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栀子黄色素浸提条件的优化选择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吕雪[1](2021)在《栀子黄色素的研究进展》文中认为在查阅、检索近几年来栀子黄色素的提取、纯化工艺的文献基础上,综述栀子黄色素的研究进展,为栀子黄色素的深入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罗义发,田妍基,周三女,潘斌,施满容,刘丽清[2](2020)在《栀子黄色素浸提工艺参数的优化》文中认为本试验研究了以闽东福鼎的栀子为原料,探讨常规乙醇浸提和超声辅助浸提对栀子黄色素提取效果的影响,超声辅助浸提所得到的栀子黄色素提取液的OD值指标优于常规乙醇浸提,其中,浸提温度40℃、液固比5∶1、浸提时间50min、乙醇浓度60%、超声功率60%的超声辅助浸提法,因有利于节省时间、能源和成本,为最优提取方法。
胡军,罗刚华[3](2019)在《栀子黄色素的提取与精制工艺研究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栀子黄色素是从栀子中提取的优良天然黄色素,具有一定的营养和保健价值,在食品加工业和饮料制造业中被广泛应用。对栀子黄色素的提取、分离方法和精制工艺等进行了简要综述,以期为栀子黄色素的开发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和依据。
周厚宁,刘超,贺圣文,张金宝,程安玮,孙金月[4](2018)在《栀子黄色素提取精制工艺的优化》文中指出桅子是一种具有重要药理作用的常用传统中药,并被卫计委列为首批既是食品又是药品中药名录。桅子中黄色素含量较高,水溶性好,无毒性,国内外已将其广泛应用为食品添加剂和工业染料,但目前桅子黄生产工艺复杂,产品得率和色价均比较低。为综合开发高品质的栀子黄色素,本研究采用单因素及正交试验确定了栀子黄色素的最佳浸提条件:提取时间3 h,提取温度50℃,料液比1∶8;通过考察5种不同类型大孔树脂对桅子黄色素的静态吸附性能,最终确定HP2MGL为最佳精制材料,采用梯度洗脱法定量洗脱,最终产品色价由最初的68.79增至340.00,得率为2.2%,达到了精制的目的。该研究为工业化提取和精制桅子黄色素提供了理论基础。
杨寒[5](2018)在《栀子油和黄色素的连续相变萃取、精制及动力学研究》文中指出栀子果实中富含栀子油、栀子黄色素和栀子苷,为实现栀子果实的高值化利用,本文以金福栀子为原料,采用连续相变萃取法萃取栀子油,建立了连续相变萃取栀子油的动力学模型;采用常规溶剂提取法和连续相变提取法一步提取栀子黄色素和栀子苷,并利用LSA-10树脂精制栀子黄色素;采用全新的连续相变两步提取技术,第一步使用40%YH溶液提取栀子苷,第二步使用75%乙醇溶液提取栀子黄色素,利用溶剂法和大孔树脂法精制栀子黄色素粗提液得到不同色价的栀子黄色素。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连续相变提取栀子油的最优条件为:颗粒度60目、萃取时间100 min、萃取温度50℃、解析温度60℃。在此条件下,栀子油得率为16.21%。通过GC-MS分析栀子油成分,鉴定出11种脂肪酸,含量最高的为亚油酸(48.023%),其次为油酸(21.759%),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达73.91%。(2)基于BaümLer模型建立连续相变萃取栀子油的动力学模型,该模型对试验数据拟合度R2>0.95,根据拟合曲线计算萃取温度为35、40、45、50、55和60℃时,有效扩散系数值分别为6.9341×10-7、8.7500×10-7、9.7405×10-7、11.3925×10-7、9.9050×10-7和8.8322×10-7m2/s。根据拟合所得动力学方程预测栀子油在35、40、45、50、55和60℃时萃取50 min的预测萃取率,通过对比试验结果,该动力学模型对萃取率的预测准确率均高于96%,平均准确度为97.75%。(3)常规溶剂浸提法提取栀子黄色素的最优工艺为:乙醇浓度70%、提取次数2次、提取温度60℃、单次提取时间60 min。