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计算机教学实验室管理工作体会(论文文献综述)
徐睿[1](2021)在《上海市中小学综合实验室的功能设计与创新实践》文中研究表明在全面深化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整合信息网络技术、发挥各学科的综合育人功能、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广受关注已成趋势。综合实验室建设的研究可以为深化课程教学改革服务,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和体验的学习机会,促进学生科学素养和技术素养的全面发展,为社会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本文基于“上海市中小学综合实验室建设研究项目”的研究在现状调查基础上,总结已有实验室建设的相关经验,针对上海市科学学习领域与技术学习领域综合实验室的功能设计、课程开发和教学应用展开了研究。本研究目标:(1)调查中小学科学与技术学习实验室现状;(2)开发中小学科学与技术综合实验室功能设计路径;(3)打造中小学科学与技术综合实验室配套课程。(4)采取行动研究方法在D、Z小学、F初中、H高中开展配套课程的教学应用研究。在“建设-使用-反馈-调整”的过程中不断推进,将综合实验室建设、配套课程开发、综合实验室应用有机整合,以真实教学需求促进实验室建设,以实验室功能推动课程开发和教学应用,形成良性循环。(5)建设成功一批综合实验室样例,开发、积累一批综合实验室配套课程,且在应用实践中获得良好的效果。本论文由七章内容构成:第一章介绍研究背景,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述评,并提出研究设计方案。第二章介绍调查研究开展情况,对中小学科学与技术领域实验室的现状进行了深入分析。第三、四章主要从理论层面和实践层面介绍综合实验室功能设计。第五章从课程要素、开发思路、课程类型、课程开设实例四个角度介绍综合实验室配套课程建设的研究情况。第六章从行动研究的四个阶段介绍综合实验室环境带来的教学变革。第七章简述本研究结论、创新及对未来展望。
严斯静[2](2020)在《基于电子档案袋的形成性评价在护理开放实验室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1.了解本科护生在护理开放实验室技能训练的真实感受及学习体验;2.探讨适合本科护生护理技能操作练习的电子档案袋内容;3.评价电子档案袋式形成性评价在护理开放实验室中提高护生理论知识水平和护理技能操作水平的应用效果,探讨电子档案袋式形成性评价对护生自我导向学习能力的影响。方法:采用混合式研究方法。第一阶段为质性研究,采用现象学研究方法,运用目的抽样法选取广州市某医科大学护理学院2016级本科护生进行半结构式访谈,了解本科护生在校内开放实验室下学习的情感体验以及对开放实验室的建议,为护理教育者完善开放实验室模式提供参考依据。第二阶段为实验研究,采取便利抽样方法选取广州市某医科大学护理学院2017级本科护生为研究对象,简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护生在开放实验室技能训练中应用电子档案袋式形成性评价,对照组采用传统的课堂形成性评价法,开放实验室练习不作评价。在实验开始前,2组分别发放基线资料调查问卷,由一般资料调查表和中文版自我导向学习能力评定量表组成,收集2组护生的基线资料进行比较。实验结束后,2组分别发放中文版自我导向学习能力评定量表,比较2组护生的自我导向学习能力,观察组发放自设的电子档案袋效果评价表,调查电子档案袋式形成性评价应用于护理开放实验室中的效果评价。结果:1.护生肯定了开放实验室模式对掌握护理操作技能的积极作用,并对实验室预约、建立实践后效果追踪机制的管理方面提出建议。2.电子档案袋式形成性评价有助于提高本科护生护理理论水平和操作技能水平。观察组的理论成绩和操作成绩均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电子档案袋式形成性评价有助于提高护生自我导向学习能力。实验结束后共发放94份中文版自我导向学习能力评定量表,观察组回收有效问卷48份,有效回收率100%;对照组回收有效问卷46份,有效回收率100%。观察组发放电子档案袋效果评价表,对电子档案袋进行描述性分析,发放问卷48份,回收有效问卷48份,有效回收率100%。干预后观察组的自我导向学习能力各维度得分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护生自我导向学习能力得分显着高于干预前(P<0.05)。4.观察组护生对电子档案袋式形成性评价应用于护理开放实验室总体评价效果好。观察组护生对电子档案袋评价方法的满意度达83%-96%,护生认为电子档案袋有助于及时发现薄弱知识点,能进行有效的自我管理,帮助提高学习效率,促进其反思。结论:1.开放实验室模式优势突出,护生可利用课余空挡预约实验室练习,增加动手实践的机会,提高实验室资源的利用率。2.基于电子档案袋式的形成性评价可有效提高护生的护理理论及护理技能操作考核成绩,体现在实践前测检验护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实践后测考察护生对现有技能的运用能力,阶段性自评与反思使护生回顾此阶段的学习方法,反思学习效果与标准操作的差距,从而主动调整学习方法。3.基于电子档案袋式的形成性评价可促进护生自我导向学习能力的提升,体现在评价法启发了护生的学习意识,使其明确学习需求,在学习过程中始终保持学习动机,选择相应的学习策略,从而落实具体的学习行为。4.基于电子档案袋式形成性评价在开放实验室应用方面取得一定成效,护生对此评价法有较高的满意度,值得在开放实验室技能训练中推广使用。
