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草药保健品在美受宠(论文文献综述)
申杰[1](2018)在《保健品行业:毁誉参半30年》文中研究表明今年是我国改革开放40周年,也是中国保健品行业开创30年,其中,保健食品行业更是实现了从无到年销售额3000亿元的巨大飞跃。不少致力于健康事业的人士为完善我国的保健品从产品研发、监控质量、规范流程等各个环节作出了不懈努力,使我国保健品不但服务于广大国民,还冲出亚洲,成为我国一个重要的经济支撑点。在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方面,广
张鑫[2](2017)在《美丽经济 ——近代上海化妆品业研究(1903-1949)》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人类化妆的历史可追溯至原始社会,妆饰在原始人心目中有着很高的地位,一般来说,原始社会的妆饰主要具有两种基本功能:第一个功能是为了生存,第二个功能就是为了繁衍,也就是“性吸引”说。随着人类生存环境的改善,妆饰的第一个功能不复存在,相反,第二个功能却越发紧要,且妆扮的主体也由男性变为了女性。容貌对女性至关重要,可惜古代化妆品种类有限,大体不出粉、黛、脂、香四品,更为重要的是古代化妆品制造方法简单,产量有限,只可算得上是一种简单的工艺品,并且长期使用恐对身体有害,近代化妆品业即以上海为中心,应新需求而生。近代化妆品业的出现,与上海特殊的历史地理环境和近代女性对“美”的新要求大有关联。开埠后的上海,工商经济快速发展、社会文化显着进步,中西沟通明显加强,特别是女性职业空间和社会交往空间的扩展,使得她们对新式化妆品的需求日盛。而近代化学知识的开发和推广,大机器作业的出现,使得化妆品由工艺品转变为商品成为可能,这就在客观上满足了女性的新需求。而近代摄影和媒体的发展,又促进“美容文化”的不断传播,越来越多的女性乐于使用新型化妆品,为化妆品的销售创造了市场。本论文主要探讨的是1903—1949年上海化妆品工业的发展历程,明晰不同时期的发展特色和运营方式,探究20世纪商业发展与消费文化之间的关系。回顾上海化妆品业的发展历程,我们可以发现一条以市场为导向的产业演化路径。对中国来说,近代化妆品是一种舶来品,初期流通于各通商口岸,20世纪初,中国开始尝试建厂自造,1903年广生行上海发行所的建立,标志着近代民族化妆品工业正式在上海落户。自1903至1949年,上海的化妆品工业发展迅速,不断有新化妆品工厂的建立,化妆品种类持续推陈出新,女性对于“美丽”的追求也一直被强化。被称为“美丽经济”的化妆品行业,是近代新型工业经济形态,受市场的影响很大。围绕着这个行业的发展来说,企业创办者和生产制造商在创办化妆品品牌方面起了重要作用,企业宜传者和传播人士在选择和扩展市场的过程中担任了重要角色,而女性对整个行业的认同,则意味着这个行业达到了相对成熟的阶段。正是在各方的协同下,近代的化妆品工业拥有了自己的产业运营路径。其行业发展的关键特色,就在于能够准确地把握女性的美容观,将产品的生产与销售相结合。比起一般的商品,化妆品行业的消费品有着明显的不同,其产品一方面具有养颜美容的功效,另一方面则代表着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在消费层次上通过化妆品的养护,达到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化妆品不仅具有使用价值,也包含着审美价值与文化意义,消费者使用化妆品,看中的是商品的附加值,注重消费者对身体和生活质量的关注,强调其预期收益。因此,在产品的销售过程中,化妆品厂商特别注重广告宣传。不仅在广告版面上尽量多占,刊登时间上也尽可能的持续,特别是重要节日,更是各商家争夺版面的“大战役”,广告在宣传上务求以诱惑式的言说方式,强化其美容效果,创造出令世人无可抗拒的“美容文化”。他们不仅注重广告文案的编写,将宣传内容与时代、时尚相结合,搭配的图片也都是精挑细选,就连“近代美女”形象也多是使用宣传的化妆品后,建构出的“美女”,是化妆品企业为化妆品的销售所做的努力,他们将化妆品的消费紧紧地与“美容文化”结合在一起。“美容文化”作为一种符号象征性的文化模式和生活方式,人们通过消费显示经济地位、社会地位、文化地位等差别,以及表达风格、品味、流行等象征意义的满足,在消费文化的引导下,人们对物品的符号性追求已经远远地超过了对物品本身的功能性需求,化妆品成为显示个人消费水平和审美情趣的一个侧面。化妆品业的商业运营,在其影响下,也注重与时尚和都市建立起联系,雇佣美丽的女销售员、精致的产品包装、明星海报宣传,化妆品行业被塑造为维持女性美丽与魅力的工具之一。同时消费者的个体性特征,将化妆品行业的发展分向两条截然不同的路径,一条是追求高端奢华,另外一条则通向了日用所需。高端奢华的路径,如生产脂粉、香水、口红等商品,它们是都市女性追求摩登的消耗品,追求的是时尚性和个性化,日用所需品则更多的是销往上海周边的乡镇,像生产的肥皂、牙粉等,更多的为家庭生活所需用,要求的是实用和节俭。在1903至1949年,这近半个世纪里,上海有过安定,有过繁华,也有过动荡和凋敝,然而无论外界环境如何,化妆品行业在时代的框架内,以市场为导向,在“美丽经济”与“美容文化”的相互形塑过程中,这个行业确实呈现出了近代化的趋势,新的贸易生产方式和贸易空间产生,化妆品工业由简单的工艺品转变为一门工业,化妆品厂商按照市场需求进行生产和销售。女性亦可以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化妆品,按照心中所想进行妆扮。
