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痛风石的手术治疗(论文文献综述)
李舒琳,邓小兵,徐雷[1](2022)在《痛风石致腕管综合征的手术治疗》文中指出目的探讨痛风石导致腕管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及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0月至2019年12月于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手外科接受手术治疗的16例(17侧)痛风石致腕管综合征病人的临床资料,痛风病程(7.68±5.48)年,腕管综合征病程(5.22±2.24)个月。术中7侧可见正中神经局部压痕,9侧痛风石广泛包裹屈肌腱。观察比较手术前后的患指屈伸功能及正中神经远端运动潜伏期(distal motor latency,DML);采用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估患指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患侧伤口均一期愈合,术后随访(27.6±7.8)个月,术后患指屈伸功能和DML均较术前明显改善。按照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定:优15侧,良2侧。结论痛风石所致腕管综合征病人经内科治疗的基础上采用手术治疗能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改善手指屈伸功能,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吴亮,罗建光,唐贤翱,汪玮,侯清凡,杨建凯,张伟平[2](2022)在《腕管综合征复发7例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总结7例小切口手术治疗腕管综合征复发病例的诊治过程,为临床提供治疗经验。方法 2012年1月至2019年12月,对已在外院经临床和电生理确诊为腕管综合征且行小切口手术治疗后复发的7例病人进行二次常规手术切口治疗。术中探查发现7例腕管内均有白色粉末状物沉积,给予腕管内病灶清除及彻底松解正中神经。根据顾玉东推荐的腕管综合征功能评定标准评估疗效。结果术后随访6~18个月,平均12个月。术后正中神经支配区麻木症状较术前好转,夜间麻醒消失,按照顾玉东的腕管综合征功能评定标准评定:优5例,良2例。结论小切口治疗腕管综合征需排除痛风石病因可能,对于可疑病例手术治疗需进行常规切口手术。
徐毅君,李振云,逄文泉,赵蒙,唐玲玉,田娜,薛洋,韩苗苗,单信芝[3](2021)在《以疾病为中心的多学科融合护理在痛风石围术期患者中的应用》文中提出目的:探讨以疾病为中心的多学科融合护理在痛风石围术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20年5月1日~10月31日行痛风石手术的45例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和护理措施;将2020年11月1日~2021年4月30日行痛风石手术的41例患者作为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以疾病为中心的多学科融合护理。比较两组不同时间疼痛评分[采用疼痛数字评分法(NRS)]、血尿酸值、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满意度。结果:干预组术后4 h、1 d、3 d NR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P<0.01);干预组血尿酸值、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均优于对照组(P<0.01,P<0.05);干预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痛风石围术期患者采用以疾病为中心的多学科融合护理,可有效减轻患者术后疼痛,促进患者康复,改善术后结局,降低经济负担,从而提升患者围术期护理质量。
闫兵山,刘艳成,张宏,单铎,卜国云,刘培佳,胥宏达,胡永成[4](2021)在《胸椎管内痛风一例报告及系统文献综述》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脊柱椎管内痛风的临床表现、流行病学特征和诊疗现状。方法收治1例59岁男性患者,症状为胸背部疼痛伴双下肢无力、感觉减退及行走踩棉花感。影像学检查示T8,9水平椎管内占位病变伴重度椎管狭窄。全身麻醉下行后路T8,9椎板切除减压、病灶清除及T7~T10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术后病理学诊断为胸椎管内痛风。以"gout"、"gout of spinal canal"、"gout of spine"、"intraspinal gout"、"椎管内痛风"、"痛风"、"脊柱痛风"为关键词在中英文数据库中共检索到62例椎管内痛风患者,统计现有全部椎管内痛风患者的年龄、性别、发病部位、痛风或高尿酸血症病史、实验室指标及影像学资料。