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略论中小企业的解困与发展(论文文献综述)
康庄,马长有[1](2021)在《中小企业融资约束研究:政策的有效性与政策的着力点》文中提出本文选取2018—2020年上市中小企业、银行作为研究样本,实证分析评估出台的政策效果。研究发现,减税让利政策直接有效地减轻了企业负担、缓解资金压力;银行遵循市场化规律服务企业发展,其资金成本、风险防控能力、金融科技水平等经营要素决定了落实中小企业纾困解困政策的力度,这体现在大型银行推进普惠金融服务的力度明显大于中小银行。因此,提高政策有效性的关键,除了要找准中小企业融资需求痛点,更要找准政策执行的难点,通过加强银行治理结构、完善内控机制建设、提高金融科技赋能等措施,有效激发银行执行政策的内生动力,缓解中小企业融资约束。
王磊[2](2021)在《供应链金融缓解青岛市中小企业融资约束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中小企业是国民经济发展壮大的中坚力量,但常常面临融资约束难题,困扰着中小企业的转型升级。一些传统的融资模式如银行信贷模式虽然力量仍然强大但已跟不上“互联网+”时代飞速发展的步伐。受疫情影响,中小企业的融资约束问题变得日益严峻,而作为新生力量的供应链金融正借助互联网新兴科技力量,将业务从线下搬到了线上,通过借助线上平台信息互联互通的优势,减轻了中小企业与银行等金融机构的信息不对称,有效地缓解了信息不对称等原因导致的融资约束问题。本文从中小企业面临的融资约束问题出发,依托中小企业相关融资理论,采用了青岛市40家新三板企业作为实证样本,使用现金—现金流敏感性模型对供应链金融缓解青岛市中小企业的融资约束问题进行实证研究。实证部分首先对青岛市中小企业是否普遍存在融资约束进行研究,然后对供应链金融是否可以有效缓解青岛市中小企业融资约束进行研究考察。通过实证研究,本文得出如下研究结论:一是青岛市中小企业普遍存在融资约束,二是供应链金融能够有效缓解青岛市中小企业的融资约束。为了深入了解当前青岛市供应链金融模式具体做法及取得效果,本文在实证研究基础上对青岛市柠檬豆供应链金融平台案例进行研究,对于平台发展情况、运作流程及特点、参与方分析及取得效果进行深入研究,了解当前供应链金融模式对于缓解青岛市中小企业融资约束的可操作性。通过结合实证结论与案例分析,最终提出完善供应链金融政策制定实施、健全供应链金融信用担保体系、完善中小企业供应链金融信用评估机制和健全供应链金融平台多方监管机制的政策建议。
李娜[3](2021)在《银行业竞争对中小企业融资约束的影响研究 ——基于创业板企业的实证检验》文中认为中小企业被称为国民经济的“毛细血管”,是推动经济增长、促进创新、扩大就业的重要主体,然而,在中小企业发展过程中,有着较强的融资约束,探索破解融资难问题的路径成为目前中小企业相关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在银行主导型的金融体系下,银行贷款是中小企业融资的重要来源,随着银行业市场化改革逐步推进,我国银行业的竞争水平逐步提高,这势必会对中小企业的融资行为产生影响。因此本文基于竞争视角,研究了银行业竞争是否会影响中小企业的融资约束,从而为中小企业纾危解困提供新路径。在研究中小企业问题时,由于中小企业数量庞大、信息不透明,导致无法获得全部中小企业的相关数据,大部分学者选用已上市、能披露自身经营信息的企业为样本展开研究。因此,本文以创业板企业2014-2019年的数据为样本,建立面板固定效应模型,考察银行竞争对中小企业融资约束的影响,并探讨了对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规模中小企业融资约束影响的异质性,进一步地,将中小银行份额引入模型,检验其是否会影响银行竞争度变化对中小企业融资约束的作用,最后进行稳健性检验。研究结果表明,当银行业竞争度提高时,可使中小企业的融资约束得到缓解,分组检验后发现,该效应对中部地区企业、小型企业以及处于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的企业更显着,同时,当中小银行份额提高时,可使中小企业的融资约束有效缓解,且中小银行份额的提高加大了银行业竞争对融资约束的缓解作用。最后,基于实证研究的结果,从银行、政府与中小企业三个方面提出了政策建议:对银行而言,要鼓励适度竞争,优化银行业结构,实行差异化信贷政策;对政府而言,要予以政策支持,放管结合,健全多层次资本市场;对中小企业而言,要加快数字化转型,完善信用体系建设,找准市场定位,打造核心优势。
唐俊[4](2021)在《重庆市中小企业融资困境及对策研究 ——以A公司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生了巨大变化,经济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由此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了新时代。金融作为经济的核心,对经济社会的发展起着日益重要的作用,中小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构成部分,在推动经济发展、构造市场经济主体、促进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当前,由于中小企业规模小、管理欠规范、效益不稳定、资金匮乏、违约风险偏高,在融资方面,相较大型企业而言,长期处于“强位弱势”地位,时常面临“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因此,本文结合重庆中小企业及A公司融资现状,剖析中小企业面临的融资困境及成因,探索政银企相互协作的融资模式,对于政府部门和金融机构更好地促进中小企业融资具有一定的理论与现实意义。本文基于信息不对称、金融抑制、信贷配给等相关理论,通过实地调研和访谈等方式,了解重庆中小企业及A公司融资的现实需求和客观现状,分析了影响中小企业获得信贷支持和上市融资的困境及成因,提出相关对策建议供中小企业、政府部门及金融机构参考。