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工银亚洲收购华比富通落定(论文文献综述)
张悦[1](2015)在《中国商业银行海外并购绩效研究 ——以中国建设银行并购美银亚洲为例》文中研究表明随着各国金融管制的逐渐放松和高新技术及电子化的普及,商业银行海外并购成为各国低成本国际扩张的重要手段之一。中国在加入世贸组织后,实行“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政策。在这样的背景下,以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为代表的国内银行业也开始了海外并购之路。如何通过海外并购拓展市场、提高绩效,对我国商业银行而言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和指导意义。本文选择中国建设银行(下称“建行”)并购美国银行(亚洲)(下称“美银亚洲”)为研究对象,围绕银行海外并购是否能提高绩效问题进行研究,即首先对商业银行并购的绩效理论进行归纳,包括交易费用理论、并购价值理论、效率理论及其三大子理论进行阐述,为归纳商业银行海外并购提供理论依据。其次,在介绍建行并购美银亚洲案例的基础上,还对两者并购之前的战略投资关系和并购的后续整合行为进行较为深入的剖析。再次从短期绩效和长期绩效两个方面对建行并购美银亚洲的绩效进行研究。其中,在短期绩效方面,本文不仅用事件研究法,分析了此次并购对股东财务效应的影响,而且引进了“软资产”的概念,分析了此次并购对建行整体短期绩效所产生的显性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虽然市场投资者并不看好本次海外并购事件,且合并商誉的减值使得净利润下降,但是显性的软资产仍然存在正向的经济效应,表现出一定的绩效潜力。在长期绩效方面,本文根据股东收益率和资产回报率的变化,将并购事件本身和后期的整合分为三个阶段进行分析,第一个阶段为2003年至2008年,为建行收购美银亚洲之前;第二个阶段,2006年至2008年,为建行并购美银亚洲之后到再次并购美国国际信贷(香港)有限公司;第三个阶段,为2009年至2012年,建行亚洲(美银亚洲后更名为建行亚洲)完成并购后续整合。根据各个阶段的不同特征和建行在各个阶段的整合行为,本文从其盈利能力、资产管理能力和风险抵御能力三个方面对建行亚洲的财务绩效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建行亚洲的综合财务绩效是呈螺旋式上升的,尽管整合前期绩效表现不尽人意,整合后期发挥出并购的协同效应,财务绩效较并购之前上了一个新台阶。因此,本文得出结论,虽然本次海外并购的短期绩效不佳,但是长期绩效令人惊喜,本次海外并购增加了股东财富,提高了银行绩效,是一次成功的海外并购。
李宗松[2](2011)在《中资银行海外并购的绩效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的加快,金融全球化得到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国际金融集团通过海外并购重组,迅速发展壮大。而随着我国金融经济的发展,特别是我国金融业对外开放步伐的加快,我国银行业面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与此同时,经过多年的发展,中资银行自身实力不断增强,海外并购的条件日趋成熟。为应对国内外银行竞争压力,走向国际金融市场,提高自身经营水平,近年来中资银行海外并购的步伐加快。对于海外并购的目标,就是如何通过跨国并购拓展经营区域和业务范围,提高经营绩效,从而在国际金融竞争中增强金融实力,占据竞争优势,是一个极具现实意义的经济命题。为了研究中资银行海外并购是否提高了自身的财务效率,本文选取了2008年招商银行海外并购的案例进行分析。首先,阐述了并购的相关理论,这是并购的理论基础。其次,从中资银行海外并购的发展历程与现状、特征及趋势三方面介绍了中资银行并购的状况。再次,从原则、方法和评价指标入手,构建了中资银行海外并购绩效评价的指标体系。而后,综合评价我国商业银行绩效,依据指标体系设计的框架和原则,对我国商业银行5年间(2006-2010)的经营绩效进行总括分析,进而以招商银行海外并购的案例作为标本,运用财务比率法进行实证分析,分析并购行为是否使招商银行的经营效率得到改善。最后,针对上述评价结论并结合当前宏观经济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影响,对如何提高中资银行海外并购的财务效率给出几点建议,以期对中资银行未来的海外并购有所帮助,达到对中资银行海外并购的经营绩效提高和海外竞争力增强的目标。