茹玲玲[3](2015)在《KNK公司发展战略研究》文中认为企业的发展战略是企业总体活动规划和企业发展的纲领。本文KNK公司是一家由纺织企业转型为生物健康产业的中小民营企业。作为一家中小企业,要想抓住现有的有利市场机遇,在竞争中获取竞争优势,以取得企业持久的竞争力与行业利润,管理者必须从战略上制定适合企业发展中长期发展战略,明确未来的发展方向和发展目标,从而实现KNK公司做大做强的企业总目标。本文主要是以现代企业战略管理以及营养健康产业的行业背景为理论依据,以现代战略管理理论为指导,运用战略的相关分析工具:如PEST分析、波特五力模型、价值链分析、竞争者分析、SWOT分析等分析手段,采取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标杆企业对比研究法等研究方法,结合KNK企业的实际发展状况,通过对KNK企业内外环境进行深入分析解刨,找出了制约KNK公司发展的战略问题,然后对公司整体分析和规划,提出了适应其企业发展短期和长期的战略建议,并得出了公司以后的战略决策方案,如发展方向、战略目标、竞争策略、战略步骤等。最后根据战略决策方案,还给出了战略资源配置、战略管理举措、战略控制重点等重要手段,还提出了战略规划的实施保障措施和意见。在对KNK公司进行了全面的实地考察工作和调研,参考和阅读了大量的文献和资料,充分利用了相关理论与研究工具,对KNK公司的企业发展战略进行了深入细致全面的研究与规划,认为目前保健品研发生产销售一体化企业的发展前景十分严峻,通过我们对KNK公司的人力资源,技术创新,优化品种结构,市场营销等各职能环节制定战略与规划的,相信可以引领KNK公司通过科学的企业管理和优良的核心团队建设,实现企业文化和业绩的不断突破。针对KNK公司内外部环境和自身特点分析了中国现在保健品行业的现状,并对同类中小型保健品研发、生产、加工企业的发展过程中面临的相似问题提出了应对方案和可行的管理措施,最后给出了战略的实施建议。希望本文的研究对KNK公司的管理能起到指导作用,能使KNK企业管理越来越规范,逐渐发展成为国内有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国内一流营养食品企业,为企业创造更多效益,实现企业品牌文化价值与经济效益的利益最大化,为人类健康谋福祉。同时,本文的研究希望能对同样转型健康产业的中小民营企业有一定的参考和借鉴意义。
刘芳[4](2009)在《高等学校品牌经营论》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高等教育的数量化扩张任务业已完结之后,使得“质量工程”的话题进一步突显。各高等学校在日益激烈的竞争场域里感到了危机和迷惑,是模仿,是超越,是借鉴,还是差异化发展,又如何差异化发展变成了多个十分现实的课题。实施品牌化经营,凝练学校特色,进而得以错位发展,应该说是为各高校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本研究从以下几个方面切入:1.以多学科融合基础上的学理性研究,奠定高校品牌经营的理论基础;2.以打造和经营强势品牌为主导的操作性研究,探索有效经营高校品牌的基本策略和过程;3.以国内外不同体制和品牌层次的高校比照为主导的比较性研究,从中寻求思想启迪和学术借鉴;4.以统计调查和资料分析为主导的实证性研究,来把握当前我国高校品牌经营中的个案状态和问题,为研究提供有说服力的案例。关照我们高校在品牌经营方面的经验和环节,我们发现,高校品牌经营中存在错位现实,诸如视觉识别的贫乏化、行为识别的趋同化、理念识别的单一化等;高校品牌在经营中更重要的并不是重新定位,而是契合性地归位,本文尝试性地给出了一个运用消费者细分与提供者细分相结合的定位方法,以获得协同效应。高校的“品牌力”需要通过制度建设、文化建设和策略建设三个方面来共同完成;高校品牌又是由不同的品牌支柱(校长、师资、学术、学生等品牌)组成的;高校品牌还存在后续的延伸管理及权益保护问题,所以,其建设过程和策略是复杂而又细致的。高校品牌的真正拥有者应该是利益相关者(包括政府、用人单位、学生、家长、教职工等),不能忽视利益相关者的满意度对高校品牌形成的影响,他们的积极参与和支持是建设高校品牌的重要条件。所以,要综合运用有效、创新的传播策略向目标受众传播高校的品牌,“做得好的同时还要说得好”。最后是文章的结语,梳理全文,总结了本文的主要论点,指出了研究的不足及对“高校品牌经营”这一课题今后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董相银[5](2007)在《M公司湖北市场营销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中国保健品行业在2003年“非典”爆发后,销售形式好转,但同时保健品企业也开展了一场变革:结构扁平化。各保健品企业纷纷砍掉驻外分公司,以办事处取而代之,区域市场权力上收总部,许多区域市场问题,办事处很难解决。基于这样的背景,本文以M公司湖北市场为研究对象,深入探索保健品行业区域市场的营销策略。本文首先介绍国外和国内保健品的发展现状,然后介绍M公司和湖北市场的基本情况。由此引出湖北市场存在的问题:销量下滑、窜货问题、促销问题、职能部门查处问题和经销商问题。针对这些问题,运用6P理论来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通过经销商访谈,发现经销商方面的问题:信心不足、忠诚度下降、重视程度不够、对M公司的满意度低和销售任务重;综合分析后发现M公司也存在问题:管理不够科学和机制不完善。要改变湖北市场的这种现状,主要从M公司内部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完善产品结构,提高产品品质;理顺渠道关系,缓解渠道冲突;制定合适的促销方案,提高市场占有率;提高M公司的管理水平,完善相关机制。总之,通过这些策略的实施,一方面有利于湖北市场的进一步发展;另一方面有利于M公司方面全国市场的发展。全国市场的发展又会给湖北市场的发展创造一个宽松的环境,最终让湖北市场迈上一个新台阶。
