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浅议学校房屋及建筑物管理(论文文献综述)
周子天[1](2020)在《基于剩余法的土地价值评估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我国土地市场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做好房地产市场的土地价值关系,这与现有土地的国民经济生活息息相关,科学合理的土地价值评估,能够充分保障现有土地所有者的核心利益,并能保证土地的高效集约利用,使其发挥出更多的价值,也让新的土地所有权获得者不必付出额外的成本。多方共赢不仅是土地流转主体的核心要求,也是保障整个社会和谐稳定发展的需要,从而避免更多因土地流转而衍生的社会问题。剩余法用于地价评估的一种方法,它是通过核实房地产的开发成本,来确定土地价格,从而确定地价在房地产总价值中所占比重的估价方法。应用剩余法对房地产中包含的地价进行正确评估,不光有利于房地产评估机构和政府相关部门合理核定商品房开发所消耗开发商的实际成本,还有利于制定和评估合理的商品房价格。同时对于那些按优惠政策价格购买的公共住房在上市交易中收取土地出让金金额时,也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在介绍土地价值估计方法的基础上,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与回归方法相结合,对土地价值估计剩余法加入了现金流量折现部分的回归。本文建立了主成分回归模型,并且使用主成分回归模型文对建成后以出租、出售为目的的不同楼价进行了预测。本文结合理论与实际,选取现实中真实存在的房地产项目进行验证和分析,在案例分析时,通过实证分析预测了土地价值,通过对比分析,比较了本文采用主成分回归法改进后的现金流量折现剩余法。文章研究结论为,使用主成分回归后修正的剩余法明显优于市场法对土地价值的估计。具体结论:现有的土地价值计算方法存在着不足,还有可以改进的余地;使用主成分回归方法,在剩余法的基础上,加入现金流量法可以提高剩余法的精度;西安市劳动力数量、西安市生产总值、贷款利率、居民家庭人均收入四个因素会对以出租为目的的土地价值产生影响;西安市生产总值、居民家庭人均收入、新增保障性住房面积、人均住宅建筑面积、房地产开发投资额、西安市商品房销售价会对以出售为目的的土地价值产生影响;使用主成分回归后修正的剩余法明显优于市场法对土地价值的估计。
史瑞琦[2](2020)在《AHP-模糊综合判定模型在高铁房屋征收价值评估中的应用研究 ——以太焦高铁项目为例》文中提出近几年来,随着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大力发展,“房屋征收”重新成为评估行业、政府及社会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准确评估征收房屋的价值对于推进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维护当事人正当权益、更好地履行房地产评估行业和政府的工作职责都有十分重要意义。因此,在现有的房屋征收价值评估理论基础上,对新建铁路等大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中经常使用的成本法和收益法如何进一步完善和优化,是目前房地产评估行业有待解决的重要课题。我国国务院曾做出指示:截止2020年,我国要完成安全快捷、高效绿色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系统的基础建设,构建“十纵十横”的综合运输大通道。本论文就是基于这样大背景进行选题并展开深入研究。通过对太焦高速铁路项目房屋征收价值评估工作实地调研并向山西省路段的15家评估机构发放调查问卷,全面了解目前我国新建铁路房屋征收现状并归纳整理出现阶段新建铁路房屋征收价值评估工作中在成本法和收益法运用方面存在的两大难题:成新率判定方法差异化和企业风险报酬率计算方法随机化。本论文以这两大难题为主要研究重点,结合太焦高速铁路房屋征收现状,分别构建适合新建铁路项目房屋征收价值评估成本法和收益法的AHP-模糊综合判定模型,用以解决现阶段房屋征收评估工作实务中难题,优化我国现有房屋征收价值评估方法,规范现阶段房屋征收价值评估工作,提升房屋征收价值评估工作的效率及评估结果的准确性。从新建铁路房屋征收价值评估概述出发,采用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定性和定量分析法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在研究中,首先通过问卷调查法发放问卷收集数据资料,深入研究新建铁路房屋征收价值评估中存在问题及原因;然后通过定性分析法在现有理论基础上融入新建铁路房屋征收特点,综合分析影响新建铁路房屋征收价值评估成本法中成新率和收益法中风险报酬率的各项因素指标及其内在逻辑关系,根据评估基础理论运用层次分析法制定较完善的层级指标体系(即AHP-模糊综合判定模型);进而通过定量分析将定性分析得出各影响因素指标所占权重具体量化;最后在太焦高铁房屋征收价值评估实例基础上,将运用AHP-模糊综合判定模型的评估过程和结果与现行的评估过程和结果进行差异对比分析。证实该模型在新建铁路房屋征收价值评估中运用的可行性;该模型的应用有助于评估结果客观性和准确性的提升。因而促进房屋征收价值评估工作高效,使得评估结果更具有参考价值。
林林[3](2020)在《大连城市色彩意象的构成模式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城市色彩意象研究是城市风貌与城市情感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构成了城市特定的形态样式,又营造出特有的城市情感。以往的城市色彩规划侧重于物质形态色彩的规划,缺乏对公众情感的色彩认知,出现主观随意、不符合公共利益的城市色彩决策和管理方式。因此,城市色彩规划如何兼顾科学规划与公众认知,从城市色彩意象的层面建立完整的构成模式体系,产生具有特色的城市风貌,将是当今我国城市建设走向内涵发展和高质量建设所面临的重要问题。本文以大连城市为依托,以城市色彩意象的历史演变为基础,研究城市色彩意象的外在物象和内在情感,关注视觉物象和情感境界的表征。研究以调研过程的大量实例结合色彩地理学和色彩心理学等相关理论、比对六个城市不同视角下的色彩意象认知,以及扎根理论的情感意象调查,从大连城市色彩意象的构成模式出发寻求大连城市色彩的构成原则与策略,以及在城市特色形成上的城市规划意义。研究对大连城市色彩的历史分期进行了梳理,提出了大连城市色彩基于地理环境、建筑材料、文化基质、城市属性等所形成的色彩的历史意象要素;对大连城市色彩的构成要素进行实证调研,归纳出由自然环境色彩、人文环境色彩和人工环境色彩所组成的大连城市色彩意象的物象模式要素;从不同视角分析城市色彩意象的认知意象,并通过扎根理论对城市色彩意象的情感意象展开调查研究,生成城市色彩意象的整体意象,建立城市色彩意象的境界模式要素;从要素、结构组织和意义方面共同建立大连城市色彩意象的构成模式系统。研究发现在大连城市色彩意象的构建过程中,在历史模式要素的作用下,物象模式要素和境界模式要素共同构成城市的色彩意象,且各要素之间存在着定性定量关系以及彼此影响、共同作用的内在机制。通过将意象理论引入城市色彩领域的跨学科研究,以构成模式的视野来剖析城市色彩意象问题,提出基于视觉思维理论的城市色彩意象,以此实现城市色彩理论的拓展与创新。研究分别从意象中“象”与“意”的角度阐述大连城市色彩意象物象和境界模式要素,首先分析自然环境色彩、人文环境色彩和人工环境色彩的现状样本信息,归纳大连城市色彩意象的特征和演变规律,提炼出物象模式要素;其次从意象的结构层次即认知意象和情感意象共同生成整体意象展开研究,以人在不同视角下的城市色彩认知意象和主观色彩情感意象评价分析,生成大连城市色彩整体意象的境界模式要素。基于以上分析创新性的提出在城市色彩发展和文化演进背景下的大连城市色彩构成模式系统,为大连城市特色风貌的建设提供科学合理的规划策略。
