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卡操作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复合卡操作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一、复合卡操作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文献综述)

李海[1](2020)在《地铁金融IC卡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表明金融IC卡具有安全性高、应用范围广等特点,已经成为银行卡的发展方向。按照中国人民银行金融IC卡推广总体目标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发行的银行卡均应为金融IC卡。金融IC卡在各种行业的深入应用,特别是在公共服务领域的拓展,是银行业积极探索和尝试的新领域。成都市政府专门成立国有控股的天府通金融服务公司,建设城市级公共支付平台和城市一卡通信息服务平台,推进行业应用整合,打造具有成都特色的金融IC卡应用发展模式。依托成都天府通公司现有公交和地铁等公共服务事业资源,综合考虑实施难度和风险因素,此次研究计划以成都地铁作为金融IC卡电子现金应用的对象,全力加速金融IC卡在公共服务领域的应用推广,成功实现金融IC卡地铁消费应用的研究目的。本文的主要工作是采用了软件能力成熟度模型集成管理级(CMMI 2)方法,研究了银行端基于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金融集成电路(IC)卡规范》标准的地铁金融IC卡系统,突破了银行业与公共服务行业之间的技术壁垒,快速搭建了地铁金融IC卡系统,解决了该系统与成都地铁闸机系统、成都天府通公司系统和中国银联系统之间系统技术标准统一的问题,实现了银行对金融IC卡的管理和金融IC卡地铁刷卡消费应用功能;整个系统需在X86型号PC SERVER服务器上运行,采用JAVA开发语言编写程序,集成WEBLOGIC中间件和ORACLE数据库,采用B/S架构,系统之间通讯通过TCP/IP协议进行访问,配备了2台金融加密机和2台负债均衡设备。测试结果显示,系统各项功能运行正常,银行发行的金融IC卡能够在成都地铁正常刷卡使用。该系统解决了市民使用银行发行的金融IC卡刷卡乘坐成都地铁的重大问题,一方面增加了市民地铁消费选择方式,方便了市民交通出行,减少了现金管理的成本,既是银行卡业务发展的重要突破,也开辟了银行金融业务发展的新领域,提高了金融服务民生水平,有利于城市信息化和金融信息化的融合;一方面开辟了银行金融业务发展的新领域,为银行更好地拓展个人客户群体,增加存款资源和中间业务收入,抢占银行卡市场份额奠定了坚实基础。

苏仲明[2](2019)在《ETC门架系统软件的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说明随着取消高速公路省界收费站项目的进行,高速公路联网收费有当前的封闭式收费制式调整为开放式收费制式。ETC门架系统是指在高速公路沿线断面建设的,具备通行费分段计费、车牌图像识别等功能的专用系统及配套设施。本文通过ETC门架系统软件设计与升级,要实现ETC门架系统支持双片式OBU、单片式OBU和CPC卡交易处理流程;自动识别所有通行车辆,实现ETC车辆分段计费扣费、MTC分段计费扣费;具备去重机制、自检程序和应用在线更新功能,接受并更新省联网中心系统下发的ETC门架相关系统参数;与北斗授时时钟同步;RSU天线和车牌图像识别等关键设备进行了冗余设计,应用数据、图像及视频存储影具有容错及备份机制;基本具备独立作业工作能力,在通信网络出现异常时可脱机离线操作、具备防雷击和防浪涌冲击的能力[1]。

张蕾[3](2019)在《石化公司无人值守计量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认为众所周知,企业要快速、高效的发展,必须在它的核心业务上深化改革,提高效率,降低成本。而在石油化工行业,石化产品的计量管理,就是其企业发展的核心命脉。因此,很多石化企业借助国家两化融合的大政策,大平台,想要建立一个高效、稳定的无人值守计量系统。这是钢铁、煤炭、石油等能源行业提高工作效率、节省人工成本,加强信息化与工业化结合紧密程度的重要途径。石化公司无人值守计量系统是企业运销集成框架的关键组成部分,为企业提供高效的计量功能,稳定可靠的运行性能。在此之前,已有的ERP(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系统对计量业务只有简单的支撑,各个环节之间需要大量的人工操作,且数据之间不能形成闭环,不能为公司领导层的决策起到作用,故无法满足企业无人值守、高效稳定的要求,且在专业化计量上有待改进之处。本文前期,对用户的实际需求进行详细调研,着重对其采购业务和销售业务流程进行了分析,且在不影响业务数据的前提下,对采购、销售业务的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重新梳理了系统业务,通过功能描述、用例图,流程图等方式得出本系统的需求。然后在需求分析的基础上,CS端核心计量确定采用Win Form框架,在.NET平台上使用C#语言,数据库上应用大型关系型数据库SQL Server 2008,开发工具使用Visual studio 2012,数据库设计工具使用Power Design,进一步设计实现一个可扩展、高性能的无人值守计量系统。在架构设计时,分别对系统的部署架构及逻辑架构进行了设计,然后细化分解系统功能及硬件选型,最后,通过组件设计和建模图型实现了系统的设计架构,并对基础模块、车辆排队、叫车、计量、采样确认、卸车确认等模块进行了设计和实现,同时规划了门岗、磅房不同应用场景下的硬件集成方案。在计量模块中,既有满足有网络情况下的无人值守计量,又有断网情况下的单机计量,使得系统具备较好的可扩展性。在硬件规划中,使用了PLC,把相关硬件和PLC连接,由PLC接收软件发来的指令,对硬件设备进行控制,达到稳定可靠的目标。在系统测试时,主要通过测试用例的方式对各个模块进行功能测试,保证系统功能的可用性和有效性。在非功能性测试时,主要关注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安全性通过权限控制、日志记录、数据备份与恢复等方式实现。稳定性通过7*24小时的持续运行来保证。最后,建设完成这样一个系统应用环境。无人值守计量系统,是信息化和工业化在石化产业应用的产物,也是科技发展对企业管理的要求的结果,对提高企业效率,降低成本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根据已完成的项目经验,该无人值守计量系统的有效性和可行性达到了设计要求。