全文共七部分:第一部分阐述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等内容;第二部分梳理国内外相关文献,形成对本文研究对象的整体逻辑框架,并对目前国内外中小企业融资的研究成果进行评述;第三部分界定中小企业和中小企业融资的概念和内涵,明确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阐述信息不对称、金融抑制以及信贷配给等相关理论,为科学有效地解释中小企业融资困境及成因提供理论基础;第四部分通过阐述重庆中小企业融资现状,并以A公司为案例分析对象,发现重庆中小企业面临融资渠道单一、手续繁、成本高、额度低、期限短等困境;第五部分挖掘相关理论及现有文献研究成果,结合融资现状和融资困境,发现造成重庆当前融资困境的主要成因是中小企业融资渠道不畅、监管信息技术不足、违约风险偏高、金融产品存在供需错配、金融机构尽职免责和激励机制待完善。第六部分提出重庆中小企业优化融资环境对策建议,为中小企业、政府部门及金融机构决策提供参考;第七部分总结并提出研究结论,对未来相关研究提出展望。研究结论:一是大部分重庆中小企业融资渠道主要依靠银行信贷,上市融资存在较大局限性;为了顺利获得银行信贷支持,中小企业应建立多渠道融资内部管理机制、企业信息披露和资金使用数据库、“政银企”互动机制、融资管理与风险管控机制,强化管理者履职责任风险意识,为获取金融机构信贷支持和政府部门政策扶持主动提供真实有效的“精准画像”;二是政府部门应强化上市服务和宣传培训力度,规范信贷服务中介机构,加快中小企业信用立法建设,完善中小企业信用评价体系,加大信贷风险补偿力度,将相关扶持政策落实到位,对相关政策落实情况进行定期评估反馈;三是金融机构应提升证券类机构服务能力,提升对中小企业“精准画像、评级、服务”能力,强化“敢贷、愿贷、能贷、会贷”长效机制,加强金融产品迭代和创新,提升对中小企业信贷违约预警与防范能力,切实有效地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服务。通过政银企三方协作,弥补市场失灵和减少制度失灵,实现“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更好结合,最终助力重庆中小企业生存和创新发展。
徐子涵,杜昊瑾[5](2020)在《中小企业供应链融资模式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中小企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主力军,但目前中小企业仍然存在着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这不仅制约着中小企业发展,更影响着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然而,供应链金融的出现极大缓解了中小企业融资难等问题,为我国中小企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丁荣余,刘宏伟[6](2020)在《绘好“三张图谱” 赋能中小企业》文中研究表明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经过全国上下的共同努力,疫情防控取得了重大战略成果,我国经济社会秩序在全球范围内率先基本恢复正常。但目前海外疫情形势依然严峻复杂,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我国企业的生产经营和产业的正常运转。中小企业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在支撑就业、稳定增长、改善民生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相比于大企业,中小企业更容易受到疫情的影响。结合近期省工商联对全省1816家中小企业问卷调查情况,以及对数十家中小企业发展共性问题的调
张金栋[7](2020)在《R金控集团推进企业破产重整的纾困路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在经济下行的新常态背景下,众多企业遭受债务危机,无法偿还高额银行贷款本金甚至利息而濒临破产。地方国有金融控股公司承担着地方债务危机企业纾困,助力地方经济发展和维护地方金融稳定的职责,如何开辟一条债务危机企业纾困路径,对地方国有金融控股集团的成长有着指导作用。本文以R金融控股集团开展债务危机企业纾困为研究对象,对具有营运价值,企业经营现金流为正的债务危机企业实施“破产重整”是挽救企业的重要方式,并在国家政策方面得到了支持。通过开展不良资产业务对企业纾困的基本路径的研究,进而发现“破产重整”纾困模式存在着银行等关键债权人对重整计划的通过有重大不确定性的障碍,在企业重整程序之前,重整投资人与债权人协商的方式收购债务人的多数不良债权,进而以多数债权人的身份支持企业重整计划的通过,推动企业重整。并在此基础上研究分析了国有地方金融控股集团在开展纾困业务具有债权协调能力强、协调政府对企业扶持、对地方金融具有主导权权及金融控股集团模式下的多业务协同能力等众多优势,由此建立以不良资产投资推动企业重整的纾困路径。本文亦对该纾困路径对具体案例企业进行了分析。
高锐[8](2020)在《现代金融治理视域下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与优化民营企业融资环境平衡研究》文中提出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攻坚战以来,随着一系列“严监管”政策的出台和执行,各类金融风险呈现收敛可控的局面,中国金融杠杆率得到了有效控制,金融体系总体稳健。但是,随之而来的是民营企业融资环境的进一步恶化,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再次凸显出来。为应对这一问题,中国政府正在通过各项举措缓解民营企业面临的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民营企业的融资环境,但又出现政策持续放宽导致的局部领域杠杆率快速回升的问题。为什么“防风险”政策和行动会加剧民营企业融资的难度?而随后支持民营企业融资的政策和举措会再度引发风险?从公共治理学科的视角看,“防风险”与支持民营企业融资不能实现平衡的根本原因在哪儿?