张倩[4](2020)在《太原市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我国法律规定,国有资产属于全体公民所有,政府为了履行公共职能而占有和使用国有资产,各级人大代表全体公民享有对政府国有资产使用情况的监督权利。2017年党中央出台了《关于建立国务院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的制度的意见》,并通过审议正式建立了此项制度,该制度的建立加强了人大对国有资产的监督职能,强化了对国有资产的管理与治理。太原市于2017年安排部署全市政府资产报告试点工作,随着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规模的不断壮大,尤其最近几年,在国家建设节约型政府、服务型政府的推动下,资产管理模式也在逐渐改进,国有资产更加透明。但是目前国有资产的管理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是建设创新型政府,廉洁型政府和服务型政府的必然要求。本文以公共管理的相关理论为指导,采用查阅文献、实地调查、深度访谈等方式进行规范和实证分析,对太原市目前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状况进行深入研究。针对目前太原市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中存在的国有资产存量情况不准确、资产清查不实、产权不明,国有资产配置不均且使用效率低,国有资产管理在日常核算、盘点、保管、出租出借等基础工作中的违规行为普遍,资产管理信息化水平低、管理人员缺乏专业能力等突出问题及成因进行深入剖析,借鉴国内外相关经验,提出完善新形势下太原市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对策建议:一是转变管理理念,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国有资产管理意识;二是进一步完善国有资产管理制度,在资产管理的各个环节严格实施;三是强化国有资产的监督管理,建立绩效考核机制、完善资产清查程序;四是推进国有资产管理信息化建设,用大数据、“互联网+”等科技手段实现国有资产的科学化、精细化管理;五是创新管理模式,借鉴其他省市的成功经验,并结合本市实际情况扩建信息网络共享平台等,使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更好的服务于国家治理体系建设和治理水平的提升,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谭飞[5](2020)在《潍河五莲县段综合治理工程设计与评价》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潍河古称潍水,位于山东半岛地区中部,地处胶莱河以西、白浪河以东,该河发源于沂水县官庄乡箕山西麓宝山坡村东北,最后由下营镇以北注入渤海莱州湾,流域面积6502km2,干流全长222km[1]。潍河五莲县段多年来一直未进行大规模治理,河道运行状况差,河槽淤积、河岸冲刷严重,防洪排涝能力薄弱。近年来,五莲县极端气候频现,受2018年“温比亚”台风、2019年“利奇马”台风的影响,潍河连续两年冲毁河岸,淹没农田,严重影响到周边群众的生产和生活。为保护沿线居民生命财产和重要基础设施安全,实现省委省政府提出的“根治水患、防治干旱”目标,拟对潍河五莲县段进行综合治理。本文以潍河五莲县段综合治理工程为可行性研究对象,通过现场调研、查阅历史文献资料等方式,对工程的区域概况、基本水文、地质等资料进行收集整理,体现出工程建设的必要性及可行性;根据掌握的基础资料,对工程设计洪水、施工期洪水,河道疏浚、堤防及拦沙坎等内容进行设计,进而通过计算结果提出可行性的施工方案;最后综合分析环境保护、水土保持、社会稳定性风险等对工程有较大影响的几方面因素,统筹考虑设计概算、经济分析等内容,对工程的可行性做出最终结论并提出一些可行性的建议。本文的创新点主要是探索建立工程运行管理与河湖长制相结合的工作制度,按照“幸福河”的标准开展管护工作。可为今后中小型河道治理工程提供参考,对研究水利工程的建设管理及河湖长制的相关工作有一定借鉴。
陈思文[6](2020)在《基于信息传递机制下的中小型施工企业成本管理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建筑业是我国国民经济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宏观经济发展、国家经济政策、居民消费水平影响敏感,呈现较为明显的顺周期特征。2010年以来,经济结构调整与抑制“炒房”等宏观调控政策出台后对房地产业和建筑业增长热度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我国建筑行业在很长一段时期内呈现出“大市场、小企业”的发展态势,加之国家对房地产行业与建筑行业的措施调整、各地政府及相关行政监管机构对当地企业的地方保护性政策等,受限于资产规模限制的中小型建筑施工企业面临着较为严峻的生存危机。那么,中小型建筑施工企业要在人力资源不充足、资金周转困难、组织制度不完善的情况下继续生存,则需要在技术、管理等方面寻求创新,而高效的成本管理是中小型建筑施工企业提高自身竞争力的主要途径。本文基于我国中小型建筑施工行业与企业发展现状以及成本管理中存在的潜在问题,在全面性和系统性原则、目标性和动态性原则、效益型与效率行原则下构建了信息传递机制下中小型建筑施工企业成本管理实施框架和信息系统,从配合企业成本管理的合同管理模块、进度管理模块、物资管理模块、设备管理模块的作用和功能进行阐述,认为需要科学制定工程项目成本核算方案、梳理全面的工程项目成本管理意识、建立健全工程项目成本管理制度、提高成本核算人员专业素质等角度保障企业成本管理实施框架的顺利运行。在信息传递方面,本文提出需加强信息传递组织机构、企业信息网络、企业信息标准化制度和信息管理人才队伍的建设,并构建了包括目标成本管理、模型设置与数据采集、成本综合核算与分析、基础信息维护和系统管理等不同模块在内的中小型建筑施工企业成本管理信息系统。最后结合公司A的成本管理和信息传递机制运行的案例研究,总结全文并提出未来研究方向。本文结合建筑行业发展历史与目前建筑施工企业利润率逐渐下降的态势,通过对中小型建筑施工企业成本管理现状的研究,分析在施工各个环节存在的成本管理缺陷,尤其阐述了在信息传递方面存在的管理问题及优化途径,旨在促进我国中小型建筑施工企业明确自身面临的问题及其不利后果,对未来中小型建筑施工企业降低成本、增加边际利润、提升核心竞争力提供依据。
