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五龙鹅蛋用系及快长系体重与血清中GPT、LDH活力相关性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汪丹[1](2016)在《代乳粉饲喂时间对奶公犊生长性能、血清生化和免疫相关指标的影响》文中指出为研究代乳粉饲喂时间对奶公犊生长性状、血清生化和免疫相关指标的影响,本试验采取单因子完全随机化试验设计,将健康、体重相近的20头饲喂完初乳(37日龄)的奶公犊,随机分为试验A组、B组、C组和对照组,每组5个重复,A组、B组、C组分别饲喂代乳粉至45日龄、60日龄、75日龄,饲喂至90日龄;对照组饲喂代乳粉直至90日龄。试验奶公犊分别于45日龄、60日龄、75龄、90日龄清晨饲喂前空腹称重,测量胸围、体斜长、体高,同时观察、记录各组奶公犊腹泻情况并计算相应的日增重;对45日龄、60日龄、75日龄、90日龄的每组奶公犊进行颈静脉釆血10ml,测定血清生化指标、免疫指标和激素指标。试验结果如下:1、对生产性能的影响:代乳粉不同的饲喂时间对奶公犊生长性能的影响不同。奶公犊的体重、日增重、胸围、体斜长、体高随日龄的增加而增加,其效果饲喂90日龄>60日龄>75日龄>45日龄。与饲喂90日龄相比,代乳粉饲喂75日龄、60日龄、45日龄时平均每头奶公犊节约饲养成本分别是180元、360元、540元。2、对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代乳粉的饲喂时间对奶公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差异不显着(p>0.05)。谷草转氨酶的含量随着日龄的增加而减少,代乳粉饲喂60日龄时奶公犊血清中谷草转氨酶的含量全期都低于其他试验组;谷丙转氨酶、碱性磷酸酶的含量在停止饲喂代乳粉时变化较大,代乳粉饲喂至60日龄的奶公犊在90日龄时谷丙转氨酶、碱性磷酸酶的含量低于其他试验组。代乳粉的饲喂时间对奶公犊血清中总蛋白和白蛋白随着日龄的增加而增加,90日龄时,代乳粉饲喂至60日龄奶公犊的血清中总蛋白和白蛋白含量大于其他试验组。各试验组血清中胆固醇的含量随着日龄的增加而减少,而甘油三酯的含量均随着日龄的增加而增加,代乳粉饲喂至60日龄的奶公犊血清中胆固醇、甘油三酯的含量低于其他试验组。3、对免疫指标的影响:代乳粉的饲喂时间对各试验组奶公犊血清中CD4+的含量影响差异不显着(p>0.05),CD8+的含量在45日龄时差异显着(p<0.05),其他日龄差异不显着(p>0.05)。代乳粉饲喂60d可以提高奶公犊血清中CD4+的含量,但不能提高血清中CD8+的含量。4、对血清激素指标的影响:试验组奶公犊血清的激素间差异不显着(P>0.05)。90日龄时,代乳粉饲喂60日龄的奶公犊血清中生长激素、甲状腺激素显着高于其他试验组。综上所述,代乳粉饲喂奶公犊可以增加奶公犊的体重、日增重、胸围、体斜长、体高,改变了血清生化指标,促进了机体的新陈代谢,提高了奶公犊的免疫功能,降低了饲养成本,其中以饲喂60日龄效果为最好。
李林株[2](2014)在《饲喂不同分子量缩合单宁对延边黄牛血液生化指标及蛋白质消化吸收的影响》文中提出反刍动物在消化过程中蛋白质的利用率很低,大部分饲料蛋白在瘤胃发酵过程中被降解,从而影响蛋白饲料在小肠中的吸收利用。缩合单宁在反刍动物瘤胃内与蛋白质结合,防止蛋白质被瘤胃微生物降解,起到一定的过瘤胃保护的作用。但不同分子量的缩合单宁对蛋白质的保护效果差异较大。本课题基于缩合单宁的这一特性,进行体内消化试验,研究不同分子量的缩合单宁对延边黄牛蛋白质消化吸收规律,为开发安全可靠、无污染的功能性绿色饲料添加剂提供科学理论依据。本次课题选用三头年龄和体重相近的健壮的延边黄牛作为试验牛,采用3×3拉丁方设计,随机分成三组即对照组(A组)、大分子量单宁组(B组)、小分子量单宁组(C组)。对照组A组饲喂基础日粮,B组饲喂基础日粮+2%大分子量缩合单宁,C组饲喂基础日粮+2%小分子量缩合单宁。在试验期内测定其血液生化指标、消化道pH值、采食量、养分消化率以及消化道氮利用、十二指肠食糜氨基酸流量。利用ANOVA统计软件进行比较,研究结果如下:饲喂缩合单宁对延边黄牛蛋白质消化吸代谢情况收及血液生化指标进行分析。①日粮中添加不同分子量的缩合单宁在采食时间段分析消化道pH值,饲喂缩合单宁组的pH值都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说明添加缩合单宁可以提高瘤胃液中pH值;十二指肠pH值在整个时间段都呈酸性,采食1h后pH值逐渐上升,采食3h pH值达到顶峰,然后慢慢回到初始状态,与对照组相比添加缩合单宁的处理组的pH值高于对照组,处理组之间大分子量组明显高于小分子量组,且比较稳定。②养分采食量的分析中,与对照组相比,缩合单宁的分子量不同对养分的采食差异未显着(P>0.05),说明分子量的大小对采食养分的含量无关,但是根据结果可以看出大分子量组为最高。