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怎样使用氧气呼吸器(论文文献综述)
裴锴,闫月明[1](2021)在《自生氧消防呼吸器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消防员的作战能力和安全防护,很大程度上与呼吸器的支持和使用相关。研发适合消防员使用的高效呼吸器,是突破这一瓶颈的重要举措。本文通过介绍自主研发的新型自生氧消防呼吸器的相关技术方案、结构组成、工作原理和试验数据,旨在推动该款呼吸器的完善与应用。
余秀清[2](2021)在《智能氧气呼吸器的设计及试验研究》文中认为为了解决传统机械式氧气呼吸器技术滞后、安全可靠性不高的问题,基于应急救援领域信息化、智能化技术发展理念,研制了一种智能氧气呼吸器。该智能氧气呼吸器集成了开机自检、运行工况检测和无线语音通信模块,在氧气呼吸器上集成了参数采集传感器与微处理器,实现呼吸器指标参数、救援环境参数的实时监测;对所采集到的信息进行智能分析,实现阈值检测与预警;采用短距离无线语音通信技术,实现队员间的语音交流。通过仿人呼吸试验、清水溪地下爆炸试验巷道语音通讯性能测试及救护队真人佩戴试验,结果表明:该智能氧气呼吸器防护性能满足MT 867—2000标准要求;开机自检、运行工况检测系统各项功能运行正常,达到设计要求;无线语音通讯实现6人双通、可视语音通讯距离大于100 m。
渠伟[3](2020)在《一种饮水装置在氧气呼吸器全面罩上的应用及技术要求探讨》文中研究指明阐述了我国氧气呼吸器的生存背景,提出了一种用在氧气呼吸器全面罩上的饮水装置结构设计方案,并探讨了饮水装置的水量需求、结构设计和材料选择等关键技术参数,希望对氧气呼吸器的未来发展有一定的帮助。
李雷雷[4](2019)在《煤矿瓦斯爆炸灾区次生爆炸规律及应急决策模型研究》文中认为瓦斯爆炸严重影响煤矿安全生产,往往对煤矿造成重大破坏,有效的应急救援手段是减少人员伤亡和降低财产损失的重要途径。煤矿瓦斯爆炸灾区环境复杂而多变。空间受限、高温、黑暗、含有有毒有害气体、不稳定的岩层、冒落区等相互作用、不断演变,使应急救援极具风险性和挑战性。不恰当的应急救援方式极有可能导致救援人员自身伤亡事故的发生。很多案例表明,煤矿应急救援自身伤亡事故与灾情认识不足和应急决策不力有着重要关系。有效遏制煤矿救援自身伤亡事故的途径之一是加强瓦斯爆炸事故应急决策研究。为此,本文应用事故统计、理论研究、数值模拟、案例分析及数学建模等方法研究了灾区救援伤亡影响因素和灾区次生爆炸规律,进而从决策机制和决策方法两方面研究了煤矿瓦斯爆炸事故应急决策问题。研究内容主要分为以下五个方面:(1)灾区救援伤亡影响因素研究为有效提出避免应急决策失误的措施,利用事故统计方法研究了灾区救援伤亡影响因素。通过参阅相关文献和现场调研统计了 1959-2013年期间的81起矿山救援队自身伤亡事故。将事故按照发生时间、伤亡影响因素、救灾作业类型和伤亡人数进行统计,研究了灾区救援伤亡事故特征、灾区救援伤亡影响因素以及救援伤亡影响因素对瓦斯爆炸应急决策的作用。研究表明:火灾事故和瓦斯煤尘爆炸事故救援始终是诱发自身伤亡事故概率最大的救灾作业种类,且近年来这一特点更为明显,火灾事故救援诱发瓦斯爆炸也成为重要特征。将矿山救援自身伤亡影响因素分为组织及个人因素、救援技术装备问题、违章指挥与处置、决策与指挥不合理、救援措施不当和其他等6类,其中组织及个人因素是诱发自身伤亡事故最多的因素,占比41.98%,救援技术装备问题次之,占比16.05%。近年来由决策与指挥问题及救灾措施不当诱发的自身伤亡事故比例有所增加。违章指挥与处置因素及决策与指挥不合理因素造成的矿山救援自身伤亡事故死亡人数可达到一个救援行动小队的人数,是防范的重点。