李行[7](2020)在《沈阳市低碳物业管理模式构建研究》文中提出我国正值当下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发展低碳经济的关键时期,低碳社区、绿色住宅不断兴起,传统的物业管理已经不能满足业主更高层次的心理需求,实施低碳物业管理成为了当前物业管理行业未来发展的方向。近些年,沈阳市物业管理行业逐渐得到迅速发展,但是也存在一些法规制度不够健全、管理不够规范、低碳环保意识缺乏等问题。沈阳市在低碳社区管理实践中,取得一定成果,但与发达地区相比存在一定差距,因而构建适合沈阳市的低碳物业管理模式成为推进社区物业管理建设的重中之重。鉴于此,本文在参考分析大量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整理出国内外有关低碳物业管理的研究现状和发展现状,并对其进行系统的总结综述。进一步明确了本论文所要研究的目的与内容,对论文所涉及到的低碳经济理论、利益相关者理论、低碳物业管理内涵和内容、影响因素评价的含义及方法选择等理论概念进行了论述。为了解沈阳市低碳物业整体发展现状、实施的必要性等,通过物业管理企业调查问卷和小区业主调查问卷获取样本数据,并利用SPSS20.0和MATLAB等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对收集的样本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交叉列联表分析、灰色关联度模型构建、秩和检验等方法来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重点对物业管理企业、业主和政府三方进行研究,从而为后期低碳物业管理模式的实施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随后在影响因素识别与评价的过程中,结合沈阳市低碳物业管理影响因素的特点,列出影响因素集。根据专家组确定的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利用ISM模型进行矩阵运算,对沈阳市低碳物业管理主要影响因素分层整理,确定影响因素之间的逻辑关系,最终得出体现影响因素层级关系的层次结构模型。通过ISM模型,能够进一步揭示影响因素之间的内在联系,探讨直接因素与深层因素,明确模式构建中需要重点关注的方向。最后,在分析比较沈阳市传统物业管理模式和现代物业管理模式的基础上,结合房地产开发全过程,对ISM解析结构模型进行分析,寻找突破点,并针对企业问卷和业主问卷分析得出低碳物业管理存在的一些问题及其原因,遵循一定原则,最终构建出“政府主导、物业管理企业主管经营、居民参与”的低碳物业管理模式总体框架,从规划设计阶段、运营管理阶段、老化阶段进行具体运作,以期为政府部门以及物业企业提供决策参考。
袁耀辉[8](2019)在《《通俗常言疏证》及其所录通俗词语研究》文中指出《通俗常言疏证》是近代一部收集资料丰富的民俗语言珍惜文献,按内容分为四十卷,包括重复记录共计5978条,具有重要的语言学研究价值。目前,以《通俗常言疏证》为研究对象的文献并不多见,缺乏具体细致的描写和研究。基于此,本文主要从词汇学和民俗语言学的视角对该书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通俗常言疏证》主要通过列书证的方式以考证当时的“通俗常言”,为我们进行成语、俗语、谚语、歇后语、惯用语、格言等熟语以及俗语词研究留下了珍稀的文本。书中还辑录了在我们今天看来熟语性程度不强的结构成分。论文在行文中采用描写与解释相结合的方法、分类的方法以及列疏证的研究方法,力图对《通俗常言疏证》辑录的“通俗常言”进行直观具体地解读。民俗语言学的基本理论是指导论文研究的基本理论,同时参考词汇学、民俗学、词典学等相关学科的研究成果。论文由引言、正文和结语三部分构成,主要内容如下:第一章绪论部分主要对《通俗常言疏证》的研究现状、选题缘起、研究意义、研究方法等进行了介绍。正文部分共计七章。第二章主要对《通俗常言疏证》进行概述。第一节主要对该书作者孙锦标生平及学术成就进行介绍。第二节主要对《通俗常言疏证》的编纂体例进行介绍。第三节主要对《通俗常言疏证》的训释方式进行介绍。第四节主要对《通俗常言疏证》引证文献进行分析。第五节主要对《通俗常言疏证》词条特征进行阐述。第六节主要对《通俗常言疏证》与明清俗语辞书的关系进行阐述。第三章主要对《通俗常言疏证》词语的构成概貌进行研究。第一节主要从来源上对《通俗常言疏证》词语的构成进行考察。第二节主要从内容上对《通俗常言疏证》词语的构成进行考察。第三节主要从音节上对《通俗常言疏证》词语的构成进行考察。第四章主要对《通俗常言疏证》辑录的俗语词进行研究。第一节主要对俗语词的概念进行阐述。第二节主要对《通俗常言疏证》俗语词的词义类聚进行分析。第三节主要对《通俗常言疏证》俗语词的构词法进行分析。第四节主要对《通俗常言疏证》俗语词词源进行考释。第五章主要对《通俗常言疏证》辑录的熟语进行研究。第一节主要对熟语的来源、品类和特点进行阐述。第二节主要对《通俗常言疏证》辑录的成语进行研究。第三节主要对《通俗常言疏证》辑录的谚语进行研究。第四节主要对《通俗常言疏证》辑录的惯用语进行研究。第五节主要对《通俗常言疏证》辑录的俗语进行研究。第六节主要对《通俗常言疏证》辑录的歇后语进行研究。第七节主要对《通俗常言疏证》辑录的格言进行研究。第六章主要对《通俗常言疏证》辑录的特殊词语进行研究。第一节主要对《通俗常言疏证》辑录的特殊词语的结构类型进行分析。第二节主要对《通俗常言疏证》辑录特殊词语的语义进行分析。第七章主要对《通俗常言疏证》的新词新义进行研究。第一节主要对新词进行研究。第二节主要对新义进行研究。第八章主要对《通俗常言疏证》的研究价值进行分析。分两节。第一节主要对《通俗常言疏证》的语言学价值进行阐述。第二节主要对《通俗常言疏证》的文化学价值进行阐述。第九章为结语,主要对论文研究的内容、创新之处、研究的不足以及后续继续深入研究的问题进行阐述。
王炎[9](2019)在《A饲料加工企业固定资产内部控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国家正在进一步完善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随着一带一路政策的广泛开展,市场化进程的逐步加快,企业也应当顺应时代的潮流,向着现代化管理方向发展,适时调整内部管理制度、管理方法及管理理念,以新的姿态、新的面貌有效管理风险,切实保护企业资产。然而,现阶段不少企业仍然缺乏内部控制理念,有的企业甚至因为内部控制问题面临巨大损失或亏损倒闭,如奥林巴斯财务造假事件、国储铜事件等。而在企业总资产中,固定资产往往占据比较高的比重,固定资产价值高、分散分布、使用周期长的特点使得对其的实际管理存在一定困难和腐败空间。目前来看,我国大部分企业在固定资产管理方面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相对于我国整体经济发展水平来说还有待加强。本文以A公司为例分析饲料加工企业中固定资产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按照A企业固定资产内部控制管理流程中各环节的实际开展顺序对A企业固定资产内部控制的管理现状和各环节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并按此顺序依次提出改进建议。本文的行文脉络主要包含四个板块,第一个板块介绍了本文的背景信息,包括本文选题的原因和意义,并借助文献综述梳理国内外已有的研究观点,以及本文采用的研究方法和整体行文脉络和行文逻辑;第二个板块主要对饲料行业的固定资产内部控制现状及特点进行了说明,包括相关理论基础、饲料加工企业固定资产的特点及一般管理办法、饲料加工企业固定资产内部控制常用的手段、饲料加工企业固定资产内部控制的一般流程及主要的风险点;第三个板块对A企业固定资产内部控制进行了深度剖析,首先介绍了A企业的基本情况,然后介绍了A企业固定资产内部控制现状,包括制度建设、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控制模式、控制流程,最后总结了A企业固定资产内部控制现存的问题;第四个板块是本文对A企业固定资产内部控制提出的建议。
