功能 |
5.5.2 用户交互UI设计 |
5.6 小结 |
第六章 项目实施保障方案设计 |
6.1 保障方案设计原则 |
6.2 技术保障方案设计 |
6.3 管理保障方案设计 |
6.3.1 无线安全管理 |
6.3.2 数据安全管理 |
6.4 小结 |
第七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读研期间发表的论文 |
附录A 问卷调查表 |
附录B 文中表、图索引 |
致谢 |
(4)基于《绿色校园评价标准》的大学校园评价与比较分析研究 ——以苏州大学新老校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绿色校园是日后高校校园建设的发展方向 |
1.1.2 样本校园自评估是《绿色校园评价标准》的重要检验和补充 |
1.1.3 苏州大学是《绿色校园评价标准》的参编单位之一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与本课题相关研究进展与现状 |
1.3.1 国内外绿色大学校园研究 |
1.3.2 国内外绿色大学校园评价体系研究 |
1.3.3 国内外绿色大学校园建设现状研究 |
1.4 研究主要内容及方法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1.5 研究框架 |
第二章 《绿色校园评价标准》(国标)的编制与解析 |
2.1 《绿色校园评价标准》(国标)编制背景 |
2.1.1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的更新 |
2.1.2 《绿色校园评价标准》行业标准不再适用 |
2.1.3 高校绿色校园建设发展的推进 |
2.2 《绿色校园评价标准》(国标)编制概况 |
2.3 《绿色校园评价标准》(国标)体系介绍 |
2.3.1 评价对象 |
2.3.2 评价指标体系总览 |
2.3.3 评价方法等级划分 |
2.4 《绿色校园评价标准》行业标准与国家标准差异分析 |
2.4.1 主要差异分析 |
2.4.2 具体技术条文差异分析 |
2.5 《绿色校园评价标准》(国标)主要技术特性 |
2.5.1 具有继承性 |
2.5.2 具有较强的针对性 |
2.5.3 强调地域适应性 |
2.5.4 强调各指标均衡性 |
2.5.5 强调条文的清晰性 |
2.5.6 强调评价的灵活性 |
2.6 基于《绿色校园评价标准》的案例自评估模式分析 |
2.6.1 自评估目标 |
2.6.2 自评估样本选择 |
2.6.3 自评估方法 |
第三章 基于《绿色校园评价标准》的苏州大学独墅湖校区自评估 |
3.1 背景介绍 |
3.1.1 苏州大学简介 |
3.1.2 独墅湖校区建设背景 |
3.1.3 独墅湖校区基础资料 |
3.2 各分项得分情况分析 |
3.2.1 规划与生态 |
3.2.2 能源与资源 |
3.2.3 环境与健康 |
3.2.4 运行与管理 |
3.2.5 教育与推广 |
3.2.6 特色与创新 |
3.3 试评总结 |
3.3.1 试评估结果 |
3.3.2 试评估结果分析 |
第四章 基于《绿色校园评价标准》的苏州大学天赐庄校区自评估 |
4.1 背景介绍 |
4.1.1 天赐庄校区现状基础资料 |
4.1.2 天赐庄校区建设历程 |
4.2 各分项得分情况分析 |
4.2.1 规划与生态 |
4.2.2 能源与资源 |
4.2.3 环境与健康 |
4.2.4 运行与管理 |
4.2.5 教育与推广 |
4.2.6 特色与创新 |
4.3 试评总结 |
4.3.1 试评估结果 |
4.3.2 试评估结果分析 |
第五章 自评估结果对比分析研究与改进建议 |
5.1 新老校区试评估结果比较 |
5.1.1 自评估得分及所达等级结果比较 |
5.1.2 自评估条款分项得分情况比较 |
5.1.3 自评估结果比较总结 |
5.2 新老校区自评估结果影响因素分析 |
5.2.1 建设理念及模式 |
5.2.2 地理环境 |
5.2.3 建筑性能 |
5.2.4 环境基础建设 |
5.2.5 学科设置 |
5.2.6 《标准》适应性 |
5.3 新老校区绿色校园建设现存主要问题及改进建议 |
5.3.1 独墅湖校区现存主要问题 |
5.3.2 独墅湖校区绿色校园建设改进建议 |
5.3.3 天赐庄校区现存主要问题 |
5.3.4 天赐庄校区绿色校园建设改进建议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基于《标准》的高校新老校区绿色校园建设推进建议 |