在此条件下,栀子黄色素提取率为93.65%,栀子苷提取率为95.22%,栀子黄色素色价为60.17,OD值为2.07。连续相变提取法选择70%乙醇溶液、提取温度60℃、解析温度70℃、泵流速40 L/h、提取时间为2 h,在此条件下,栀子黄色素提取率为98.83%,栀子苷提取为98.01%,栀子黄色素色价为72.37,OD值为2.02。(4)考察了LX-30、LSA-10、D101等7种树脂对栀子黄色素和栀子苷的吸附率、解吸率,选择LSA-10树脂作为精制栀子黄色素的树脂。以流速2 BV/h,上样浓度为3mg/mL的栀子黄溶液2.5 BV,先用3 BV三级水洗脱,后用4 BV 20%乙醇溶液洗脱栀子苷,最后用4 BV 80%乙醇溶液洗脱子黄色素,得到色价为316,OD值0.42的栀子黄产品,栀子黄色素收率为89%。(5)考察YH体系中栀子黄色素和栀子苷的溶解度,最终选择40%YH溶液作为溶剂,在60℃下使用连续相变萃取6 h。在此条件下,栀子黄色素提取率为29.32%,栀子苷提取率为73.32%。第二步提取得到栀子黄色素粗提液色价为96.91,0D值0.88。使用0.5倍浓缩液质量乙酸乙酯萃取栀子苷粗提液后,选择LSA-10树脂吸附栀子黄色素,并确定以8 BV 20%乙醇溶液洗脱栀子苷,后以4 BV 80%乙醇溶液洗脱栀子黄色素,得到色价为92.45,OD值0.97的栀子黄色素溶液。(6)将两部分栀子黄色素粗提液合并,利用溶剂法和大孔树脂法分别进行精制。采用溶剂法精制栀子黄色素粗提液时,以10倍40%YH溶液在室温下萃取浓缩后栀子黄色素浸膏,萃取后栀子黄色素色价由96.91提高到165.34,OD值由0.88下降至0.512,栀子黄色素的保留率为96.99%,栀子苷保留率为57.7%。采用大孔树脂法精制栀子黄色素粗提液时,分别以5 BV 20%乙醇溶液洗脱栀子苷,3 BV 80%乙醇溶液洗脱栀子黄色素,测定洗脱液A440和固形物含量,计算得到栀子黄色素色价高达738,OD值0.32。
邹立君[6](2017)在《栀子黄色素的提取及抗氧化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栀子黄色素作为重要的天然色素中的一种,有着比较重要的实际应用,本文主要采用传统浸提法、超声和微波辅助等三种不同的提取方式对栀子黄色素进行提取,并比较三种方法的优缺点,并对栀子黄色素的稳定性和抗氧化性活性进行研究:(1)采用普通浸提法对栀子黄色素进行提取,最佳工艺条件为:C乙醇浓度=60%、t浸提时间=140min、T浸提温度=50℃、S:L料液比=1:14,此时栀子黄色素溶液吸光度达到0.612,色价为38.4。(2)采用超声辅助提取提取栀子黄色素,最佳工艺条件为:T浸提温度=50℃、C乙醇浓度=50%、S:L料液比=1:12、t浸提时间=70min,此时,栀子黄色素的吸光度达到0.714,色价为45.2;(3)采用微波辅助提取栀子黄色素,最佳工艺条件为:t提取时间=110s、C乙醇浓度=60%、S:L料液比=1:12、P提取功率=500W,栀子黄色素的吸光度可以达到0.728,色价则为44.7。(4)针对栀子黄色素的稳定性进行探讨,包括光照强度、pH、温度高低、金属离子、还原剂Na2SO3、氧化剂H2O2等6种因素。结果表明:强光、强酸、强碱、高温、H2O2和Na2SO3等条件对栀子黄色素的稳定性影响较大(5)研究栀子黄色素对DPPH自由基和ABTS自由基的清除活性,并对栀子黄色素清除的动力学进行简单的研究和分析,将清除自由基的IC50的值当作主要的评价标准,结果表明:栀子黄色素对DPPH自由基和ABTS都存在较大的作用效果,尤其是对ABTS自由基清除效果更优于DPPH自由基,DPPH自由基和ABTS自由基的清除率IC50的值分别为60.83μg/mL和56.78μg/mL;栀子黄色素的色素浓度越大,意味着栀子黄色素的抗氧化能力越强,反应速度越快,而且两个反应都属于一级反应。