刘振和[6](2007)在《青岛海泰保健产品营销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保健品产业是全球的朝阳性产业,其市场增长迅速,以保健品食品为例。近20年来,美国的保健食品销售额增长了36倍,日本增长了32倍,据资料显示,全球保健食品已占整个食品销售的5%。达到上千亿美元,而且每年都以相当快的速度增长。我国的保健品行业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在经历了几次大起大落以后,由于国家对保健品制造企业强制实行生产质量管理规范(保健食品GMP),使得行业逐步规范。再加上新一轮保健品消费热潮的兴起,所以从1999年至今,保健品行业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速发展时期。与此同时,因为市场竞争的激烈,整个保健品行业也进入薄利阶段。整个市场将重新划分,竞争将更加激烈并且将上升到一个更高的层次。在市场升级和市场整合的状况下,各保健品厂家纷纷把抢占市场份额和提高市场占有率作为近几年的主要任务,因为这关系着保健品企业未来的发展,因此本文通过本人自己近几年来的工作经验,同时运用市场营销学、管理学、经济学等学科理论,以青岛海泰食业有限公司的实战为例,讨论了如何在这一时期完成公司的营销任务和目标。在谋篇布局上,本文首先分析了保健品行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提出了公司近几年的战略任务。通过对保健品行业的SWOT分析,结合市场营销的成熟理论,对保健品的目标市场的细分、定位、选择以及营销策略的事实与控制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分析。通过对这一过程的分析较为详细的阐述了青岛海泰食业有限公司如何应对环境变化,满足客户需求以完成公司任务目标的营销过程。本论文运用了大量的图表和各种分析工具,模型,整篇论文涉及了战略,市场营销、组织管理、企业诊断SWOT分析、生产与运作战略性、多学科知识,希望本论文写作过程中所用到的一些分析方法和思路能对青岛海泰食业有限公司制定市场营销策略和产业发展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邢正[7](2006)在《我国保健品行业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文中提出我国保健品行业历经20年的成长历程,已经形成了一定规模的产业体系,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一项具有较强发展优势和广阔市场前景的战略性产业。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国内保健品市场进一步对外开放,趋于国际化。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国保健品行业必须从多方面(如:法规、制度、经营意识等)加强管理以实现保健品行业现代化,从而走出国门,参与全球竞争。但就我国保健品行业的现状而言,要实现现代化和国际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所以本文根据我国及国外保健品行业发展现状及相关政策,找出我国保健品行业存在的诸多问题,分析原因,展望我国保健品行业的发展趋势,最后提出促进我国保健品行业健康发展的对策及我国保健品行业的入世对策。 本论文首先介绍保健品的定义和相关知识,以及我国保健品行业发展历程。然后以保健品行业发展较快的国家和地区主要是美国、日本、欧洲及我国台湾省为重点分析对象,分别从定义、发展概况、热销产品、进入障碍等方面对各国保健品行业的现状进行了系统阐述,并对其进行分析,为实现我国保健品行业国际化提供参考。 本文从宏观角度探讨我国保健品行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科技投入不足,基础研究薄弱;广告宣传泛滥;伪劣产品现象严重;保健品行业法规不规范;政府监管力度不足;诚信度极度危机;药房的不规范管理引起的问题导致消费者的信心大受打击等,分析原因并对我国保健品行业发展的趋势做出了展望。 在实证分析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促进我国保健品行业健康发展的对策:(1)树立正确的营销观念。(2)正确运用宣传手段,引导消费者提高保健意识。(3)发挥民族优势,努力开拓国际市场。(4)培育知名品牌,塑造企业形象。(5)研究国外保健品行业的先进经验与规则。(6)注意开发大众消费市场。(7)创新产品,培养企业的核心竞争力。(8)诚信经营。(9)国家相关部门应进一步完善保健产业法规与制度。 最后,对我国保健品行业加入WTO后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做出了分析,提出了我国保健品行业入世对策:(1)管理思想与国际接轨。(2)管理体制与国际接轨。(3)管理制度与国际接轨。(4)管理方法与国际接轨。(5)管理手段与国际接轨。
