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数字图书馆的存储技术(论文文献综述)
王倩[1](2018)在《云存储技术在数字图书馆馆藏资源长期保存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云存储技术可以创造可靠的资源存储环境,为数字图书馆馆藏资源长期保存和高效服务提供保障。文章在介绍云存储的概念、技术基础与应用范围的同时,分析了云存储技术应用于数字图书馆资源长期保存中的优势,研究了私有云、共享云、联盟云等数字图书馆馆藏资源云存储模式,并提出构建基于云存储技术的数字图书馆馆藏资源长期保存系统。以期保障馆藏资源长期保存的安全性,也可以提升馆藏资源建设与服务质量。
魏大威,谢强,季士妍[2](2018)在《国家数字图书馆分布式多活存储体系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作为世界上最大的中文数字信息保存基地、服务基地的国家数字图书馆,逐步建设了分布式多活存储体系,并实现了两地三中心的存储、保存和灾备。本文在对国家数字图书馆的存储体系、存储架构以及存储策略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详细介绍了存储体系的技术实现,并提出存储体系未来的发展思路。
席亚军[3](2015)在《大数据时代下云技术在图书馆数据存储中的应用》文中提出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图书馆目前的存储方式已不能很好地满足数字资源存储形式多样化、总量迅猛增长、安全性要求越来越高、具有动态可扩展性以及高度共享性。分析了大数据时代数字图书馆存储面临的挑战,介绍了云存储在图书馆数字化建设上的优势,提出了大数据时代下云存储技术在图书馆管理系统中的应用模式。该模式解决了图书馆数字资源海量存储需求的问题。
金志敏[4](2015)在《基于云存储技术的数字图书馆信息资源存储架构模型探讨》文中研究说明云计算是当前研究与应用的热点问题,云存储作为云计算的底层服务,对上层应用提供了重要的支持作用。随着数字图书馆信息资源总量的快速增加,传统的存储方式在面对海量数据存储的需求上,存在着容量和性能的瓶颈。云存储作为一种新型的存储服务模式,为数字图书馆的海量信息资源建设提供了一种新的选择。。本文在介绍云计算与云存储、数字图书馆云存储技术基础上,探讨了数字图书馆信息资源存储架构模型。最后阐述了数字图书馆应用云存储的优势。
陈克俭,孙倩,王融,季士妍[5](2015)在《海量数据环境下数字图书馆存储面临的挑战及应对策略》文中指出随着数字图书馆的发展,数据量呈几何式增长,数字图书馆的存储系统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如何在有限条件下最大可能地满足海量数据带来的存储需求,是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阐明了数字图书馆海量数据的来源,分析了数字图书馆存储所面临的挑战,并从存储策略、存储架构和存储技术等方面对海量数据环境下数字图书馆存储系统采取的相应策略进行了探讨。
朱惠[6](2015)在《中文学科术语本体学习方法研究 ——以数字图书馆领域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相较于万维网(World Wide Web,WWW),语义网(Semantic Web,SWeb)是一种智能网络,它能对其中的信息资源进行语义描述,不仅能理解词汇和概念,还能理解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语义网使得计算机能更好地理解信息资源的含义,也使得人与计算机之间的交流更有效率和价值。而本体机制则是实现语义网的核心技术,作为一种知识描述和组织方式,它具有概念化、形式化、明确性和共享性四大特征。本体层是语义网7层体系结构中的第4层,它将信息资源按照语义方式描述和组织,是进行信息资源交换与共享的基础。对信息资源进行语义描述和组织依赖于相应领域本体的构建。早期的领域本体构建是依靠本体工程师和领域专家手工完成的,但这样的构建方式存在以下缺点:(1)耗费大量的时间和人力;(2)受领域专家主观因素的影响。针对这些问题,学术界提出了本体学习(Ontology Learning),即利用数据挖掘、机器学习、数学统计等方法和技术,通过计算机自动或半自动地从已有数据资源中发现本体元素,包括概念、实例、分类关系、非分类关系和公理。基于非结构化文本进行领域本体学习是当前计算机科学和信息科学领域的研究热点和前沿,而中文非结构化文本由于其自身的特点对本体学习方法和技术又有着不同的要求。