③养分表观消化率分析中,大分子量组(B)显着降低了干物质(DM)消化率,说明分子量越大干物质消化率低;粗蛋白(CP)消化率,饲喂缩合单宁组与对照组相比都明显升高且差异显着(P<0.05);NDF和ADF的消化率,三组之间差异都未显着(P>0.05)。④消化道氮利用分析中,饲喂大分子量组(B)的粪氮和尿氮的含量都极显着低于对照组(P<0.01),大分子量组(B)的沉积氮明显高于对照组和小分子量组(C)(P<0.01),对于十二指肠总氮含量也由分子量大其含量增加,这说明进入十二指肠过瘤胃蛋白的含量根据分子量的大小其含量不同,由本试验可得知大分子量组含量最多。⑤十二指肠食糜氨基酸流量分析中,添加缩合单宁显着增加了其Met、Ala、Glu、Pro和Lys的流量(P<0.05),但是除了谷氨酸,不同分子量之间差异都不显着(p>0.05),大分子量组(B)谷氨酸流量显着高于其他组(p<0.05)。⑥饲喂缩合单宁对延边黄牛血液的蛋白质代谢状况进行分析,提高缩合单宁的分子量,能增加血液中的血清酶和血清蛋白的含量,ALT含量与A组相比有显着差异(P<0.05),B组含量为最高;TP.ALB和GLO含量在各组间对比分子量越高呈上升趋势,其中ALB含量,与对照组(A)相比大分子量组(B)组有显着差异,小分子量组(C)组差异不显着(P>0.05);GLO含量处理组之间差异不显着(P>0.05);ALP活性处理组与对照组(A)有差异显着(P<0.05),但不同分子量之间差异不显着(P>0.05);BUN含量随分子量的提高下降趋势较为明显(P<0.05);其余的虽有变化,但各组之间差异不显着(P>0.05)。
白小彦,王炳文,杨富民[3](2011)在《美系獭兔血液生理生化指标测定》文中指出为了给獭兔的饲养管理、品种选育、肉质研究和临床诊疗提供依据,选择美系獭兔20只(雌雄各半),比利时兔10只(雌雄各半),对其血液生理生化指标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美系獭兔血液指标中的血小板数目、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谷草转氨酶、谷氨酰转肽酶、钾离子和钙离子的含量分别为292.4×109·L-1、379.0 g·L-1、40.3 U·L-1、8.6 U·L-1、6.687 mmol·L-1和3.405 mmol·L-1;与比利时兔相比,美系獭兔的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血小板数目、血小板压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钙离子含量均极显着低于比利时兔(P<0.01),谷草转氨酶、谷氨酰转肽酶、高密度脂蛋白均显着低于比利时兔(P<0.05),而红细胞平均体积、中性细胞比率、谷丙/谷草比例则均极显着高于比利时兔(P<0.01),中性细胞、谷丙转氨酶、尿酸均显着高于比利时兔(P<0.05)。
桂林生[4](2009)在《日粮精粗比对荷斯坦公牛生长发育、消化道组织形态及血液生化指标影响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选择6月龄体重差异不显着的中国荷斯坦公牛,随机分为3组,日粮精粗比分别为:6︰4(Ⅰ组)、5︰5(Ⅱ组)以及4︰6(Ⅲ组)进行饲养。测定3种日粮饲喂条件下,各组试验牛生长发育、消化道组织形态、血液生化指标、内脏器官发育以及屠宰指标的变化,以期为荷斯坦公牛育肥制定合理的饲喂方案提供初步的理论依据。研究结果如下:1、高精料日粮试验组的体重在7~9月龄分别达到223.38±14.53 kg、260.85±20.40 kg和298.55±16.78 kg,均显着高于低精料试验组(P<0.05);3个月阶段的平均日增重方面,高精料日粮试验组比低精料日粮试验组高出18.02 %(P<0.05)。体尺指数方面,各个试验组呈现上升趋势,3个试验组中以高精料组最高,低精料组最低;髋宽指数方面,各试验组同样有随月龄的增加,而有提高的趋势,但是7至8月龄的髋宽指数变化幅度较为平缓,8至9月龄提高相对迅速;肢长指数方面,各组试验牛均趋于下降,高精料日粮组稍低于低精料日粮组(P>0.05);体躯指数方面,各组试验牛的变化波动均比较大,但总体呈现下降趋势,3个试验组中Ⅱ组最高;胸围指数、尻高指数和臀高指数,各组试验牛逐步上升,但变化幅度不大。2、通过对荷斯坦公牛消化道器官制作石蜡切片发现:(1)各试验组瘤胃、网胃和瓣胃的黏膜结构均比较完整;(2)瘤胃、网胃和瓣胃的鲜重及鲜重/体重随日粮中粗料比例的增加而提高,Ⅲ组网胃和瓣胃的鲜重比Ⅰ组分别高出21.90 %和19.93 %(P<0.05);鲜重/体重方面,Ⅲ组比Ⅰ组分别高出29.99 %和27.68 %(P<0.05);(3)瘤胃、网胃和瓣胃的组织形态发育程度随日粮中粗饲料含量的比例提高而成增加,Ⅲ组瘤胃、网胃和瓣胃的角化层厚度、固有膜厚度及乳头的发育较其它两试验组有显着的增加(P<0.05)。