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桃小绿叶蝉的识别及防治(论文文献综述)
刘朝红,胡增丽,张未仲,赵龙龙[1](2021)在《不同颜色黏虫板对小绿叶蝉的诱集效果评价》文中研究说明小绿叶蝉为果园主要害虫之一.本文选用了10种颜色的黏虫板对桃园小绿叶蝉进行诱集试验.结果表明黄色黏虫板诱虫效果最佳,绿色次之,而淡蓝色、紫色和深蓝色诱虫效果差.不同颜色的黏虫板对蜂类、蜘蛛和瓢虫等天敌均有杀伤作用,另诱集得到其他害虫5种.通过分析不同色板的诱捕生态效益表明:黄色黏虫板最佳,次为绿色.
刘刚,杨传新,刘子昂,纪复勤,宋晓辉[2](2020)在《中文文献中农药名称的问题与对策》文中研究表明农药名称是正确识别农药的最基本途径之一.然而,中文文献中农药名称存在使用不准确、不规范甚至错误的现象,严重影响其科学、合理、安全的生产以及经营和使用.针对这些问题,本文系统介绍了中文文献中农药名称存在的问题及规范使用的对策.
任善军,刘中华[3](2019)在《桃小绿叶蝉识别与安全防治》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3月27日山东德州市平原县的桃树开花、抽生嫩梢,在桃树上发现了小绿叶蝉。桃小绿叶蝉,别称叶跳虫,为害桃、杏、李、碧桃、红叶李、樱花、葡萄、杨、柳、月季等树木。以成虫和若虫吸取寄主幼嫩枝叶,严重者削弱树势,影响叶片光合作用、正常生长、发育、开花、结果等。桃小绿叶蝉安全防治技术策略:(1)清。冬季清除桃园内及周围杂草及枯枝落叶,集中销
崔丽贤,刘金利[4](2019)在《果园梨小食心虫防治方法》文中研究表明梨小食心虫为果园常发性害虫,是世界性的重要果树害虫之一,不仅为害果树嫩梢,造成新梢枯萎下垂,而且还直接蛀果为害,造成果实脱落或失去商品价值,每年给世界果品生产造成巨大经济损失。梨小食心虫具有分布广、为害重、寄主种类多和转寄主等特点,该虫在亚洲、欧洲、美
梁玉俊,田红莲,郭海军[5](2017)在《桃树主要虫害识别及防治技术》文中研究指明1蚜虫1.1危害状蚜虫以成虫、若虫群集在桃树的新梢、嫩芽、幼叶背面刺吸汁液。被害部分呈现小的黑色、红色和黄色斑点,使叶片逐渐变白,向背面扭曲卷成螺旋状,引起落叶、新梢不能生长,影响产量及花芽形成,削弱树势。蚜虫危害刚刚开放的花朵,刺吸子房,
张长和[6](2015)在《湿热产区锦绣黄桃稳产提质关键技术措施》文中指出以消费市场果品质量要求为导向,以调查总结生产经验为基础,以针对性试验研究结果为依据,提出了一套适宜湿热产区推广的锦绣黄桃提质增效关键技术措施与具体操作方法。实践证明:综合配套应用适当稀植创造良好群体结构、高干大冠稀枝整形改善树冠结构、合理施肥均衡树体营养供给、疏花疏果控制单位结果数量、套袋改善果实外观色泽、安全高效综合治理病虫害等6项技术措施,有助于实现湿热产区锦绣黄桃面积与产量、质量、效益高度统一,加快规范化、标准化生产进程。
张彬,赵川德[7](2015)在《昆虫学电子标本库查询系统建设——以青岛农业大学为例》文中研究说明针对目前实物标本日益老化和完善过程困难的问题,我们构建了昆虫学电子标本库查询系统。本系统的构建紧密结合实验教学要求,首先通过制定规划任务书的方式,以专业教师为主体进行实物标本的采集、制作和筛选,完善实物标本。然后通过数码相机和存储设备对实物昆虫标本进行数字信息化采集和处理,并按照实验项目和教学需要将电子标本以图文并茂的形式进行编排并录入查询系统。查询系统的信息展示主要通过触屏查询机和大屏幕实现。昆虫电子标本库查询系统的建设不仅解决了长期困扰昆虫实验教学实物标本的存放和使用问题,而且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学生对本课程学习和参与的兴趣,克服了学生被动学习的弊端,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系统建设在全国的植保专业教学中尚属首次,这将使我校的昆虫学实验教学从传统的教学方式提高到传统手段与信息技术手段共同使用的新模式,对我校其他学科的实验教学也将起到示范带动作用。