高奎峰[3](2011)在《中资银行海外并购对银行效率的影响 ——基于DEA和SFA方法的实证研究》文中认为在经济自由化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中,国家间的贸易往来日益频繁,金融体系间的合作日益加深。全球范围内的银行并购如火如荼,颇为壮观。中国作为新兴市场国家的代表,近年来经济持续保持高速增长,金融体系不断完善,国内银行纷纷完成改组上市,积极引入战略投资者,在满足国内企业与居民的金融服务的基础上,更将触角伸向了海外。而自2006年中国承诺世界贸易组织完全开放本国金融市场以来,为了应对外资金融机构带来的压力,中资银行有选择地尝试海外并购,积极开展海外业务,拓展海外服务网点。在实现更好地服务于本国企业融资、结算需求的基础上,通过向国际大银行学习,扩大交流与合作,增强自己的综合竞争力。在经历了2007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之后,中资银行在第二次海外并购浪潮中的并购行为是否真的推动了自身经营效率的改进,本文选择2006-2009年中资银行进行的13起海外并购案作为研究样本,通过边界分析法与面板数据模型实证检验了这四年来中资银行利润效率的变动情况以及无效率影响因素。结果发现,中资银行整体经营效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并购行为对银行效率的提升是显着地,但海外并购对效率的改进效果却不明显,原因可能是发生在金融危机阶段的海外并购需要比国内并购更长的整合时间,面临的整合难度更大,这需要通过漫长的时间来检验最终效果。中国工商银行近年来开展海外并购的成功案例与民生银行并购美国联合银行的失败案例可以为今后中资银行走向海外提供许多宝贵的经验与教训。中资银行海外并购尚处在起步阶段,海外扩张之路还很长,海外并购中还有许多不利因素对银行经营效率产生影响,也面临着许多的机遇,中资银行如何探索出适合自身特点的扩张战略是值得进一步探讨的话题。
边楠[4](2010)在《战略并购对我国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的提升》文中提出在经济全球化和金融国际化的背景之下,商业银行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迫使其不仅要关注当前的生存,更要重视未来的发展。如何在残酷的竞争之下立于不败之地,关键在于自身核心竞争力的培育和提升。对任何企业来说,已经拥有的成熟核心竞争力不可能永远领先,现今社会由于技术、产品和管理的日新月异,企业原有的核心竞争力也会逐渐丧失其竞争优势,因此必须不断地对其加以丰富和提升。结合国际大型银行的成长模式和目前我国商业银行所处的经济金融环境,本文提出应选择战略并购作为其提升核心竞争力的途径之一。本文首先介绍了选题目的和意义、论文框架和研究方法,并对本文涉及的核心竞争力理论和并购理论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梳理,为本文的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接着分析了我国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现状并从监管环境、行业竞争及客户环境变化方面指出目前提升核心竞争力的紧迫性。在此基础上从战略并购的优势分析、国际大银行的成长模式以及当前所处环境出发,论证了我国商业银行应采取战略并购手段提升核心竞争力,完成本文的规范分析。然后对目前存在的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评价体系和评价方法进行了比较分析,借鉴CAMELS评级系统建立了本文的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评价体系,评估方法则选取了对客观指标分析具有绝对优势的熵权法,从而完成模型的构建。在此基础上,以中国工商银行(亚洲)并购华比富通银行、中国银行并购新加坡飞机租赁公司两个案例作分析,模型验证通过实施战略并购使其核心竞争力得到了有效提升,因此选择战略并购来提升商业银行提升核心竞争力是可行的,最终完成本文的实证分析部分。最后,结合前文案例分析结果,本文对商业银行如何通过战略并购提升其核心竞争力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严涉[5](2006)在《中国银行业再涌海外扩张冲动》文中指出全球最大的金融集团——花旗集团的成功经验之一是,握有丰厚的海外资源。目前,花旗银行海外机构的资产与员工分别占到该行的56.1%和45.6%,海外机构所产生的利润达50%以上。做到这一点其实很简单,“只要跟着自己的客户去海外拓展业务”就能实现。正在制定海外战略的中资银行无
辰化[6](2005)在《中国工商银行(亚洲)“吃下”百年老店华比富通》文中研究说明
