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昆钢6号高炉内燃式热风炉技术和烘炉实践(论文文献综述)
曹伟,陈世坤,王包明,李保俊,俞光[1](2018)在《宁钢1号高炉热风炉大修设计特点及生产实践》文中指出宁钢1号高炉配置3座内燃式热风炉,自2009年以来进行了一系列修复工作,2012年起3号热风炉出现隔墙鼓包等现象,送风温度只能勉强维持在1 050℃。针对1高炉内燃式热风炉的种种问题,利用现有场地设计1座顶燃式热风炉,形成3座内燃式及1座顶燃式热风炉组,投运后最高送风风温提高80℃,燃料比降低20kg/t,保证了1号高炉安全、稳定、经济地生产,也为单座热风炉故障处理或检修提供了保障。
杨义平[2](2012)在《本钢热风炉前置预热系统设计与研究》文中指出热风炉是现代高炉炼铁生产过程中的重要设备之一,目的是向高炉稳定且持续地提供高温热风。理论实践证明,高风温是提高利用系数、降低焦比和提高喷煤量的直接措施。随着炼铁技术不断进步,在高炉煤气贫化、发热值降低,而焦炉煤气等高发热值燃料又不足的情况下,对提高热风炉风温及热效率的影响因素和应用措施展开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调查了国内钢铁企业的风温水平,并对国内外常用的提高风温技术进行了说明及对比。针对本钢6号高炉热风炉风温偏低的现状,提出空、煤气前置双预热系统的改造方案,并对方案进行设计计算和主要设备选型,同时利用FLUENT软件对热风炉热工过程进行数值模拟,为提高热风炉风温及热效率提供理论依据。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针对本钢6号高炉热风炉风温长期偏低的问题,通过分析其设计参数及运行现状,计算热平衡及热效率,对该热风炉热工状态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诊断。依据诊断结果提出简要的改造方案,并最终通过对比确定出本文将采用的前置预热方案。(2)结合本钢实际数据,完成了系统各项工艺参数的设计以及主要设备的选型。进行了热风炉燃烧温度,热风炉助燃空气的风量、煤气量,燃烧炉的炉膛温度及其燃烧需要的煤气和空气量,换热器进出口空、煤气、烟气的流量等参数计算;进行了燃烧炉助燃空气、煤气管道,预热系统烟道,烟气总管混风支管的管道参数确定;进行了燃烧炉所用燃烧器,燃烧炉本体,预热空、煤气用扰流子换热器,预热空、煤气用热管换热器等设备的设计和选型。(3)针对采用前置预热系统前后的本钢6号热风炉燃烧室、蓄热室温度场,借助FLUENT软件分别进行模拟与分析,根据热风炉燃烧室和蓄热室在燃烧期与送风期的传热特点以及模型假设,建立了热风炉燃烧室模型、蓄热室单孔道模型,并分别对热风炉燃烧室温度分布、蓄热室在燃烧期、送风期烟气、空气及格砖温度分布及变化规律进行了分析。
龙承俊[3](2010)在《鞍钢高风温长寿热风炉研究与应用》文中提出热风炉是炼铁生产过程中的重要设备之一,它供给高炉热风的热量约占炼铁生产耗热的四分之一,它消耗的高炉煤气约站高炉生产煤气的40%,因此提高热风炉的热效率对降低能耗具有很大现实意义。热风炉的投资约占整个高炉基建投资费用的一半,延长热风炉使用寿命,对增加产量、降低成本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论文主要研究鞍钢高风温长寿热风炉技术及其应用。通过对传统内燃式热风炉(鞍钢9号高炉3号热风炉)和外燃式热风炉(鞍钢6号高炉热风炉)的破损调查及结构特点,分析高炉热风炉破损原因,并结合分析引进DCE公司内燃式及AW-Ⅱ型外燃式热风炉特点,得出现代高风温长寿热风炉可以实现一代炉龄25年。同时通过对鞍钢十号、十一号高炉热风炉高风温技术运行情况分析得出通过自身预热或附加燃烧炉预热空煤气预热的方式完全可以实现1250℃风温。