回答这些问题,需要解释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与优化民营经济融资环境实现平衡的理论意涵,给出推动“防风险”背景下民营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理论和实践答案。本文通过研究认为,防控金融风险和优化民营企业融资环境间的矛盾,其本质上是政府干预与市场运作之间的矛盾,其根源在于政府金融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无法适应现代金融发展的要求。二者的协调本质上涉及金融体制结构改革、政府经济金融职能重新定位、政府金融管理权力分配等问题。因此,本文从金融治理现代化的角度,在理论和实践层面给出如何促进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与优化民营经济融资环境实现平衡的答案。金融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治理、政府治理在金融领域的表现形式,是各类金融活动主体在国家治理框架下维护金融稳定、推进国民经济发展的制度安排、相互关系,以及治理的方式方法、途径、过程和能力。本文认为,“金融治理”的概念和框架更加适用于解释和应对纷繁复杂的金融事务管理活动和金融领域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背景下,其理论发展和实践探索的蕴意是健全现代金融治理体系、塑造现代金融治理能力,即实现国家金融治理的现代化。本文所探讨的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和优化民营企业融资环境是金融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具体而言,实现金融治理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就是金融风险可控,包括实现对影子银行、互联网金融、银行同业业务等的良好治理,同时,把握好改革、发展与风险防范之间的平衡,避免发生重大金融风险;实现金融治理现代化的现实基础就是加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优化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的融资环境,从而为金融体系注入源源活力、为金融创新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以此推论,构建现代化金融治理框架,对缓解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与优化民营企业融资环境出现的突出矛盾、实现两者的统一与平衡具有重要理论指导意义。金融治理现代化的核心旨向是要求政府履行现代金融治理职能,一是要进一步增强市场意识,明确政府干预边界、推进金融市场化程度,发挥市场在配置金融资源中的决定性作用,二是要通过建立健全金融市场体系,积极有为地支持民营企业融资,在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基础上不断优化民营企业融资环境,从而实现“金融监管”到“金融治理”的转变、推进金融治理现代化。本文主要研究了如何实现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与优化民营企业融资环境的平衡,即如何处理好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与优化民营企业融资环境的关系。总体上,文章基于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攻坚战背景下民营企业融资环境变化的实践状态,通过建构现代金融治理分析框架,考察其中存在的金融治理偏差和失灵问题,继而寻求推进金融治理现代化的可行路径。具体而言,首先,研究了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对民营企业融资环境的正反两方面影响。一方面,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可以进一步防止金融“脱实向虚”的倾向,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的意愿和能力,进而优化民营企业的融资环境;另一方面,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使得民营企业融资渠道变窄,促使银行收紧信贷政策、减少民营企业贷款份额,从而加剧了民营企业流动性风险和民营企业融资难问题。其次,文章认为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与优化民营企业融资环境实现平衡的理论意旨就是要实现金融治理现代化,推动传统的金融监管范式向金融治理转变。金融治理现代化的基础是实现金融治理体系、治理能力和治理模式的现代化,是金融治理制度、金融治理体制的现代化,是金融治理主体、金融治理工具的多元化,是政策供给能力、组织协调能力、社会动员能力、金融服务能力、通用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强调金融治理中的部门整合和多元融合。再次,文章认为从当前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与优化民营企业融资环境的实践情况看,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与优化民营企业融资环境陷入失衡的表现是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前后民营企业融资难度的变化,不同企业由于规模、类型、信用甚至隐性社会地位的差异而金融风险与融资水平不同,以及抑制金融业发展造成的金融资源配置和实体经济发展在结构上出现不协调、不适应。其原因在于金融治理制度、体制、政策、协调能力、动员能力等出现问题与偏差,以及金融体系公平竞争机制长期缺位、行政干预与市场调节的潜在矛盾、金融治理体系存在的固有矛盾引发的治理失灵。