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甜椒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相关及通径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付敬锋,魏盛,曾涛,陈杜,魏鹏程,郑迎霞,韦海龙,李蕾,张军,宋碧[1](2022)在《薏苡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关系研究》文中指出为了分析薏苡农艺性状变异特征,探索决定薏苡单株产量的主要农艺性状,为优选薏苡高产品种提供参考,以贵薏1号、兴仁小白壳和云南师宗小黑壳为研究对象,在成熟期对薏苡株高、分枝数、各节位分枝粒数等20个主要农艺性状进行田间考察,采用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等方法分析薏苡主要农艺性状之间的关系,以明确薏苡单株产量形成的主要决定因子。结果表明:薏苡主要农艺性状变异丰富,变异系数为2.20%~39.88%,其中以单株总实粒数的变异系数最大;相关分析发现,薏苡的单株总实粒数、结实率与单株产量呈显着正相关,始结实节位与单株产量呈显着负相关;通径分析显示,影响薏苡单株产量的关键农艺性状依次为一级分枝数、单株总实粒数、株高、始结实节位和有二级分枝的节数。对分枝性状进行分析,发现不同节位间分枝性状的变异幅度不同,其变异系数为17.01%~73.78%;节位粒数、二级分枝小花数和二级分枝结果数与薏苡单株产量呈极显着或显着正相关;影响薏苡单株产量的关键分枝性状依次为节位粒数、一级分枝顶端结果数、二级分枝顶端小花数及二级分枝结果数。综合分析,薏苡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株型较高、始结实节位低、分枝数多且分枝上结实能力强的薏苡品种产量较高。
石悦,杨东升,房永雨,柴文娟,刘拴成,贺如彤[2](2022)在《高丹草农艺性状与产量的相关和通径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明确对高丹草产量影响较大的关键农艺性状,挖掘其高产潜力,为品种选育及推广应用提供依据。[方法]以12份高丹草材料为研究对象,对高丹草各性状进行测量,利用随机区组试验对高丹草主要农艺性状与单株干重进行相关性、主成分和通径分析。[结果]各农艺性状的变异系数范围为11.61%~54.67%,表明各供试材料主要农艺性状存在丰富变异;各性状与单株干重相关性为株高>茎粗>叶片数>叶长>叶宽,单株干重与株高相关系数最大(0.746),与叶宽的相关系数最小(0.349);主成分分析共获得3个主成分,分别是株高因子、分蘖因子和叶宽因子,主成分分析中前3个主成分贡献率分别为45.855%、12.924%、11.594%,累计贡献率高达70.373%,主成分1中各性状特征向量值均为正值,单株干重、株高、茎粗、叶片数和叶长的载荷量较高,表明植株高大、主茎粗、叶片数多且植株叶片较长时,高丹草产量较高;通径分析中对植株产量直接影响的大小为株高(0.444)>茎粗(0.258)>叶片数(0.201)>叶宽(0.136)。[结论]株高和茎粗是直接影响高丹草单株产量的重要性状。
李军民,陈明,金蓉,孙静,赵景奎,陶俊,孟家松[3](2021)在《凤丹种子产量的农艺性状指标构成因素分析》文中认为以油用牡丹广泛栽培的实生栽培品种凤丹(Paeonia ostii T. Hong et J.X.Zhang)为试材,研究了9个农艺性状与产量的关系,不同生长年限边行与内行产量的构成因素,以期为凤丹的增产提供理论基础和支持。结果表明,单株种子数量、有效荚、分枝数、单荚粒重、单荚重、单荚种子数量的变异系数较大,性状差异明显;主茎粗、百粒重、株高的变异系数较小,性状较稳定。各农艺性状对产量的直接作用从大到小排列为:单株种子数量、单荚粒重、单荚种子数量。单株产量与各性状的关联度大小顺序依次为单株种子数量、有效荚数、主茎粗、株高、单荚粒重、分枝数、单荚种子数量、单荚重、百粒重。三年生凤丹和四年生凤丹都无明显的边行优势。三年生凤丹和四年生凤丹的边行和内行的株高、有效荚、单株种子数量和主茎粗这4个产量构成因素有显着差异。不同计产方法对不同生长年限单产高低及排序无影响,无论是以全小区折算、边行折算以及内行折算凤丹产量,四年生凤丹产量均显着高于三年生凤丹。