夏欣鹏[4](2010)在《宝钢外燃式热风炉残损耐火材料组成、结构与性能及其破损机理研究》文中认为热风炉是钢铁工业中高炉炼铁重要的热工设备,其使用的耐火材料直接影响高炉生产顺行、寿命、能耗等。本工作通过研究热风炉中耐火材料在使用前后物理化学性能等变化,探讨了热风炉主要耐火砖的损毁机理。研究结果表明,热风炉用耐火砖由于在恶劣环境中使用,都受到了一定程度的侵蚀。用于拱顶的硅砖长期在高温烟气的冲刷下,表面侵蚀严重,诸多物理性质与化学组成,以及物相结构都发生了改变,从而导致了裂纹的产生,甚至产生了剥落现象;堇青石砖在高温烟气作用下,Al203、CaO和Fe203等氧化物沉积到其表面,造成砖衬的耐火度下降,砖的结构遭到破坏;用于蓄热室上部的莫来石砖由于耐酸性或碱性气体的侵蚀能力较强,但使用环境不如拱顶恶劣,所以表面侵蚀较轻;粘土砖用于热风炉的低温部位,受到的热侵蚀虽然较轻,但荷重较大,热震冲击很强,加上粘土砖本身耐火度和荷重软化温度不高,所以也受到一定的侵蚀。这些砖体的破损直接影响了耐火砖的使用性能,也缩短了热风炉的使用寿命。因此,合理设计热风炉的结构、选用优质耐火材料、保证筑炉质量、严格操作参数等是延长热风炉寿命的重要措施。
刘锐[5](2006)在《本钢六号高炉热风炉烘炉实践》文中指出对本钢6号高炉热风炉烘炉实践进行了阐述。根据热风炉运行情况证明,本次无恒温正压快速烘炉是成功的,满足了生产需要。
梁科,李伟[6](2006)在《本钢霍戈文内燃式热风炉烘炉实践》文中提出本钢六号、七号高炉热风炉设计采用达涅利公司新技术,风温水平明显上了一个新台阶,热风炉的烘炉也采用一种更为安全快捷的方法。
蔡简元,卢向党[7](2005)在《球式热风炉的现状与发展》文中认为简要阐述了我国球式热风炉技术的发展现状。以大型球式热风炉技术为例,论述了球式热风炉大型化的一些制约因素及大型化的有利条件。大型球式热风炉目前已配套1280m3高炉,并获得1240℃的高风温;并已具备配套2500m3大型高炉的能力。
苏立江[8](2002)在《昆钢6号高炉内燃式热风炉技术和烘炉实践》文中研究说明昆钢6号高炉配置3座RADEX式高温内燃式热风炉,引进了先进可靠的设备,选用了国内优质耐火材料。热风炉烘炉时,采用了特殊的烘炉装置,并严格按烘炉曲线烘炉。目前,在全烧高炉煤气条件下,热风温度已达到1050℃。
张万仲[9](1988)在《硅砖热风炉凉炉后再生产》文中研究指明本文以鞍钢硅砖热风炉的生产实践,结合国内外情况,对硅砖热风炉的凉炉、再烘烤、再使用的过程进行分析。(?)探讨和论证硅砖热风炉跨代使用的可行性。
二、昆钢6号高炉内燃式热风炉技术和烘炉实践(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昆钢6号高炉内燃式热风炉技术和烘炉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1)宁钢1号高炉热风炉大修设计特点及生产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1 热风炉大修工程工艺范围及设计特点 |
1.1 主要工艺改造范围 |
1.2 顶燃式热风炉主要参数 |
1.3 主要设计特点 |
2 热风炉搭接及试压烘炉简介 |
3 并网送风生产实践 |
4 结语 |
(2)本钢热风炉前置预热系统设计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高炉热风炉概述及发展 |
1.1.1 高炉热风炉简介 |
1.1.2 热风炉结构形式的发展 |
1.1.3 我国热风炉现状分析 |
1.2 热风炉高风温意义及国内风温现状 |
1.2.1 高风温对高炉冶炼的意义 |
1.2.2 我国钢铁企业风温现状 |
1.3 提高热风炉风温的各项预热技术评述 |
1.3.1 影响风温提高的因素 |
1.3.2 国内高风温的预热技术 |
1.3.3 国外高风温的预热技术 |
1.3.4 各种预热技术评述 |
1.4 本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意义 |
第2章 本钢6号高炉热风炉热工分析及前置预热方案的提出 |
2.1 本钢6号高炉热风炉概况 |
2.1.1 本钢集团简介 |
2.1.2 热风炉设计参数 |
2.1.3 热风炉实际运行现状 |
2.2 热风炉热能利用状况诊断 |
2.2.1 热平衡计算 |
2.2.2 热工状态分析及存在问题 |
2.2.3 简要改造方案 |
2.3 前置预热理论 |
2.3.1 前置预热理论的提出 |
2.3.2 前置预热技术工艺研究开发现状 |
2.3.3 本钢前置预热工艺方案的确定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前置预热系统设计计算与设备选型 |
3.1 前置预热系统热工计算 |