本文从金融治理偏差与失灵两个理论分析维度出发,通过构建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与优化民营企业融资环境陷入失衡的归因分析结构,系统地揭示了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与优化民营企业融资环境陷入失衡的一般规律。最后,本文认为防范化解金融风险背景下实现民营企业融资环境的优化需要完善金融治理偏差与矫正金融治理失灵。其一,采用多元化治理工具,继续推进金融治理手段科技化,丰富已有治理理念。其二,积极参与全球金融治理,积极推动建立更加有序、有效的全球金融治理体系。其三,建立综合型治理政策调控架构,建立民营企业融资环境优化的长效机制。其四,推进现代金融治理的“元治理”进程,为金融治理得以实现提供各种制度机制支持。其五,明晰政府干预与市场调节的边界,建立治理主体的激励和约束机制以及风险分担和问责机制。其六,完善金融法律制度体系、健全金融监管体系、建立金融法人治理体系等金融治理各项体系,继续推进金融市场改革与开放,增强金融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
胡玉婷[9](2020)在《我国中小微企业融资法律制度研究》文中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小微企业迅速崛起,并逐步成为带动经济发展的一支主力军。在2018年北京召开的国务院促进中小微企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中,对当前中小微企业在中国经济中的作用做出明确表述,并用了“五六七八九”来进行概括。即中小微企业贡献了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GDP,70%以上的技术创新,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90%以上的企业数量,是推动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扩大就业、改善民生的主要力量。中小微企业在为我国经济发展做出巨大贡献的同时,也滋生了诸多问题,其中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尤为凸显。在我国,绝大多数中小微企业都是依靠个人资本投资完成资本原始积累的,当企业达到一定规模时,特别是在劳动密集型转向技术密集型的过渡阶段,企业对资金的需求就会更加迫切。但由于我国现行制度政策的局限性以及传统观念对人们思想的束缚,再加上中小微企业自身存在的种种弊端,导致中小微企业可以选择的融资渠道相对狭窄,极易造成资金链断裂。本文系统阐述了中小微企业的认定标准,介绍了融资方式的主要分类有内源性融资和外源性融资、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从我国中小微企业融资发展的历程来看,过去中小微企业融资主要依靠内源性融资和间接融资。在间接融资方式中,主要是商业银行贷款,但商业银行融资长期短缺,使得很多中小微企业依赖于民间融资、融资租赁等非正规融资途径。长期的金融抑制和金融垄断政策使得以银行间接融资为主要路径的中小微企业融资困境难以缓解。近几年互联网金融的创新发展对中小微企业融资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当前互联网金融的基本形态为第三方支付、股权众筹、网络借贷等。通过梳理总结出我国中小微企业融资的三个特点,即间接融资、内源性融资是中小微企业融资的主渠道,商业银行融资缺口严重,融资租赁、商业信用、民间借贷、网络融资占比较多。从这些融资特点反映出我国中小微企业融资难的主要问题在于融资途径过少和融资成本过高。而这些问题难以解决的根源又在于:中小微企业自身的不足、国有商业银行对中小微企业重视不足、专业为中小微企业服务的中小银行“量少力弱”、直接融资在市场准入门槛高等。从制度层面来讲,有银行信贷制度、信用担保制度、中小微企业信用制度等。因此,建议完善如下方面制度:商业银行融资服务的制度创新和产品创新;融资信用担保体系的完善;民间融资制度的完善;建构全面覆盖的社会信用体系;加强中小微企业融资方面的辅助性政策支持,如加大财税优惠政策的支持力度导向等。
栗雪涛[10](2020)在《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及公司治理的探讨——基于私募股权角度》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中小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的经济发展与建设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由于中小企业自身特点和外在条件限制,中小企业的发展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制约,主要问题有中小企业融资及公司治理问题。本文从私募股权的角度,研究私募股权如何解困中小企业融资及公司治理问题,对私募股权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解决的办法。
二、略论中小企业的解困与发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略论中小企业的解困与发展(论文提纲范文)
(1)中小企业融资约束研究:政策的有效性与政策的着力点(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
二、文献综述 |
三、理论分析和研究假设 |
(一)政策效果整体明显 |
(二)银行落实政策的力度关键取决于其经营水平 |
(三)金融科技的发展有助于缓解中小企业融资约束 |
四、政策实施效果的实证分析评估 |
(一)模型构建及变量定义 |
(二)数据来源与样本选取 |
(三)描述性统计分析 |
(四)实证结果分析 |
五、金融政策实施效果评估的进一步探讨 |
(一)模型构建及变量定义 |