3、日粮精粗比对荷斯坦公牛内脏器官质量有一定程度的影响,高精料日粮能够明显的促进试验牛心脏、肝脏、脾脏、肺脏和肾脏的发育,尤其是鲜重和鲜重/体重,Ⅰ组均显着高于Ⅲ组(P<0.05);除去Ⅰ组的肾脏水分含量显着高于Ⅲ组外(P<0.05),其余各组之间的器官水分含量基本相似;Ⅰ组的心脏和脾脏干重与其它两个试验组差异显着(P<0.05=。4、提高日粮中精料比例,有增加公牛血液中的GPT和GOT活性的趋势,其中Ⅰ组和Ⅱ组7月龄阶段血液中GPT的含量比Ⅲ组分别高出21.19 %和17.88 %(P<0.05=,Ⅰ组和Ⅱ组9月龄阶段血液GOT的含量比Ⅲ组分别高出14.80 %和13.86 %(P<0.05=;各组试验牛的AKP活性均为7月龄时最高,8月龄时次之,9月龄时则最低,这反映了AKP活性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呈现递减趋势;3组试验牛血液中LDH活性随月龄增加而呈现上升趋势,但差异不显着(P>0.05),在高精料日粮条件下饲喂,可以显着提高奶公牛体内LDH活性,高精料日粮有提高血液CT、TP含量的趋势(P<0.05);各试验组血液BUN含量随精粗比例的提高而降低(P>0.05)。5、高精料日粮可显着提高荷斯坦公牛的胴体重、肌肉重、骨肉比、净肉率以及屠宰率,其中Ⅰ组的胴体重、肌肉重和骨肉比显着高于其余两个试验组(P<0.05),而骨肉比和净肉率指标显着高于Ⅲ组(P<0.05)。另外,本试验还发现,屠宰性能的高低可以在血液酶活性上反映出来,其中以LDH、AKP和TP含量较为明显,这3种血液酶与荷斯坦公牛的日增重、胴体重、肌肉重和屠宰率指标极显着性正相关水平(P<0.01),而尿素氮与屠宰率呈现显着性负相关(P<0.05)。
安忠柱[5](2008)在《草原红牛肉用性状种质特性研究》文中提出本研究以10头草原红牛作为研究对象,取同龄的延边黄牛10头作为对照,在同等条件下通过育肥后,进行屠宰。对草原红牛的屠宰性能、肉用性状、营养成分和肌肉组织学特征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测定,并与肉质进行了相关性分析。通过分析和研究,结果表明:(1)屠宰性能草原红牛宰前活重为507.91kg ,胴体重299.40kg;净肉重为240.45kg,宰率为58.53%,净肉率为46.99%,均显着高于延边黄牛(P<0.05);眼肌面积比延边黄牛高13.22cm2。草原红牛眼肌面积与屠宰率、净肉率均呈显着的正相关关系(P<0.05)。(2)肉用性能草原红牛肉色评分为4.25,大理石纹评分为3.82;pH值为5.43,失水率为14.56%,剪切力值3.65kg/cm2。因此,草原红牛嫩度适中,肉色鲜红,大理石纹分布均匀,无异常肉质,系水力和熟肉率较高,食用品质较好。3)营养成分草原红牛肉水分含量为72.63%,干物质含量为27.37%,蛋白质含量为23.15%,脂肪含量为2.965%,灰分含量为1.02%;总氨基酸含量相对较高,为70.97 g /100g蛋白质,必需氨基酸含量为27.16g /100g蛋白质,占总氨基酸含量的38.270%。在草原红牛背最长肌肪酸组成中,主要脂肪酸的累计组成占总脂肪酸的98.93%;饱和脂肪酸与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分别为40.82%、51.39%,与草原红牛公牛相比,差异不显着(P>0.05);多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为7.79%,显着高于草原红牛公牛(P<0.05)。因此,草原红牛营养品质较好。4)草原红牛肌纤维直径介于44.87—64.32μm之间。不同性别间,肌纤维直径差异不显着。不同部位间,公牛是背最长肌>阔筋膜肌>三角肌>臂三头肌>臀中>半腱肌>肌股二肌,不同部位间差异不显着(P>0.005)。草原红牛单根肌纤维横截面积介于1654.00—3489.50μm2间,不同性别间,单根肌纤维横截面积差异不显着。不同部位间股二头肌单根肌纤维横截面积(2183μm2)最小,依次为阔筋膜肌>背最长肌>三角肌>臂三头肌>臀中>肌股二肌>半腱肌,不同部位间差异不显着(P>0.005)。肌纤维直径与滴水损失和剪切力值间呈极显着的正相关,与肉色评分、大理石纹评分、pH24为极显着的负相关。
林立亚[6](2008)在《饲养方式对奶牛公犊生长、肉质及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文中提出本研究选用48头健康初生荷斯坦公犊,按全乳、全乳+精料、代乳以及精料四种饲养方式将试验动物分为四组,测定了四种饲养方式下荷斯坦公犊生长情况、肉质及血液生化指标,应用方差分析方法分析了四组奶公犊各性状的差异性。利用相关分析方法对血液生化指标与奶公犊生长、肉品质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了详细分析,比较了四种饲养方式下奶公犊的生长情况和所产犊牛肉肉品质,研究了奶公犊在生长过程中血清酶含量变化规律及其与奶公犊生长、肉质的相互关系,为今后饲养荷斯坦公犊,生产优质犊牛肉提供依据。