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慎用“为……所……”句式(论文文献综述)
朱文宇[1](2021)在《明宣宗御制《官箴》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官箴书即为官之箴言,是中国古代阐释为官道德与从政经验的特殊着作形式。近年来,官箴文化作为一种独立的社会文化现象进入了我国学者的研究视野,并取得了较为丰硕的研究成果,但总体来看,尚有深入空间:首先,在研究方法上,多数成果相对侧重于文本内在信息的梳理,而疏于从政治制度、政治价值、政治思想或政治生态等角度探讨文本背后的政治文化内涵;其次,在研究对象上,明宣宗御制《官箴》作为极罕见的由皇帝本人亲自撰写的官箴书,却少有学者进行专题研究。因此,兼顾官箴文化和政治文化两个维度对明宣宗御制《官箴》加以全面解读,是对学界现有成果的一次有益补充。本文以明宣宗御制《官箴》为核心研究对象,系统而动态地考察了该文献的出台背景、写作主体、阅读客体、基本内容、写作手法、流传方式及对后世产生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重点梳理出其两个维度的文献地位和文献价值:一是,官箴文化维度。其一,较之主流官箴文献,明宣宗御制《官箴》具有以下内在特性:从写作主体角度看,主流官箴书多由各级官吏所作,而此箴的作者是皇帝本人,这也导致它在语气态度、箴规力度、逻辑起点等方面,衍生出与主流官箴书的多重差异;从阅读客体角度看,主流官箴书多为面向全体官吏或特定层级(类别)官吏所作,而此箴逐一针对三十五个(类)国家机构的主官加以训谕,既有全面性,又有针对性;从中心内容角度看,主流官箴书有“为官之道”与“从政经验”两大取向,而此箴既有道德性,又有针对各岗位官员的现实性;从写作手法角度看,主流官箴书以概论体和语录笔记体居多,行文风格相对自由,而此箴采用了较为罕见的“百官箴体”,且通篇四言,无一句例外。其二,明宣宗御制《官箴》促使明代乃至整个中国古代官箴文化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此箴无论是在强化“官箴”文体,还是深化官箴文化发展方面,都发挥了历史性的推进作用:从作品角度看,此箴带动了明代中后期官箴作品数量骤增、篇幅扩大、体裁创新、内容多元化;从作者角度看,此箴带动了明代中后期官箴创作的主体意识强化,不仅作者数量骤增,作者所处的政治、文化、社会圈层也迅速扩大。二是,政治文化维度。其一,明宣宗御制《官箴》是由皇帝本人亲自撰写的官箴书,其中关于诸司官员职责和道德的说法已经不是主流官箴书的温和劝勉之语,而是出自最高统治者的命令和要求,其精神要旨也不再是主流官箴书基于官僚群体内部利益的功利性诉求,而是皇权对诸司官员服务帝制国家的相关期待。因此,这部作品不仅反映了皇帝对内外诸司的政治定位、对各机构主官政治角色的理解,实际上还具有类似行政法典与道德法典的文献属性,并代表了皇帝总结过去、治理当下、寄望未来的现实政治意图。即宣宗试图通过此箴应对王朝统治策略上的“宽严”之辨,整顿官僚队伍,营造一个和谐、健康、有序的政治生态。其二,明宣宗御制《官箴》在内容和结构上的特殊性使这部作品具有了典章制度史书的分析价值,这一点与宣宗的深层用意有关。即宣宗试图通过此箴将各主要政府机构的职能、运作方式、地位和重要性以文字形式确定下来,对帝国政治结构作出体制和机制上的统筹、布局和规划。其三,明宣宗御制《官箴》清晰地表达了明宣宗朱瞻基心目中的理想政治秩序及其治国理念。宏观来看,此箴的根本政治诉求是巩固明朝统治秩序,确保国家政治体系、政治局势的长期稳定发展,以及政治过程的有序运行。具体来看,要全面实现这一目标,需要从两个层面着手:一是国家机关层面的总体设计,二是官僚队伍层面的道德规范。其四,明宣宗御制《官箴》既是明宣宗朱瞻基构建理想政治生态的重要手段,是宣德朝政治实践的缩影和成果,同时也是串联起明代政治生态演变的一条线索,并构成了明代乃至整个帝制时代政治文化的一种象征:一方面,此箴反映了皇权政治与士大夫政治之间的契合性。从权力互动角度看,此箴是皇权对官僚权力的一次正面界定,它不仅表达了皇帝对于官僚士大夫政治角色的理解和要求,实际上它也是皇权对于宋代以来逐渐活跃的士大夫政治所作出的一次积极回应;从政治理念与政治实践角度看,此箴更高度契合了儒家士大夫“得君行道”的政治理想。在明代后来的历史中,此箴逐渐凝结为一种理想政治的典范和“祖制”依据,它不仅在官僚士大夫中间广为传颂,甚至直接构成了其对抗现实政治的有力武器。明代中后期舆论场高度活跃,以激扬道德、鼓励政治批评为基本精神,此箴正是这种政治文化的推演因素之一。另一方面,此箴也反映了皇权政治与士大夫政治之间的分歧性。从君主专制政体的精神内核角度看,此箴本质上是明初皇权政治发展演变的产物,遵循的是一套相对独立于士大夫政治的运行逻辑。它既是明初强势皇权的表达方式,同时又反映了皇权政治的内在局限;从思想渊源角度看,此箴也透露出与儒家士大夫政治理念的重要差别。根据此箴提及孔子的两次表述,其侧重点主要在于“周”所代表的帝王治统,而非儒家士大夫所尊崇的“孔孟”道统。而在帝制时代,治统与道统之间存在必然的冲突性,从根本上说,是秩序观与民本观、“私”与“公”的分歧。