通过文献调研发现目前基于中文文本进行本体学习的研究状况是:(1)聚焦在理论设想和方法论证上;(2)对本体学习框架和流程的讨论较多,但目前还没有一个具体的可应用的本体学习系统;(3)中文自然语言处理技术的不成熟对本体学习也有着较大的影响;(4)对本体概念非分类关系获取的研究较少。在上述情况下,本论文基于数字图书馆学科领域的中文非结构化文本,探讨本体学习的方法和技术。首先对本体基本概念和理论进行了阐述;然后构建了领域本体学习系统模型,并利用数据挖掘和数学统计等方法和技术构建了领域本体,该本体包含的元素包括:领域概念、概念的分类关系和非分类关系,最后对构建的领域本体进行描述、存储和可视化展示。本论文的主要工作包括:(1)构建了面向中文文本的基于技术集成的领域本体学习系统模型。在文献调研、系统剖析、应用借鉴的基础上,深入探讨本体学习的功能组成和学习流程。以提供知识服务为总体目标,集成多种数据挖掘技术和数学统计方法,构建了一个面向知识服务的领域本体学习系统模型,提出并论证了模型中关键组件的具体实现方案。(2)实现了基于中文文本的领域术语以及作为术语非分类关系标签的谓语动词的自动识别。具体实现过程中,采用了中文分词、数学统计、权重计算等方法对非结构化领域文献中包含的领域术语以及谓语动词进行抽取。(3)建立了具有实用价值的面向“数字图书馆”领域的术语分类关系的自动抽取模型,实现了领域本体中术语分类关系(层次关系)的抽取。首先基于非结构化领域文档构建术语的向量空间模型,在此基础上,利用BIRCH预聚类和层次聚类挖掘领域术语间的分类层次关系,并利用术语综合相似度指标确定类标签。(4)建立了具有实用价值的面向“数字图书馆”领域的术语非分类关系的自动抽取模型,实现了领域本体术语非分类关系的抽取。首先基于非结构化领域文档构建句子-术语向量空间模型,运用关联规则挖掘方法获取具有非分类关系的术语对,然后基于句子-<术语,动词>向量空间模型再次利用关联规则挖掘术语的非分类关系,并为非分类关系分配了标签。(5)运用网络本体描述语言OWL对构建的“数字图书馆”领域本体进行了描述和存储。OWL把本体中的概念(术语)描述为类(Class),本体中概念(术语)间的关系将通过OWL中的属性进行描述。基于关系数据库对学科领域本体进行存储,关系数据库适用于大型本体数据的存储。(6)运用本体编辑工具Protege5.0beta中的可视化组件OntoGraf对本体进行可视化展示。可视化展示领域本体能使得用户对本体中的概念(术语)和概念(术语)间的关系有更直观形象的了解,并且可以从中发现新的领域知识。本论文的研究意义在于提供了如何从中文非结构化文本中获取领域本体元素的方法和技术,以及如何对领域本体进行描述、存储和可视化的方法和技术。
王鹏,杨华民,田爱雪[7](2014)在《高校数字图书馆海量信息存储系统架构研究》文中提出高校数字图书馆改变了传统图书馆的存在和服务方式,结合校园网络平台,实现用户对图书馆文献检索和数据共享网络化和图书馆办公自动化。本文结合主流的海量信息存储技术DAS(直接附加存储)、NAS(网络附加存储)、SAN(存储区域网络)和云存储,设计数据资源分级分布存储的高校数字图书馆网络信息存储系统架构。满足了数字图书馆存储系统的高容量、易扩容和数据资源安全可靠性等方面需求。
王曙光[8](2013)在《新疆公共图书馆云存储建设之探析》文中提出随着图书馆数字资源总量的快速增加,传统的存储方式已不能很好地满足存储对象多样化、资源总量迅猛增长、存储的安全高效性和动态可扩展性等数据管理需求。云存储作为一种新型的存储服务模式,为图书馆的海量数字资源建设提供了一种新的选择。本文就新疆公共图书馆存储建设现状、难点与困惑进行分析,探讨了在新疆公共图书馆建设中应用云存储的基本设想。
雷家星[9](2013)在《网络存储与容灾技术在数字图书馆的应用研究》文中指出随着信息化建设的迅猛发展,数字资源的种类和数量与日俱增,使得以存储系统为核心的数字图书馆在存储空间上问题凸显。另外,数据的安全和系统的稳定性也决定着数字图书馆能否正常地运作。因此,存储系统和容灾技术的方案的选择和设计对数字图书馆的建设和发展非常关键。本文的重点是结合广州某高校对其数字图书馆进行的存储和容灾系统的改扩建,对相关的理论和实践进行了分析和讲解。首先,对目前流行的几种网络存储技术和容灾备份技术进行了了解和比较。接着,对广州某高校数字图书馆的存储与容灾系统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继而提出改扩建的需求。最后,给出了一套设计方案,实施并进行了结果分析,在充分应对数据量的快速增长的前提下,保证系统安全、稳定和可靠,并为该高校节约了成本。文章的最后部分对整个方案进行了总结,同时对下一步工作提出了要求。希望本文能够在数字图书馆存储系统建设的领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为需要将网络存储及容灾系统融入到数字图书馆中并构建一个高效经济的图书馆服务系统提供一定的参考。