陈润强,税珺,梁日高,马锡权,刘一贞,李妙嫦,袁全孙[7](2016)在《动态浸提提取栀子黄色素工艺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以除油栀子粉为原料,乙醇水溶液为浸提溶剂,进行乙醇回流动态浸提提取栀子黄色素,考察各个因素对栀子黄色素的提取率的影响,并与传统浸提提取工艺对比,说明动态浸提提取工艺的先进性。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最佳工艺条件为:60%乙醇溶液为浸提溶剂、溶液pH值7.0、提取温度60℃、每次提取时间1h、固液比1∶10g/mL、提取次数2次,在此条件下栀子黄色素的提取率达到94.23%,精制后栀子黄色价70、栀子苷含量0.2%(以色价10计进行换算);同时得到栀子苷和绿原酸,提取率分别为90.81%和85.32%。
王帆林,武巧,胡娜娜,程旭,韩婷,王沫[8](2016)在《栀子黄色素提取工艺优化及品质评价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以栀子为材料,OD比值为指标,研究乙醇浓度、温度和时间对栀子黄色素提取效果影响,优化栀子黄色素提取工艺;以藏花素为对照品,分光光度法测不同产地栀子中栀子黄色素含量和色价,评价不同产地栀子的品质;用大孔树脂AB-8纯化色素,研究高色价栀子黄色素的制备。结果表明:栀子黄色素最佳提取条件为60%乙醇,于40℃静置浸提60min;山栀子中栀子黄色素含量(13.07%)低于水栀子(平均为19.37%),栀子黄色素含量存在品种差异;经纯化,栀子黄色素色价平均提高了3倍左右,通过纯化可获得高品质栀子黄色素。
陈峰,董声雄,王喜萍[9](2015)在《超声波辅助浸提栀子黄色素的工艺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以乙醇为溶剂,采用超声波辅助方式提取栀子黄色素.分别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考察乙醇浓度、浸提温度、料液比、浸提时间对浸提栀子黄色素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浸提参数是:溶剂浓度为50%、浸提温度为40°C、料液比为1:6、浸提时间为50min.此条件下栀子黄色素的浸提率达到99.69%,OD值为1.76.
景艳艳,蒋威,刘洁,陈茂彬,方尚玲[10](2013)在《栀子黄色素的制备及栀子红色素转化菌株的筛选》文中认为对栀子黄色素的制备进行了研究,栀子黄色素以60%vol乙醇作提取剂时的提取效果较好,吸光度值A440nm是水提的3倍左右,具体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6,提取温度60℃,提取时间3h;经AB-8型大孔树脂精制后的栀子黄色素与粗品相比,色价提高了7倍左右;以预处理后的栀子黄色素废液为原料,筛选得到栀子红色素转化菌黑曲-5,其转化液最大吸收波长为535nm。
二、栀子黄色素浸提条件的优化选择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栀子黄色素浸提条件的优化选择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栀子黄色素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栀子黄色素提取工艺 |
1.1 传统提取法提取栀子黄色素 |
1.2 超声波辅助提取黄栀子色素 |
1.3 离子液体微波辅助提取栀子黄色素 |
1.4 动态浸提法提取栀子黄色素 |
2 栀子黄色素纯化工艺 |
2.1 大孔树脂法纯化栀子黄色素 |
2.2 膜集成技术纯化栀子黄色素 |
(2)栀子黄色素浸提工艺参数的优化(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及试剂 |
1.2 仪器与设备 |
1.3 试验设计 |
2. 结果与分析 |
2.1 栀子黄色素乙醇浸提工艺参数优化 |
2.2 超声辅助乙醇浸提栀子黄色素工艺参数优化 |
2.3 栀子黄色素常规乙醇浸提和超声辅助浸提最优工艺比较 |
3. 结论 |
(3)栀子黄色素的提取与精制工艺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栀子及栀子黄色素 |
1.1 栀子 |
1.2 栀子黄色素 |
2 栀子黄色素的提取 |
2.1 水提法 |