袁李容[2](2021)在《微信公众号新闻语言主观性研究》文中指出主观性是语言的重要属性之一。随着汉语主观性及新闻语言主观性研究的不断深入,网络新闻语言的主观性研究也开始受到关注。微信公众号作为具有代表性的网络媒体,已成为网络新闻传播的重要平台。微信公众号新闻语言在近几年的不断发展中形成了有别于其他媒体新闻的语言风格。本文以语言的主观性理论为依据,以微信公众号新闻语言主观性为研究对象,在分析微信公众号新闻的传播特征和语言特征的基础上,从微信公众号新闻语言的主观视角、主观情感、主观认识三方面探讨了微信公众号新闻叙事中语言主观性的内涵:新闻言者的主观“视角”体现在时间、空间、人称和对新闻事件焦点的设置上;新闻言者的主观“情感”分为感情、情绪、意向和态度四个方面;新闻言者的主观“认识”包括主观推定、主观指令和主观意愿等。本文重点考察了微信公众号新闻语言的主观性表达手段:评价义形容词、副词、转折义连词以及表情和致使义动词是其词汇手段;被动句等主观性句式和感叹句等主观意味明显的句类是其语法手段;比喻、反复等修辞格和具有评述义的话语标记是微信公众号新闻语言主观性常用的语用手段。本文最后从语篇视角对微信公众号新闻语言的主观性进行了分析:其新闻语篇整体结构主要体现为倒金字塔结构;在新闻语篇内部结构的主观性差异上,标题侧重情感导向,正文注重互动;而不同类型的新闻语篇的主观性表现为硬新闻的主观性主要由标题呈现,软新闻的主观性穿插在标题和正文中;不同类型的新闻类微信公众号新闻语篇主观性亦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微信公众号新闻语言的主观性通过隐性或显性的形式表现出来,并体现出显赫的交互主观性特征,使信息得到有效传递,并更好地实现新闻的舆情导向功能。
王怡[3](2021)在《关联翻译理论指导下的外用中成药说明书英译研究》文中研究表明
张璐[4](2021)在《《发展汉语》初级口语教材练习题编写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练习不光是在教学方面,在编写教材方面也占有重要的地位,通过练习,学习者可以更好地掌握语言的使用规律以及使用语言交际的技能。第二语言教材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汉语学习者进行口语交际的能力,能力的获得离不开练习,因此,培养能力的技能类教材,其编写的重点更需要放在练习题部分。但是对外汉语教材的编写研究中对练习题部分的重视程度不够,相关论文的研究也比较薄弱,认为学习者只要有东西练就可以了。《发展汉语》初级口语教材(第二版)自2012年出版后深受关注,使用面较广,是极具代表性的技能类教材,但教材中的练习题经过教师与学生长时间的使用与实践后,一些问题逐渐显露出来。通过考察与分析《发展汉语》初级口语上、下两册教材中练习题的编写内容与形式,总结练习题编写的优点与不足,给出有效合理的改进建议,并设计相应的改进练习,希望能为今后教材的编写和对外汉语教师在使用这本教材时提供一些可改进的方法与思路。教材练习的编写研究离不开理论基础的指导,尽管教材的编写理论对练习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但不能简单地套用,因为练习有着它自身独特的功能与作用。因此,练习的理论研究是必不可少的前提条件。在科学理论基础的指导下,考察和分析了《发展汉语》初级口语上、下两册教材中的练习题,选取与本教材练习相适应的分类方法,从练习的内容方面,依据杨惠元老师“练习一条龙”中的分类方法,练习题分为语音、词语和句子、会话、成段表达四类要素型练习;从练习的形式方面,按照赵金铭先生对技能型练习的分类,分为理解性练习、机械性练习和活用性练习三类。依据以上分类方法,详细地统计和分析教材中的练习的题型与题量情况,研究其编写特点与规律。接着从实证的角度,发放调查问卷,并对一线对外汉语教师进行访谈,结合教材中练习题的考察情况,对问卷及访谈结果进行总结,分析练习题设计的优点与不足。但是,任何一部教材中都会存在不足之处与值得改进的地方,教材的更新换代需要时间的沉淀。因此解决的可行之策主要在于使用教材的教师,教师应该灵活使用教材并超越教材,主动选择并改变教材练习的内容与形式,扬长避短。练习题的改进建议主要从语音练习、会话练习、成段表达练习以及练习的文化因素四个方面入手,分别提出了具有针对性和可行性的建议,并以此作为设计改进练习的依据,分别从上、下册教材中选取一课的练习题进行改进设计,并详细地说明每一道练习题改进设计的理由。最后,针对练习题的改进设计,分析其优点以及不足。希望能为《发展汉语》初级口语这本教材的练习编写提出可行性的修改建议,并希望能为对外汉语教师使用本教材提供一些方法与思路。
王丽斐[5](2021)在《新中国成立以来社交招呼语的历时研究》文中提出本文将新中国成立以来分为四个时期,采用历时语用学的研究方法,从这四个时期的当代文学作品中共搜集社交招呼语语料2156条,以此作为语料来源,将静态描写与历时梳理相结合,探讨社交招呼语的历时演变。本文共分为五大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该部分主要从选题缘起、选题的意义、研究现状、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重难点和创新点以及语料来源方面作了详细的解释说明。其中,研究现状部分,主要对国外研究现状和国内研究现状分别作出介绍。国内研究现状又是主体,从共时与历时的角度对招呼语的研究状况作出梳理,指出不足。第二部分是本文的第一章,社交招呼语概述。该部分首先对社交招呼语的相关概念作出说明,包括招呼语、问候语和寒暄语概念的区分与社交招呼语的界定两个方面的内容。另外,对社交招呼语的基本类型、社交招呼语的主要影响因素和历史分期也作了介绍。这一部分是全文研究的基础。第三部分是本文的二、三、四、五章,各个时期的研究主要包括使用情况与使用特点两个部分。使用情况主要从社交招呼语的类型、在作品中的分布以及使用频率三个方面作出分析,并归纳出各个时期的总体使用情况。使用特点是从使用情况中提取出来的相对特殊、相对普遍的部分,也即主要的使用特点,这一部分将从“语场”和“语旨”角度探究情景语境对社交招呼语使用的影响,并与时代背景相结合,分析社会特征以及原因,对呈现出的使用特点进行解释。此部分是对各个时期社交招呼语的使用作共时的静态描写。第四部分是本文的第六章,在前文各个时期研究的基础上,作历时梳理。该部分主要从社交招呼语的消亡与出现、变更以及沿用三个方面对演变情况进行归纳。“消亡与出现”主要表现在使用类型上,“变更”主要表现在从使用情况的归纳中提取出来的各个时期的主要使用特点上,而“沿用”则是纵观各个时期使用情况中除归属于变更之外的这部分进而得出的结论,归纳之后也对不变的原因作出解释。这一部分是立足于四个时期的使用作历时的归纳。第五部分是结论。对全文进行归纳总结。