(二)描述性统计分析 |
(三)实证结果分析 |
六、结论及建议 |
(2)供应链金融缓解青岛市中小企业融资约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二节 文献综述 |
一、关于中小企业融资约束的研究 |
二、关于供应链金融的研究 |
三、关于供应链金融缓解中小企业融资约束的研究 |
四、简要评述 |
第三节 研究框架及内容 |
一、研究框架 |
二、研究内容 |
第四节 研究方法 |
第五节 创新点与不足 |
第二章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
第一节 概念界定 |
一、供应链金融 |
二、中小企业 |
三、融资约束 |
第二节 理论基础 |
一、信息不对称理论 |
二、交易成本理论 |
三、委托代理理论 |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青岛市中小企业融资约束与供应链金融现状分析 |
第一节 青岛市中小企业融资约束现状分析 |
一、青岛市中小企业融资状况 |
二、青岛市中小企业融资约束表现 |
三、青岛市中小企业融资约束成因 |
第二节 青岛市供应链金融现状分析 |
一、青岛市供应链金融发展状况 |
二、青岛市供应链金融运作特点 |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供应链金融缓解青岛市中小企业融资约束实证分析 |
第一节 研究假设与模型设定 |
一、研究假设 |
二、模型设定 |
第二节 数据说明及计量方法 |
一、数据来源 |
二、回归模型的选择 |
第三节 实证结果与分析 |
一、研究样本描述性统计 |
二、相关性分析 |
三、回归分析 |
四、稳健性检验 |
五、研究结论 |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供应链金融缓解青岛市中小企业融资约束案例分析 |
第一节 供应链金融平台介绍 |
第二节 供应链金融平台运作流程 |
第三节 供应链金融平台运作特点 |
一、创新的供应链金融模式 |
二、作为企业生产力的供应链采购数据 |
三、数据与资金的“双流打通” |
第四节 供应链金融平台相关参与方分析 |
一、融资中小企业相关分析 |
二、银行等金融机构相关分析 |
三、供应链金融平台方相关分析 |
四、供应链金融平台运作模式效果分析 |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对策建议 |
一、完善供应链金融政策制定实施 |
二、健全供应链金融信用担保体系 |
三、完善中小企业供应链金融信用评估机制 |
四、健全供应链金融平台多方监管机制 |
附录 青岛市柠檬豆供应链金融平台调研访谈提纲 |
参考文献 |
致谢 |
(3)银行业竞争对中小企业融资约束的影响研究 ——基于创业板企业的实证检验(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 |
1.2.1 中小企业融资约束问题研究 |
1.2.2 银行业竞争对中小企业融资约束的影响研究 |
1.2.3 文献评述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4 本文创新之处 |
1.5 论文的研究框架 |
第2章 银行业竞争与中小企业融资约束的相关理论概述 |
2.1 相关概念 |
2.1.1 银行业竞争 |
2.1.2 中小企业融资约束 |
2.2 理论基础 |
2.2.1 银行业竞争理论 |
2.2.2 中小企业融资约束理论 |
2.3 银行业竞争影响中小企业融资约束的理论解释 |
2.3.1 缓解信息不对称 |
2.3.2 加快信贷产品与技术创新 |
2.3.3 降低债务融资成本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我国银行业竞争与中小企业融资约束现状 |
3.1 我国银行业竞争发展现状 |
3.1.1 我国银行业发展历程概况 |
3.1.2 银行业竞争格局现状 |
3.2 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约束现状 |
3.2.1 中小企业面临的融资约束概况 |
3.2.2 中小企业融资约束的成因分析 |
3.3 本章小结 |
第4章 银行业竞争对中小企业融资约束影响的研究设计 |
4.1 研究假设 |
4.2 数据来源与样本选择 |
4.3 变量选取及模型设定 |
4.3.1 变量选取 |
4.3.2 模型设定 |
4.4 描述性统计及相关性分析 |
4.4.1 变量描述性统计 |
4.4.2 相关性分析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银行业竞争对中小企业融资约束影响的实证研究 |
5.1 全样本回归结果分析 |
5.2 分样本回归结果分析 |
5.2.1 分地区样本回归结果分析 |
5.2.2 分行业样本回归结果分析 |
5.2.3 分规模样本回归结果分析 |
5.3 基于银行业竞争结构的进一步分析 |
5.4 稳健性检验 |
5.4.1 替换银行竞争度变量 |
5.4.2 工具变量法 |
5.5 本章小结 |
第6章 结论与政策建议 |
6.1 研究结论 |
6.2 政策建议 |
6.2.1 银行角度 |
6.2.2 政府角度 |
6.2.3 中小企业角度 |
6.3 研究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其它科研情况 |
(4)重庆市中小企业融资困境及对策研究 ——以A公司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内容、方法及技术路线 |
1.2.1 研究内容 |
1.2.2 研究方法 |
1.2.3 技术路线 |
2 文献综述 |
2.1 国外研究现状 |
2.2 国内研究现状 |
2.3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
3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
3.1 相关概念 |
3.1.1 中小企业 |
3.1.2 中小企业融资 |
3.2 相关理论基础 |
3.2.1 信息不对称理论 |