曹小英[4](2019)在《基于居民健康卡的网关设备及端到端系统》文中提出2012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原卫生部)启动居民健康卡建设工作,旨在破解“一院一卡、重复发卡、互不通用”的就医堵点问题,实现跨机构、跨区域健康服务“一卡通”。建设同期,为顺应“互联网+医疗健康”的新业态和新趋势,满足居民使用智能终端便捷接受医疗卫生服务的新需要,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于2018年12月13日印发了《关于加快电子健康卡普及应用工作的意见》[1]。电子健康卡是居民健康卡的线上应用新形态,两者共同构成居民健康卡“虚实结合”服务网络,为不同的适用人群与适用业务提供形式多样的便捷就医服务。本文研究的对象是居民健康卡,它作为居民健康统一身份凭证,可以实现在医疗各个机构通用、费用支付、新农合异地的医疗实时结算等功能,极大简化了居民看病就医流程。目前,居民健康卡的研究工作主要集中在与居民健康卡相关的宏观架构设计、技术支撑、卡管理系统、医院业务设计等方面。其侧重点在于:(1)从发卡到投入使用的管理;(2)利用居民健康卡的统一身份凭证可以接入哪些服务;(3)医院服务系统的改造;(4)安全验证等。虽然这些关注点对居民健康卡的建设至关重要,但是检索相关的研究工作发现仍存在一些学者们未关注到的问题。首先,居民在整个业务流程中对个人健康数据的掌控度远远不够。用户除了具有保管卡实体的权利之外,访问卡内数据的方式比较局限,只能到设有专用读写卡终端的环境才可以访问卡内数据。其次,卡内健康数据仅在医疗机构之间共享,无法与其它数据协同。针对上述问题,本文提出的解决方案主要包括:设计了一个网关设备、一个端到端通信协议以及一个可以与网关设备进行网络连接的、运行在服务器端的WEB应用程序。网关设备包括有一个可以与居民健康卡建立底层连接的、符合ISO/IEC14443协议的读写卡接口和一个可以与服务器建立连接的、遵循TCP/IP协议的网络通信接口,并且网关设备可以完成这两种协议之间的转换,在居民健康卡与服务器之间建议一个双向的数据通道。本文还设计了居民健康卡通过网关设备与服务器之间进行数据交换的通信方法。基于本文搭建的软硬件环境,居民可以通过浏览器远程访问居民健康卡数据,并使用WEB应用程序管理自己的健康数据。此外第三方服务可以接入该应用程序,使得居民健康卡内数据与其它类型的数据协同。

王琦[5](2019)在《基于PLC的高速公路全自动智能收费机设计与应用》文中研究表明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高速公路覆盖率大幅度提升,汽车保有量不断增加,造成了高速公路交通的巨大压力,道路拥堵新闻层出不穷。当前,高速公路收费主要有MTC收费和ETC支付2种方式,人工收费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成本投入和影响车辆通行效率。基于“机械自动化、信息化和非现金支付技术”的研究并开发一类在高速公路交通通行中使用的智能收费设备,将为高速公路业主单位和广大司乘人员提供新型的服务模式,有助于促进“智慧交通”的建设。论文基于国内外高速公路收费业务的发展现状,研发了基于PLC的高速公路全自动智能收费机,通过设备软硬件的设计,实现人机交互完成司机自助缴费。首先,根据高速公路收费车道的方案设置以及传统人工收费的方式流程,确定全自动智能收费机的动作顺序和控制要求,并完成了各个主要运动机构的功能分析及设计。其次,根据设备工况以及控制要求进行了相关控制电路的设计,并拆分收费流程进行功能模块化研究,系统通过调用各个独立功能模块协同完成收费业务;在系统控制方面,采用PLC进行控制系统的设计,基于系统的控制要求以及工况分析,确定系统的输入/输出点数以及地址分配,并利用梯形图进行程序编制;针对业务系统的设计,进行了模块化功能定义,根据拆分的业务流程完成设备和软件的各个模块接口协议设计,并通过接口协议完成信息的交互,最终实现高速公路收费业务的智能化和自动化。最后,在windows7操作系统环境下,采用Microsoft Visual Studio 2013作为开发平台,以Microsoft SQL Server 2000作为数据库,开发了高速公路全自动智能收费机的业务系统,并通过在浙江某高速公路收费站的应用,验证了论文所提设备的可行性和可靠性;同时,设计了便于高速公路收费站出口车道的高效通行方案。

黄湘庭[6](2019)在《基于ARM的便携式POCT分析仪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自我健康的管控需求也变得越来越高,以传统医院为核心的诊疗模式已逐渐向着家庭日常保健和个体化医疗的模式转变。即时检测技术的快速发展正是这一变化的体现。本文基于即时检测技术和分光光度法原理设计并完成了一台便携易用、性能可靠的基于ARM微处理器的POCT分析仪。主要研究内容如下:本文首先分析了POCT技术和ARM嵌入式系统的国内外发展现状,之后根据生化分析仪的测量原理和工作原理,结合POCT技术和ARM嵌入式系统,提出了POCT分析仪的总体设计方案。POCT分析仪主要由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两大部分组成。其中,POCT分析仪的硬件系统采用模块化设计方法,完成了各模块的硬件选型及关键电路的设计工作。整个硬件系统以STM32F407ZGT6微处理器为核心,根据功能划分为光学模块、数据采集模块、微处理器模块、人机交互模块、外围通讯接口模块和电源模块六个部分。在光学模块中,采用波长为532nm的LED作为系统光源,完成了光学模块的优化设计,并通过ZAMAX光学追迹软件对优化后光路进行了仿真分析,研究了平行光入射夹角变化对检测结果的影响。POCT分析仪的软件系统主要采用μC/OS-II操作系统实现各任务子程序间的调度及协同工作,并根据各硬件模块的目标功能完成了各模块任务子程序设计。同时,采用LCD液晶触摸显示屏实现了用户友好的人机交互界面设计。本文最后通过透射比重复性、T-A换挡偏差、标准曲线的绘制和样品的测定实验来对POCT分析仪的关键性能指标进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所设计的POCT分析仪已达到设计要求。目前,在国内尚没有采用分光光度法的便携式POCT分析仪的商业应用,开发基于ARM和分光光度法的便携式POCT分析仪填补了我国在此领域的研究空白,也为相关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价值。