鄢炼炼[6](2020)在《李德裕辞赋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李德裕的一生是和唐王朝的命运紧密相连的,他心怀社稷,积极革新,政绩斐然,却因牛李党争而惨淡收场,令人唏嘘。李德裕在创作上也用力甚勤,并取得了非凡的成就,其中辞赋作品留存于世的有32篇。那么,这些辞赋与其人生经历之间有何关联,它们反映了李德裕怎样的思想情感,又有哪些独特的艺术特质,在辞赋发展史上有何地位和影响,这些问题值得我们深入探讨。论文分为四个部分:第一章主要对李德裕的政治生涯、与辞赋名人的交往及文学创作情况进行阐述,以明其人生经历对文学创作的影响。第二章探究其辞赋的思想情志,深入探寻他的心灵世界,大致归纳总结出三种思想情志:“修己安人的理想情怀”,“归隐自适的高远志趣”,“对人生的忧思感伤”。第三章主要从句式、结构两方面考察李德裕辞赋的艺术特色:首先借鉴“基本节奏音组”概念考察其赋在句式上运用律赋赋句基本规则,并借鉴部分古赋句式的做法;其次分析其赋在结构上运用律赋的谋篇布局规则和借鉴部分古赋结构的做法,得出其“以古赋为律赋”的艺术特质。第四章探究其辞赋“以古赋为律赋”的成因,包括古文运动对李德裕文学观的影响及唐代文坛“古律之争”的背景,深入分析中期辞赋领域中的古体派和律体派在辞赋体式上相互借鉴吸收的趋势,并考察李德裕在两派的交互中所坚持的立场与选择。李德裕对律赋的革新不仅表现在“以古赋为律赋”的艺术特质,还表现在他将唐人视为考试工具的律赋用于抒情寄思的个人创作,突破了律赋限于应试的藩篱,增强了律赋文学性,这种变创直接影响了晚唐律赋的晚变阶段。
贾婉雪[7](2020)在《中国古代《韩非子》选本研究》文中指出《韩非子》选本作为《韩非子》流传形式中的一种,具有一定的价值和地位。本文旨在通过对中国古代《韩非子》选本的研究,反映出《韩非子》在古代不同时期的被接受情况,总体呈现出《韩非子》选本在《韩非子》流传及接受过程中产生的重要的作用及影响。并在熟读文献的基础之上,对古代《韩非子》选本的文本进行较为全面的研究。由于本文所选《韩非子》选本的时期跨度较长,因此文中主要以分时期讨论的结构为主,从不同的时期入手,涉及本时期选本产生的原因及特点,对不同时期的《韩非子》选本进行重点个案研究。力求从多方角度,展现出中国古代《韩非子》选本的一角原貌,从而突出中国古代《韩非子》选本研究的重要性以及《韩非子》选本在《韩非子》研究领域的重要地位及意义。文章一共由五个部分组成。第一章,《韩非子》选本与《韩非子》文章的选录。首先对《韩非子》选本的生成作了溯源,并对其选本范围作了明确界定;另外从整体的角度对中国古代《韩非子》文章的选录情况作一个概述,并谈到《韩非子》文章选录体现出的价值。第二、三、四章是对古代《韩非子》选本的分时代研究,在时代大背景和文学思潮下展现出明代以前、明、清时期《韩非子》选本产生及兴盛的原因,并以专书研究的方式对相关《韩非子》选本作重要分析,最后总结出不同时期《韩非子》选本的特点。第二章,明代以前的《韩非子》选本。明代以前《韩非子》选本数量极少,主要以魏征《韩子治要》、马总《韩子要语》、陶宗仪《韩非子节抄》为主,对学者节选《韩非子》的原因及文本内容进行论述。第三章,明代的《韩非子》选本。明代主要以评点本为主,因此对其选本研究的重点放在学者对《韩非子》文本的评点内容。本章重点对归有光辑评、文震孟参订《韩非子》,陆可教选、李廷机订《新镌韩非子玄言评苑》,焦竑注释、翁正春汇评《新镌二太史汇选注释韩非子全书评林》,陈深《韩子品节》,张榜辑、吴贲校《韩非子纂》五本着作进行分析,对其选本概况、评点内容、评点特色及其对《韩非子》思想的继承与批判都有涉及论述。第四章,清代的《韩非子》选本。清代主要以辑录本为主,因此对《韩非子》选本的研究重点倾向于学者选录文本的标准和目的。本章重点对马骕《韩非刑名之学》、李宝洤《韩非子文粹》、江有诰《韩非子韵读》作相关研究,对学者及选本先做简要论述,再对着作中的选录文本作细致分析,并突出清代选本所体现出的特点。第五章,中国古代《韩非子》选本的价值及和影响。中国古代《韩非子》选本的价值和意义是本文最后要展现的重点。通过对以上《韩非子》选本的分时期及重点个案研究,最后要整体展现出《韩非子》选本在文献学、文学史、文学批评史、学术史等方面的重要价值和意义,体现出古代《韩非子》选本在韩学史中不可或缺的研究地位。选本是中国古代重要的文学及批评形式,因此《韩非子》选本研究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任何研究都存在一定的目的,《韩非子》在中国古代的传播及接受经历了相当一段曲折的历程,以中国古代《韩非子》选本作为研究对象,不仅是要突出《韩非子》选本是《韩非子》流传过程中的重要载体,更要突出其在不同时期展现出的特点,通过相关研究展现出古代《韩非子》选本对以后《韩非子》研究的重要启示及意义。