研究结果如下:1、四种饲养方式下奶公犊生长性状存在显着差异体重在各月龄各组奶公犊间存在着显着或极显着差异(P<0.05或P<0.01)。全乳组体重全期都高于其他三组,精料组体重全期都低于其他三组,全乳+精料组体重3月龄前基本与全乳组一致,极显着高于代乳组和精料组(P<0.01),但3月龄后基本与代乳组和精料组一致,极显着低于全乳组(P<0.01)。6月龄体重全乳组最高,达248.50kg,日增重1.106kg也极显着高于其他三组。说明全乳饲养比其他三种饲养方式可加快荷斯坦公犊生长速度,提高生产性能。2、四种饲养方式下奶公犊肉质性状存在显着差异基本肉质性状指标比较,3月龄全乳组、全乳+精料组、代乳组比精料组,失水率分别低1.52%、0.83%、1.25%,系水力分别高10.14%、8.79%、9.67%,差异显着(P<0.05)。肉色评分方面,精料组高于其他三组,差异显着(P<0.05)。6月龄各组基本肉质性状指标比较,全乳组、全乳+精料组、代乳组比精料组,失水率分别低2.60%、2.06%、2.52%,系水力分别高10.48%、11.30%、10.40%,嫩度分别低1.33 kg/cm2、1.29 kg/cm2、1.26 kg/cm2,差异极显着(P<0.01)。肉色评分精料组高于其他三组,差异显着(P<0.05)。说明与精料组相比,全乳组、全乳+精料组和代乳组肉色较浅,肉质鲜嫩多汁。肉品氨基酸含量比较,3月龄代乳组肉品中亮氨酸、苯丙氨酸和赖氨酸这三种必需氨基酸含量、必需氨基酸含量以及总氨基酸含量均极显着低于其他三组(P<0.01),说明3月龄代乳组在肉品氨基酸含量方面较其他三组品质差。6月龄全乳组肉品中苏氨酸和丝氨酸含量全乳组极显着高于其他三组(P<0.01)。全乳组和全乳+精料组必需氨基酸含量以及总氨基酸含显着高于精料组,其中全乳组最高,说明6月龄时全乳组肉质优于其他三组,而且在肉品必需氨基酸和氨基酸总含量方面6月龄比3月龄有一定提高。肉品金属离子含量比较,4个试验组在3月龄肉品金属离子含量方面差异均不显着(P>0.05)。6月龄肉品金属离子含量方面,K、Na、Ca、Fe在组间差异均不显着(P>0.05)。Zn含量全乳组和全乳+精料组高于代乳组和精料组,差异极显着(P<0.01)。Mn含量全乳+精料组极显着低于其他三组(P<0.01)。试验结果中全乳+精料组Mn与Zn的负相关与前人报道一致,但全乳组没有此干扰作用,有待进一步考证。从肉品中人体所需要微量元素含量方面看,全乳组高于其他三组。肉品脂肪酸含量比较,随着年龄的增长,油酸的含量增加,不饱和脂肪酸相对含量增加,但亚油酸和亚麻酸两种必需脂肪酸的相对含量随年龄增长而显着降低。各组肉品脂肪酸含量比较,3月龄肉品中代乳组不饱和脂肪酸相对含量和必需脂肪酸相对含量分别为67.03%和30.52%,极显着高于其他三组,饱和脂肪酸相对含量为32.97%,极显着低于其他三组(P<0.01)。6月龄肉品中代乳组不饱和脂肪酸相对含量和必需脂肪酸相对含量分别为75.43%和7.15%,极显着高于其他三组(P<0.01),饱和脂肪酸相对含量为24.57%,极显着低于其他三组(P<0.01)。说明虽然用代乳料和精料饲喂奶公犊在产肉性能上不如全乳饲养,但所产肉品中富含不饱和脂肪酸,更符合大众消费需求,是一种优质健康的肉品,更具有市场发展前景。而且必需脂肪酸含量3月龄高于6月龄,如果单纯追求必需脂肪酸高的话,3月龄屠宰比6月龄好。3、血液生化指标与奶公犊生长、肉质性状间存在显着相关性奶公犊GPT,GOT活性与生产性状呈极显着正相关(P<0.01)。GPT与Mn、棕榈酸、异亮氨酸呈显着正相关关系,与必需脂肪酸呈显着负相关关系(P<0.05)。GOT与异亮氨酸呈显着负相关关系,与棕榈酸呈显着正相关关系(P<0.05)。AKP与体重、日增重、嫩度呈显着正相关关系(r=0.3144,r=0.2986,r=0.2954,P<0.05)。LAD与嫩度呈显着负相关关系(r=-0.3098 ,P<0.05)。肌酸激酶与肉色、系水力、不饱和脂肪酸、必需脂肪酸呈显着正相关关系(P<0.05),肌酸激酶与失水率、氨基酸含量和饱和脂肪酸呈显着负相关关系(P<0.05)。总胆固醇与亚油酸、饱和脂肪酸、必需脂肪酸呈极显着负相关关系(r=-0.4945,r=-0.5154,r=-5655,P<0.01),总胆固醇与赖氨酸、不饱和脂肪酸呈显着正相关关系(P<0.05)。白蛋白与系水力、亮氨酸、棕榈酸、饱和脂肪酸、必需脂肪酸呈显着正相关关系(P<0.05),白蛋白与亚油酸、不饱和脂肪酸呈显着负相关关系(P<0.05)。同时这些结果也反映了不同的饲养方式通过改变血液生化指标促进了机体的新陈代谢,提高了奶公犊的生长发育性能。
李鹏,余群力,王存堂[7](2007)在《对甘南牦牛血清生化指标的测定》文中研究指明
