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医药批发商业:鸡肋?(论文文献综述)
刘昊[1](2020)在《风险管理视角下江西A医药公司内部控制优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前,尽管我国现行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在五部委的推动下已发展数十年,但企业内部自身的内部控制体系建设仍十分欠缺,不乏有流于形式的现象存在。内部控制作为现代企业管理的一项重要手段,在保障企业运营管理合法合规性、资产安全性以及财务报表相关信息的真实完整性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医药流通是一个高风险的行业,对医药流通企业的内部管理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内部控制体系的完善性与健全性直接关系到医药流通企业的风险防范能力,进而会影响企业的发展与竞争力。随着经济的发展,实务界的内部控制与多个不同领域相结合,其自身的涵盖范围不断拓宽。然而,不管是出于理论的成本效益、实用性原则还是实践层面的业务流程、营运管理,都有将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相结合的趋势。不同行业乃至于不同企业的内、外部环境都普遍存在差异,本文将以A公司为研究案例,结合ERM框架及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中的各要素的设立为理论参考依据,对医药流通行业特点的分析总结,设定符合本企业的内部控制参考要素。基于此,本文将具体结合文献研究、案例分析、规范分析、调查问卷等方法,对A公司展开实地调研,再结合A公司现有的内部控制现状。分析当前医药流通企业在实施内部控制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从ERM框架及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中的各要素来设定符合本企业的五个内部控制要素,将企业按照对应的五个维度,对企业提出内部控制的优化。在案例分析中,通过实地考察、深度访谈、问卷调查等方式,用适应医药流通企业而设定的五个维度的要素去总结企业的内部控制现状,得出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分析内部控制问题存在的原因,再根据各要素在企业内实施情况的优劣进行针对性的优化建议,以期达到企业内部控制的优化。制度上优化了现有的内部控制体系,提升了A公司内部控制体系以风险管理为导向的适应性。进而在企业经营过程中,提出内部控制的优化是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相互结合的前提,A公司在内部控制的工作中需要强化绩效考核以及管理层的重视和简政放权,为A公司实现战略目标,提升管理效率提供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李金凤[2](2018)在《基于产业价值链的山东中药产业发展战略研究》文中认为目的:运用产业价值链对山东中药产业进行发展战略研究,丰富不同商业环境下产业链、价值链、产业价值链等相关理论。对山东中药产业的上、中、下游及中药知识产业的现状进行梳理,对比其他省份,分析其存在的优劣势及机会与威胁,最终制定山东中药产业未来的发展战略,为政府制定产业规划、企业制定发展战略,促进中药产业转型升级提供参考。方法:首先采用文献分析法对1993年2017年产业链、价值链、产业价值链、中药产业、互联网思维等理论与研究现状进行文献搜集和统计分析,了解相关理论在不同商业环境下的演变与发展逻辑,把握其本质,确定本文的研究方向与范围。然后按照产业链理论,运用数据统计、图表说明、比较分析及实地调查等方法,对山东省中药产业发展的现状进行结构化分析,并运用SWOT模型与案例分析法来分析山东中药产业的优劣势以及基于外部环境的发展机会与面临威胁,最后运用产业价值链的核心指导思想来确定山东省中药产业在被重新定义的中药大健康产业中的发展战略。成果:站在将相关产业与价值理论与不同经济发展阶段相结合的全新视角来探寻理论演变与发展背后的商业逻辑,提出了每一种经济学或管理学理论都与它所处的时代背景相适应的观点。针对当前的互联网背景与经济发展状况,要振兴与发展山东中药产业,需要重新审视山东中药产业所处的商业环境。经分析全国各省份中药产业研究情况,发现山东远远落后于其他省份,急需加强该领域的理论研究与管理探索,并以此来反哺中药产业的经营管理实践,最终提高产业促进与产业研究交互发展、相互滋养的中药产业综合实力。研究过程中,搜集了大量的数据并进行图表分析,明确了山东中药产业上、中、下游及中药知识产业等各个产业环节现状,并与全国其他省份进行横向对比,与自身发展的历史数据与演变过程进行纵向对比,从而客观地总结出了各个环节的产业特征。SWOT模型是比较着名的企业、产业或区域的战略分析工具,本研究运用它进行各项分析,总结出了山东中药产业具有中药材资源丰富,种植、养殖业发达,龙头企业形成了战略定位的创新范式,科研创新成果显着,以及产业链条基本形成等优势,同时也存在产业链条各环节发展不平衡,行业集中度不高,产业链上、下游关联协同度不高,以及协同创新性不强等劣势。从外部环境来看,山东中药产业拥有产业政策支持、中国经济强劲增长带来了消费需求与健康理念变化、中国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增强等前所未有的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的机遇,当然也存在着国际天然药物发展对中药产业产生强烈冲击、国内其他省份创新发展速度加快以及新商业环境下导致的产业边界模糊、其他产业对中药产业跨界冲击加强等威胁。最后运用产业价值链理论,指明了山东中药产业在被重新定义的中药大健康产业中的发展战略。结论:按照产业价值链理论,价值在产业链上的分布永远存在多寡,且随着商业环境与生产要素价值的变化而处于动态调整之中。山东中药产业在被重新定义的中药大健康产业中,上游种植产业可以与下游中药材专业市场打通,充分发挥上游道地药材资源与种质优势,重新定义中药材专业市场的核心价值。中游产业进行战略选择,要么做全产业链生态,要么做专科领域的产品群。下游产业进行商业流通环节的并购整合,提升附加值,解决产业痛点。中药知识产业进行产业联盟,协同打造科研创新系统。