刘从军[7](2004)在《美国与德国全能银行的比较及中国的选择》文中认为在当前经济金融全球化的大环境中,世界各国金融体系的全球化扩展形成金融全球化的主流。经济、金融发展和科技进步,推动着全能银行全球化的进程。以美国和德国为首的很多西方国家都以不同的方式大力发展各种形态的全能银行,以提高其银行业在国际金融市场的竞争力。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以银行跨业、跨国购并为主旋律的第五次全球购并浪潮的兴起,产生了一个又一个超级大型跨国全能银行,如花旗、汇丰、德意志等等,分支网络遍及全球各地。而国内的发展步伐虽然也在加快,金融控股型全能银行已初露端倪,但在分业经营、分业监管的大格局限制下,仍然有内外两重天的感觉。现在中国已经正式成为WTO成员国,全能银行的全球化趋势会给逐步开放的中国金融体系和金融市场带来强烈冲击,中国银行业只能顺应历史潮流,发展全能银行,此外别无选择,但是中国全能银行的发展仍然面临一个路径选择的问题。 全能银行从大的方面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德国式全能银行,即内部综合经营型全能银行;另一种是美国式全能银行,即金融控股型全能银行。两种全能银行的产生和发展路径不同,组织结构和监管方式也有很大区别。本文对美国式全能银行和德国式全能银行这两种全能银行的典型代表加以研究,通过对两种类型全能银行的内涵、产生与发展、组织结构、监管方式等进行比较,得出两者各具特色,分别具有各自的优势和劣势,并且近年来呈现相互融合趋势的结论。比较结果对于中国实践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中国全能银行会由金融控股型全能银行开始最终走向内部综合经营型与金融控股型全能银行并举。在组织结构方面会由H型结构开始发展到兼收并蓄H型与M型两种组织结构的优势,呈现多样化趋势。中国对全能银行的监管也会随着全能银行的形成和发展进程加速改革,向国际规则和惯例靠拢,实现功能性统一监管。
二、工银亚洲收购华比富通落定(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工银亚洲收购华比富通落定(论文提纲范文)
(1)中国商业银行海外并购绩效研究 ——以中国建设银行并购美银亚洲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选题背景及其意义 |
第二节 相关概念界定 |
一、海外并购 |
二、绩效 |
三、软资产 |
四、事件研究法 |
五、财务指标分析法 |
第三节 论文的思路和结构 |
一、研究思路 |
二、论文结构 |
第四节 论文的创新点与不足 |
一、创新点 |
二、不足 |
第二章 相关理论及文献综述 |
第一节 并购绩效理论 |
一、效率理论 |
二、并购价值理论 |
三、交易费用理论 |
第二节 文献综述 |
一、基于事件研究法的文献综述 |
二、基于财务指标分析法的文献综述 |
三、文献述评 |
第三章 建行并购美银亚洲案例描述 |
第一节 建行并购美银亚洲 |
第二节 建行简介 |
第三节 美银亚洲简介 |
第四节 建行和美银亚洲在并购前后的战略关系和整合行为 |
一、并购前的战略关系 |
二、并购后的整合行为 |
第四章 建行海外并购绩效研究 |
第一节 建行海外并购的短期绩效研究 |
一、股东财富效应分析 |
二、并购事件对建行短期软资产经济效应的影响 |
第二节 建行海外并购的长期绩效研究 |
一、分析思路及数据选取 |
二、被并购海外银行建行亚洲的财务绩效分析 |
三、结论 |
四、建行海外并购的启示 |
参考文献 |
(2)中资银行海外并购的绩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研究方法与研究思路 |
1.4 创新点 |
1.5 研究内容 |
1.6 核心概念释义 |
1.6.1 并购 |
1.6.2 并购绩效 |
第2章 商业银行海外并购效率的理论综述 |
2.1 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理论 |
2.1.1 规模经济理论 |
2.1.2 范围经济理论 |
2.2 协同效应理论 |
2.3 内部化理论 |
2.4 国际生产折衷理论 |
2.5 银行经营效益假说 |
2.5.1 规避风险假说 |
2.5.2 参与体系重整假说 |
2.6 利润效率理论 |
第3章 中资银行海外并购的现状分析 |
3.1 外资银行跨国并购的现状分析 |
3.1.1 外资银行跨国并购历程与现状 |
3.1.2 外资银行跨国并购特征 |
3.2 中资银行海外并购的现状分析 |
3.2.1 中资银行海外并购历程与现状 |
3.2.2 中资银行海外并购特征 |
3.2.3 中资银行海外并购趋势 |
第4章 中资银行海外并购绩效评价体系构建 |
4.1 构建原则 |
4.1.1 系统性原则 |
4.1.2 全面性原则 |
4.1.3 代表性原则 |
4.2 构建方法 |
4.2.1 专家意见法 |
4.2.2 国内外监管、评级机构商业银行绩效考评办法 |
