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放射性粒子治疗胰腺癌的研究进展(论文文献综述)
张玲[1](2021)在《影像引导下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联合化疗治疗胰腺癌有效性及安全性的Meta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并比较影像引导下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联合化疗与单纯化疗治疗胰腺癌的有效性及安全性,为不能或不愿接受根治性手术的胰腺癌患者提供更多更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改善其生活质量。方法:以“胰腺癌”、“125I粒子”、“化疗”等作为检索词,检索从数据库建库至2020年12月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Pub 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收录的有关影像引导下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联合化疗治疗胰腺癌的随机对照试验及回顾性队列研究。根据已制定的纳入及排除标准,由2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评价纳入文献质量和提取数据,最后采用Rev Man5.4及Stata16.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分别从肿瘤有效率、临床受益率、生存率、不良反应等方面,分析比较影像引导下125I粒子植入联合化疗与单纯化疗治疗胰腺癌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应用Rev Man5.4软件时,采用相对危险度(Relative Risk,RR)为效应指标、95%可信区间(95%Confidence Interval,95%CI)及概率P值进行数据统计分析。应用Stata16.0软件时,采用Log RR值为效应指标、95%CI及概率P值进行数据统计分析。当各研究之间异质性较小时,选择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合并分析;异质性较大时,选择随机效应模型。各研究之间的异质性用I2衡量。应用Rev Man5.4软件进行敏感性分析和亚组分析,评估可能引起异质性的因素。应用敏感性分析评估Meta分析结果的稳定性。使用Stata16.0软件绘制漏斗图,进行Egger检验,定性及定量评估是否存在发表偏倚。结果: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最终纳入20篇研究文献,共1407例患者,实验组为:影像引导下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联合化疗组,共705例;对照组为:单纯化疗组,共702例。Meta分析结果:(1)肿瘤客观有效率:实验组高于对照组(RR=1.99,95%CI:1.58~2.52,P<0.00001)。(2)总临床受益率:实验组优于对照组(RR=2.08,95%CI:1.71~2.52,P<0.00001);其中实验组的疼痛缓解率(RR=2.13,95%CI:1.79~2.55,P<0.00001)、镇痛药物用量减少阳性率(RR=6.56,95%CI:2.05~20.94,P=0.002)、体力改善阳性率(RR=2.93,95%CI:1.57~5.46,P=0.0008)以及体重增加阳性率(RR=4.54,95%CI:1.51~13.66,P=0.007)均显着优于对照组。(3)近期生存率:实验组的6个月生存率(RR=1.19,95%CI:1.01~1.39,P=0.03)、12个月生存率(RR=1.51,95%CI:1.25~1.84,P<0.0001)及18个月生存率(RR=4.01,95%CI:1.64~9.81,P=0.002)均高于对照组。(4)实验室指标:实验组血清肿瘤标志物CA19-9水平降低更显着(RR=2.00,95%CI:1.50~2.65,P<0.00001)。(5)不良反应发生率:实验组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1)影像引导下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联合化疗治疗胰腺癌较单纯化疗治疗胰腺癌能更有效提高肿瘤的治疗有效率。(2)影像引导下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联合化疗治疗胰腺癌较单纯化疗治疗胰腺癌能更有效提高患者临床受益率。(3)影像引导下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联合化疗治疗胰腺癌较单纯化疗治疗胰腺癌能更有效提高患者近期生存率。(4)影像引导下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联合化疗治疗胰腺癌较单纯化疗治疗胰腺癌能更有效降低血清肿瘤标志物CA19-9水平。(5)影像引导下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联合化疗治疗胰腺癌较单纯化疗治疗胰腺癌并未增加患者的不良反应,并且影像引导下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术后的并发症可控、可预防,说明影像引导下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联合化疗治疗胰腺癌安全可行。