袁龙宇[8](2015)在《白斑猎蛛对茶尺蠖捕食作用的评价及茶园蜘蛛群落的初步研究》文中认为据全国各茶区调查统计蜘蛛是茶园生态系统数量最多种类最大的捕食性天敌之一,其在动物分类学上隶属于节肢动物门蛛形纲蜘蛛目。据世界蜘蛛名录(MAY,6,2015)报道,全世界蜘蛛共有114科3,949属45,396种。茶园蜘蛛其发生量约占茶园捕食性天敌的65%以上。因此,系统的研究茶园蜘蛛群落和蜘蛛对茶园害虫的捕食作用,特别是应用新兴的分子生物学方法评价茶园蜘蛛对茶园主要害虫的控制作用,对茶园生态系统中生物防治建立无公害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的茶园有着非常重要的科学意义。首先本研究在野外条件下研究白斑猎蛛(Evarcha albaria)对茶尺嫂(Ectropis Oblique)及茶毛虫(Euproctis Pseudoconspersa)不同龄期的捕食选择作用及白斑猎蛛在不同饥饿时间下对茶尺蠖及茶毛虫的捕食率影响。结果显示:白斑猎蛛对不同龄期的茶尺蠖具有明显的选择性,只捕食1龄期和2龄期的茶尺蠖;在不同饥饿时间下,随着饥饿时间的不断增长,白斑猎蛛对茶尺蠖的捕食率呈上升趋势。饥饿8天的白斑猎蛛捕食1龄期或2龄期的茶尺蠖,捕食率达到了 70.00%,而且本研究中白斑猎蛛不捕食任何龄期的茶毛虫。直观的证明了蜘蛛在野外是取食茶尺蠖的。同时本研究中选取跳蛛科白斑猎蛛为捕食者,茶尺蠖作捕食对象,利用SCAR技术研究蜘蛛的取食与消化。从NCBI上检索得到尺蠖蛾科COI的一段共有序列,使用DNAMAN软件设计了一对针对茶尺蠖的特异性引物,即茶尺蠖F:5’-TGGAGGATTTGGAAACTGAT-3’,茶尺蠖 R:5’-CCACCATGAGCAATATTAGA G-3’。该引物对所扩增的是195 bp茶尺蠖COI片段。特异性验证结果表明,在茶园常见30多种昆虫及茶园常见害虫茶毛虫,假眼小绿叶蝉等中,该引物对只能特异性地扩增出茶尺蠖DNA序列。设计白斑猎蛛喂食茶尺蠖后消化时间分为0.08 h,0.17 h,0.25 h,0.5 h,1h,2h,4h,8h,12 h,24 h,36 h,48 h,72 h,168 h,192 h,360 h 共16个时间处理,每处理10头蜘蛛,然后,用茶尺蠖特异性引物进行检测。分别检测目的片段在蜘蛛头胸部、腹部和足部的阳性率并计算半衰期。结果显示该片段在白班猎蛛体内半衰期为284.44 h,11.85天。在咸宁市横沟镇汪大珍茶场采用陷阱法与拍网法两种方法分别对茶园地面和植株上的蜘蛛及茶园主要害虫进行了平均每10天进行一次的,为期20个月的连续调查。其中陷阱法收集到蜘蛛20科,32种,8841头,优势种为亚洲狂蛛;而拍网法采到蜘蛛22科,52种,4,194头,优势种为白斑猎蛛。分别对陷阱法与拍网法所采集到的蜘蛛与茶尺蠖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陷阱法采集到的蜘蛛与茶尺蠖之间存在显着相关性;拍网法所采的蜘蛛数量与茶尺蠖在统计学上没有显着相关性,但拍网法所采集到的蜘蛛经过PCR检测,可以从蜘蛛体内大量检测到茶尺蠖,检测率达到43%,从而有效地证明了茶园自然环境条件下蜘蛛对茶尺蠖的捕食与控制作用。