张发伍[8](2006)在《三株集团公司管理变革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文首先从保健品消费心理与消费行为等两个角度分析了中国保健品行业的微观环境;从行业经济环境、科技环境、行业法律法规与政策、保健品消费文化等四大角度较为全面地分析了中国保健品行业的宏观环境。在此基础上本文运用波特的五力竞争模型对中国保健品行业竞争状况进行了结构化分析,探讨了中国保健品行业发展历程中各个阶段的竞争特征。而且,本文汇总分析了中国保健品行业规模演进历程,并对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指出了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发展基本趋势。 在中国保健品行业经营状况分析基础之上,本文以“三株集团公司管理变革”为研究焦点,从“用毛泽东思想打天下、国企病态严重、浪漫主义发展设想、三株集团公司的‘鸡尾酒现象’”等四个方面总结归纳了三株集团公司管理现状,其成功的管理经验主要表现为铺天盖地的营销网络、拔苗助长式的用人机制、强调实战性的营销计策、强势的广告组合宣传、成功的农村市场开发、精确化的市场细分。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三株集团公司经营管理过程中隐藏的风险危机主要表现为品牌风险、市场营销风险、人力资源配置风险、财务风险等四大方面。并指出了公司机构设置臃肿混乱、创新机制不完善、战略定位好高骛远、员工流动机制失灵等亟待解决的管理问题。 三株集团公司的管理变革仍在持续进行之中,尽管本文不能对三株集团公司这样的民营企业提出全面的管理变革方案,更不能完全套用大型企业成熟的职业化管理模式,在公司文化、战略、组织、人员、股权配置等方面完全职业化。但本文总结出了一些共性的经验教训,从“淡出保健品市场、整合人力资源、变革分销渠道”等方面较为全面系统地分析了三株集团公司管理变革举措。在此基础之上,从企业产权与制度设计的高度分析了三株集团公司人力资源管理制度、战略性目标管理制度、技术创新制度、战略投资规则与制度等方面的制度性变革方略。
徐顽强[9](2005)在《中药产业国际化的人力资源支持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中药产业国际化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发展我国中药产业的战略性举措。从人力资源支持的层面上看,其目的是为了通过国际合作在国内外培养和建立一支中医药科技人才队伍,尤其是在世界各国培养和建立一支具有一定数量的中医药优秀人才队伍,是中药顺利进入国际医药主流市场的关键性因素。本选题着重研究和解决的是中药产业实现国际化所需要的人力资源支持即智力支撑问题,在中药产业国际化的实施过程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本选题对我国中药产业人力资源情况及结构进行了全面分析; 从适应中药产业国际化角度对现存的我国中药产业人力资源进行了评价; 分析了国外典型国家的中药药业的人力资源结构及状况,并与我国的相应人力资源状况进行比较分析; 向政府提出了中药产业国际化的人力资源的发展对策。我国中药产业要走向国际化,面临的一个主要难题是国外普遍不认同中药。这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一是因为文化的差异,二是因为我国的中药产品不符合国外标准,三是因为我国许多中药企业的经营思路不对,尚未与国际接轨。要克服国外对中药普遍不认同的这一难题,就必须实现多学科联合,建立一支既掌握坚实的中药基础理论知识,又懂外语和营销及熟知各国法律法规的中药复合型人才队伍,依靠这类人才逐渐让外国人理解并接受中药传统文化的内涵,从而接受我国的中药产品,最终让中药走出国门。当然,我国中药产业国际化的实现仅仅依靠国内培养出的各类人才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实行“双管齐下”的方针,与国外主流大学联合办学以培养国外本土化中医药人才。一是由我国政府出面,在国外大力兴办各类中医药院校,培养国外的本土化人才; 一是由我国政府或国内大学主动出击,与国外主流大学签定协议联合办学,或在国外主流大学里设立相应的中药专业,从而大力培养国外本土化人才,并依靠我们培养出来的高素质的中药本土人才在所在国行医,推广并扩大中医药在国外的影响,最终使我国的中药走向世界。
祝增平[10](2005)在《我国保健品企业的营销战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保健食品系指表明具有特定保健功能的食品,保健品行业又称为“健康产业”和“永远的朝阳产业”。近年来全球保健食品行业增长迅速,中国保健品产业从1986年振华851口服液问世以来,大起大落。具有讽刺意义的是:现在最需要“保健”的就是保健品产业本身,整个保健品行业呈现“健康产业不健康”的态势,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一) 我国保健品市场份额和保健大国地位的失调;(二) 国外品牌的咄咄逼人和本土品牌的步步为营;(三) 保健品营销综合症:营销理念落后;营销战术化、非理性化;战略空洞化、执行缺乏症。 微观层面的保健品企业在内有“行业信用危机”外有洋品牌大举进攻的双重压力下,如何规划完善的营销战略在市场竞争中取得持续竞争优势,是保健品企业必须要跨越的“一道坎”。 本论文共分为五大章。第一章系统研究了战略及其营销战略理论的发展历史,作为本文研究的理论基础和分析依据。第二章研究保健品市场及其在中国的发展历史,在总结我国保健品行业的发展历史基础上,将我国保健品行业历史以2001年为分界线分为两阶段:行业投入期和成长期,现在保健品行业明显处在成长期的开始阶段。同时系统研究了第一阶段飞龙王朝和太阳神帝国,第二阶段巨人传奇、三株盛世和红桃K神话和第三阶段脑白金神话和安利直销这三阶段各自霸主的营销战略,总结出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 第三章进行中外两个保健品品牌的营销战略比较研究,总结了脑白金在引入、成长和成熟三阶段的不同营销战略和安利纽崔莱的产品、促销和渠道战略,并归纳总结了这两种营销战略模式的异同点。第四章,保健品市场的消费行为研究。根据20个城市消费者选择不同保健品时考虑的11个因素,采用SPSS分析,得出两个营销启示:得“功能”者得天下和营销战略当地化执行。因此保健品企业应该根据目标顾客的消费行为特点,综合大众渠道模式、专卖店模式、直销模式、会议营销模式和电子商务销售模式这五种模式的优点,确定营销模式组合。 根据第二、三、四章的研究结果,第五章综合六大要素,总结为成功保健品六要素模型:
二、中草药保健品在美受宠(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中草药保健品在美受宠(论文提纲范文)
(1)保健品行业:毁誉参半30年(论文提纲范文)
回顾:毁誉参半的保健品行业 |
第一阶段:自发萌动期 |
第二阶段:高速发展期 |
第三阶段:低迷徘徊期 |
第四阶段:新发展期 |
改变:从粗放到整合营销 |
1、“产品销售” |
2、“粗放营销” |
3、“品牌营销” |
4、“整合营销” |
展望:从“战国”回到“春秋” |
1、保健品市场进一步扩大 |
2、新资源、高技术、方便剂型的保健品将成为主流 |
3、政府监管水平进一步提高 |
(2)美丽经济 ——近代上海化妆品业研究(1903-1949)(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导论 |
一、选题缘起与旨趣 |
二、学术史回顾与反思 |
三、研究路径与论文架构 |
第一章 上海化妆品业的兴起背景 |
第一节 化妆品引进前上海的城市发展 |
一、近代上海商业文明的构建 |
二、近代上海的社会文化生态 |
第二节 近代上海女性的新形象 |
一、妇女谋生自养 |
二、女性活动空间扩展 |
三、女性对“美”的新认知 |
第二章 外国化妆品在上海的引进与传播 |
第一节 外国化妆品的传入 |
一、化妆品的进口 |
二、外来化妆品的生根 |
第二节 外国化妆品的销售 |
一、东西各国输华化妆品 |
二、化妆品原料的舶来问题 |
第三节 外国民众对上海舆论的影响 |
一、化妆品无用说 |
二、化妆品有益说 |
第三章 上海民族化妆品工业的生产沿革 |
第一节 上海民族化妆品工业的初创时期(1903——1927) |
一、近代化妆品民族企业家的努力 |
二、民族化妆品业的奋发 |
三、为传统赋予新的内涵 |
第二节 上海民族化妆品工业的快速发展期(1928—1937) |
一、民族化妆品厂概况 |
二、民族化妆品厂的革新发展 |
三、化妆品工业同业公会的辅助 |
第三节 战事影响与上海民族化妆品工业的应对(1937—1949) |
一、战争时期化妆品工业的萎靡 |
二、化妆品业面临的问题 |
三、挽救颓势的努力 |
四、上海民族化妆品厂的转向 |
第四章 上海化妆品业的商业运营 |
第一节 上海化妆品业的营销 |
一、经营分流 |
二、巧妙推销 |
第二节 上海民族化妆品的销售与市场 |
一、民族化妆品店的分布与格局 |
二、化妆品店的出品及销售 |
三、化妆品业同业公会的市场功用 |
第三节 上海化妆品的消费 |
一、化妆品的主要消费群体 |
二、化妆品的消费方式 |
三、化妆品消费的社会经济意义 |
第四节 上海民众对化妆品的舆论评价 |
一、化妆品无用说 |
二、化妆品有益说 |
第五章 商家营销与“美容消费” |
第一节 广告为化妆品业的发展造势 |
一、化妆品广告的整体分析 |
二、广告对“美”的宣传 |
三、广告对化妆品造就“美”的宣传 |
第二节 化妆品广告对女性形象的不断建构 |
一、化妆品广告之内容分析 |
二、化妆品广告模特的变迁 |
三、化妆品广告对女性形象的社会建构 |
第三节 经济民族主义的成功之梦 |
一、金刚石、狮子牌牙粉:陈蝶仙的日本样本 |
二、无敌牙粉:对洋妆品的推崇与仿制 |
三、大卖“国货” |
四、消费主义与民族主义的调适 |
第六章 化妆品业与近代上海生活 |
第一节 化妆品业的多维角色 |
一、化妆品工业之于都市女性:摩登的诱惑 |
二、化妆品工业之于乡村女性:日用所需 |
三、化妆品工业对女性的“消费” |
第二节 社会现象之呈现平台 |
一、社交的发展:闲暇与消费 |
二、风俗的变迁:审美与伦理的紧张 |
三、游艺民俗的转变:兴趣的西洋化 |
四、社会的变革:女性爱国 |
第三节 化妆品工业的新挑战 |
一、广告商消费的女性“身体” |
二、女性的魅惑与迷茫 |
三、妇女的解放还是被奴役? |
结语 近代化妆品业变迁的逻辑与特点 |
一、为美丽创建市场 |
二、近代化妆品业的发展特点 |
余论 近代化妆品工业所造就的女性妆容特点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3)KNK公司发展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论文的研究目标及内容 |
1.3 研究方法和框架 |
1.3.1 研究方法 |
1.3.2 研究框架 |
1.4 技术路线 |
2 战略管理的相关理论 |
2.1 企业战略管理理论综述 |
2.2 国内外相关企业战略管理研究进展 |
2.3 战略管理相关分析工具 |
2.3.1 PEST模型分析 |
2.3.2 波特五力模型理论 |
2.3.3 价值链模型理论 |
2.3.4 SWOT分析模型 |
3 KNK公司战略环境分析 |
3.1 KNK公司外部环境分析 |
3.1.1 宏观环境PEST分析 |
3.1.2 我国营养食品行业环境分析 |
3.1.3 运用五力模型对行业内企业竞争者分析 |
3.2 KNK公司内部环境分析 |
3.2.1 KNK公司现状 |
3.2.2 KNK公司基本活动分析 |
3.2.3 KNK公司目前制约发展的主要问题分析 |
3.3 KNK公司SWOT分析 |
3.3.1 KNK公司优势 |
3.3.2 KNK公司劣势 |
3.3.3 公司面临的发展机会 |
3.3.4 公司发展可能存在的潜在风险 |
4 KNK公司战略决策 |
4.1 发展方向与公司使命 |
4.2 成长愿景与战略目标 |
4.2.1 成长愿景 |
4.2.2 战略目标 |
4.3 竞争策略与战略步骤 |
4.3.1 竞争策略 |
4.3.2 战略步骤 |
5 KNK公司战略实施保障 |
5.1 战略资源配置 |
5.2 战略管理举措 |
5.2.1 组织结构调整及优化 |
5.2.2 整合管理流程 |
5.2.3 推进公司战略管理,完善绩效考核与激励体系 |