李鹏[8](2006)在《甘南牦牛肉用品质、血清生化指标及其相关性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试验在甘南藏族自治州合作地区牧场随机选取年龄在34岁健康无病、发育正常、完全自然放牧下的阉割牦牛6头和同龄健康、发育正常的当地补饲阉割黄牛3头为研究对象。集中屠宰,宰前进行静脉采血分离血清,对其屠宰性能、肌肉营养成分、食用品质、血液酶、激素等指标进行了比较全面系统的测定分析,并对血清指标与肉质进行了相关性分析,同时建立了肉质与血清指标的最优回归方程,结果表明:1.屠宰性能:甘南牦牛平均屠宰年龄在34岁,体重为210kg左右,屠宰率为51%,净肉率为72.34%。甘南牦牛在体尺指标、产肉性能方面均低于黄牛,其中绝大多数已达显着(P<0.05)或极显着(P<0.01)水平。2.营养成分:甘南牦牛肉蛋白质含量为21.43%,脂肪含量为3.13%,干物质含量为26.56%;Cu、Fe、Zn、K元素含量较高,其中Cu、Fe的含量分别为0.57 mg/100g和2.34mg/100g,极显着高于黄牛(P<0.01);牦牛肉中氨基酸总量(TAA)为88.20g/100g干样,必需氨基酸(EAA)含量为35.68g/100g干样,均高于黄牛肉中相应指标;氨基酸评分也高于黄牛,其中蛋氨酸+胱氨酸评分相对较低,为限制性氨基酸。3.食用品质:甘南牦牛肉色评分为4.50±0.50(P<0.05),大理石纹评分为3.00±0.61,肌纤维直径为62.65±6.65μm(P<0.05),嫩度剪切值为4.85±1.33kg/cm2。牦牛肉失水率为29.69±4.43%,低于黄牛(P>0.05) ;系水力为57.19±1.70%,熟肉率为69.79±3.85%,均要高于黄牛(P<0.05)。4.血清生化指标:甘南牦牛血清LDH活性、ALB含量显着高于黄牛(P<0.05);GPT、AMS活性均显着低于黄牛(P<0.05);GH、T3,T4的含量显着低于黄牛(P<0.05);T-CHO含量极显着低于黄牛(P<0.01)。5.血清生化指标与屠宰性能间的相关性:牦牛血清GOT、GPT、CK、AMS、GH、INS、T4指标与绝大多数屠宰性能呈较强的正相关;而ACP、T-CHO、NEFA与绝大多数屠宰性能呈较强的负相关。6.血清生化指标与肉质间的相关性:牦牛血清生化指标与大多数肉质指标呈较强的相关性。如:GOT、AKP活性与嫩度剪切力值成极显着正相关(P<0.01);ACP、T3与熟肉率呈显着负相关(P<0.05);GOT、LD与大理石纹呈显着负相关
王宝维,刘光磊,张名爱,贾晓晖,吴晓平[9](2005)在《五龙鹅快长系早期生长规律与酶活力关系》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选用五龙鹅健康雏鹅600只进行网床育肥实验,结果表明:五龙鹅快长系体重在7 w比蛋用系提高了10%;7 w 时料重比和体增重差异显着(P<0.05)。蛋用系13-49 d和13-63 d体重间分别呈强相关(r=0.755,0.710);快长 系49-63 d体重间呈强相关(r=0.858)。五龙鹅快长系与蛋用系AKP活力差异显着(P<0.05),LPS活力差异极显 着(P<0.01),GPT和LDH活力差异不显着(P>0.05)。
周绪霞,王宝维[10](2003)在《五龙鹅蛋用系及快长系体重与血清中GPT、LDH活力相关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对9周龄蛋用系及快长系五龙鹅血清中GPT及LDH活力进行测定,比较两组鹅间两种酶活力高低,分析酶活力与相应周龄体重的表型相关。结果表明:蛋用系与快长系五龙鹅体重存在显着差异(P<0.05),而GPT和LDH活力差异不显着(P>0.05)。相关分析发现,两种鹅的GPT和LDH活力与体重无一致的相关性,品系间、公母间结果差异较大,相关不显着。但快长系GPT活力高于蛋用系,蛋用系LDH活力高于快长系;两种酶活力公鹅有高于母鹅的趋势。
二、五龙鹅蛋用系及快长系体重与血清中GPT、LDH活力相关性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五龙鹅蛋用系及快长系体重与血清中GPT、LDH活力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代乳粉饲喂时间对奶公犊生长性能、血清生化和免疫相关指标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1 文献综述 |
1.1 奶公犊的资源利用现状 |
1.1.1 国外奶公犊的资源利用现状 |
1.1.2 国内奶公犊的资源利用现状 |
1.2 犊牛生理发育规律的研究 |
1.2.1 犊牛消化系统的发育 |
1.2.1.1 瘤胃的发育 |
1.2.1.2 犊牛消化酶系的发育 |
1.2.2 犊牛的免疫系统 |
1.2.2.1 免疫系统概述 |
1.2.2.2 新生犊牛被动免疫的获得 |
1.3 断奶应激对犊牛生长发育的影响 |
1.3.1 断奶应激对犊牛消化系统的影响 |
1.3.2 断奶应激对犊牛免疫系统的影响 |
1.3.3 断奶应激对血液的影响 |
1.4 代乳粉的研究现状 |
2 引言 |
3 材料与方法 |
3.1 试验材料 |
3.1.1 试验时间和地点 |
3.1.2 试验设计与分组 |
3.1.3 试验日粮 |
3.1.4 饲养管理 |
3.1.5 血液样品的采集 |
3.2 试验方法 |