张恩卓[3](2017)在《新医改背景下辽宁康普瑞医药有限公司的营销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近些年,伴随着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医药产业水平也在不断地提高,并且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占据我国经济产业中极具发展潜力的朝阳行业。但是,我国医药批发企业在飞速发展的过程中也暴露出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营销策略在医药批发企业的成败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营销策略,是医药批发企业的核心能力,是竞争制胜的法宝,其强弱决定着医药批发企业在21世纪及未来的命运。以辽宁康普瑞医药有限公司(下文简写“康普瑞”)的经营实践为例,试图挖掘出一套完整的、系统的、可操作性强的营销渠道策略方案。本文分五章:第1章为本文的研究背景和意义,第2章简要介绍了本文所采用的专业理论知识,第3章对康普瑞的医药市场环境现状进行分析,明确康普瑞所面临的机遇和威胁,初步指出该公司的优、劣势,分别从市场营销管理的理念,第4章通过康普瑞当下的营销状况进行研究,分析康普瑞当前的营销渠道策略,明确康普瑞市场拓展不力的深层原因,第5章对目标市场定位和市场营销渠道策略等方面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制定了全新的康普瑞营销渠道方案,并对康普瑞所面临的问题制定相应的策略。总之,我国医药批发企业营销工作尚处初始阶段,企业营销能力提升空间大。康普瑞若想在激烈的医药市场竞争脱颖而出,必须深度解读相关国家政策以及加强企业自身的市场营销能力。而对企业的营销策略进行研究和评价,有助于发现企业营销方面的优点与不足,对症下药,促进批发企业营销策略的不断完善与提高。
罗毅锋[4](2015)在《CY医药批发公司发展战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医药行业是朝阳产业。随着大医药流通时代的到来,中小型医药批发企业将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因此,研究像CY医药批发公司这样的中小型企业的发展战略,理清发展的思路,在集中度越来越高的大医药流通企业中寻找一条适合CY医药批发公司的发展道路,是非常必要的。对于其他中小型医药批发企业来说也具有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笔者在研究中分析了CY医药批发公司的宏观环境,运用波特五力模型分析了行业环境中的潜在者竞争威胁、替代者威胁、上游供应商讨价还价能力、下游客户讨价还价能力、行业内竞争威胁。并利用SWOT分析模型,QSPM矩阵等方法分析了CY医药批发公司在发展的进程中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并就如何利用自身优势,战胜自身的竞争劣势进行了分析。提出了CY医药批发公司的四步走发展战略,并针对CY医药批发公司发展战略提出了融资、人力资源、技术研发、营销、品牌、企业文化、信息化等配套实施策略。
李建树[5](2013)在《基本药物制度下国药控股湘潭有限公司市场营销转型策略研究》文中认为自2009年8月国家发改委、卫生部等九部委联合发布了《关于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意见》后,我国的基本药物制度正式建立并逐步实施。经过三年多的落实和调整,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制度实施范围逐步扩大,各层级药物供应得到基本保障,这满足了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权益。从另一方面看,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也给医药企业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三年多来,随着医改各项配套政策的实施,医药行业市场份额不断增大,医药企业的发展驶入快车道;但是在各种政策限制下,药品价格尤其是进入基药目录下的药品都实行“零差率销售”,这大幅降低了药品的利润率。在这种情况下,基药营销究竟是价格优先还是市场占有为大给医药经营企业带来了新的困扰。以区域市场上的国药控股湘潭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控湘潭公司)为例,基本药物制度实施三年多来,国控湘潭公司在县级以上医疗机构无论是开发覆盖还是销售品种都取得了很大进步,但是由于基药毛利低和这些医院回款速度慢造成了大量资金积压,这增加了公司的经营成本和经营风险。同时在第三终端(基层医疗)市场,国控湘潭公司对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服务站等各类基层医疗机构的资源投入和布局还存在着很大的不足,第三终端的运作主要以传统营销模式为主。在基层医疗市场潜力被极大释放的情况下,国控湘潭公司该如何营销布局,又该如何围绕基本药物政策开展基层营销工作就成为十分重要的课题。基于此,文章主要以国控湘潭公司为研究对象,在回顾国内外医药行业以及市场营销等相关理论的基础上,对国控湘潭公司在基本药物制度实施影响下所面临的营销环境的变化进行了定性和定量分析,进而总结出公司的营销变数,以此为国控湘潭公司营销模式转型升级的依据提出了其市场营销转型策略建议。