邵浦[2](2021)在《放射性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Ⅲ期胰腺癌优势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胰腺癌作为一种恶性程度极高的肿瘤,通常发现时已经错过最佳的手术切除时机,不能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本文通过回顾超声引导下放射性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的160例胰腺癌以明确放射性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Ⅲ期胰腺癌的优势。方法:回顾分析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2008年1月至2019年7月超声引导下放射性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的160例胰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前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肿瘤是否侵犯重要血管等不同情况分组统计患者的生存期。其中,160例患者肿瘤TNM分期分别为Ⅰ期10例,Ⅱ期18例,Ⅲ期95例,Ⅳ期37例。84例患者就诊时出现黄疸症状,均在放射性粒子植入术前行减黄治疗,有55例行经皮经肝胆道造影及支架植入术,经皮肝穿胆道引流术(PTCD)21例,经十二指肠镜胆管引流术8例。160例患者术前均行病理检查,诊断为胰腺导管腺癌;所有患者入院后均以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为首要治疗手段,粒子植入前未行其他抗肿瘤治疗;所有患者术后1周内均行2个疗程以上的以吉西他滨为主的方案化疗。患者行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后1、2、4个月来院复查,行胸部CT、腹部CT和/或腹部超声及CA19-9检查以了解治疗效果,明确患者是否有局部肿瘤进展、复发、转移等情况,之后的2年内每3~6个月复查一次。结果:全部患者均按照术前计划完成手术,Ⅰ期-Ⅱ期、Ⅱ期-Ⅲ期、Ⅲ期-Ⅳ期间生存期比较P值分别为0.0022、0.8230、0.0026;T4-any N-M0分型生存期与Ⅰ期、Ⅱ期比较P值分别为0.0115、0.6561;ⅠA期与No.4组之间比较,P=0.6921;ⅠB期与No.7组之间比较,P=0.1442;ⅡA期与No.10组之间比较,P=0.1151;ⅡB期与No.5,No.8,No.11三组合并数据之间比较,P=0.1138。本组Ⅰ、Ⅱ、Ⅲ期病例中肿瘤最大径≤2cm者(D1组:ⅠA,No.1,No.4,No.5,No.6)平均生存期为35.23±19.67(月);肿瘤最大径>2cm,≤4cm者(D2组:ⅠB,ⅡB-T2N1M0,No.2,No.7,No.8,No.9)平均生存期为13.60±7.94(月);肿瘤最大径>4cm者(D3组:ⅡA,ⅡB-T3N1M0,No.3,No.10,No.11,No.12)平均生存期为10.02±4.79(月)。D1组与D2组比较,D2组与D3组比较P值分别为<0.0001,0.0054。本组Ⅰ、Ⅱ、Ⅲ期病例中无淋巴结转移者(N0组:ⅠA,ⅠB,ⅡA,No.4,No.7,No.10)平均生存期为17.24±12.82(月);区域淋巴结转移1~3个(N1组:ⅡB,No.5,No.8,No.11)平均生存期为9.63±3.79(月);区域淋巴结转移≥4个(N2组:No.1,No.2,No.3,No.6,No.9,No.12)平均生存期为7.41±2.50(月)。N0组与N1组比较,N1组与N2组比较P值分别为0.0121,0.0179。Ⅰ期、Ⅱ期、Ⅲ期、Ⅳ期病例术后平均生存期(月)分别为24.80、12.89、13.51、7.49,Ⅱ期与Ⅲ期比较无统计学意义。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胰腺癌的疗效与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数量关系密切,与肿瘤是否侵犯血管无关。结论:放射性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是无法手术切除及无法耐受手术治疗胰腺癌患者的有效的治疗手段,并且相比于常规手术方式,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作为一种微创的治疗手段患者的生活和生存质量均显着提高,尤其是对Ⅲ期无法切除胰腺癌的治疗具有显着优势,可以显着提高患者的生存期。
王茜茜[3](2021)在《超声引导下放射性粒子植入术治疗不可切除胰腺癌疼痛的疗效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放射性粒子植入术治疗不可切除胰腺癌相关性疼痛的临床疗效、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1月至2019年7月在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采用以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放射性粒子植入术为首要治疗手段的160例胰腺癌患者临床及随访资料。入组标准:所有病例均行细针穿刺病理学检查且诊断结果为胰腺导管腺癌;初诊病例,明确诊断后未经过抗肿瘤治疗;所有患者及家属均签署手术治疗知情同意书,临床资料完整,均得到随访。本组病例中男109例,女51例,平均年龄61.75±9.85(32-85)岁。肿瘤TNM分期分别为Ⅰ期10例,Ⅱ期18例,Ⅲ期95例,Ⅳ期37例。160例病例中出现上腹和(或)背部疼痛的115例,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法对疼痛进行分级。