3.2.2 金融抑制理论 |
3.2.3 信贷配给理论 |
4 重庆中小企业融资现状分析 |
4.1 重庆中小企业现状分析 |
4.1.1 重庆中小企业发展现状分析 |
4.1.2 重庆中小企业融资政策分析 |
4.1.3 重庆中小企业融资现状分析 |
4.2 重庆中小企业融资困境分析 |
4.2.1 融资渠道较为单一 |
4.2.2 融资过程手续繁杂 |
4.2.3 融资成本费用偏高 |
4.2.4 融资资金额度较低 |
4.2.5 融资资金期限较短 |
4.3 重庆中小企业融资A公司案例分析 |
4.3.1 A公司简介 |
4.3.2 A公司融资现状分析 |
4.3.3 A公司融资问题分析 |
4.3.4 A公司未来融资计划 |
5 重庆中小企业融资困境成因分析 |
5.1 中小企业融资渠道不畅 |
5.2 中小企业监管信息技术不足 |
5.3 中小企业违约风险偏高 |
5.4 金融机构金融产品存在供需错配 |
5.5 金融机构尽职免责和激励机制待完善 |
6 重庆中小企业优化融资环境对策建议 |
6.1 中小企业措施建议 |
6.1.1 建立多渠道融资内部管理机制 |
6.1.2 建立企业信息披露和资金使用数据库 |
6.1.3 建立“政银企”互动机制 |
6.1.4 建立融资管理与风险管控机制 |
6.1.5 强化管理者履职责任风险意识 |
6.2 政府部门政策建议 |
6.2.1 强化上市服务和宣传培训力度 |
6.2.2 规范信贷服务中介机构 |
6.2.3 加快中小企业信用立法建设 |
6.2.4 完善中小企业信用评价体系 |
6.2.5 加大信贷风险补偿力度 |
6.3 金融机构对策建议 |
6.3.1 提升证券类金融机构服务能力 |
6.3.2 提升对中小企业“精准画像、评级、服务”能力 |
6.3.3 强化“敢贷、愿贷、能贷、会贷”长效机制 |
6.3.4 加强金融产品迭代和创新 |
6.3.5 提升对中小企业信贷违约预警与防范能力 |
7 研究结论与未来展望 |
7.1 研究结论 |
7.2 未来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访谈提纲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取得的研究成果 |
(5)中小企业供应链融资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传统融资模式存在的问题 |
(一)中小企业缺乏相应资质。 |
(二)金融机构缺少科技手段。 |
二、供应链金融融资模式分析 |
三、供应链金融融资模式的优势分析 |
(一)降低了金融机构信用风险。 |
(二)有利于中小企业发展。 |
四、供应链金融融资模式发展对策 |
(一)加大供应链金融政策扶持力度。 |
(二)在供应链金融融资模式下金融机构创新融资模式。 |
(三)改变供应链金融融资模式。 |
五、结语 |
(6)绘好“三张图谱” 赋能中小企业(论文提纲范文)
做实政策落实链图谱 |
做精经济利益链图谱 |
做深发展信心链图谱 |
(7)R金控集团推进企业破产重整的纾困路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关于不良资产的研究 |
1.2.2 关于破产重整的研究 |
1.2.3 破产重整与不良资产结合的研究 |
1.2.4 文献综述 |
1.3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4 论文创新点 |
第2章 概念及理论基础 |
2.1 金融控股集团概述 |
2.1.1 金融控股集团概念 |
2.1.2 金融控股集团相关理论 |
2.2 不良资产概述 |
2.2.1 不良资产相关概念 |
2.2.2 不良资产行业市场投资主体 |
2.2.3 不良资产相关理论 |
2.3 破产重整的概念和理论 |
2.3.1 破产重整的概念 |
2.3.2 破产重整的主要程序 |
2.3.3 破产重整的理论 |
第3章 R金控不良资产业务的开展 |
3.1 R金控集团概况及行业背景 |
3.1.1 R金控集团概述 |
3.1.2 国有地方金控公司的行业现状 |
3.2 R金控服务区域企业债务危机的特点及成因 |
3.2.1 企业债务危机的特点 |
3.2.2 企业债务危机的成因 |
3.3 R金控开展不良资产业务的纾困路径建立 |
3.3.1 不良资产业务与债务危机企业纾困关系 |
3.3.2 R金控不良资产业务概述 |
3.3.3 R金控不良资产业务模式 |
3.4 R金控不良资产业务对企业纾困的应用及局限 |
3.4.1 不良资产业务对企业纾困的应用 |
3.4.2 不良资产业务对企业纾困的局限性 |
第4章 R金控不良资产业务推进破产重整的路径建立 |
4.1 破产重整是挽救企业的重要方式 |
4.1.1 破产重整的优势 |
4.1.2 破产重整的政策背景 |
4.2 银行对企业重整的障碍分析 |
4.2.1 银行对破产企业的信息不对称 |
4.2.2 银行对重整计划参与度低 |
4.2.3 破产重整受偿周期长 |
4.2.4 担保权利人担保物权行使受到限制 |
4.2.5 银行债权表决机制存在矛盾 |
4.3 以不良资产交易推动重整的思路及理论 |
4.3.1 不良资产交易在重整中的思路 |
4.3.2 破产重整中不良资产交易的实质 |
4.3.3 庭外债务重组和破产重整程序的结合 |
4.3.4 银行对不良资产转让机制更成熟 |
4.4 R金控建立破产重整纾困路径优势 |
4.4.1 较高的债权协调能力 |
4.4.2 协调政府对企业重整的支持 |
4.4.3 以“准公共管理人”角色把握地方金融主导权 |
4.4.4 依托集团业务和人力资源,提供全面服务 |
4.5 不良资产业务参与企业重整的关键程序 |
4.5.1 企业是否适合破产重整的判断 |
4.5.2 不良资产业务参与破产重整模式选择 |
4.5.3 债权债务的梳理 |
4.5.4 不同类型债权的分步收购 |
第5章 以破产重整实施企业纾困案例应用分析 |
5.1 案例企业概况及债务危机 |
5.1.1 案例企业D公司概况 |
5.1.2 企业的债务危机情况 |
5.1.3 债务危机发生的原因 |
5.2 寻求帮扶,以破产重整实施解困 |
5.2.1 企业自救失败寻求帮扶 |
5.2.2 D公司具备重整价值 |
5.2.3 整体方案的设计安排 |
5.3 不良资产收购前资产负债的清理 |