陈任[3](2019)在《“专升本”双专业职教师资培养中课程体系实证研究 ——以云南师范大学职业技术教育学院为例》文中研究说明2019年2月国务院印发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提出“没有职业教育现代化就没有教育现代化”、“多措并举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职业技术师范院校是培养职教师资的“母机”,培养过程中的课程设置、实施则关系到职教师范生核心职业能力的形成及今后的可持续发展。为补齐云南职教师资培养“短板”,充分利用高职院校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优势和云南师范大学教师教育人才培养优势,2017年云师大职教学院创新“专升本”双专业职教师资培养模式,将高职高专多个专业背景的学生编在同一班。目前制定的人才培养方案正在实施,但各培养环节还在不断探索中,国内外也没有现成的模式可借鉴,如何更加科学合理的设置、改进和实施课程体系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有鉴于此,在综述已有研究基础上,从中观层面研究“专升本”双专业职教师资培养中课程体系实施现状以及改进策略。首先,界定相关核心概念,阐述课程体系研究的课程论基础、中职“双师型”教师内涵、本科层次职师资培养中课程体系设置的相关制度要求。其次,介绍了云师大职教学院“专升本”双专业职教师资培养模式及创新之处,并通过人才培养方案文本分析、学生问卷调查和师生访谈调查,发现当前课程体系中存在以下问题:培养目标和规格与职业院校对教师素质的要求存在差距,部分课程目标没有服务于培养目标的实现;课程结构沿袭传统模式,课程之间衔接不太紧密,课程内容需进一步聚焦,专业选修课课程资源有限;课程实施中部分环节难落实,部分教师教育类课程授课中与职业教育教学现实需要结合程度不够,专业实践课实施效果尚有提升空间,终结性评价手段亟需改进;校校、校企合作有待加强,师资队伍综合素质还需提高。最后,针对以上问题结合相关理论提出课程体系改进策略:基于人才培养单位需要制定培养目标,建立包括水平和领域两维度的培养规格,引导师生认知培养目标内涵;在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开发理念下设置课程结构、选择课程内容,突出第一、二专业实践教学;在能力本位观指导下实施课程,加大见习实习环节指导力度,灵活选择课程评价方式;加强校校、校企合作,培养“双师型”教师团队。
樊冬梅[4](2017)在《基于web的高等学校实验室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指出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飞速发展的情况下,信息化和网络化已经应用到我们生活的各个角落。作为人才培养和科学研发基地的高等学校,网络已经全部覆盖校园。目前高校实验室普遍存在管理混乱、效率低、方式落后等问题,急切需要借助信息化技术来开发一款界面友好、功能强的实验室管理系统,以对实验室的实验教学、实验资产等进行更便利的管理。本课题根据应用型本科院校山东现代学院实验室的实际情况,利用web技术开发高等学校实验室管理系统。利用快速发展的计算机信息技术及已经建设成熟的校园网,运用先进的管理信息系统及软件开发平台,结合实验室的功能需求,展开需求分析,设计实现了七个功能模块,分别为:信息管理模块、用户管理模块、实验教学管理模块、实验资产管理模块、实验室文件管理模块、系统安全管理模块,并根据功能模块进行了系统测试。基于web的高等学校实验室管理系统开发环境为WAMP,模式为B/S。应用PHP技术开发动态web页,后台数据库为Oracle公司的MySQL 5.5。本系统的开发,改变了传统的人工管理实验室的管理模式,使实验室工作人员从繁重的手工管理方式中解脱出来,使实验室的教学水平、管理水平都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计小羽[5](2017)在《地方高校虚拟仿真实验室管理研究 ——以J学院为例》文中研究指明高校实验室是开展教学、科研和服务社会的重要场所。随着计算机和虚拟技术普及和发展,推进了高校教学方法和模式改变。研究虚拟仿真实验室建设管理对提高教学质量、深化教学改革有着重要作用。本文运用文献研究法、案例分析法、调查研究法等方法,理论联系实际,从多学科出发,研究和阐述了地方高校虚拟仿真实验室的概念、特征、类型,以及地方高校虚拟仿真实验室管理理念、目标、类别、要求等。研究分析当前地方高校虚拟仿真实验室的管理现状及所存在的问题。通过对J学院虚拟仿真实验室管理个案分析,对德国、日本等国外高校实验室管理研究,总结和借鉴国外高校实验室管理做法和经验,提出了加强虚拟仿真实验室建设管理思路和对策,强调要进一步完善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管理体系,强化健全虚拟仿真实验运行保障措施,推进实验教学师资队伍建设,探索新型校企合作模式等策略,对进一步加强地方高校虚拟仿真实验室建设管理,提高教学质量、深化教学改革等着有积极意义。