郭敏杰,邓丽,苗建利,殷君华,房元瑾,任丽[4](2021)在《基于BLUP值的大粒花生农艺性状与产量的相关和通径分析》文中指出分析大粒花生品种农艺性状与产量的关系,为高产花生育种提供有效指导。本研究以2017年全国北方片区大粒花生区试为基础数据,利用ASReml软件的混合线性模型,获取各试点每个基因型的最佳线性无偏预测值(Best linear unbiased prediction, BLUP),进行可视化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BLUP数据去除了环境的误差,更接近于真实育种值。单株饱果数的变异系数最大为34.47%;各性状与产量的相关系数由大到小依次为:百果重(r=0.669 5***)>百仁重(r=0.665 8***)>侧枝长(r=0.428 9***)>总分枝数(r=0.377 4***)>主茎高(r=0.338 3***)>出米率(r=0.294 1***)>单株结果数(r=0.257 1***)>结果枝数(r=0.234 0**)>饱果数(r=0.145 7*)>生育期(r=0.021 2);通径分析显示,百果重(p=0.383 9)和总分枝数(p=0.347 6)对产量的直接通径系数较大,说明它们是影响大粒花生产量的关键性状。因此,在选育高产大粒花生新品种时要重点做好对百果重和总分枝数的选择。
申领艳,闫凤岐,栗淑芳,苏浴源,康少辉,陈宝刚[5](2021)在《青花菜单株产量与主要农艺性状的相关性分析》文中提出以86份青花菜品种为试验材料,对其单株产量与11个主要农艺性状进行了相关性分析、通径分析和回归分析,旨在为冀西北高山高原夏秋露地青花菜高产育种和推广提供参考。结果表明,在相关分析中,青花菜单株产量与花球高、外叶长和外叶宽呈极显着相关;在通径分析中,各性状对单株产量的直接效应从大到小排序为外叶宽>外叶长>外叶数>花球横径>分枝数>花球高>中心柱高>株高>开展度>生育期>中心柱宽,青花菜的叶面积是决定单株产量的主要因素;在回归分析中,选择外叶数(X4)、花球横径(X7)、外叶长(X8)、外叶宽(X9)与产量(Y)建立的最佳回归方程Y=-100.391-11.863X4+17.341X7+3.072X8+12.105X9,并进行回归诊断与检验,回归理论结果与实际结果有较好的拟合性。选择叶面积较大的材料是选育高产青花菜品种的重要方法。
焦振飞,吴瑞香,邢宝龙,杨建春[6](2021)在《晋北区胡麻品种(系)产量构成因素相关性分析》文中认为以16份国内主要胡麻品种及优良品系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胡麻品种(系)主要农艺性状的变异及其在产量构成中的作用,并对胡麻的株高、工艺长度、分茎数、主茎分枝数、单株结果数、单果粒数、单株生产力、单株秆质量、千粒质量9个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进行了变异、相关、偏相关、多元线性回归及通径分析,为选育胡麻抗旱新品种及合理评价利用现有品种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单株生产力与产量呈极显着正偏相关(r=0.839);单株结果数与产量呈显着正偏相关(r=0.783);若保持单株生产力不变的情况下,单株结果数每增加一个单位,籽粒产量将会增加21.774 kg;若保持单株结果数不变的情况下,单株生产力每增加一个单位,籽粒产量将会增加868.645 kg;单株生产力对胡麻籽粒产量的正向效应最大,单株结果数次之。在生育前期较干旱的同朔地区及周边地区,可将提高单株结果数和单株生产力作为胡麻选育的方向。
敬樊,李勇刚[7](2021)在《15个小麦新品种(系)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的相关及通径分析》文中认为为探索商洛地区小麦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的相互关系,以15个小麦新品种(系)为材料,对其穗粒数、667 m2穗数、千粒重、生育期等7个主要农艺性状和产量进行了相关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穗粒数与产量的相关系数最大,生育期与产量呈显着负相关;偏相关分析显示对产量影响最大的因素是穗粒数,其次是667 m2穗数,而生育期对产量的负向效应最大;在通径分析中,主要农艺性状对产量的直接作用大小为穗粒数>667 m2穗数>株高>基本苗>千粒重>穗长>生育期。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一致表明,穗粒数是影响小麦高产育种的主要因素,其次为667 m2穗数,生育期对产量的副作用最大。因此在新品种的选育时,选择熟期偏早,穗粒数和667 m2穗数多的品种(系),更容易获得高产。该研究为商洛地区小麦育种和高产栽培提供了新的理论参考。
