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石广生说符合检疫规定的美国农产品均可进入中国市场(论文文献综述)
孙舒[1](2020)在《WTO框架下中美贸易争端中的法律技术脱节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法律技术脱节是指国际体系中同属特定领域国际公约的缔约方,在公约框架下的法律制定技术与法律适用技术的不一致。法律技术脱节研究是基于对法律主体在特定法律领域的立法技术和法律适用技术的研究,研究方法是采取定量方法与定性方法相结合的实证研究,得出该主体与其他国际法律主体之间存在立法技术和法律适用技术的不一致的现象。针对特定领域法律技术脱节的研究成果,可以直接转化称为该领域法律技术的调整依据。法律技术脱节作为国际法领域普遍存在的现象,长久以来没有得到我国学术界和实务界重视,缺乏系统的理论和实证研究。2017年8月以来,美国对华发起“301调查”1并根据调查结果威胁加征关税,中美在WTO争端解决机制互相申诉的同时利用国内措施互相进行贸易制裁施压,中美贸易关系急转直下,贸易争端解决成为中美关系的核心议题。当前中美贸易对立关系已经形成,在大国权利政治的较量之下,法律技术是处理中美经贸关系的有力合法武器,中国应根据中美贸易法律技术脱节的发展演变及时做出相应的调整。鉴于实践和理论需要,论文以中美贸易法律技术脱节为研究切入点,以中美在世界贸易组织的39起争端解决案件为观察样本,研究中美在WTO框架下法律技术脱节的现象和原因,进而提出中国贸易法律技术的调整方案。论文共分为七部分。第一部分为导论,主要概述了WTO框架下中美贸易争端中的法律技术脱节的研究背景、研究思路、创新点和现有研究述评。论文第二章重点解释了法律技术脱节的内涵和外延,法律技术脱节的概念是基于法律技术提出的。本文对传统法律技术概念进行了拓展,认为法律技术包括立法技术和法律适用技术。在此基础上,本文认为法律技术脱节是指国际体系中同属特定领域国际公约的缔约方,在公约框架下的法律制定技术与法律适用技术的不一致。这一部分的重点是论文的理论概念解析。第三章内容为WTO框架下中美贸易争端中的法律技术脱节的背景,包括WTO概况、中国对美贸易法律技术脱节的背景以及美国对华贸易法律技术脱节的背景,这一部分是后面的研究背景。第四章为法律技术脱节背景下中美世贸争端案件的统计分析。论文这一部分统计了中国诉美国的16起WTO争端案件和美国诉中国的23起WTO争端案件,并根据案件统计信息分析了案件的基本特点。第五章为WTO框架下中美实体法律规则领域的法律技术脱节。本章分析了中美互相提起的39起世贸案件涉及的WTO实体规则,以及通过案件分析中美在实体规则领域的法律技术脱节,即立法技术和法律适用技术在实体领域的不一致。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中美在WTO实体规则体系下存在法律技术脱节的原因。第六章为WTO框架下中美程序法领域的法律技术脱节。本章重点分析案件中涉及的程序性规则,重点集中在“双反”调查的程序和DSU程序下中美法律技术脱节的现象和原因。论文最后一部分为中国贸易法律技术的调整方案。针对前文分析的中美在实体法和程序法领域存在的法律技术脱节现象及原因,提出中国应对中美在WTO框架下法律技术脱节的方案,主要是贸易法律价值合法化、立法技术和法律适用技术调整路径。综上所述,本论文统计分析了中美互相在WTO争端解决机制提起的39起争端案件,并以法律技术脱节为切入点,分别分析了中美在实体和程序领域的具体法律技术脱节现象和原因。最后提出了中国应对中美贸易法律技术脱节的调整方案。论文要强调的是国际法律技术脱节存在必然性,在应对国际法律技术脱节做出具体法律技术调整的过程中必须不以国内法律技术脱节为代价,这样一国的法律技术才能在相关法律领域发挥最大的效力。
靳发亮[2](2020)在《食品安全技术性贸易壁垒制度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食品安全技术性贸易壁垒制度在起着规制技术性贸易壁垒措施作用的同时,也承担着保障食品安全之职。在国际食品进出口贸易日益飞速发展的今天,各国在享受贸易带来的巨大利益同时也面临着食品流通所带来的安全隐患。WTO框架下的《TBT协定》与《SPS协定》作为食品安全技术性贸易壁垒制度中最为重要的两个法律文件,发挥主要的调整、规制作用。但食品安全技术性贸易壁垒制度本身存在着诸多缺陷,文章尝试通过分析TBT协定和SPS协定所构建的规则、原则和制度从而找到缺陷之所在,并就相关缺陷提出修改、完善建议。文章拟定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对食品安全和技术性贸易壁垒等基础性概念进行描述,结合其他学者的研究结果分析其内涵与特征,并给出个人观点。第二部分对TBT协定与SPS协定相关条款构成的各种原则与制度进行具体分析。第三部分结合上文的分析,指出食品安全技术性贸易壁垒制度存在的缺陷。第四部分对如何弥补缺陷提出个人建议。
陈炜[3](2017)在《上海自贸区竞争政策问题研究 ——以市场准入制度为中心》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方向和措施之一就是进行自由贸易区的探索。作为一个经济制度化的命题,自由贸易区在世界范围内已经进行了广泛的实践,并且有了很多成功的范例。研究自由贸易区必须和中国特定的经济制度相结合,这是本文研究的基础,并可以为下一步中国经济开放和市场体制改革的法制化进程提供借鉴。在特定区域设立自由贸易区,牵涉到法律制度的重新建构,尤其是在我国法律框架内对经济规制进行符合国际规则的改造,具有理论和现实的重大意义。上海自贸试验区本身虽然有地域的局限性,但是为中国彻底市场化经济改革与全球化经济开放提供制度范例,其理论意义以及现实意义均不言而喻。区别于国与国之间的自贸协定,一国政府主动采取措施进行制度试验,是基于本国应对经济关系的调整,是全面反映市场经济开放性的法律诉求,其关系的发生、变更和消失也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改革开放的纵深发展具有理论意义。这种试点,是超越干预主义和新自由主义范畴的经济法意义上的空间重构。本文从上海自由贸易区的功能定位出发,结合全球自由贸易园区发展的新趋势、新特征,从竞争政策的视角研究自由贸易区的市场准入制度,并将市场准入与自贸区的贸易业态模式创新、投资开放创新、离岸型功能创新及政府管理服务创新等重点举措相结合,进行深入分析。通过比较借鉴中外竞争保护方面的法律规定、制度设计和实践运用,为建构我国自由贸易区的竞争政策和完善社会创新体系提供有益参考。基于对现实和理论的综合考量,本文提出:第一,准入前国民待遇和负面清单管理模式在自贸区的试点为中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开放,尤其是市场竞争的制度化提供了法律制度上的探索。准入前国民待遇从制度上确立了不同市场主体在市场中的平等地位,对既有的行政性垄断予以颠覆;而负面清单管理模式的采用则为国家利益、公共诉求的保留提供了有限度的保障。政府作为一个“中立”的调控者,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其利益并不能以行政性垄断的方式予以保障,这是对公平、自由的市场秩序的基本要求。自贸区在准入制度上的改革,在竞争法上的意义也在于此。第二,自贸区管理体制、机制的创新,特别是市场准入的创新,也是政府自身对改革开放的一种现实回应,是对行政性垄断在制度上的改进。这种改革趋势使得中国经济的宏观调控在法律架构和制度安排上融入世界投资和贸易规则,并在对如何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中保障国家利益进行了探索。第三,在微观层次上,自贸区的竞争制度试验也是为各类市场主体的平等、自由市场活动提供了制度框架。以准入前国民待遇和负面清单管理模式为标志的举措将使得中国的市场化与法治化改革真正触及市场的结构性改革。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一是以竞争政策为研究思路,从立法设计的角度研究市场竞争和反垄断规制在自贸区的建构和实施,具有理论上的创新性;二是以利益分析来界定现实中的开放与规制、国民待遇与市场准入,对自贸区竞争制度建构提供理论依据;三是以规制来分析自贸区市场准入问题与风险规避等命题之间的政府机制。本文将经济学与法学概念之中的市场竞争予以再定位,并在自贸区的概念中予以重新分析,以期对我国市场开放和竞争倡导的现实改革提供法经济学视角下研究的新路径。