李世博,张顺,李斌,许家来,杨清林,陈德鑫[9](2014)在《不同颜色的黏虫板在虫害监测和防治中的应用进展》文中认为昆虫对颜色的趋向性是其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的趋性之一,不同种类的昆虫对不同颜色具有特异的选择性和偏好性,利用昆虫对颜色的趋性实施的害虫防治手段是目前对昆虫种群动态进行监测和防治最为简单有效的方法之一。文章回顾了近几年黏虫板在害虫监测和防治中的应用进展,并就其发展进行了展望。
李占文,李攀,王冬菊,李忠善,邱鹏程[10](2013)在《李小绿叶蝉在宁夏灵武市的为害特征及综合防控技术研究》文中指出为有效防控李小绿叶蝉的为害,针对宁夏灵武市近年来李园和桃园严重发生的李小绿叶蝉,进行了2a的监测和观察,基本摸清了其危害特点、形态特征、生态特性及寄生天敌等,并在此基础上,开展了农业防控、物理防控、生物防控和化学药剂防控等一系列综合防控技术试验,集成了一套切实可行的防控实用技术,应用于生产实际后,取得了良好成效。
二、桃小绿叶蝉的识别及防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桃小绿叶蝉的识别及防治(论文提纲范文)
(1)不同颜色黏虫板对小绿叶蝉的诱集效果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供试材料 |
1.2 试验设计 |
1.3 统计方法 |
2 结果与分析 |
2.1 桃园小绿叶蝉发生期监测 |
2.2 不同颜色黏虫板对桃园中桃小绿叶蝉的诱集效果 |
2.3 不同颜色黏虫板对桃小绿叶蝉天敌的杀伤情况 |
2.4 不同颜色黏虫板对其他害虫的诱集效果 |
2.5 不同颜色黏虫板诱捕效果评估. |
3 结论与讨论 |
(2)中文文献中农药名称的问题与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 中文文献中农药名称的问题 |
2 中文文献中农药名称规范使用的对策 |
2.1 及时修订标准 |
2.2 加强法规标准等的宣传 |
2.3 文献编辑严格把关 |
2.4 文献中增加标注农药登记证号 |
2.5 延伸追查假劣农药源头 |
(4)果园梨小食心虫防治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1 为害症状 |
2 发生规律 |
3 防治方法 |
3.1 消灭越冬幼虫 |
3.2 诱杀成虫及虫情预测 |
3.3 药剂防治 |
3.4 综合防治 |
(5)桃树主要虫害识别及防治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 蚜虫 |
1.1 危害状 |
1.2 防治方法 |
1.2.1 物理防治 |
1.2.2 化学防治 |
1.2.3 生物防治 |
2 桃蛀螟 |
2.1 危害状 |
2.2 防治方法 |
3 山楂叶螨 |
3.1 危害状 |
3.2 防治方法 |
3.2.1 人工防治 |
3.2.2 萌芽前、花后防治 |
3.2.3 生长期防治 |
4 桃红颈天牛 |
4.1 危害状 |
4.2 防治方法 |
4.2.1 捕杀成虫 |
4.2.2药杀成虫 |
4.2.3 防止成虫产卵 |
4.2.4 杀灭幼虫 |
5 桃球坚介壳虫 |
5.1 危害状 |
5.2 防治方法 |
5.2.1 铲除越冬若虫 |
5.2.2 孵化盛期喷药 |
6 桃潜叶蛾 |
6.1 危害状 |
6.2 防治方法 |
6.2.1 农业防治 |
6.2.2 药剂防治 |
7 桃小绿叶蝉 |
7.1 危害状 |
7.2 防治方法 |