李一辰[7](2019)在《主动/半主动复合雷达导引头抗干扰仿真系统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当前防空系统面临着越来越复杂的作战环境,迫切需求复合制导技术和高效的数据融合技术。针对这一背景需求,本文重点研究了地面防空导弹系统中基于主动/半主动复合雷达导引头的抗干扰仿真系统。本文主要工作如下:1.针对目前导引头仿真系统的不足,设计并建立了基于RTX的主动/半主动复合雷达导引头抗干扰仿真系统,利用反射内存网络和多台PC机组成的硬件平台完成系统间数据的交互传输,并通过RTX实时操作系统保证了系统间的同步性和实时性。2.对主动导引头、半主动导引头工作方式、回波信号建模,导引头信号处理流程进行了详细研究,并对杂波模型和角散射模型进行了分析,对DRFM干扰和拖曳式干扰进行了深入研究。3.对雷达信息融合目标跟踪滤波算法,包括卡尔曼滤波(KF)、扩展卡尔曼滤波(EKF)、不敏卡尔曼滤波(UKF)、粒子滤波(PF)等算法进行了仿真分析和性能对比。4.对主动/半主动复合制导信息融合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适合本仿真系统的工作模式与信息融合方式,针对DRFM干扰和拖曳式干扰,分别提出了抑制措施和策略,并就所提的抑制方法进行了仿真,验证了所提策略的可行性,实现了主动/半主动复合导引头在抗DRFM干扰和抗拖曳式干扰的作用。

刘峰宇[8](2017)在《网络实名认证威胁分析与安全技术研究》文中提出实名认证,是对用户身份信息真实性进行的一种验证审核,一般通过身份证认证方式实现。实名认证是网络秩序管理的必要手段,有助于建立完善可靠的互联网信用基础。随着越来越多的网络应用要求用户进行实名登记和注册,现有实名认证方案暴露出存在虚假实名认证的安全问题,实名认证安全性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论文的贡献和工作主要包含三个方面:第一,本文详细分析了实名认证方案中居民身份信息的认证流程,并建立了基于身份证阅读设备的实名认证方案威胁模型。此模型分析了居民身份信息,在实名认证流程各个节点上可能面临的安全威胁和恶意攻击,并讨论了实施攻击的难易程度。第二,基于对实名认证流程各个节点攻击难度的分析,本文针对最容易遭受的库文件劫持攻击和浏览器插件劫持攻击,提出安全增强方案,并通过仿真实验平台,测试验证了劫持攻击的可行性和安全增强方案的有效性。最后,本文设计一种基于云模式的实名认证方案,新方案将身份信息认证解码的过程置于安全可控的云环境中执行,并结合用户身份信息、身份证IC卡序列号信息,身份证专用安全访问模块序列号信息以及人脸比对识别多种因素进行实名认证。通过安全分析,新实名认证方案可有效抵抗针对现有实名认证方案的各种攻击,从而实现相对安全的实名认证。

李焱[9](2017)在《ETC系统中OBU的低功耗设计与研究》文中指出嵌入式系统在生活中具有十分广泛的应用,设计嵌入式系统的两个重要目标分别是低功耗和高性能。随着需求的增加,嵌入式系统的性能得到了飞速提高,功耗也在不断上升,但是电池容量的发展始终跟不上功耗的升高。因此,嵌入式系统的高性能和有限的电池容量之间的矛盾日益突显。解决这一矛盾的有效方法就是嵌入式系统的低功耗设计。作为ETC电子不停车收费系统中的核心设备,OBU车载单元是使用电池的嵌入式设备,其低功耗性能也尤其重要。因此,本文从功耗的角度对OBU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对其进行了低功耗的设计。首先,本文分析现有的低功耗技术,分别从硬件和软件两个部分阐述如何对功耗进行优化。接着,本文重点对OBU进行了设计,并将功耗优化技术应用其中。硬件上,从芯片选型到电路实现,时刻围绕着低功耗的设计,对比不同方案的优劣,以功耗最低为原则选取最佳的方案。同时,结合实际需求设计了OBU的电源模块,提出了可以将无线充电的技术应用在OBU上的观点。软件上,围绕着OBU的交易流程,本文采用了动态电源管理的理念,使得OBU处于工作状态下的时间更短。最后,对OBU样机进行测试和分析,主要测试了OBU的功耗和采用的电源系统,分析测试数据。测试结果显示,OBU的功耗和电源能够持续为OBU提供稳定电能的时间,完全满足且优于国家标准。

吴春华[10](2017)在《基于Android平台的IC卡刷卡认证系统设计与实现》文中指出近年来,伴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网络应用和网络服务也已深入人们生活的各方面。网络应用和网络服务通常采用会员制对资源访问者进行管理。传统的会员身份认证采用的用户名加密码的方式。这种会员管理方式存在一些密码容易泄露等安全隐患。针对传统会员身份认证方式的不足,本文采用基于非接触式IC卡刷卡认证的方式来实现网络应用中会员身份的认证。这种认证方式安全性高、操作简便,可减轻用户记.忆负担,具有一定的实际应用价值和市场推广价值。本文结合慧明公司的老年人健康服务中心项目,设计并实现了基于Android平台的IC卡刷卡认证系统。主要工作如下:(1)研究了 RFID系统的认证机制,并提出一种改进的基于Hash-Lock协议的安全认证协议;设计了本系统IC卡与后端服务器的认证协议和Android应用程序与后端服务器的通信协议。(2)选用STM32F103CBT6芯片作为微控制器,MFCV520芯片作为读写芯片,设计了读写器的软硬件。其中,硬件部分包括MCU模块电路设计、读写模块电路设计和天线电路设计;软件部分包括MCU程序和接口函数。(3)分析了 Android客户端应用程序的功能需求,设计了程序整体流程和各功能模块程序。实现了 Android客户端与读写器的通信以及与后端服务器的通信。(4)对系统进行测试,测试结果表明系统功能完善,运行良好。