孙英良[6](2011)在《西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一二期空间优化发展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我国高新区成立20余年来,在园区建设和产业发展方面均已取得长足发展,但也不同程度面临着功能、空间等方面调整优化发展的诸多现实问题。西安高新区一二期作为高新区的起步发展区,自1991年发展至今,正处于需要空间及功能优化,从而满足新时期发展需要的关键时期。论文以自组织理论为基础,通过现状研究,从商业发展优化和产业发展优化两方面研究入手,以期构建科学合理的优化体系,为西安高新区的发展提供研究支持。论文首先对国内外高新区发展实践及相关理论作了回顾,总结出城市空间结构发展优化的三个方面和三个层面,发现城市内部空间的结构优化研究较少。因此,论文选取这一层面作为主要研究方向。其次,简要介绍自组织理论的概念和方法论,通过对一二期的发展过程的分析,区分在其发展过程中各种类型组织力的关系和作用,发现一二期已经进入到自组织发展阶段,进而描述一二期的自组织条件和系统。第三,在对一二期的发展背景和现状研究后,发现商业用地和产业用地是现实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自组织理论,论文提出商业发展、产业发展、商业和产业在空间上的博弈就是一二期系统要素中主要的不稳定因子,亦是其实现自身优化发展的关键。第四,在对一二期现状商业和产业发展状态以及用地布局进行深入剖析的基础上,分别解释商业发展、产业发展及其之间的关系。产业用地优化部分,就一二期内的信息产业、新材料产业和生物制药产业分别予以讨论,提出产业退出及改造的思想,为一二期用地优化提供空间可能。另一方面,以KIBS(知识密集型服务业)为核心建立产业用地合理化的空间结构。商业用地优化部分,论文提出优化核心是一期商业规模的扩充,商业业态的提升以及用地兼容性改造。而两者在空间上本应表现出的竞争关系,实际上则由于优化发展的内涵不一致,使得两者可以在空间上相互兼容。最后,结合一二期现实的用地布局,作出合理的空间和用地改造引导方案。其结论分为一二期总体空间优化、商业空间优化和产业空间优化三部分。
祁云贵[7](2010)在《TASLY医药营销集团顾客保留策略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企业一般可以通过两种手段来实现自己的盈利——吸引新顾客的加盟和维系现有顾客。前者基于传统交易导向营销理念,其弊端是形成的市场极不稳定,容易导致顾客群体频繁地流入流出。而后者则基于现代关系导向营销理念,是“以客户为中心”的,目的是与现有的顾客保持长期稳定的关系,从而为企业带来更多的长期利益。因此,如何达到顾客保留,对企业来说具有重要意义。目前,营销学界对顾客保留的研究尚未达成共识。本研究综合其他学者的相关研究成果,提出顾客保留是因为顾客不仅在主观上对企业产生信任,同时在客观上存在一定的转移障碍。换言之,顾客保留一方面是由于顾客对供应企业的可靠性和善意性的感知,因此对其充满信心并产生依赖的意愿;另一方面是由于顾客感知到从现有供应商转向其他替代产品或服务的供应商存在转移困难,或是替代吸引力不强,或是转换成本较大。论文主要得出以下结论:信任和转移障碍的双重性是顾客保留的本质。本文在相关文献分析的基础上,通过案例实证分析,证实了顾客保留的本质是信任和转移障碍的双重性,即信任和转移障碍都是顾客保留的必要条件,但各自都不构成顾客保留的充分条件。只有同时具备信任和转移障碍两个条件时,才会达到顾客保留的目的。
黄音[8](2010)在《医药供应链库存控制策略研究》文中指出随着医药物流的发展,目前很多大型医药分销企业都面临着货物积压损耗的问题。然而随着医药分销企业运作环境不断变化,传统的库存理论已经无法诠释医药库存控制中的很多问题,这就需要从新的视点,运用新的理论来重新审视医药库存的运作模式。本文以系统论和控制论作为理论基础,采用定量模型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分析医药供应链库存控制问题,力求形成一套较为完整的医药库存理论框架及理论模型,从而为医药库存提供有效的决策支持。论文主要内容如下:(1)阐述了医药物流、医药供应链及医药库存的基本概念和构成要素。分析了国内外医药行业发展的基本现状,国内外医药市场各种药品的需求状况以及医药流通市场的主要特点。并在此基础上,剖析了医药供应链库存的控制问题:库存药品安全与质量监管、医药库存成本和库存周转问题。同时,对国内外相关理论研究进行了简要总结。(2)基于传统的医药库存控制策略,运用国内大型三甲医院及大型制药企业的数据分析了当前医药库存控制的主要方法,并指出其主要局限性,分析了影响医药库存的主要因素。(3)以大型医药连锁超市的多药品订购问题为背景,将供应链协调机制引入医药库存理论研究,研究了确定需求下医药连锁超市多种药品的订购策略。构建了不同时变需求下的同一供应商向医药超市零售商不同专柜供货的库存订购策略模型。并且,把模型推广到具有提前期的多个供应商和多个订购商的情形,得到了多种药品订购的近似最优策略。最后,对理论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确定需求下,医药超市实行多药品订购时,联合补货策略为最优补货策略。(4)针对不同需求、不同库存状况和不同环境下的医药库存补货策略进行了研究。首先考虑了允许缺货且缺货量完全拖后的三种状态:入货时允许缺货,出货时不允许缺货;入货时不允许缺货,出货时允许缺货;入货和出货时均允许缺货。并建立了相应的理论模型。结论表明:入货时和出货时都允许缺货时的库存成本是三种缺货状况中成本最低的。在允许缺货且缺货量完全拖后的医药库存模型基础上,考虑拖后订货率取决于排队等待的队伍中总的顾客数,进一步建立了的允许缺货且缺货量部分拖后的医药库存模型,得到了在这种情况下的最优补货策略。(5)以耗散结构理论为依据,全面考虑医药分销企业的库存控制问题,从多方面多角度对医药分销企业库存资金流进行了深入分析。构建了全面考虑医药分销企业内外部通货膨胀率、内外部交易价格、内外部缺货损失,以及内外部持有成本的医药库存模型,并进一步分析了医药分销企业内外部通货膨胀率以及内外部交易价格对医药库存补货周期、补货批次及相关成本的影响,结论表明:企业相关库存成本随内外部通货膨胀率和内外部交易价格的增加而增加,最优补货批次随内外部通货膨胀率和内外部交易价格的增加而减少。并运用理论结果揭示了医药流通市场中的暗箱操作及回扣机制,并提出了改进方案。(6)将研究进一步拓展到随机库存系统,以医院药房原料药库存为背景,提出了随机需求下,具有提前期,允许延期支付,并考虑医药库存缺货惩罚因子的(Q,r)医药库存模型,并通过计算机仿真计算得出相应的Q,r值及单峰函数。(7)传统的变质库存模型研究在进行成本计算时,常重复考虑变质成本的计算。通过对传统变质库存模型的深入分析,对国内外计算变质成本函数中的错误进行修正。