6.1.1 高校新校区绿色校园建设推进建议 |
6.1.2 高校老校区绿色校园建设推进建议 |
6.2 《标准》调整完善建议 |
6.2.1 《标准》指标进一步量化 |
6.2.2 概念要绝对明确 |
6.2.3 加强软件的推广 |
6.2.4 绝对避免笔误 |
6.3 主要研究成果 |
6.4 研究不足之处 |
参考文献 |
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
附录一 《绿色校园评价标准》(国标)征求意见稿 |
附录二 夏季校园建筑室内热湿环境调查问卷 |
致谢 |
(5)大学校园公共艺术研究 ——以大连理工大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相关概念阐述 |
1.2.1 公共艺术界定 |
1.2.2 大学校园公共艺术界定 |
1.3 研究内容与创新点 |
1.3.1 研究内容 |
1.3.2 创新点 |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4.1 国内研究现状 |
1.4.2 国外研究现状 |
1.5 研究的意义 |
1.5.1 研究的现实意义 |
1.5.2 研究的理论意义 |
1.6 研究方法与路线 |
1.6.1 研究方法 |
1.6.2 研究框架 |
2 大学校园公共艺术相关理论研究 |
2.1 公共艺术理论研究 |
2.1.1 公共艺术与公共空间 |
2.1.2 公共艺术的文化内涵 |
2.1.3 新时期公共艺术的特征 |
2.1.4 公共艺术观念介入到大学校园 |
2.2 大学校园公共艺术建设影响因素分析 |
2.2.1 空间地域特色 |
2.2.2 校园文化 |
2.2.3 设计理念 |
2.2.4 校园公共艺术的运作机制 |
2.3 大学校园公共艺术的隐性教育意义分析 |
2.3.1 德育功能 |
2.3.2 智育功能 |
2.3.3 美育功能 |
2.4 大学校园公共艺术设计原则分析 |
2.4.1 艺术审美性原则 |
2.4.2 文脉传承性原则 |
2.4.3 空间整体性原则 |
3 大连理工大学校园文化与公共艺术现状分析 |
3.1 大连理工大学校园概况 |
3.1.1 校园概况分析 |
3.1.2 校园功能分区分析 |
3.2 大连理工大学校园文化特征分析 |
3.2.1 传承红色信仰 |
3.2.2 创新的校园文化建设 |
3.3 大连理工大学校园公共艺术生成条件分析 |
3.3.1 学校的重视 |
3.3.2 独特的地理环境与历史文化 |
3.3.3 校友捐赠的纪念性校园公共艺术品 |
3.4 大连理工大学校园公共艺术分析 |
3.4.1 校园公共景观分析 |
3.4.2 校园公共雕塑分析 |
3.4.3 校园公共艺术活动及临时性公共艺术展览分析 |
4 大连理工大学公共艺术调查问卷与存在问题分析 |
4.1 大连理工大学校园公共艺术现状问卷调查 |
4.1.1 调查工作安排 |
4.1.2 调查问卷设计 |
4.1.3 调查问卷结果分析 |
4.2 大连理工大学校园公共艺术存在的问题分析 |
4.2.1 校园公共艺术的形式缺乏多样性 |
4.2.2 校园公共艺术缺乏整体规划 |
4.2.3 校园公共艺术分布不完善 |
4.3 国内外大学校园公共艺术案例分析 |
4.3.1 清华大学 |
4.3.2 麻省理工学院 |
4.3.3 埃默里大学 |
4.3.4 武汉大学 |
5 对大连理工大学公共艺术改进建议与设计实践 |
5.1 大连理工大学校园公共艺术规划与设计建议 |
5.1.1 传统文化与现代风格共生 |
5.1.2 丰富校园公共艺术多样性 |
5.1.3 尊重校园空间使用者的行为模式 |
5.1.4 传承学校历史文脉 |
5.1.5 注重校园生态环境与地域特性 |
5.1.6 完善校友捐赠校园艺术品的管理办法 |
5.2 大连理工大学校园公共艺术设计实践 |
5.2.1 宿舍区校园公共艺术设计实践 |
5.2.2 西部校区校园公共艺术设计实践 |
5.2.3 南门区域校园公共艺术设计方案 |
结论 |
论文成果总结 |
研究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A 图表来源 |
附录 B 正文中的引用网址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致谢 |
(6)人文元素在校园纪念品设计中的应用 ——以南昌一专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 |