高洁[8](2019)在《《笠翁传奇十种》的句式韵律研究》文中提出李渔是明末清初着名的戏剧理论家,学术界对他的研究也一直倾向于戏曲理论。作为一名戏曲理论家,李渔对戏曲的韵律是十分讲究的,也是值得我们探讨的。李渔的代表性着作《笠翁传奇十种》富有音韵美,作品和谐动听,就其韵律方面来说,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本文主要从《笠翁传奇十种》的“节奏”“平仄”“押韵”“对仗”这四方面对其句式的韵律展开分析。“句式节奏”中分析了句内节奏与句外节奏,句内节奏其实就是各字句的节奏,句外节奏为各字句的组合与节奏走向;“句式平仄”则分析各字句的平仄类型,各字句的平仄格既有律句,也有非常丰富的非律句格;“句式韵例”首先分析了十种曲的用韵概况,包括各韵部使用的多寡、独用与各用问题、平仄韵式以及重叠现象,然后主要分析了十种曲的韵例,从韵脚的位置、韵脚相互距离和一章所用句数等三个方面进行阐述;“句式对仗”则分析了一些对仗类型,从句式角度来说,对仗有两句对、三句对、四句对、多句对等等,并结合十种曲具体语料进行分析归类。通过研究十种传奇的韵律,笔者发现曲句音顿节奏多样,平仄与对仗类型丰富,韵例的运用灵活,也更能体会到李渔曲句的语言的韵律之美。笔者关于李渔传奇的句式韵律研究也为李渔戏曲理论的研究或韵律方面的研究提供一些参考价值。
向宏悦[9](2019)在《红网全国大学生“评论之星”选拔赛评论作品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如今,网络媒体的作用在互联网的发展下越发凸显,作为社会舆论的一部分,网络新闻评论也渐渐发展为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基于媒体的角度来看,网络新闻评论能让他们更好地参与新闻市场的竞争;站在大众的立场来说,网络新闻评论是了解、获得信息的方式之一。与此同时,互联网络的普及降低了在线新闻评论的门槛,公众也有了更多的机会在网上发表评论。作为当地重点新闻网站之一,红网影响力很大,它的二级频道“红辣椒评论”,在网络新闻评论的收集、传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截至2018年,红辣椒评论一共举办了三届大学生评论赛事,收录大学生获奖评论作品近千余篇。作为互联网时代发展的产物,大学生撰写的评论作品体现了诸多特点:首先,在评论题材的选择上较为多元化,更为注重政府执政、社会民生以及媒体方面的话题;其次,不论是从用词、句子还是修辞,都展现出生动形象的评论语言特色;再次,大学生作者也具有理性、创新、批判以及灵活的良好思维品质;最后,通过巧妙的标题、独特的角度以及恰当的评论方式体现了精良的评论技巧。从“红辣椒评论”中收录的大学生获奖评论作品的分析来看,大学生的评论写作还存在不少问题,比如写作中深度的缺乏、话题的选取超出驾驭能力以及欠严谨的语言表达。尽管如此,“红辣椒评论”举办的大学生评论比赛依然吸引了数所高校与多家媒体的参与,通过比赛,大学生评论写作的热情得到了很好的鼓励,各高校与媒体之间的联系也得到了加强,同时,比赛在高校开展新闻评论教育、大学生自我提升以及新闻评论写作等方面,也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周觅[10](2017)在《高中生文言文朗读现状调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朗读是一种出声的阅读方式,古语有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朗读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在高中语文中,文言文占了相当大的比例,以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为例,在必修的五册教材中,每册教材都有一个文言文单元,文言文在高中语文教科书中约占了四分之一的比例,如果能够有效地将文言文学习和朗读结合,那必然能够有助于学生学习和理解文言文,而且,文言文语感的培养和文言基础知识的积累在满足学生应试要求的同时还能够提升学生自身的文学修养;文言文大多含义丰富、辞藻优美,学生朗读这些文言文的过程,也是雅化自身的口语和书面语、提升自身文学水平的一个过程;再者,通过朗读,学生不仅学习到了文言文知识,还能够通过文言文这个工具进入古人的世界,感受古人的生活状态和情思,感知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提升自我的审美情操。然而,本文通过文献研究的方式发现当前关于文言文朗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价值研究、方法研究和课例研究上,通过实地调研的方式研究高中生文言文朗读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的文献还不是很多,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在佛山市四所中学内发放调查问卷,调查高中生文言文朗读的现状,通过调查问卷的数据分析,发现高中生文言文朗读存在用时少、空间小、内容单一、缺乏兴趣的问题,同时教师对于学生朗读的引导和指导也存在不足的现象,在功利化考试制度的不良引导下,加之高中生心理的特殊性的影响,朗读在文言文教和学中有日渐缺位之势,故而,本研究提出,师生应该正确认识高中生的文言文朗读,教师应该准确把握高中生的心理,区分“朗读”和“朗读教学”的概念,通过任务驱动与分级,促使朗读常态化,通过多平台、多形式来提升高中生文言文朗读的兴趣,在文言文朗读中,教师应该充分发挥自身的典范作用,在高中文言文教学中,教师应该慎用串讲法,应该对各种朗读方法有准确的理解并能够恰当、熟练的运用于教学中。
