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略论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论文文献综述)
袁磊[1](2018)在《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关于发展理念的演进与启示研究》文中认为发展是当今世界主题之一,更是中国共产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始终将发展作为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关键,带领中国人民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发展成就,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发展理念和中国气派的理论体系。党的十九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关键阶段,将发展作为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的重要抓手。因此研究此课题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研究内容从以下几个部分展开。绪论部分主要是论述本选题的研究背景、目的以及意义,梳理并分析了国内外该课题的当期研究成果,同时介绍了本文的研究方法和思路。第二部分主要是对中国共产党发展理念进行概述。对中国共产党发展理念演进的理论基础进行概括提炼,对马克思主义的相关发展理论进行梳理,同时介绍了近现代西方若干发展理念,以发展的视域掌握其基本理论特征及发展的内在联系。第三部分主要研究中国共产党发展理念演进的背景、动力与战略。从中国共产党发展理念的演进背景来说,反映了发展理念与时俱进并一脉相承的特性。对中国共产党发展动力与发展战略进行研究,有利于揭示中国共产党发展理念的内在规律。第四部分主要阐述中国共产党发展理念演进的阶段。此部分主要针对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同志有关发展理念演进的阶段,从各个阶段的理论内涵、历史作用进行探索,梳理中国共产党关于发展的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的过程。第五部分总结中国共产党发展理念演进的历史经验。从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等五个方面总结出中国共产党发展理念演进的历史经验,同时为总结中国共产党发展理念的现实启示做好铺垫。第六部分是中国共产党发展理念的现实启示。本部分新发展理念的实践过程,对中国共产党发展理念不断完善创新的过程进行分析,进而得出几点符合发展规律的现实启示。
葛登平[2](2012)在《新时期党的发展观与“发展”执政理念的形成及意义》文中研究表明“执政理念”是执政党在执政实践中,对执政的价值取向、规律、方略、目标、任务等进行的经验总结,是理论化的价值观,是执政党执政思想的核心和灵魂。执政理念具有两个层次。第一层次是为谁执政的问题,它指的是政党执政的根本价值取向,它是执政理念中最基本的问题,决定着执政理念的基本方向,是核心执政理念。第二层次是怎样执政的问题,它回答的是政党执政的方式方法,由于该问题解决的是政党执政活动如何开展的问题,是具体的执政理念。从执政理念的第二层次看改革开放以来(新时期)执政执政理念,其表现为“发展”的执政理念。它不仅有其理论渊源,而且有其产生的特定时代背景,具体体现为“发展才是硬道理”、“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科学发展”等执政理念,其内容是不断发展和深化的。“发展”作为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之特点,是紧扣时代主题与中国实际,并将发展与党执政兴国相联系和坚持人民利益的价值取向。三者之间的关系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共同目标下的理论继承与创新,也是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同一实践中的与时俱进。这表明了党在新形势下执政方式的新提升,体现了党执政能力的新水平,有利于党执政基础的巩固和加强。研究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关于“发展”的执政理念,对保持党的先进性,维护和发展人民的根本利益,保证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全面发展,进一步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孔祥云,冯务中[3](2009)在《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主题的深化》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丰富与发展作出了重大的贡献。它不仅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的历史课题,而且把党的建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机结合起来,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重大的理论和现实问题,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主题的认识。
邓水兰,温诒忠[4](2008)在《与时俱进的中国特色的经济发展理论——论邓小平、江泽民和胡锦涛对中国经济发展理论的创新》文中指出改革开放30年来,邓小平、江泽民和胡锦涛在不断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教训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并不断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的经济发展理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的"发展才是硬道理"的理论,是中国特色的经济发展理论的奠基石;江泽民的"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的理论,是从执政党应如何对待发展问题的新视野,对中国特色经济发展理论的重大继承和创新;胡锦涛的"科学发展观"理论,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发展、为什么发展、怎样发展的重大问题,赋予中国特色经济发展理论以新的时代内涵和实践要求。