1.2 论文目的和意义 |
1.2.1 有助于学校品牌的塑造、提升与推广 |
1.2.2 培养师生知校、爱校和荣校的情怀 |
1.3 国内外现状分析 |
1.3.1 国内现状 |
1.3.2 国内研究现状评述 |
1.3.3 国外现状分析 |
1.4 研究内容、设计重难点 |
1.4.1 研究内容 |
1.4.2 设计的重点与难点 |
第2章 人文元素在校园纪念品开发设计中的重要性 |
2.1 校园纪念品开发概述 |
2.2 人文元素在校园纪念品中的重要性 |
2.2.1 纪念性 |
2.2.2 代表性 |
2.2.3 文化性 |
2.2.4 艺术性 |
2.2.5 实用性 |
2.2.6 传播性 |
2.3 校园纪念品设计与人文元素 |
第3章 校园纪念品开发设计的定位与构思 |
3.1 设计定位 |
3.1.1 纪念品定位 |
3.1.2 纪念品装潢设计定位 |
3.2 设计创作构思 |
第4章 校园纪念品开发设计方案分析 |
4.1 南昌一专校园纪念品设计方案 |
4.1.1 学校校徽设计方案分析 |
4.1.2 插画设计方案分析 |
4.1.3 艺术衍生品设计方案分析 |
4.2 创新点 |
第五章 结语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及所获荣誉 |
致谢 |
(7)高台县第一中学智慧校园系统的规划与构建(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国外智慧校园研究现状 |
1.3.2 国内智慧校园研究现状 |
1.4 研究内容和方法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2 理论基础与技术基础 |
2.1 关键概念界定 |
2.2 智慧校园构建的理论基础 |
2.2.1 诺兰模型理论 |
2.2.2 企业系统规划理论 |
2.2.3 体系框架理论 |
2.2.4 SOA体系结构理论 |
2.3 智慧校园构建的技术基础 |
2.4 智慧校园系统规划和构建的原则和步骤 |
2.4.1 智慧校园系统规划和构建的原则 |
2.4.2 智慧校园系统规划和构建的步骤 |
3 高台县第一中学智慧校园系统建设的需求分析 |
3.1 高台县第一中学智慧校园系统需求分析 |
3.1.1 学校基本情况 |
3.1.2 高台县第一中学智慧校园系统教学支撑需求分析 |
3.1.3 高台县第一中学智慧校园系统其他方面的需求分析 |
3.2 高台县第一中学智慧校园系统的建设目标与要求 |
3.2.1 建设目标 |
3.2.2 建设要求 |
3.2.2.1 总体建设要求 |
3.2.2.2 应用软件建设要求 |
3.2.2.3 系统支撑软件建设要求 |
3.2.2.4 应用终端建设要求 |
3.2.2.5 网络基础设施建设要求 |
3.3 总体框架 |
4 高台县第一中学智慧校园系统的构建方案 |
4.1 学校校园网子系统改建方案 |
4.1.1 总体规划 |
4.1.2 感知层的建设 |
4.1.2.1 RFID子网 |
4.1.2.2 二维码子网 |
4.1.2.3 传感器子网 |
4.1.3 无线网的建设 |
4.2 校园一卡通子系统建设方案 |
4.2.1 系统概述 |
4.2.1.1 系统简介 |
4.2.1.2 设计理念 |
4.2.1.3 校园卡的作用 |
4.2.1.4 校园一卡通应用范围 |
4.2.1.5 系统特点 |
4.2.2 总体结构 |
4.2.3 网络结构 |
4.2.4 各子系统介绍 |
4.2.4.1 校园卡管理中心系统 |
4.2.4.2 校园卡结算中心 |
4.2.4.3 计算机教室上机管理系统 |
4.2.4.4 图书馆一卡通系统 |
4.2.4.5 餐饮中心收费管理系统 |
4.2.4.6 购物中心(超市)收费系统 |
4.2.4.7 学生宿室管理系统 |
4.2.4.8 考勤管理系统 |
4.2.4.9 门禁管理系统 |
4.2.4.10 水控管理系统 |
4.3 门禁记录系统建设方案 |
4.3.1 系统概述 |
4.3.2 系统功能 |
4.3.2.1 出入校人员信息管理 |
4.3.2.2 系统设置功能 |
4.3.2.3 自动记录及点名功能 |
4.3.2.4 查询和统计报表的功能 |
4.3.3 系统设计 |
4.4 平安校园(监控)子系统建设方案 |
4.4.1 系统概述 |
4.4.2 系统设计分析 |
4.4.3 系统建设目的 |
4.4.4 系统拓扑图 |
4.4.5 系统前端设计 |
4.4.6 系统传输设计 |
4.4.7 系统管理控制设计 |