李晋华[4](2016)在《矿产品出口管制研究 ——国际比较与中国政策的完善》文中研究说明矿产品出口管制是指一个国家、地区或独立的经济体当局,根据本国(地区)政治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以及签订的国际协议,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对矿产品出口进行管理和制约的活动。矿产品是重要的原材料,其生产和供应对全球的工业发展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矿产品所具有的可用竭性,多数矿产品所具有的不可再生或再生过程漫长的特性,决定了一个国家(地区)在制定矿产品出口战略时,既要考虑到国际经济和政治关系发展的需要,也要考虑本国(地区)生产和生活所需以及资源和环境保护的需要。合理的矿产品出口管制体系包含的要素,不但需要从矿产业本身发展需要的各种因素出发,更是涵盖社会、经济、法制等方面。合理的矿产品出口管制能够充分发挥本国优势资源,有利于巩固由矿产品优势带来的经济方面的优势,也会有益于就业增长、开采技术的创新、产品的创新、产业链生长等。出口管制作为一国(地区)或一个独立经济体对外政策的重要工具,对外交和政治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的作用,如果需要对对方进行约束,可以采取禁止或者减少矿产品出口的管制措施,如果需要改善与对方的关系,则可以采取取消或放宽矿产品出口的管制措施。本文研究主要分三大部分,第一个大的部分主要是对矿产品出口管制的含义、特点、方式、措施、影响等展开分析,第二个大的部分主要是对经济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新兴工业化国家的矿产品出口管制体系和特点等展开分析,第三大部分主要是对中国矿产品出口管制的严格、现状、特点、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完善出口管制政策展开分析。矿产品出口管制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国家的自然资源安全,保障国家的经济利益和政治、外交等方面的利益。但矿产资源的管制,尤其是矿产品的出口管制的性质、严苛程度、管制方式和手段等如果不当,也会影响出口收益,影响国际市场参与能力和影响力,由此给整个矿业发展和整个供应链上各个产业带来的影响也需要更为慎重的仔细考量。因此一国、地区将实施矿产品出口管制的内容、方式、程度等的衡量标准设定显得极为重要。对于国家、地区来说,由于矿产品出口管制的影响程度直接取决于矿产品进口依赖程度。一国、地区采取严苛的出口管制政策,相对的进口国即管制对象国来看,会产生包括经济安全在内的各类安全威胁。由此给管制对象国的相关产业发展、技术进步、涉及相关产品价格定价和企业发展等都会带来不容小觑的冲击和威胁。在规避出口管制国对本国相关产业发展形成的不利影响,并有的放矢的规避不利因素是应对矿产品出口管制影响的重要课题。矿产品出口管制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对于国际市场的影响更为直观。矿产品出口管制程度严,就会阻碍矿产品国际贸易的顺利进行。原本的运营成本大大增加会推高国际市场该类矿产品的销售价格,由此降低矿产品交易的便利程度。贸易程度降低不利于世界范围内整体工业化发展进程,而且由于矿产品获得易度降低带来的政治危机也会威胁世界和平。由武力带来的世界和平威胁造成的越来越多的难民潮,不仅影响着战争国的政治、经济发展进程,也给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社会经济生活带来极大的困扰。美国作为出口管制制度建立最早、较完善的国家,在矿产品的出口管制中更多的是关注矿产品作为原料组成的其他工业产品的出口管制。在出口管制涉及的对象实际十分广泛、执行管制法规和管制清单的执法力度严苛。美国的矿产品出口管制秉持着整个国家出口管制体系的一贯性,管制的出发点和管制体系更新都基于整个国家的政治、外交需要。加拿大作为主要矿产品出口国,基于与美国建立的《北美自由贸易协定》,整体的出口管制体系与美国的体系十分相近。但对于主要依靠出口矿产品的国家经济发展体系来看,也有十分突出的自身特色。对于矿产品特别是钻石一类的稀有矿产的出口,加拿大政府专门制定出口管制条例对于出口加以管理和限制。但在涉及的管制主体和管制对象等方面仍存在,管制主体庞杂不清晰,整体专业性管制体系构建模糊等问题。英国的矿产品出口管制,作为基于本国长期国际贸易发展进程积累的经验所建立管制体系中的一部分,更加侧重对于相关矿产品出口进行的管理和规制活动。英国大多数矿产品需求依赖进口满足,对于出口的态度十分明确。基于整体出口管制建立的完善程度,相关涉及的出口管制主体、管制手段等也比较明确。欧盟作为世界上特殊的国际组织和第一大经济实体,在出口管制层面结合各个成员国的自身出口管制制度,形成了自身多层面的出口管制体系。对于矿产品出口管制的针对性不高,多样化是欧盟出口管制的一大特色,但涉及的具体矿产品出口管制的层面繁杂也使管制的效率和效果大打折扣。澳大利亚矿产品出口管制,是基于国家整体出口管制体系建立的。对于鼓励矿产品出口拉动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模式,出口管制的出发点依旧关注在国家防御和战略商品管制的方面。管制的相关机构业务交叉,重点突出的方面稍显不足,对于矿产品出口的约束力低。非洲作为矿产资源富集之地,对于矿产品的出口一方面受到各国殖民经济历史的影响,另一方面也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但基于整体长期发展滞后因素存在,致使非洲各主要矿产国家的矿产品出口管制在整个国家政策、法律体系的重要性不突出。诸如南非没有具体矿产品出口管制的法律、法规政策,在整个国家管制体系中涉及除矿业自身管理约束的《契约登记法》外,就进出口还有《国际贸易管理法》、《进出口控制法》等法律条文作为出口管理的参照依据。印度的出口管制历史很长,但具体涉及的矿产品出口管制在整个体系中却不突出。只有对包括石油、高品位铁矿砂在内的特定矿产品出口方面进行企业专营制管理,此外其他类别矿产品出口和整体管制在管制主体、管制对象和管制方式等方面的指定也不十分明确俄罗斯有专门的《出口管制法》和《出口管制清单》对出口进行管理和规制。矿产品凡涉及在内都会受到规制和管理。也在出口配额和出口许可证制度中明确矿产资源等出口必须持有出口许可证方能出口。俄罗斯矿产品出口管制主体较多,整个管制体系由于侧重点不同,导致执法力度不够。国际局势不断变化中,俄罗斯的矿产品出口受到的多边出口管制约束多,在执行管制方面难免会产生力度不到位,顾忌因素多。中国的矿产品出口管制近年来随着稀土出口等矿产品出口问题凸显逐渐被人们重视起来。在管制体系建立、管制法律法规、管制政策等多方面基于国家贸易管制体系变革逐渐形成重视包括WTO在内的各种国际贸易规则约束的多层面庞杂政策管制体系。但我们也必须清楚意识到中国的矿产品出口管制体系建设起步较晚,目前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管制的法律、法规的条款规定不够具体,缺乏专门的矿产品出口管制法律法规。在管制主体方面管制部门涉及面广,没有专门的政府部门专门将这些管制工作进行统一,各主管部门之间的制约关系较弱。管制方式的简单粗放致使国家矿产资源安全性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威胁。为维护国家自然矿产资源有序、安全利用,使国家政治、外交、经济利益最大化,在总结其他发达国家矿产品出口管制体系的同时,不断完善中国矿产品出口管制体系构建对于国家资源、安全有益且必要。在法律法规方面,制定专门条例就矿产品出口涉及的重要敏感产品列入管制清单,建立一个有益于维护国家安全、加速凸显特殊优势矿产业发展、管制效率高、管制公正严明的矿产品出口管制法律体系。将国家相应法律、法规层面的完善始终与国际多边管制体系的接轨作为完善和提高管制的重要工作,在政府管制水平方面加大收益。为此而带动整个国家整体管制体制效能增长,在整个矿业发展的产业链各个层面上予以最大助力。