二、复合卡操作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复合卡操作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1)地铁金融IC卡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系统建设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
        1.2.1 金融IC卡系统国内外研究动态
        1.2.2 “刷银行卡乘地铁”国内外研究动态
    1.3 系统建设主要目标
    1.4 本文主要任务
    1.5 本文组织结构
第二章 相关技术分析
    2.1 技术介绍
        2.1.1 中国金融集成电路(IC)卡规范介绍
        2.1.2 JAVA计算机编程语言介绍
        2.1.3 SOCKET通讯技术介绍
        2.1.4 ORACLE数据库介绍
        2.1.5 企业服务总线介绍
    2.2 系统技术路线
        2.2.1 业务场景
        2.2.2 遵循《中国金融集成电路(IC)卡规范》
        2.2.3 构建子系统模式
        2.2.4 构建主流技术框架
    2.3 关键技术问题及其解决方案
        2.3.1 金融IC卡地铁计费问题及其解决方案
        2.3.2 快速实现与银行其他系统集成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案
        2.3.3 系统高可用问题及其解决方案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地铁金融IC卡系统需求分析
    3.1 业务描述
    3.2 业务需求分析
        3.2.1 业务管理子系统功能需求分析
        3.2.2 密钥管理子系统功能需求分析
        3.2.3 数据准备子系统功能需求分析
    3.3 技术需求分析
        3.3.1 前端界面
        3.3.2 技术接口
        3.3.3 主要配套系统
        3.3.4 性能需求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地铁金融IC卡系统设计
    4.1 系统功能设计
    4.2 系统集成架构设计
    4.3 系统应用架构设计
    4.4 系统网络架构设计
    4.5 系统软硬件链接设计
    4.6 系统数据库设计
        4.6.1 业务管理子系统数据库表设计
        4.6.2 密钥管理子系统数据库表设计
        4.6.3 数据准备子系统数据库表设计
    4.7 系统接口设计
        4.7.1 制卡文件下载
        4.7.2 金融IC卡开卡
        4.7.3 金融IC卡换卡
        4.7.4 金融IC卡销卡
        4.7.5 电子现金圈存
        4.7.6 电子现金圈提
        4.7.7 电子现金明细查询
        4.7.8 金融IC卡真伪验证
        4.7.9 地铁功能开通
    4.8 系统性能设计
        4.8.1 业务管理子系统性能设计
        4.8.2 密钥管理子系统性能设计
        4.8.3 数据准备子系统性能设计
    4.9 系统安全设计
        4.9.1 安全设计概述
        4.9.2 安全配套情况
        4.9.3 密钥体系设计
        4.9.4 联机交易真伪认证设计
        4.9.5 卡片防伪设计
        4.9.6 密码认证设计
        4.9.7 应用环境安全策略
        4.9.8 系统存储与备份策略
    4.10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地铁金融IC卡系统实现
    5.1 业务管理子系统实现
        5.1.1 开卡功能实现
        5.1.2 换卡功能实现
        5.1.3 销卡功能实现
        5.1.4 卡认证功能实现
        5.1.5 电子现金圈存功能实现
        5.1.6 电子现金圈提功能实现
        5.1.7 地铁功能开通实现
        5.1.8 地铁消费清算实现
    5.2 密钥管理子系统实现
        5.2.1 密钥证书生成
        5.2.2 密钥证书装载
        5.2.3 密钥证书启用
        5.2.4 密钥证书删除
        5.2.5 密钥证书归档
        5.2.6 密钥证书销毁
        5.2.7 密钥证书申请
    5.3 数据准备子系统实现
        5.3.1 制卡文件准备功能实现
        5.3.2 制卡文件生成功能实现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地铁金融IC卡系统测试
    6.1 测试概述
        6.1.1 测试目标
        6.1.2 测试方法
    6.2 测试环境
        6.2.1 硬件环境
        6.2.2 软件环境
        6.2.3 通讯环境
        6.2.4 测试工具
    6.3 测试内容
        6.3.1 功能测试
        6.3.2 性能测试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7.1 总结
    7.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2)ETC门架系统软件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背景及意义
        1.1.1 课题背景
        1.1.2 课题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目标及研究内容
        1.3.1 研究目标
        1.3.2 研究内容
    1.4 本章小结
2 系统关键技术
    2.1 ETC门架系统的关键设备与技术参数
        2.1.1 ETC门架主要功能
        2.1.2 复合通行卡(CPC卡)
        2.1.3 标识路侧单元(标识RSU)
        2.1.4 标识天线同步器
        2.1.5 车牌图像识别设备
        2.1.6 车道天线、路侧读写控制器
        2.1.7 车道外围设备
    2.2 开发采用的相关技术
    2.3 本章小结
3 系统需求分析
    3.1 功能需求
        3.1.1 省级管理中心需求
        3.1.2 路段管理中心需求
        3.1.3 高速公路收费站需求
        3.1.4 ETC标识点系统功能需求
    3.2 性能需求
    3.3 安全性要求
    3.4 通信传输要求
    3.5 本章小结
4 系统架构设计
    4.1 技术路线
    4.2 门架标识点布设原则
    4.3 系统实现基本逻辑规则
        4.3.1 MTC车辆通行与缴费
        4.3.2 ETC车辆通行与缴费
    4.4 门架系统总体架构
    4.5 本章小结
5 门架系统核心功能设计
    5.1 省中心级
        5.1.1 省中心系统软件设计
        5.1.2 收费软件升级
        5.1.3 ETC门架监控系统
        5.1.4 CPC介质卡发行系统
    5.2 分中心级软件升级
        5.2.1 清分系统
        5.2.2 国密系统
    5.3 收费站级
        5.3.1 站系统改造
        5.3.2 费率计算系统
    5.4 收费车道级软件升级
        5.4.1 满足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车辆免收车通通行费设计
        5.4.2 ETC/MTC混合车道系统改造
        5.4.3 ETC车道系统改造
        5.4.4 MTC营改增票据二维码支持
    5.5 疑难问题功能设计
        5.5.1 ETC“单卡用户”车辆管理的问题
        5.5.2 ETC车辆行驶MTC车道时路径读取失败的问题
        5.5.3 路侧标识单元与车载设备无线通信被恶意干扰的问题
        5.5.4 非标准化OBU与ETC用户卡路径标识失败问题
        5.5.5 标识点系统维护便利性的问题
    5.6 本章小结
6 系统开发与实现
    6.1 项目实施环境
        6.1.1 服务端环境
        6.1.2 客户端环境
    6.2 ETC卡状态接收与使用
        6.2.1 实现思路
        6.2.2 实现代码(示例核心算法代码)
    6.3 卡属地判定实现
        6.3.1 实现思路
    6.4 标签与卡绑定
    6.5 公务车判断
    6.6 车卡绑定实现
    6.7 折扣通行实现
    6.8 本章小节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3)石化公司无人值守计量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对照表
第一章 引言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现状分析
    1.3 论文工作内容
    1.4 论文组织结构
第二章 相关技术概述
    2.1 计量理论基础
    2.2 RFID卡简介
    2.3 WINFORM技术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系统需求分析
    3.1 系统目标及总体分析
        3.1.1 系统目标
        3.1.2 系统总体分析
    3.2 系统需求分析
        3.2.1 进厂车辆管理
        3.2.2 地衡管理
    3.3 系统数据建模
    3.4 非功能性需求
        3.4.1 安全性需求
        3.4.2 稳定性需求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系统设计与实现
    4.1 系统架构设计
        4.1.1 系统部署架构
        4.1.2 系统逻辑架构
    4.2 系统功能分解
    4.3 硬件选型
        4.3.1 系统硬件拓扑图
        4.3.2 硬件设备选型
    4.4 系统功能设计与实现
        4.4.1 车辆进出厂管理
        4.4.2 称重计量
        4.4.3 权限管理
        4.4.4 基础公共模块
        4.4.5 系统运行设置
    4.5 数据库设计与实现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系统测试及分析
    5.1 系统测试环境
    5.2 系统测试过程
        5.2.1 进厂车辆管理功能测试
        5.2.2 地衡管理功能测试
        5.2.3 系统非功能性测试
    5.3 测试结果总结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基本情况
    教育背景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发表学术论文
        申请(授权)专利
        参与科研项目及获奖