何少平[10](2019)在《H局固定资产内部控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行政单位在进行国家行政管理、组织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以及维护社会公共秩序方面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行政单位的资产是各单位发挥其自身职能的物质基础,是政府机构提供社会服务的重要保障。为了更好地发挥政府机构的职能,提高资产的使用效率,维护全民的利益,资产管理工作不容忽视。随着国家对国有资产管理的重视,关于行政单位资产管理的研究越来越多,但是大部分是从国家宏观角度对行政单位的资产管理提出建议,从微观层面与具体单位实际情况相结合的研究还较少。而绝大多数行政单位的内部控制研究就从单位整体的内部建设出发,极少将内部控制与具体业务管理结合起来。因此,本文在前期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将内部控制与固定资产管理结合起来进行研究,结合具体的H局的情况,对固定资产内部控制进行流程优化并提出保障措施。本文综合运用文献研究法、案例分析法以及实地调查法,对H局的固定资产内部控制进行了案例分析:首先,简单介绍了本文的研究背景与意义并梳理了国内外相关文献,然后阐述了本案例研究涉及的行政单位资产以及行政单位内部控制相关概念。第三章、第四章以及第五章是本文的主体部分:第三章首先简要介绍了H局的基本情况,包括机构设置以及资产相关情况,重点对H局的固定资产内部控制的现状根据资产的配置、资产的验收入账、资产的使用、资产的清查以及资产的处置五个环节分别进行了流程梳理。通过第四章的分析可知,H局现有的五个资产管理环节内部控制存在主要责任部门不明确;流程不完整;审批层次不清晰;监督不到位等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不健全;部门之间权责划分不明确;内部监督独立性不强;缺乏科学的奖惩机制。第五章针对H局固定资产内部控制现存的问题,结合实际情况对流程进行了优化并建议采取明确领导责任;制度规定权责,确保有据可依;积极发挥纪检处的作用的保障措施。最后总结本文并对我国行政单位固定资产内部控制做出了展望。
二、浅议学校房屋及建筑物管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浅议学校房屋及建筑物管理(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剩余法的土地价值评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变量注释表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方法 |
1.4 技术路线图 |
1.5 研究内容 |
1.6 创新与不足 |
2 文献综述 |
2.1 土地价值理论 |
2.2 土地价值评估方法研究 |
3 剩余法现金流量折现模型的改进 |
3.1 土地评估方法比较 |
3.2 剩余法运用的原理 |
3.3 比较现金流量折现法和传统计息法 |
3.4 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建成后以出租为目的的楼价进行预测 |
3.5 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建成后以出售为目的的楼价进行预测 |
4 实证分析 |
4.1 以出租为目的的实证分析 |
4.2 以出售为目的的实证分析 |
5 结论 |
5.1 论文的结论与建议 |
5.2 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2)AHP-模糊综合判定模型在高铁房屋征收价值评估中的应用研究 ——以太焦高铁项目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主要符号说明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目的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目的 |
1.1.3 研究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房地产评估中成本法研究 |
1.2.2 房地产评估中收益法研究 |
1.2.3 房地产评估中模型应用研究 |
1.2.4 AHP-模糊综合判定模型在房地产评估中应用研究 |
1.2.5 文献述评 |
1.3 研究内容与框架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框架 |
1.4 研究方法与创新 |
1.4.1 研究方法 |
1.4.2 研究创新 |
第2章 高铁房屋征收价值评估及AHP-模糊综合判定模型概述 |
2.1 高铁房屋征收价值评估概述 |
2.1.1 高速铁路房屋征收概念 |
2.1.2 高速铁路房屋征收分类 |
2.1.3 高速铁路房屋征收特点 |
2.1.4 高速铁路房屋征收价值影响因素 |
2.2 高铁房屋征收价值评估方法选择 |
2.2.1 市场法 |
2.2.2 收益法 |
2.2.3 成本法 |
2.2.4 三种方法在高铁房屋征收价值评估中应用总结 |
2.3 AHP-模糊综合判定模型概述 |
2.3.1 AHP-模糊综合判定模型概念 |
2.3.2 AHP-模糊综合判定模型操作步骤 |
2.3.3 AHP-模糊综合判定模型适用范围及局限性 |
2.3.4 AHP-模糊综合判定模型在高铁房屋征收价值评估中可行性分析 |
第3章 太焦高铁房屋征收价值评估现状及问题分析 |
3.1 太焦高铁项目概况 |
3.2 太焦高铁房屋征收价值评估现状 |
3.2.1 评估对象 |
3.2.2 评估依据 |
3.2.3 评估方法 |
3.2.4 评估程序 |
3.3 太焦高铁房屋征收价值评估存在的问题 |
3.3.1 太焦高铁房屋征收价值评估成本法中存在的问题 |
3.3.2 太焦高铁房屋征收价值评估收益法中存在的问题 |
3.3.3 太焦高铁房屋征收价值评估问题分析及改进 |
3.4 AHP-模糊综合判定模型在高铁房屋征收价值评估中适用性分析 |
3.4.1 在成本法中的适用性分析 |
3.4.2 在收益法中的适用性分析 |
第4章 构建高铁房屋征收价值评估AHP-模糊综合判定模型 |