火灾事故救援不当诱发的自身伤亡事故也比较严重,平均死亡人数达3-4人/起,爆炸事故次之,为2-3人/起。爆震伤、烧伤、中毒、窒息、钝挫伤及疲劳衰竭伤害等是导致矿山救援队员死亡的6种主要伤害类型。救援伤亡影响因素的诱导主体主要为抢险救援指挥部、矿山救援队指挥员和队员。救援伤亡影响因素研究有助于抢险救援指挥部、矿山救援队指挥员和队员科学应急决策,避免盲目施救。(2)瓦斯爆炸灾区环境变化规律及次生爆炸灾害判识研究为提升应急决策的科学性,借助爆炸力学、流体力学等相关理论和科研、事故案例等对瓦斯爆炸灾区环境变化规律及次生爆炸灾害判识进行了研究。次生瓦斯爆炸是由灾区环境的变化引起的。首先研究了灾区环境变化规律,其次分析了次生瓦斯爆炸诱因规律,再次从次生瓦斯爆炸演变过程和次生瓦斯爆炸演变形式两方面进一步分析了次生瓦斯爆炸规律,最后研究了次生爆炸灾害判识流程。①提出瓦斯爆炸灾区环境形成机理,将其形成分为3个阶段:一是爆炸冲击波的冲击破坏和火焰毁坏作用阶段,二是爆炸产生的热量和有毒有害气体的再分布阶段,三是施救措施对灾区环境的干扰阶段。②从瓦斯积聚和引爆火源的角度分析了应急救援过程中的次生爆炸诱因。对于爆炸性混合气体的形成,停风、无风微风、循环风、风量不足、通风系统不合理等是生产过程中导致瓦斯积聚的重要原因,而灾变过程中瓦斯排放、封闭灾区等救灾措施控制灾区爆炸性混合气体的形成。对于引爆火源,电火花、放炮火花、摩擦撞击火花、烟火、明火、煤自燃等是生产过程中诱发瓦斯爆炸的火源,而救灾过程中,灾区电源被切断,灾区明火和自燃火源成为诱发次生瓦斯爆炸的重要火源,除此之外,灾区失爆的电气设备(如矿灯)也有可能成为引火源。③总结并分析了次生瓦斯爆炸演变过程中的4种组合模式:一是救灾过程中形成的爆炸性混合气体遇隐蔽性强的自燃火源发生爆炸的模式,二是救灾过程形成的爆炸性混合气体遇灾区失爆的电气设备发生爆炸的模式,三是救灾过程形成的爆炸性混合气体运移至采煤工作面明火处发生爆炸的模式,四是火区引燃采煤工作面上(下)隅角爆炸性混合气体的模式。采取有效措施控制这四种组合模式是救援过程中预防瓦斯爆炸的重要思路。④提出了 3种主要次生瓦斯爆炸演变形式。救援过程中,次生瓦斯爆炸存在直接起爆和火焰加速机制,灾区状况的改变可能导致瓦斯燃烧转向瓦斯爆燃,小范围爆燃转向大范围爆燃,甚至爆燃转向爆轰,造成更大的破坏效应。⑤制定了瓦斯爆炸灾区次生爆炸灾害判识流程,有利于救援人员判识灾区次生爆炸风险,科学应急决策。(3)基于灾区环境参数的瓦斯爆炸数值模拟研究为进一步探究次生瓦斯爆炸规律,避免应急决策失误,依据灾区环境参数开展了瓦斯爆炸数值模拟研究。将灾区简化为管道中的瓦斯空气预混区域,预混区域瓦斯浓度选取参考灾区参数。利用Ansys Gambit 2.4建立了直径0.1m、长1m的封闭管道模型,借助Ansys Fluent 15.0模拟了预混区域长度分别为0.2m和0.3m时的瓦斯(简化为甲烷)爆炸过程,其中甲烷体积分数分别为6%、8%、9.5%、11%和14%。以爆炸压力、爆炸压力上升速率、爆炸温度、燃烧反应速率、冲击波速度、火焰传播速度、压力波与火焰波的相对位置等为指标,研究了小型管道中预混范围变化的甲烷/空气爆炸特征,探讨了灾区环境参数变化下的次生爆炸规律。研究表明:①当灾区环境参数发生变化时,次生瓦斯爆炸呈现一定的规律性,如预混长度增大,体积分数减小时,当甲烷体积分数接近化学当量浓度时,甲烷爆炸压力随之增大,当甲烷浓度接近瓦斯爆炸下限时,尽管甲烷预混长度有所增大,其爆炸压力却并未增大。预混长度增大后,瓦斯爆炸时间有所增长。应用表明可将数值模拟研究结果用于指导实践。②甲烷爆炸压力并非在化学当量浓度时达到最大,而是在接近爆炸上限的体积分数时达到最大,受预混区与非预混区气体体积比影响,可燃气体向非预混区传播致使体积分数接近爆炸上限的甲烷爆炸压力最大。