魏东[5](2011)在《WTO框架下技术法规、标准和合格评定程序研究》文中研究指明2001年12月11日我国成为世界贸易组织(WTO)的正式成员,弹指一挥间,“入世”已经十年。成为国际贸易大家庭的一员,即可以享受WTO成员的权利,为进一步扩大对外经济贸易的发展提供了巨大机遇,同时也需要履行相应的义务。在履行义务的过程中也将面临一系列挑战,一方面随着关税的降低,配额、许可证等非关税措施的逐渐取消,进口商品将越来越多的涌入我国,冲击国内市场;另一方面我国出口商品受到国外技术壁垒的影响使得形势日益严峻,形形色色、花样繁多的技术壁垒使得走出去面临诸多难题。我们通常说的技术性贸易壁垒,是由WTO《技术性贸易壁垒协定》Agreement on Technical Barriers to Trade(TBT Agreement)来规范的,由技术法规、标准和合格评定程序三个要素组成。本文所指的TBT,当我们称其为壁垒时,显然是从其对国际贸易起阻碍作用的角度说的。另一方面,当我们尝试构建自己的技术性贸易措施管理体系时,笔者倾向于使用“技术性贸易措施(Technical Measures to Trade)"这一中性的名词。我们有必要充分研究国际上通行的技术性贸易壁垒,熟悉其规则和惯例,并根据中国自己的特点,在遵守WTO规则的基础上,探寻建立起自己的技术性贸易措施体系,以实现《TBT协定》所认同的合法目标:即保护人类、动物或植物的生命或健康,保护环境;防止欺诈以及保护国家安全。此外,我们研究TBT,将有利于更好地利用规则,按中国国情“量身定制”非歧视的技术性贸易措施,将不符合我国国家利益的商品通过技术手段调控,阻挡在国门之外,维护我国的正常经济和贸易利益。另一方面,作为世界第一制造大国,我们的产业界在走向世界的同时,需要与我国的技术性贸易措施主管部门一道共同配合,打破国外的技术性贸易壁垒,促进我国的外贸出口。本文尝试在理论和实务相结合的基础上,探讨如何构建即体现中国自身特色,又不违背世贸规则的技术性贸易措施体系。第一章介绍了技术性贸易措施的定义、形式、特点、地位和作用。技术性贸易措施包括技术法规、标准和合格评定程序,还包括为保护人类健康和动植物安全而实施的卫生与植物卫生(SPS)措施及绿色环境壁垒和专利壁垒等形形色色的贸易措施。文章分析了其最新变化,提示其既有合理正面的作用,又有对贸易阻碍的负面作用。第二章则通过介绍以美国和欧盟等经济体为代表的典型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体系的情况,着重从其技术法规体系、标准体系和合格评定制度等方面逐一探讨分析其构成和运行特点,,并总结分析了欧美应对国外技术壁垒经验。第三章以《中国技术性贸易措施年度报告(2010)》为基础,分析了国外技术壁垒对我国经济贸易的影响。第四章是实例剖析,着重介绍了美国应对欧盟化学品新法规(REACH)、日本对食品农产品建立的肯定列表制度(Positive list system)和以法国为代表的欧洲国家的技术壁垒执法案例分析。第五章着重分析了我国技术性贸易措施的现状、面临的新形势和存在的问题。第六章尝试从法律和实务层面探讨建立和完善我国的技术法规体系、标准体系、合格评定体系及卫生与植物卫生措施体系等四个方面探讨如何建立我国自己符合国际规则的技术性贸易措施体系。期望通过本文的探讨,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使更多的专业人士深入了解技术壁垒,关注我国自己的技术性贸易措施体系,使其完善并全方位地与世界贸易组织的规则接轨,从而使我国在履行入世承诺的同时,充分享受加入世贸带来的权利,最大限度地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
全小莲[6](2010)在《WTO透明度原则:内涵、发展与影响》文中研究说明WTO透明度原则是从GATT法律体系当中继承而来,并在乌拉圭回合之后大放异彩的WTO基本原则之一。从GATT时期的潜伏到WTO时期的爆发,WTO透明度原则的发展,本身就体现着国际贸易法从关税到以非关税壁垒为主要关注目标的历史发展脉络。透明度原则最早被规定在GATT1994的第十条当中;WTO当中货物贸易的其他协议以及知识产权贸易和服务贸易当中也有相应的透明度条款;贸易政策评审机制是保障透明度原则的专门机制。争端解决机构在司法程序中也适用了透明度原则。经过近40个案件的裁决,WTO透明度原则已经形成了有众多规则内容的法律制度,同时,争端解决机构也形成了在透明度问题上的比较明确的立场。欧盟——特定海关事项案表明争端解决机构不倾向于限制WTO透明度原则适用的范围,但是同时适用透明度原则的案件并不一定裁定被诉方违反透明度原则,这也符合争端解决机构一向避免争议、小心谨慎的立场。而在众多案例当中使用“保护‘贸易者’的预期”这一提法,也表明争端解决机构有意拓展透明度的合理性基础,是对“保护缔约方预期”的条文内容的大胆突破。促成透明度如此快速发展的因素有很多,关键的两个因素是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对金融危机的共识。WTO透明度原则的宗旨是破除贸易保护,促进国际贸易健康发展。若想达成这一目标,就必须从国际贸易摩擦的国内原因入手。国际贸易摩擦往往是由于要求贸易保护的政治压力和条块分割的行政体制造成的,而深层次的原因则是应激性的选举政治和客户主义的行政机构设置与考评机制。找到原因,对症下药,才能避免既得利益集团绑架决策者和民意,才能使贸易管理和贸易政策科学、民主。西方法治土壤上培育出的透明度原则也在和东方国家的法律传统、立法实践和行政执法体制碰撞着。透明度原则的适用,导致了这些国家的立法和执法改革,日本和中国是有代表意义的两个例子。虽然改革的程度深浅不一,但是这毕竟是令人瞩目的进步。在WTO透明度原则的作用下,国际贸易体系和国内贸易管理都可以期待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
戚树霞[7](2010)在《中国农产品出口问题研究》文中提出随着经济全球化、贸易自由化得发展,农产品贸易也越来越成为各国关注的焦点。而近年来中国的农产品、食品屡次出现问题,也越来越引起人们关注,而中国作为农产品贸易大国,同时也是农产品贸易争端较多的国家,尤其是2007年金融危机以来,中国的农产品贸易争端问题更是不断凸显出来。本文希望通过对中国农产品出口贸易方面分析为中国农产品贸易争端问题提供有效地解决途径。第一章主要论述了本文写作的目的、研究方法以及写作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同时就农产品出口现状的国内外研究及其理论进行论述。第二章主要分析了农产品贸易的概念及现存的国际管理机制。首先,对农产品概念范围以及当今国际存在的主要农产品问题着手,讲述了国际农产品贸易争端解决机制在农产品贸易中的作用并分析了当今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实施的农产品管理机制。第三章主要讲述中国农产品出口的现状及管理机制。主要从中国农产品目前出现的出口方面的争端问题的案例分析,阐述中国的世贸组织之下农产品出口管理机制的不足及其需要改善之处。第四章就金融危机之际中国农产品出口对策分析。首先,介绍了目前国外对华的不公平贸易政策形式以及金融危机环境之下,国际农产品贸易新战略的情况,由此分析中国在此环境之下的农产品出口对策。
杨玉莲[8](2009)在《基于技术性贸易壁垒全面提升产品质量的途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各国环保意识和知识产权保护意识的提高,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种类越来越繁多,范围越来越广泛,采用国际标准及合格评定程序的趋势不断加强,而且更加关注人体健康与环境保护,目前,它已逐步成为发达国家贸易保护主义的主要手段。美国、日本、欧盟实施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情况各有不同,但往往都通过严格的技术标准、检验检疫要求、包装和标签等对我国产品实施技术性贸易壁垒,提高我国产品出口成本,降低其国际竞争力,阻碍我国产品出口。但另一方面,技术性贸易壁垒也促使我国产业升级,建立完善的质量保障体系,促进产业现代化的发展。通过研究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产品的影响及对此影响的原因分析,指出了我国产品在提高质量突破国外的技术性贸易壁垒限制过程中,需要政府、行业协会和企业的共同努力。政府部门应当发挥市场监管和公共服务职能,建立健全技术性贸易壁垒预警机制,构建咨询信息平台,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体系,为企业创造良好的外部信息环境和制度保障;行业协会应当利用其优势地位,积极参与标准制修订,主动对突破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方法进行研究并指导企业,发挥其在促进行业发展中的协调管理作用;企业应当发挥主体作用,积极采用国外先进标准、建立先进质量管理体系,积极获取国外体系及产品认证,加强科研和技术创新,提高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和环境竞争力,培养熟悉掌握技术性贸易壁垒的专业性人才,从长远角度,以提升产品质量来突破技术性贸易壁垒。
