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羊绒生产、品种分布及质量概况

我国羊绒生产、品种分布及质量概况

一、我国山羊绒的生产、品种分布及其品质概况(论文文献综述)

董巧霞,石斌刚,左志,赵世杰,祁有鹏,张雪萍,王向彦,兰丽娟,时钰,李开辉,周智德,胡江[1](2021)在《天祝白牦牛绒毛品质分析》文中研究说明本研究采集1~7岁天祝白牦牛体侧部、肩胛部及背部绒毛,测定其纤维直径、长度、断裂强力、伸长率等品质指标,分析性别、年龄及躯体部位对绒毛品质的影响,以及各性状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天祝白牦牛的性别、年龄及躯体部位影响绒毛品质,母牦牛绒毛纤维直径显着大于公牦牛;公、母牦牛绒毛纤维直径、自然长度、伸直长度、断裂强力指标在不同年龄间存在显着差异,3~6岁牦牛绒毛品质指标均高于1~2岁且相对稳定;体侧部绒毛纤维直径、自然长度显着低于背部,断裂强力显着高于背部。绒毛纤维直径、长度、断裂强力间存在弱或中等程度正相关,且断裂强力与长度间达显着水平(P<0.05或P<0.01)。

龚高[2](2020)在《基于WGCNA方法筛选内蒙古绒山羊不同毛被类型相关基因及其分子机制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内蒙古绒山羊是我国优良地方品种,所产山羊绒是毛纺织业中优质的天然纤维纺织原料,素有“纤维宝石”、“软黄金”等美誉。课题组前期对内蒙古绒山羊(阿尔巴斯型)生产性能数据进行分析,根据粗毛长度(毛长)将内蒙古绒山羊划分为长毛型(毛长>22 cm)、短毛型(毛长≤13 cm)和中间型(13 cm<毛长≤22 cm)这三种毛被类型,并发现毛长对绒毛其他重要经济性状的间接选择具有一定参考价值,选择长毛型个体能够提高产绒量,增加羊绒长度,降低羊绒细度。本研究在课题组前期研究基础上,对12个月内蒙古绒山羊长毛型和短毛型个体共72份皮肤组织转录组测序数据进行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WGCNA),探寻与不同毛被类型相关的共表达模块,挖掘候选基因,并对关键候选基因的相对表达量进行检测,对蛋白表达进行定位。研究得到以下主要结论:1、对72份转录组数据进行WGCNA分析,将基因划分为19个共表达模块,其中发现Magenta模块与毛被类型有较强的相关性。该模块共有128个基因,包括49个角蛋白相关基因及多个与脂肪代谢相关的基因。GO功能主要富集在细胞组分中,包括中间丝、中间纤维细胞骨架、细胞骨架和角蛋白纤维等。KEGG通路主要富集到MAPK信号通路、PPAR信号通路和精氨酸和脯氨酸代谢通路中。通过筛选得到FGF21、FGF22、ASL、KRT25、KRT39、KRT74、KRTAP3-1、KRTAP11-1、TCHH、LOC102178266、LOC108634683和LOC108637647等基因可能与绒山羊不同毛被类型相关。2、对FGF21、ASL、KRT25、KRT39和KRT74在生长期(9月份)、退行期(12月份)和休止期(3月份)的皮肤组织中进行相对表达量检测,结果表明FGF21、ASL、KRT39和KRT74在各时期间长毛型绒山羊的表达量均显着高于短毛型,并且相对表达量与毛长呈现极显着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介于0.75~0.83之间;KRT25在长毛型绒山羊皮肤表达量仅在休止期显着高于短毛型。推测这些基因可能是影响绒山羊不同毛被类型的关键基因。3、对FGF21蛋白在两种毛被类型绒山羊的皮肤组织进行蛋白定位,结果表明FGF21主要在初级毛囊连接组织鞘、初级毛囊外根鞘、次级毛囊外根鞘、次级毛囊内根鞘和皮脂腺中表达。长毛型绒山羊初级毛囊FGF21的表达信号强于短毛型绒山羊,推测FGF21与毛长差异的形成有关。

王勇,李杨,杨建忠[3](2013)在《低温等离子体改性山羊绒纤维表面微观结构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将山羊绒纤维利用空气低温等离子体进行表面改性,采用SEM、XPS等手段,分析研究改性前后纤维的表面特性。结果表明:经过等离子体不同条件处理,纤维表面的鳞片结构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表面元素成分和元素比例也发生改变,在纤维表面引入了大量的CO、C—O—H等亲水性极性基团,可显着改善表面润湿性。