黄秋连[8](2021)在《赣产栽培粉葛的生物学特性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江西是粉葛种植大省之一,目前有“赣葛一号”、“赣葛二号”、“小花叶葛”、“大花叶葛”等多个粉葛品种,其中“赣葛一号”推广最广,在湖北、陕西、河南、广东等地均有种植。本研究以赣产粉葛为材料,对其农艺性状与药用部位成分的相关性,药用部位周皮、非周皮组织的异黄酮和重金属分布规律及其对重金属的富集能力进行研究,同时对同质园栽培不同品种赣产粉葛的形态学以及不同器官异黄酮积累规律进行研究,为赣产粉葛的栽培、加工、品种区分及推广奠定基础和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与结果:(1)以同质园栽培的22株“赣葛一号”单株样品为材料,运用农艺性状测量法测量14个农艺性状、UV测定不同部位总异黄酮含量以及HPLC测定药用部位异黄酮含量,并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相关性分析、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药用部位异黄酮成分变异系数(超过30%)较大;藤直径、芦头直径和茎叶鲜重与根鲜重相关;顶生小叶宽、根鲜重和茎叶鲜重与根总黄酮含量相关;芦头直径与葛根素含量存在相关性。(2)通过HPLC测定赣产粉葛药用部位周皮和非周皮组织异黄酮含量,ICPMS测定周皮、非周皮和根际土的重金属含量。结果表明,周皮组织异黄酮和重金属均高于非周皮组织;粉葛存在Cd、Cr和Pb三个元素超标问题,去除周皮组织后Cr元素超标情况有所改善,而Cd和Pb元素超标改善不明显;粉葛对土壤中Cd的富集能力强,对Pb的有一定富集能力,而对As、Hg、Cu和Cr富集能力较差。(3)运用直接观测和表皮撕片法对同质园栽培的“赣葛一号”、“赣葛二号”、“小花叶葛”、“大花叶葛”四个品种茎、叶的形态学和叶表皮微形态进行研究,并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赣葛一号”、“赣葛二号”和两个花叶品种(大花叶葛、小花叶葛)可以通过叶面花斑、叶片大小、侧生小叶裂数和下表皮非腺毛长、下表皮气孔密度等进行互相区分。(4)通过UV和HPLC对同质园栽培的“赣葛一号”、“赣葛二号”、“小花叶葛”、“大花叶葛”四个品种粉葛的根、芦头、藤和叶在不同生长期的异黄酮成分含量进行测定,并进行PCA和OPLS-DA分析。结果表明:(1)不同器官总异黄酮含量顺序为:芦头>根>藤>叶,且根、芦头和藤的总异黄酮积累规律为先上升后下降、再上升、再有波动的下降,而叶总异黄酮随着生长期的增加而增加;(2)根、芦头和藤中7种异黄酮积累规律基本一致,随着生长期的增加,先上升后下降,再上升再略有下降的趋势;根中异黄酮成分均在7月中旬达到第一个峰值,“赣葛一号”和“赣葛二号”在11月中旬达到第二个峰值,“小花叶葛”和“大花叶葛”在10月中旬达到第二个峰值;芦头中异黄酮在10月中旬达到峰值;藤中异黄酮“赣葛一号”和“小花叶葛”在10月中旬达到峰值,而“赣葛二号”在9月中旬达到峰值,“大花叶葛”在7月中旬达到峰值;(3)PCA和OPLSDA分析结果表明赣葛(赣葛一号、赣葛二号)和花叶葛(小花叶葛、大花叶葛)根和芦头中总异黄酮含量和葛根素含量存在显着差异。结论:本研究发现,“赣葛一号”芦头性状与药用部位生物量和异黄酮成分具有相关性;赣产粉葛对土壤中Cd元素富集作用较强,存在Cd、Cr和Pb超标问题,去除周皮可以改善Cr超标问题。并初步对赣产粉葛品种进行了区分,以及阐明了不同器官中异黄酮成分的积累规律。
白东升,洪德峰[9](2021)在《两种高密度条件下夏玉米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相关分析及通径分析》文中研究说明为明确不同高密度条件下玉米主要农艺性状对产量的影响,对28个玉米品种的12个农艺性状和产量进行了相关分析及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在不同高密度条件下,农艺性状与产量的相关系数、通径系数及决策系数表现不一致。在75 000株/hm2密度条件下,容重、株高、穗长、穗粗、行粒数和经济系数与产量正相关,对产量直接效应贡献最大的是经济系数,株高、穗粗、行粒数、百粒重、倒伏率、经济系数等性状对产量起到正效应。在90 000株/hm2密度条件下,容重、穗行数、行粒数、穗粗、空秆率和经济系数与产量正相关,对产量直接效应贡献最大的是行粒数,容重、倒伏率、经济系数等性状对产量起到正效应,株高、穗位、穗长、穗粗、倒伏率则是通过各性状因子对产量负效应影响多于正效应影响。