二、慎用“为……所……”句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慎用“为……所……”句式(论文提纲范文)
(1)明宣宗御制《官箴》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缘由与意义 |
二、研究综述与回顾 |
三、研究思路 |
四、概念界定 |
第一章 官箴文化的发展与宣宗御制《官箴》的出台 |
第一节 明初以前官箴文化的发展历程 |
一、发轫期 |
二、成长期 |
三、成熟期 |
第二节 仁宣时期的官制与官员 |
一、近侍机构 |
二、中央行政系统 |
三、地方行政系统 |
四、军事管理系统 |
第三节 宣宗御制《官箴》出台的历史背景 |
一、由严入宽:宣宗御制《官箴》出台的政治环境 |
二、官风颓弛:宣宗御制《官箴》出台的直接原因 |
第二章 宣宗御制《官箴》的内容与特点 |
第一节 宣宗御制《官箴》的内容 |
一、宣宗圣谕 |
二、箴言三十五篇 |
第二节 宣宗御制《官箴》的特点 |
一、以皇帝本人为制箴主体 |
二、以内外诸司为阅读客体 |
三、以道德训诫为中心内容 |
四、以四言韵文为体式风格 |
第三章 宣宗御制《官箴》与宣德时代政治生态的构建 |
第一节 宣宗御制《官箴》的期许 |
一、宣宗御制《官箴》的政治构想 |
二、宣宗御制《官箴》的官德要求 |
第二节 宣宗御制《官箴》与宣德朝行政治理 |
一、肃纲纪 |
二、汰冗官 |
三、简贤才 |
第三节 蒸然之象:宣德朝政治生态的转变 |
一、大醇小疵的官场风气 |
二、宣宗的帝风与宣德时代的君臣关系 |
第四章 宣宗御制《官箴》的流传及对后世的影响 |
第一节 宣宗御制《官箴》的流传 |
一、文本形态《官箴》的流传 |
二、特殊形态《官箴》的流传 |
第二节 宣宗御制《官箴》对明代中后期官箴书的影响 |
一、官箴作品的繁荣发展 |
二、官箴作者的广泛参与 |
第三节 宣宗御制《官箴》对明代中后期官场与官风的影响 |
一、正己:官德的培养 |
二、谏君:圣德的培养 |
第五章 宣宗御制《官箴》的内在精神脉络与明初政治文化 |
第一节 宣宗御制《官箴》与明初君主专制 |
一、御制与官箴:强势皇权的表达方式 |
二、共生与合作:皇权政治的内在局限 |
第二节 宣宗御制《官箴》与明初士大夫政治 |
一、得君与行道:官僚士大夫的政治理想 |
二、周孔与孔孟:皇权政治与士大夫政治的必然冲突 |
结论 |
一、明宣宗御制《官箴》的官箴文化定位 |
二、明宣宗御制《官箴》的政治文化定位 |
参考文献 |
在学期间科研成果情况 |
后记 |
(2)微信公众号新闻语言主观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第一章 语言主观性理论与新闻语言 |
第一节 语言的主观性与新闻语言的主客观性 |
一、语言的主观性 |
二、新闻语言的客观性与主观性 |
第二节 微信公众号新闻的传播特征与语言特征 |
一、微信公众号新闻的传播特征 |
二、微信公众号新闻的语言特征 |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微信公众号新闻叙事与语言的主观性 |
第一节 新闻叙事的主观“视角” |
一、言者的时间视角 |
二、言者的空间视角 |
三、言者的人称视角 |
四、言者的焦点设置 |
第二节 新闻叙事的主观“情感” |
一、感情 |
二、情绪 |
三、意向 |
四、态度 |
第三节 新闻叙事的主观“认识” |
一、主观推定 |
二、主观指令 |
三、主观意愿 |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微信公众号新闻语言主观性的表达手段 |
第一节 新闻语言主观化的词汇手段 |
一、评价义形容词 |
二、评述类副词 |
三、转折义连词 |
四、表情/致使义动词 |
第二节 新闻语言主观化的语法手段 |
一、句式的选用 |
二、句类的选用 |
第三节 新闻语言主观化的语用手段 |
一、修辞手段 |
二、话语标记 |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微信公众号新闻语篇主观性分析 |
第一节 微信公众号新闻语篇结构的主观性分析 |
一、微信公众号新闻语篇整体结构分析:倒金字塔结构 |
二、微信公众号新闻语篇内部结构分析:标题与正文对比 |
第二节 硬新闻与软新闻语篇主观性对比 |
一、主观性标记位置差异 |
二、主观性差异的成因 |
第三节 《人民日报》与《南方都市报》新闻语篇主观性差异 |
一、《人民日报》侧重舆论导向 |
二、《南方都市报》关注民生民情 |
本章小结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
(4)《发展汉语》初级口语教材练习题编写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研究缘起 |
(二)研究意义 |
(三)研究对象和方法 |
1.研究对象 |
2.研究方法 |
(四)研究现状 |
1.对外汉语教材的相关研究 |
2.练习的相关研究 |
3.对外汉语口语教材的相关研究 |
一、理论基础 |
(一)学习理论基础 |
(二)练习编写理论 |