(4)基于居民健康卡的网关设备及端到端系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缩略词
1 绪论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 研究现状
        1.2.1 国外卫生信息化研究现状
        1.2.2 国内居民健康卡研究现状
        1.2.3 研究理论分析
    1.3 研究内容与结构
        1.3.1 研究内容
        1.3.2 章节安排
2 应用系统需求分析及总体框架设计
    2.1 需求分析
        2.1.1 应用环境
        2.1.2 需求确立
    2.2 系统框架及技术路线
        2.2.1 系统框架
        2.2.2 技术路线
    2.3 解决的问题
    2.4 应用系统技术基础
        2.4.1 居民健康卡标准
        2.4.2 NFC技术
        2.4.3 WI-FI模块
        2.4.4 STM32单片机
        2.4.5 网页开发技术
3 网关设备硬件设计
    3.1 总体设计方案
    3.2 网关设备硬件电路设计
        3.2.1 主控制器模块
        3.2.2 居民健康卡访问接口模块
        3.2.3 网络通信接口模块
        3.2.4 人机交互单元模块
        3.2.5 参数配置单元模块
        3.2.6 电源电路
4 基于网关在服务器与健康卡之间建立通信的方法设计
    4.1 指令集
        4.1.1 卡-网关设备之间交换的应用层指令
        4.1.2 网关设备-服务器之间交换的应用层指令
    4.2 端到端通信方法
        4.2.1 网关设备状态机
        4.2.2 第一类端到端数据通信方法
        4.2.3 第二类端到端数据通信方法
        4.2.4 端到端数据交换业务
5 网关设备软件设计
    5.1 网关设备功能设计
    5.2 网关设备程序设计
6 居民健康卡信息管理系统软件设计
    6.1 居民健康卡信息管理系统功能设计
        6.1.1 居民健康卡信息管理系统功能设计
    6.2 居民健康卡信息管理系统开发设计
        6.2.1 系统框架设计
        6.2.2 系统数据库设计
        6.2.3 系统前端与后端服务交互的接口设计
    6.3 居民健康卡信息管理系统开发成果展示
        6.3.1 用户登录界面
        6.3.2 注册界面
        6.3.3 居民健康卡信息管理系统首页界面
        6.3.4 居民健康卡基本信息界面
        6.3.5 身份信息
        6.3.6 健康档案
        6.3.7 电子病历
7 整机运行及系统功能测试
    7.1 测试环境
    7.2 测试过程及记录
        7.2.1 网关设备初始化及复位测试
        7.2.2 网关设备系统设置测试
        7.2.3 居民健康卡信息管理系统功能测试
        7.2.4 基于网关设备的服务器端到居民健康卡端之间的通信方法测试
    7.3 测试结果
8 总结与展望
    8.1 总结
    8.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A.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目录
    B.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项目
    C.学位论文数据集
致谢