0级45例,无疼痛;I级51例,疼痛可忍受,不影响睡眠及正常生活;II级39例,疼痛明显,无法耐受,睡眠受干扰,服用止痛药;III级25例,疼痛剧烈,无法耐受,睡眠严重受干扰,需要止痛药物。115例疼痛病例中,腹痛伴腰背部疼痛的56例;腹痛者33例;腰背痛者26例。结果:115例术前表现腹部和/或腰背部疼痛的病例中104例术后疼痛不同程度缓解,止痛有效率90.43%(104/115)。51例疼痛I级病例中49例疼痛完全缓解,2例无效;39例II级疼痛病例中29例疼痛完全缓解,6例疼痛降级为I级,4例无效;III级病例25例,11例疼痛完全缓解,4例疼痛降级为II级,5例疼痛降级为I级,5例无效。结论:1、放射性粒子植入术治疗胰腺癌可有效缓解患者顽固性疼痛,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是处理难以切除的晚期胰腺癌、术后无法处理的复发性胰腺癌及已经发生转移的胰腺癌的有效微创手段,同时,还具有术后易于防护的优点。2、超声具有实时监测、无辐射等突出优点,而且定位精准、操作简便、性能价格比优良。在放射性粒子植入术中的引导作用突出,具有更加广阔的前景。3、超声引导下放射性粒子植入术是一种安全可行、并发症少的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的控制胰腺癌难治性疼痛的治疗术式。
杨文涛[4](2020)在《胰腺癌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术后联合吉西他滨化疗用药量的研究》文中认为目的探讨胰腺癌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术后联合吉西他滨化疗的最佳剂量,为今后临床治疗提供相应的参考依据。方法收集2017年12月至2019年7月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收治的55例无法手术切除的中晚期胰腺癌患者相关资料,所有患者都经病理诊断为胰腺癌。其中男性33例,女性22例,年龄3979岁,平均年龄59.7±9.82岁。其中III期36例,IV期19例。肿瘤位于胰头部22例,胰体部24例,胰尾部9例。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实验组行超声引导下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术,术后一周联合吉西他滨化疗,对照组单纯行超声引导下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术。实验组为30例,其中,12例术后联合吉西他滨化疗剂量为常规剂量的分为A组,11例术后联合吉西他滨化疗剂量为常规剂量的2/3分为B组,7例术后联合吉西他滨化疗剂量为常规剂量的1/3分为C组;对照组25例。所有患者在术后和化疗后即开始密切随访,观察并记录肿瘤疗效、临床受益疗效、毒性反应及实验组治疗完成情况。结果实验组有效率(CR+PR)为50%,对照组有效率(CR+PR)为2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为0.048)。实验组临床受益疗效为60.0%,对照组为32.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为0.038)。实验组IIIIV级白细胞降低、恶心发生率分别为40.0%、33.3%,对照组分别为12.0%、4.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44、0.007);实验组IIIIV级血小板降低、血红蛋白降低、呕吐发生率分别为30.0%、20.0%、16.7%,对照组分别为12.0%、8.0%、4.0%,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200、0.383、0.286)。在耐受性方面,A组有4例患者完成了全部化疗疗程(4/12,33.3%),B组有9例完成(9/11,81.8%),C组有6例完成(6/7,85.7%),B、C两组患者的耐受性几乎相等,显着高于A组;A、B两组耐受性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为0.019);B、C两组对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为0.828);A、C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为0.027)。结论胰腺癌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术后联合吉西他滨临床疗效确切,与单纯行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进行对比,得出以下结论:1、肿瘤疗效及临床受益疗效显着提高;2、白细胞降低及恶心等毒性反应发生率上升;3、胰腺癌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术后联合吉西他滨化疗的剂量为常规剂量的2/3时,患者的化疗耐受性显着提高,可完成既定的化疗方案;当进一步减量时,耐受性无明显变化;4、在患者能耐受化疗的前提下,为获得最佳的肿瘤疗效及临床受益疗效,尽可能降低化疗副反应发生率,推荐胰腺癌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术后联合吉西他滨化疗的剂量为常规剂量的2/3。