张媛[10](2013)在《数字图书馆的存储之路》文中研究指明云计算的发展,促使虚拟化技术不断成熟和完善。通过对现有流行的DAS、NAS、SAN技术架构及其在图书馆应用现状的分析,提出采用存储虚拟化技术解决图书馆目前面临的数据存储系统异构的问题,并对云存储在图书馆未来发展中的应用做出展望。
二、数字图书馆的存储技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数字图书馆的存储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云存储技术在数字图书馆馆藏资源长期保存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云存储的技术基础与应用范围 |
1.1 云存储的概念 |
1.2 云存储的关键技术 |
1.3 云存储的应用范围 |
2 云存储技术应用于数字图书馆资源保存中的优势 |
2.1 保障数据安全稳定性 |
2.2 降低馆藏资源存储成本 |
2.3 提高馆藏资源利用率 |
3 基于云存储技术的数字图书馆馆藏资源存储模式研究 |
3.1 自建“私有云”模式 |
3.2“混合云”兼有模式 |
3.3 图书馆“联盟云”模式 |
4 基于云存储技术的数字图书馆馆藏资源长期保存系统构建 |
4.1 应用展示层 |
4.2 云存储层 |
4.3 基础设施层 |
5 结语 |
(2)国家数字图书馆分布式多活存储体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背景 |
1 海量数字资源的存储和服务为存储体系的构建提出挑战 |
1.1 数字资源来源广泛、存储要求不同 |
1.2 数字资源数据规模大、服务模式多 |
2 国家数字图书馆分布式多活存储体系的设计 |
2.1 分布式多活存储体系的完整架构 |
2.2 多级混合存储架构为存储体系提供合理的存储保障 |
2.3 跨域多份的保存策略实现PB级数据的永久保存 |
3 国家数字图书馆分布式多活存储体系的技术实现 |
3.1 存储虚拟化技术实现混合异构存储系统集中管理和高效利用 |
3.2 跨域数据复制技术实现资源的永久保存 |
3.3 多层次数据验证技术实现多中心数据灾备的一致性管理 |
4 国家数字图书馆分布式多活存储体系的发展思路 |
4.1 以国家文献战略储库建设为契机, 为国家文献战略储备体系奠定基础 |
4.2 依托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 实现资源的分级分布保存与共享 |
5 结语 |
(3)大数据时代下云技术在图书馆数据存储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引言 |
2数字图书馆面临的挑战 |
2.1图书馆数据存储现状 |
2.2图书馆数字资源存储存在的问题 |
2.2.1数字资源高速增长 |
2.2.2存储技术标准不统一 |
2.2.3设备兼容性差 |
3云存储技术在图书馆应用的优势 |
3.1图书馆数字资源存储需求分析 |
3.2云存储的技术特点 |
3.2.1节约成本 |
3.2.2更好地数据备份并可以异地处理日常数据 |
3.2.3更多地访问和数据共享 |
4云存储技术在图书馆管理系统中的应用模式 |
4.1存储层 |
4.2基础管理层 |
4.3应用接口层 |
4.4访问层 |
5结束语 |
(4)基于云存储技术的数字图书馆信息资源存储架构模型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
二 、云计算与云存储 |
1、云计算概念 |
2、云存储概念 |
三、数字图书馆的云存储技术 |
1、直接连接存储(DAS,Direct Attached Storage) |
2 、网络连接存储(NAS,Network Attached Storage) |
3、存储区域网络(SAN,Storage Area Network) |
四、云存储技术的数字图书馆信息资源存储 架构模型 |
五、数字图书馆应用云存储的优势 |
1、是云存储能够降低存储成本 |
2、是云存储能够有效地保护数字图书馆信息资源 的安全 |
3、是云存储能够有效地实现信息资源数据灾备 |
4、是云存储使得信息资源数据的共享更进一步 |
六、结语 |
(6)中文学科术语本体学习方法研究 ——以数字图书馆领域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语义网 |
1.1.2 本体构建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2.3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价 |
1.3 研究内容 |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
1.4.1 研究思路 |
1.4.2 研究方法 |
1.5 研究意义 |
1.6 创新之处 |
1.7 论文的组织结构 |