谢瑾仁[4](2013)在《基于鳞片纹图特征的羊绒识别及其含量确定》文中提出目前羊绒和羊毛的鉴别方法有许多,但行业认可的标准方法仍是显微镜法,其主要是根据羊绒与羊毛纤维鳞片特征的差别来进行鉴别的,而检验人员的经验对检测结果影响很大。因此将羊绒与羊毛混淆而测不准是客观事实,且目前羊绒直径粗化严重,故而急需对羊绒纤维进行精准的鉴别。为了减小主观人为因素的影响,以提高鉴别的精准度,人们开始使用计算机技术与显微镜检测技术相结合的方法来鉴别羊绒与羊毛。基于上述背景,本文首先研究完善了一台光学显微成像分析系统,通过该系统对织物试样进行图像采集,比较了该系统三种照明方式采集图像的特点,得出反射式照明方式采集的图像清晰且此方式适用于织物试样,而同轴落射照明采集织物试样的纤维图像质量差于反射式照明,但好于临界照明。其次,利用该仪器对试样进行图像采集,纤维图像通过图像处理和特征提取后,可得到表征纤维鳞片的8个特征参数和4个组合参数,并对试样中纤维鳞片各参数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经分析得出:8个特征参数间的关系存在三种情况即线性相关、不相关和非线性相关;4个组合参数间也不是相互独立的。故需要对识别指标进行筛选,其主要有两个依据:一个是参数间的相关性,即相关系数越小,越独立则应选为识别指标。另一个是参数的正确判率,即正确判率越大,则应选为识别指标。再次,依据两类纤维各参数理论分布曲线的交叠性特征,计算得各参数的判定临界值、两类错误概率值、交叠面积和正确判率。其中正确判率是所选参数的显着性和识别精度的基础,也构成了识别公式中的权系数。最后基于8个特征参数及4个组合参数间的相关性及分布差异,建立了4种多参数贝叶斯分类模型来识别试样。4种识别模型的识别结果基本一致,证明参数筛选的重要和筛选方式的有效。为了提高识别准确度,本文还提出了一个最优识别组合,即九参数识别模型,其对试样1、2、3和4检测的绝对误差最大仅为1.3%,而对试样5、6和7的绝对误差最大仅为4.9%,显然优于标准检验A和B。本文方法被证实更为精准、客观,可弥补鉴别人员的经验,弱化人为因素的影响,提高了识别的精确度。

王娜[5](2012)在《变异山羊绒纤维与其肤皮之间粘连结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文测定了不同年龄、不同羊种、不同产区山羊绒纤维粘连肤皮量和粘连肤皮点面积分布区间,着重研究各试样之间差异大小。现将结果归纳如下:测试了大量试样绒纤维粘连肤皮的数据,通过不同试样山羊绒粘连肤皮量统计图和肤皮点面积分布区间,反映出各山羊绒纤维粘连肤皮情况。不同羊种各年龄段的绒纤维粘连肤皮结果为:公羊3岁绒纤维粘连肤皮量较小,肤皮面积为61.68mm2,肤皮个数为44个;粘连肤皮点面积主要分布在(01)mm2、(12)mm2面积区间内。公羊2岁绒纤维粘连肤皮量较大,肤皮面积为219.81mm2,肤皮个数为271个;粘连肤皮点面积主要分布在(01)mm2、(12)mm2、(23)mm2、(34)mm2面积区间内。山羊绒纤维粘连肤皮量并不一定与绒山羊年龄成正比例或反比例关系,这还受各种环境因素、自然因素等的影响,变异性很大。母羊3岁绒纤维粘连肤皮量较小,肤皮面积为96.80mm2,肤皮个数为128个;粘连肤皮点面积主要分布在(01)mm2、(12)mm2面积区间内;母羊1岁绒纤维粘连肤皮量较大,肤皮面积为718.51mm2,肤皮个数为364个;粘连肤皮点面积主要分布在(01)mm2、(12)mm2、(23)mm2、(34)mm2、(45)mm2、(1011)mm2面积区间内。羯羊2岁绒纤维粘连肤皮量较小,肤皮面积为304.41mm2,肤皮个数为132个;羯羊1岁绒纤维粘连肤皮量较大,肤皮面积为1088.75mm2,肤皮个数为928个。羯羊山羊绒纤维粘连肤皮量随年龄变化情况与母羊相似,绒山羊年龄较大时,其绒纤维粘连肤皮量较小,粘连肤皮点面积主要分布区间的范围也变小。由于地区之间地理环境及饲养环境的差异,不同产区山羊绒纤维粘连肤皮情况也存在差异。试验结果为:产区10山羊绒纤维粘连肤皮量较小,肤皮面积是13.06mm2,肤皮个数是16个;粘连肤皮点面积主要分布区间为(01)mm2、(12)mm2、(23)mm2,面积区间范围较小,产区6试样次之。这两个产区的山羊绒纤维相对要干净的多,在加工工艺中也能减少很多麻烦。产区3试样绒纤维粘连肤皮量较大,肤皮面积是800.35mm2,肤皮个数是248个;粘连肤皮点面积分布区间跨度较大,从(01)mm2到(1617)mm2的面积区间范围内都分布有肤皮点;产区5/二路试样绒纤维粘连肤皮量较产区3试样稍小。且同一产区,原绒纤维和洗净绒纤维粘连肤皮点面积分布区间也有差异。山羊绒粘连肤皮点面积主要分布区间反映了肤皮点个数、形状大小,证明不同产区山羊绒粘连肤皮量和肤皮结构都不同,这对前期选绒、分梳等提供了理论依据。洗绒条件不同,洗净绒纤维粘连肤皮量也不同。所设计L49(3)正交试验结果为:当试剂A、试剂B的浓度为0.1%、1.4%时,洗净绒纤维粘连肤皮量较小,洗净绒的白度值也较高,洗绒效果较好;试剂A、试剂B的浓度为0.2%、0.7%时的洗净绒纤维次之;在以上两种条件下,洗净绒纤维的平均断裂强力较大为2.70cN,洗绒对绒纤维强力没有损伤;所添加试剂不是最大浓度,但却能与绒纤维所含杂质充分作用,使洗净绒纤维性能较好,试剂C的量对洗绒效果没有明显作用。不同种类山羊绒纤维粘连肤皮的颜色和宏观形态结构差异很大。有的肤皮颜色较深,呈黑灰色;有的肤皮颜色较浅为褐色;有的肤皮块中有小孔眼,肤皮结构呈疏松的海绵状;有的肤皮结构较密实、较厚呈大块状,肤皮上还粘着有黑色小颗粒。山羊绒纤维与其肤皮之间粘连结构的微观表现主要有大块肤皮粘连、中块肤皮粘连、小块肤皮粘连、绒纤维表面肤皮粘连等。肤皮、山羊绒、公羊绒纤维水解后17种氨基酸含量总值不同,肤皮水解后17种氨基酸总量为71.69g/100g,三者氨基酸总含量大小关系为:肤皮<公羊绒纤维<山羊绒。肤皮、山羊绒、公羊绒纤维所含同种氨基酸含量基本都高于肤皮,但肤皮中的甘氨酸、赖氨酸、组氨酸含量却较高。