4.3 评价体系的构建 |
4.3.1 盈利能力指标选取 |
4.3.2 成长能力指标选取 |
4.3.3 安全性指标选取 |
4.3.4 资产质量指标选取 |
第5章 中资银行海外并购绩效的实证研究 |
5.1 实证样本选择 |
5.2 实证样本评价基准指标值情况 |
5.3 招商银行并购香港永隆银行的案例分析 |
5.3.1 案例简介 |
5.3.2 招商银行总体绩效情况分析 |
5.3.3 招商银行分项指标情况分析 |
5.4 实证结果小结 |
第6章 中资银行海外并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建议 |
6.1 存在的问题 |
6.1.1 面临复杂的宏观环境影响 |
6.1.2 必要的管理机构和法律法规及政策机制相对空白 |
6.1.3 并购目标所属地域分布过于集中 |
6.1.4 并购的支付方式相对单一——主要以现金为主 |
6.1.5 海外并购经验匮乏、高级专业人才相对薄弱 |
6.2 对策建议 |
6.2.1 健全政府服务体系,加大扶持力度,创建良好的外部环境 |
6.2.2 角逐多区域市场,合理选择并购目标 |
6.2.3 科学分析选择并购规模,多方面选择融资策略 |
6.2.4 学习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吸纳先进人才,培养自己的专业人才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3)中资银行海外并购对银行效率的影响 ——基于DEA和SFA方法的实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论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导论 |
第一节 选题背景与选题意义 |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三节 研究方法与论文框架 |
第四节 论文的创新与不足 |
第二章 海外并购与银行效率的相关理论 |
第一节 海外并购的相关概念 |
第二节 银行海外并购的动因 |
第三节 银行海外并购的比较优势 |
第四节 银行效率的相关理论 |
第五节 银行并购效率的研究方法 |
第三章 中资银行海外并购的现状与机遇 |
第一节 中资银行海外并购的现状 |
第二节 中资银行海外并购的机遇 |
第四章 中资银行海外并购对银行效率影响的实证分析 |
第一节 研究方法 |
第二节 变量设定 |
第三节 样本选取 |
第四节 DEA方法实证分析结果及解释 |
第五节 SFA方法实证分析结果及解释 |
第六节 并购效率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与解释 |
第七节 中资银行海外并购经典案例 |
第五章 提高中资银行海外并购效率的策略 |
第一节 从并购双方内部角度的改进策略 |
第二节 从外部环境角度的改进策略 |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4)战略并购对我国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的提升(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目的与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2.3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4 本文可能创新之处 |
第二章 银行并购理论与核心竞争力理论概述 |
2.1 核心竞争力概论 |
2.2 并购理论概述 |
2.2.1 并购与核心竞争力 |
2.2.2 战略并购涵义与特征 |
2.3 银行并购理论 |
2.3.1 银行并购的主要类型 |
2.3.2 基于微观层面的银行并购理论 |
2.3.3 基于宏观层面的银行并购理论 |
第三章 通过战略并购提升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的必要性分析 |
3.1 我国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的现状分析 |
3.2 我国商业银行提升核心竞争力的紧迫性 |
3.2.1 银行监管环境变化 |
3.2.2 银行竞争环境激烈 |
3.2.3 客户环境变化 |
3.3 利用战略并购提升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 |
3.3.1 并购的优势及劣势分析 |
3.3.2 战略并购是我国商业银行所处环境的现实选择 |