第2章 本体学习基本理论 |
2.1 本体 |
2.1.1 本体的定义 |
2.1.2 本体的分类 |
2.1.3 本体的主要描述语言 |
2.1.4 本体的作用 |
2.2 本体学习工具和方法 |
2.2.1 Hasti |
2.2.2 OntoLearn |
2.2.3 Text-To-Onto |
2.2.4 OntoBuilder |
2.2.5 OntoLiFT |
2.2.6 GOLF |
2.2.7 OntoSphere |
2.2.8 各本体学习工具比较分析 |
2.3 本体与叙词表的联系与区别 |
2.3.1 术语与概念 |
2.3.2 叙词表的概念和应用 |
2.3.3 本体与叙词表的比较分析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学科领域术语分类关系构建 |
3.1 数据基础 |
3.2 术语抽取 |
3.2.1 初步抽取 |
3.2.2 二次抽取 |
3.3 术语文档向量空间模型构建 |
3.3.1 非结构化文本NLPIR分词 |
3.3.2 文档术语频数矩阵 |
3.3.3 基于TF-IDF的特征项权重计算 |
3.4 改进的术语文档向量空间模型构建 |
3.4.1 改进原因及方法 |
3.4.2 基于扫描的文档与术语的语义关联 |
3.4.3 基于扫描的文档术语频数矩阵构建 |
3.4.4 基于TF-IDF的术语权重计算 |
3.5 术语词汇向量空间模型构建 |
3.5.1 术语共现关系中介的转变 |
3.5.2 术语词汇关联频数矩阵 |
3.5.3 术语词汇关联权重矩阵 |
3.6 学科领域术语分类关系构建 |
3.6.1 方法描述 |
3.6.2 BIRCH算法预聚类 |
3.6.3 层次聚类 |
3.6.4 类标签的确定 |
3.6.5 实验结果及分析 |
3.6.6 与现有方法及技术对比 |
3.7 本章小结 |
第4章 学科领域术语非分类关系构建 |
4.1 方法描述 |
4.2 关联规则分析 |
4.2.1 关联规则及其有效性和实用性 |
4.2.2 Apriori算法 |
4.2.3 GRI算法 |
4.3 非分类关系的术语对挖掘 |
4.3.1 句子术语向量空间模型构建 |
4.3.2 非分类关系的术语对获取 |
4.4 抽取学科领域动词 |
4.4.1 NLPIR词性标注分词 |
4.4.2 利用VF-ICF抽取学科领域动词 |
4.5 领域术语非分类关系标签分配 |
4.6 与现有方法及技术对比 |
4.7 本章小结 |
第5章 学科领域本体的存储和可视化展示 |
5.1 学科领域本体描述 |
5.1.1 本体描述语言OWL |
5.1.2 学科领域本体的OWL描述 |
5.2 学科领域本体存储 |
5.2.1 本体存储方式 |
5.2.2 关系数据库存储模式 |
5.2.3 学科领域本体存储模式设计 |
5.2.4 学科领域本体存储 |
5.3 学科领域知识本体可视化 |
5.3.1 本体可视化工具 |
5.3.2 基于Protege的学科领域本体可视化 |
5.4 本章小结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6.1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和结论 |
6.2 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
6.3 后续研究 |
致谢 |
读博期间科研成果清单 |
参考文献 |
(7)高校数字图书馆海量信息存储系统架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高校数字图书馆的功能 |
2 常用的海量信息存储技术 |
3 高校数字图书馆存储系统 |
3.1 高校数字图书馆存储系统架构 |
3.2 存储系统架构的评价 |
4 结束语 |
(8)新疆公共图书馆云存储建设之探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数据资源管理的利器———云存储 |
1.1 云存储概念 |
1.2 云存储优势 |
1.3 云存储的成功案例 |
2 新疆各级公共图书馆建设状况 |
2.1 网络体系建设 |
2.2 数字资源建设 |
3 各级公共图书馆资源管理的难题 |
3.1 数字化信息资源发展不平衡,存储空间扩容资金不足 |
3.2 数据存储质量低下 |
3.3 资源传输手段及基础设施落后 |
3.4 人力资源需求压力较大 |
4 建设新疆云存储数据中心的基本思路 |
4.1 树立发展理念,搞好顶层设计 |
4.2 云存储技术的选择 |
4.2.1 构建新疆云分布式存储结构 |
4.2.2 建立新疆地区的云层级混搭应用模式 |
4.2.3 建立多服务商的竞合机制及数据标准 |
5 结束语 |
(9)网络存储与容灾技术在数字图书馆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存储与容灾技术的发展现状 |