李佩琴,唐高兴,朱美凤,杨荫[6](2017)在《医学形态学数码显微互动实验室管理的体会》文中研究表明数码显微互动系统已成为医学形态学实验室教学设备的主流,实验室仪器设备的管理工作是确保实验课顺利开展的关键,为提高医学形态学实验教学效果和质量,通过健全实验室制度、加强实验室仪器设备、实验用教学标本、实验室档案、实验人员管理及完善管理体系,实现资源共享,充分发挥数码显微互动系统在实验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王倩[7](2014)在《计算机实验室管理中的几点体会》文中研究指明计算机实验室的主要作用是开设实验课,并为教师、学生的科研工作提供服务和场地。实验室的管理工作主要包括仪器的管理、计算机的维护以及各种材料的整理与归档,本文主要阐述在计算机实验室管理工作中的几点体会。
苏丽花[8](2011)在《实验室教学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开发 ——以浙江师范大学信息传播实验中心为例》文中认为现代教育理论重视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让学生在宽松的学习环境中学习知识,提供学生动手实践操作的机会。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最有效的教学方式之一,在人才培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实验教学的有效程度取决于不断发展和完善的实验内容和实验室管理方法。实验室作为实验教学的主要场所,是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前沿阵地。现代化实验室的发展呈现出以下特点:规模巨大化,功能多样化,多层次化,开放化,投资巨额化,空间跨距大,多学科交叉,实验室工作内容日益复杂,工作任务日趋繁重,涉及面广。高校实验室是集科研、教学为一体的单位,是实现素质教育、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人才的基地。因此,实验室的建设、实验室的管理、实验设备的配置与使用的科学化、实验内容的安排、实验室的教学与管理人员水平不仅影响着学校的教学、科研水平,而且关系到学校的发展和人才的培养。实验室管理的最终目的就是充分挖掘实验资源的潜能,提高实验设备的使用率,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实验室管理是高校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特别对于中心化的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更需要对实验室进行统筹管理,需要现代化实验室管理系统的支持。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提高,计算机和网络技术逐渐的成熟,其强大的功能在社会的各个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利用计算机和网络对各项事务进行科学化的管理,能够极大地提高工作效率。随着高校校园网的建设,基于校园网和Internet的应用系统的设计与开发正在蓬勃发展,实验室管理系统也随之产生并得到广泛的应用。通过查阅资料和调查发现,现有的实验室管理系统大部分只是对实验室硬件设备进行管理,对实验教学的管理很少涉及,并且随着对实验教学的重视,学生自主学习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打破传统的实验教学管理方式,实现实验教学的信息化管理势在必行。在导师的指导下,作者进行了大量文献阅读和对当前实验室管理系统的深入研究后,本文以浙江师范大学信息传播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实验教学信息管理系统的开发为课题来源。通过认真分析实际工作中遇到的各种情况,总结中心管理的不足与缺陷,对该中心实验教学信息管理系统进行了系统的前期分析(包括性能需求分析、功能需求分析和可行性分析)与系统设计(包括结构设计和数据库设计),并实现了其功能。实验室教学信息管理系统自实际运行以来,取得了良好的管理效果,解决了长期以来困扰实验室教学管理的难题,实现了管理工作的无纸化、信息化和现代化,提高了管理的效率,更好的满足了实验中心管理的需求,使得作为国家级的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真正发挥其示范辐射作用。