张冬冬[5](2008)在《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的三次突破》文中认为执政理念在执政理论中处于核心地位,它反映了执政党执政的宗旨和执政的整体行为取向。加强对处于执政核心地位的执政理念的研究有利于确保我们党在领导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过程中始终有一个正确的执政行为取向。我国改革开放30年来,我们党对执政理念实现了三次突破。党的执政理念在实践的基础之上不断得到升华,增强了党的执政能力,丰富了党的执政理论。
宁淑玲[6](2008)在《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发展理念之比较》文中认为发展,人类社会的一个永恒主题,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永恒主题。当今世界不同国家、不同社会制度之间的激烈竞争,说到底也是围绕发展问题展开的。于是,什么是发展,怎样发展等等,就成为人们在不同历史阶段所面临的不同社会矛盾,不断追寻并孜孜以求的问题。论文遵循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原则,以对发展和发展理念的分析为契入点,通过对邓小平、江泽民和胡锦涛等领导人改革开放以来,在我国社会发展不同时期,根据不同的阶段性特征,所提出的“发展”理念侧重点不同的深入对比分析,探寻他们关于“发展”理念的异同。这种研究对于我们深刻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规律和建设规律,进一步提高贯彻落实新的发展观的自觉性,从而更科学、更协调、更全面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全文分三大部分:第一部分为第1章。主要从哲学角度阐明了发展及发展理念的内涵。在梳理和分析西方发展理念和马克思主义发展理念的基础上,提出发展理念作为对发展实践的一种反映、理解与创新,是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变化的。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观则是一种全面的、可持续发展观。第二部分为第2、3、4章。这部分主要论述了邓小平、江泽民和胡锦涛等领导人发展理念形成的社会背景和实践基础,并着重论述了他们各自发展理念的基本内涵。第三部分为第5章。这部分内容主要对邓小平、江泽民和胡锦涛各自发展理念进行对比。首先,他们的发展理念都是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发展观;都强调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用发展解决中国面临的各种问题;都强调发展的成果要由人民共享,发展要以人为本;都强调发展是一种全面的发展观;都强调改革开放是中国发展的动力等等。其次,邓小平、江泽民和胡锦涛等人的发展理念提出的社会背景和实践基础不同;各自所侧重的发展理念有其鲜明的语言特色;他们的发展理念对中国社会发展实践的指导作用不同。
江淑丽[7](2008)在《论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观的探索》文中研究说明中国共产党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邓小平提出了"发展是硬道理",江泽民提出了发展是执政兴国第一要务,胡锦涛提出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每一代领导集体都牢牢抓住发展这一主题,探索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具体道路,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观。
徐玲[8](2007)在《历史的升华:从“发展是硬道理”到科学发展观》文中提出中国共产党关于发展的理念,实现了从"发展是硬道理",到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再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地科学发展观的历史演进。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是一脉相承的,是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发展观。
尹杰钦[9](2007)在《论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文中指出中国共产党要承担起中国社会进步的历史责任,就必须始终抓住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因为: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中国共产党的一条宝贵的历史经验;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提升中国国力和地位的客观要求;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实现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必然要求;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
王浩雷[10](2007)在《科学发展视野中的“第一要务”》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发展是人类延续生命和创造文明的决定因素,也是执政党承担历史任务、完成执政使命的根本途径。党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的理论,为新时期贯彻"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二、略论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略论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论文提纲范文)
(1)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关于发展理念的演进与启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的背景、目的和意义 |
1.1.1 选题的背景 |
1.1.2 选题的目的 |
1.1.3 选题的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1.3 研究方法与研究思路 |
1.3.1 研究方法 |
1.3.2 研究思路 |
1.4 研究创新之处 |
1.4.1 研究内容的创新 |
1.4.2 研究视角的创新 |
第二章 中国共产党发展理念概述 |
2.1 中国共产党发展理念的内涵与特征 |
2.1.1 中国共产党发展理念的内涵 |
2.1.2 中国共产党发展理念的特征 |
2.2 中国共产党发展理念演进的理论基础 |
2.2.1 马克思主义的发展理论 |
2.2.2 列宁的发展思想 |
2.2.3 毛泽东关于社会发展的构思 |
2.3 近现代西方发展理念借鉴 |
2.3.1 经济增长发展理念 |
