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食管贲门粘膜撕裂综合征的诊治体会(附28例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张佳慧[1](2020)在《近10年上消化道出血住院患者临床流行病学变化趋势》文中指出目的:回顾性分析近10年本地区上消化道出血住院患者的临床流行病学变化趋势。方法:收集2010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以“上消化道出血”为诊断在延边大学附属医院住院治疗的患者共4000例,对其中行胃镜检查的1943例患者的病因构成、诱因、性别、年龄、民族及季节变化趋势进行对比研究。结果:1.2010年至2019年在延边大学附属医院以“上消化道出血”为诊断的患者共4000例,其中行胃镜检查的共1943例,10年间镜检率呈增加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1943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病因构成:前4位病因分别是消化性溃疡42.21%(820/1943)、食管胃底静脉曲张33.30%(647/1943)、急性胃黏膜病变11.53%(224/1943)及恶性肿瘤5.35%(104/1943),占全部上消化道出血病因的92.38%(1795/1943)。3.1943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2010年-2014年与2015年-2019年对比,胃溃疡和急性胃黏膜病变的患病率较前上升,其他病因的患病率较前下降;胃溃疡、急性胃黏膜病变及其他病因的构成随年份变化有统计学差异(p<0.05),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及恶性肿瘤的构成随年份变化无统计学差异(p>0.05)。4.1943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566例有明确的出血诱因。其中337例口服非甾体抗炎药物、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和抗风湿药物(如阿司匹林、关节镇痛药等),60例口服感冒药、抗生素、激素、抗抑郁症药物、中药、保健品及其他成分不明药物,162例大量饮酒,5例食用粗糙或不洁饮食,2例医源性出血(行胃息肉切除术后导致上消化道出血)。同一时间段对比,服用药物1(非甾体抗炎药物等)所占的比值高于服用药物2(抗生素、激素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服用药物1的患者数呈上升趋势。5.1943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男性1345例,女性598例,男女比例为2.25:1。2010年-2014年与2015年-2019年对比,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性别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6.1943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朝鲜族1041例,汉族873例,其他民族29例。2010年-2014年与2015年-2019年对比,朝鲜族和汉族的构成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朝鲜族的患病率较前下降,汉族的患病率较前明显升高。7.1943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年龄最小为12岁,最大为92岁,平均年龄为59.04±13.31岁。2010年-2014年与2015年-2019年对比,46岁-60岁组和≥61岁组的构成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时间段对比,≥61岁组的构成均高于46岁-60岁组。上消化道出血的平均年龄由58.34±13.11岁升高到59.54±13.45岁,平均年龄的变化有统计学差异(p<0.05)。上消化道出血的平均年龄随时间变化呈增长趋势。8.在食管胃底静脉曲张中,46岁-60岁组的构成高于≤30岁组和≥61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恶性肿瘤中,≥61岁组的构成高于≤30岁组和46岁-60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9.不同季节对比,秋冬季消化性溃疡和食管胃底静脉的发病人数明显高于夏季,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消化性溃疡和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发病与季节有关。10.1943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死亡患者13例,生存患者1930例,死亡组与生存组的年龄、民族、性别和季节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1.本地区上消化道出血住院患者的前4位病因依次为消化性溃疡、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急性胃黏膜病变和恶性肿瘤。其中胃溃疡和急性胃黏膜病变的患病率随年份变化较前升高,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和恶性肿瘤患病率未见明显变化。2.本地区上消化道出血住院患者主要的诱因是服用非甾体抗炎药物和饮酒。3.影响本地区上消化道出血住院患者的相关因素包括:年龄、民族和季节。4.上消化道出血住院患者的病因、性别、年龄、民族及发病季节对患者的预后无明显影响。5.2010年-2019年本地区上消化道出血镜检率呈递增趋势。
唐彬[2](2020)在《食管贲门粘膜撕裂综合征67例临床分析》文中认为目的食管贲门粘膜撕裂综合征(Mallory-Weiss syndrome,MWS)是上消化道出血的原因之一。本文回顾性分析了67例MWS患者的临床特征和内镜表现,比较AIMS65和GBS两种风险评估系统对MWS患者输血需要和内镜治疗的预测价值,探讨内镜下 Forrest分级运用于MWS的临床意义,旨在为MWS患者提供及时准确的风险评估和治疗选择。方法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消化科2012年1月到2019年1月因消化道出血入院经内镜确诊并具有完整临床资料的MWS患者共67例。我们将这些病例的临床特点、内镜下表现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分别计算患者的AIMS65评分和GBS评分;再根据是否接受输血、是否内镜干预进行分组,绘制两种评分方式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比较二者之间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AUC),从而评估两种评分系统对 MWS患者输血需要和内镜干预的预测价值。同时,试用Forrest分级系统对MWS患者内镜下表现进行分级,通过计算ROC下面积探讨 Forrest分级对MWS患者内镜治疗的指导作用。结果1.在67例患者中,男性占绝大多数,且多为中青年。(1)起病诱因中饮酒占最大比例,约为38.8%。