刘晓华[9](2010)在《后医改时代医药业发展探索 ——以浙江医药为例》文中提出本文的研究对象是医药行业的发展策略。众所周知,医药行业是一个高投入、高风险、高收益的产业。医药产业由于关系到人类的生存和健康,因而被认为是极其重要的生产行业,人口的自然增长和人口老龄化社会的形成是医药市场消费需求平稳增长的基本因素;各国经济的发展、人类健康需求的不断提高和技术的进步,使得医药行业持续以较高速度发展。本文首先介绍中国和全球医药行业现状和发展趋势,并结合医药新政解析政策环境对中国医药行业发展的影响,然后探讨中国医药行业发展的战略思路,并以浙江医药股份有限公司为例,点破了其存在的种种问题。经过曲折艰难的发展历程,中国医药产业已经越过产业的导入期,进入高速发展的阶段,高增长与低盈利将是这一阶段的典型特征,未来若干年仍将保持稳步增长的势头。尽管如此,中国医药企业和产品竞争力不强,产业过度竞争和创新能力低下成为中国医药产业发展的两大顽疾,是医改的主要目标。新的医疗体制改革涉及降低药品价格、集中招标采购、改革药品定价体制、药品注册管理以及进行双G认证(GMP、GSP)等措施。在新医改政策背景下,针对医疗卫生体制和医药流通体制的改革运用PEST框架模型列出了一些可能影响医药分销业的宏观环境因素。本文认为医药行业长远看是一个有生命力的朝阳行业,而作为药品分销业也会在医药行业中起到重要的作用,但短期的一些宏观政策对流通企业的发展是起抑制作用的。运用五要素竞争力模型,对行业内外的竞争来源,特别是从进入壁垒、购买方和供应商力量的角度对竞争激烈程度的原因进行分析。本文调查了医药企业的基本情况,研究了医药企业销售渠道的发展史,分析了医药企业生存的环境变化,提出了医药企业的未来发展趋势和应变之道。本文认为中国医药行业将通过企业重组和整合加速产业结构调整,从而增加企业竞争力和市场集中度。本文最后从产业层面上分析医药分销业的发展趋势,并对浙江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提出了一些发展建议。本文认为任何一家医药分销企业都必须认清当前的形势,明确自己企业定位,用创新走出一条最适合自己的路,变革是不出局的唯一出路。
李曦东[10](2009)在《新政下医药商业竞争格局变化趋势分析》文中认为"药价虚高"一直是困扰政府和医药行业的难题,医药流通企业过多过滥、药品流通环节太多、药品市场无序竞争是造成这一难题的重要原因之一。近年来国家不断出台新的政策措施,力求消除弊端。新政下医药商业竞争格局将发生重大变化,医药商业企业对此应保持清醒认识,积极做好应对措施,才能在市场"洗牌"中立足于不败之地。
二、医药批发商业:鸡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医药批发商业:鸡肋?(论文提纲范文)
(1)风险管理视角下江西A医药公司内部控制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2.3 文献评述 |
1.3 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方法 |
第2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 |
2.1 相关概念概述 |
2.1.1 风险管理 |
2.1.2 内部控制 |
2.2 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发展与融合 |
2.2.1 内部控制的起源与演进 |
2.2.2 风险管理的起源与演进 |
2.2.3 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融合 |
2.3 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关系分析 |
2.4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概述 |
第3章 医药流通行业概况分析 |
3.1 医药行业特征 |
3.1.1 政策导向多变动性 |
3.1.2 资本密集型企业占据高位 |
3.1.3 集中供采与渠道供销的流通链 |
3.1.4 以主营业务为导向的销售 |
3.2 医药流通企业常见的风险 |
3.2.1 政策风险 |
3.2.2 营运风险 |
3.2.3 财务风险 |
3.2.4 质量安全风险 |
3.2.5 资产安全风险 |
3.2.6 环保安全风险 |
3.2.7 并购风险 |
3.3 医药流通企业内部控制评价体系要素设计 |
3.3.1 内部环境 |
3.3.2 目标设定与风险控制 |
3.3.3 控制活动 |
3.3.4 信息与沟通 |
3.3.5 内部监督与评价 |
第4章 A公司的内部控制及调查问卷概述 |
4.1 A公司基本概况 |
4.1.1 A公司简介 |
4.1.2 A公司财务状况 |
4.1.3 主营业务状况 |
4.2 A公司内部控制现状 |
4.2.1 A公司内部环境情况 |
4.2.2 A公司目标设定与风险控制情况 |
4.2.3 A公司信息与沟通情况 |
4.2.4 A公司控制与监督情况 |
4.3 调研准备 |
4.3.1 实地调研 |
4.3.2 相关文件资料的查阅 |
4.3.3 采访准备 |
4.3.4 调查问卷设计 |
4.4 调查结果统计 |
4.4.1 调查问卷的发放与收回情况 |
4.4.2 企业内部控制五要素调查情况 |
4.4.3 不同职级员工对企业内部控制现状的认知存在差异 |
4.4.4 不同工龄段员工对企业内部控制现状的认知存在差异 |
4.4.5 不同部门对企业内部控制各要素的认知存在差异 |
4.4.6 调查结果小结 |
第5章 A公司内部控制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
5.1 A公司内部控制体系存在的问题 |
5.1.1 内部环境治理问题 |
5.1.2 目标设立的问题 |
5.1.3 风险控制的问题 |
5.1.4 信息与沟通问题 |