3.3.3 国际大型银行成长模式及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启示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战略并购对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提升的实证分析 |
4.1 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评价模型 |
4.1.1 核心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基本思路 |
4.1.2 核心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 |
4.1.3 评估方法 |
4.2 战略并购对我国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提升的案例实证分析 |
4.2.1 案例一:中国工商银行(亚洲)并购华比富通银行 |
4.2.2 案例二:中国银行收购新加坡飞机租赁公司 |
4.2.3 结论 |
4.3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通过战略并购提升我国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的对策建议 |
5.1 具备明确的战略目标 |
5.2 围绕战略需求慎选并购对象 |
5.2.1 并购对象的精准估值 |
5.2.2 并购对象区域性选择 |
5.2.3 业务发展需要 |
5.3 准确把握并购时机 |
5.4 注重并购后的整合 |
5.4.1 注重战略整合 |
5.4.2 注重业务整合 |
5.4.3 注重文化整合 |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6)中国工商银行(亚洲)“吃下”百年老店华比富通(论文提纲范文)
志存高远的工银亚洲 |
你情我愿的收购 |
婚后磨合日正长 |
里程碑式的意义 |
(7)美国与德国全能银行的比较及中国的选择(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
第1章 全能银行的内涵及其发展的历史阶段 |
1.1 全能银行的内涵及其本质特征 |
1.1.1 全能银行的内涵 |
1.1.2 全能银行的本质特征 |
1.2 全能银行的产生与发展 |
第2章 美国全能银行——金融控股型全能银行 |
2.1 金融控股型全能银行的概念和分类 |
2.2 金融控股型全能银行在美国的形成 |
2.3 金融控股型全能银行的优势及劣势 |
2.3.1 金融控股型全能银行的优势 |
2.3.2 金融控股型全能银行的劣势 |
2.4 金融控股型全能银行的组织结构 |
2.5 美国金融控股型全能银行的监管 |
第3章 德国全能银行——内部综合经营型全能银行 |
3.1 内部综合经营型全能银行的概念和分类 |
3.2 内部综合经营型全能银行在德国的产生 |
3.3 内部综合经营型全能银行的优势及劣势 |
3.3.1 内部综合经营型全能银行的优势 |
3.3.2 内部综合经营型全能银行的劣势 |
3.4 内部综合经营型全能银行的组织结构 |
3.5 德国内部综合经营型全能银行的监管 |
第4章 中国全能银行的路径选择 |
4.1 金融控股集团是中国全能银行现实的选择 |
4.2 金融控股型全能银行在中国的实践 |
4.3 中国全能银行的未来发展趋势 |
4.3.1 政策的可能性 |
4.3.2 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具备实力 |
4.4 中国全能银行组织结构推进 |
4.5 我国对全能银行监管的发展方向 |
参考文献 |
注释 |
致谢 |
四、工银亚洲收购华比富通落定(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国商业银行海外并购绩效研究 ——以中国建设银行并购美银亚洲为例[D]. 张悦. 浙江工商大学, 2015(05)
- [2]中资银行海外并购的绩效研究[D]. 李宗松. 山东大学, 2011(06)
- [3]中资银行海外并购对银行效率的影响 ——基于DEA和SFA方法的实证研究[D]. 高奎峰. 华东师范大学, 2011(10)
- [4]战略并购对我国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的提升[D]. 边楠. 北京工商大学, 2010(02)
- [5]中国银行业再涌海外扩张冲动[J]. 严涉. 中国投资, 2006(06)
- [6]中国工商银行(亚洲)“吃下”百年老店华比富通[J]. 辰化. 中国城市金融, 2005(12)
- [7]美国与德国全能银行的比较及中国的选择[D]. 刘从军. 河北大学, 200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