③爆炸压力上升速率在最初50ms内出现一个峰值(即快速上升后又迅速下降的过程),然后保持较低的值。但对于高于化学当量浓度的甲烷在爆炸50ms后会由于部分甲烷传播至非预混区域,体积分数降低至接近化学当量浓度,致使反应速率有所增大,压力上升速率呈现出一定的波动。④由于预混区较小,爆炸呈现强度较小的爆燃形式。燃烧过程表明直径0.1m、长1m封闭管道中,部分预混甲烷爆炸火焰加速距离较短,且火焰连续加速现象不明显。预混区长度增大后,甲烷爆炸持续时间有所增大。爆炸冲击波速度和火焰传播速度相对较小。冲击波速度为300-400m/s,火焰传播速度为0-10m/s。⑤点火温度为2600K时,化学当量浓度下预混气体爆炸温度场云图和各监测点温度曲线表明,预混区比非预混区爆炸温度高,但爆炸火焰传播至的非预混区域高温仍会造成严重的烧伤。(4)典型瓦斯爆炸事故应急决策与次生爆炸特征研究为了寻求应急决策与次生瓦斯爆炸演变之间的关系,以2013年我国两座煤矿的瓦斯爆炸事故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其应急决策和次生瓦斯爆炸特征,构建了两者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应急决策不当会导致次生瓦斯爆炸的演变。针对煤矿恶性事故,尽早成立抢险救援指挥部是安全救援的重要保障。构建煤矿瓦斯爆炸事故应急决策机制对规范应急处置,减少应急决策失误具有重要意义。(5)瓦斯爆炸事故应急决策机制及前景理论应急决策模型研究根据煤矿瓦斯爆炸事故应急救援具有的多主体多阶段特点,理论研究了煤矿瓦斯爆炸事故应急决策机制和前景理论应急决策模型。①探讨了机制设计理论角度下的煤矿瓦斯爆炸应急决策机制。煤矿瓦斯爆炸事故应急救援应分前期处置和中后期处置两个阶段,不同阶段对应的应急决策主体不同。抢险救援指挥部是应急决策中的核心组织。研究认为,煤矿重特大事故及复杂性事故(如暂未造成伤亡的复杂火灾)应由政府部门指导成立抢险救援指挥部。基于煤矿瓦斯爆炸事故的复杂性,应急决策方式应融合层级式决策方式和分散式决策方式,在保证抢险救援指挥部的统一指挥下,给救援人员适当的决策权,实现安全、高效及有序应急救援。阐明了煤矿瓦斯爆炸事故应急决策要点,能够指导决策主体进行应急决策。②提出了煤矿瓦斯爆炸事故的前景理论应急决策模型。通过对前景理论进行改进,使前景理论更加符合煤矿应急决策特点。应用表明,前景理论应急决策模型能够促进煤矿瓦斯爆炸事故应急决策的科学化。
韩文东[5](2018)在《一种氧气呼吸器保障消防车的研发》文中指出介绍了一种氧气呼吸器保障消防车的开发设计、主要功能和性能参数,提出了使用建议。该车的使用能有效提高氧气呼吸器的使用效率,更好地保护消防人员生命安全,提高危害事故现场处置战斗力。
胡智芳[6](2018)在《HYZ2正压氧气呼吸器与HFY120负压氧气呼吸器安全性能的比较分析》文中研究说明本文主要比较了HYZ2正压氧气呼吸器与HFY120负压氧气呼吸器的原理,分析了HYZ2正、HFY120负压氧气呼吸器的安全性能及主要优、缺点,得出HYZ2正压氧气呼吸器在煤矿井下或救援现场使用安全性更高。
张智臣[7](2017)在《正压氧气呼吸器在煤矿安全生产中的应用》文中提出煤矿业属于高危行业,灾害事故时有发生,煤矿工人的生命健康受到严重威胁。正压氧气呼吸器是当前煤矿安全生产工作中常用的一种个体防护设备,正压氧气呼吸器的性能明显优于负压氧呼吸器,可广泛用于煤矿安全生产中。主要阐述了正压氧呼吸器的工作原理及结构,并分析了正压氧气呼吸器在煤矿安全生产中的应用及使用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以其更好的发挥正压氧气呼吸器的作用,从而有效保护煤矿工人的安全。