黄世瑜[9](2011)在《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实验室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提出在目前职业教育体系中,高职教育作为职业教育体系中最为核心的一个组成部分,其主要培养目标是培养“高技能、高素质、综合型”高级技能人才。要实现其高职培养目标,其培养重点与核心是“高技能”能适应当代社会企业实际生产需求的高级技工。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大力加强学生的实践教学内容,全面推进项目式教学体系,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所必备的专业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技能。在大力推动项目式教学过程中对实践教学管理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实践教学模式主要包括:实验验证性教学、课程设计、技能操作实践、企业岗位实训、顶岗实习等多种教学方法。在这些教学实施过程中需要学校、企业、相关行业等深度合作才能够有效实施。目前的实践教学存在的主要缺陷首先是基本上是学校自主建设,运行过程中存在资金投入较多、重复建设利用率低、不能较好的跟随市场需求效果较差;其次在管理体系建设中较为落后,采用人工管理效率低下不能较好的适应当代职业教育需求。基于我院实验室管理实情,如何科学有效的管理和利用好校内外实训基地,充分发挥其功能和利用率,全面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和工程创新能力。建立一个高职院校实验实训信息管理系统,实现科学的对设备台账、资产、人力资源、实践教学质量管理体系、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实践教学课表和学生实践考核的管理,可以优化实验室的工作流程,提高实验室资源的利用率,减轻管理人员的劳动强度,方便学生与实验室之问的沟通。对高等职业院校在当今社会需求下建立实验室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进行了初步探讨。在本文中阐述了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实验室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较为详细地介绍了系统的分析、设计、实现的基本方法,给出了系统的业务流程图、数据库流程图、模块结构图、数据库设计、Web实现关键代码等,分析并阐述了实验室管理信息系统项目开发实现的关键技术,并对实验室管理手段、实施方案、建设方法进行了总结与展望。最后,结合个人在系统开发设计中的体会和系统存在的不足,对今后工作中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和系统完善。
叶甫泉[10](2010)在《农林院校计算机实验室管理模式和方法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为了提高农林院校计算机实验室的管理水平,必须从理论上对实验室的管理模式进行深入研究,从而指导和应用于实践中去。分析了国内外实验室管理的现状、趋势以及农林院校计算机实验室面临的主要问题,阐述了采用各种管理模式的利弊,探索了管理好计算机实验室的方法和对策,并提出了农林高校计算机实验室必须建立以农林为特色的各类实验分室,实现网络化管理,同时要面向农村、面向基层、面向社会培养农林业计算机人才,为建设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做出应有的贡献。
二、计算机教学实验室管理工作体会(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计算机教学实验室管理工作体会(论文提纲范文)
(1)上海市中小学综合实验室的功能设计与创新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导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 |
一、研究缘起 |
二、研究意义 |
第二节 文献综述 |
一、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分析 |
二、实验室作为学习环境的理论基础 |
三、实验室的地位和作用 |
第三节 研究设计 |
一、概念界定 |
二、研究目标 |
三、研究方法 |
四、研究过程 |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中小学科学与技术实验室现状调查 |
第一节 调查设计 |
一、调查对象 |
二、调查方法 |
三、工具设计 |
四、数据收集与处理 |
第二节 调查结果 |
一、实验室及配套情况 |
二、实验室教学使用情况 |
第三节 调查启示 |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中小学科学与技术综合实验室功能设计 |
第一节 综合实验室功能设计的前提条件 |
一、实验安全 |
二、灵活匹配 |
三、便于学习 |
四、环境舒适 |
五、活动开放 |
第二节 综合实验室功能设计的重点突破 |
一、满足跨学科的实验需求 |
二、灵活多样的教学功能区 |
三、高度整合的信息化环境 |
四、丰富的数字化实验手段 |
五、整体规划的环境与资源 |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综合实验室功能设计的实现路径 |
第一节 满足跨学科的实验需求 |
一、实验室的基础要求分析 |
二、可移动实验室环境的打造 |
三、实验室装备的功能 |
四、实验室器材的配备 |
第二节 灵活多样的教学功能区 |
一、综合实验室教学功能区的确定 |
二、综合实验室教学功能区的建设 |
第三节 高度整合的信息化环境 |
一、无线网络 |
二、无线投影 |
三、移动终端 |
四、视频系统 |
五、物联设备 |
第四节 丰富的数字化实验手段 |