3.1.1 热风炉理论燃烧温度的计算 |
3.1.2 热风炉实际燃烧煤气量和助燃空气量 |
3.1.3 扰流子换热器部分计算 |
3.1.4 燃烧炉部分热工计算 |
3.2 系统各管道参数的确定 |
3.2.1 燃烧炉用助燃空气管道内径的计算 |
3.2.2 燃烧炉用煤气管道内径的计算 |
3.2.3 预热系统烟道内径的计算 |
3.2.4 烟气总管混烟支管内径的计算 |
3.3 系统主要设备的设计与选型 |
3.3.1 燃烧器的设计 |
3.3.2 燃烧炉的设计 |
3.3.3 预热空、煤气换热器的选型 |
3.3.4 预热空气用扰流子换热器的选型 |
3.3.5 换热器的监测 |
3.4 预热系统工艺流程中管道的改造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热风炉热工过程温度场模拟与分析 |
4.1 热风炉热工过程传热理论分析 |
4.2 热风炉数值模拟数学模型的研究 |
4.2.1 基本控制方程 |
4.2.2 湍流输运模型 |
4.2.3 湍流燃烧模型 |
4.2.4 辐射换热模型 |
4.3 热风炉燃烧室燃烧过程数值模拟 |
4.3.1 计算区域与网格划分 |
4.3.2 数值计算模型和方法 |
4.3.3 模拟结果及分析 |
4.4 热风炉蓄热室传热过程数值模拟 |
4.4.1 计算区域与网格划分 |
4.4.2 数值计算模型和方法 |
4.4.3 模拟结果及分析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3)鞍钢高风温长寿热风炉研究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概述 |
1.1.1 高风温的重要意义 |
1.1.2 热风炉长寿的意义 |
1.1.3 鞍钢高炉热风炉的现状 |
1.2 内燃式热风炉 |
1.2.1 传统内燃式热风炉 |
1.2.2 改造内燃式热风炉 |
1.3 外燃式热风炉 |
1.4 顶燃式热风炉 |
1.5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2章 内燃式热风炉的研究 |
2.1 内燃式热风炉破损调查 |
2.1.1 概况 |
2.1.2 破损情况调查 |
2.1.3 破损原因分析 |
2.2 长寿内燃式热风炉的建设 |
2.2.1 内燃式热风炉的高风温技术 |
2.2.2 高风温长寿命内燃式热风炉的结构特点 |
2.2.3 拱顶防晶间应力腐蚀涂漆的应用 |
2.2.4 耐火材料及其质量保证 |
2.2.5 砌筑施工 |
2.3 烘炉 |
2.3.1 概况 |
2.3.2 烘炉工艺 |
2.3.3 相关的炉体结构设计 |
2.3.4 曲线分析 |
第3章 外燃式热风炉的研究 |
3.1 鞍钢6号高炉热风炉破损调查 |
3.1.1 概况 |
3.1.2 热风炉的使用情况 |
3.1.3 破损调查 |
3.1.4 问题及讨论 |
3..2 AW-Ⅱ型外燃式热风炉 |
3.2.1 双头等径小拱顶 |
3.2.2 拱顶联络管的柔性连接 |
3.2.3 炉底结构 |
3.2.4 防止晶间应力腐蚀破裂的措施 |
3.2.5 砌体特点 |
第4章 高风温技术的应用 |
4.1 十号高炉热风炉自身预热工艺流程及配套技术的开发与应用 |
4.1.1 主要配套技术 |
4.1.2 运行情况及分析 |
4.2 十一号高炉热风炉附加加热双预热系统的应用 |
4.2.1 十一号高炉热风炉附加加热双预热工艺流程及主要技术参数 |
4.2.2 运行情况及分析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4)宝钢外燃式热风炉残损耐火材料组成、结构与性能及其破损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综述 |
1.1 热风炉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
1.2 热风炉耐火材料的配置 |
1.3 热风炉耐火材料的基本特点 |
1.3.1 硅砖的基本特点 |
1.3.2 莫来石砖的基本特点 |
1.3.3 堇青石砖的基本特点 |
1.3.4 粘土砖的基本特点 |
1.3.5 凉炉后的破损调查 |