陈丽丽[9](2007)在《对中国农产品进出口贸易跨越“绿色壁垒”问题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中国正式融入了经济全球化、贸易自由化进程。同时,中国农业的国际环境也发生了重大变化。虽然产品进入国际市场的“名义壁垒”(关税、配额制等)在逐渐减轻,但各种隐藏的以“环境标志”、“环境管理标志”等形式出现的“绿色壁垒”却在不断坚固,将成为新的、主要的贸易壁垒。近年来,发达国家以保护人类健康和环境的名义构造出形形色色的贸易保护方式。这种绿色贸易壁垒以其名义上的合理性、形式上的合法性及保护方式的隐蔽性给中国对外贸易带来越来越多的影响,而农业作为一种弱势产业更容易受其影响。农产品的生产、使用、消费和处理与环境之间又存在着直接的极为密切的关系,使中国农产品更难进入国际市场。可见,WTO在为中国农业发展提供更多机遇的同时也将使中国农业面临巨大的挑战和风险。因此,研究绿色壁垒及其对中国对外贸易的影响对中国对外贸易和经济的顺利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我们要积极地面对“绿色壁垒”,突破“绿色壁垒”,努力提高我国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从而促进我国整体经济的发展。本文首先就绿色壁垒的相关定义和其提出的背景、形成的原因进行简单的论述;其次,绿色壁垒是一种具有价格、数量和福利三重影响的技术壁垒,鉴于此,必须进行绿色壁垒对贸易影响的定性和定量的研究。在定量分析中,本文结合使用三种不同类型界定下非关税壁垒的定量分析方法来研究绿色壁垒产生的影响,再通过建立绿色壁垒税率模型计算与关税税率等价的绿色壁垒税率,并对绿色壁垒影响进行了价格、数量和福利分析。分析结果可为绿色壁垒影响CGE(可计算一般均衡分析)模型提供新的变量数据,还可以为政府预测损失、制订贸易政策和进行贸易谈判提供重要的依据;接着,以中国对大豆进口设置绿色壁垒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其测算结果与实际比较接近;最后针对影响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及建议。
王赫[10](2007)在《我国农产品贸易应对绿色壁垒法律对策研究》文中认为随着WTO贸易规则的日臻完善及其在世界范围内的推行,配额、数量限制等传统关税措施逐渐退出经济舞台,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新型的、有着极强的亲和力却又不为人识其真正面目的非关税壁垒,这就是“绿色壁垒”。它从诞生的一刻起,就被美、日、西欧等发达国家和地区视为保护本国市场,抵制外国产品的不二法门。“绿色壁垒”凭借其隐蔽性较强、透明度较低、不易监督和预测等特点,通过绿色技术标准、绿色环境标志认证制度、绿色卫生与动植物检疫制度、绿色包装制度、繁琐的认证和检疫程序、市场准入限制、绿色补贴等手段,在国际贸易中构筑起一道道无形的屏障,成功地将其他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产品拒之门外,在保护本国市场的同时造成了国际贸易交往的严重不平等性。我国是传统农业大国,农产品贸易在全国进出口贸易中占有重要地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农产品贸易额对世界贸易总额的贡献率连年攀升,但是从2001年入世至今的五年里我国农产品进出口贸易,尤其是出口贸易的良好发展态势逐年放缓,这其中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我们遇到了绿色壁垒的阻碍。绿色贸易壁垒已经成为横亘在中国农产品出口贸易前的巨大屏障。在这种情况下,研究中国农产品出口所面临的困境及其对策,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研究通过对比我国主要农产品贸易对象,包括欧盟、美国、日本以及韩国的现行的贸易政策和绿色壁垒措施,从法律角度为我国农产品出口贸易克壁出击提出有益建议和可行对策。
二、石广生说符合检疫规定的美国农产品均可进入中国市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石广生说符合检疫规定的美国农产品均可进入中国市场(论文提纲范文)
(1)WTO框架下中美贸易争端中的法律技术脱节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
abstract |
导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 |
一、中美贸易争端解决对中国贸易发展的重要性 |
二、WTO争端解决机制对中美争端解决的重要意义 |
三、中美法律技术脱节和中美贸易争端的关系 |
第二节 研究意义 |
一、理论意义 |
二、现实意义 |
第三节 文献综述 |
一、关于法律技术脱节的研究 |
二、关于WTO争端解决机制的研究 |
三、关于中美贸易争端的研究 |
四、关于中国贸易法律技术的研究 |
五、关于美国贸易法律技术的研究 |
六、关于中美贸易发展和战略的研究 |
七、关于中国发展战略和实力的研究 |
八、研究现状评述及启示 |
第四节 研究内容 |
一、研究范畴 |
二、研究重点、难点和创新 |
三、研究思路 |
第一章 法律技术脱节的内涵与外延 |
第一节 法律技术的概念发展及特征 |
一、法律技术的概念渊源 |
二、法律技术的概念拓展 |
三、法律技术的特性 |
第二节 法律技术脱节的基本内容 |
一、法律技术脱节的内涵 |
二、法律技术脱节的原因和特征 |
第三节 法律技术脱节的影响 |
一、法律技术脱节在国内领域的影响 |
二、法律技术脱节在国际领域的影响 |
第四节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WTO框架下中美法律技术脱节的背景分析 |
第一节 WTO的发展与现状 |
一、WTO制度发展 |
二、WTO规则体系的困境 |
第二节 中国对美国贸易法律技术脱节背景 |
一、入世后中国贸易发展概况、特点和前景 |
二、中国对美贸易战略演变 |
三、中国贸易法与WTO规则关系 |
第三节 美国对中国贸易法律技术脱节背景 |
一、2001 年至今美国贸易发展概况、特点和前景 |
二、美国对华贸易战略演变 |
三、美国贸易法与WTO规则关系 |
第四节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中美贸易争端的法律技术脱节案例表现 |
第一节 中国诉美国的WTO争端案件统计与分析 |
一、年度起诉案件变化规律 |
二、美国应诉方式法律性强 |
三、从案件结果看 |
第二节 美国诉中国的WTO争端案件统计与分析 |
一、年度起诉案件变化规律 |
二、案件涉及传统贸易和美国优势领域 |
三、中国应诉方式政治性强 |
四、从案件结果看 |
第三节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中美在WTO实体法领域的法律技术脱节 |
第一节 中美贸易争端涉及的实体法领域概况 |
第二节 中美实体法领域的法律技术脱节内容和特点 |
一、涉案WTO实体法规下中美法律技术脱节的内容 |
二、涉案WTO实体法规下中美法律技术脱节的特点 |
第三节 中美实体性法律技术脱节的原因 |
一、实体性立法领域的原因 |
二、实体法适用领域的原因 |
第五章 中美在WTO程序法领域的法律技术脱节 |
第一节 中美“双反”案件中程序性的法律技术脱节 |
一、AD和 SCM中的程序性规定 |
二、中美涉反倾销或反补贴程序案的概况 |
三、中美在双反领域中的程序性法律技术脱节 |
第二节 中美在DSU程序中的法律技术脱节 |
一、DSU程序性规定 |
二、中美WTO争端案件涉DSU程序概况 |
三、中美在DSU程序下的法律技术脱节 |
第三节 中美WTO争端中程序性法律技术脱节的原因 |
一、程序价值理念不一致 |
二、程序性立法差异 |
三、程序法适用差异 |
第六章 WTO体系下中国的贸易法律技术调整方案 |
第一节 贸易法价值合法化 |
一、维护WTO多边贸易体制 |
二、坚持自由贸易和公平贸易原则 |
三、实体法和程序法并重原则 |
第二节 中国对美贸易立法技术调整方案 |
一、平衡内外的立法方针 |
二、调整立法机制和机构 |
三、确立科学的立法规范 |
第三节 中国对美贸易法律适用技术调整方案 |
一、法律适用部门分工专业化机制化 |
二、积极主动参与国际贸易争端解决 |
三、建立与立法机构的反馈机制 |
四、转变“第三方”思维,实践中提高对实体法的解释能力 |
结论 |
参考文献 |
一、中文参考文献 |
(一)中文着作 |
(二)中文译着 |
(三)中文论文 |
(四)中文学位论文 |
二、英文参考文献 |
(一)英文着作 |
(二)英文论文 |
三、相关网站数据库 |
附件:中美提交WTO争端案件统计(2001-2019) |
致谢 |
(2)食品安全技术性贸易壁垒制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目的与意义 |
二、文献综述 |
三、文章结构与研究方法 |
第一章 国际贸易中食品安全技术性贸易壁垒问题概述 |
第一节 食品安全的内涵 |
一、食品安全的概念 |
二、食品安全的特征 |