(5)基于PLC的高速公路全自动智能收费机设计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背景
    1.2 现状分析
        1.2.1 高速公路收费模式发展状况及趋势
        1.2.2 高速公路现有收费模式的局限性分析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1.4 研究目的及必要性
        1.4.1 研究目的
        1.4.2 必要性
    1.5 论文组织结构
第二章 高速公路全自动智能收费机总体设计
    2.1 概述
    2.2 设计依据
        2.2.1 车道设置
        2.2.2 功能要求
        2.2.3 设计方案
    2.3 智能收费机整体设计
        2.3.1 设备组成及技术参数
        2.3.2 动作顺序
        2.3.3 控制要求
        2.3.4 整体结构设计
    2.4 机构功能分析及设计
        2.4.1 升降伸缩TABLE功能分析及设计
        2.4.2 收卡/支付模块功能分析及设计
        2.4.3 辅助退卡机构分析及设计
        2.4.4 测距方式分析及设计
    2.5 小结
第三章 全自动智能收费机电气控制系统设计
    3.1 工况分析及电机选择
    3.2 电控系统设计
        3.2.1 主电路设计
        3.2.2 控制电路设计
        3.2.3 辅助电路设计
    3.3 小结
第四章 基于PLC的高速公路全自动智能收费机控制系统设计
    4.1 设计原则和步骤
        4.1.1 设计原则
        4.1.2 设计步骤
    4.2 控制系统设计方案
        4.2.1 自动感应、识别车辆模组
        4.2.2 车辆高度、距离自动判断模组
        4.2.3 自动读卡、收卡模组
        4.2.4 支付成功、发票打印模组
        4.2.5 读卡失败、退卡模组
    4.3 PLC控制系统工作流程设计
    4.4 PLC控制系统的硬件设计
        4.4.1 系统控制要求及工况分析
        4.4.2 输入/输出点确立及PLC选型
        4.4.3 输入/输出地址分配表
        4.4.4 控制面板设计和PLC输入/输出接线
    4.5 PLC控制系统的软件设计
        4.5.1 PLC编程语言选定
        4.5.2 智能收费机工作流程分析
        4.5.3 程序编制
    4.6 小结
第五章 智能收费机业务系统模块化功能定义和设计
    5.1 系统设计环境
    5.2 系统组成及功能描述
    5.3 业务流程设计
    5.4 模块化接口协议
        5.4.1 消息定义
        5.4.2 消息ID定义
        5.4.3 上位机状态信号设定
        5.4.4 设备状态信号设定
    5.5 数据结构定义
    5.6 动态库
    5.7 功能设计
        5.7.1 连接收费机
        5.7.2 初始化设备
        5.7.3 断开设备连接
        5.7.4 设备启停
        5.7.5 获取状态信号
        5.7.6 机械手臂复位
        5.7.7 获取工位状态
        5.7.8 退卡
    5.8 流程模块拆分设计
        5.8.1 来车刷卡通行模块
        5.8.2 自助缴费、发票打印模块
        5.8.3 特情处理模块
    5.9 模块拆分调试
    5.10 小结
第六章 高速公路全自动智能收费机实际应用
    6.1 设备特点
    6.2 应用实现
    6.3 通行方案设计
        6.2.1 “多工位并行智能收费车道”放行方案
        6.2.2 “智能收费车道+ETC车道”并行放行方案
        6.2.3 “智能收费车道+ETC车道”并行放行方案
    6.4 经济效益和通行指标
    6.5 意义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6)基于ARM的便携式POCT分析仪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POCT技术概述及发展趋势
        1.2.1 POCT技术的定义
        1.2.2 POCT技术的意义
        1.2.3 POCT检测技术发展现状
        1.2.4 POCT设备的发展趋势
    1.3 嵌入式系统及ARM技术概述
        1.3.1 嵌入式系统概述
        1.3.2 ARM技术概述
        1.3.3 基于ARM的嵌入式系统
    1.4 国内外POCT分析仪研究现状
        1.4.1 国外POCT分析仪研究现状
        1.4.2 国内POCT分析仪研究现状
    1.5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POCT分析仪系统整体方案设计
    2.1 引言
    2.2 POCT分析仪的测量原理分析
        2.2.1 光学原理
        2.2.2 工作原理
        2.2.3 测定原理
        2.2.4 分析方法
        2.2.5 分析原理
    2.3 POCT分析仪工作过程
        2.3.1 生化分析仪的基本结构及工作过程
        2.3.2 POCT分析仪的工作过程
    2.4 基于ARM的 POCT分析仪整体方案设计
        2.4.1 ARM嵌入式系统设计流程
        2.4.2 功能需求分析
        2.4.3 系统框架设计
        2.4.4 嵌入式微处理器芯片选取
        2.4.5 操作系统选取
        2.4.6 开发环境选取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POCT分析仪硬件系统研究与设计
    3.1 引言
    3.2 POCT分析仪硬件系统总体结构设计
    3.3 光学模块设计及优化
        3.3.1 生化分析仪光学模块结构
        3.3.2 POCT分析仪光学模块方案设计
        3.3.3 POCT分析仪光学模块光路追迹
    3.4 数据采集模块设计
        3.4.1 传感器的选择
        3.4.2 I/V放大电路
        3.4.3 A/D转换电路
    3.5 微处理器模块设计
    3.6 人机交互模块设计
        3.6.1 LCD液晶触摸显示屏通讯接口设计
        3.6.2 SD卡
        3.6.3 微型打印机接口设计
    3.7 外围通讯接口模块设计
        3.7.1 蓝牙通讯接口设计
        3.7.2 USB通讯接口设计
    3.8 电源模块设计
    3.9 POCT分析仪箱体结构设计及制作
        3.9.1 POCT分析仪箱体结构设计
        3.9.2 POCT分析仪箱体3D打印制作
    3.10 本章小结
第4章 POCT分析仪软件系统研究与设计
    4.1 引言
    4.2 POCT分析仪软件系统总体框架设计
    4.3 μC/OS-II操作系统在ARM处理器上的实现
        4.3.1 μC/OS-II操作系统移植
        4.3.2 μC/OS-II操作系统启动流程
    4.4 应用层程序实现
        4.4.1 人机交互模块
        4.4.2 数据采集模块
        4.4.3 外围通讯模块
    4.5 人机交互界面设计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POCT分析仪系统性能实验研究
    5.1 引言
    5.2 POCT 分析仪硬件模块测试实验
        5.2.1 微处理器模块测试实验
        5.2.2 数据采集模块测试实验
        5.2.3 人机交互模块测试实验
        5.2.4 通讯接口模块测试实验
    5.3 POCT 分析仪系统整机测试实验
        5.3.1 透射比重复实验
        5.3.2 T-A 换挡偏差实验
        5.3.3 标准曲线绘制实验
        5.3.4 样品浓度检测实验
    5.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7)主动/半主动复合雷达导引头抗干扰仿真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主动制导
        1.2.2 半主动制导
        1.2.3 复合制导技术
        1.2.4 仿真系统与仿真平台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与基本结构
2 主动/半主动复合雷达导引头抗干扰仿真平台
    2.1 仿真系统设计
    2.2 仿真系统的硬件平台
        2.2.1 反射内存网络
        2.2.2 反射内存卡驱动
        2.2.3 反射内存网络数据传输
    2.3 仿真系统的软件平台
        2.3.1 软件平台的组成及功能
        2.3.2 RTX技术
        2.3.3 系统仿真流程
    2.4 本章小结
3 回波信号建模
    3.1 导引头发射及回波模型
    3.2 导引头信号处理流程
        3.2.1 测距测速流程
        3.2.2 测角流程
    3.3 半主动导引头回波模型
    3.4 角散射和杂波模型
        3.4.1 角散射模型
        3.4.2 杂波模型
    3.5 干扰模型
        3.5.1 DRFM干扰
        3.5.2 拖曳式干扰
    3.6 本章小结
4 信息融合基础
    4.1 卡尔曼线性滤波算法
    4.2 非线性滤波算法
        4.2.1 扩展卡尔曼滤波
        4.2.2 不敏卡尔曼滤波
        4.2.3 粒子滤波
        4.2.4 仿真分析
    4.3 目标数据关联技术
    4.4 本章小结
5 主动/半主动复合制导信息融合研究
    5.1 仿真系统的工作模式及信息融合研究内容
    5.2 主动、半主动信息融合方式
    5.3 DRFM干扰与抑制
    5.4 拖曳式干扰与抑制
        5.4.1 抑制拖曳式干扰的各项措施
        5.4.2 工作过程初析
        5.4.3 抑制拖曳式干扰综合策略
    5.5 本章小结
6 主动/半主动复合制导信息融合仿真
    6.1 仿真建模
    6.2 抗DRFM干扰仿真
    6.3 抗拖曳式干扰仿真
    6.4 本章小结
7 总结与展望
    7.1 全文总结
    7.2 对后续工作的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及取得的学术成果