陈建建[5](2020)在《放射性125I粒子治疗人喉癌细胞裸鼠移植瘤的有效性研究》文中提出目的通过建立人喉癌细胞系TU212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观察放射性125Ⅰ粒子对肿瘤组织的抑制作用,研究1251粒子对喉癌移植瘤凋亡、增殖的影响,为其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以及研究基础。方法建立人喉癌细胞系TU212裸鼠移植瘤模型8只,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4只,对照组植入0 mCi空壳粒子,实验组植入0.8 mCi粒子。CT引导下经18G穿刺针在各组裸鼠瘤体内分别植入2枚粒子,放射治疗计划系统(TPS)用于术前计划设计和术后计划验证。植入粒子后每4天观察肿瘤生长状况,并测量肿瘤大小以计算肿瘤体积。125Ⅰ粒子植入30天后处死裸鼠取材,根据肿瘤体积绘制肿瘤体积-时间曲线以观察抑瘤效果。瘤体取材后分别进行如下检测:(1)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肿瘤组织病理学变化;(2)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法检测肿瘤组织Bax、Bcl-2、Ki67、PCNA的mRNA表达;(3)蛋白质印迹(Western blot)法检测肿瘤组织Bax、Bcl-2、PCNA的蛋白表达。(4)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肿瘤组织Bax、Bcl-2、Ki67、PCNA的蛋白表达。结果(1)干预结束后实验组移植瘤体积、重量均显着小于对照组(均P<0.05)。(2)HE染色切片示对照组肿瘤组织癌细胞核大深染、排列紧密,实验组肿瘤组织癌细胞可见大量变性坏死。(3)q-PCR结果示实验组肿瘤组织与较对照组Bax的mRNA相对表达量增多,Bcl-2、Ki67、PCNA的mRNA相对表达量均减少(均P<0.05)。(4)Western blot结果示实验组肿瘤组织较对照组Bax蛋白相对表达量增多,Bcl-2、PCNA蛋白相对表达量均减少(均P<0.05)。(5)免疫组织化学结果示实验组肿瘤组织与对照组相比Bax蛋白相对表达量增多,Bcl-2、Ki67、PCNA蛋白相对表达量均减少(均P<0.05)。结论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可明显抑制人喉癌细胞裸鼠移植瘤的生长,促进肿瘤细胞凋亡、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可能是其主要作用机制。
高丽红[6](2020)在《胰腺癌放疗术后患者心理弹性、病耻感与生活质量的调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本研究通过对胰腺癌放疗术患者的心理弹性、病耻感、生活质量进行调查,了解胰腺癌放疗术患者的心理弹性、病耻感、生活质量的现状,明确心理弹性、病耻感与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探究心理弹性、病耻感与生活质量的相关性,通过心理疏导和优化护理服务,为患者提供相应的护理对策,以提高护理质量、改善癌症患者的生活质量。方法:本研究属于非实验性研究中的相关性研究。采取便利取样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19年7月对山东省6所三甲医院胰腺癌放疗术后的住院患者172名为研究对象。研究工具采用了一般人口学特征调查问卷、心理弹性量表(CD-RISC)、社会影响量表、癌症病人生活质量量表(EORTC QLQ-C30中文版)。本文使用spss17.0统计软件,对原始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胰腺癌放疗术患者的一般人口学特征、心理弹性、病耻感和生活质量,应用单因素分析与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胰腺癌放疗术患者心理弹性、病耻感、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应用Pearson相关分析研究胰腺癌放疗术后患者心理弹性、病耻感和生活质量之间的相关性。应用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胰腺癌放疗术患者的心理弹性、病耻感与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本研究以P<0.05时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本研究中胰腺癌放疗术后患者心理弹性总分为60.59±16.90,满分为100分,在不同文化程度、职业、家庭人均收入、付费方式、术后时间等方面上有显着的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本研究中胰腺癌放疗术后患者病耻感总分为59.21±12.86,满分为96分,在不同文化程度、职业、家庭人均收入、付费方式、术后时间、有无其他治疗等方面有显着的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本研究中胰腺癌放疗术后患者生活质量总体健康总分为52.47±19.93,满分为136分,在不同文化程度、职业、家庭人均收入、付费方式、有无其他治疗等方面有显着的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胰腺癌放疗术后患者心理弹性、病耻感和生活质量之间的相关性分析后得出结论:心理弹性与生活质量之间呈正相关(r=0.545,P<0.01);病耻感与生活质量之间呈负相关(r=-0.602,P<0.01);心理弹性与病耻感之间呈负相关关系(r=-0.648,P<0.01)。(5)本研究中心理弹性总分、病耻感总分、高中或中专、药物化疗、根治性手术可以共同解释因变量生活质量得分的54.2%的变异量。结论:(1)胰腺癌放疗术后患者的心理弹性总分处于中等较低水平,大多数患者面对恶性肿瘤不能有效的调节和适应。患者在文化程度、职业、家庭人均收入、付费方式、术后时间等方面上有显着的差异性。(2)胰腺癌放疗术后患者的病耻感处于中等水平,其主要的影响因素是不同文化程度、职业、家庭人均收入、付费方式、术后时间、有无其他治疗等方面。(3)胰腺癌放疗术后患者的总体健康状况生活质量得分较低,其主要的影响因素是不同文化程度、职业、家庭人均收入、付费方式、有无其他治疗等方面。(4)心理弹性与病耻感影响胰腺癌放疗术后患者的生活质量,且三者之间存在相关性,即心理弹性越好生活质量越高;病耻感越高生活质量越差;心理弹性越高病耻感也就越低。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有心理弹性、病耻感、学历、化疗以及手术方式等。