3.2.1 生长性能指标的测定 |
3.2.1.1 增重的测定 |
3.2.1.2 体尺指标测定 |
3.2.1.3 腹泻率的统计 |
3.2.2 血清相关生化指标的测定 |
3.2.3 免疫指标的测定 |
4 结果与分析 |
4.1 代乳粉饲喂时间对犊牛生长性能的影响 |
4.1.1 代乳粉饲喂时间对体重的影响 |
4.1.2 代乳粉饲喂时间对日增重的影响 |
4.1.3 代乳粉饲喂时间对胸围的影响 |
4.1.4 代乳粉饲喂时间对体斜长的影响 |
4.1.5 代乳粉饲喂时间对体高的影响 |
4.1.6 代乳粉饲喂时间对腹泻率的影响 |
4.2 代乳粉饲喂时间对犊牛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
4.2.1 代乳粉饲喂时间对血清中血清酶含量的影响 |
4.2.2 代乳粉饲喂时间对部分常规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
4.2.3 代乳粉饲喂时间对犊牛血清中脂类代谢指标的影响 |
4.3 代乳粉饲喂时间对犊牛部分免疫指标的影响 |
4.4 代乳粉饲喂时间对犊牛部分血清激素指标的影响 |
4.5 经济效益的统计分析 |
5 讨论 |
5.1 代乳粉饲喂时间对犊牛生长性能的影响 |
5.2 代乳粉饲喂时间对犊牛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
5.2.1 代乳粉饲喂时间对血清中血清酶含量的影响 |
5.2.2 代乳粉饲喂时间对部分常规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
5.2.3 代乳粉饲喂时间对犊牛血清中脂类代谢指标的影响 |
5.3 代乳粉饲喂时间对犊牛部分免疫指标的影响 |
5.4 代乳粉饲喂时间对犊牛部分血清激素指标的影响 |
6 结论 |
7 代乳粉饲喂奶公犊的饲养规程 |
参考文献 |
附件 |
ABSTRACT |
(2)饲喂不同分子量缩合单宁对延边黄牛血液生化指标及蛋白质消化吸收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第一章 绪论 |
1.1 过瘤胃蛋白(RBPP)保护研究措施 |
1.2 单宁的研究概况 |
1.3 缩合单宁(CT)的研究进展 |
1.4 CT对反台动物营养以及健康的研究进展 |
1.5 血液生化指标对动物营养研究进展 |
1.6 反台动物十二指肠蛋白质的研究进展 |
1.7 本试验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2.1 材料 |
2.1.1 试验时间及地点 |
2.1.2 试验动物 |
2.1.3 试验日粮与饲养管理 |
2.1.4 试验设计 |
2.2 方法 |
2.2.1 样品的采集与处理 |
2.2.2 指标测定 |
2.2.3 计算公式 |
2.2.4 统计方法 |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
3.1 不同分子量缩合单宁对延边黄牛消化道pH值的影响 |
3.2 不同分子量缩合单宁对延边黄牛养分采食量的影响 |
3.3 不同分子量缩合单宁对延边黄牛养分表观消化率的影响 |
3.4 不同分子量缩合单宁对延边黄牛消化道氮利用的影响 |
3.5 不同分子量缩合单宁对延边黄牛十二指肠食糜氨基酸流量的影响 |
3.6 不同分子量缩合单宁对延边黄牛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
第四章 讨论 |
4.1 饲喂不同分子量缩合单宁对延边黄牛消化道pH值的影响 |
4.2 饲喂不同分子量缩合单宁对延边黄牛养分采食量的影响 |
4.3 饲喂不同分子量缩合单宁对延边黄牛养分表观表观率的影响 |
4.4 饲喂不同分子量缩合单宁对延边黄牛消化道氮利用的影响 |
4.5 饲喂不同分子量的缩合单宁对延边黄牛十二指肠食糜氨基酸流量的影响 |
4.6 饲喂不同分子量缩合单宁对延边黄牛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
第五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3)美系獭兔血液生理生化指标测定(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材料 |
1.1.1 试验动物 |
1.1.2 仪器和试剂 |
1.2 试验方法 |
1.2.1 血液标本的采集和预处理 |
1.2.2 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的测定方法 |
1.2.3 数据处理 |
2 结果与分析 |
2.1 血液生理指标分析 |
2.2 血液生化指标分析 |
2.3 血液电解质指标分析 |
3 结论 |
(4)日粮精粗比对荷斯坦公牛生长发育、消化道组织形态及血液生化指标影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1 日粮精粗比在反刍动物营养中的重要性 |