5.3.1 企业资产项目的清理 |
5.3.2 企业负债的清理 |
5.3.3 企业清偿能力分析 |
5.3.4 重整资金预算及偿还来源 |
5.4 重整前不良资产收购过程 |
5.4.1 债权人沟通工作 |
5.4.2 不良资产收购过程 |
5.5 不良资产投资实施效果 |
5.5.1 对破产重整进程的推动 |
5.5.2 对债权人利益的影响效果 |
第6章 研究结论与不足 |
6.1 研究结论 |
6.1.1 以不良资产投资推动重整是企业纾困有效路径 |
6.1.2 不良资产投资手段能有效保护债权人利益 |
6.2 研究不足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8)现代金融治理视域下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与优化民营企业融资环境平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一)理论意义 |
(二)实践意义 |
三、国内外文献综述 |
(一)政府经济金融职能的理论演进 |
(二)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相关研究 |
(三)民营企业融资环境的相关研究 |
(四)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与民营企业融资环境的关系研究 |
(五)文献述评 |
四、研究思路、内容和方法 |
(一)研究思路 |
(二)研究内容 |
(三)研究方法 |
五、研究创新点 |
第一章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
一、概念界定 |
(一)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相关概念 |
(二)民营企业融资环境的相关概念 |
(三)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与优化民营企业融资环境的关系 |
(四)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与优化民营企业融资环境平衡的界定 |
二、理论基础 |
(一)政府金融监管改革理论 |
(二)现代金融治理理论 |
第二章 防范化解金融风险背景下民营企业的融资环境 |
一、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攻坚战概述 |
(一)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攻坚战的时代背景 |
(二)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攻坚战的重要举措 |
(三)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攻坚战的行动机制 |
二、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攻坚战对民营企业融资环境的影响 |
(一)正面影响 |
(二)负面影响 |
三、实践层面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与优化民营企业融资环境的平衡 |
(一)调整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政策重点 |
(二)平衡“防风险”和“促发展”的关系 |
(三)进一步促进民营企业又好又快发展 |
第三章 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与优化民营企业融资环境实现平衡的理论意旨:金融治理现代化 |
一、金融治理现代化的理论阐释 |
(一)金融治理体系现代化 |
(二)金融治理能力现代化 |
(三)金融治理模式现代化 |
二、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与优化民营企业融资环境平衡下的现代金融治理意涵 |
(一)“防风险”与“促发展”的有机统一 |
(二)政府治理行为制度性约束的同步加强 |
(三)中央和地方金融治理权力的合理配置 |
(四)政府、市场和自组织治理机制的协调 |
(五)金融治理“公共理性”水平显着提升 |
三、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与优化民营企业融资环境平衡下的现代金融治理理论框架建构 |
(一)现代金融治理体系构面 |
(二)现代金融治理能力构面 |
(三)现代金融治理模式构面 |
第四章 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与优化民营企业融资环境陷入失衡的实践探析:金融治理的偏差与失灵 |
一、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与优化民营企业融资环境陷入失衡的实践景观 |
(一)总体性失衡表现 |
(二)阶段性失衡表现 |
(三)结构性失衡表现 |
(四)冲突性失衡表现 |
二、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与优化民营企业融资环境失衡下金融治理偏差 |
(一)治理制度偏差 |
(二)治理体制偏差 |
(三)治理主体偏差 |
(四)治理工具偏差 |
(五)金融政策偏差 |
(六)协调能力偏差 |
(七)动员能力偏差 |
(八)服务能力偏差 |
(九)通用能力偏差 |
(十)治理模式偏差 |
三、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与优化民营企业融资环境失衡下金融治理失灵 |
(一)金融体系公平竞争机制长期缺位 |
(二)行政干预与市场调节的潜在矛盾 |
(三)金融治理机制存在固有的局限性 |
四、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与优化民营企业融资环境失衡归因的二维结构 |
(一)基本假设 |
(二)二维结构 |
(三)结构矩阵 |