程良秀[8](2016)在《Ca(OH)2粉尘对氧气呼吸器性能的影响及预防措施》文中研究说明Ca(OH)2(氢氧化钙)是氧气呼吸器中装填的一种药剂,它的作用是吸收佩用人员呼出的CO2气体,但使用过程中容易产生粉尘和潮解,直接影响着呼吸器的性能。找出影响因素,提出预防措施,确保救护队自身安全。
李刚,刘普[9](2015)在《正压氧气呼吸器使用寿命分析》文中认为正压氧气呼吸器是矿山救护队必不可少的基本救护装备,能够保证矿山救护队员免遭外界有毒有害气体的侵害,维持正常的呼吸循环,在灾区中执行抢险救灾工作。本文结合正压氧气呼吸器的产品性能结构、维护保养、使用环境和作者从事十几年矿山应急救援管理工作实践,就影响正压氧气呼吸器使用寿命的因素做出了分析,对正压氧气呼吸器安全使用服务年限提出了建议。
杨俊燕,刘雄,蒋旭刚[10](2014)在《正压氧气呼吸器虚拟仿真培训系统》文中研究指明通过3DsMAX对正压氧气呼吸器的各个部件进行建模,采用Virtools开发平台建立了交互式正压氧气呼吸器虚拟培训系统。能够完成正压氧气呼吸器基础知识培训、组成原理、设备拆装、战前检查、设备使用、维护保养和故障排除等培训任务,为救护队员提供了界面友好和操作便利的训练环境,能够极大的提高救护队员的培训效率和实战能力。
二、怎样使用氧气呼吸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怎样使用氧气呼吸器(论文提纲范文)
(1)自生氧消防呼吸器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技术方案及工作原理 |
1.1技术方案 |
1.2工作原理 |
2 生氧罐设计容量 |
3 生氧罐性能试验 |
4 呼吸器防护性能试验 |
4.1 试验人员 |
4.2 试验条件 |
4.3 试验程序 |
4.4 试验结果 |
5 结论与建议 |
(2)智能氧气呼吸器的设计及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总体方案 |
2 智能氧气呼吸器主要系统设计 |
2.1 主要系统功能设计 |
2.2 智能主机设计 |
2.3 显示终端设计 |
2.4 无线语音通讯设计 |
2.5 呼吸器机械主机结构优化设计 |
3 试验验证 |
3.1 防护性能试验 |
3.2 语音通讯试验 |
3.3 真人佩戴性能试验 |
4 结论 |
(3)一种饮水装置在氧气呼吸器全面罩上的应用及技术要求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我国氧气呼吸器的生存背景 |
2 饮水装置储水量需求计算 |
3 饮水装置结构设计 |
4 饮水装置的材料选择 |
5 关键技术参数要求 |
5.1 气密性要求 |
5.2 水袋抗压性能要求 |
5.3 抗自流性能 |
5.4 卫生要求 |
5.5 阻燃与抗静电性能 |
5.6 耐高低温性能 |
6 结语 |
(4)煤矿瓦斯爆炸灾区次生爆炸规律及应急决策模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1.1 研究目的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瓦斯爆炸研究现状 |
1.2.2 应急救援研究现状 |
1.2.3 主要问题分析 |
1.3 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4 技术路线 |
1.5 本章小结 |
2 灾区救援伤亡影响因素研究 |
2.1 灾区救援伤亡事故特征研究 |
2.1.1 救援伤亡事故新特征 |