黄金铭,于宁文[7](2020)在《125I放射性粒子治疗癌症研究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恶性肿瘤目前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手术、放疗、化疗等。近年来,放射性核素碘[125I]粒子治疗肿瘤因其直接杀伤肿瘤病灶,在控制局部复发和转移方面具有一定优势。125I半衰期较长(T1/2=59.7 d),通过电子捕获释放低能γ射线(27 keV,特征X射线),适合用于近距离治疗肿瘤。125I粒子可采用手术植入的方式埋植在肿瘤组织,对治疗肺癌、胰腺癌和前列腺癌等实体恶性肿瘤疗效显着,治疗操作简单、损伤小,有较广泛应用前景。本文对125I放射性核素制备、125I放射性粒子制备及其临床肿瘤治疗情况及展望进行了综述。
叶俊,杨都江,李振录,陆慧敏,胡伟明[8](2019)在《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治疗不可切除胰腺癌的研究进展》文中指出目的总结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治疗不可切除胰腺癌的运用现状及研究进展。方法回顾相关文献,总结分析运用放射性125I粒子治疗胰腺癌的作用机理、适应证和禁忌证、植入方法、临床疗效、并发症及处理措施。结果放射性125I粒子治疗胰腺癌的杀伤机制研究已深入基因表达和分子信号水平,该术式适用人群广泛。它的植入手段丰富,CT和超声引导各有优势,能有效抑制肿瘤生长及提高总体生存率,对疼痛缓解更是疗效显着。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的总体并发症发生率低,并发症经对症治疗多能缓解。结论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治疗不可切除胰腺癌因其操作简便、创伤小等优势而得到广泛的推广,它在控制肿瘤生长、延长生存期、缓解疼痛等方面有良好的效果。
陈露[9](2018)在《超声引导下经皮经胃壁穿刺组织间永久性植入放射性125I粒子治疗进展期胰腺癌》文中指出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经胃壁穿刺组织间永久性植入放射性125I粒子治疗进展期胰腺癌的临床疗效及其可行性、安全性及操作技巧。方法:收集2006年5月-2016年1月就诊于我院的55例不能手术切除的进展期胰腺癌患者。男性29例,女性26例,年龄28-80岁,平均年龄63.67±9.87岁。肿瘤最大长径1-6.9cm,平均长径3.89±1.40cm。肿瘤位于胰头部40例,肿瘤位于胰体尾部15例。42例患者主要临床症状为不同程度的腹部和(或)腰背部疼痛。41例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CA19-9不同程度升高。所有患者均行超声引导下经皮经胃壁穿刺放射性125I粒子组织间永久性植入治疗。术后观察患者疼痛变化,评价疼痛缓解情况。随访2-24个月,定期复查患者腹部超声检查、CT检查及血清CA19-9等,记录肿瘤局部控制情况,血清CA19-9变化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及生存时间。结果:(1)疼痛缓解:55例进展期胰腺癌患者中,42例术前有不同程度疼痛症状,术后2-5天疼痛症状开始缓解,完全缓解者28例,部分缓解者10例,无缓解者4例,疼痛缓解率为90.5%。(2)肿瘤局部控制:将术后3个月CT检查结果与术前进行比较,完全缓解(complete remission,CR)14例,部分缓解(partial remission,PR)30例,疾病稳定(stable disease,SD)7例,疾病进展(progressive disease,PD)3例,总有效率为81.5%。(3)血清CA19-9变化:41例术前血清CA19-9有不同程度升高,术后1个月复查,6例下降至正常范围(<37U/ml),33例不同程度下降,2例上升。(4)并发症:10例术后1-2天出现胃肠减压管内微量出血,5例术后2-5天出现发热症状(温度≤39.5℃),1例术后1个月出现不完全性肠梗阻,给予对症治疗后上述症状均得以缓解,全部患者均未发生胃穿孔、胰瘘、胆瘘、粒子移位等并发症。(5)生存时间:随访2-24个月,1例术后2个月死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个月生存率85.5%,1年生存率38.2%,2年生存率18.2%。中位生存期10个月。结论:1.超声引导下经皮经胃壁穿刺组织间永久性植入放射性125I粒子治疗进展期胰腺癌,在缓解患者疼痛、控制肿瘤进展及提高生活质量等方面均有明显临床疗效。2.超声引导下经皮经胃壁穿刺植入粒子手术微创、安全、可行、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盖保东[10](2018)在《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治疗胰腺癌中国专家共识(2017年版)》文中提出中国是胰腺癌高发区域(本共识所指胰腺癌是指起源于胰腺导管上皮的恶性肿瘤,包括导管腺癌、腺鳞癌、胶样癌等),发病率整体呈上升趋势,>65岁老年人的胰腺癌发病率已达到高发国家水平,1998年至2007年统计资料显示城市男性粗发病率每年以1.86%的比例上升,女性粗发病率每年上升2.1%;20世纪70年代,死于胰腺癌的病例相对少见,第1次全国死因回顾抽样调查没有单列,20世纪90年代第2