7.2.1 加强果园管理 |
7.2.2 药剂防治 |
8 桃小食心虫 |
8.1 危害状 |
8.2 防治方法 |
8.2.1 农业防治 |
8.2.2 生物防治 |
8.2.3 化学防治 |
(6)湿热产区锦绣黄桃稳产提质关键技术措施(论文提纲范文)
1 适当稀植创造良好群体结构 |
2 高干大冠稀枝整形改善树冠结构 |
3 合理施肥均衡树体营养供给 |
4 疏花疏果控制单位结果数量 |
5 套袋改善果实外观色泽 |
6 安全高效综合防治病虫害 |
(7)昆虫学电子标本库查询系统建设——以青岛农业大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
2. 昆虫学电子标本库的工作基础 |
2.1 昆虫学电子标本的采集与制作 |
2.2 昆虫学电子标本的数字信息采集与处理 |
3. 昆虫电子标本查询系统网站的建设 |
3.1 建设方案 |
3.2 系统内容及模块设计 |
3.3 硬件建设 |
(8)白斑猎蛛对茶尺蠖捕食作用的评价及茶园蜘蛛群落的初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综述 |
1 茶园蜘蛛捕食的研究意义 |
1.1 茶园蜘蛛群落的组成 |
1.2 茶园中主要的害虫 |
1.2.1 茶尺蠖(Ectropis oblique) |
1.2.2 茶毛虫(Euproctis pseudoconspersa) |
1.2.3 假眼小绿叶蝉(Empoasca vitis) |
1.3 蜘蛛对茶树害虫的控制作用 |
2 捕食作用的研究方法 |
2.1 直接观察法 |
2.2 解剖观察法 |
2.3 放射标记法 |
2.4 放射标记法田间系统调查及相关分析 |
2.5 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 |
3 应用DNA分子标记技术研究无脊椎动物捕食者与猎物关系 |
4 本文研究内容及其意义 |
4.1 研究内容 |
4.1.1 捕食实验 |
4.1.2 茶尺蠖特异性引物的获取 |
4.1.3 室内检测 |
4.1.4 野外调查 |
4.1.5 野外样本检测 |
4.2 研究意义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1 捕食实验 |
1.1 实验材料 |
1.2 实验方法 |
1.2.1 白斑猎蛛对茶尺蠖不同龄期的捕食能力 |
1.2.2 白斑猎蛛对茶毛虫不同龄期的捕食能力 |
1.2.3 白斑猎蛛对茶毛虫不同龄期的捕食能力 |
2 茶尺蠖特异性引物获取 |
2.1 实验材料 |
2.2 试剂和仪器 |
2.3 实验菌株和载体及引物设计 |
2.4 主要试剂 |
2.5 所用培养基及配制 |
2.6 主要溶液及配制 |
2.6.1 总DNA抽提相关试剂 |
2.6.2 质粒DNA抽提相关试剂 |
2.6.3 DNA电泳相关试剂 |
2.6.4 SDS-PAGE所用溶液及凝胶的配制 |
2.7 实验方法 |
2.7.1 喂食实验 |
2.7.2 实验材料DNA的提取 |
2.7.3 PCR扩增 |
2.7.4 电泳分析 |
2.8 特异性基因片段克隆与测序 |
2.8.1 茶尺蠖特异性基因片段克隆 |
2.8.2 胶回收纯化产物测序 |
2.9 结果数据分析 |
3 野外调查 |
3.1 样地设计 |
3.2 材料与试剂 |
3.3 采集方法 |
3.4 标本鉴定 |
3.5 数据分析 |
4 野外样本检测 |
4.1 实验材料 |
4.2 实验方法 |
4.2.1 实验材料DNA的提取 |
4.2.2 PCR扩增 |
4.2.3 电泳分析 |