5.2.4 强化新产品研发,推进R&D战略管理,优化品种结构 |
5.2.5 实施现代化营销战略管理 |
5.2.6 加强企业品牌战略的步伐 |
5.2.7 培育和支持企业的文化建设 |
5.3 战略控制重点 |
5.3.1 提升管理者对战略管理意识 |
5.3.2 巩固好企业的核心业务 |
6 结束语 |
6.1 研究结论 |
6.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4)高等学校品牌经营论(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绪论 |
一、问题的提出与研究的意义 |
二、文献综述与本文视角 |
三、研究设计:范畴、思路与方法 |
第一章 高校品牌的定位论 |
1.1 高校品牌经营的错位现实 |
1.2 高校品牌经营的归位要求 |
1.3 高校品牌经营的定位方法 |
本章案例:香港科技大学——准确定位的起点 |
第二章 高校品牌的建设论 |
2.1 高校品牌的制度孵化 |
2.2 高校品牌的文化支撑 |
2.3 高校品牌的支柱建设 |
2.4 高校品牌的延伸管理 |
2.5 高校品牌的权益保护 |
本章案例:湖南涉外经济学院——自立建设的民校 |
第三章 高校品牌的传播论 |
3.1 高校品牌的传播策略 |
3.2 高校品牌的传播测度 |
本章案例:同济大学百年校庆——整合传播的典范 |
结语 |
一、基本的结论 |
二、进一步的研究方向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后记 |
(5)M公司湖北市场营销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
1.1.1 选题的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方法和创新点 |
1.2.1 研究方法 |
1.2.2 创新点 |
2 国内外保健品市场概况 |
2.1 保健品的定义 |
2.2 境外保健品市场现状 |
2.2.1 国外保健品市场概况 |
2.2.2 世界主要国家(地区)保健品行业市场现状 |
2.3 国内保健品市场现状 |
2.3.1 中国保健品行业的发展概况 |
2.3.2 保健品行业的特点 |
2.3.3 目前中国保健品市场产品功能分析 |
2.3.4 国内保健品的产品形态 |
3 M 公司及湖北区域市场概述 |
3.1 M 公司发展概况 |
3.2 M 公司湖北市场现状 |
4 M 公司湖北市场存在的问题 |
4.1 销量下滑 |
4.2 窜货问题 |
4.3 产品品质问题 |
4.4 促销活动单一问题 |
4.5 职能部门查处问题 |
4.6 经销商的忠诚度问题 |
5 M 公司湖北市场调研结果 |
5.1 市场方面的问题 |
5.1.1 产品方面 |
5.1.2 价格方面 |
5.1.3 渠道方面 |
5.1.4 促销方面 |
5.1.5 公共关系方面 |
5.1.6 政府职能部门方面 |
5.2 经销商方面的问题 |
5.2.1 经销商信心方面 |
5.2.2 经销商忠诚度方面 |
5.2.3 经销商重视程度方面 |
5.2.4 客户服务方面 |
5.2.5 经销商销售任务方面 |
5.3 公司方面的问题 |
5.3.1 管理方面的问题 |
5.3.2 机制方面的问题 |
6 M 公司湖北市场营销对策 |
6.1 解决M 公司湖北市场问题的原则 |
6.1.1 攘外必先安内原则 |
6.1.2 系统原则 |
6.1.3 焦点在内的思维原则 |
6.2 解决M 公司湖北问题的策略 |
6.2.1 产品策略 |
6.2.2 渠道策略 |
6.2.3 促销策略 |
6.2.4 提高管理水平 |
6.2.5 优化机制 |
结束语 |
致谢 |
参考文献 |
(6)青岛海泰保健产品营销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导论 |
1.1 选题的目的 |
1.2 研究路线 |
第二章 国内外保健产品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
2.1 国外保健品行业的概况 |
2.1.1 日本 |
2.1.2 美国 |
2.1.3 欧洲 |
2.2 中国保健品行业的概况 |
2.2.1 中国保健品的膨胀期 |
2.2.2 中国保健品的低谷期 |
2.2.3 中国保健品的成熟期 |
2.3 我国保健产品的发展趋势 |
2.3.1 现阶段保健品市场的特点 |
2.3.2 保健品市场的未来发展趋势 |
2.3.3 我国保健品行业存在的问题 |
第三章 保健品市场顾客购买行为及市场细分 |
3.1 保健品市场顾客购买行为分析 |
3.1.1 保健品消费者行为分析的基本内容 |
3.2 市场购买行为特征分析 |
3.2.1 经济学模式 |
3.2.2 驱动力模式 |
3.2.3 社会心理学模式 |
3.3 影响购买行为的特征因素 |
3.3.1 影响消费者行为的文化因素 |
3.3.2 影响保健品消费者购买的地理因素 |
3.3.3 保健品消费者购买行为的个人因素 |
3.4 保健品市场细分 |
3.4.1 市场细分的涵义 |
3.4.2 市场细分的意义 |
3.4.3 细分市场的一般方法 |
3.4.4 细分的步骤 |
3.4.5 选择细分市场 |
3.4.6 青岛海泰食业有限公司的市场细分 |
第四章 青岛海泰保健品公司内外环境分析 |
4.1 青岛海泰公司简介 |
4.2 海泰公司的SWOT 分析 |
4.2.1 外部环境分析 |
4.2.2 内部环境分析 |
4.2.3 内部劣势 |
4.3 战略选择 |
4.3.1 战略要素评价 |
4.3.2 经营战略分析和选择 |
4.4 青岛海泰公司的使命、宗旨及营销任务 |
4.4.1 海泰公司的使命 |
4.4.2 海泰公司的经营宗旨 |
4.4.3 经营战略目标 |
4.4.4 营销任务 |
第五章 青岛海泰公司的目标市场选择及目标市场战略 |