第二节 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内涵 |
一、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概念 |
二、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特征 |
三、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种类 |
第三节 国际食品贸易视角下的食品安全技术性贸易壁垒 |
一、国际食品贸易与食品安全的关系 |
二、食品安全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内涵 |
三、以我国为例——当下食品安全技术性贸易壁垒带来的影响 |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WTO框架下的食品安全技术性贸易壁垒制度 |
第一节 《技术性贸易壁垒协定》的规制 |
一、《TBT协定》的产生背景 |
二、《TBT协定》对食品安全技术法规的规制 |
三、《TBT协定》对食品安全标准的规制 |
四、《TBT协定》对合格评定程序的限制 |
第二节 《实施卫生与植物卫生措施协定》的规制 |
一、《实施卫生与植物卫生措施协定》的产生背景 |
二、《TBT协定》与《SPS协定》之适用范围区分 |
三、《SPS协定》中的协调一致 |
四、《SPS协定》中的等效 |
五、《SPS协定》中的“风险评估”与“科学举证” |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食品安全技术性贸易壁垒制度的缺陷 |
第一节 国际标准体系不够完善 |
第二节 相关条款中术语、概念模糊 |
第三节 部分条款具体规定不甚明确,缺乏细化规定 |
第四节 部分条款的规定过于理想化 |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食品安全技术性贸易壁垒制度的完善建议 |
第一节 完善国际标准体系 |
第二节 对重要条款出台细化规定、解释说明 |
第三节 加强等效认可制度的实施效力 |
本章小结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成果 |
(3)上海自贸区竞争政策问题研究 ——以市场准入制度为中心(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导论 |
第一节 问题的缘起和意义 |
一、现实层面 |
二、理论层面 |
三、研究的切入点 |
第二节 市场竞争的制度化脉络 |
一、市场准入制度与竞争倡导的协调 |
二、准入前国民待遇的沿革和理论分析 |
三、政府和市场:竞争政策中的规制问题 |
四、关于自贸区“市场准入”的研究与实践 |
第三节 分析路径和方法 |
第四节 文章的基本框架 |
第一章 基本议题:上海自贸区竞争政策总体设计思路 |
第一节 外部因素:经济全球化的挑战 |
一、国际贸易投资谈判 |
二、亚太经济合作 |
三、地缘政治关系 |
第二节 措施:负面清单与准入前国民待遇 |
一、自贸区准入的制度目标 |
二、负面清单管理模式 |
第三节 路径:上海自贸区竞争政策体系的设计 |
一、市场竞争体系的现状和问题 |
二、结构性改革的案例分析 |
三、上海自贸区竞争政策设计的总体思路 |
第二章 制度架构:基于市场准入的分析框架 |
第一节 市场准入的一般分析 |
一、市场准入概述 |
二、基于合法性和稳定性的设计 |
第二节 市场准入的国际规则 |
第三节 我国的市场准入制度 |
一、我国市场准入制度现状 |
二、国内市场准入制度存在的不足 |
第四节 基于现实问题的自贸区准入改革 |
一、国际规则在自贸区实现的要求 |
二、国内准入制度现有障碍和规则出路 |
第三章 制度比较:各国的市场准入实践 |
第一节 国际竞争视域的“负面清单” |
一、负面清单的竞争性特征 |
二、负面清单的法理梳理 |
第二节 各国准入制度的竞争性分析 |
一、各国自贸区的功能定位和差异化安排 |
二、自贸区准入制度比较 |
三、市场准入与市场行为的双重规制 |
第三节 投资准入的中国实践 |
一、历史沿革 |
二、以负面清单为对象的分析 |
第四章 竞争中立:自贸区竞争体系的制度展开 |
第一节 竞争中立的总体思路 |
第二节 竞争中立的价值内核 |
一、竞争中立的界定 |
二、竞争中立的内容范畴 |
三、自由公平市场的制度基础 |
四、竞争中立框架下的国有企业 |
第三节 事中事后监管体系的构建 |
一、完善法律规制,弱化行政管制 |
二、建立社会化综合监管体系 |
三、拓宽优化监管途径 |
第五章 竞争倡导:自贸区竞争政策的价值选择 |
第一节 竞争倡导与反垄断规制 |
一、行政性垄断的外部性分析 |
二、自贸区反垄断的法理基础 |
三、竞争倡导的建构原则 |
第二节 竞争倡导与市场准入框架 |
一、扩大开放制度 |
二、深化政府改革制度 |
三、功能制度突破 |
四、法律制度创新 |
五、探索涉外税制改革 |
六、放大辐射带动效应 |
第三节 开放与限制性措施的法律授权 |
一、 上海自贸区投资管理基本框架 |
二、上海自贸区贸易管理基本框架 |
三、上海自贸区海关监管基本框架 |
四、上海自贸区金融管理基本框架 |
五、上海自贸区重点服务业基本框架 |
六、以风险防范、规范运作为中心的法制架构 |
七、上海自贸区税收管理基本制度 |
八、上海自贸区信用管理基本框架 |
第六章 风险管控:制度不确定条件下的市场规制 |
第一节 制度不确定性背景下的竞争风险管控 |
一、以开放为目标的竞争风险管控 |
二、上海自贸区法律制度的不确定性 |
三、法律冲突限制下的竞争体系建设 |
第二节 竞争风险管制的法律维度 |
一、基于“行政法定”的风险规制 |
二、基于“私法自治”的风险规制 |
三、基于“平衡和谐”的风险规制 |
第三节 国家安全审查机制 |
一、国家安全(公共利益)例外的内核 |
二、美国的外商投资安全审查制度 |
三、自贸试验区的外商投资安全审查 |
第七章 结论:构建可复制可推广的自贸区竞争政策 |
第一节 “可复制可推广”的目标设定 |
第二节 “可复制可推广”的政策界限 |
第三节 上海自贸区竞争政策的制度建议 |
一、竞争政策的制度化路径 |
二、竞争政策的执行路径 |
三、竞争政策的司法规制路径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4)矿产品出口管制研究 ——国际比较与中国政策的完善(论文提纲范文)
论文可能的创新点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意义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第二节 国内外关于矿产品出口管制研究的相关文献综述 |
一、关于矿产品出口管制目的的研究 |
二、关于矿产品出口管制原因的研究 |
三、关于矿产品出口管制形式的研究 |
四、关于矿产品出口管制手段的研究 |
五、关于矿产品出口管制政策的研究 |
六、关于矿产品出口管制影响的研究 |
七、关于矿产品出口管制效果评判的研究 |
第三节 研究目标、研究内容、思路与方法 |
一、研究目标 |
二、主要研究内容 |
三、研究思路 |
四、研究方法 |
第四节 研究重点、难点、创新及不足 |
一、研究重点 |
二、研究难点 |
三、创新之处 |
四、不足之处 |
第二章 矿产品出口管制的相关理论 |
第一节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矿产品出口管制的相关理论 |
一、重商主义的出口管制理论 |
二、汉密尔顿的出口管制思想 |
三、李斯特经济理论下的出口管制理论 |
四、福利经济学理论下的出口管制理论 |
第二节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矿产品出口管制的相关理论 |
一、战略贸易理论下的出口管制 |
二、现代比较优势理论下的出口管制 |
三、博弈理论下的出口管制 |
第三章 矿产品出口管制概述 |
第一节 矿产品的基本概念、分类与特征 |
一、矿产品的基本概念 |
二、矿产品分类 |
三、矿产品的特征 |
第二节 矿产品出口管制的基本概念、分类及其特殊性 |
一、矿产品出口管制的基本概念 |
二、矿产品出口管制的分类 |
三、矿产品出口管制的特殊性 |
第三节 矿产品出口管制的主要内容 |
一、矿产品出口管制的主体 |
二、矿产品出口管制的客体 |
三、矿产品出口管制的方式 |
四、矿产品出口管制的措施 |
第四节 矿产品出口管制的影响 |
一、对矿产品出口管制实施国的影响 |
二、对矿产品管制政策对象国的影响 |
三、对世界经济和矿业发展的影响 |
第四章 世界主要矿产国家的矿产品出口管制及比较 |
第一节 世界主要矿产国家矿产品出口管制的演进 |
一、矿产品出口管制的产生和发展 |
二、矿产品出口管制的发展趋势 |