(2)主要临床表现为恶心呕吐后出现消化道出血,其中有12人伴休克表现。(3)内镜下观察,54例为单条纵行撕裂,撕裂多位于齿状线以下。胃镜下撕裂口见活动性出血、血管裸露或附着新鲜血凝块者19例,均在现场或当天接受了镜下治疗。(4)临床结局,所有患者中有14例接受了输血,19人进行了内镜下治疗,其中发生再出血2例,死亡1例。2.本组资料中,均按照上消化道出血诊治指南规定的输血指征,输血组有14例,比输血组有53例。在预测输血方面,AIMS65评分和GBS评分的AUC分别为0.670(95%CI0.545-0.781,P=0.043)和 0.821(95%CI0.708-0.904,P<0.001);但两评分的曲线下面积没有统计学差异(P=0.126)。3.根据内镜下撕裂表现,有19例患者进行了内镜下治疗即为内镜干预组,余48例则为非内镜干预组。在预测内镜干预方面,AIMS65评分和GBS评分的AUC分别为 0.583(95%CI0.456-0.703,P=0.306)和 0.671(95%CI0.545-0.781,P=0.019)。4.Forrest 分级对内镜治疗的 AUC 为 1.000(95%CI 0.946-1.000,P<0.001)。阈值为Forrest Ⅱb(敏感度100%,特异度100%)。结论1.食管贲门粘膜撕裂综合征常于饮酒后发病,但约1/4可无明显诱因;主要临床表现为呕血或黑便,少数病人可以出现大量出血以至休克,需要及时的输血和内镜干预;内镜下见撕裂口有活动性出血、血管裸露或新鲜血凝块者,建议采用钛夹或电凝等止血治疗。2.AIMS65和GBS评分系统均对MWS输血需要有较好的预测能力;但在预测内镜治疗方面,GBS预测价值较低,AIMS65则能力不足。3.Forrest分级系统可用于帮助决策MWS内镜干预需要,Forrest Ⅱb级及以上的患者建议进行内镜止血。
李景森,黄诗茹[3](2017)在《内镜下金属夹与APC治疗MWS的疗效比较》文中认为目的分析比较内镜下金属夹与氩离子血浆凝固术(APC)对食管贲门黏膜撕裂综合征(MWS)的临床疗效。方法 48例MWS患者,随机分为金属夹组和APC组,每组24例。金属夹组采用内镜下金属夹治疗,APC组采用内镜下APC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1止血效果:金属夹组渗血15例、射血9例患者均成功止血,渗血、射血、总止血率均为100%。APC组16例渗血患者经治疗全部止血,8例射血患者中仅2例成功止血,其余6例需追加金属夹后才能止血,渗血止血率为100%、射血止血率为25%、总止血率为75%。金属夹组射血止血率及总止血率明显高于AP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渗血止血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并发症情况:两组术后均未见穿孔、发热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内镜下金属夹治疗MWS总体止血效果较内镜下APC好,其中对于渗血止血效果两者相当,而射血止血方面前者明显更好。
刘学进,贾新明,梁祖兰[4](2009)在《食管贲门粘膜撕裂综合征32例诊治体会》文中指出目的探讨食管贲门粘膜撕裂综合征的临床和内镜特点,总结其诊断和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32例食管贲门粘膜撕裂综合征的临床资料。结果31例患者行内科保守治疗,其中11例内镜下介入止血;另1例行外科手术治疗,全部痊愈出院。结论内镜是确诊此病的首选方法,而且内镜下止血效果比较肯定。
杨智华,沈承亮,耿永涛[5](2008)在《《医学信息学分册》2008年第21卷中文题名索引》文中认为
刘成虎,李勤,魏玉萍[6](2001)在《食管贲门粘膜撕裂综合征的诊治体会(附28例分析)》文中研究表明
二、食管贲门粘膜撕裂综合征的诊治体会(附28例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食管贲门粘膜撕裂综合征的诊治体会(附28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近10年上消化道出血住院患者临床流行病学变化趋势(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前言 |
第二章 对象与方法 |
2.1 病例来源 |
2.2 纳入标准 |
2.3 排除标准 |
2.4 诊断标准 |
2.5 研究方法 |
2.6 统计学方法 |
第三章 结果 |
3.1 病因统计结果 |
3.2 相关诱因统计 |
3.3 相关因素统计结果 |
第四章 讨论 |
4.1 病因分析 |
4.2 诱因分析 |
4.3 相关因素分析 |
4.4 存在问题 |
第五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及诊治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
(2)食管贲门粘膜撕裂综合征67例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一般资料与方法 |
1. 研究对象 |
2. 数据收集与评分系统 |
3. 统计学方法 |
二、结果 |
1. MWS临床特点 |
2. 治疗及预后 |
3. 两种评分预测食管贲门粘膜撕裂患者输血和内镜干预的能力 |
4. MWS患者内镜下FORREST分级和内镜治疗 |
三、讨论 |
四、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图 |
综述 食管贲门粘膜撕裂综合征研宄进展 |
参考文献 |
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
致谢信 |
(3)内镜下金属夹与APC治疗MWS的疗效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
1.3 治疗方案 |
1.4 观察指标 |
1.5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止血效果 |
2.2 并发症情况 |
3 讨论 |
(4)食管贲门粘膜撕裂综合征32例诊治体会(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治疗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6)食管贲门粘膜撕裂综合征的诊治体会(附28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
1.1 一般资料 |
1.2 内镜检查所见 |
1.3 治疗方法与结果 |
2 讨论 |
四、食管贲门粘膜撕裂综合征的诊治体会(附28例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近10年上消化道出血住院患者临床流行病学变化趋势[D]. 张佳慧. 延边大学, 2020(05)
- [2]食管贲门粘膜撕裂综合征67例临床分析[D]. 唐彬. 苏州大学, 2020(02)
- [3]内镜下金属夹与APC治疗MWS的疗效比较[J]. 李景森,黄诗茹. 中国实用医药, 2017(01)
- [4]食管贲门粘膜撕裂综合征32例诊治体会[J]. 刘学进,贾新明,梁祖兰. 中国现代医生, 2009(17)
- [5]《医学信息学分册》2008年第21卷中文题名索引[J]. 杨智华,沈承亮,耿永涛. 医学信息(手术学分册), 2008(12)
- [6]食管贲门粘膜撕裂综合征的诊治体会(附28例分析)[J]. 刘成虎,李勤,魏玉萍. 黑龙江医学, 2001(01)
标签:上消化道出血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