(三)教材评估理论 |
二、 《发展汉语》初级口语练习题设置考察 |
(一)要素型练习题统计分析 |
1.语音练习 |
2.词语和句子练习 |
3.会话练习 |
4.成段表达练习 |
(二)技能型练习题统计分析 |
1.理解性练习 |
2.机械性练习 |
3.活用性练习 |
三、《发展汉语》初级口语练习题使用调查状况与分析 |
(一)问卷调查 |
1.调查目的 |
2.调查对象 |
3.调查内容 |
4.调查结果与分析 |
(二)访谈 |
1.访谈目的 |
2.访谈对象 |
3.访谈内容与结果 |
(三)总结与分析 |
1.教材练习题编写的优点 |
2.教材练习题编写的不足 |
四、《发展汉语》初级口语练习题改进建议与设计 |
(一)《发展汉语》初级口语练习题编写的改进建议 |
1.语音练习增加语音语调练习项目,改变练习形式 |
2.会话练习增强题目指向性,注重可操作性 |
3.成段表达练习构思框架化和组合训练具体化 |
4.练习内容体现时代性,增加文化浸润力度 |
(二)上册《明天最高气温10 度》练习设计改进 |
(三)下册《我要一张去桂林的卧铺票》练习设计改进 |
(四)练习设计改进的优点与不足 |
1.优点 |
2.不足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发展汉语》初级口语教材练习题使用状况调查问卷 |
致谢 |
(5)新中国成立以来社交招呼语的历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第一节 选题缘起 |
第二节 选题的意义 |
一、理论意义 |
二、实际意义 |
第三节 研究现状 |
一、国外研究现状 |
二、国内研究现状 |
第四节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一、研究内容 |
二、研究方法 |
第五节 研究重点、难点、创新点 |
一、研究重点 |
二、研究难点 |
三、研究创新点 |
第六节 语料来源 |
第一章 社交招呼语概述 |
第一节 社交招呼语的相关概念说明 |
一、招呼语、问候语和寒暄语的区分 |
二、社交招呼语的界定 |
第二节 社交招呼语的基本类型 |
第三节 社交招呼语的主要影响因素 |
第四节 社交招呼语的历史分期 |
第二章 新中国成立至文革前的社交招呼语 |
第一节 新中国成立至文革前社交招呼语的使用情况 |
一、社交招呼语的类型 |
二、社交招呼语在作品中的分布 |
三、社交招呼语的使用频率 |
第二节 新中国成立至文革前社交招呼语的使用特点 |
一、旧式招呼的遗留与使用 |
二、平等性质招呼的使用 |
第三章 文革时期的社交招呼语 |
第一节 文革时期社交招呼语的使用情况 |
一、社交招呼语的类型 |
二、社交招呼语在作品中的分布 |
三、社交招呼语的使用频率 |
第二节 文革时期社交招呼语的使用特点 |
一、“同志”在不同场合的慎用 |
二、语录式社交招呼语的特有使用 |
第四章 改革开放至20 世纪末的社交招呼语 |
第一节 改革开放至20 世纪末社交招呼语的使用情况 |
一、社交招呼语的类型 |
二、社交招呼语在作品中的分布 |
三、社交招呼语的使用频率 |
第二节 改革开放至20 世纪末社交招呼语的使用特点 |
一、反映经济发展的招呼语的使用 |
二、反映文化交流的招呼语的使用 |
第五章 新世纪以来的社交招呼语 |
第一节 新世纪以来社交招呼语的使用情况 |
一、社交招呼语的类型 |
二、社交招呼语在作品中的分布 |
三、社交招呼语的使用频率 |
第二节 新世纪以来社交招呼语的使用特点 |
一、网络用语生活化 |
二、西式招呼语在中国的使用 |
第六章 社交招呼语的历时演变 |
第一节 社交招呼语的消亡与出现 |
一、社交招呼语的消亡 |
二、社交招呼语的出现 |
第二节 社交招呼语的变更 |
一、使用特点及影响因素 |
二、“性别”“年龄”在使用特点中的凸显 |
第三节 社交招呼语的沿用 |
一、代表社会平等的招呼语的使用 |
二、代表基本礼仪的招呼语的使用 |
三、代表“官本位”思想的招呼语的使用 |
四、以“事件”为核心的招呼语的使用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后记 |
(6)李德裕辞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研究综述 |
二、选题缘由与意义 |
第一章 李德裕生平与文学创作概述 |
第一节 李德裕的政治生涯 |
第二节 李德裕与辞赋名人的交往 |
第三节 李德裕的文学创作概述 |
第二章 李德裕辞赋的思想情志 |
第一节 修己安人的理想情怀 |
第二节 归隐自适的高远志趣 |
第三节 对人生的忧思感伤 |
一、深沉的忧思 |
二、浓重的感伤 |
第三章 李德裕辞赋“以古赋为律赋”的艺术特色 |
第一节 律赋句式规则的运用和古赋句式的借鉴 |
一、律赋句式规则的运用 |
二、古赋句式的借鉴 |
第二节 律赋谋篇布局与古赋结构的运用 |
一、律赋谋篇布局的运用 |
二、古赋结构的运用 |
第四章 李德裕辞赋“以古赋为律赋”的成因探析 |
第一节 古文运动的影响 |
第二节 辞赋创作领域“古律之争”的影响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论文(着)及科研情况 |
(7)中国古代《韩非子》选本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缘起及意义 |
二、研究现状 |
三、研究重点与难点 |