4.1 构建成本法中AHP-模糊综合判定模型 |
4.1.1 成新率影响因素分析 |
4.1.2 构建成新率判定体系 |
4.1.3 成新率影响因素权重分析 |
4.2 构建收益法中AHP-模糊综合判定模型 |
4.2.1 企业风险影响因素分析 |
4.2.2 构建企业风险评价体系 |
4.2.3 企业风险影响因素权重分析 |
第5章 高铁房屋征收AHP-模糊综合判定模型的应用分析 |
5.1 案例基本情况 |
5.1.1 成本法案例基本情况 |
5.1.2 收益法案例基本情况 |
5.2 运用现行方法评估 |
5.2.1 成本法案例评估步骤和结果 |
5.2.2 收益法案例评估步骤和结果 |
5.3 运用AHP-模糊综合判定模型评估 |
5.3.1 成本法案例评估过程 |
5.3.2 收益法案例评估过程 |
5.4 现行评估与AHP-模糊综合判定模型评估结果差异分析 |
5.4.1 成本法评估结果差异分析 |
5.4.2 收益法评估结果差异分析 |
结论与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录1 太焦高铁房屋征收价值评估问卷调查样表 |
附录2 成新率评分样表 |
附录3 企业风险评分样表 |
个人简历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3)大连城市色彩意象的构成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目的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目的 |
1.1.3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相关工作研究进展 |
1.2.1 城市色彩及相关理论研究 |
1.2.2 意象相关理论研究 |
1.2.3 建筑、城市和景观色彩意象理论研究 |
1.2.4 既有研究总结及本文研究观点 |
1.3 相关概念界定 |
1.3.1 城市色彩 |
1.3.2 意象 |
1.3.3 城市色彩意象 |
1.3.4 模式 |
1.4 本文主要研究思路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1.4.3 研究框架 |
2 城市色彩意象构成模式的理论框架 |
2.1 城市色彩意象的基础理论 |
2.1.1 城市色彩意象的基础理论参照 |
2.1.2 城市色彩意象的基础理论应用 |
2.2 模式理论 |
2.3 城市色彩意象构成模式理论 |
2.4 本章小结 |
3 大连城市色彩意象的历史沿革 |
3.1 大连城市建筑色彩的萌芽期(1898年之前) |
3.1.1 汉建城邑 |
3.1.2 石筑山城 |
3.1.3 辽南方城 |
3.2 大连城市建筑色彩的形成期(1898年至1945年) |
3.2.1 沙俄租借时期(1898年至1904年) |
3.2.2 日本占领时期(1905年至1945年) |
3.3 大连城市建筑色彩的调整期(1945年至1990年) |
3.3.1 新中国建立前后(1945年至1952年) |
3.3.2 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1953年至1957年) |
3.3.3 “大跃进”、“大调整”和“文革”时期(1958年至1977年) |
3.3.4 改革开放时期(1978年至1990年) |
3.4 大连城市建筑色彩的多元发展期(1990年至今) |
3.5 大连城市建筑色彩的阶段特征与演变规律 |
3.6 大连城市建筑色彩意象的历史模式要素 |
3.7 本章小结 |
4 大连城市色彩意象的视觉物象 |
4.1 调查样本的选择 |
4.1.1 调查样本确立基础 |
4.1.2 大连城市基础概况 |
4.1.3 色彩调研内容 |
4.2 调查方法和技术手段 |
4.2.1 色彩调查方法 |
4.2.2 色彩调查技术手段 |
4.2.3 色彩信息参数管理 |
4.3 色彩要素调查结果与分析 |
4.3.1 自然环境色彩要素 |
4.3.2 人文环境色彩要素 |
4.3.3 人工环境色彩要素 |
4.4 大连城市色彩体系的总体色谱 |
4.5 大连城市色彩意象的物象模式要素 |
4.6 本章小结 |
5 大连城市色彩意象的情感境界 |
5.1 城市色彩的认知意象研究 |
5.1.1 调查内容与步骤 |
5.1.2 相关理论阐述 |
5.2 不同视角下的城市色彩意象 |
5.2.1 万能视角下的大连城市色彩 |
5.2.2 立面视角下的城市色彩 |
5.2.3 街景视角下的城市色彩 |
5.2.4 不同视角下城市色彩意象的意境体验 |
5.3 城市色彩的情感意象研究 |
5.3.1 调查目的 |
5.3.2 调查设计 |
5.3.3 数据采集 |
5.4 城市色彩意象的意境认知模型 |
5.4.1 过程分析 |
5.4.2 理论检验与模型构建 |
5.5 大连城市色彩整体意象的境界模式要素 |
5.5.1 城市色彩整体意象的评价主体 |
5.5.2 城市色彩整体意象的境界模式要素 |
5.5.3 城市色彩整体意象的境界发生机制 |
5.6 本章小结 |
6 大连城市色彩意象的构成模式系统 |
6.1 大连城市色彩意象构成的影响要素 |
6.1.1 城市的自然环境要素 |
6.1.2 城市的时空发展过程 |
6.1.3 公众的城市行为活动 |
6.1.4 城市功能的演进变化 |
6.2 大连城市色彩意象构成的演变要素 |
6.2.1 物质空间的更新 |
6.2.2 文化内涵的传承 |
6.2.3 经济社会的发展 |
6.3 大连城市色彩意象构成的观念要素 |
6.3.1 视觉感知 |
6.3.2 美学符号 |
6.3.3 文化经历 |
6.3.4 共情体验 |
6.3.5 多维融合 |
6.4 大连城市色彩意象构成的结构组织 |
6.4.1 意象构成的纵轴: 传统城市向现代城市的延伸 |
6.4.2 意象构成的横轴: 外来文化向本体文化的延伸 |
6.4.3 意象构成的竖轴: 具象表达向逻辑表达的延伸 |
6.5 大连城市色彩意象构成模式的意义 |
6.5.1 理论层面 |
6.5.2 实践层面 |
6.6 本章小结 |
7 总结与展望 |
7.1 研究结论 |
7.2 创新点 |
7.3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A 建筑色彩调查数据 |
附录B 色彩数据分析样本 |
附录C 调查问卷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科研项目及科研成果 |
致谢 |
作者简介 |
(4)太原市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一)选题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
(一)国外研究现状 |
(二)国内研究现状 |
(三)国内外研究评述 |
三、研究思路和方法 |
(一)研究思路 |
(二)研究方法 |
四、创新点和不足 |
(一)本文创新之处 |
(二)本文不足之处 |
第一章 核心概念及基础理论 |
第一节 核心概念 |
一、国有资产 |
二、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 |
三、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 |
第二节 基础理论 |