一、根据数字化实验设备的发展趋势进行配备 |
二、提升综合实验室数字化实验设备的配备效率 |
第五节 整体规划的环境与资源 |
一、实验环境的整体建设 |
二、实验室配套用房的整体规划 |
三、实验员的整体配备 |
四、综合实验室管理的配套跟进 |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综合实验室配套课程建设 |
第一节 课程要素 |
一、课程目标 |
二、课程内容 |
三、课程实施方式 |
四、课程评价 |
第二节 课程开发思路 |
一、从内容出发建设课程 |
二、从仪器配备出发建设课程 |
三、从环境支持出发建设课程 |
第三节 课程类型 |
一、替代式课程 |
二、主题式课程 |
三、系列式课程 |
第四节 课程开设实例 |
一、D小学课程开设实例 |
二、Z小学课程开设实例 |
三、F初中课程开设实例 |
四、H高中课程开设实例 |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综合实验室教学应用的行动研究 |
第一节 计划研究阶段 |
第二节 初步实践探索阶段 |
一、结合课内外教学实践,体现工程教育新思想 |
二、高度整合信息化环境,打开教学实践新天地 |
第三节 深入实践探索阶段 |
一、大科学课程教学实践,体现整合与学习进阶思想 |
二、功能区自由转场切换,促进教学过程适配与灵活 |
三、系列式课程教学实践,培养问题解决与创新能力 |
四、主题式课程教学实践,培养跨学科拓展应用思维 |
第四节 实施效果评价阶段 |
一、促进教师行为变化 |
二、促进学习方式变化 |
三、促进教研活动变化 |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研究结论与未来展望 |
一、研究结论 |
二、研究创新 |
三、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学校实验室基本情况调查问卷 |
作者简历及在学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一、简历 |
二、在学期间的科研成果 |
后记 |
(2)基于电子档案袋的形成性评价在护理开放实验室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主要符号表 |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1.研究背景 |
2.研究目的及意义 |
3.研究假设 |
4.研究内容 |
5.技术路线 |
第一部分 文献回顾 |
一、国内外开放实验室研究现状 |
二、电子档案袋式形成性评价的概述 |
三、文献总结 |
第二部分 本科护生在校内开放实验室中学习体验的质性研究 |
1 对象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第三部分 电子档案袋式形成性评价在护理开放实验室中的应用 |
1.研究对象 |
2.研究对象的伦理学研究要求 |
3.研究方法 |
4 实施流程 |
5 评价方法 |
6 统计学方法 |
7.结果 |
8.讨论 |
第四部分 对完善电子档案袋式形成性评价应用于护理开放实验室的建议 |
1. 搭建混合式学习平台 |
2. 促进自我导向学习是电子档案袋内容设定的核心 |
3. 引入研究生参与电子档案袋整理 |
第五部分 全文总结 |
1.结论 |
2.启示 |
3.创新点 |
4.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3)“专升本”双专业职教师资培养中课程体系实证研究 ——以云南师范大学职业技术教育学院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前言 |
第一节 选题缘由与意义 |
一、选题缘由 |
二、研究意义 |
第二节 国内外相关研究述评 |
一、关于国外职教师资培养中课程体系的相关研究 |
二、关于国内职教师资培养中课程体系的相关研究 |
三、已有研究述评 |
第三节 研究内容与研究思路 |
一、研究内容与创新之处 |
二、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第二章 “专升本”双专业职教师资培养中课程体系理论建构 |
第一节 相关概念界定 |
一、职教师资培养 |
二、“专升本”双专业职教师资培养模式 |
三、课程 |
四、课程体系 |
第二节 相关理论与课程设置制度的研究 |
一、课程体系实证研究的课程论基础 |
二、中职“双师型”教师内涵的理论研究 |
三、本科层次中职师资培养中课程体系设置的相关制度要求 |
第三节 本研究的框架建构与阐述 |
一、相关理论与政策制度研究在本文中的运用 |
二、本研究的框架建构与阐述 |
第三章 “专升本”双专业职教师资培养中课程体系实证研究 |
第一节 云师大职教学院及其“专升本”双专业职教师资培养模式 |
一、云南师范大学职业技术教育学院 |
二、云师大职教学院“专升本”双专业职教师资班 |
三、云师大职教学院“专升本”双专业职教师资培养模式的创新 |
第二节 云师大职教学院“专升本”双专业培养中课程体系现状调查 |
一、文本分析 |
二、学生问卷调查 |
三、师生访谈 |
第三节 培养中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 |
一、培养目标特色不鲜明,各门课程没有形成“合力” |
二、课程设置与培养目标存在差距,部分课程内容不聚焦 |
三、课程实施各环节衔接不紧密,终结性评价手段单一 |