王勇[6](2011)在《低温等离子体改性变异山羊绒纤维表面性能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山羊绒属于一种珍稀的特种动物纤维,深受各国人民的钟爱。近年来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品种改良以及饲养方式等因素,造成山羊绒纤维的理化性能发生变异,给山羊绒产业发展带来极大的不利影响。本课题重点研究变异山羊绒纤维经过空气低温等离子体处理前后四种类型纤维表面性能的差异性,探索出合理的较优的空气低温等离子体处理工艺,从而显着增加羊绒产品的利用率与附加值。制定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研究空气低温等离子体处理时间、功率和压强条件对产区十(44#)变异山羊绒的绒纤维、二细毛、两型纤维和粗毛表面性能的影响,测定改性前后纤维的摩擦、强伸以及润湿指标,综合评价处理效果,得出变异山羊绒纤维表面性能的较优改性工艺为:处理压强10Pa,处理功率70W,处理时间150s。其余不同产区的变异山羊纤维经过较优工艺处理后,单纤维断裂强力呈现微量降低,基本保持不变。不同产区的各类型纤维的逆鳞片摩擦系数大于顺鳞片摩擦系数,经过等离子体处理后,摩擦系数均有不同幅度的提高,但摩擦效应有所下降。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不同空气低温等离子体处理条件下的绒纤维和二细毛表面形貌的变化,比较发现:经过等离子体处理后的纤维表面的鳞片结构均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随着处理条件的加剧,破坏程度愈剧烈。处理后各类型纤维的手感均会变得稍微粗糙。对处理前后变异山羊绒纤维的表面进行X射线电子能谱(XPS)分析得知:经过空气低温等离子体不同条件处理后,纤维表面的元素成分和元素比例发生了改变。绒纤维经过处理后,表面C含量相对减少,含C量由未处理的72.20%减至优化处理的67.34%,O、N含量呈现不同程度的增加,O/C和N/C比值增大,其中,O/C由未处理的27.69%增至优化处理的37.57%,N/C由未处理的8.24%增至优化处理的9.73%;二细毛经过正交优化处理后,C、O含量相对增加,N含量有所减少,O/C比值增大,由未处理的28.13%增至优化处理的31.20%,N/C比值增大,由未处理的9.06%减至优化处理的6.17%。处理后纤维的表面都引入了含氧极性基团,显着提高了纤维的润湿性能。由XPS分析还可以看出,未处理的绒纤维和二细毛表面各元素的相对百分比含量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对变异山羊绒纤维表面改性效果进行的时效性研究表明:紫色股线所获得的毛细效应优于蓝色股线。两种股线的曲线变化走势极为相似,表面活性的有效期均大约为4~5天。为了避免低温等离子体表面处理的退化问题,必须在上述规定的时间内对其进行其它工序的处理,以保持其改性效果。

