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有关心肺脑复苏的争议问题(论文文献综述)
李海峰[1](2009)在《复苏后大鼠细胞因子、p38MAPK通路变化和药物治疗研究》文中指出心脏骤停是急诊医师经常遇到的危重症之一,其抢救成功率极低。近年来随着心肺复苏技术的发展,特别是自2000年国际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颁布以来,心肺复苏作为一个理论或临床技能的热点问题已经引起国内医务工作者的关注。如何提高心肺复苏成功率,降低死亡率,并改善复苏后患者的预后,成为摆在广大急救医学工作者面前的一道巨大的难题。临床上,心跳骤停所给患者带来的损伤是全方位的,全系统的和致命的,这也决定心肺复苏过程是一个复杂系统的过程,为此国内外学者从不同的发病机制及不同发病阶段来部分地解决这道难题,相信随着一道道小的难题解决,这道巨大的难题也就随之迎刃而解。本次实验就是从缺血/再灌注损伤机制中的白细胞激活角度,来探讨白细胞激活在心肺复苏中的作用,并采用血必净来抑制白细胞激活,进而减轻细胞因子所给患者带来的损伤。实验达到了预期结果,并期望在不久的将来成为临床上提高复苏成功率,改善心脏骤停病人预后的有效方法和实验依据。结果提示:(1)心脏骤停复苏后大鼠心脑组织中IL-1β、TNF-α、ICAM-1、MMP-9、TGF-β1及p38MAPK的含量明显增多,而细胞因子IL-1β和TNF-α大量释放导致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的发生。(2)血必净注射液能明显抑制等心脑中IL-1β、TNF-α、ICAM-1、MMP-9及p38MAPK的含量,升高TGF-β1含量。血必净对IL-1β、TNF-α、ICAM-1、MMP-9及p38MAPK的含量的抑制存在量-效关系,即大剂量较中、小剂量作用更为明显。(3)电镜观察大鼠心脑标本,血必净治疗组损伤性改变较模型组为轻,提示血必净对心脑等脏器有保护作用。本研究特点:立题方面:立题新颖,紧跟心肺脑复苏的研究前沿。研究工作:以成熟、可靠的方法为主,结果准确、可靠,结论严谨,理论及实践意义较大。
赵宏丽[2](2008)在《戊二醛聚合猪血红蛋白氧载体安全性及有效性初步研究》文中认为目的:研究戊二醛聚合猪血红蛋白分子量对血压的影响,并对其在大鼠失血性休克复苏中的功效进行初步研究。方法:用浓度分别为90mg/mL,70mg/mL,50mg/mL的分子内交联的高氧亲和力(P50均小于10mmHg)的64kDa血红蛋白对大鼠进行50%等容量换血,通过血压在换血前后的变化研究其对血压的影响以及在氧载体制品中所允许的安全剂量;并以相同的方法研究平均分子量分别为250kDa,500kDa,800kDa,1100kDa的高氧亲和力的聚合血红蛋白对血压的影响。以自身全血回输作为阴性对照组;乳酸林格氏液,羟乙基淀粉和不复苏作为阳性对照组;浓度为90mg/mL,平均分子量为300kDa左右的高氧亲和力的聚合血红蛋白为实验组(n=6),对失血性休克的大鼠进行复苏。动态监测大鼠平均动脉血压,心率和心电图,并在大鼠基础、休克末、复苏后30min、60min、120min取动脉血测血气。综合比较各项指标对戊二醛聚合猪血红蛋白的抗休克性能进行评价。结果:浓度为90mg/mL分子内交联四聚体血红蛋白(64kDa)在50%等容量换血实验中会使大鼠血压在换血过程中增加约20-25mmHg;浓度降低至70mg/mL和50mg/mL时,血压升高的现象基本消失,心率和血气各项指标均没有明显的变化。平均分子量为250kDa、500kDa的聚合血红蛋白在换血过程中以及换血完30min,大鼠血压比较平稳;800kDa和1100kDa的聚合血红蛋白在换血过程中部分大鼠血压出现下降的趋势,分子量越大出现血压下降的动物数量越多。大鼠失血性休克实验表明:戊二醛聚合猪血红蛋白同全血复苏的各项指标接近,MAP,HR,血气值均恢复到休克前的基础值,明显优于不复苏,乳酸林格氏液和羟乙基淀粉复苏的对照组。结论:聚合血红蛋白的分子量和分子内交联的四聚体血红蛋白(64kDa)的含量均对等容量换血大鼠的血压有影响。浓度为90mg/mL的分子内交联的四聚体血红蛋白(64kDa)会使大鼠血压升高,但是当浓度小于50mg/mL时对大鼠血压基本没有影响;平均分子量在250kDa~500kDa的Poly-pHb对大鼠血压没有影响,较高分子量的Poly-pHb会引起血压的下降。用平均分子量为300kDa的戊二醛聚合猪血红蛋白进行大鼠失血性休克复苏,能够在短时间内有效恢复休克大鼠血容量,心率、血气等各项指标,是一种非常有开发前景的血红蛋白类氧载体制剂。
孙振涛,韩雪萍,苗丽君,张水军,刘献志[3](2006)在《血管加压素在麻醉后心肺复苏中应用的实验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观察血管加压素对麻醉后缺氧窒息呼吸心跳停止杂种犬的心肺复苏作用。方法杂种犬19只,体重12~15kg,雌雄不限,全身麻醉持续维持4h。在停用麻药自主呼吸恢复10min后夹闭气管导管,造成缺氧窒息使动物呼吸心跳停止,4min后开始心肺复苏。在行基本生命支持心肺复苏3min后,动物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10只,治疗组9只,对照组心肺复苏方法:给予首剂肾上腺素1mg静推,以后每隔3min重复上述剂量,治疗组心肺复苏首剂给予肾上腺素1mg然后血管加压素18u静推,以后每隔3min重复上述剂量。观察两组自主循环恢复率及自主循环恢复时间。结果治疗组自主循环恢复率88.9%明显高于对照组30%(P<0.05),自主循环恢复时间(8±2.27)min早于对照组(13±1.00)min(P<0.05)。结论血管加压素复合肾上腺素用于麻醉后缺氧窒息呼吸心跳停止心肺复苏有利于复苏成功率的提高,可缩短自主循环恢复时间。