四、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一章 《韩非子》文章的选录与《韩非子》选本的形成 |
第一节 《韩非子》文章的选录情况 |
一、《韩非子》文章的古代选录概况 |
二、《韩非子》文章的选录价值 |
第二节 《韩非子》选本的形成 |
一、《韩非子》选本的形成渊源 |
二、《韩非子》选本的范围界定 |
第二章 明代以前的《韩非子》选本 |
第一节 明代以前《韩非子》选本产生的背景 |
一、“《文选》学”的进一步发展 |
二、复古运动的影响 |
三、选本在唐宋时期的发展和兴盛 |
第二节 明代以前《韩非子》选本个案研究 |
一、魏征《韩子治要》 |
二、马总《韩子要语》 |
三、陶宗仪《韩非子节抄》 |
第三节 明代以前《韩非子》选本的特点 |
一、选本形式单一,以辑录文本为主 |
二、节选内容篇幅短小 |
三、明代以前《韩非子》选本具有类书汇编的特点 |
四、明代以前《韩非子》选本在一定程度上只能算作“准选本” |
第三章 明代的《韩非子》选本 |
第一节 明代《韩非子》选本产生的背景 |
一、社会政治与文化背景 |
(一)政治环境 |
(二)科举制度的影响 |
(三)刻书、印刷出版业的兴盛 |
二、文学思潮的影响 |
(一)文化复古思潮下的子学复兴 |
(二)评点之风的盛行 |
第二节 明代《韩非子》选本个案研究 |
一、归有光辑评、文震孟参订《韩非子》二卷 |
二、陆可教选、李廷机订《新镌韩非子玄言评苑》二卷 |
三、陈深《韩子品节》四卷 |
四、焦竑注释、翁正春汇评《新镌二太史汇选注释韩非子全书评林》 |
五、张榜辑、吴贲校《韩非子纂》二卷 |
第三节 明代《韩非子》选本的特点 |
一、明代选本类型以评点本为主 |
二、评点内容以《韩非子》文学艺术为主,极少涉及思想方面 |
三、明代学者评点《韩非子》文本具有客观性 |
四、明代选本为评点与校订结合的形式 |
五、明代《韩非子》选本具有文学读本的性质 |
附:明代其他《韩非子》选本概况 |
第四章 清代的《韩非子》选本 |
第一节 清代《韩非子》选本产生的背景 |
一、社会政治与文化背景 |
(一)社会危机 |
(二)高压的文化政策 |
二、社会与文学思潮的影响 |
(一)经世致用思想的影响 |
(二)清代考据盛行下的子学复兴 |
(三)西学思想的影响 |
第二节 清代《韩非子》选本个案研究 |
一、马骕《韩非刑名之学》二卷 |
二、李宝洤《韩非子文粹》 |
三、江有诰《韩非子韵读》 |
第三节 清代《韩非子》选本的特点 |
一、清代选本以辑录本和评点本为主要形式 |
二、清代选本开始关注《韩非子》中的韵文 |
三、清代《韩非子》选本明确体现出学者的学术或政治倾向 |
四、清代《韩非子》选本重考证,有一定的校勘价值 |
附:清代其他《韩非子》选本概况 |
第五章 中国古代《韩非子》选本的价值及影响 |
第一节 《韩非子》选本的文献学价值 |
一、文本保存的意义 |
二、文献校勘的价值 |
第二节 《韩非子》选本的文学史价值 |
一、古代《韩非子》选本对《韩非子》的接受情况 |
二、古代《韩非子》选本的文体学价值 |
三、对《韩非子》经典化的推动作用及建构意义 |
四、古代《韩非子》选本在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
第三节 《韩非子》选本的文学批评史价值 |
一、《韩非子》选本在文学理论批评方面的贡献 |
二、《韩非子》选本在文学批评史上的地位 |
第四节 《韩非子》选本的学术史意义 |
一、对民国《韩非子》选本的影响 |
二、古代《韩非子》选本的当代价值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8)《笠翁传奇十种》的句式韵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第一节 《笠翁传奇十种》研究综述 |
一、境外研究 |
二、国内研究 |
第二节 研究对象、研究目的和意义 |
一、研究对象 |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三节 研究方法及材料 |
一、研究方法 |
二、研究材料 |
第一章 《笠翁传奇十种》的句式节奏 |
第一节 关于节奏的概念 |
一、音顿节奏的定义 |
二、音顿节奏的组合 |
第二节 《笠翁十种曲》的句式音顿节奏 |
一、字句及组合 |
二、句内节奏 |
第三节 小结 |
第二章 《笠翁传奇十种》的句式平仄 |
第一节 关于平仄的概述 |
一、声调与四声 |
二、平仄性质 |
第二节 句式的平仄类型 |
一、一字句 |
二、二字句 |
三、三字句 |
四、四字句 |
五、五字句 |
六、六字句 |
七、七字句 |
八、八字句以上的平仄 |
第三节 句式的平仄分析 |
一、平仄不分 |
二、仄分上去 |
第三章 《笠翁传奇十种》的句式韵例 |
第一节 用韵概况 |
一、韵部的概况分析 |
二、韵部的独用与合用 |
三、平仄韵式 |
四、叠字、叠词与叠句 |
第二节 韵例分析 |
一、韵位 |
二、韵距 |
三、韵数 |
第三节 小结 |
第四章 《笠翁传奇十种》的句式对仗 |
第一节 关于句式对仗的使用与韵律 |
一、《笠翁十种曲》句式中对仗的使用 |
二、《笠翁十种曲》中对仗句式的韵律问题 |
第二节 “对仗”句式的类型 |
一、两句对 |
二、三句对 |
三、救尾对 |
四、四句对 |
五、隔句对 |
六、重叠对 |
七、长短句相对 |
八、联珠对 |
九、其他 |
第三节 “对仗”句式的韵律分析 |
一、同字相对 |
二、叠字对 |
三、同韵相对 |
四、平仄相对及同声相对 |
五、虚字对 |
六、衬字对 |
第四节 小结 |