韩畅,蒋琪,付彦勇,罗希榕,覃成,吕朝燕,隋常玲,高智席[10](2020)在《线椒主要农艺性状的综合评价及分析》文中提出为综合评价遵义线椒品种的农艺性状与产量的关系,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对14份线椒品种的主茎高、单果干质量等8个重要农艺性状进行了评价与分析。结果发现,8个农艺性状均包含变异,其中单株干质量和单果干质量等性状的变异较大,主茎高、有效分支、单株果数等性状变异较小;相关性分析认为开展度与始花节位、主茎直径和有效分枝呈极显着正相关,与单株干质量呈极显着负相关;主茎高与主茎直径呈极显着负相关;单株果数与单果干质量呈极显着负相关;始花节位与单果干质量呈显着负相关,与主茎直径和有效分枝呈极显着正相关;利用通径分析证实7种农艺性状对线辣椒产量的影响不一,单株果数(-1.0721)>单株干质量(-1.0354)>开展度(-0.5810)>始花节位(-0.5269)>主茎直径(0.4423)>有效分枝(0.3997)>主茎高(0.0826);应用主成分分析得到影响产量的3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为89.61%),其中以株型因子贡献率最高,为49.66%;利用聚类分析的方法将14个线辣椒品种在遗传距离15处分为高产量、中产量和低产量3种类型。综上分析得出结论:干鲜七寸红、纤金红辣椒和干椒3号属于产量综合性状表现优异的辣椒品种。
二、甜椒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相关及通径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甜椒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相关及通径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薏苡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关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地概况 |
1.2 试验设计 |
1.3 测定指标及方法 |
1.4 数据处理 |
2 结果与分析 |
2.1 薏苡的主要农艺性状 |
2.2 薏苡主要农艺性状与单株产量的相关分析 |
2.3 薏苡主要农艺性状与单株产量的逐步回归和通径分析 |
2.4 薏苡不同节位的分枝性状 |
2.5 薏苡不同节位分枝性状的描述性分析 |
2.6 薏苡不同节位分枝性状的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 |
2.6.1 薏苡不同节位分枝性状的相关分析 |
2.6.2 薏苡不同节位分枝性状的回归分析和通径分析 |
3 讨论 |
4 结论 |
(2)高丹草农艺性状与产量的相关和通径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材料和试验地概况 |
1.2 试验设计 |
1.3 指标测定 |
1.4 数据分析 |
2 结果与分析 |
2.1 高丹草主要农艺性状的变异分析 |
2.2 高丹草单株产量与农艺性状的相关性分析 |
2.3 高丹草单株产量与农艺性状的主成分分析 |
2.4 高丹草单株干重与农艺性状的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 |
2.5 高丹草单株干重与农艺性状的通径分析 |
3 讨论 |
4 结论 |
(3)凤丹种子产量的农艺性状指标构成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材料 |
1.2 试验方法 |
1.2.1 凤丹个体的产量构成因素分析试验 |
1) 株高: |
2) 主茎粗: |
3) 百粒重: |
4) 分枝数: |
5) 有效荚: |
6) 单荚重: |
7) 单荚种子数量: |
8) 单荚粒重: |
9) 单株种子数量: |
10) 产量: |
1.2.2 凤丹不同生长年限小区试验的边行产量和内行产量的研究 |
1.3 数据分析 |
2 结果与分析 |
2.1 凤丹个体的产量构成因素分析 |
2.1.1 凤丹农艺性状变异分析 |
2.1.2 凤丹农艺性状间的相关分析 |
2.1.3 农艺性状灰色关联度分析 |
2.1.4 凤丹单株产量性状TOPSIS评价比较 |
2.2 凤丹不同生长年限小区试验的边行产量和内行产量的研究 |
2.2.1 各生长年限小区边行、内行产量及边行优势差异性比较 |
2.2.2 边行产量构成因素差异性比较 |
2.2.3 内行产量构成因素差异性比较 |
2.2.4 各产量构成因素的边行优势差异性比较 |
2.2.5 不同方法折算单产差异性比较 |