2.1.2 救援伤亡事故的连锁效应特征 |
2.2 灾区救援伤亡影响因素的统计研究 |
2.2.1 救援伤亡影响因素统计分析 |
2.2.2 救援伤亡影响因素控制的难易性分类 |
2.2.3 救援伤亡事故的多因性 |
2.2.4 救援伤亡影响因素在救灾作业中的分布 |
2.2.5 基于伤亡影响因素和救灾作业的事故严重性分析 |
2.2.6 不同救援伤亡诱因的主体分析 |
2.3 救援伤亡影响因素对应急决策的作用分析 |
2.4 本章小结 |
3 瓦斯爆炸灾区环境变化规律及次生爆炸灾害判识研究 |
3.1 瓦斯爆炸灾区环境研究 |
3.1.1 瓦斯爆炸灾区环境形成机理 |
3.1.2 典型瓦斯爆炸灾区环境变化规律 |
3.1.3 灾区环境判识应用举例 |
3.2 灾区次生瓦斯爆炸诱因规律 |
3.2.1 灾区瓦斯积聚规律 |
3.2.2 灾区引爆火源规律 |
3.3 灾区次生瓦斯爆炸演变过程规律 |
3.3.1 掘进工作区域施救瓦斯爆炸演变过程 |
3.3.2 采煤工作区域施救瓦斯爆炸演变过程 |
3.3.3 次生瓦斯爆炸演变过程特征 |
3.4 灾区次生瓦斯爆炸演变形式规律 |
3.4.1 灾区次生瓦斯爆炸形式界定的理论基础 |
3.4.2 基于爆燃事故的次生瓦斯爆炸演变形式分析 |
3.4.3 次生瓦斯爆炸演变形式特征 |
3.5 灾区次生瓦斯爆炸灾害判识 |
3.6 本章小结 |
4 基于灾区环境参数的瓦斯爆炸数值模拟研究 |
4.1 基于灾区环境参数的瓦斯爆炸数值模拟设计 |
4.2 基于灾区环境参数的瓦斯爆炸数值模拟方法 |
4.2.1 控制方程 |
4.2.2 模型选取 |
4.2.3 数值模拟方法可靠性验证 |
4.2.4 网格划分及独立性验证 |
4.3 基于灾区环境参数的瓦斯爆炸数值模拟结果分析 |
4.3.1 典型爆炸云图分析 |
4.3.2 灾区环境参数变化下的爆炸压力对比分析 |
4.3.3 爆炸压力上升速率对比分析 |
4.3.4 爆炸形式对比分析 |
4.3.5 冲击波与火焰速度对比分析 |
4.3.6 火焰传播距离与瓦斯预混长度的关系 |
4.3.7 最大爆炸压力与瓦斯浓度的关系 |
4.3.8 爆炸温度分析 |
4.3.9 化学反应速率分析 |
4.4 基于灾区环境参数的瓦斯爆炸数值模拟结果应用 |
4.5 本章小结 |
5 典型瓦斯爆炸事故应急决策与次生爆炸特征研究 |
5.1 八宝煤矿瓦斯爆炸事故分析 |
5.1.1 应急决策分析 |
5.1.2 八宝煤矿瓦斯爆炸事故演变特征 |
5.1.3 八宝煤矿瓦斯爆炸事故演变与应急决策的关系 |
5.2 杉木树煤矿瓦斯爆炸事故分析 |
5.2.1 应急决策分析 |
5.2.2 杉木树煤矿瓦斯爆炸事故演变特征 |
5.2.3 杉木树煤矿瓦斯爆炸事故演变与应急决策的关系 |
5.3 案例中应急决策主要问题分析 |
5.4 本章小结 |
6 瓦斯爆炸事故应急决策机制及前景理论应急决策模型研究 |
6.1 瓦斯爆炸事故应急决策机制研究 |
6.1.1 应急决策阶段与决策主体划分 |
6.1.2 应急决策方式分析 |
6.1.3 机制设计理论角度下的瓦斯爆炸事故应急决策机制构建 |
6.1.4 应急决策要点 |
6.2 瓦斯爆炸事故的前景理论应急决策模型研究 |
6.2.1 前景理论数学模型 |
6.2.2 瓦斯爆炸事故的前景理论应急决策模型构建 |
6.3 前景理论应急决策模型应用 |
6.4 本章小结 |
7 结论与展望 |
7.1 结论 |
7.2 创新点 |
7.3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附录 |
附录A |
附录B |
(5)一种氧气呼吸器保障消防车的研发(论文提纲范文)
1 氧气呼吸器保障消防车主要功能 |