2.3.2 经济增长统筹社会变革发展理念 |
2.3.3 可持续性发展理念 |
2.3.4 以人的发展为中心的发展理念 |
第三章 中国共产党发展理念演进的背景、动力与战略 |
3.1 中国共产党发展理念演进的背景 |
3.1.1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
3.1.2 “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 |
3.1.3 “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 |
3.1.4 “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
3.2 中国共产党发展理念的动力体系 |
3.2.1 改革动力论 |
3.2.2 创新动力论 |
3.2.3 科学发展动力论 |
3.2.4 人民主体动力论 |
3.3 中国共产党发展战略的类型与实践 |
3.3.1 改革开放的现代化发展战略 |
3.3.2 执政兴国的创新化发展战略 |
3.3.3 以人为本的科学化发展战略 |
3.3.4 新时代治国理政发展战略 |
第四章 中国共产党发展理念演进的阶段 |
4.1 发展是硬道理 |
4.1.1 具体内涵 |
4.1.2 历史作用 |
4.2 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第一要务 |
4.2.1 具体内涵 |
4.2.2 历史作用 |
4.3 科学发展观 |
4.3.1 具体内涵 |
4.3.2 历史作用 |
4.4 新发展理念 |
4.4.1 具体内涵 |
4.4.2 历史作用 |
第五章 中国共产党发展理念演进的历史经验 |
5.1 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 |
5.2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核心思想 |
5.3 坚持传承与创新相结合 |
5.4 坚持用实践检验发展理念 |
5.5 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
第六章 中国共产党发展理念演进的现实启示 |
6.1 发展要正确认识中国国情 |
6.2 发展要科学把握发展规律 |
6.3 发展要坚持理论创新 |
6.4 发展要推进实践探索 |
6.5 发展要加强法制建设 |
结语 |
参考文献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致谢 |
(2)新时期党的发展观与“发展”执政理念的形成及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导论 |
一、 论文选题理由和价值 |
二、 本课题的相关研究现状 |
三、 本课题的创新之处 |
四、 研究方法 |
第一章 相关概念界定和理论渊源 |
一、 相关概念界定 |
(一) 执政理念 |
(二) “发展”的执政理念 |
(三)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关于“发展”执政理念 |
二、 理论渊源 |
(一)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发展的基本理论 |
(二) 列宁关于俄共党执政条件下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的主要论述 |
(三) 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重要思想 |
第二章 发展观的演进与核心内容 |
一、 发展才是硬道理 |
(一) 时代主题的把握与“发展才是硬道理”的提出 |
(二) 发展才是硬道理的核心内容 |
二、 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第一要务 |
(一) 改革开放实践经验的总结与“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第一要务”的提出 |
(二) 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第一要务的核心内容 |
三、 科学发展观 |
(一) 发展的阶段性特征与“科学发展观”的提出 |
(二) 科学发展观核心内容 |
第三章 “发展”执政理念生成及相互关系 |
一、 “发展”执政理念的生成 |
(一) 发展才是硬道理初步形成了“发展”的执政理念 |
(二) 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第一要务深化了“发展”的执政理念 |
(三) 科学发展是“发展”执政理念的新提升 |
二、 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 |
(一) 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共同目标下的理论继承与创新 |
(二) 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同一实践中的与时俱进 |
第四章 “发展”执政理念之特点、意义及启示 |
一、 特点 |
(一) 紧扣时代主题与中国实际 |
(二) 将发展与党执政兴国相联系 |
(三) 坚持人民利益的价值取向 |
二、 意义 |
(一) 表明了党在新形势下执政方式的新提升 |
(二) 体现了党执政能力的新水平 |
(三) 有利于党执政基础的巩固和加强 |
三、 启示 |
(一) 坚持“发展”的执政理念,方能保持党的先进性 |
(二) 坚持“发展”的执政理念,方能维护和发展人民的根本利益 |
(三) 坚持“发展”的执政理念,方能保证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全面发展 |
(四) 坚持“发展”的执政理念,方能巩固党的执政地位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3)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主题的深化(论文提纲范文)
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从坚持党的先进性的高度, 深化了对什么是社会主义、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 |
1. 突出发展先进生产力是社会主义首要的根本任务, 强化了先进生产力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
2. 突出建设先进文化是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 |
3. 突出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社会主义本质 |
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 |
1. 突出发展在党执政兴国中的地位 |
2. 突出了发展的科学内涵 |
3. 突出了发展的动力 |
4. 突出了发展的战略目标 |
5. 突出了发展的主体力量 |