陈永文,王平,张咸东[4](2002)在《有关心肺脑复苏的争议问题》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二、有关心肺脑复苏的争议问题(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有关心肺脑复苏的争议问题(论文提纲范文)
(1)复苏后大鼠细胞因子、p38MAPK通路变化和药物治疗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
英文缩写词表 |
第1章 引言 |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
2.1 材料 |
2.2 方法 |
第3章 结果 |
3.1 分子生物学检测结果 |
3.2 形态学检查结果 |
第4章 讨论 |
第5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与本研究相关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导师及作者简介 |
(2)戊二醛聚合猪血红蛋白氧载体安全性及有效性初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缩略语表 |
第一章 综述 |
1.1 氟碳化合物 |
1.1.1 氟碳化合物概述 |
1.1.2 氟碳化合物理化性质 |
1.1.3 氟碳化合物药理性质 |
1.1.4 氟碳化合物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 |
1.2 血红蛋白类氧载体(HBOCs) |
1.2.1 HBOCs概述 |
1.2.2 血红蛋白(Hemoglobin,Hb)的结构 |
1.2.3 血红蛋白的生理功能 |
1.2.4 血红蛋白的调控 |
1.2.5 血红蛋白类氧载体(Hemoglobin-based oxygen carriers,HBOCs) |
1.2.5.1 分子内交联血红蛋白 |
1.2.5.2 血红蛋白分子表面修饰 |
1.2.5.3 聚合血红蛋白 |
1.2.5.4 基因重组人血红蛋白 |
1.2.5.5 酶修饰血红蛋白 |
1.2.5.6 脂质体包埋血红蛋白 |
1.2.6 血红蛋白类氧载体毒性及其副作用 |
1.2.6.1 天然血红蛋白直接作为血液代用品的缺陷 |
1.2.6.2 血红蛋白的氧化毒性 |
1.2.6.3 NO的生物学作用 |
1.2.6.4 血红蛋白类氧载体引起血管收缩的理论分析 |
1.3 血红蛋白类氧载体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
1.3.1 在失血性休克中的应用 |
1.3.2 在感染性休克中的应用 |
1.3.3 在心肺脑复苏中的应用 |
1.3.4 在其它领域的作用 |
第二章 猪血红蛋白类氧载体分子量对大鼠血压的影响 |
2.1 引言 |
2.2 材料及方法 |
2.2.1 材料 |
2.2.1.1 实验动物 |
2.2.1.2 主要试剂 |
2.2.1.3 主要仪器 |
2.2.2 实验方法 |
2.2.2.1 无基质猪血红蛋白的制备 |
2.2.2.2 不同分子量戊二醛聚合猪血红蛋白的制备 |
2.2.2.3 戊二醛聚合猪血红蛋白性质鉴定 |
2.2.2.4 动物换血实验 |
2.3 结果 |
2.3.1 聚合猪血红蛋白理化性质的测定 |
2.3.2 聚合猪血红蛋白SEC-HPLC分析及分子量的测定结果 |
2.3.3 分子内交联的四聚体血红蛋白(64kDa)浓度对大鼠血压的影响 |
2.3.4 不同分子量的交联血红蛋白对大鼠血压的影响 |
2.3.5 换血前后心电图的变化 |
2.3.6 不同样品换血后大鼠存活率比较 |
2.4 讨论 |
第三章 戊二醛聚合猪血红蛋白抗大鼠失血性休克研究 |
3.1 引言 |
3.2 材料及方法 |
3.2.1 材料 |
3.2.1.1 实验动物 |
3.2.1.2 主要试剂 |
3.2.1.3 主要仪器 同2.2.1.3 |
3.2.2 实验方法 |
3.2.2.1 无基质猪血红蛋白的制备同2.2.2.1 |
3.2.2.2 戊二醛聚合猪血红蛋白的制备及性质鉴定同第二章所述方法 |
3.2.2.3 动物实验 |
3.3 结果 |
3.3.1 戊二醛聚合猪血红蛋性质鉴定 |
3.3.2 动物实验 |
3.3.2.1 各实验组的MAP变化 |
3.3.2.2 各实验组的心率变化 |
3.3.2.3 心电图(ECG)检查结果 |
3.3.2.4 各实验组存活时间 |
3.3.2.5 各实验组的动脉血气变化 |
3.4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期间研究成果 |
致谢 |
四、有关心肺脑复苏的争议问题(论文参考文献)
- [1]复苏后大鼠细胞因子、p38MAPK通路变化和药物治疗研究[D]. 李海峰. 吉林大学, 2009(09)
- [2]戊二醛聚合猪血红蛋白氧载体安全性及有效性初步研究[D]. 赵宏丽. 西北大学, 2008(08)
- [3]血管加压素在麻醉后心肺复苏中应用的实验研究[J]. 孙振涛,韩雪萍,苗丽君,张水军,刘献志. 医学信息.手术学分册, 2006(05)
- [4]有关心肺脑复苏的争议问题[J]. 陈永文,王平,张咸东. 山东医药, 20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