1.2.1 存储技术的发展 |
1.2.2 网络存储技术的发展 |
1.2.3 数字图书馆容灾现状分析及容灾技术的发展 |
1.3 主要工作及论文结构 |
1.3.1 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 |
1.3.2 论文结构 |
第二章 网络存储及容灾技术 |
2.1 网络存储的概念 |
2.1.1 网络存储的概念 |
2.2 网络存储技术的介绍 |
2.2.1 DAS |
2.2.2 NAS |
2.2.3 SAN |
2.2.4 三种存储架构的比较 |
2.2.5 虚拟存储技术 |
2.3 数据容灾的概念 |
2.3.1 图书馆信息系统灾害调查 |
2.3.2 数据容灾的概念 |
2.4 数据容灾技术 |
2.4.1 数据备份 |
2.4.2 数据复制 |
2.4.3 集群技术 |
2.4.4 CDP 连续数据保护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数字图书馆对存储和容灾的需求分析 |
3.1 广州某职业技术学院数字图书馆的建设 |
3.1.1 广州某职业技术学院数字图书馆的网络建设 |
3.1.2 现有网络存储系统的结构 |
3.1.3 现有存储系统存在的问题 |
3.1.4 现有数据备份系统存在的问题 |
3.2 该学院数字图书馆改扩建的需求分析 |
3.2.1 该学院数字图书馆存储系统建设的需求分析 |
3.2.2 该学院数字图书馆容灾系统建设的需求分析 |
3.3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数字图书馆的存储及容灾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
4.1 该学院数字图书馆新存储方案总体需求 |
4.2 该学院数字图书馆新存储方案设计 |
4.2.1 新方案系统框架 |
4.2.2 新方案系统架构及设备选型 |
4.3 设计思路与关键技术 |
4.3.1 架构部署的设计思路 |
4.3.2 存储及容灾系统的关键技术 |
4.4 存储容灾方案的实现 |
4.4.1 RG-IS-V2000 与StoragePro管理软件 |
4.4.2 新存储容灾方案的实施 |
4.4.3 新方案实施结果分析 |
4.4.4 新方案不足之处 |
4.5 本章小结 |
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附件 |
(10)数字图书馆的存储之路(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
2 数字图书馆的建设阶段———DAS存储技术的应用现状 |
3 数字图书馆的发展阶段———NAS和SAN存储技术的应用现状 |
3.1 NAS存储技术应用现状 |
3.2 SAN存储技术应用现状 |
4 数字图书馆的整合阶段———存储虚拟化技术的应用 |
4.1 提高硬件资源的使用效率 |
4.2 简化系统管理的复杂度 |
4.3 增强存储平台的可靠性 |
5 数字图书馆的共建共享阶段———云存储技术的发展与展望 |
5.1 云存储技术的发展 |
5.2 云存储技术展望 |
6 结语 |
四、数字图书馆的存储技术(论文参考文献)
- [1]云存储技术在数字图书馆馆藏资源长期保存中的应用研究[J]. 王倩. 农业图书情报学刊, 2018(10)
- [2]国家数字图书馆分布式多活存储体系研究[J]. 魏大威,谢强,季士妍. 图书馆杂志, 2018(03)
- [3]大数据时代下云技术在图书馆数据存储中的应用[J]. 席亚军. 农业图书情报学刊, 2015(11)
- [4]基于云存储技术的数字图书馆信息资源存储架构模型探讨[J]. 金志敏. 办公自动化, 2015(16)
- [5]海量数据环境下数字图书馆存储面临的挑战及应对策略[J]. 陈克俭,孙倩,王融,季士妍.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2015(06)
- [6]中文学科术语本体学习方法研究 ——以数字图书馆领域为例[D]. 朱惠. 南京大学, 2015(12)
- [7]高校数字图书馆海量信息存储系统架构研究[J]. 王鹏,杨华民,田爱雪.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03)
- [8]新疆公共图书馆云存储建设之探析[J]. 王曙光. 山东图书馆学刊, 2013(06)
- [9]网络存储与容灾技术在数字图书馆的应用研究[D]. 雷家星. 华南理工大学, 2013(05)
- [10]数字图书馆的存储之路[J]. 张媛. 图书馆界, 201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