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强调“建设中国特色社 |
1. 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 |
2. 把党的建设要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融为一体, |
(6)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发展理念之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发展及发展理念概述 |
1.1 发展及发展理念 |
1.2 西方发展理念 |
1.2.1 西方的“现代化理念” |
1.2.2 西方的可持续发展观 |
1.2.3 佩鲁的新发展观 |
1.3 马克思主义发展理念 |
1.3.1 社会发展本源论 |
1.3.2 社会发展结构论 |
1.3.3 社会发展动力论 |
1.3.4 社会发展规律论 |
1.3.5 社会发展主体论 |
第二章 邓小平的发展理念 |
2.1 邓小平发展理念提出的社会背景 |
2.1.1 时代主题:和平与发展 |
2.1.2 实践主题:国内工作重心转移 |
2.2 邓小平发展理念的基本内涵 |
2.2.1 发展道路及发展阶段理念 |
2.2.2 发展战略及发展途径理念 |
2.2.3 发展动力及发展机遇理念 |
2.2.4 发展速度及发展协调理念 |
第三章 江泽民的发展理念 |
3.1 江泽民发展理念提出的社会背景 |
3.1.1 全球化:我国发展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
3.1.2 社会转型:党执政理念创新的紧迫性 |
3.2 江泽民发展理念的基本内涵 |
3.2.1 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
3.2.2 发展是全面和可持续的发展 |
3.2.3 发展是实现社会全面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的统一 |
3.2.4 发展要有新思路 |
第四章 胡锦涛的发展理念 |
4.1 胡锦涛发展理念提出的社会背景 |
4.1.1 发展失衡:世界各国面临的现实矛盾 |
4.1.2 构建和谐社会:党发展理念创新的必要性 |
4.2 胡锦涛发展理念的基本内涵 |
4.2.1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
4.2.2 坚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
4.2.3 坚持城乡协调发展 |
4.2.4 坚持区域协调发展 |
4.2.5 坚持改革开放 |
4.2.6 坚持以人为本 |
第五章 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发展理念的对比研究 |
5.1 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发展理念的相同之处 |
5.1.1 都是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发展观 |
5.1.2 都强调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
5.1.3 都强调发展的成果要由人民共享 |
5.1.4 都强调发展是一种全面的发展观 |
5.1.5 都强调改革开放是中国发展的动力 |
5.2 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发展理念的不同之处 |
5.2.1 关于发展理念提出的社会背景不同 |
5.2.2 关于发展理念的主要特色不同 |
5.2.3 关于发展理念对中国社会发展实践的指导作用不同 |
参考文献 |
致谢 |
(8)历史的升华:从“发展是硬道理”到科学发展观(论文提纲范文)
一、对邓小平关于“发展才是硬道理”论断的理解 |
二、“第一要务”是对发展观的理论创新 |
三、科学发展观是对发展理念的重要升华 |
(9)论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论文提纲范文)
一 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是中国共产党的一条宝贵的历史经验 |
二 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是提升中国国力和地位的客观要求 |
三 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是实现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必然要求 |
四 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 |
四、略论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论文参考文献)
- [1]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关于发展理念的演进与启示研究[D]. 袁磊. 安徽工业大学, 2018(02)
- [2]新时期党的发展观与“发展”执政理念的形成及意义[D]. 葛登平. 南京师范大学, 2012(03)
- [3]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主题的深化[J]. 孔祥云,冯务中.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2009(01)
- [4]与时俱进的中国特色的经济发展理论——论邓小平、江泽民和胡锦涛对中国经济发展理论的创新[J]. 邓水兰,温诒忠.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8(05)
- [5]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的三次突破[J]. 张冬冬. 传承, 2008(10)
- [6]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发展理念之比较[D]. 宁淑玲. 天津大学, 2008(09)
- [7]论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观的探索[J]. 江淑丽. 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01)
- [8]历史的升华:从“发展是硬道理”到科学发展观[J]. 徐玲. 学术论坛, 2007(12)
- [9]论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J]. 尹杰钦.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06)
- [10]科学发展视野中的“第一要务”[A]. 王浩雷. “科学发展与社会和谐”理论研讨会论文集, 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