4.5 学校智能录播子系统建设方案 |
4.5.1 系统概述 |
4.5.2 系统特点 |
4.5.3 系统架构 |
4.5.3.1 总体架构 |
4.5.3.2 系统音频架构 |
4.5.4 智能录制系统 |
4.5.4.1 课件录制系统 |
4.5.4.2 智能跟踪系统 |
4.5.5 云台控制系统 |
4.5.6 智能导播系统 |
4.5.6.1 智能导播系统示意图 |
4.5.6.2 智能导播系统性能特点 |
4.5.7 课堂直播系统 |
4.5.7.1 课堂直播系统简介 |
4.5.7.2 课堂直播系统示意图 |
4.5.7.3 课堂直播系统性能特点 |
4.5.8 课件后期编辑系统 |
4.5.8.1 课件后期编辑系统简介 |
4.5.8.2 课件后期编辑系统示意图 |
4.5.8.3 课件后期编辑系统性能特点 |
5 高台县第一中学智慧校园系统的应用效果分析 |
5.1 问卷的设计 |
5.1.1 高台县第一中学智慧校园应用评估问卷设计 |
5.1.2 高台县第一中学智慧校园应用评估问卷发放 |
5.2 应用效果评估分析 |
5.2.1 用户情况分析 |
5.2.2 智慧校园应用效果评估分析 |
6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8)基于RIIL的校园网络运维管理方案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的来源和依据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选题研究的理论意义及实用价值 |
1.3.1 选题研究的理论意义 |
1.3.2 选题研究的实用价值 |
1.4 主要研究工作、采用的技术路线和实施方案 |
1.5 校园网建设现状 |
1.6 本文的组织安排 |
第2章 需求分析 |
2.1 校园网络方案的设计目标 |
2.2 综合布线的系统需求 |
2.3 校园网出口需求 |
2.4 校园网安全需求 |
2.5 校园网网络管理需求 |
2.6 校园网用户管理需求 |
2.7 校园网设备选择需求 |
2.8 本章小结 |
第3章 基于 RIIL 的校园网络运维管理方案的设计 |
3.1 方案建设原则 |
3.2 网络层次结构设计 |
3.2.1 核心层 |
3.2.2 汇聚层 |
3.2.3 接入层 |
3.3 网络管理系统的选择 |
3.4 基于管理系统的网络主干设计 |
3.5 基于管理系统的网络拓扑结构的设计 |
3.6 基于管理系统的网络出口设计 |
3.7 基于管理系统的网络核心设计 |
3.8 基于管理系统的网络 VLAN 设计 |
3.9 本章小结 |
第4章 基于 RIIL 的校园网络运维管理方案的建设与运行 |
4.1 学校校园网络的管理现状 |
4.2 RIIL 网络管理系统的安装与功能 |
4.2.1 RIIL 的安装与启动 |
4.2.2 RIIL 网络管理系统的功能简介 |
4.3 RIIL 网络管理系统的配置 |
4.3.1 部门与角色管理 |
4.3.2 资源策略与管理 |
4.3.3 告警规则和服务器设置 |
4.4 基于 RIIL 网络管理系统下的网络出口的调试 |
4.5 基于 RIIL 网络管理系统下的核心交换机的调试 |
4.7 基于 RIIL 网络管理系统下的接入交换机的调试 |
4.8 RIIL 网络管理系统在我校园网中的实现与应用 |
4.8.1 RIIL 网络管理系统在我校园网中的实现过程 |
4.8.2 RIIL 网络管理系统在我校的应用 |
4.9 实施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与解决办法 |
4.10 本章小结 |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
5.1 总结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9)基于“福建商贸学校”校园网络工程设计的研究与实施(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校园网课题背景与意义 |
1.2 改造前我校校园网络建设现状 |
1.2.1 网络设备及规模的现状 |
1.2.2 学校校园网络管理及应用的现状 |
1.2.3 学校校园网络扩充升级现状 |
1.2.4 学校校园网存在问题 |
1.3 校园网建设升级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