5.1.5 控制与监督问题 |
5.2 风险管理视角下A公司内部控制体系存在问题的分析 |
5.2.1 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缺乏统筹观 |
5.2.2 风险识别评估及预警功能的缺失 |
5.2.3 风险管理企业文化的缺失及其工作机制不成熟 |
第6章 风险管理视角下A公司内部控制体系优化策略 |
6.1 A公司内部控制体系优化原则 |
6.1.1 全面性原则 |
6.1.2 重要性原则 |
6.1.3 制衡性原则 |
6.1.4 适应性原则 |
6.1.5 成本效益原则 |
6.2 A公司内部控制体系优化策略 |
6.2.1 强化企业风险管理的内部环境 |
6.2.2 目标设定的优化及公司风险优化方案 |
6.2.3 提升控制活动效率 |
6.2.4 建立健全内部信息沟通交流机制 |
6.2.5 扩大风险导向型内部审计监察工作 |
6.3 推进风险内部控制机制成熟 |
6.3.1 弘扬发展风险管理企业文化 |
6.3.2 储备胜任风险内部控制的人力资源 |
6.3.3 建立信息化风险内部控制沟通平台 |
6.3.4 定期更新和评估风险内部控制体系 |
6.4 建立问责保障机制 |
第7章 结论及展望 |
7.1 结论 |
7.2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调查问卷表的设计与采访提纲 |
致谢 |
(2)基于产业价值链的山东中药产业发展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 选题背景 |
2 研究的意义 |
2.1 丰富理论体系 |
2.2 实际意义 |
3 研究的方法与框架 |
3.1 研究方法 |
3.2 研究框架与技术路线 |
4 创新点与未来的研究方向 |
第二章 相关理论及国内外研究现状 |
1 产业链 |
2 价值链 |
3 产业价值链 |
4 中药产业 |
4.1 中药产业 |
4.2 研究现状 |
5 互联网思维 |
6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山东中药产业现状调查 |
1 中药材种植(上游产业) |
2 中药饮片加工与中成药生产(中游产业) |
3 中药材专业市场与商业流通(下游产业) |
3.1 中药材专业市场 |
3.2 商业流通 |
4 科技创新(中药知识产业) |
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运用SWOT模型对山东中药产业进行分析 |
1 山东中药产业的优势(S) |
1.1 中药材资源丰富,种植业发达 |
1.2 中药工业企业部分形成行业龙头 |
1.3 科研创新强,成果显着 |
1.4 中药产业链基本形成 |
2 山东中药产业的劣势(W) |
2.1 产业链各环节发展不平衡 |
2.2 中下游行业集中度不高 |
2.3 产业链各环节关联协同度不高 |
2.4 产业协同创新性不强 |
3 山东中药产业的机会(O) |
3.1 产业政策支持 |
3.2 国内消费需求与健康理念的变化 |
3.3 中国在全球价值链的地位变化 |
4 山东中药产业的威胁(T) |
4.1 国际天然药物对中药的威胁 |
4.2 其他省份的发展对山东中药产业的威胁 |
4.3 其他产业对中药产业的跨界冲击 |
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基于产业价值链的山东中药产业发展战略 |
1 重新定义中药产业 |
2 上游产业与下游中药材专业市场打通 |
3 中游产业进行发展路径的战略选择 |
3.1 做全产业链生态型的中药工业企业的特征与发展逻辑 |
3.2 做专科领域尖刀产品或产品群的中药工业企业的特征 |
4 下游商业流通环节进行并购整合,创造附加值,解决产业痛点 |
5 中药知识产业进行产业联盟,协同打造创新系统 |
5.1 建立政、产、学、研、用一体的中药研发产业化平台 |
5.2 围绕着中药材与中成药技术大项目进行资源整合与价值协同 |
5.3 规划中药研发升级的路径 |
5.4 推动中药产业研究与管理实践 |
6 本章小结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3)新医改背景下辽宁康普瑞医药有限公司的营销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综述及总体评价 |
1.2.1 研究综述 |
1.2.2 研究综述总体评价 |
1.3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4 论文的创新点 |
第2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概述 |
2.1 基本概念 |
2.1.1 药品 |
2.1.2 市场营销 |
2.2 相关理论基础 |
2.2.1 7Ps理论理论理论 |
2.2.2 STP理论 |
2.2.3 SWOT理论 |
第3章 新医改背景下康普瑞的营销环境分析 |
3.1 宏观环境的PEST分析 |
3.1.1 政治层面 |
3.1.2 经济层面 |
3.1.3 社会层面 |
3.1.4 技术层面 |
3.2 行业环境分析 |
3.2.1 医药批发行业现状分析 |
3.2.2 新医改对药品批发企业的影响 |
3.3 微观环境分析 |
3.3.1 基本情况 |
3.3.2 目标市场及人员构成 |
3.3.3 公司经营情况 |
3.4 康普瑞的SWOT分析 |
第4章 康普瑞营销策略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4.1 产品及价格策略 |
4.2 渠道策略 |
4.3 促销策略 |
4.4 人员及服务策略 |
第5章 新医改背景下康普瑞的营销策略改进建议 |
5.1 进行市场细分和明确定位 |
5.2 增加品种持有量并实行区别价格策略 |
5.3 优化渠道集约管理 |
5.4 采取多样化的促销方式 |
5.5 注重人员素质建立绩效考核机制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4)CY医药批发公司发展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选题意义 |