结果 63例椎管内痛风患者中,男54例(87.1%,54/62)、女8例(12.9%,8/62),男女比为6.75∶1,另1例不详。年龄52(35,67)岁(范围20~82岁),发病高峰期为60~79岁。56例(88.9%,56/63)脊柱单一部位发病,其中腰骶椎26例(46.4%),其次为胸椎22例(39.3%)、颈椎8例(14.3%);7例为两个及两个以上部位同时发病,占全部患者的11.1%(7/63)。53例(91.4%,53/58)有高尿酸血症病史,病程3个月至28年,平均8.6年。临床症状无特异性,70.5%(43/61)有病变局部疼痛感,98.4%(60/61)存在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障碍。X线检查多无阳性表现;41例有CT影像学资料的患者表现为椎管内中高密度椭圆形或不规则钙化影31例、中低密度软组织肿块影10例;96.2%(51/53)的患者MRI表现为T1WI中等或低信号、T2WI高信号或低信号(高信号40例、高信号或混杂信号13例)。63例均由病理检查确诊,其中5例有镜下组织学特征描述,表现为异物肉芽肿改变,在异物巨细胞的细胞质中见红染的类结晶样物沉积,偏光显微镜下呈双折光性梭形或针状结晶。结论脊柱椎管内痛风罕见,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资料缺乏特异性;双能CT识别痛风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诊断主要依靠病理。存在脊柱不稳或神经症状时应手术,基础降尿酸治疗可降低急性发作风险。
袁旺新[5](2021)在《加味附子汤联合刺络拔罐法治疗太阴少阴证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评价加味附子汤联合刺络拔罐法治疗太阴少阴证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的临床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在本课题研究中,总共纳入70例符合入组标准的患者,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分为对照组(35例)和观察组(35例)。对照组予口服秋水仙碱治疗,观察组予加味附子汤联合刺络拔罐法治疗,两组均持续治疗两周。通过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及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白细胞计数(WBC)、甘油三酯(TG)、血清尿酸(SUA)水平值的变化,计算疗效指数,并以三大常规、肝肾功能、心电图等检查结果作为安全性指标,运用统计学进行分析,评价加味附子汤联合刺络拔罐法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结果:1.研究共纳入70例患者,其中有67例患者完成了临床观察,观察组脱落2例,对照组脱落1例,总脱落率为4.29%。2.治疗前:一般资料、单项证候积分、总体证候积分、WBC、TG、SUA水平值等经统计学计算,结果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说明两组患者具有可比性。3.治疗2周后,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52%,观察组总有效率90.90%,两组疗效比较具有显着性差异(P<0.01)。4.治疗结果:两组均能改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关节肿胀程度评分、关节发热、关节皮肤暗红及关节畸形甚则局部肌肤溃烂,并且降低WBC水平(P<0.05),观察组在治疗自利不渴、胸脘痞满、食不下、手足寒、下利清谷等症状以及调节TG、降低SUA水平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结果具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1);观察组在改善腹痛、但欲寐方面相比对照组具有一定优势,两组对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在疼痛VAS评分及改善关节肿胀、关节皮肤暗红、关节畸形甚则局部肌肤溃烂、关节发热方面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治疗前后HAMA、HAMD评分比较中,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安全性分析:治疗过程中,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对照组患者发生7例不良反应,其中3例腹痛,2例腹泻,2例恶心欲呕,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59%,观察组患者未发生不良反应。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三大常规、肝肾功能及心电图检查等指标明显异常变化,观察组安全性明显优于对照组。6.结论:加味附子汤联合刺络拔罐法的治疗能有效改善太阴少阴证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的中医总体证候积分,并具有一定的抗抑郁、抗焦虑作用,降低WBC、SUA水平并调节TG水平,且不良反应率明显低于秋水仙碱组,具有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