1.4 论文的主要内容 |
第二章 相关理论与技术 |
2.1 网络组网技术简介 |
2.1.1 以太网技术概述 |
2.1.2 VLAN 技术 |
2.1.3 无线网络技术 |
2.2 三层交换技术简介 |
2.3 路由选择协议的详细介绍 |
2.3.1 静态路由 |
2.3.2 动态路由选择协议介绍 |
2.4 网络安全技术简介 |
2.5 小结 |
第三章 校园网系统需求分析 |
3.1 学校基本情况概述 |
3.2 原校网络基本结构分析 |
3.3 校园网络现状分析 |
3.4 校园网建设的需求分析 |
3.4.1 校园网的设计需求 |
3.4.2 校园网的功能需求 |
3.4.3 校园网的性能需求 |
3.5 网络工程建设规划模型选择 |
3.6 校园网络的升级需求 |
3.6.1 快速安全的校园网需求 |
3.6.2 无线网络的建设需求 |
3.6.3 防火墙应用校园管理需求 |
3.7 校园网总体需求分析 |
3.8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校园网系统总体设计 |
4.1 学校校园网主要区域网络设计 |
4.1.1 校园网络学生宿舍区域拓扑设计 |
4.1.2 校园网络教学楼设计 |
4.1.3 校园网办公楼网络设计 |
4.2 学校网络端口控制、无线网建设的设计 |
4.2.1 校园网络安全设计原则 |
4.2.2 校园网络流量控制 |
4.2.3 校园网络流量控制策略的设计 |
4.3 校园网络无线网络应用设计 |
4.4 网络设备选型设计 |
4.4.1 校园中心交换机及路由器设备选型 |
4.4.2 接入层交换机及终端设备选型 |
4.4.3 服务器选型 |
4.5 网络综合布线技术 |
4.5.1 综合布线系统组成简介 |
4.5.2 综合布线系统依据的标准 |
4.5.3 综合布线系统设计 |
4.5.4 学校园网布线应用设计 |
4.6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学校校园网络系统详细设计方案与实现 |
5.1 校园网网络工程改造的实施 |
5.1.1 分区块网络改造计划 |
5.1.2 网络工程实施步骤及过程 |
5.1.3 学校网络中心机房工程改造 |
5.2 校园网络建设中防火墙技术的应用 |
5.3 校园各楼宇网络工程配置设计及实现 |
5.4 无线网络具体实现 |
5.5 多媒体网络集中管理编程代码设计 |
5.5.1 远程启动模块的设计与实现 |
5.5.2 客户与服务器的连接 |
5.5.3 远程关机 |
5.6 静态 IP 自动配置的实现编程设计 |
5.7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系统测试及网络管理 |
6.1 网络测试及网络功能验证 |
6.2 网络管理原则 |
6.3 理平台和网络设备管理 |
6.4 配置信息及故障排查管理 |
6.5 认证的策略管理、特性管理 |
6.5.1 认证的策略管理 |
6.5.2 特性管理 |
6.6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总结及展望 |
7.1 文总结及不足 |
7.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
(10)校园网络平台改进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来源 |
1.2 校园网络平台建设的背景及意义 |
1.2.1 学校概况 |
1.2.2 学校校园网现状 |
1.2.3 校园网络平台的现状 |
1.2.4 校园网络平台改造的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4 本人的主要工作 |
1.5 论文组织 |
1.6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相关技术简介 |
2.1 SOA 架构 |
2.1.1 SOA 简介 |
2.1.2 SOA 的服务架构 |
2.1.3 SOA 基础结构 |
2.1.4 SOA 特征 |
2.1.5 SOA 的优势 |
2.2 企业服务总线 |
2.2.1 EBS 简介 |
2.2.2 ESB 的特点 |
2.2.3 ESB 功能 |
2.2.4 ESB 的组成 |
2.2.5 ESB 在 SOA 中的角色 |
2.3 J2EE 技术 |
2.3.1 J2EE 简介 |
2.3.2 J2EE 特点 |