5.1 青岛海泰食业有限公司目标市场选择及确定 |
5.1.1 目标市场的确定 |
5.1.2 青岛海泰食业有限公司目标市场的选择 |
5.2 保健产品的营销策略分析 |
5.2.1 先说营销策略的依据 |
5.3 保健产品的营销策略模式 |
5.3.1 概念营销策略 |
5.3.2 个性化订制策略 |
5.3.3 子品牌/副品牌开发策略 |
5.3.4 文化营销策略 |
5.4 营销策略的实施与控制 |
5.4.1 提高管理水平 |
5.4.2 财务管理 |
5.4.3 信息管理 |
第六章 发展我国保健品产业的进一步思考 |
6.1 品牌整合 |
6.1.1 依托品牌整合比较优势为竞争优势 |
6.1.2 品牌整合理论依据 |
6.2 保健品产业发展战略的生产与运作 |
6.2.1 企业战略理论 |
6.2.2 生产与运作战略 |
6.3 建立保健品市场多元化战略运行模式框架 |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7)我国保健品行业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第1章 相关知识及背景介绍 |
1.1 保健品、保健食品和药品的概念 |
1.2 保健品的分类 |
1.3 保健品的功能 |
1.4 保健品的批准文号 |
1.5 保健品行业的特点 |
1.6 保健品相关政策 |
1.7 保健品的发展阶段 |
1.8 中国保健品行业发展历程 |
1.9 中国保健品20年历史回顾 |
本章小结 |
第2章 世界保健品行业的发展状况 |
2.1 美国保健品行业发展状况分析 |
2.2 日本保健品行业发展状况分析 |
2.3 欧洲保健品行业发展状况分析 |
2.4 台湾地区保健品行业发展状况分析 |
本章小结 |
第3章 我国保健品行业的发展状况 |
3.1 中国保健品行业发展状况分析 |
3.2 现存的问题 |
3.3 存在问题的原因 |
3.4 中国保健品行业发展趋势 |
本章小结 |
第4章 中国保健品行业发展对策 |
4.1 促进中国保健品行业健康发展的对策 |
4.2 加入WTO面临的挑战 |
4.3 我国保健品行业的入世对策 |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8)三株集团公司管理变革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和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1.2 企业管理变革理论综述及其启示 |
1.2.1 企业战略组合理论 |
1.2.2 企业经营成长理论 |
1.2.3 企业生命周期理论 |
1.2.4 企业管理变革理论启示 |
1.3 研究思路与框架 |
第2章 中国保健品行业经营状况分析 |
2.1 保健品行业微观环境分析 |
2.1.1 保健品消费心理分析 |
2.1.2 保健品消费行为分析 |
2.2 保健品行业宏观环境分析 |
2.2.1 保健品行业经济环境分析 |
2.2.2 保健品行业科技环境分析 |
2.2.3 保健品行业法律法规与政策环境分析 |
2.2.4 保健品行业文化环境分析 |
2.3 保健品行业竞争历程分析 |
2.3.1 保健品行业竞争的结构化分析 |
2.3.2 保健品行业竞争的阶段性分析 |
2.4 保健品行业的发展现状与趋势分析 |
2.4.1 保健品行业规模演进历程 |
2.4.2 保健品行业的发展现状分析 |
2.4.3 保健品行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
2.4.4 保健品行业的发展趋势分析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三株集团公司管理现状与问题分析 |
3.1 三株集团公司管理现状分析 |
3.1.1 用毛泽东思想打天下 |
3.1.2 国企病态严重 |
3.1.3 浪漫主义发展设想 |
3.1.4 三株集团公司的“鸡尾酒现象” |
3.2 三株集团公司管理的成功经验 |
3.2.1 铺天盖地的营销网络 |
3.2.2 拔苗助长式的用人机制 |
3.2.3 强调实战性的营销计策 |
3.2.4 强势的广告组合宣传 |
3.2.5 成功的农村市场开发 |
3.2.6 精确化的市场细分 |
3.3 三株集团公司经营风险分析 |
3.3.1 品牌风险 |
3.3.2 市场营销风险 |
3.3.3 人力资源风险 |
3.3.4 财务风险 |
3.4 三株集团公司管理问题分析 |
3.4.1 机构设置臃肿混乱 |
3.4.2 创新机制不完善 |
3.4.3 战略定位好高鹜远 |
3.4.4 员工流动机制失灵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三株集团公司管理变革举措 |
4.1 三株集团公司管理变革的必然性及总体思路 |
4.1.1 三株集团公司管理变革的必然性 |
4.1.2 三株集团公司管理变革的总体思路 |
4.2 三株集团公司管理举措的转变 |
4.2.1 淡出保健品市场 |
4.2.2 人力资源整合 |
4.2.3 分销渠道变革 |
4.3 三株集团公司管理变革的制度性探索 |
4.3.1 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变革 |
4.3.2 战略性目标管理制度变革 |
4.3.3 技术创新制度变革 |
4.3.4 投资规则与制度变革 |
4.4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
致谢 |
(9)中药产业国际化的人力资源支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导论 |
1.1 选题背景 |
1.2 选题目的与意义 |
1.3 研究方法 |
1.4 结构框架和创新点 |