二、放射性粒子治疗胰腺癌的研究进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放射性粒子治疗胰腺癌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影像引导下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联合化疗治疗胰腺癌有效性及安全性的Meta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表 |
第1章 引言 |
第2章 综述 |
2.1 放射性~(125)I粒子源及其治疗肿瘤机制 |
2.2 影像引导下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治疗胰腺癌 |
2.2.1 经皮CT或超声引导下放射性~(125)I 粒子植入治疗胰腺癌 |
2.2.2 经皮CT引导下~(125)I 粒子植入治疗胰腺癌优势及不足 |
2.2.3 经皮超声引导下~(125)I 粒子植入治疗胰腺癌优势及不足 |
2.3 影像引导下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联合化疗治疗胰腺癌优势 |
2.4 影像引导下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联合化疗治疗胰腺癌疗效 |
2.4.1 影像引导下~(125)I粒子植入联合化疗治疗胰腺癌实体肿瘤疗效 |
2.4.2 影像引导下~(125)I粒子植入联合化疗治疗胰腺癌患者疼痛缓解情况 |
2.4.3 影像引导下~(125)I粒子植入联合化疗对胰腺癌患者生存期影响 |
2.5 影像引导下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联合化疗治疗胰腺癌的安全性 |
2.6 影像引导下~(125)I粒子植入联合化疗治疗胰腺癌的问题及展望 |
第3章 资料与方法 |
3.1 资料来源 |
3.2 文献纳入与排除标准 |
3.3 文献筛选与数据提取 |
3.4 文献质量评价 |
3.5 数据统计分析 |
第4章 结果 |
4.1 文献检索结果及筛选 |
4.2 纳入文献一般特征 |
4.3 纳入文献质量评价 |
4.4 疗效分析 |
4.4.1 实体肿瘤治疗疗效 |
4.4.2 临床受益情况 |
4.4.2.1 疼痛缓解 |
4.4.2.2 镇痛药物用量减少 |
4.4.2.3 体力改善 |
4.4.2.4 体重增加 |
4.4.3 生存情况 |
4.4.4 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 |
4.5 不良反应分析 |
4.5.1 血红蛋白减少 |
4.5.2 白细胞减少 |
4.5.3 血小板减少 |
4.5.4 肝肾功能损伤 |
4.5.5 恶心、呕吐 |
4.5.6 腹泻 |
4.5.7 便秘 |
4.6 敏感性分析 |
4.7 亚组分析 |
4.7.1 纳入研究类型亚组分析 |
4.7.2 疾病分期亚组分析 |
4.8 发表偏倚评估 |
第5章 讨论 |
5.1 Meta分析结果 |
5.1.1 疗效性评价 |
5.1.1.1 实体肿瘤治疗疗效 |
5.1.1.2 患者临床受益情况 |
5.1.1.3 生存情况 |
5.1.1.4 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 |
5.1.2 安全性评价 |
5.2 敏感性分析 |
5.3 亚组分析 |
5.4 文献质量评价 |
5.5 研究的局限性及启示 |
第6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获得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2)放射性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Ⅲ期胰腺癌优势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表 |
第1章 前言 |
第2章 综述 胰腺癌的诊疗及放射性粒子治疗胰腺癌的优势与不足 |
2.1 胰腺癌的临床症状及诊疗 |
2.2 胰腺癌的治疗方法 |
2.2.1 胰腺癌的手术方式 |
2.2.2 胰腺癌的化学药物治疗 |
2.2.3 胰腺癌的放射治疗 |
2.2.4 胰腺癌其他治疗方式 |
2.3 放射性粒子治疗胰腺癌的优点 |
2.4 放射性粒子治疗胰腺癌的不足 |
第3章 材料及方法 |
3.1 一般资料 |
3.1.1 入组标准 |
3.1.2 排除标准 |
3.2 放射性粒子植入操作 |
3.2.1 术前准备工作 |
3.2.2 术中操作 |
3.2.3 术后管理 |
3.3 治疗后随访 |
3.4 后续治疗 |
第4章 结果 |
4.1 肿瘤最大径与生存期的关系 |
4.2 淋巴转移与生存期的关系 |
第5章 讨论 |
第6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获得科研成果 |
致谢 |
(3)超声引导下放射性粒子植入术治疗不可切除胰腺癌疼痛的疗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索引表 |
第1章 引言 |
第2章 文献综述 |
第3章 材料与方法 |
3.1 临床资料 |
3.2 治疗方法 |
3.3 治疗后疗效评估、随访及后续治疗 |
第4章 结果 |
4.1 疗效观察 |
4.2 放射性粒子植入术后病人疼痛缓解情况 |
4.3 数据分析 |
4.4 疼痛缓解开始时间 |