2.3.3 J2EE 应用模型 |
2.3.4 Spring 框架 |
2.3.5 Hibernate 框架 |
2.4 XML 技术 |
2.4.1 XML 简介 |
2.4.2 XML 技术优点 |
2.4.3 XML 数据库 |
2.4.4 数据库映射到 XML 文档 |
2.4.5 JAVA 与 XML 的结合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需求分析 |
3.1 设计目标和设计原则 |
3.1.1 设计目标 |
3.1.2 设计原则 |
3.2 系统运行环境 |
3.2.1 软件环境如下: |
3.2.2 硬件件环境如下: |
3.3 应用系统整合需求分析 |
3.3.1 单位内外整合 |
3.3.2 操作环境的整合 |
3.3.3 校园网络平台功能需求分析 |
3.4 业务重组的需求分析 |
3.5 网络性能需求分析 |
3.5.1 网络架构 |
3.5.2 网络扩展 |
3.6 系统安全 |
3.7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校园网络平台的设计 |
4.1 孤立的信息系统间的互联 |
4.1.1 网络拓扑结构设计 |
4.1.2 统一校园网络平台的设计 |
4.2 统一的规范 |
4.2.1 基础设施规范 |
4.2.2 应用系统规范 |
4.2.3 信息规范 |
4.3 基于 SOA 架构校园网络平台的整体设计 |
4.3.1 校园网络平台整体框架 |
4.3.2 数据中心平台的设计 |
4.3.3 业务管理平台的设计 |
4.3.4 安全服务平台的设计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校园网络平台的实现 |
5.1 系统的开发平台 |
5.1.1 J2EE 开发平台 |
5.1.2 J2EE 环境下的 SOA 的架构 |
5.2 构建信息服务层 |
5.3 安全服务平台的实现 |
5.3.1 统一认证的实现 |
5.3.2 统一管理的实现 |
5.4 业务管理层的实现 |
5.4.1 业务接口实现 |
5.4.2 业务请求的实现 |
5.4.3 业务处理 |
5.5 数据中心平台的实现 |
5.5.1 数据访问 |
5.5.2 数据交换中心 |
5.6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平台测试 |
6.1 测试流程 |
6.1.1 测试流程简介 |
6.1.2 测试流程 |
6.2 测试工具简介 |
6.3 测试结果与分析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6.1 总结 |
6.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四、浅谈我校校园网络的设计方案(论文参考文献)
- [1]项目学习在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中的教学研究[D]. 杨敏燕. 华中师范大学, 2019(02)
- [2]职教云平台隐私保护安全机制的研究与应用[D]. 徐乐真.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 2019(02)
- [3]利用校园网络的某大学教材循环利用项目的设计[D]. 马桂英. 河北工业大学, 2018(06)
- [4]基于《绿色校园评价标准》的大学校园评价与比较分析研究 ——以苏州大学新老校区为例[D]. 谢亚男. 苏州大学, 2018(01)
- [5]大学校园公共艺术研究 ——以大连理工大学为例[D]. 刘坤. 大连理工大学, 2018(02)
- [6]人文元素在校园纪念品设计中的应用 ——以南昌一专为例[D]. 涂佳.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 2017(02)
- [7]高台县第一中学智慧校园系统的规划与构建[D]. 殷延凯. 西北师范大学, 2015(01)
- [8]基于RIIL的校园网络运维管理方案的设计与实现[D]. 孙庆利. 吉林大学, 2015(09)
- [9]基于“福建商贸学校”校园网络工程设计的研究与实施[D]. 郑琦. 电子科技大学, 2013(05)
- [10]校园网络平台改进与实现[D]. 张小平. 电子科技大学, 20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