四、校校、校企合作有待加强,师资队伍综合素质还需提高 |
第四章 云师大“专升本”双专业职教师资培养中课程体系改进策略 |
第一节 明确人才培养目标,细化人才培养规格 |
一、在了解实际情况基础上明确培养目标 |
二、建立系统全面有侧重的人才培养规格 |
三、多途径使师生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内涵 |
第二节 改革现有课程设置,灵活选择课程内容 |
一、树立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开发理念 |
二、依据培养规格改革课程设置 |
三、协调课程中理、实学时分配 |
四、注重课程内容选择的实用性 |
第三节 关注课程实施过程,采取多元评价手段 |
一、能力本位观指导下实施课程 |
二、加强对见习实习环节的指导 |
三、因“课”制宜开展终结性评价 |
第四节 加强校校、校企合作,优化教师队伍结构 |
一、加强校校、校企合作 |
二、培养“双师型”教师团队 |
第五章 结语 |
一、研究取得的成果 |
二、研究存在的不足 |
三、今后努力的方向 |
参考文献 |
附录 A:学生调查问卷 |
附录 B:师生访谈提纲 |
教师访谈提纲 |
学生访谈提纲 |
附录 C:师生访谈记录 |
教师访谈记录 |
学生访谈记录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研究成果 |
致谢 |
(4)基于web的高等学校实验室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实验室管理系统的发展现状及趋势 |
1.2.1 实验室管理系统的发展概况 |
1.2.2 国外实验室管理系统的研究现状 |
1.2.3 国内实验室管理系统的研究现状分析 |
1.2.4 实验室管理系统的发展趋势 |
1.3 研究内容 |
1.4 组织结构 |
第二章 需求分析 |
2.1 用户需求分析 |
2.2 可行性分析 |
2.3 系统功能模块需求分析 |
2.3.1 首页信息管理 |
2.3.2 用户管理 |
2.3.3 实验教学 |
2.3.4 资产管理 |
2.3.5 开放实验教学管理 |
2.3.6 实验室文件 |
2.3.7 系统安全 |
2.4 系统非功能性需求分析 |
第三章 系统开发平台相关技术 |
3.1 B/S模式 |
3.2 Internet技术及Intranet应用 |
3.2.1 HTML技术 |
3.2.2 World Wide Web技术 |
3.3 PHP技术 |
3.4 MVC架构 |
3.5 Ajax |
3.6 MySQL数据库安全管理技术 |
第四章 系统的设计 |
4.1 系统设计原则 |
4.2 系统总体架构设计 |
4.3 总体功能模块设计 |
4.3.1 程序流程图 |
4.3.2 系统功能模块 |
4.4 实验室系统数据流图设计 |
4.4.1 实验室系统数据流图 |
4.4.2 系统数据流图 |
4.5 数据库设计 |
4.5.1 数据库系统的定义及特征 |
4.5.2 数据管理技术的发展历程 |
4.5.3 数据库概念设计 |
4.5.4 主要数据表设计 |
第五章 实验室管理系统实现 |
5.1 系统开发环境及对客户端的要求 |
5.2 系统主要功能模块的实现 |
5.2.1 系统登录界面 |
5.2.2 用户管理模块 |
5.2.3 实验教学模块 |
5.2.4 资产管理模块 |
5.2.5 开放实验教学管理模块 |
5.2.6 其他模块实现 |
第六章 系统维护与测试 |
6.1 系统维护 |
6.2 系统测试 |
第七章 总结和展望 |
7.1 系统总结 |
7.2 下一步工作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5)地方高校虚拟仿真实验室管理研究 ——以J学院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中文文摘 |
绪论 |
第一章 虚拟仿真实验室管理理论概述 |
一、虚拟仿真实验室概念、特征和类型 |
二、实验室管理的概念和主要内容 |
三、新公共管理学相关理论基础 |
第二章 地方高校虚拟仿真实验室管理概况 |
一、地方高校虚拟仿真实验室的管理现状 |
二、虚拟仿真实验室的管理理念和目标 |
三、虚拟仿真实验室管理相关政策要求 |
第三章 地方高校虚拟仿真实验室管理个案分析 |
一、J学院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基本情况 |
二、J学院虚拟仿真实验室管理的重要举措 |
三、J学院虚拟仿真实验室的管理成果 |
四、J学院管理虚拟仿真实验室所面临的问题 |
第四章 国外高校实验室管理经验借鉴 |
一、德国高校实验室管理经验 |
二、日本高校实验室管理经验 |
三、新加坡高校实验室管理经验 |
四、国外高校实验室管理的启示 |
第五章 提升地方高校虚拟仿真实验室管理水平的对策建议 |
一、完善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管理体制 |
二、健全虚拟仿真实验运行保障措施 |
三、加强实验教学师资队伍建设 |
四、进一步促进校企合作 |
第六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6)医学形态学数码显微互动实验室管理的体会(论文提纲范文)
一、数码显微互动系统的组成与功能 |
二、实验室管理制度 |