(8)网络实名认证威胁分析与安全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
        1.1.1 国内外实名制现状
        1.1.2 虚假实名认证问题
    1.2 选题依据
        1.2.1 意义与挑战
        1.2.2 研究内容
    1.3 论文结构
第二章 实名认证技术概述
    2.1 身份认证基础理论
        2.1.1 身份认证基本方法
        2.1.2 身份认证方案设计原则
    2.2 基于身份证实名认证
        2.2.1 二代身份证介绍
        2.2.2 基于证件图像的实名认证
        2.2.3 基于证件IC卡序列号的实名认证
        2.2.4 基于证件存储身份信息的实名认证
    2.3 基于eID实名认证
        2.3.1 eID技术国内外发展现状
        2.3.2 eID认证原理
    2.4 基于生物特征实名认证
        2.4.1 生物特征识别原理
        2.4.2 生物特征实名认证研究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实名认证威胁分析
    3.1 身份证实名认证建模分析
    3.2 硬件威胁分析
        3.2.1 针对身份证的攻击
        3.2.2 针对身份证阅读设备的攻击
        3.2.3 协同攻击
    3.3 软件威胁分析
        3.3.1 驱动程序安全威胁
        3.3.2 动态链接库安全威胁
        3.3.3 浏览器插件安全威胁
        3.3.4 小结
    3.4 网络威胁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实名认证安全增强方案设计与实现
    4.1 安全形势概述
    4.2 库文件防劫持技术研究
        4.2.1 库文件劫持攻击原理
        4.2.2 库文件防劫持安全增强方案
    4.3 浏览器插件防劫持技术研究
        4.3.1 浏览器插件劫持攻击原理
        4.3.2 浏览器插件防劫持安全增强方案
    4.4 原型系统实现
        4.4.1 实验设计
        4.4.2 实验平台搭建
        4.4.3 库文件劫持与防劫持实验
        4.4.4 浏览器插件劫持与防劫持实验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基于云模式的实名认证方案设计
    5.1 实名认证方案总体架构
        5.1.1 认证业务端结构
        5.1.2 SAM服务器结构
        5.1.3 认证服务器结构
    5.2 实名认证方案设计
        5.2.1 假设与说明
        5.2.2 实名认证协议设计
    5.3 安全性分析
        5.3.1 实名认证安全问题分析
        5.3.2 面对硬件攻击的安全性
        5.3.3 面对软件攻击的安全性
        5.3.4 面对网络攻击的安全性
        5.3.5 小结
    5.4 本章总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研究工作总结
    6.2 未来工作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9)ETC系统中OBU的低功耗设计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论文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概况
    1.3 OBU的供电
    1.4 论文的组织结构
第2章 嵌入式系统的低功耗优化
    2.1 嵌入式低功耗的理论基础
        2.1.1 嵌入式系统功耗的组成
        2.1.2 低功耗优化的思路及途径
    2.2 嵌入式系统工作模式的功耗优化
    2.3 嵌入式硬件的功耗优化
        2.3.1 微处理器和外围器件的功耗优化
        2.3.2 电源电路的优化
    2.4 嵌入式软件的功耗优化
第3章 低功耗OBU电子标签的设计与实现
    3.1 低功耗OBU的硬件设计
        3.1.1 OBU系统组成
        3.1.2 电源电路设计
        3.1.3 基带电路设计
        3.1.4 射频电路设计
    3.2 低功耗OBU的软件设计
        3.2.1 OBU的动态电源管理设计
        3.2.2 软件流程设计
第4章 OBU电源系统设计
    4.1 电源模块的设计
        4.1.1 电源模块需求分析
        4.1.2 锂电池模块的设计
        4.1.3 复合电容模块的设计
    4.2 太阳能电池模块的设计
    4.3 OBU中无线充电技术
第5章 测试与分析
    5.1 单元测试
    5.2 整机功耗测试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1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附录2 OBU部分源代码