第五章 总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致谢 |
个人简历 |
(9)红网全国大学生“评论之星”选拔赛评论作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三、文献综述 |
四、研究思路及方法 |
第一章 “评论之星”选拔赛赛况及作品分类 |
第一节 评论赛事情况 |
第二节 参赛作品分类 |
第二章 参赛评论作品的特色 |
第一节 评论作品的选题特色 |
一、监督政府执政聚焦法制建设 |
二、反思教育发展心系医疗民权 |
三、批评媒体乱象探讨纸媒出路 |
第二节 评论作品的语言特色 |
一、用词凝练表达活泼 |
二、语句浅显说理明确 |
三、修辞恰当论证有力 |
第三节 评论作品的思维品质 |
一、冷静客观的理性思维 |
二、观点独到的创新思维 |
三、大胆质疑的批判思维 |
四、因“事”制宜的灵活思维 |
第四节 评论作品的其他技巧 |
一、巧妙的评论标题 |
二、独特的评论角度 |
三、恰当的评论方式 |
第三章 参赛评论作品写作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
第一节 大学生评论写作的不足 |
一、事件分析浅层次 |
二、部分话题难驾驭 |
三、少数表达欠打磨 |
第二节 大学生评论写作问题的成因 |
一、互联网环境的影响 |
二、高校新闻评论教育的制约 |
三、大学生角色定位的局限 |
第三节 大学生评论写作的对策 |
一、加强剖析的深度 |
二、选取恰当的话题 |
三、润色文章的表述 |
第四章 参赛评论作品对大学生新闻评论实践的启示价值 |
第一节 对新闻评论写作的启示 |
一、新闻评论作品要提高评论质量 |
二、新闻评论作品要具有价值增量 |
三、新闻评论作品要加强社会影响 |
第二节 对大学生评论人才自我提升的启示 |
一、培养良好的新闻素养 |
二、具有一定的知识储备 |
三、勤于参赛以证明自我 |
第三节 对各高校开展新闻评论教育的启示 |
一、校内外结合开展评论课程 |
二、规范化制度提升教学质量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10)高中生文言文朗读现状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本研究的价值 |
二、文言文朗读研究现状 |
(一)文言文朗读的价值研究 |
(二)文言文朗读方法的研究 |
(三)文言文朗读教学课例研究 |
三、本研究的内容及方法 |
(一)研究内容 |
(二)研究方法 |
第一章 朗读溯源及其对于高中文言文学习的作用 |
第一节 朗读溯源 |
第二节 朗读对于高中文言文学习的作用 |
一、有助于学习和理解文言文 |
二、能够满足学生应试的要求 |
三、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审美情操 |
第二章 高中生文言文朗读现状调查及分析——以佛山市四校为例 |
第一节 高中生文言文朗读的用时、地点和内容调查与分析 |
一、高中生文言文朗读用时的调查与分析 |
二、高中生文言文朗读地点的调查与分析 |
三、高中生文言文朗读内容的调查与分析 |
第二节 高中生文言文朗读兴趣的调查与分析 |
一、高中生文言文学习兴趣调查与分析 |
二、高中生文言文朗读中存在的问题与分析 |
三、高中生对文言文朗读作用的评价 |
第三节 教师指导下文言文朗读的调查与分析 |
第三章 高中生文言文朗读:对策研究 |
第一节 正确认识高中生文言文朗读 |
一、准确把握高中生的心理 |
二、区分“朗读”与“朗读教学” |
第二节 扩展文言文朗读的时间、空间和内容 |
一、任务驱动与分级,促使朗读常态化 |
二、多平台、多形式,引导朗读兴趣 |
第三节 将朗读运用于文言文教学中 |
一、高中文言文课堂应慎用串讲法 |
二、教师应该有意识的将朗读溶于文言文教学当中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四、慎用“为……所……”句式(论文参考文献)
- [1]明宣宗御制《官箴》研究[D]. 朱文宇. 吉林大学, 2021(01)
- [2]微信公众号新闻语言主观性研究[D]. 袁李容. 牡丹江师范学院, 2021(08)
- [3]关联翻译理论指导下的外用中成药说明书英译研究[D]. 王怡.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
- [4]《发展汉语》初级口语教材练习题编写研究[D]. 张璐.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21(08)
- [5]新中国成立以来社交招呼语的历时研究[D]. 王丽斐. 河北师范大学, 2021(12)
- [6]李德裕辞赋研究[D]. 鄢炼炼. 江西师范大学, 2020(12)
- [7]中国古代《韩非子》选本研究[D]. 贾婉雪. 西北师范大学, 2020(12)
- [8]《笠翁传奇十种》的句式韵律研究[D]. 高洁. 福建师范大学, 2019(10)
- [9]红网全国大学生“评论之星”选拔赛评论作品研究[D]. 向宏悦. 湖南师范大学, 2019(01)
- [10]高中生文言文朗读现状调查研究[D]. 周觅.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 201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