三、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 |
四、实验用教学标本管理 |
五、实验室实验档案管理 |
六、实验室人员管理 |
(7)计算机实验室管理中的几点体会(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
二、仪器设备的管理 |
(一) 仪器设备规范化的管理 |
(二) 制定严格的仪器设备管理制度 |
三、计算机的维护 |
四、结束语 |
(8)实验室教学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开发 ——以浙江师范大学信息传播实验中心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图表目录 |
1 绪论 |
1.1 选题研究背景 |
1.1.1 高等教育越来越重视实验教学 |
1.1.2 教育部关于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与评审工作的开展 |
1.1.3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管理系统的设计开发提供了可能性 |
1.2 当前国内外实验室管理系统的研究概况 |
1.2.1 实验室管理系统的基本概念 |
1.2.2 引入实验室管理系统的原因 |
1.2.3 国内外实验室管理系统概况 |
1.3 选题研究意义 |
1.3.1 有效降低管理人员的工作强度 |
1.3.2 有效提高仪器设备的利用率 |
1.3.3 方便对实验室管理情况进行有效分析 |
1.4 研究内容 |
2 选题的理论研究与启示 |
2.1 系统理论 |
2.1.1 系统的含义 |
2.1.2 系统的特征 |
2.1.3 系统理论对本选题的启示 |
2.2 管理学理论 |
2.2.1 管理的含义 |
2.2.2 现代管理理论 |
2.2.3 管理学理论对本选题的启示 |
3 实验室教学信息管理系统分析 |
3.1 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管理内容 |
3.1.1 实验教学管理 |
3.1.2 实验室工作管理 |
3.2 浙江师范大学信息传播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实验教学管理现状 |
3.2.1 实验室整体利用率低下 |
3.2.2 实验室教学课程管理缺乏弹性 |
3.2.3 各类统计报表无法自动生成 |
3.3 实验室教学信息管理系统需求分析 |
3.3.1 系统的性能需求分析 |
3.3.2 系统的功能需求分析 |
3.3.3 系统的可行性分析 |
4 实验室教学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 |
4.1 系统设计的目标 |
4.2 系统结构设计 |
4.3 系统数据库设计 |
4.3.1 数据库的设计原则 |
4.3.2 数据库的结构 |
4.4 系统功能的设计 |
4.4.1 用户管理模块 |
4.4.2 教学安排模块 |
4.4.3 实验室管理模块 |
4.4.4 信息查询模块 |
4.4.5 学生预约实验模块 |
5 实验室教学信息管理系统的实现 |
5.1 系统运行环境 |
5.2 系统功能模块的实现 |
5.2.1 实验室主任操作模块 |
5.2.2 普通教师操作模块 |
5.2.3 学院教务管理人员操作模块 |
5.2.4 学校教务管理人员操作模块 |
5.2.5 实验分室管理人员操作模块 |
5.2.6 学生操作模块 |
5.3 系统的运行情况及效果 |
6 研究小结与展望 |
6.1 研究小结 |
6.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9)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实验室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问题的提出 |
1.1.1 高职院校实验室信息管理现状和发展趋势 |
1.1.2 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实验室信息管理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
1.2 实验室管理信息系统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内实验实训信息管理建设现状 |
1.2.2 国外实验实训信息管理建设现状 |
1.3 主要研究内容及结构安排 |
1.3.1 选题来源及依据 |
1.3.2 选题研究内容 |
1.3.3 本文的结构 |
第二章 主要理论与技术基础 |
2.1 面向对象开发技术 |
2.1.1 PHP 面向对象开发技术基础 |
2.1.2 面向对象开发技术优点 |
2.2 JAVA 开发技术 |
2.2.1 Java 编程技术特点 |
2.2.2 Java 编程技术比较 |
2.2.3 JAVA 开发技术优点 |
2.3 JSP Web 开发技术分析 |
2.3.1 JSP 开发技术特点 |
2.3.2 JSP 语法结构 |
2.4 B/S 结构开发技术 |
2.4.1 B/S 结构开发技术基础 |
2.4.2 B/S 结构开发技术优缺点 |
2.4.3 B/S 结构与C/S 结构的联系和区别 |
2.5 数据库理论 |
2.5.1 Visual FoxPro 数据库应用系统开发 |