第5章 讨论 |
第6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4)胰腺癌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术后联合吉西他滨化疗用药量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前言 |
第2章 材料及方法 |
2.1 入选标准 |
2.2 一般资料 |
2.2.1 实验组 |
2.2.2 对照组 |
2.3 仪器及材料 |
2.4 治疗方案 |
2.4.1 实验组 |
2.4.2 对照组 |
2.5 随访 |
2.6 疗效评价 |
2.6.1 肿瘤疗效评价 |
2.6.2 临床受益疗效评价 |
2.6.3 毒性反应评价 |
2.6.4 实验组患者的耐受性 |
2.7 统计学方法 |
第3章 结果 |
3.1 肿瘤疗效 |
3.2 临床受益疗效 |
3.3 毒性反应 |
3.4 实验组患者的耐受性 |
第4章 讨论 |
4.1 胰腺癌~(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术后联合吉西他滨化疗的临床疗效 |
4.2 胰腺癌~(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术后联合吉西他滨化疗的临床受益情况 |
4.3 吉西他滨的放射增敏作用 |
4.4 胰腺癌~(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术后联合吉西他滨化疗的安全性 |
4.5 胰腺癌~(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术后联合吉西他滨化疗的耐受性 |
4.6 胰腺癌~(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术后联合吉西他滨化疗的用药量 |
4.7 治疗期间的防护问题 |
4.8 ~(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选用超声引导的优势 |
4.9 本研究的不足及需要解决的问题 |
第5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5)放射性125I粒子治疗人喉癌细胞裸鼠移植瘤的有效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 |
前言 |
1 材料与方法 |
1.1 实验材料 |
1.2 实验方法 |
2 实验结果 |
2.1 裸鼠模型建立及干预 |
2.2 裸鼠移植瘤体积和重量对比 |
2.3 HE染色检查结果 |
2.4 qPCR结果 |
2.5 Western Blot结果 |
2.6 免疫组化结果 |
3 讨论 |
3.1 喉癌治疗现状 |
3.2 ~(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肿瘤现状 |
3.3 ~(125)I放射性粒子治疗肿瘤的机制与优势 |
3.4 喉癌~(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的现状 |
3.5 喉癌细胞裸鼠移植瘤模型~(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 |
4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放射性~(125)Ⅰ粒子植入近距离放射治疗恶性肿瘤的临床应用进展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历及在校期间获得奖励和发表论文 |
致谢 |
(6)胰腺癌放疗术后患者心理弹性、病耻感与生活质量的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 |
1.3 研究意义 |
1.4 研究内容 |
1.5 主要概念 |
1.6 文献回顾 |
第二章 研究设计与方法 |
2.1 研究设计 |
2.2 研究对象 |
2.3 研究工具 |
2.4 资料收集 |
2.5 统计分析 |
2.6 质量控制 |
2.7 伦理问题 |
2.8 技术路线 |
第三章 研究结果 |
3.1 研究对象一般人口学特征 |
3.2 研究对象心理弹性得分情况及在一般人口学上的差异 |
3.3 研究对象病耻感得分情况及在一般人口学上的差异 |
3.4 研究对象生活质量得分情况及在一般人口学上的差异 |
3.5 研究对象心理弹性、病耻感与生活质量的相关性 |
3.6 研究对象生活质量影响因素的回归 |
第四章 讨论 |
4.1 研究对象一般人口学特征分析 |
4.2 研究对象心理弹性分析 |
4.3 研究对象病耻感分析 |
4.4 研究对象生活质量分析 |
4.5 心理弹性、病耻感与生活质量的相关性分析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5.1 研究结论 |
5.2 创新性 |
5.3 本研究局限性及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已发表论文) |
附录B (调查问卷) |
附录C (综述) 胰腺癌患者应用放射性粒子植入技术治疗的进展分析 |
参考文献 |
(7)125I放射性粒子治疗癌症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125I放射性核素及125I放射性粒子的制备 |
1.1 125I放射性核素的制备 |
1.2 125I放射性粒子的制备 |
2 125I放射性粒子引入体内的方法 |
3 125I放射性粒子临床应用情况 |
3.1 前列腺癌 |
3.2 肺癌 |
3.3 肝癌 |
3.4 胰腺癌 |
3.5 乳腺癌 |
3.6 直肠癌 |
3.7 脊柱转移瘤 |
4 展望 |