(10)基于Android平台的IC卡刷卡认证系统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非接触式IC卡技术发展现状
        1.2.1 国外非接触式IC卡技术发展
        1.2.2 国内IC卡技术发展
        1.2.3 国内外刷卡认证技术应用现状
    1.3 RFID技术及非接触式IC卡的分类
        1.3.1 RFID技术
        1.3.2 非接触式IC卡的分类
    1.4 本文系统组成
    1.5 本文章节安排
2 RFID认证机制研究与系统安全协议设计
    2.1 引言
    2.2 密码学基础
    2.3 RFID认证机制的研究
        2.3.1 基于对称密钥的安全认证协议
        2.3.2 基于Hash函数的安全认证协议
    2.4 改进的基于随机化Hash-Lock的RFID安全认证协议
        2.4.1 协议描述
        2.4.2 协议安全性分析
        2.4.3 协议性能分析
    2.5 后端服务器与IC卡的认证协议设计
        2.5.1 协议描述
        2.5.2 加密算法的选择
        2.5.3 协议安全分析和性能分析
    2.6 后端服务器与Android客户端的通信协议设计
        2.6.1 协议描述
        2.6.2 加密算法的选取
        2.6.3 协议分析
    2.7 本章小结
3 读写器硬件设计
    3.1 引言
    3.2 读写器硬件整体设计
    3.3 MCU模块设计
        3.3.1 MCU选型
        3.3.2 MCU外围电路设计
        3.3.3 蜂鸣器电路分析与设计
        3.3.4 USB通信及设备供电模块
    3.4 读写模块设计
        3.4.1 读写芯片介绍
        3.4.2 读写芯片外围电路分析与设计
    3.5 读写器天线电路设计
        3.5.1 天线设计
        3.5.2 EMC滤波电路和阻抗匹配电路设计
        3.5.3 接收电路
    3.6 本章小结
4 读写器软件设计
    4.1 引言
    4.2 ISO/IEC 14443标准体系结构
        4.2.1 ISO/IEC 14443-1
        4.2.2 ISO/IEC 14443-2
        4.2.3 ISO/IEC 14443-3
        4.2.4 ISO/IEC 14443-4
    4.3 MIFARE S50的结构
        4.3.1 MIFARE S50的特点和结构组成
        4.3.2 MIFARE S50内存结构及访问控制
    4.4 读写器软件程序结构
    4.5 MCU主程序
    4.6 对读卡芯片操作函数设计
    4.7 对卡片操作函数设计
    4.8 上位机与读写器的通信协议及接口函数
        4.8.1 通信协议
        4.8.2 接口函数
    4.9 本章小结
5 Android客户端程序设计
    5.1 引言
    5.2 Android基本组件
        5.2.1 Activity组件
        5.2.2 Service组件
        5.2.3 BroadcastReceiver组件
        5.2.4 ContentProvider组件
    5.3 Android客户端设计要求及整体流程
        5.3.1 应用程序设计要求
        5.3.2 程序执行流程
    5.4 USB通信功能
        5.4.1 USB通信权限获取
        5.4.2 USB通信初始化
    5.5 开机自启动功能
        5.5.1 开机自启流程
        5.5.2 开机自启实现
    5.6 刷卡动作的不同状态处理
        5.6.1 实现原理
        5.6.2 网络通信
    5.7 多线程机制的运用
    5.8 软件自动升级实现
    5.9 本章小结
6 系统测试与分析
    6.1 引言
    6.2 IC卡与后端服务器的认证协议测试
    6.3 读写器的测试
        6.3.1 读写器硬件测试
        6.3.2 读写器软件测试
    6.4 Android应用程序测试
    6.5 本章小结
7 总结与展望
    7.1 总结
    7.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四、复合卡操作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参考文献)

  • [1]地铁金融IC卡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李海. 电子科技大学, 2020(01)
  • [2]ETC门架系统软件的设计与实现[D]. 苏仲明. 大连海事大学, 2019(07)
  • [3]石化公司无人值守计量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张蕾.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19(08)
  • [4]基于居民健康卡的网关设备及端到端系统[D]. 曹小英. 重庆大学, 2019(09)
  • [5]基于PLC的高速公路全自动智能收费机设计与应用[D]. 王琦. 长安大学, 2019(01)
  • [6]基于ARM的便携式POCT分析仪研究[D]. 黄湘庭. 哈尔滨工程大学, 2019(04)
  • [7]主动/半主动复合雷达导引头抗干扰仿真系统研究[D]. 李一辰. 南京理工大学, 2019(06)
  • [8]网络实名认证威胁分析与安全技术研究[D]. 刘峰宇. 国防科技大学, 2017(02)
  • [9]ETC系统中OBU的低功耗设计与研究[D]. 李焱. 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 2017(05)
  • [10]基于Android平台的IC卡刷卡认证系统设计与实现[D]. 吴春华. 南京理工大学, 2017(07)

标签:;  

复合卡操作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