3 讨 论 |
4 结 论 |
(4)基于BLUP值的大粒花生农艺性状与产量的相关和通径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和方法 |
1.1 试验材料及设计 |
1.2 数据处理 |
2 结果与分析 |
2.1 产量原始数据与BLUP数据的比较 |
2.2 大粒花生品种主要农艺性状的变异性分析 |
2.3 大粒花生品种主要农艺性状的可视化相关分析 |
2.4 大粒花生品种主要农艺性状的通径分析 |
3 结论与讨论 |
(5)青花菜单株产量与主要农艺性状的相关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和方法 |
1.1 试验材料 |
1.2 试验方法 |
1.3 主要农艺性状调查 |
1.4 数据处理 |
2 结果与分析 |
2.1 相关性分析 |
2.2 通径分析 |
2.2.1 通径系数 |
2.2.2 决定系数 |
2.3 回归分析 |
3 讨论 |
4 结论 |
(6)晋北区胡麻品种(系)产量构成因素相关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和方法 |
1.1 试验材料 |
1.2 试验地概况 |
1.3 试验设计 |
1.4 性状考察 |
1.5 数据分析 |
2 结果与分析 |
2.1 胡麻品种(系)主要农艺性状的变异性比较 |
2.2 胡麻品种(系)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的相关分析 |
2.2.1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的简单相关分析 |
2.2.2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的偏相关分析 |
2.3 主要农艺性状与籽粒产量的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 |
2.4 籽粒产量的通径分析 |
3 结论与讨论 |
(7)15个小麦新品种(系)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的相关及通径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实验材料 |
1.2 实验方法 |
1.3 数据分析 |
2 结果与分析 |
2.1 15个小麦品种(系)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的变异性分析 |
2.2 参试品种(系)各主要农艺性状间的相关分析 |
2.2.1 参试品种(系)各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间的相关分析 |
2.2.2 参试品种(系)各主要农艺性状间的相关分析 |
2.3 参试品种(系)各主要农艺性状间的偏相关分析 |
2.4 参试品种(系)各主要农艺性状对产量的通径分析 |
3 讨 论 |
(8)赣产栽培粉葛的生物学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注释表 |
引言 |
1 文献综述 |
1.1 粉葛成分影响因素与质量控制方法研究概况 |
1.1.1 粉葛成分影响因素 |
1.1.2 粉葛质量控制方法 |
1.2 农艺性状与产量和成分的相关性研究概况 |
1.3 重金属元素研究概况 |
1.4 总结 |
2 赣葛一号农艺性状与药用部位成分相关性研究 |
2.1 材料与试剂 |
2.1.1 试验材料 |
2.1.2 仪器 |
2.1.3 试剂 |
2.2 实验方法 |
2.2.1 农艺性状测量方法 |
2.2.2 总异黄酮含量测定方法 |
2.2.3 异黄酮含量测定方法 |
2.2.4 数据分析方法 |
2.3 结果与分析 |
2.3.1 主要农艺性状的描述性统计结果 |
2.3.2 不同部位总异黄酮含量描述统计结果 |
2.3.3 药用部位异黄酮含量的描述统计结果 |
2.3.4 相关性分析结果 |
2.3.5 多元回归分析结果 |
2.3.6 通径分析结果 |
2.4 讨论与小结 |
2.4.1 农艺性状与成分变异系数研究 |
2.4.2 主要农艺性状与药用部位成分相关性研究 |
3 粉葛药用部位周皮和非周皮组织异黄酮及重金属研究 |
3.1 材料与仪器 |
3.1.1 材料 |
3.1.2 仪器 |
3.1.3 试剂 |
3.2 实验方法 |
3.2.1 去皮方法 |
3.2.2 异黄酮含量测定方法 |
3.2.3 重金属元素测定方法 |
3.3 结果与分析 |