朱坤智,卢涛,罗张风,吴展羽,周玉虎,叶川[6](2021)在《四肢痛风石外科治疗时机和适应证》文中认为背景:四肢痛风石的治疗包括内科和外科干预,目前对外科干预的适应证和时机仍有争论,且对于手术操作的技巧认识不足,导致很大一部分患者没有得到有效和及时的救治。目的:综述目前四肢痛风石外科治疗的研究进展和发展前景,探讨各种外科治疗方式的适应证、时机及手术要点,希望为四肢痛风石的外科治疗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和PubMed等数据库,中文检索词为"痛风,手术,外科治疗,关节镜,关节置换,医学工程,生物材料",英文检索词为"tophi,tophaceous,gout,gouty arthritis,tophus,surgery,surgical treatment,arthroplasty,arthroscopy,medical engineering,biomaterials"。通过纳入与排除标准,最终选择74篇相关文献进行归纳总结。结果与结论:(1)目前药物治疗是痛风石治疗的基石,但仍有很大一部分患者需要进行外科干预;(2)对于早期痛风石患者,在平衡手术治疗的潜在优势和相关风险后可开展手术;对于晚期痛风石患者,外科治疗是一种较为有效的办法,但外科治疗避免不了医源性的损伤;(3)未来还需要寻找一种有效且无副损伤的方法来治疗痛风石,医学工程及组织工程技术有望解决这一难题。
范学锴,潘佳栋,陈宏,洪锦炯,丁文全,黄耀鹏,尹善青[7](2021)在《足部痛风石对跖趾关节破坏的外科重建手术治疗》文中提出痛风是嘌呤代谢紊乱、尿酸生成或排泄障碍所引起的疾病[1],约12%~35%的痛风患者逐渐发展为痛风石。临床上足部痛风石尤其以第一跖趾关节常见,影响足的美观和功能,且急性发作时给患者造成巨大的痛苦。本次研究采用外科重建手术治疗30例足部第一跖趾关节痛风石患者,观察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8月宁波市第六医院手外科共收治的30例共47侧足部痛风石患者,
郭正东,郑林洋,陈东,吴乾锦,杨健,彭磊[8](2021)在《痛风石的治疗新进展》文中提出痛风石是慢性痛风的特征性临床表现,其可以造成关节畸形、活动受限、皮肤破溃和感染等,还会增加患者的心理负担。痛风石一旦破溃感染后,其治疗周期长、愈合较慢,且需多次手术治疗,效果欠佳,是创伤骨科医师所面临的临床难题。近年来,随着多学科的联合治疗和新技术的发展,在治疗痛风石方面的手段也日益增多,提高了治愈率,本文就痛风石的治疗做一综述。
朱文科[9](2021)在《基于数据挖掘的中医药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用药规律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基于“古今医案云平台(V2.3.5)”软件,对所选取文献进行整理,分析中医药治疗痛风性关节炎(Gouty Arthritis,GA)的用药规律,为中医药治疗GA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检索中国知网、维普、万方等相关数据库建库至2020年12月1日内所有关于中医药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相关文献,严格筛选符合规范的文献,建立痛风性关节炎用药的标准化数据库。通过“古今医案云平台(V2.3.5)”软件,对数据库内中药处方中的药物进行频数、四气五味、类别及归经统计,再对高频中药聚类分析及要药对关联规则分析,最后对所挖掘出的结果进行统一的理论分析。结果:根据检索共纳入文献669篇,通过泛读标题,剔除动物实验、研究进展、护理相关文献,剩余分析文献共441篇。其中:1.共纳入内服中药文献326篇,共计处方335首,涉及药物227味,总频数3891次。药性以平、寒为主,药味以甘、苦、辛为主,归经主归肝、胃、脾三经。对前40味高频中药行聚类分析,可形成6个聚类方。设置支持度为30%、置信度为60%时,共有44对关联药对,其中前五对分别为:黄柏,苍术-薏苡仁、黄柏,苍术-川牛膝、土茯苓-薏苡仁、土茯苓-川牛膝、土茯苓-黄柏,根据配伍可得核心处方为四妙散、二妙散合宣痹汤类方。2.共纳入中药外用文献228篇,共计处方205首,涉及药物218种,总频数1891次。性味以温、寒、平为主,药味以苦、辛、甘为主,归经主归肝脾胃三经。对前30味高频中药行聚类分析,可形成个4个聚类方。设置支持度为20%、置信度为60%时,共有10对关联药对,其中前五对分别为:大黄-白芷、大黄-黄柏、大黄-姜黄、大黄-苍术、白芷-大黄,根据其配伍可得核心处方为金黄散、五味消毒饮类方。结论:中药内服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中药多以清热解毒、通利关节及利尿通淋为主,外用中药主要是清热燥湿、凉血解毒及逐淤通经为主。其主要核心方剂为白虎桂枝汤、四妙散、二妙散合宣痹汤为主,临床需根据不同的证型进行辩证论治。