2.5.2 SQL Server 数据库应用系统开发 |
2.5.3 SQL Server 2000 系统需求 |
第三章 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分析 |
3.1 需求调研 |
3.1.1 组织结构及其功能调查 |
3.1.2 业务流程调查与分析 |
3.1.3 数据流程调查与分析 |
3.2 业务流程分析 |
3.2.1 业务数据流说明 |
3.2.2 业务数据流分析 |
3.3 数据流程分析 |
3.3.1 数据流说明 |
3.3.2 数据流分析 |
3.4 系统模型—— E-R 图 |
3.4.1 E-R 图说明 |
3.4.2 E-R 图分析 |
3.5 面向对象分析 |
3.5.1 面向对象分析方法 |
3.5.2 面向对象分析 |
3.6 可行性分析 |
第四章 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实验室管理信息系统设计 |
4.1 实验室管理信息系统设计目标 |
4.1.1 实训室基本信息管理模块 |
4.1.2 实践教学管理功能模块 |
4.1.3 实训室人员管理模块 |
4.1.4 实训室资产管理模块 |
4.1.5 实验实训室耗材管理模块 |
4.2 实验室管理信息系统网络拓扑结构 |
4.3 实验室管理信息系统功能模块结构设计 |
4.4 系统三层结构算法设计 |
4.4.1 三层结构概述 |
4.4.2 三层结构程序设计 |
4.5 实验室管理信息系统登陆界面设计 |
4.5.1 登陆界面结构 |
4.5.2 程序流程图设计 |
4.6 实验实训易损耗材入库数据库设计 |
4.6.1 数据库需求分析 |
4.6.2 数据库结构设计 |
4.6.3 入库数据库逻辑结构设计 |
4.6.4 入库数据库软件界面设计 |
第五章 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实验室管理信息系统实现 |
5.1 系统登录界面程序设计实现 |
5.1.1 登录界面效果图 |
5.1.2 程序代码 |
5.2 三层结构算法设计实现 |
5.2.1 三层结构程序设计 |
5.2.2 程序代码 |
第六章 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实验室管理信息系统测试与运行 |
6.1 系统测试 |
6.1.1 测试项目的 |
6.1.2 测试人员 |
6.1.3 测试结果 |
6.2 实验室管理模块运行 |
6.2.1 管理机构子模块 |
6.2.2 基本信息子模块 |
6.2.3 实验实训室管理规范子模块 |
6.2.4 实践教学成果管理模块 |
6.3 实践教学教师队伍管理模块运行 |
6.3.1 实践教学师资基本信息子模块 |
6.3.2 实践教师教学工作量统计子模块 |
6.3.3 实践教学资源结构分析子模块 |
6.4 实验教学模块运行 |
6.4.1 实践教学规划模块 |
6.4.2 实践教学教务管理模块 |
6.4.3 实验过程管理模块 |
6.5 低值易耗品模块运行 |
6.5.1 耗材购置计划管理子模块 |
6.5.2 实验耗材管理子模块 |
6.5.3 实验低值品管理子模块 |
6.6 仪器设备模块运行 |
6.6.1 实验仪器管理子模块 |
6.6.2 贵重仪器设备管理子模块 |
6.7 实验室评估模块运行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7.1 结论 |
7.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四、计算机教学实验室管理工作体会(论文参考文献)
- [1]上海市中小学综合实验室的功能设计与创新实践[D]. 徐睿. 华东师范大学, 2021(08)
- [2]基于电子档案袋的形成性评价在护理开放实验室中的应用研究[D]. 严斯静. 广州医科大学, 2020(11)
- [3]“专升本”双专业职教师资培养中课程体系实证研究 ——以云南师范大学职业技术教育学院为例[D]. 陈任. 云南师范大学, 2019(01)
- [4]基于web的高等学校实验室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樊冬梅. 青岛大学, 2017(06)
- [5]地方高校虚拟仿真实验室管理研究 ——以J学院为例[D]. 计小羽. 福建师范大学, 2017(09)
- [6]医学形态学数码显微互动实验室管理的体会[J]. 李佩琴,唐高兴,朱美凤,杨荫. 教育教学论坛, 2017(26)
- [7]计算机实验室管理中的几点体会[J]. 王倩.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2014(17)
- [8]实验室教学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开发 ——以浙江师范大学信息传播实验中心为例[D]. 苏丽花. 浙江师范大学, 2011(05)
- [9]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实验室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黄世瑜. 电子科技大学, 2011(12)
- [10]农林院校计算机实验室管理模式和方法的研究[J]. 叶甫泉. 农业网络信息, 20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