1.1.1 日粮精粗比对反刍动物机体健康的影响 |
1.1.2 不同日粮精粗比对反刍动物生产性能的影响 |
1.2 反刍动物消化生理特点 |
1.3 日粮精粗比对反刍动物消化器官发育及组织形态的影响 |
1.4 动物机体血液生化指标的研究进展 |
1.4.1 转氨酶 |
1.4.2 碱性磷酸酶 |
1.4.3 乳酸脱氢酶 |
1.4.4 总胆固醇 |
1.4.5 血清蛋白 |
1.4.6 血清尿素氮 |
1.4.7 血糖 |
1.5 本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二章 试验研究 |
2.1 日粮精粗比对荷斯坦公牛生长发育的影响 |
2.1.1 试验材料与方法 |
2.1.2 结果与分析 |
2.1.3 讨论 |
2.1.4 小结 |
2.2 日粮精粗比对荷斯坦公牛瘤胃、网胃和瓣胃器官发育及组织形态的影响 |
2.2.1 试验材料与方法 |
2.2.2 试验方法 |
2.2.3 试验结果与分析 |
2.2.4 讨论 |
2.2.5 小结 |
2.3 日粮精粗比对荷斯坦公牛内脏器官发育的影响 |
2.3.1 试验材料 |
2.3.2 试验方法 |
2.3.3 结果与分析 |
2.3.4 讨论 |
2.3.5 小结 |
2.4 日粮精粗比对荷斯坦公牛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
2.4.1 试验材料 |
2.4.2 试验方法 |
2.4.3 结果与分析 |
2.4.4 讨论 |
2.4.5 小结 |
2.5 日粮精粗比对荷斯坦公牛屠宰指标的影响 |
2.5.1 试验材料 |
2.5.2 试验方法 |
2.5.3 结果与分析 |
2.5.4 讨论 |
2.5.5 小结 |
第三章 试验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介 |
(5)草原红牛肉用性状种质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前言 |
第一篇 文献综述 |
第一章 国内外肉牛业的发展 |
1 世界肉牛业的发展现状 |
2 中国牛肉生产的发展及现状 |
第二章 肉品质研究进展 |
1 肉质的概念 |
2 肉品质研究 |
3 新的肉质评定技术 |
4 肉组织学特性与肉质关系的研究进展 |
第二篇 实验部分 |
第一章 草原红牛产肉性能种质特性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与分析 |
3 讨论 |
4 小结 |
第二章 草原红牛肉用性状种质特性 |
1 材料和方法 |
2 结果与分析 |
3 讨论 |
4 小结 |
第三章 草原红牛肌肉组织学分析 |
1 材料和方法 |
2 结果与分析 |
3 讨论 |
4 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导师及作者简介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6)饲养方式对奶牛公犊生长、肉质及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1 国内外犊牛肉产业的发展现状 |
1.1.1 国外犊牛肉生产的类型 |
1.1.2 小白牛肉胴体分割 |
1.1.3 小白牛肉的营养价值 |
1.1.4 国外犊牛肉生产的发展状况 |
1.1.5 国内犊牛肉产业发展状况 |
1.2 肉牛的生长规律 |
1.2.1 整体生长规律 |
1.2.2 局部生长发育规律 |
1.2.3 犊牛的生长规律 |
1.3 影响肉品品质的主要因素 |
1.3.1 肉色及影响肉色的因素 |
1.3.2 pH |
1.3.3 系水力和失水率 |
1.3.4 嫩度 |
1.3.5 熟肉率 |
1.3.6 脂肪酸 |
1.3.7 氨基酸 |
1.3.8 金属离子 |
1.4 血液生物化学指标的研究 |
1.4.1 转氨酶(谷丙转氨酶GPT、谷草转氨酶GOT) |
1.4.2 碱性磷酸酶(AKP) |
1.4.3 乳酸脱氢酶(LDH) |
1.4.4 肌酸激酶(CK) |
1.4.5 总胆固醇(CT) |
1.4.6 血清蛋白(TP)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2.1 试验材料 |
2.1.1 试验动物的选择与分组 |
2.1.2 饲养地点和饲料来源 |
2.1.3 饲养管理 |
2.1.4 样品采集 |
2.2 试验方法 |
2.2.1 生长情况测定 |
2.2.2 肉质性状测定 |
2.3 试验数据统计与分析 |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
3.1 生长性状 |
3.1.1 各组奶公犊体重比较 |
3.1.2 各组奶公犊日增重比较 |
3.2 肉质性状 |
3.2.1 三月龄肉质性状分析 |