2 中药产业国际化的人力资源相关概念与理论概述 |
2.1 中药与中药产业 |
2.2 国际化、产业国际化与中药产业国际化 |
2.3 人力资源与中药产业国际化的人力资源 |
2.4 本章小结 |
3 国际化对中药产业人力资源的影响及要求 |
3.1 国际化条件下中药产业人力资源的特点 |
3.2 中药产业国际化的人力资源机遇与挑战 |
3.3 中药产业国际化对人力资源的迫切要求 |
3.4 人力资源是中药产业国际化的核心动力 |
3.5 本章小结 |
4 中药产业国际化的人力资源现状分析 |
4.1 我国中药产业的人力资源状况 |
4.2 国外主要国家中药产业的人力资源状况 |
4.3 国内外中药产业人力资源状况比较分析 |
4.4 本章小结 |
5 中药产业国际化的人才需求结构分析 |
5.1 中药产业人才结构的基本内涵 |
5.2 我国中药产业人才结构的基本现状 |
5.3 中药产业国际化的人才需求分析 |
5.4 广州中药企业国际化经营受挫的案例 |
5.5 本章小结 |
6 我国中药产业国际化的人力资源培养 |
6.1 我国中药产业人力资源培养现状 |
6.2 我国中医药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
6.3 培养适应国际化需要的中医药人才 |
6.4 本章小结 |
7 中药产业国际化的人力资源对策建议 |
7.1 优化人力资源培育环境 |
7.2 协调人力资源公共政策 |
7.3 构建人力资源发展平台 |
7.4 建立人力资源交流机制 |
7.5 本章小结 |
8 全文总结与研究展望 |
8.1 全文总结 |
8.2 研究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1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
附录2 攻读学位期间主持或参与的科研课题 |
(10)我国保健品企业的营销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章、理论综述和研究方法 |
1.1 企业战略理论 |
1.1.1 理论的发展简史 |
1.1.2 企业战略的内涵 |
1.1.3 企业战略的层次和分类 |
1.1.4 企业战略理论的总结 |
1.2 营销战略理论 |
1.2.1 理论的历史研究 |
1.2.2 现代营销战略理论 |
1.3 研究动机和研究内容 |
1.3.1 研究动机 |
1.3.1.1 我国的市场份额和保健大国地位的失调 |
1.3.1.2 国外品牌的咄咄逼人和本土品牌的步步为营 |
1.3.1.3 保健品营销综合症 |
1.3.2 研究内容 |
第二章、保健品市场及其在中国的发展历史研究 |
2.1 保健品营销战略背景研究 |
2.1.1 保健品功能 |
2.1.2 国外保健品发展概况 |
2.2 我国保健品行业20年发展的历史总结 |
2.2.1 第一阶段(飞龙王朝和太阳神帝国) |
2.2.2 第二阶段(巨人传奇、三株盛世和红桃K神话) |
2.2.3 第三阶段(脑白金神话和安利直销) |
2.2.4 中国保健品发展历史的研究总结 |
2.2.4.1 保健品行业发展历史的研究总结 |
2.2.4.2 各个阶段成功保健品营销战略的研究总结 |
第三章、中外两个保健品品牌的营销战略比较研究 |
3.1 脑白金营销战略研究 |
3.1.1 引入阶段(1997-1999)的营销战略研究 |
3.1.2 成长阶段(1999-2001)的营销战略研究 |
3.1.3 成熟阶段(2001-2004)的营销战略研究 |
3.1.4 脑白金营销战略研究总结 |
3.2 安利纽崔莱营销战略研究 |
3.2.1 安利在中国的发展 |
3.2.2 纽崔莱产品战略研究 |
3.2.3 纽崔莱促销战略研究 |
3.2.4 纽崔莱渠道战略研究 |
3.2.5 安利纽崔莱营销战略研究总结 |
3.3 脑白金和安利纽崔莱营销战略的比较研究 |
3.3.1 原料和技术 |
3.3.2 质量 |
3.3.3 精神性功能——脑白金的礼品定位和纽崔莱的形象广告 |
第四章、保健品消费者的消费行为研究 |
4.1 消费行为的定性分析 |
4.2 描述分析及营销启示一:得“功能”者得天下 |
4.3 聚类分析及营销启示二:营销战略当地化执行 |
4.4 由消费行为研究所引出的营销模式比较 |
第五章、成功保健品营销战略的要素模型 |
5.1 原料 |
5.2 技术 |
5.3 质量 |
5.4 实体性功能 |
5.5 精神性功能 |
5.6 执行 |
5.7 研究结论——成功保健品营销战略模型 |
附录1:基本数据 |
附录2:《关于进一步规范保健食品原料管理的通知》 |
参考文献 |
四、中草药保健品在美受宠(论文参考文献)
- [1]保健品行业:毁誉参半30年[J]. 申杰. 中国质量万里行, 2018(10)
- [2]美丽经济 ——近代上海化妆品业研究(1903-1949)[D]. 张鑫. 华中师范大学, 2017(05)
- [3]KNK公司发展战略研究[D]. 茹玲玲. 浙江工业大学, 2015(07)
- [4]高等学校品牌经营论[D]. 刘芳. 湖南师范大学, 2009(10)
- [5]M公司湖北市场营销策略研究[D]. 董相银. 华中科技大学, 2007(06)
- [6]青岛海泰保健产品营销策略研究[D]. 刘振和. 天津大学, 2007(04)
- [7]我国保健品行业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D]. 邢正. 沈阳药科大学, 2006(01)
- [8]三株集团公司管理变革研究[D]. 张发伍. 湖南大学, 2006(12)
- [9]中药产业国际化的人力资源支持研究[D]. 徐顽强. 华中科技大学, 2005(05)
- [10]我国保健品企业的营销战略研究[D]. 祝增平. 东华大学, 200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