1.4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2章 实验 |
2.1 样品制备 |
2.2 分析与测试 |
2.2.1 X射线衍射分析(XRD) |
2.2.2 扫描电镜(SEM) |
2.2.3 能量分散谱仪(EDS) |
2.2.4 吸水率、气孔率、体积密度的测定 |
2.3 耐火砖性能检验标准 |
第3章 热风炉残损硅砖的组成、结构与性能的研究 |
3.1 残损硅砖的外观形貌 |
3.2 残损硅砖的物理性能 |
3.3 残损硅砖的XRD分析 |
3.4 残损硅砖的SEM分析 |
3.5 残损硅砖的EDS分析 |
3.6 本章小结 |
第4章 热风炉残损堇青石砖的组成、结构与性能的研究 |
4.1 残损堇青石砖的外观形貌 |
4.2 残损堇青石砖的物理性能 |
4.3 残损堇青石砖的XRD分析 |
4.4 残损堇青石砖的SEM和EDS分析 |
4.4.1 堇青石砖A面分析 |
4.4.2 堇青石砖B面分析 |
4.4.3 堇青石砖C面分析 |
4.4.4 堇青石砖D面分析 |
4.4.5 堇青石砖E面分析 |
4.4.6 堇青石砖F面分析 |
4.5 组分变化比较与分析 |
4.5.1 MgO-Al_2O_3-SiO_2 |
4.5.2 杂质 |
4.5.3 组分分布 |
4.6 本章小结 |
第5章 热风炉残损莫来石砖的组成、结构与性能的研究 |
5.1 残损莫来石砖的外观形貌 |
5.2 残损莫来石砖的物理性能 |
5.3 残损莫来石砖的XRD分析 |
5.4 残损莫来石砖的SEM及EDS能谱分析 |
5.4.1 莫来石砖1号面分析 |
5.4.2 莫来石砖2号面分析 |
5.4.3 莫来石砖3号面分析 |
5.4.4 莫来石砖4号面分析 |
5.4.5 莫来石砖5号面分析 |
5.4.6 莫来石砖6号面分析 |
5.5 本章小结 |
第6章 热风炉耐火砖的破损机理及其提高热风炉使用寿命的改良措施 |
6.1 热风炉用耐火砖的破损机理 |
6.1.1 硅砖 |
6.1.2 堇青石砖 |
6.1.3 莫来石砖 |
6.1.4 粘土砖 |
6.2 提高热风炉使用寿命的措施 |
6.3 热风炉的烘炉与凉炉工艺的确定 |
6.3.1 热风炉的烘炉 |
6.3.2 热风炉的凉炉 |
第7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1 |
附录2 |
附录3 |
附录4 |
(5)本钢六号高炉热风炉烘炉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1 概况 |
1.1 砌体结构主要有以下特点: |
1) 悬链线形拱顶结构 |
2) “眼睛形”燃烧室及矩形陶瓷燃烧器 |
3) 独特的板块式墙体结构 |
4) 采用组合砖及高效格子砖 |
5) 耐火材料的选择 |
1.2 热风炉炉壳 |
1.3 热风炉管道 |
1.4 烟气余热回收装置 |
2 烘炉前的准备工作 |
2.1 现场准备 |
2.2 设备安装 |
3 烘炉操作 |
3.1 烘炉曲线的制定 |
3.2 烘炉实施 |
3.3 废气温度控制 |
3.4 烘炉曲线分析 |
4 .热风炉使用情况 |
5 结语 |
四、昆钢6号高炉内燃式热风炉技术和烘炉实践(论文参考文献)
- [1]宁钢1号高炉热风炉大修设计特点及生产实践[J]. 曹伟,陈世坤,王包明,李保俊,俞光. 中国冶金, 2018(12)
- [2]本钢热风炉前置预热系统设计与研究[D]. 杨义平. 东北大学, 2012(06)
- [3]鞍钢高风温长寿热风炉研究与应用[D]. 龙承俊. 东北大学, 2010(06)
- [4]宝钢外燃式热风炉残损耐火材料组成、结构与性能及其破损机理研究[D]. 夏欣鹏. 华东理工大学, 2010(11)
- [5]本钢六号高炉热风炉烘炉实践[J]. 刘锐. 辽宁科技学院学报, 2006(04)
- [6]本钢霍戈文内燃式热风炉烘炉实践[J]. 梁科,李伟. 金属世界, 2006(05)
- [7]球式热风炉的现状与发展[A]. 蔡简元,卢向党. 高风温长寿热风炉研讨会论文集, 2005
- [8]昆钢6号高炉内燃式热风炉技术和烘炉实践[J]. 苏立江. 炼铁, 2002(S1)
- [9]硅砖热风炉凉炉后再生产[J]. 张万仲. 炼铁, 198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