第二节 美国的矿产品出口管制 |
一、美国矿产品出口管制法规及相关内容 |
二、美国实施矿产品出口管制的相关机构及其职能 |
三、美国矿产品出口管制的特点 |
第三节 加拿大的矿产品出口管制 |
一、加拿大矿产品出口管制政策法规 |
二、加拿大矿产品出口管制相关机构及其职能 |
三、加拿大矿产品出口管制的特点 |
第四节 英国的矿产品出口管制 |
一、英国矿产品出口管制政策法规 |
二、英国矿产品出口管制的相关机构及其职能 |
三、英国矿产品出口管制的特点 |
第五节 欧盟的矿产品出口管制 |
一、欧盟矿产品出口管制政策法规 |
二、欧盟矿产品出口管制的相关机构及其职能 |
三、欧盟矿产品出口管制的特点 |
第六节 澳大利亚的矿产品出口管制 |
一、澳大利亚矿产品出口管制法规 |
二、澳大利亚矿产品出口管制的相关机构及其职能 |
三、澳大利亚矿产品出口管制的特点 |
第七节 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矿产品出口管制 |
一、非洲国家的矿产品出口管制 |
二、印度的矿产品出口管制 |
三、俄罗斯的矿产品出口管制 |
第八节 国际矿产品出口管制的比较及启示 |
一、国际矿产品出口管制比较 |
二、各国(地区)矿产品出口管制的启示 |
第五章 中国矿产品出口管制政策与体制 |
第一节 中国矿产品出口管制政策的发展历程 |
一、新中国出口管制政策的演变 |
二、矿产品出口管制政策演变 |
第二节 中国现行的矿产品出口管制体制 |
一、矿产品出口管制的政策法规 |
二、矿产品出口管制的主体及分工 |
三、矿产品出口管制的客体 |
第六章 中国矿产品出口管制中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 |
第一节 中国矿产品出口管制中存在的问题 |
一、矿产品出口管制法律和政策建设方面的问题 |
二、矿产品出口管制主体方面的问题 |
三、矿产品出口管制形式和手段方面的问题 |
四、矿产品出口管制对象方面的问题 |
五、矿产品出口管制效果方面存在的问题 |
第二节 中国矿产品出口管制存在问题的成因 |
一、矿产品出口管制的定位不合理 |
二、矿产品出口管制的理念不清晰 |
三、国家经济发展阶段的影响 |
四、矿产品出口管制法律体系不完整 |
五、矿产品出口管制内容缺乏国际视野 |
六、矿产品出口管制的重视程度还不够高 |
第七章 完善中国矿产品出口管制政策的建议 |
第一节 完善中国矿产品出口管制政策的必要性 |
一、国家发展战略的需要 |
二、保护国家资源的需要 |
三、维护国家政治利益的需要 |
四、维护国家经济利益的需要 |
第二节 完善中国矿产品出口管制政策的基本原则和目标 |
一、完善中国矿产品出口管制政策的基本原则 |
二、完善中国矿产品出口管制的政策的目标 |
第三节 完善中国矿产品出口管制的具体政策建议 |
一、矿产品出口管制体系需要整体系统升级 |
二、建立健全矿产品出口管制法律法规体系 |
三、完善出口管制主体功能 |
四、创新出口管制手段与方式 |
五、尽快制定与颁布矿产品出口管制清单 |
六、促进出口经营主体建立出口内控机制 |
七、增强矿产品出口管制机构效能 |
八、建立矿产资源战略储备制度 |
九、拓展矿产品出口管制的国际视野 |
参考文献 |
一、中文部分 |
二、英文部分 |
攻博期间发表的科研成果目录 |
(5)WTO框架下技术法规、标准和合格评定程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的目的与意义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三、研究方法与途径 |
四、主要观点及创新点 |
第一章 技术性贸易措施概述 |
第一节 技术性贸易措施的定义及表现形式 |
一、技术性贸易措施的定义 |
二、技术性贸易措施的表现形式 |
第二节 技术性贸易措施的主要特点及最新变化 |
一、技术贸易措施的主要特点 |
二、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的最新变化 |
第三节 技术性贸易措施的目的和作用 |
一、制定技术性贸易措施所达到的合理目的 |
二、技术性贸易措施的负面作用 |
第二章 欧美典型技术性贸易措施体系 |
第一节 美国的技术性贸易措施体系 |
一、美国的技术法规体系 |
二、美国的标准体系 |
三、美国的合格评定体系 |
四、美国破解外国技术性贸易壁垒措施 |
第二节 欧盟的技术性贸易措施体系 |
一、欧盟技术法规体系和相关机构 |
二、欧盟的技术性贸易措施体系 |
三、新方法(New Approach)指令 |
四、欧盟技术性贸易措施评析 |
第三章 国外技术贸易措施对我国的影响及其分析 |
第一节 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对我国贸易的影响概述 |
第二节 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对中国企业影响情况调查 |
一、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对我国企业影响的行业分析 |
二、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对我国企业影响的国别分析 |
三、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对我国影响的企业分析 |
第三节 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对我国经济贸易影响评析 |
一、日益增多的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必然加剧摩擦与争端 |
二、调控进出口和促进经济发展是技术性贸易措施必然产生的双重作用 |
第四章 各国技术性贸易措施实例分析 |
第一节 美国应对欧盟REACH法规案例分析 |
一、REACH法规介绍 |
二、REACH法规对各国出口的影响 |
三、美国应对REACH法规的措施 |
四、美国应对REACH法规引发的思考 |
第二节 日本肯定列表制度应对分析 |
一、日本食品中农业化学品残留"肯定列表制度"介绍 |
二、"肯定列表制度"对中国农产品出口的影响 |
三、我国的应对措施及成效 |
第三节 法国技术壁垒执法案例分析 |
一、法国格诺布勒尔市海关技术执法案例 |
二、欧盟海关技术性贸易壁垒执行现状 |
三、该案例对我国现行技术性贸易措施工作的启示 |
第五章 我国技术性贸易措施状况分析 |
第一节 我国技术性贸易措施概述 |
一、与《TBT协定》有关的技术性贸易措施 |
二、与《SPS协定》有关的技术性贸易措施 |
第二节 我国的技术性贸易措施体系 |
一、技术法规 |
二、标准化工作 |
三、合格评定工作 |
四、技术性贸易措施领域已经开展的工作 |
第三节 我国技术性贸易措施工作面临的新形势和存在的问题 |
一、我国技术性贸易措施工作面临的新形势 |
二、我国技术性贸易措施领域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六章 构建中国的技术性贸易措施体系设想 |
第一节 构建我国技术性贸易措施体系的总体思路 |
一、总体目标 |
二、主要任务 |
第二节 完善我国技术法规体系的法律思考 |
一、WTO/TBT协议框架下的技术法规看我国的技术法规 |
二、构建完善的技术法规体系的具体建议 |
第三节 完善标准化体系 |
一、确立完善国家标准化体系的总体思路 |
二、加强标准化法制建设 |
三、加强标准化工作的统一管理,充分发挥各方面对标准化工作的积极性 |
四、改革标准制(修)订模式,加强标准的实施与监督 |
五、推进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提高我国标准的水平 |
六、加强标准化研究和科技基地建设 |
七、积极参加国际标准的制订 |
八、加强标准化信息系统建设 |
第四节 完善合格评定体系 |
一、加快完善合格评定法规建设,尽早出台《合格评定法》 |
二、积极参与合格评定领域的国际活动 |
三、合理地处理好认证认可与质检检验等执法活动的关系 |
四、加强实验室建设,为实施技术性贸易措施提供保证 |
五、培育和规范我国的中介检验市场 |
第五节 完善卫生与植物卫生措施 |
一、加强实施SPS措施的规章制度建设 |
二、建立和完善农产品、食品安全卫生质量管理体系 |
三、进一步使SPS措施科学化 |
四、加强研究,提高市场准入谈判的能力和水平,打破国外对我农产品的技术壁垒 |
五、加强实施SPS措施的国际交流 |
六、加强与SPS措施有关的信息化建设 |
七、加强实施SPS措施的技术保障 |
八、努力提高公民的检疫意识 |
结论 |
参考文献 |
后记 |
(6)WTO透明度原则:内涵、发展与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提要 |