秦进,白登彦,巴得热力·特尔巴图[10](2021)在《多发性手足巨大痛风石一期手术治疗1例》文中研究说明全身多发性巨大痛风石相对少见,具有病情复杂、并发症多、复发率较高等特点。本文报告1例一期手术切除多发性手足巨大痛风石患者的诊疗过程,探讨本病诊疗特点,以提高临床医生对该病的进一步认知。
二、痛风石的手术治疗(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痛风石的手术治疗(论文提纲范文)
(1)痛风石致腕管综合征的手术治疗(论文提纲范文)
资料与方法 |
一、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 |
二、一般资料 |
三、手术方法 |
四、评价指标 |
五、统计学分析 |
结果 |
讨论 |
(2)腕管综合征复发7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资料与方法 |
一、纳入标准 |
二、一般资料 |
三、手术方法 |
四、评价指标 |
结果 |
讨论 |
(3)以疾病为中心的多学科融合护理在痛风石围术期患者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临床资料 |
1.2 方法 |
1.2.1 对照组 |
1.2.2 干预组 |
1.2.2.1 成立多学科团队 |
1.2.2.2 方案实施 |
1.3 评价指标 |
1.4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两组不同时间NRS评分比较 |
2.2 两组血尿酸值、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比较 |
2.3 两组满意度比较 |
3 讨论 |
(5)加味附子汤联合刺络拔罐法治疗太阴少阴证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临床资料与方法 |
1 临床资料 |
1.1 病例来源 |
1.2 诊断标准 |
1.3 病例选择标准 |
1.4 样本量估算方法 |
2 研究方法 |
2.1 试验对象分组方法 |
2.2 治疗方案 |
2.3 观察指标 |
2.4 疗效评定标准 |
2.5 统计学方法 |
2.6 技术路线图 |
研究结果 |
1 病例分布及完成情况 |
2 可比性分析 |
2.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
2.2 两组治疗前证候总积分比较 |
2.3 两组治疗前各项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
2.4 治疗前两组HAMA/HAMD评分比较 |
2.5 治疗前两组WBC、SUA、TG水平比较 |
3 疗效结果 |
3.1 临床疗效比较 |
3.2 两组治疗前后证候总积分比较 |
3.3 两组治疗前后各项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
3.4 两组治疗后HAMA/HAMD评分比较 |
3.5 两组治疗后WBC、SUA、TG水平比较 |
4 不良反应评价 |
5 安全性评价 |
分析与讨论 |
1 西医学对痛风性关节炎的研究 |
1.1 痛风性关节炎的流行病学调查 |
1.2 发病机制 |
1.3 临床表现 |
1.4 AGA的治疗 |
2 中医对痛风病的认识 |
2.1 病因病机 |
2.2 辨证分型与治疗 |
3 导师六经辨治痛风病的学术思想 |
3.1 痛风病六经辨证的病因病机 |
3.2 痛风病的六经辨治与外治法研究 |
4 试验结果分析 |
4.1 临床疗效分析 |
4.2 中医证候疗效分析 |
4.3 WBC、SUA、TG水平结果分析 |
4.4 HAMA、HAMD评分疗效分析 |
4.5 安全性分析 |
5 问题与展望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文献综述 痛风性关节炎的治疗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历 |
(6)四肢痛风石外科治疗时机和适应证(论文提纲范文)
0引言Introduction |
1 资料和方法Data and methods |
1.1 资料来源 |
1.2 资料筛选与评价 |
1.3 数据提取 |
2 结果Results |
2.1 传统手术 |
2.1.1 传统手术国内外报道 |
2.1.2 传统手术的技巧 |
2.1.3 传统手术的利弊 |
2.2 关节镜手术 |
2.2.1 关节镜对比传统手术治疗 |
2.2.2 药物对比关节镜联合药物治疗 |
2.2.3 关节镜手术的利弊 |
2.3关节置换术 |
2.3.1 踝关节置换术 |
2.3.2 膝关节置换术 |
2.3.3 关节置换术的利弊 |
2.4 痛风石手术联合其他方法 |