第五章 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与优化民营企业融资环境实现平衡的路径选择:金融治理的矫正与完善 |
一、提升金融治理工具的运用水平 |
(一)实现治理工具多元化 |
(二)推进治理手段科技化 |
二、积极参与全球金融治理 |
三、建立综合型治理政策调控架构 |
(一)加强各项政策紧密配合 |
(二)坚持结构性去杠杆政策 |
(三)落实民企长效发展政策 |
四、推进现代金融治理的“元治理” |
五、理顺金融治理之中的各种关系 |
(一)明晰政府干预与市场调节的边界 |
(二)建立合理的风险分担和问责机制 |
(三)建立治理主体的激励和约束机制 |
六、改革完善金融治理体制与体系 |
(一)完善金融法律制度体系 |
(二)深化金融体制改革 |
(三)健全金融监管体系 |
(四)建立金融法人治理体系 |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9)我国中小微企业融资法律制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第一节 研究缘起 |
一、中小微企业对国民经济生活举足轻重 |
二、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一直存在 |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
一、国外研究现状 |
二、国内研究现状 |
第三节 研究的理论意义与应用价值 |
一、理论意义 |
二、应用价值 |
第四节 研究方法 |
第二章 中小微企业融资理论概述及融资难问题 |
第一节 中小微企业内涵及主要融资方式 |
一、中小微企业认定标准 |
二、中小微企业主要融资方式 |
第二节 我国中小微企业融资体系 |
一、间接融资体系 |
二、直接融资体系 |
第三节 我国中小微企业融资特点 |
一、间接融资、内源性融资是中小微企业融资的主渠道 |
二、商业银行融资缺口严重 |
三、融资租赁、商业信用、民间借贷、网络融资占比较多 |
第四节 我国中小微企业融资的主要困难 |
一、中小微企业融资途径过少 |
二、中小微企业融资成本过高 |
第五节 我国中小微企业融资难的原因分析 |
一、中小微企业本身的能力不足 |
二、金融信贷机构存在“惜贷”思想 |
三、我国信用担保体系不健全 |
四、专业为中小微企业服务的中小微银行“量少力弱” |
第三章 我国中小微企业融资制度中存在的不足 |
第一节 中小微企业间接融资制度中的问题 |
一、银行信贷制度问题 |
二、信用担保立法制度的不足 |
三、民间融资法律规制混乱 |
四、我国中小微企业信用体系建设不足 |
第二节 中小微企业直接融资制度中存在的不足 |
一、直接融资上市门槛过高 |
二、资本市场体系不健全 |
三、资本市场管理不规范 |
第三节 其他辅助性保障制度的不足 |
一、中小微企业融资法律体系尚不完善 |
二、中小微企业税收负担过重 |
第四章 我国中小微企业融资制度的完善路径 |
第一节 中小微企业间接融资制度的完善 |
一、加强银行信贷服务小微实体经济的制度和实践 |
二、进一步完善信用担保制度体系 |
三、严格控制民间融资的借贷成本和相关费用 |
四、大力加强我国全社会的征信体系建设 |
第二节 中小微企业直接融资制度的完善 |
一、加强对证券市场的法律保障力度 |
二、进一步拓宽资本市场体系层次和路径 |
三、完善资本市场的管理 |
第三节 其他辅助性保障制度的完善 |
一、修订完善《中小企业促进法》及相关配套法规 |
二、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的低税率优惠 |
第五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与学位论文相关的科研成果目录 |
(10)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及公司治理的探讨——基于私募股权角度(论文提纲范文)
一、解困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及公司治理的意义 |
(一)中小企业融资问题 |
(二)中小企业公司治理问题 |
二、私募股权角度分析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和公司治理 |
(一)解困中小企业融资问题 |
(二)解困中小企业公司治理问题 |
三、正视私募股权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
四、探讨解决私募股权存在问题的方法 |
五、结论 |
四、略论中小企业的解困与发展(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小企业融资约束研究:政策的有效性与政策的着力点[J]. 康庄,马长有. 开发性金融研究, 2021(04)
- [2]供应链金融缓解青岛市中小企业融资约束研究[D]. 王磊. 曲阜师范大学, 2021(02)
- [3]银行业竞争对中小企业融资约束的影响研究 ——基于创业板企业的实证检验[D]. 李娜. 山西财经大学, 2021(09)
- [4]重庆市中小企业融资困境及对策研究 ——以A公司为例[D]. 唐俊. 重庆理工大学, 2021(02)
- [5]中小企业供应链融资模式研究[J]. 徐子涵,杜昊瑾. 办公室业务, 2020(20)
- [6]绘好“三张图谱” 赋能中小企业[J]. 丁荣余,刘宏伟. 群众, 2020(14)
- [7]R金控集团推进企业破产重整的纾困路径研究[D]. 张金栋. 山东大学, 2020(05)
- [8]现代金融治理视域下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与优化民营企业融资环境平衡研究[D]. 高锐. 吉林大学, 2020(08)
- [9]我国中小微企业融资法律制度研究[D]. 胡玉婷. 信阳师范学院, 2020(08)
- [10]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及公司治理的探讨——基于私募股权角度[J]. 栗雪涛. 运城学院学报, 20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