2.2 醇提法 |
2.3 微波法 |
2.4 超声波法 |
2.5 膜分离技术 |
3 栀子黄色素的精制 |
3.1 沉淀法 |
3.2 硅胶柱色谱法 |
3.3 大孔吸附树脂法 |
3.4 混合酶-超声波法 |
4 展望 |
(4)栀子黄色素提取精制工艺的优化(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材料 |
1.2 主要仪器及试剂 |
1.3 栀子黄色素浸提工艺优化 |
1.3.1 原料预处理 |
1.3.2 乙醇浸提法的单因素试验 |
1.3.3 乙醇浸提法提取栀子黄色素正交试验 |
1.4 大孔吸附树脂分离纯化栀子黄色素 |
1.4.1 树脂预处理 |
1.4.2 静态吸附率的测定 |
1.4.3 栀子黄色素色价的测定 |
2 结果与分析 |
2.1 栀子黄色素乙醇浸提法试验结果 |
2.1.1 乙醇浓度对浸提的影响 |
2.1.2 提取温度对浸提的影响 |
2.1.3 提取时间对浸提的影响 |
2.1.4 乙醇浸提法提取栀子黄色素的正交试验结果 |
2.2 树脂静态吸附率的测定 |
2.3 动态条件下栀子黄色素的解吸 |
2.4 栀子黄色素纯化前后比较 |
3 讨论与结论 |
(5)栀子油和黄色素的连续相变萃取、精制及动力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栀子油研究概况 |
1.2 栀子黄色素 |
1.2.1 栀子黄色素主要成分及其结构 |
1.2.2 栀子黄色素的提取工艺 |
1.2.3 栀子黄色素的精制工艺 |
1.3 栀子苷研究概述 |
1.3.1 栀子苷的提取工艺 |
1.3.2 栀子苷的精制工艺 |
1.4 连续相变应用于栀子果实有效成分的提取 |
1.4.1 连续相变的概述及其原理 |
1.4.2 连续相变技术应用现状 |
1.5 主要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
1.5.1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5.2 研究内容 |
1.5.3 实验技术路线 |
2 材料与方法 |
2.1 实验设备与实验仪器 |
2.2 实验试剂与实验材料 |
2.2.1 实验试剂 |
2.2.2 实验材料 |
2.3 试验方法 |
2.3.1 栀子果实的基本成分测定 |
2.3.2 连续相变萃取栀子油工艺 |
2.3.3 栀子油理化性质分析 |
2.3.4 栀子油脂肪酸组成分析 |
2.3.5 连续相变萃取栀子油动力学模型的建立 |
2.4 栀子黄色素的提取工艺 |
2.4.1 脱脂栀子粉中栀子黄色素、栀子苷总含量的测定 |
2.4.2 溶剂法提取栀子黄色素单因素实验 |
2.4.3 连续相变萃取栀子黄色素 |
2.5 大孔树脂纯化栀子黄色素 |
2.5.1 大孔树脂的预处理 |
2.5.2 大孔树脂种类的筛选 |
2.5.3 大孔树脂精制栀子黄色素条件优化 |
2.5.4 栀子黄色素品质检测 |
2.6 连续相变分步提取栀子苷和栀子黄色素工艺 |
2.6.1 测定栀子苷、栀子黄色素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度 |
2.6.2 连续相变萃取栀子苷 |
2.6.3 连续相变提取脱苷栀子中栀子黄色素 |
2.7 连续相变栀子苷粗提液中栀子黄色素的分离 |
2.7.1 弱极性杂质的去除 |
2.7.2 大孔树脂法除去栀子黄色素 |
2.8 栀子黄色素粗提液的精制 |
2.8.1 溶剂萃取法 |
2.8.2 大孔树脂法精制栀子黄色素 |
3 结果分析 |
3.1 原料基本成分测定 |
3.2 连续相变萃取栀子油工艺研究 |
3.2.1 单因素试验结果 |
3.2.2 正交优化试验结果 |
3.2.3 栀子油理化性质分析 |
3.2.4 栀子油脂肪酸成分分析 |
3.2.5 连续相变萃取栀子油的动力学模型与参数 |
3.2.6 连续相变萃取栀子油动力学模型验证 |
3.3 栀子黄色素的提取工艺 |
3.3.1 标准曲线的绘制 |
3.3.2 溶剂法提取栀子黄色素、栀子苷单因素实验结果 |
3.3.3 连续相变萃取栀子黄色素和栀子苷 |
3.4 大孔树脂法精制连续相变栀子黄色素提取液 |