3.2.2 六月龄肉质性状分析 |
3.3 血液生化指标 |
3.3.1 四个试验组各月龄血液生化指标比较 |
3.3.2 四个试验组各项血液生化指标1-6 月龄变化图 |
3.4 犊牛各性状间的相关分析 |
3.4.1 生长性状与血液生化指标间相关性 |
3.4.2 肉质性状与血液生化指标间相关性 |
3.4.3 生长性状与肉质性状综合相关性 |
第四章 讨论 |
4.1 生长性状 |
4.2 肉质性状 |
4.2.1 基本肉质性状指标 |
4.2.2 肉品氨基酸含量比较 |
4.2.3 肉品金属离子含量比较 |
4.2.4 肉品脂肪酸含量比较 |
4.3 血液生化指标对犊牛生长、肉品质的影响 |
第五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7)对甘南牦牛血清生化指标的测定(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动物及试点概况 |
1.1.1 供试动物 |
1.1.2 试点概况 |
1.2 测定项目和方法 |
1.3 仪器及试剂 |
1.4 数据处理 |
2 结 果 |
3 讨 论 |
(8)甘南牦牛肉用品质、血清生化指标及其相关性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Summary |
文献综述 |
1 前言 |
2 材料与方法 |
2.1 试验材料及处理 |
2.2 试验方法 |
2.3 试验数据统计与分析 |
3 结果分析 |
3.1 甘南牦牛屠宰性能分析 |
3.2 甘南牦牛肉食用品质分析 |
3.3 甘南牦牛肉营养成分分析 |
3.4 甘南牦牛血清生化指标的分析 |
4 讨论 |
5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介 |
导师简介 |
(9)五龙鹅快长系早期生长规律与酶活力关系(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设计 |
1.2 试验日粮 |
1.3 饲养管理 |
1.4 测定指标 |
1.4.1 体重 |
1.4.2 体尺测量项目 |
1.4.3 屠宰指标测定项目 |
1.4.4 生化指标测定 |
1.5 统计分析 |
2 结果与分析 |
2.1 体重测量 |
2.2 体尺测量与体型指数 |
2.3 屠宰率的测定 |
2.4 酶活力与体重的相关比较 |
3 讨论 |
(10)五龙鹅蛋用系及快长系体重与血清中GPT、LDH活力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实验材料 |
1.2 测定方法 |
1.3 数据处理 |
2 结果 |
3 分析与讨论 |
3.1 GPT活力分析 |
3.2 LDH活力分析 |
四、五龙鹅蛋用系及快长系体重与血清中GPT、LDH活力相关性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代乳粉饲喂时间对奶公犊生长性能、血清生化和免疫相关指标的影响[D]. 汪丹. 河南农业大学, 2016(05)
- [2]饲喂不同分子量缩合单宁对延边黄牛血液生化指标及蛋白质消化吸收的影响[D]. 李林株. 延边大学, 2014(01)
- [3]美系獭兔血液生理生化指标测定[J]. 白小彦,王炳文,杨富民.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2011(02)
- [4]日粮精粗比对荷斯坦公牛生长发育、消化道组织形态及血液生化指标影响的研究[D]. 桂林生.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9(S2)
- [5]草原红牛肉用性状种质特性研究[D]. 安忠柱. 吉林大学, 2008(07)
- [6]饲养方式对奶牛公犊生长、肉质及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D]. 林立亚.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8(01)
- [7]对甘南牦牛血清生化指标的测定[J]. 李鹏,余群力,王存堂.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 2007(04)
- [8]甘南牦牛肉用品质、血清生化指标及其相关性的研究[D]. 李鹏. 甘肃农业大学, 2006(04)
- [9]五龙鹅快长系早期生长规律与酶活力关系[J]. 王宝维,刘光磊,张名爱,贾晓晖,吴晓平.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01)
- [10]五龙鹅蛋用系及快长系体重与血清中GPT、LDH活力相关性研究[J]. 周绪霞,王宝维. 中国家禽, 2003(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