1.1.1 研究背景及问题的提出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理论综述 |
1.2.1 战略理论综述 |
1.2.2 医药批发企业战略研究文献综述 |
1.3 本文研究的基本方法与主要内容 |
1.4 CY医药批发公司研究路线设计 |
第二章 CY医药批发公司外部环境分析 |
2.1 CY医药批发公司宏观环境分析 |
2.1.1 政治因素与法律环境分析 |
2.1.2 经济环境分析 |
2.1.3 社会与文化环境分析 |
2.1.4 技术环境分析 |
2.1.5 地理环境分析 |
2.1.6 宏观环境分析结论 |
2.2 医药产业状况分析 |
2.2.1 国内医药产业市场分析 |
2.2.2 医药批发行业发展概况 |
2.2.3 CY医药批发公司行业环境分析 |
2.3 医药批发产业链分析 |
2.4 外部因素EFE评价矩阵分析 |
第三章 CY医药批发公司内部条件分析 |
3.1 CY医药批发公司的整体情况分析 |
3.1.1 公司概况及发展历程 |
3.1.2 CY医药批发公司的组织结构及经营状况 |
3.1.3 CY医药批发公司的营销、财务及人力资源状况 |
3.2 CY医药批发公司企业能力分析 |
3.2.1 公司优势分析 |
3.2.2 公司劣势分析 |
3.3 内部因素IFE评价矩阵 |
第四章 CY医药批发公司发展战略的制定 |
4.1 CY医药批发公司发展战略SWOT分析图和QSPM矩阵分析表 |
4.1.1 CY医药批发公司的SWOT分析图 |
4.1.2 CY医药批发公司的QSPM矩阵分析表 |
4.2 CY医药批发公司的发展战略制定 |
4.2.1 CY医药批发公司的总体战略和竞争战略 |
4.2.2 CY医药批发公司的发展远景 |
4.2.3 CY医药批发公司的发展目标及发展步骤 |
4.2.4 CY医药批发公司的国际化经营战略 |
第五章 CY医药批发公司发展战略实施措施 |
5.1 融资策略 |
5.1.1 “易货贸易”融资 |
5.1.2 与上游生产厂家结成战略联盟 |
5.1.3 捆绑下游终端销售商 |
5.1.4 员工入股 |
5.1.5 土地置换 |
5.2 人力资源策略 |
5.3 技术研发策略 |
5.4 营销策略 |
5.4.1 产品策略 |
5.4.2 价格策略 |
5.4.3 渠道策略 |
5.4.4 促销策略 |
5.5 品牌策略 |
5.6 企业文化策略 |
5.7 信息化策略 |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5)基本药物制度下国药控股湘潭有限公司市场营销转型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家层面上基本药物制度的实践研究 |
1.2.2 行业层面上基本药物制度的实践研究 |
1.3 主要内容和研究方法 |
1.3.1 主要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4 论文的思路和结构安排 |
第2章 基本药物及医药营销相关理论概述 |
2.1 基本药物的相关理论 |
2.1.1 基本药物的特征 |
2.1.2 基本药物制度 |
2.1.3 基本药物供应链理论 |
2.2 医药营销相关理论 |
2.2.1 医药市场细分理论 |
2.2.2 医药营销组合理论 |
2.2.3 医药营销模式的理论总结 |
2.2.4 营销转型的内涵 |
第3章 国控湘潭公司发展现状 |
3.1 国控湘潭公司的基本状况 |
3.1.1 公司简介 |
3.1.2 自身运营现状 |
3.2 国控湘潭公司的行业现状 |
3.2.1 产业链现状 |
3.2.2 竞争现状 |
3.2.3 营销现状 |
3.3 国控湘潭公司销售状况 |
第4章 基本药物制度实施对国控湘潭的影响分析 |
4.1 基本药物制度对国控湘潭经营环境的影响 |
4.1.1 对医药市场总体经营环境的影响 |
4.1.2 对国控湘潭上游客户的影响 |
4.1.3 对国控湘潭物流配送的影响 |
4.1.4 对国控湘潭终端市场的影响 |
4.2 基本药物制度对国控湘潭市场营销的影响 |
4.2.1 对国控湘潭市场规模的影响 |
4.2.2 对国控湘潭业务结构的影响 |
4.2.3 对国控湘潭盈利水平的影响 |
4.3 国控湘潭面临的市场机遇和挑战 |
第5章 国控湘潭公司开展营销转型的策略建议 |
5.1 转变营销理念 |
5.2 实施资源重组战略 |
5.2.1 组织重组 |
5.2.2 业务重组 |
5.3 开展营销策略市场化运作 |
5.3.1 非基本药物市场营销策略 |
5.3.2 第三终端市场营销策略 |
5.3.3 物流配送资源整合策略 |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6)西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一二期空间优化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发展背景:高新区发展缘起及作用 |
1.1.2 现实背景:高新一二期发展现实问题 |
1.2 研究目的 |
1.3 研究意义 |
1.4 研究方法 |
1.5 研究内容和框架 |
1.5.1 研究内容 |
1.5.2 研究框架 |
1.6 小结 |
2 国内外高新区发展借鉴及理论动态 |
2.1 发展经验借鉴 |
2.1.1 美国斯坦福研究园 |
2.1.2 日本筑波 |
2.1.3 中关村 |
2.1.4 成都高新区 |
2.1.5 发展借鉴 |
2.2 理论研究动态 |
2.3 小结 |
3 西安高新区一二期组织理论研究 |
3.1 自组织理论概述 |
3.1.1 自组织概念 |
3.1.2 自组织方法论 |
3.1.3 自组织与他组织 |
3.2 一二期自组织与他组织 |
3.2.1 一二期组织过程分析 |
3.2.2 一二期组织概念界定 |
3.2.3 一二期自组织条件 |
3.2.4 一二期自组织系统 |
3.3 小结 |
4 西安高新区一二期现状 |
4.1 一二期发展背景 |
4.1.1 西安市层面 |
4.1.2 西高新层面 |
4.2 一二期发展现状分析 |
4.2.1 一二期发展现状 |
4.2.2 一二期用地现状 |
4.3 一二期自组织动力 |
4.4 小结 |