2 氧气呼吸器保障消防车的设计 |
2.1 整体结构布局 |
2.2 主要功能部件说明 |
2.2.1 冷藏室设置 |
2.2.2 底盘选择 |
2.2.3 安全性能说明 |
2.2.4 整车功能要求说明 |
2.3 主要性能参数 |
3 氧气呼吸器保障消防车使用建议 |
4 结束语 |
(6)HYZ2正压氧气呼吸器与HFY120负压氧气呼吸器安全性能的比较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正、负压氧气呼吸器原理的分析与比较 |
1.1 正压氧气呼吸器结构及原理 |
1.2 负压氧气呼吸器结构及原理 |
2 正、负压氧气呼吸器安全性能的分析 |
3 结语 |
(7)正压氧气呼吸器在煤矿安全生产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正压氧气呼吸器的介绍 |
1.1 正压氧气呼吸器的定义 |
1.2 正压氧气呼吸器的结构 |
1.3 正压氧气呼吸器的工作原理 |
2 正压氧气呼吸器安全性能的分析 |
3 正压氧气呼吸器在煤矿安全生产中的应用 |
3.1 正压氧气呼吸器在煤矿安全生产应用的优缺点 |
3.2 佩戴正压氧气呼吸器应遵循的原则 |
3.3 正压氧气呼吸器防护面罩的使用方法 |
3.4 正压氧气呼吸器在煤矿安全生产中的注意事项 |
4 结语 |
(8)Ca(OH)2粉尘对氧气呼吸器性能的影响及预防措施(论文提纲范文)
1 Ca (OH) 2粉尘和水分产生的机理 |
2 影响呼吸器性能的故障类别 |
2.1 呼吸循环系统故障 |
2.2 整机气密性故障 |
2.3 中压供氧系统故障 |
3 故障排除方法 |
4 预防措施 |
(9)正压氧气呼吸器使用寿命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前言 |
2 正压氧气呼吸器使用现状 |
3 影响正压氧气呼吸器使用寿命因素分析 |
3.1 正压氧气呼吸器结构性能 |
3.2 正压氧气呼吸器的管理 |
4 总结及建议 |
(10)正压氧气呼吸器虚拟仿真培训系统(论文提纲范文)
1 系统功能设计 |
2 系统组成 |
3 系统实现 |
4 结语 |
四、怎样使用氧气呼吸器(论文参考文献)
- [1]自生氧消防呼吸器的研究[J]. 裴锴,闫月明. 中国消防, 2021(11)
- [2]智能氧气呼吸器的设计及试验研究[J]. 余秀清. 矿业安全与环保, 2021(01)
- [3]一种饮水装置在氧气呼吸器全面罩上的应用及技术要求探讨[J]. 渠伟. 现代工业经济和信息化, 2020(01)
- [4]煤矿瓦斯爆炸灾区次生爆炸规律及应急决策模型研究[D]. 李雷雷.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2019(04)
- [5]一种氧气呼吸器保障消防车的研发[J]. 韩文东. 消防技术与产品信息, 2018(10)
- [6]HYZ2正压氧气呼吸器与HFY120负压氧气呼吸器安全性能的比较分析[J]. 胡智芳. 山东煤炭科技, 2018(08)
- [7]正压氧气呼吸器在煤矿安全生产中的应用[J]. 张智臣. 现代商贸工业, 2017(24)
- [8]Ca(OH)2粉尘对氧气呼吸器性能的影响及预防措施[J]. 程良秀. 山东煤炭科技, 2016(11)
- [9]正压氧气呼吸器使用寿命分析[J]. 李刚,刘普. 中国个体防护装备, 2015(03)
- [10]正压氧气呼吸器虚拟仿真培训系统[J]. 杨俊燕,刘雄,蒋旭刚. 煤矿安全, 201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