一、公共产品理论 |
二、新公共管理理论 |
三、委托代理理论 |
第二章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发展 |
第一节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特点和管理目标 |
一、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特点 |
二、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管理目标 |
第二节 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进程 |
一、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发展沿革 |
二、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制度梳理 |
三、各级政府向人大报告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的制度 |
第三节 太原市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现状 |
一、总体情况 |
二、样本分析 |
第四节 太原市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成效 |
一、完成问题资产的清理基本摸清“家底” |
二、人大监督职能增强 |
三、资产配置与预算管理有效结合 |
四、实现公务用车监管一张网 |
第三章 太原市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第一节 太原市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存在的突出问题 |
一、资产存量情况不够准确 |
二、资产配置不均使用效益低 |
三、基础管理工作不规范 |
四、资产管理信息化水平不高 |
第二节 太原市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 |
一、资产管理意识淡薄 |
二、资产管理体制不健全 |
三、资产管理制度不完善 |
四、资产管理手段单一技术落后 |
第四章 国内外经验借鉴 |
第一节 国外经验借鉴 |
一、法制化管理 |
二、公开化管理 |
三、社会化管理 |
四、分类管理 |
第二节 国内经验借鉴 |
一、“公物仓”模式 |
二、委托企业代理 |
三、高度集中统一管理 |
第三节 启示 |
第五章 完善太原市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对策建议 |
第一节 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意识 |
一、转变资产管理理念 |
二、加强资产管理宣传教育工作 |
第二节 进一步完善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制度 |
一、国有资产配置方面 |
二、国有资产日常使用管理 |
三、国有资产处置、调拨环节 |
第三节 强化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监督管理 |
一、建立绩效考核机制 |
二、建立完善的资产清查程序 |
三、提高资产信息公开度、透明度 |
第四节 推进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信息化建设 |
一、按需设计国有资产信息系统 |
二、增加模块记录大额资产修理信息 |
三、覆盖资产各环节责任到部门和人 |
四、与财务信息连接实现数据共享 |
第五节 创新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模式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5)潍河五莲县段综合治理工程设计与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本文研究内容、方法及技术路线 |
2 工程区域概况 |
2.1 工程自然概况 |
2.2 历年洪涝灾害情况 |
2.3 社会经济概况 |
2.4 近期区域规划 |
3 工程水文与地质 |
3.1 水文气象 |
3.2 设计洪水计算 |
3.3 支流洪水计算 |
3.4 施工期洪水计算 |
3.5 工程地质概况 |
3.6 河道地质条件及结论 |
4 工程设计 |
4.1 工程建设的必要性 |
4.2 工程等别与总体布置 |
4.3 河道疏浚工程设计 |
4.4 堤防工程设计 |
4.5 护岸工程设计 |
4.6 拦沙坎设计 |
4.7 施工总进度 |
5 工程管理设计 |
5.1 工程管理体制 |
5.2 工程运行管理 |
5.3 工程管护范围 |
5.4 工程观测 |
6 工程方案评价 |
6.1 工程概算 |
6.2 国民经济评价及结论 |
6.3 环境保护影响评价 |
6.4 水土保持影响评价 |
6.5 社会稳定风险分析评价 |
7 结论与展望 |
7.1 结论 |
7.2 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 |
致谢 |
(6)基于信息传递机制下的中小型施工企业成本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问题 |
1.2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国内研究现状 |
1.3.2 国外研究现状 |
1.3.3 文献述评 |
1.4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1.4.3 技术路线 |
2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
2.1 相关概念 |
2.1.1 中小型建筑施工企业的界定 |
2.1.2 中小型建筑施工企业成本管理内容 |
2.1.3 中小型建筑施工企业成本管理要求 |
2.1.4 中小型建筑施工企业成本管理过程 |
2.2 理论基础 |
2.2.1 成本管理理论 |
2.2.2 信息传递理论 |
3 我国中小型建筑施工企业成本管理现状分析 |
3.1 我国建筑施工行业特征与发展现状阐述 |
3.2 我国中小型建筑施工企业成本管理的实践经验与问题分析 |
3.2.1 投标时报价与投标前成本计划脱节 |
3.2.2 成本管理观念不具系统性和全局性 |
3.2.3 信息搜集能力与成本核算技术落后 |
3.2.4 成本管理未能形成完整的系统体系 |
3.3 我国中小型建筑施工企业成本管理的信息传递现状与缺陷 |
3.3.1 我国中小型建筑施工企业成本管理的信息传递现状 |
3.3.2 我国中小型建筑施工企业成本管理信息传递中存在的问题 |
3.4 本章小结 |
4 信息传递机制下中小型建筑施工企业成本管理实施框架 |
4.1 中小型建筑施工企业成本管理实施框架的构建 |
4.1.1 中小型建筑施工企业成本管理实施框架的构建原则与思路 |
4.1.2 中小型建筑施工企业成本管理实施框架的主要模块与功能 |