3.3.1 不同组织粉葛药材7 种异黄酮成分分布规律 |
3.3.2 不同组织粉葛药材重金属元素分布规律 |
3.3.3 土壤中重金属含量特征 |
3.3.4 药材与根际土中重金属元素的富集系数 |
3.4 讨论 |
3.4.1 异黄酮类成分分布规律 |
3.4.2 粉葛药材安全性评价 |
4 赣产四个品种粉葛形态学研究 |
4.1 材料与方法 |
4.1.1 材料 |
4.1.2 仪器 |
4.1.3 实验方法 |
4.2 结果与分析 |
4.2.1 形态学 |
4.2.2 叶微形态 |
4.3 讨论 |
5 赣产四个品种粉葛的不同器官异黄酮含量变化规律研究 |
5.1 材料与仪器 |
5.1.1 仪器与试剂 |
5.1.2 供试样品 |
5.2 实验方法 |
5.2.1 田间管理方法 |
5.2.2 总异黄酮含量测定方法 |
5.2.3 异黄酮含量测定方法 |
5.2.4 数据处理方法 |
5.3 结果与分析 |
5.3.1 不同器官总异黄酮含量规律 |
5.3.2 不同器官异黄酮含量规律 |
5.3.3 PCA分析 |
5.3.4 OPLS-DA分析 |
5.4 讨论 |
5.4.1 不同器官异黄酮成分分布 |
5.4.2 异黄酮成分积累规律 |
5.4.3 品种种质分析 |
6 结论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历 |
(10)线椒主要农艺性状的综合评价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试验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材料 |
1.2 方法 |
1.2.1 试验设计 |
1.2.2 考查指标 |
1.2.3 试验数据分析 |
2 结果与分析 |
2.1 供试材料主要性状调查 |
2.2 主要农艺性状之间的相关性分析 |
2.3 主要农艺性状对果实干质量的通径系数 |
2.3.1 单株干质量对线椒产量的影响 |
2.3.2 开展度对线椒产量的影响 |
2.3.3 主茎高对线椒产量的影响 |
2.3.4 始花节位对线椒产量的影响 |
2.3.5 主茎直径对线椒产量的影响 |
2.3.6 有效分枝对线椒产量的影响 |
2.3.7 单株果数对线椒产量的影响 |
2.4 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 |
2.4.1 主成分分析 |
2.4.2 聚类分析 |
3 讨论 |
四、甜椒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相关及通径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薏苡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关系研究[J]. 付敬锋,魏盛,曾涛,陈杜,魏鹏程,郑迎霞,韦海龙,李蕾,张军,宋碧. 作物研究, 2022(01)
- [2]高丹草农艺性状与产量的相关和通径分析[J]. 石悦,杨东升,房永雨,柴文娟,刘拴成,贺如彤. 畜牧与饲料科学, 2022
- [3]凤丹种子产量的农艺性状指标构成因素分析[J]. 李军民,陈明,金蓉,孙静,赵景奎,陶俊,孟家松. 种子, 2021(10)
- [4]基于BLUP值的大粒花生农艺性状与产量的相关和通径分析[J]. 郭敏杰,邓丽,苗建利,殷君华,房元瑾,任丽.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2021(05)
- [5]青花菜单株产量与主要农艺性状的相关性分析[J]. 申领艳,闫凤岐,栗淑芳,苏浴源,康少辉,陈宝刚. 山西农业科学, 2021
- [6]晋北区胡麻品种(系)产量构成因素相关性分析[J]. 焦振飞,吴瑞香,邢宝龙,杨建春. 山西农业科学, 2021
- [7]15个小麦新品种(系)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的相关及通径分析[J]. 敬樊,李勇刚. 陕西农业科学, 2021(05)
- [8]赣产栽培粉葛的生物学特性研究[D]. 黄秋连. 江西中医药大学, 2021
- [9]两种高密度条件下夏玉米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相关分析及通径分析[J]. 白东升,洪德峰. 农业科技通讯, 2021(01)
- [10]线椒主要农艺性状的综合评价及分析[J]. 韩畅,蒋琪,付彦勇,罗希榕,覃成,吕朝燕,隋常玲,高智席. 辣椒杂志, 20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