3.4.1 大孔树脂种类的筛选 |
3.4.2 LSA-10树脂静态动力学吸附曲线 |
3.4.3 栀子黄色素的吸附 |
3.4.4 栀子黄色素的洗脱 |
3.5 连续相变分步提取栀子苷和栀子黄色素 |
3.5.1 栀子苷和栀子黄色素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度 |
3.5.2 原料中栀子苷和栀子黄色素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度 |
3.5.3 连续相变提取栀子苷 |
3.5.4 连续相变提取栀子黄色素实验结果 |
3.6 连续相变栀子苷粗提液中黄色素的分离 |
3.6.1 萃取溶剂的筛选 |
3.6.2 乙酸乙酯溶剂倍数的确定 |
3.6.3 大孔树脂法吸附栀子黄色素 |
3.7 连续相变分步提取栀子黄色素的精制 |
3.7.1 溶剂法精制栀子黄色素 |
3.7.2 大孔树脂法精制栀子黄色素 |
4 讨论与结论 |
4.1 讨论 |
4.1.1 连续相变提取栀子油工艺探讨 |
4.1.2 连续相变提取栀子油动力学模型的探讨 |
4.1.3 不同方法提取栀子黄色素工艺比较 |
4.1.4 不同方法精制栀子黄色素工艺比较 |
4.2 结论 |
4.3 本文创新之处 |
4.4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6)栀子黄色素的提取及抗氧化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栀子分类和成分 |
1.2 栀子黄色素的简介 |
1.2.1 色素的简介 |
1.2.2 栀子黄色素的主要结构和性质 |
1.3 栀子黄色的提取工艺研究 |
1.3.1 浸提法 |
1.3.2 超声波提取法 |
1.3.3 微波萃取法 |
1.3.4 生物技术提取法 |
1.4 栀子黄色素的纯化研究 |
1.4.1 大孔吸附树脂法 |
1.4.2 膜分离技术 |
1.4.3 超临界流体萃取法 |
1.5 栀子黄色的稳定性研究 |
1.6 栀子黄色素的应用研究 |
1.6.1 食品行业 |
1.6.2 医药行业 |
1.6.3 饮料制造业 |
1.7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和创新 |
1.7.1 研究内容 |
1.7.2 本论文的特点和创新之处 |
第2章 实验材料与方法 |
2.1 实验材料与仪器 |
2.1.1 实验试剂及材料 |
2.1.2 实验仪器 |
2.2 分析测试手段 |
2.2.1 栀子黄色素的最大吸收波长 |
2.2.2 栀子黄色素的标准曲线 |
第3章 栀子黄色素的提取工艺研究 |
3.1 引言 |
3.2 提取栀子黄色素的工艺研究 |
3.2.1 提取工艺流程 |
3.2.2 单因素实验 |
3.2.3 正交试验 |
3.3 超声及微波辅助提取栀子黄色素 |
3.3.1 超声波辅助提取栀子黄色素 |
3.3.2 超声波辅助提取栀子黄色素正交试验 |
3.3.3 微波辅助提取栀子黄色素 |
3.3.4 微波辅助提取栀子黄色素正交试验 |
3.4 三种提取方法的比较 |
3.5 小结 |
第4章 栀子黄色素的稳定性研究 |
4.1 栀子黄色素的稳定性评价指标 |
4.2 不同条件下栀子黄色素的稳定性研究 |
4.2.1 光照条件对栀子黄色素溶液稳定性的影响 |
4.2.2 温度对栀子黄色素溶液稳定性的影响 |
4.2.3 pH对栀子黄色素溶液稳定性的影响 |
4.2.4 金属离子对栀子黄色素溶液稳定性的影响 |
4.2.5 氧化剂对栀子黄色素溶液稳定性的影响 |
4.2.6 还原剂对栀子黄色素溶液稳定性的影响 |
4.3 小结 |
第5章 栀子黄色素的抗氧活性研究 |
5.1 引言 |
5.2 实验步骤 |
5.2.1 溶液的配置 |
5.2.2 DPPH·清除活性 |
5.2.4 ABTS自由基清除活性 |
5.3 结果与讨论 |
5.3.1 DPPH清除活性和动力学分析 |
5.3.2 ABTS自由基清除活性和动力学分析 |
5.4 小结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6.1 总结 |
参考文献 |
致谢 |