4.1.3 中小型建筑施工企业成本管理实施框架的保障机制 |
4.2 中小型建筑施工企业成本管理信息传递机制构建 |
4.2.1 中小型建筑施工企业成本管理信息传递机制构建的前提 |
4.2.2 中小型建筑施工企业成本管理内外部信息来源 |
4.2.3 中小型建筑施工企业成本管理信息传递机制构建 |
4.3 中小型建筑施工企业成本管理中信息传递有效性评价方法 |
4.3.1 中小型建筑施工企业成本管理信息传递有效性评价指标 |
4.3.2 中小型建筑施工企业成本管理信息传递有效性评价方法 |
4.4 本章小结 |
5 信息传递机制下中小型建筑施工企业成本管理案例研究 |
5.1 案例公司A基本情况概述 |
5.2 案例公司A成本管理现状 |
5.3 案例公司A成本管理中的信息传递机制运行现状 |
5.4 案例公司A信息传递机制下成本管理的效果 |
5.5 案例公司A成本管理中信息传递有效性评价 |
5.6 本章小结 |
结论 |
6.1 结论 |
6.2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7)沈阳市低碳物业管理模式构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评述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2.3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3 研究目的与内容 |
1.3.1 研究目的 |
1.3.2 研究内容 |
1.4 研究方法、技术路线 |
1.4.1 研究方法 |
1.4.2 研究技术路线 |
1.5 本文的创新点 |
2 相关理论及概念综述 |
2.1 低碳物业管理的相关概念 |
2.1.1 物业管理及低碳物业管理内涵 |
2.1.2 低碳物业管理的基本特征 |
2.1.3 低碳物业管理与传统物业管理区别 |
2.1.4 低碳物业管理模式内容 |
2.2 低碳经济理论 |
2.3 利益相关者理论 |
2.3.1 利益相关者概念 |
2.3.2 低碳物业管理中的利益相关者 |
2.4 系统工程理论与ISM模型的选择 |
2.4.1 ISM模型含义 |
2.4.2 低碳物业管理影响因素方法选择 |
2.5 本章小结 |
3 沈阳市低碳物业管理现状调查与分析 |
3.1 问卷设计与调查实施 |
3.1.1 问卷设计 |
3.1.2 调查实施 |
3.1.3 问卷分析 |
3.2 沈阳市低碳物业管理存在的问题 |
3.2.1 物业管理企业管理不够规范 |
3.2.2 企业实施低碳物业管理的行为不普遍 |
3.2.3 业主低碳意识不强 |
3.2.4 开发商与物业企业缺乏沟通机制 |
3.2.5 政府对低碳物业管理支持力度不够 |
3.3 低碳物业管理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3.3.1 技术层面 |
3.3.2 管理层面 |
3.3.3 组织与制度层面 |
3.4 本章小结 |
4 沈阳市低碳物业管理影响因素层次结构分析 |
4.1 ISM模型方法概述 |
4.1.1 ISM模型的应用原理 |
4.1.2 影响因素邻接矩阵的建立 |
4.1.3 建立影响因素阶层结构 |
4.2 沈阳市低碳物业管理影响因素ISM模型构建 |
4.2.1 影响因素识别 |
4.2.2 影响因素评价 |
4.3 影响因素的层次结构分析结论 |
4.4 本章小结 |
5 沈阳市传统与现代物业管理模式比较分析 |
5.1 沈阳市传统物业管理模式 |
5.1.1 房管部门成立的物业企业管理模式 |
5.1.2 单位自行管理的物业管理模式 |
5.2 沈阳市现代物业管理模式 |
5.2.1 房地产企业组建的物业企业管理模式 |
5.2.2 按现代企业制度成立物业企业的管理模式 |
5.2.3 按照“三合一”组建的物业管理模式 |
5.3 沈阳市物业管理模式比较 |
5.3.1 管理目标和范围 |
5.3.2 管理机制方面 |
5.3.3 管理过程 |
5.4 本章小结 |
6 沈阳市低碳物业管理模式构建 |
6.1 低碳物业管理模式构建的原则 |
6.1.1 以人为本原则 |
6.1.2 系统全面原则 |
6.1.3 循序渐进原则 |
6.2 低碳物业管理模式构建总体思路 |
6.2.1 贯穿房地产开发全过程 |
6.2.2 政府、企业、业主多主体参与 |
6.3 构建“政府主导、企业主管经营、居民参与”的低碳物业管理模式 |
6.4 低碳物业管理模式实施程序 |
6.4.1 规划与设计、建设阶段 |
6.4.2 低碳物业管理运营阶段 |
6.4.3 房地产老化阶段 |
6.5 本章小结 |
7 研究结论与展望 |
7.1 研究结论 |
7.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作者简介 |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
致谢 |
(8)《通俗常言疏证》及其所录通俗词语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现状 |
1.2 选题缘起 |
1.3 研究意义 |
1.4 研究方法 |
1.5 相关说明 |
第二章 《通俗常言疏证》概述 |
2.1 孙锦标生平与学术成就 |
2.2 《通俗常言疏证》编纂体例 |
2.3 《通俗常言疏证》训释方式 |
2.4 《通俗常言疏证》引证文献 |
2.5 《通俗常言疏证》词条特征 |
2.6 《通俗常言疏证》与明清俗语辞书 |
2.7 小结 |
第三章 《通俗常言疏证》词语构成概貌 |
3.1 从来源上看《通俗常言疏证》词语的构成 |
3.2 从内容上看《通俗常言疏证》词语的构成 |
3.3 从音节上看《通俗常言疏证》词语的构成 |
3.4 小结 |
第四章 《通俗常言疏证》词语构成(上)——俗语词 |
4.1 俗语词概述 |
4.2 《通俗常言疏证》俗语词词义类聚 |
4.3 《通俗常言疏证》俗语词构词法 |
4.4 《通俗常言疏证》俗语词词源考释 |
4.5 小结 |
第五章 《通俗常言疏证》词语构成(中)——熟语 |
5.1 熟语的来源、品类和特点 |
5.2 《通俗常言疏证》成语研究 |
5.3 《通俗常言疏证》谚语研究 |
5.4 《通俗常言疏证》惯用语研究 |
5.5 《通俗常言疏证》俗语研究 |
5.6 《通俗常言疏证》歇后语研究 |
5.7 《通俗常言疏证》格言研究 |
5.8 小结 |
第六章 《通俗常言疏证》词语构成(下)——特殊词语 |
6.1 《通俗常言疏证》特殊词语结构类型 |
6.2 《通俗常言疏证》特殊词语语义分析 |
6.3 小结 |
第七章 《通俗常言疏证》新词新义 |
7.1 《通俗常言疏证》中的新词 |
7.2 《通俗常言疏证》中的新义 |
7.3 小结 |
第八章 《通俗常言疏证》研究价值 |
8.1 语言学价值 |
8.2 文化学价值 |
8.3 小结 |
第九章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1 《通俗常言疏证》引用文献表 |
附录2 《通俗常言疏证》成语表 |
附录3 《通俗常言疏证》谚语表表 |
附录4 《通俗常言疏证》惯用语表 |
附录5 《通俗常言疏证》俗语表 |
附录6 《通俗常言疏证》歇后语表 |
附录7 《通俗常言疏证》特殊词语表 |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9)A饲料加工企业固定资产内部控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国内文献综述 |