(9)超声引导下经皮经胃壁穿刺组织间永久性植入放射性125I粒子治疗进展期胰腺癌(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写词 |
第1章 引言 |
第2章 综述 |
2.1 放射性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胰腺癌的发展史 |
2.2 放射性~(125)I粒子的物理特性及其作用机制 |
2.3 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治疗胰腺癌的优势及不足 |
2.4 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治疗胰腺癌的植入方式及优缺点 |
2.5 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治疗胰腺癌的适应症 |
2.6 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治疗胰腺癌的近期疗效 |
2.7 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治疗胰腺癌的并发症及防治 |
2.8 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治疗胰腺癌的问题及展望 |
第3章 研究内容及方法 |
3.1 临床资料 |
3.2 材料及设备 |
3.3 术前准备 |
3.4 手术方法 |
3.5 术后护理及治疗 |
3.6 术后随访及评价 |
3.6.1 疼痛缓解评价 |
3.6.2 肿瘤疗效评价 |
3.6.3 血清CA19-9水平 |
3.6.4 术后生存时间 |
3.7 统计学分析 |
第4章 结果 |
4.1 疼痛缓解情况 |
4.2 肿瘤局部控制情况 |
4.3 血清CA19-9变化情况 |
4.4 并发症发生情况 |
4.5 术后生存时间 |
第5章 讨论 |
5.1 疼痛缓解情况 |
5.2 肿瘤局部控制情况 |
5.3 血清CA19-9变化情况 |
5.4 并发症发生情况 |
5.5 术后生存时间 |
5.6 经皮经胃壁穿刺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治疗胰腺癌的可行性及安全性 |
5.7 超声引导下经皮经胃壁穿刺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的操作技巧 |
第6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图 |
作者简介和在校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10)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治疗胰腺癌中国专家共识(2017年版)(论文提纲范文)
1 准入及相关要求 |
2 适应证和禁忌证 |
3 术前明确胰腺肿物的病理诊断 |
4 植入放射性粒子方法及影像学引导方式的选择 |
5 治疗剂量 |
6 术前准备[42] |
6.1 心理准备 |
6.2 一般状态准备 |
6.3 术前治疗计划 |
7 放射性粒子植入 |
7.1 开放式手术 |
7.2 非开放式手术 |
8 术后处理 |
9 不良反应及并发症[45] |
9.1 与穿刺操作有关的并发症 |
9.2 与放射性粒子放出的γ射线有关的并发症 |
1 0 治疗后辅助治疗 |
1 1 复查及随访 |
1 2 疗效评估注 |
1 2.1 文献检索 |
1 2.2 对比数据 |
12.3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胰腺癌对患者生存期的影响 |
1 2.4 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胰腺癌疼痛的疗效 |
四、放射性粒子治疗胰腺癌的研究进展(论文参考文献)
- [1]影像引导下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联合化疗治疗胰腺癌有效性及安全性的Meta分析[D]. 张玲. 吉林大学, 2021(01)
- [2]放射性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Ⅲ期胰腺癌优势分析[D]. 邵浦. 吉林大学, 2021(01)
- [3]超声引导下放射性粒子植入术治疗不可切除胰腺癌疼痛的疗效分析[D]. 王茜茜. 吉林大学, 2021(01)
- [4]胰腺癌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术后联合吉西他滨化疗用药量的研究[D]. 杨文涛. 吉林大学, 2020(08)
- [5]放射性125I粒子治疗人喉癌细胞裸鼠移植瘤的有效性研究[D]. 陈建建. 郑州大学, 2020(02)
- [6]胰腺癌放疗术后患者心理弹性、病耻感与生活质量的调查研究[D]. 高丽红. 延边大学, 2020(05)
- [7]125I放射性粒子治疗癌症研究进展[J]. 黄金铭,于宁文. 同位素, 2020(03)
- [8]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治疗不可切除胰腺癌的研究进展[J]. 叶俊,杨都江,李振录,陆慧敏,胡伟明.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2019(11)
- [9]超声引导下经皮经胃壁穿刺组织间永久性植入放射性125I粒子治疗进展期胰腺癌[D]. 陈露. 吉林大学, 2018(01)
- [10]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治疗胰腺癌中国专家共识(2017年版)[J]. 盖保东. 临床肝胆病杂志, 201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