引论 |
第一章 WTO 的透明度原则:从理念到规则 |
第一节 透明度的概念 |
一、透明度的定义 |
二、衡量透明度的要素 |
三、透明度的意义 |
第二节 GATT 时期的透明度原则 |
一、“行政国”的产生与透明度的国内立法 |
二、GATT 的临时适用与透明度条款的生机 |
三、GATT 的危机与透明度的发展 |
第三节 WTO 时期的透明度原则 |
一、乌拉圭回合谈判对透明度的安排 |
二、WT0 透明度原则的十五年 |
第二章 透明度原则在WTO 争端解决中的适用 |
第一节 争端解决机构对GATT1994 第十条的解释 |
一、第十条与GATT1947 的关系 |
二、GATT1994 第十条第一款:普遍适用的措施 |
三、GATT1994 第十条第三款:贸易规则的实施方式与司法救济 |
四、GATT1994 第十条与其他货物贸易协定的关系 |
第二节 从案例解读争端解决机构的立场 |
一、欧共体——特定海关事项案 |
二、保护贸易者的预期 |
三、透明度原则适用的扩张与收缩 |
第三章 推动透明度发展的因素:信息技术与全球金融危机 |
第一节 信息技术的发展 |
一、驱动透明度原则发展的原动力 |
二、透明度原则发展的新挑战:信息过度与信息不足 |
第二节 应对金融危机下的贸易扭曲 |
一、金融危机、贸易扭曲与规范政府的贸易管理 |
二、规范政府贸易管理的几种选择 |
三、透明度原则在危机中的作用 |
第四章 透明度原则的作用机制:从贸易摩擦的国内原因入手 |
第一节 国际贸易争端的国内原因 |
一、要求政府进行贸易保护的政治压力 |
二、条块分割的行政体制 |
三、对贸易的危害 |
四、贸易环境恶化的现实因素 |
第二节 贸易政策透明度的必要性 |
一、作为政府职能的行政公开 |
二、提高贸易管理透明度的国际共识 |
三、国内透明度的制度要求 |
第三节 透明度原则的保障机制 |
一、负责透明度审查的国内机构 |
二、若干国家对透明度审查的有益尝试:设立专门机构与更广泛的授权 |
三、WTO 透明度原则:设立标准与外部监督 |
第五章 透明度原则的影响:以日本和中国为例 |
第一节 透明度原则对日本的影响 |
一、日本与透明度原则相关的立法 |
二、日本负责透明度原则事务的政府机构 |
第二节 透明度原则对中国的影响 |
一、入世议定书 |
二、与透明度原则相关的改革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
后记 |
论文摘要 |
ABSTRACT |
(7)中国农产品出口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论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导论 |
第一节 论文选题及研究意义 |
第二节 目前研究的现状 |
第三节 研究方法与创新及不足 |
第二章 农产品国际贸易及管理 |
第一节 基本概念 |
第二节 农产品的国际贸易地位及影响 |
第三节 农产品贸易管理机制 |
第四节 发达国家农产品贸易管理政策 |
第五节 发展中国家农产品出口政策 |
第三章 中国农产品贸易出口及管理机制 |
第一节 中国农产品贸易出口现状 |
第二节 中国的农产品贸易出口管理机制 |
第三节 中国农产品出口障碍及案例 |
第四节 中国的农产品贸易出口案例分析 |
第五节 世贸组织下中国农产品出口管理的不足及改善 |
第四章 金融危机之下国际农产品新战略及中国对策 |
第一节 金融危机之下国际农产品新战略 |
第二节 金融危机下中国农产品出口对策 |
结语 |
参考文献 |
后记 |
(8)基于技术性贸易壁垒全面提升产品质量的途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一 绪论 |
1.1 本文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1.2 本文研究的内容及思路 |
1.2.1 研究内容 |
1.2.2 研究思路 |
1.3 本文的主要创新点 |
1.4 本文研究的技术路径 |
二 相关研究回顾 |
2.1 对TBT定义的研究 |
2.2 对TBT特点的研究 |
2.3 对TBT产生与发展的研究 |
2.3.1 TBT的产生 |
2.3.2 TBT的发展趋势 |
2.4 对TBT的表现形式及对贸易影响的研究 |
2.4.1 TBT的表现形式 |
2.4.2 TBT对贸易的影响 |
三 不同国家贸易壁垒的主要形式 |
3.1 美国的技术性贸易壁垒 |
3.1.1 技术法规 |
3.1.2 技术标准 |
3.1.3 合格评定程序 |
3.1.4 绿色技术壁垒 |
3.1.5 动植物检疫制度 |
3.2 日本的技术性贸易壁垒 |
3.2.1 食品质量安全与卫生要求 |
3.2.2 药物残留最高限量标准 |
3.2.3 检验检疫制度 |
3.2.4 JAS农产品规格制度 |
3.2.5 标签制度与包装要求 |
3.2.6 合格评定程序和质量认证制度 |
3.2.7 绿色技术壁垒 |
3.2.8 农产品专利壁垒 |
3.3 欧盟的技术性贸易壁垒 |
3.3.1 技术法规 |
3.3.2 技术标准 |
3.3.3 体系认证或产品认证等合格评定程序 |
3.3.4 绿色技术壁垒 |
3.3.5 动植物卫生检疫措施 |
3.4 美国、日本和欧盟技术性贸易壁垒比较分析 |
3.4.1 三方技术性贸易壁垒的主要手段 |
3.4.2 三方技术性贸易壁垒的主要特点 |
3.4.3 三方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共同点 |
四 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出口产品的影响及原因分析 |
4.1 不同产业遭遇TBT的主要形式 |
4.1.1 食品、农产品遭遇TBT的主要形式 |
4.1.2 机电产品遭遇TBT的主要形式 |
4.1.3 纺织品遭遇TBT的主要形式 |
4.2 TBT对我国出口贸易影响 |
4.2.1 市场准入方面 |
4.2.2 出口成本方面 |
4.2.3 市场时机方面 |
4.3 我国遭遇TBT的原因分析 |
五 提升产品质量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策略 |
5.1 国家层面 |
5.1.1 提供信息服务 |
5.1.2 标准体系保障 |
5.1.3 市场监管 |
5.2 行业层面 |
5.2.1 积极参与标准制修订工作 |
5.2.2 研究突破TBT的途径并用于指导企业 |
5.3 企业层面 |
5.3.1 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和发达国家先进标准 |
5.3.2 申请国际认证和贸易对象国认证 |
5.3.3 提高出口产品环境竞争力 |
5.3.4 加强科研和技术创新提高产品国际竞争力 |
5.3.5 注重熟练掌握技术性贸易政策的专业人才的培养 |
六 结论及下一步研究方向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9)对中国农产品进出口贸易跨越“绿色壁垒”问题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导论 |
1.1 选题依据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动态综述 |
1.3.1 国外研究综述 |
1.3.2 国内研究综述 |
1.4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1.4.1 研究思路 |
1.4.2 研究方法 |
1.4.3 本文创新之处 |
2 有关概念及基本理论 |
2.1 “绿色壁垒”相关定义的界定及其主要内容 |
2.1.1 “绿色壁垒”相关定义的界定 |
2.1.2 “绿色壁垒”的主要内容 |
2.2 “绿色壁垒”的特点和表现形式 |
2.2.1 绿色壁垒的特点 |
2.2.2 绿色壁垒的表现形式 |
2.3 “绿色壁垒”的背景及原因分析 |
2.3.1 “绿色壁垒”提出的背景 |
2.3.2 “绿色壁垒”形成的原因 |
2.4 环境成本内部化与国际贸易 |
2.4.1 环境成本内部化的涵义 |
2.4.2 环境成本内部化理论的政策导向 |
3 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 |
3.1 “绿色壁垒”定性分析—数量和价格双重控制 |
3.1.1 绿色壁垒的本质分析 |
3.1.2 绿色壁垒具有配额和关税双重角色 |
3.1.3 绿色壁垒对价格的控制分析 |
3.1.4 绿色壁垒对数量的控制分析 |
3.1.5 动态的绿色壁垒双重控制 |
3.2 “绿色壁垒”对贸易影响的定量分析 |
3.2.1 模型的意义及切入点 |
3.2.2 绿色壁垒影响下商品进口量计算 |