1.2.2 国外文献综述 |
1.2.3 文献述评 |
1.3 研究方法及研究思路 |
1.3.1 研究方法 |
1.3.2 研究思路 |
1.4 本文的创新与不足 |
1.4.1 本文的创新点 |
1.4.2 本文的不足 |
2 饲料加工企业固定资产内部控制概述 |
2.1 饲料加工企业固定资产概况 |
2.1.1 饲料加工企业固定资产的分类及对内部控制的影响 |
2.1.2 饲料加工企业固定资产的归口分级管理办法 |
2.2 饲料加工企业固定资产内部控制的原则和目标 |
2.2.1 饲料加工企业固定资产内部控制的原则 |
2.2.2 饲料加工企业固定资产内部控制的目标 |
2.3 饲料加工企业固定资产内部控制方法 |
2.3.1 固定资产预算控制 |
2.3.2 授权审批控制 |
2.3.3 不相容职位相分离控制 |
2.3.4 业务流程控制 |
2.3.5 绩效考评控制 |
2.3.6 管理信息系统控制 |
2.4 饲料加工企业固定资产内部控制流程 |
2.5 饲料加工企业固定资产内部控制主要风险点 |
2.5.1 技术更新风险 |
2.5.2 设备磨损风险 |
2.5.3 设备调整风险 |
2.5.4 粉尘爆炸风险 |
2.5.5 在建工程舞弊风险 |
2.5.6 岗位设置风险 |
2.5.7 财务处理风险 |
3 A饲料加工企业固定资产内部控制案例分析 |
3.1 A企业概况 |
3.1.1 A企业基本情况 |
3.1.2 A企业主营业务及经营模式 |
3.1.3 A企业事业部结构 |
3.1.4 A企业组织结构 |
3.2 A企业固定资产内部控制现状 |
3.2.1 A企业固定资产概况 |
3.2.2 A企业固定资产内部控制模式及相关部门职责 |
3.2.3 A企业固定资产内部控制制度及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情况 |
3.2.4 A企业固定资产内部控制活动及现状 |
3.2.5 A企业固定资产内部控制流程及现状 |
3.3 A企业固定资产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3.3.1 部分招投标控制流于形式 |
3.3.2 设备调整缺乏单据控制 |
3.3.3 设备检修单内缺少部分检修内容 |
3.3.4 固定资产信息登记有待完善 |
3.3.5 处置及报废缺乏有效监督 |
4 A企业加强固定资产内部控制的对策建议 |
4.1 规范招投标活动 |
4.2 增加设备调整单据控制 |
4.3 调整设备检修单中检修内容 |
4.4 优化管理信息系统,改进盘点环节 |
4.5 完善KPI考核体系,加强责任控制 |
4.6 增加处置环节中的监督 |
5 结论 |
参考文献 |
后记 |
(10)H局固定资产内部控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国外文献综述 |
1.2.2 国内文献综述 |
1.2.3 文献述评 |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方法 |
1.4 本文贡献与不足 |
1.4.1 本文贡献 |
1.4.2 本文不足 |
2 行政单位固定资产内部控制概述 |
2.1 行政单位固定资产内涵 |
2.1.1 行政单位固定资产概念 |
2.1.2 行政单位固定资产特点 |
2.1.3 行政单位固定资产内容 |
2.2 行政单位固定资产内部控制内容与目标 |
2.2.1 行政单位固定资产内部控制内容 |
2.2.2 行政单位固定资产内部控制目标 |
3 H局固定资产内部控制介绍 |
3.1 H局概况 |
3.1.1 H局的机构设置 |
3.1.2 H局资产情况介绍 |
3.2 H局固定资产内部控制现状 |
3.2.1 固定资产年度配置计划现状 |
3.2.2 固定资产验收入账环节现状 |
3.2.3 固定资产使用环节现状 |
3.2.4 固定资产清查环节现状 |
3.2.5 固定资产处置环节现状 |
4 H局固定资产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
4.1 H局固定资产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
4.1.1 固定资产年度配置计划存在的问题 |
4.1.2 固定资产验收入账环节存在的问题 |
4.1.3 固定资产使用环节存在的问题 |
4.1.4 固定资产清查环节存在的问题 |
4.1.5 资产处置环节存在的问题 |
4.2 H局固定资产内部控制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
4.2.1 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不够健全 |
4.2.2 综合计划处与财务处责任划分不明确 |
4.2.3 纪检监察处独立性不足 |
4.2.4 对资产管理结果缺乏科学的奖惩机制 |
5 对H局固定资产内部控制的建议 |
5.1 优化固定资产内部控制流程 |
5.1.1 固定资产年度配置计划流程优化 |
5.1.2 固定资产验收入账环节流程优化 |
5.1.3 固定资产使用环节流程优化 |
5.1.4 固定资产清查环节流程优化 |
5.1.5 固定资产处置环节流程优化 |
5.2 采取保障措施 |
5.2.1 明确单位领导的管理责任 |
5.2.2 加强对资产管理人员培训 |
5.2.3 制度规定权责,确保有据可依 |
5.2.4 积极发挥纪检处的作用 |
6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四、浅议学校房屋及建筑物管理(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剩余法的土地价值评估研究[D]. 周子天. 中国矿业大学, 2020(01)
- [2]AHP-模糊综合判定模型在高铁房屋征收价值评估中的应用研究 ——以太焦高铁项目为例[D]. 史瑞琦. 华东交通大学, 2020(01)
- [3]大连城市色彩意象的构成模式研究[D]. 林林. 大连理工大学, 2020(07)
- [4]太原市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研究[D]. 张倩. 云南财经大学, 2020(07)
- [5]潍河五莲县段综合治理工程设计与评价[D]. 谭飞. 山东科技大学, 2020(06)
- [6]基于信息传递机制下的中小型施工企业成本管理研究[D]. 陈思文. 西华大学, 2020(01)
- [7]沈阳市低碳物业管理模式构建研究[D]. 李行. 沈阳建筑大学, 2020(04)
- [8]《通俗常言疏证》及其所录通俗词语研究[D]. 袁耀辉. 吉林大学, 2019(02)
- [9]A饲料加工企业固定资产内部控制研究[D]. 王炎.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 2019(02)
- [10]H局固定资产内部控制研究[D]. 何少平.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 201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