2.4.1 真空密闭引流术 |
2.4.2 富血小板血浆凝胶治疗 |
2.4.3 软组织微型刨削器及医用水刀治疗 |
2.4.4 Masquelet技术 |
2.4.5 组织工程技术 |
2.4.6医学工程技术 |
3 总结与展望Summary and prospects |
(7)足部痛风石对跖趾关节破坏的外科重建手术治疗(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手术方法 |
1.3 监测指标 |
1.4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8)痛风石的治疗新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药物治疗 |
1.1 抑制尿酸生成类药物 |
1.2 促尿酸排泄类药物 |
1.3 尿酸氧化酶类药物 |
1.4 碱化尿液类药物 |
2 手术治疗 |
2.1 病灶切除 |
2.2 创面修复 |
2.3 引流术 |
3 其他治疗方法 |
4 结语 |
(9)基于数据挖掘的中医药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用药规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部分 痛风性关节炎的研究进展 |
1 传统医学对痛风性关节炎的认识 |
1.1 病因病机 |
1.2 中医诊断标准及鉴别诊断 |
1.3 中医药对痛风性关节炎的治疗 |
2 现代医学对痛风性关节炎的认识 |
2.1 病因 |
2.2 诊断及鉴别诊断 |
2.3 现代医学对痛风性关节炎的治疗 |
第二部分 中药内服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用药规律研究 |
1 研究目的 |
2 研究资料与方法 |
2.1 资料来源 |
2.2 纳入标准 |
2.3 排除标准 |
2.4 数据规范 |
2.5 研究方法 |
3 结果 |
3.1 类别分析 |
3.2 频数分析 |
3.3 性味归经及频数、频率分析 |
3.4 药物关联度分析 |
3.5 高频药物聚类分析 |
4 讨论 |
4.1 中药基本属性分析 |
4.2 核心药团分析 |
4.3 关联分析 |
4.4 中药聚类分析 |
第三部分 中药外用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用药规律研究 |
1 研究目的 |
2 研究资料与方法 |
2.1 资料来源 |
2.2 纳入标准 |
2.3 排除标准 |
2.4 数据规范 |
2.5 研究方法 |
3 结果 |
3.1 类别分析 |
3.2 频数分析 |
3.3 性味归经及药效分析 |
3.4 关联度分析 |
3.5 高频药物聚类分析 |
4 讨论 |
4.1 基本属性分析 |
4.2 核心药团分析 |
4.3 关联分析 |
4.4 聚类分析 |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致谢 |
(10)多发性手足巨大痛风石一期手术治疗1例(论文提纲范文)
1 病例资料 |
2 讨论 |
四、痛风石的手术治疗(论文参考文献)
- [1]痛风石致腕管综合征的手术治疗[J]. 李舒琳,邓小兵,徐雷. 骨科, 2022(01)
- [2]腕管综合征复发7例分析[J]. 吴亮,罗建光,唐贤翱,汪玮,侯清凡,杨建凯,张伟平. 骨科, 2022(01)
- [3]以疾病为中心的多学科融合护理在痛风石围术期患者中的应用[J]. 徐毅君,李振云,逄文泉,赵蒙,唐玲玉,田娜,薛洋,韩苗苗,单信芝. 齐鲁护理杂志, 2021(19)
- [4]胸椎管内痛风一例报告及系统文献综述[J]. 闫兵山,刘艳成,张宏,单铎,卜国云,刘培佳,胥宏达,胡永成. 中华骨科杂志, 2021(12)
- [5]加味附子汤联合刺络拔罐法治疗太阴少阴证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的临床研究[D]. 袁旺新. 福建中医药大学, 2021(01)
- [6]四肢痛风石外科治疗时机和适应证[J]. 朱坤智,卢涛,罗张风,吴展羽,周玉虎,叶川.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21(30)
- [7]足部痛风石对跖趾关节破坏的外科重建手术治疗[J]. 范学锴,潘佳栋,陈宏,洪锦炯,丁文全,黄耀鹏,尹善青. 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 2021(04)
- [8]痛风石的治疗新进展[J]. 郭正东,郑林洋,陈东,吴乾锦,杨健,彭磊. 海南医学, 2021(07)
- [9]基于数据挖掘的中医药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用药规律研究[D]. 朱文科.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1)
- [10]多发性手足巨大痛风石一期手术治疗1例[J]. 秦进,白登彦,巴得热力·特尔巴图. 甘肃医药, 202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