3.2.3 公式计算的理论依据—大数法则 |
3.2.4 有数值要求的产品进口量计算方法 |
3.2.5 无数值要求的产品进口量的计算方法 |
3.2.6 绿色壁垒税率模型 |
4 绿色壁垒对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影响 |
4.1 我国出口贸易的发展与农产品出口贸易现状 |
4.1.1 我国出口贸易的发展 |
4.1.2 我国农产品出口贸易现状 |
4.2 我国农产品遭遇“绿色壁垒”的原因 |
4.2.1 贸易保护主义的存在 |
4.2.2 我国某些农产品质量本身不合格 |
4.2.3 信息不畅通 |
4.3 我国受“绿色壁垒”影响的农产品类别 |
4.4 我国农产品出口可能面临的壁垒因素及绿色壁垒的地位 |
4.5 “绿色壁垒”对我国农产品出口贸易的双面影响 |
4.5.1 “绿色壁垒”的实施给我国农产品出口贸易带来的机遇 |
4.5.2 “绿色壁垒”的各种表现形式对我国农产品出口贸易的负面影响 |
4.6 “绿色壁垒”对中国农产品进口贸易的双面影响 |
4.6.1 正面影响 |
4.6.2 负面影响 |
4.7 环境成本内部化的后果及其对比较优势的影响 |
4.7.1 环境成本内部化的福利效应 |
4.7.2 环境成本内部化与比较优势 |
5 实证分析—我国对进口大豆设置绿色壁垒 |
5.1 背景分析 |
5.1.1 进口大豆大量涌入,国内大豆产业受到严重冲击 |
5.1.2 我国对进口大豆设置绿色壁垒 |
5.1.3 绿色壁垒的实施初见效果 |
5.2 相关数据的搜集整理和计算 |
5.2.1 1998至2005年中国大豆基础数据收集整理 |
5.2.2 1998年至2005年中国居民价格指数收集和换算 |
5.2.3 1998年至2005年中国国民收入指数收集和换算 |
5.2.4 折合成1998年的中国国内大豆基础数据 |
5.2.5 折合成1998年的中国进口大豆基础数据 |
5.3 大豆供给与需求曲线的线性拟合 |
5.4 大豆绿色壁垒税率计算和影响分析 |
5.4.1 绿色壁垒税率计算 |
5.4.2 拟合结果与实际结果比较 |
6 对策 |
6.1 发展中国家跨越“绿色贸易壁垒”的对策建议 |
6.2 战略调整的基本思路—“绿色化+标准化” |
6.2.1 绿色化战略 |
6.2.2 标准化战略 |
6.3 宏观层面—政府的政策选择 |
6.3.1 改善我国农产品生产的外部环境 |
6.3.2 实施扶持绿色产业政策 |
6.3.3 适当的设立政府环境补贴,加大环保产品的出口量 |
6.3.4 调整外资政策,防止污染转移 |
6.3.5 积极推进环保产业的发展,将环保纳入外贸发展战略 |
6.3.6 合理合法设置“绿色壁垒”,保护幼稚的民族产业 |
6.4 微观层面—企业的理性选择 |
6.4.1 转变经营目标与经营理念 |
6.4.2 推广绿色技术,从生产源头抓好“绿色” |
6.4.3 开发绿色食品,满足国内外消费需求 |
6.4.4 积极采取多种“另类”渠道,突破“绿色壁垒” |
6.4.5 主动争取产品的ISO14000国际认证,实施国际环保标准 |
6.5 贸易措施 |
6.5.1 建立绿色营销渠道 |
6.5.2 开展绿色促销 |
6.5.3 铸造绿色品牌,实施名牌战略,打造国际品牌 |
7 结论 |
参考文献 |
在学研究成果 |
致谢 |
(10)我国农产品贸易应对绿色壁垒法律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写作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综述 |
1.2.2 国内研究综述 |
1.3 论文总体框架设计 |
1.4 论文体现的研究特点 |
第2章 绿色壁垒的背景分析 |
2.1 绿色壁垒的定义与特点 |
2.1.1 绿色壁垒的定义 |
2.1.2 绿色壁垒的特点 |
2.2 绿色壁垒的形成原因 |
2.2.1 绿色壁垒根源于保护生态环境和国民健康的需要 |
2.2.2 WTO规则中的绿色条款为绿色壁垒提供了理论来源 |
2.2.3 发达国家设置绿色壁垒出于保护本国利益的需要 |
2.2.4 各国经济与科技水平的差异催生绿色壁垒 |
2.3 绿色壁垒的基本类型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绿色壁垒对我国农产品出口贸易的影响分析 |
3.1 绿色壁垒对我国农产品出口贸易的消极影响 |
3.1.1 绿色壁垒对我国农产品出口市场范围的影响 |
3.1.2 绿色壁垒对我国农产品出口增长速度的影响 |
3.1.3 绿色壁垒对我国出口农产品的成本和出口企业效益的影响 |
3.1.4 绿色壁垒对双边或多边贸易关系的影响 |
3.1.5 绿色壁垒对我国招商引资产业导向的影响 |
3.2 绿色壁垒的各表现形式对我国农产品出口贸易的具体影响 |
3.2.1 严格的卫生检疫制度 |
3.2.2 农药及有毒物质残留量 |
3.2.3 绿色环境标志和绿色包装制度 |
3.2.4 农产品生产和加工技术标准 |
3.2.5 对动植物病虫害的规定 |
3.2.6 保护动植物物种 |
3.3 绿色壁垒对我国农产品出口贸易的积极影响 |
3.3.1 绿色壁垒必然促进绿色产品与环保产业的兴起 |
3.3.2 绿色壁垒的实施给我国农产品出口贸易带来的机遇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发达国家和地区与部分发展中国家采取的绿色壁垒措施 |
4.1 日本的农产品贸易现状及其绿色壁垒的措施 |
4.1.1 日本的农业政策和农产品贸易环境 |
4.1.2 中日间绿色壁垒摩擦案例 |
4.1.3 日本在农产品方面的绿色壁垒措施 |
4.2 美国的农产品贸易现状及其绿色壁垒的措施 |
4.2.1 美国的农业政策和农产品贸易环境 |
4.2.2 中美间绿色壁垒摩擦案例 |
4.2.3 美国在农产品方面的绿色壁垒措施 |
4.3 韩国的农产品贸易现状及其绿色壁垒的措施 |
4.3.1 韩国的农业政策和农产品贸易环境 |
4.3.2 中韩间的绿色壁垒摩擦案例 |
4.3.3 韩国在农产品方面的绿色壁垒措施 |
4.4 欧盟的农产品贸易现状及其绿色壁垒的措施 |
4.4.1 欧盟的农业政策和农产品贸易环境 |
4.4.2 中欧间的绿色壁垒摩擦案例 |
4.4.3 欧盟在农产品方面的绿色壁垒措施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中国农产品出口贸易应对绿色壁垒的法律对策 |
5.1 借助WTO规则抵制绿色壁垒 |
5.1.1 加大对农业的支持保护力度 |
5.1.2 积极争取在国际条约中的有利地位 |
5.1.3 加快与外国环境标志的双边和多边相互认证 |
5.1.4 灵活运用WTO争端解决机制 |
5.1.5 尽快建立绿色贸易信息网 |
5.2 规范并完善我国的法律体系 |
5.2.1 清理现有的与WTO规则不相符的法律条文 |
5.2.2 规范法律规章的起草与实施 |
5.2.3 制定农产品产地环境保障法 |
5.2.4 加大对农药、化肥的管理力度 |
5.3 积极推广环境标志认证和国际标准的执行 |
5.3.1 建立完善的环境标志制度 |
5.3.2 推动ISO14000系列标准的执行 |
5.4 贯彻实施清洁生产促进法 |
5.4.1 什么是清洁生产 |
5.4.2 建立清洁生产机制是应对绿色壁垒的必由之路 |
5.4.3 清洁生产是催生绿色GDP的关键因素 |
5.5 鼓励知识创新利用高科技突破绿色壁垒 |
5.6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四、石广生说符合检疫规定的美国农产品均可进入中国市场(论文参考文献)
- [1]WTO框架下中美贸易争端中的法律技术脱节研究[D]. 孙舒. 外交学院, 2020(08)
- [2]食品安全技术性贸易壁垒制度研究[D]. 靳发亮. 黑龙江大学, 2020(04)
- [3]上海自贸区竞争政策问题研究 ——以市场准入制度为中心[D]. 陈炜. 上海交通大学, 2017(05)
- [4]矿产品出口管制研究 ——国际比较与中国政策的完善[D]. 李晋华. 武汉大学, 2016(01)
- [5]WTO框架下技术法规、标准和合格评定程序研究[D]. 魏东. 中国政法大学, 2011(09)
- [6]WTO透明度原则:内涵、发展与影响[D]. 全小莲. 吉林大学, 2010(08)
- [7]中国农产品出口问题研究[D]. 戚树霞. 华东师范大学, 2010(03)
- [8]基于技术性贸易壁垒全面提升产品质量的途径研究[D]. 杨玉莲. 浙江工业大学, 2009(06)
- [9]对中国农产品进出口贸易跨越“绿色壁垒”问题的研究[D]. 陈丽丽. 沈阳工业大学, 2007(05)
- [10]我国农产品贸易应对绿色壁垒法律对策研究[D]. 王赫. 哈尔滨工程大学, 20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