4.3 结果数据分析 |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
1 捕食实验结果与分析 |
1.1 白斑猎蛛对茶尺蠖不同龄期的捕食能力 |
1.2 白斑猎蛛对茶毛虫不同龄期的捕食能力 |
1.3 不同饥饿时间对白斑猎蛛捕食茶尺蠖的影响 |
2 实验室实验结果与分析 |
2.1 验证该引物特异性 |
2.2 实验室喂食实验结果与分析 |
3 田间调查结果与分析 |
3.1 茶园蜘蛛群落的组成 |
3.2 蜘蛛群落多样性分析 |
3.3 相关性分析 |
4 田间白斑猎蛛对茶尺蠖捕食作用的检测 |
4.1 白斑猎蛛的性别与捕食茶尺蠖的关系 |
4.2 白斑猎蛛的成熟与否与捕食茶尺蠖的关系 |
4.3 白斑猎蛛的个体大小与捕食茶尺蠖的关系 |
第四章 总结与讨论 |
1 白斑猎蛛对茶尺蠖与茶毛虫的龄期捕食有选择性 |
2 饥饿时间与捕食量的之间的关系 |
3 最适食物类型的选择 |
4 特异性引物获得及目标片段消化特点 |
5 将捕食者区分头胸部、腹部和足部分别检测阳性率的意义 |
6 田间白斑猎蛛对茶尺蠖的捕食概率 |
7 茶园害虫生物防治的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9)不同颜色的黏虫板在虫害监测和防治中的应用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黏虫板在害虫综合治理中的应用概况 |
2 昆虫对颜色的趋性及其趋色机制 |
3 黏虫板在害虫综合治理中的应用途径 |
3.1 利用黏虫板监测害虫 |
3.2 利用黏虫板诱杀害虫 |
3.3 利用黏虫板与化学信息素的复合技术诱杀害虫 |
4 影响黏虫板诱虫效果的因素 |
4.1 黏虫板的颜色 |
4.2 悬挂高度 |
4.3 其他因素 |
5 展望 |
四、桃小绿叶蝉的识别及防治(论文参考文献)
- [1]不同颜色黏虫板对小绿叶蝉的诱集效果评价[J]. 刘朝红,胡增丽,张未仲,赵龙龙. 植物医生, 2021(01)
- [2]中文文献中农药名称的问题与对策[J]. 刘刚,杨传新,刘子昂,纪复勤,宋晓辉. 植物医生, 2020(02)
- [3]桃小绿叶蝉识别与安全防治[J]. 任善军,刘中华. 烟台果树, 2019(03)
- [4]果园梨小食心虫防治方法[J]. 崔丽贤,刘金利. 烟台果树, 2019(03)
- [5]桃树主要虫害识别及防治技术[J]. 梁玉俊,田红莲,郭海军. 河北果树, 2017(03)
- [6]湿热产区锦绣黄桃稳产提质关键技术措施[J]. 张长和. 中国南方果树, 2015(06)
- [7]昆虫学电子标本库查询系统建设——以青岛农业大学为例[A]. 张彬,赵川德. Proceedings of 2015 5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Applied Social Science(ICASS 2015 V83), 2015
- [8]白斑猎蛛对茶尺蠖捕食作用的评价及茶园蜘蛛群落的初步研究[D]. 袁龙宇. 湖北大学, 2015(05)
- [9]不同颜色的黏虫板在虫害监测和防治中的应用进展[J]. 李世博,张顺,李斌,许家来,杨清林,陈德鑫. 内蒙古农业科技, 2014(03)
- [10]李小绿叶蝉在宁夏灵武市的为害特征及综合防控技术研究[J]. 李占文,李攀,王冬菊,李忠善,邱鹏程.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1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