(7)动态浸提提取栀子黄色素工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实验 |
1.1 材料、仪器与试剂 |
1.2 分析方法 |
1.2.1 分光光度法确定最大波长 |
1.2.2 栀子黄色素吸光值的测定 |
1.2.3 栀子黄色素色价的测定[6] |
1.3 栀子黄色素的提取方法 |
1.4 单因素试验 |
1.5 正交试验 |
2 结果与讨论 |
2.1 提取栀子黄色素单因素试验 |
2.1.1 溶液pH值对栀子黄色素提取率的影响。准确称取50.00g的除油栀子粉放入1000mL的四口烧瓶中,按1∶10的固液比加入50%乙醇水溶液,提取温度60℃、分别在不同的溶液pH值进行动态浸提和传统浸提提取栀子黄色素,提取2次,每次1(或1.5)h,试验结果如图1所示。 |
2.1.2 提取次数对栀子黄色素提取率。 |
2.1.3 乙醇浓度对栀子黄色素提取率的影响。 |
2.1.4 提取温度对栀子黄色素提取率的影响。 |
2.1.5 提取时间对栀子黄色素提取率的影响。 |
2.2 正交试验结果与分析 |
3 结论 |
3.1 动态浸提提取栀子黄色素工艺的先进性 |
3.2 动态浸提提取栀子黄色素工艺条件的确定 |
(8)栀子黄色素提取工艺优化及品质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 |
1.2 方法 |
1.2.1 前处理 |
1.2.2 提取工艺优化 |
1.2.3 方差分析 |
1.2.4 绘制标准曲线 |
1.2.5 栀子黄色素纯化与色价测定 |
2 结果与分析 |
2.1 乙醇浓度与栀子黄色素提取效应 |
2.2 浸提方式和时间与栀子黄色素提取效应 |
2.3 时间和温度与栀子黄色素提取效应 |
2.4 标准曲线 |
2.5 栀子黄色素纯化与色价测定 |
3 结论与讨论 |
(10)栀子黄色素的制备及栀子红色素转化菌株的筛选(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实验材料 |
1.2 方法 |
1.2.1 栀子果的预处理 |
1.2.2 栀子黄的提取 |
1.2.3 栀子黄的精制 |
1.2.4 栀子红转化菌株的筛选 |
2 结果与分析 |
2.1 栀子黄色素最大吸收波长的确定 |
2.2 栀子黄色素的提取 |
2.2.1 栀子黄色素的提取单因素试验 |
2.2.2 栀子黄色素的提取正交试验 |
2.2.3 水和乙醇作提取剂的提取效果比较 |
2.3 栀子黄色素的制备 |
2.4 栀子红转化菌株的筛选结果 |
3结论 |
四、栀子黄色素浸提条件的优化选择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栀子黄色素的研究进展[J]. 吕雪. 当代农机, 2021(08)
- [2]栀子黄色素浸提工艺参数的优化[J]. 罗义发,田妍基,周三女,潘斌,施满容,刘丽清. 食品界, 2020(09)
- [3]栀子黄色素的提取与精制工艺研究进展[J]. 胡军,罗刚华. 酿酒, 2019(03)
- [4]栀子黄色素提取精制工艺的优化[J]. 周厚宁,刘超,贺圣文,张金宝,程安玮,孙金月. 山东农业科学, 2018(09)
- [5]栀子油和黄色素的连续相变萃取、精制及动力学研究[D]. 杨寒. 华南农业大学, 2018(08)
- [6]栀子黄色素的提取及抗氧化性研究[D]. 邹立君. 湖北工业大学, 2017(01)
- [7]动态浸提提取栀子黄色素工艺研究[J]. 陈润强,税珺,梁日高,马锡权,刘一贞,李妙嫦,袁全孙. 中国林副特产, 2016(04)
- [8]栀子黄色素提取工艺优化及品质评价研究[J]. 王帆林,武巧,胡娜娜,程旭,韩婷,王沫. 生物化工, 2016(01)
- [9]超声波辅助浸提栀子黄色素的工艺研究[J]. 陈峰,董声雄,王喜萍. 宁德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02)
- [10]栀子黄色素的制备及栀子红色素转化菌株的筛选[J]. 景艳艳,蒋威,刘洁,陈茂彬,方尚玲. 中国酿造, 201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