5 西安高新区一二期发展模式研究 |
5.1 一二期空间发展关系 |
5.1.1 一二期空间发展回顾 |
5.1.2 一二期空间组织模式 |
5.1.3 商业空间与产业空间关系 |
5.2 商业区组织模式 |
5.2.1 商业规模 |
5.2.2 扩展方向 |
5.2.3 业态组织 |
5.2.4 商业空间组织模式 |
5.2.5 商业空间优化 |
5.3 一二期产业组织模式 |
5.3.1 一二期产业类型选择 |
5.3.2 信息服务业组织模式 |
5.3.3 产业空间组织模式 |
5.3.4 产业空间优化 |
5.4 小结 |
6 西安高新区一二期优化策略 |
6.1 产业发展策略 |
6.1.1 增加KIBS企业 |
6.1.2 高效布局产业空间 |
6.2 商业发展策略 |
6.2.1 扩张商业规模 |
6.2.2 提升商业品质 |
6.3 小结 |
7 结语 |
致谢 |
参考文献 |
专着书籍类 |
期刊杂志类 |
学位论文类 |
其他参考文献 |
图表目录 |
图录 |
表录 |
作者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 |
附录1 西高新一二期调研编号表 |
附录2 西高新一二期调研统计表 |
(7)TASLY医药营销集团顾客保留策略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的背景和研究意义 |
§1-2 研究范围与研究主题 |
§1-3 研究方法及论文框架 |
第二章 相关理论回顾 |
§2-1 关系营销相关理论 |
§2-2 顾客保留相关理论 |
§2-3 医药企业顾客保留相关研究进展 |
第三章 我国医药企业关系营销和顾客保留现状分析 |
§3-1 医药企业关系营销现状分析 |
§3-2 医药企业顾客保留现状分析 |
第四章 医药企业顾客保留策略及其实施条件 |
§4-1 医药企业顾客保留策略整体架构 |
§4-2 医药企业关系营销视角下顾客满意策略 |
§4-3 医药企业关系营销视角下顾客信任策略 |
§4-4 医药企业关系营销视角下转移障碍策略 |
第五章 T 医药营销集团顾客保留案例分析 |
§5-1 案例选择 |
§5-2 T 医药营销集团顾客满意策略 |
§5-3 T 医药营销集团顾客信任策略 |
§5-4 T 医药营销集团转移障碍策略 |
第六章 结论 |
§6-1 总结与创新 |
§6-2 不足之处和进一步研究的建议 |
参考文献 |
致谢 |
(8)医药供应链库存控制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医药与医药市场 |
1.1.2 医药物流 |
1.1.3 医药供应链 |
1.1.4 医药库存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内外医药供应链研究发展现状 |
1.2.2 国内外变质库存研究发展现状 |
1.2.3 国内外供应链协调机制研究现状 |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3.1 研究目的 |
1.3.2 研究意义 |
1.4 研究内容和方法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第二章 医药库存基本控制策略 |
2.1 医药库存控制问题分析 |
2.1.1 医药库存 |
2.1.2 库存控制机理 |
2.2 主要库存补货策略 |
2.3 医药库存主要控制方法 |
2.3.1 ABC重点控制法 |
2.3.2 虚拟药品单元最佳经济订货法 |
2.3.3 ABC虚拟药品单元最佳经济订货法 |
2.3.4 安全库存控制法 |
2.3.5 排序分析法 |
2.3.6 波士顿矩阵——结构分析法 |
2.3.7 零库存订购法 |
2.3.8 周期订购法 |
2.4 影响医药库存的主要因素 |
2.4.1 影响因素分析 |
2.4.2 库存模型影响因素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医药连锁超市多药品订购策略 |
3.1 问题分析 |
3.2 时变需求下多种药品的联合补货策略 |
3.2.1 问题描述 |
3.2.2 模型假设和符号说明 |
3.2.3 库存订购模型构建 |
3.2.4 不同订购策略下的总成本分析 |
3.2.5 不同需求函数下的算例分析 |
3.2.6 灵敏度分析 |
3.3 大型医药连锁超市联合订购策略 |
3.3.1 问题描述 |
3.3.2 模型假设和符号说明 |
3.3.3 库存订购模型构建 |
3.3.4 不同订购策略下的总成本分析 |
3.3.5 原始数据 |
3.3.6 多产品的近似最优订购策略及数据分析结果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允许缺货医药库存补货策略 |
4.1 问题分析 |
4.2 允许缺货且缺货量完全拖后的医药库存补货策略 |
4.2.1 问题描述 |
4.2.2 模型假设和符号说明 |
4.2.3 库存补货模型构建 |
4.2.4 理论分析与结果 |
4.2.5 近似最优策略 |
4.2.6 算例分析 |
4.2.7 结论与分析 |
4.3 时变需求下允许缺货且缺货量部分拖后的医药库存模型研究 |
4.3.1 问题描述 |
4.3.2 模型假设与符号说明 |
4.3.3 库存订购模型构建 |
4.3.4 近似最优策略 |
4.3.5 算例分析 |
4.3.6 结论与分析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考虑各种环境经济因素的医药库存控制策略 |
5.1 问题分析 |
5.2 时变需求下医药库存金融机制研究 |
5.2.1 问题描述 |
5.2.2 模型假设与符号说明 |
5.2.3 库存订购模型构建 |
5.2.4 理论分析与结果 |
5.2.5 近似最优策略 |
5.2.6 算例分析 |
5.2.7 灵敏度分析 |
5.3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随机需求下(Q,r)医药库存模型研究 |
6.1 问题分析 |
6.2 基于提前期的随机(Q,r)库存模型 |
6.2.1 基本假设 |
6.2.2 模型符号说明 |
6.2.3 基本模型构建 |
6.3 仿真模型及其算法的实现 |
6.4 仿真结果及其分析 |
6.5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7.1 研究总结 |
7.2 未来研究方向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一:多品种订购策略数据仿真 |
附录二:随机(Q,r)库存系统单峰函数G(.)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学术成果 |
(9)后医改时代医药业发展探索 ——以浙江医药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引言 |
1.1 背景 |
1.1.1 国家推行新医改,政策影响企业生存与发展 |
1.1.2 医疗格局重构,企业必须转型 |
1.1.3 全民医保时代,巨大历史机遇 |
1.1.4 药品供应准入资格提高,流通企业面临大洗牌 |
1.2 题目说明 |
1.3 目的 |
1.4 研究问题 |
1.5 研究素材来源 |
1.6 论文结构 |
第2章 浙江医药股份有限公司 |
2.1 国内医药流通业概况 |
2.1.1 计划经济时代的医药流通业 |
2.1.2 改革开放后医药流通业的变革 |
2.1.3 医药流通业的现状和问题 |
2.2 企业介绍 |
2.3 企业曾经存在的问题 |
2.3.1 先天不足,缺乏后劲 |
2.3.2 融资渠道单一,资本市场支持乏力 |
2.3.3 陈旧的营销模式对终端客户缺乏控制力 |
第3章 新医改政策的解读及其对行业影响的分析 |
3.1 医药改革的必要性 |
3.1.1 政府、社会以及个人在卫生筹资中的责任亟需平衡 |
3.1.2 公共卫生体系亟需完善,形成合理的防治投入比例 |
3.1.3 药品价格管制亟待改善,控制药品费用的过快增长 |
3.1.4 促进地区间、人群间医疗卫生资源的均衡分配 |
3.2 新医改政策解读 |
3.2.1 新医改简述 |
3.2.2 新医改的先进性 |
3.2.3 新医改的复杂性 |
3.3 对终端系统、医疗系统和分行业的影响 |
3.3.1 对化学制药业的影响 |
3.3.2 对中药企业的影响 |
3.3.3 对生物医药的影响 |
3.3.4 政府投入使得三类公司受益最大 |
3.3.5 基本药物制度对医保品种的影响 |
3.3.6 对药品价格的影响 |
3.3.7 对医院用药的影响 |
3.3.8 对制药企业的影响 |
第4章 医药行业现状和发展环境分析 |
4.1 国内行业发展现状 |
4.1.1 国内医药工业产业集中度低,产业组织很不合理 |
4.1.2 国内医药流通企业规模小,集中度低,效率不高 |
4.1.3 国内药品创新产出很低,创新活力不强 |
4.1.4 医药工业研发强度过低,与国际趋势背离 |
4.1.5 医药研发组织薄弱,部分领域形成外资垄断 |
4.1.6 医药大企业所需中小企业的配套能力不强,本土医药企业的生存能力弱 |
4.2 全球医药市场分析 |
4.3 国内医药行业发展环境分析 |
4.3.1 世界经济走势对医药行业的影响 |
4.3.2 我国经济走势对医药行业的影响 |
4.3.3 政策环境对医药行业发展的影响 |
第5章 浙江医药发展探索 |
5.1 改革的必要性 |
5.1.1 分销企业的集中度不断提高,新的市场秩序正在形成 |
5.1.2 政府对药品分销的保护壁垒的“拆除”,使得国内竞争国际化 |
5.1.3 作为供应方的医药工业规模化,分销商的地位更趋弱势 |
5.1.4 集中招标采购,买家更具话语权 |
5.1.5 新业态冲击传统的分销模式 |
5.2 竞争对手分析 |
5.3 实施新战略 |
5.3.1 资本为纽带,对医药分销领域进行整合 |
5.3.2 调整企业营销战略 |
5.3.3 运用新技术,打造新业态 |
第6章 研究结论 |
6.1 集中采购 |
6.2 现销快批 |
6.3 OEM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10)新政下医药商业竞争格局变化趋势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影响医药商业竞争格局的新政策措施 |
2 医药商业竞争格局现状 |
2.1 企业多、规模小、集中度低、效益差, 普遍缺乏核心竞争力 |
2.2 传统医药营销业态受到挑战, 新兴医药营销业态发展迅猛 |
2.3 市场竞争加剧, 龙头企业主导医药流通市场 |
2.4 不正当竞争腐蚀行业肌体, 医药市场无序运行 |
2.5 不合理定价使普药处于不利竞争地位, 中高端药品占领医院主要市场 |
2.6 第一终端竞争白热化、第二终端竞争加剧, 第三终端成“鸡肋” |
3 新政下医药商业竞争格局变化趋势 |
4 结语 |
四、医药批发商业:鸡肋?(论文参考文献)
- [1]风险管理视角下江西A医药公司内部控制优化研究[D]. 刘昊. 华东交通大学, 2020(01)
- [2]基于产业价值链的山东中药产业发展战略研究[D]. 李金凤.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8(01)
- [3]新医改背景下辽宁康普瑞医药有限公司的营销策略研究[D]. 张恩卓. 沈阳理工大学, 2017(02)
- [4]CY医药批发公司发展战略研究[D]. 罗毅锋. 广西大学, 2015(03)
- [5]基本药物制度下国药控股湘潭有限公司市场营销转型策略研究[D]. 李建树. 湘潭大学, 2013(03)
- [6]西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一二期空间优化发展研究[D]. 孙英良.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1(01)
- [7]TASLY医药营销集团顾客保留策略的研究[D]. 祁云贵. 河北工业大学, 2010(05)
- [8]医药供应链库存控制策略研究[D]. 黄音. 中南大学, 2010(11)
- [9]后医改时代医药业发展探索 ——以浙江医药为例[D]. 刘晓华. 上海交通大学, 2010(11)
- [10]新政下医药商业竞争格局变化趋势分析[J]. 李曦东. 海峡药学, 200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