牛春娥,张利平,高雅琴,曹健民,梁春年,魏云霞[7](2010)在《天祝白牦牛被毛品质特性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研究对140头1~7周岁天祝白牦牛股、背、肩、侧、腹5个部位生长1年的被毛进行了品质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天祝白牦牛3~6岁被毛品质相对稳定,各项物理性能差异不显着(P<0.05),是毛用、绒用性能最佳的阶段;7岁后被毛品质变差,毛用、绒用性能降低。身体不同部位物理性能相比较,体侧部各类纤维平均直径最小,长度、强力和伸长率较大,综合品质较好;背部各类纤维粗短,强力和伸长率小,综合品质较差;腹部的粗毛纤维粗、长,强力和伸长率较大。

吴桂芳[8](2009)在《基于红外光谱和场发射扫描电镜技术的羊绒原料品质分析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我国羊绒、羊毛纤维的检测是绒毛产业最基础也是最薄弱的环节,技术水平还远不能满足绒毛产业的发展速度,同英国、日本、德国和意大利等国家相比存在较大的差距:绒毛纤维检测设备的自动化,连续化程度还不高,尤其在羊绒原料检测上,还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大部分国产原料由于缺乏合理的检测手段,质量不能满足生产要求,成为羊绒产业的发展瓶颈。一方面基于羊绒纤维自身的优点和产量稀少、价格昂贵的特点;另一方面是关系到商家和消费者的利益,甚至关系到我国在出口贸易中的声誉,羊绒制品中山羊绒的鉴别和含量检测极为重要。国外为维护自身权益、避免产品的掺假和伪劣,采取了一系列的检测和技术标准。我国作为世界上羊绒生产和出口大国,在世界贸易中占有重要份额,有必要加强这方面的检测和监管工作,使我国具有羊绒质量评定的相应国际地位,以促进羊绒质量的提高和优质羊绒产品的发展,确保我国珍贵的羊绒资源向科学、有序、高附加值方向发展。本论文针对国内外羊绒、羊毛原料品质信息获取技术上存在的一些问题和不足,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以山羊绒原料检测为主进行了羊绒、羊毛原料品质信息获取的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和成果如下:1.采用近红外光谱技术对羊绒的净绒率、含水率进行检测,采用逐步回归和BP神经网络建立近红外光谱和羊绒的净绒率、含水率之间的线性回归模型和非线性回归模型,并根据决定系数、预测标准误差、预测均方根误差对模型进行了评价,与传统的检测方法相比,它具有无损、快速、无污染等特点。2.采用小波分析方法对近红外光谱信号进行降噪处理,对比分析了三种阈值降噪模型的降噪效果,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光谱由于外界干扰而引起的模型偏差问题,使光谱建模更具一定的鲁棒性和抗干扰的能力。3.根据羊绒原料所含蛋白质、灰分、纤维表面油脂等成分的红外光谱特性,采用长波近红外和中红外对上述指标的反射模式进行检测,并采用神经网络、投影寻踪回归、最小二乘支持向量回归方法进行建模,结果表明神经网络模型在山羊绒的三种成分参量检测中比较稳定,对山羊绒成分的检测具有通用性。4.采用JASCO FT/IR-4100红外光谱仪,研究了羊绒原料的蛋白质含量、灰分含量、纤维表面油脂含量的长波近红外和中红外的透射光谱特性进行分析,采用长波近红外和中红外对上述指标的透射模式进行检测,并采用神经网络、投影寻踪回归、支持向量机方法进行建模,结果表明在本文所阐述的试验条件下红外透射模式的光谱在山羊绒原料的蛋白质、灰分、油脂含量的检测建模精度上普遍好于漫反射模式。5.采用近红外光谱技术对羊绒的产地进行鉴别,应用主成分分析和支持向量机方法对来自不同产地的山羊绒进行分析,采用一对多支持向量机方法对山羊绒产地进行分类,并分别采用不同的支持向量机核函数建立分析模型,结果表明具有高斯核函数的支持向量机建立山羊绒产地的鉴别模型鉴别效果比较好。6.采用SIRION场发射扫描电镜获取羊绒、羊毛纤维的显微图像,根据几何形态参数进行羊毛和羊绒鉴别分类,并进行羊绒、羊毛品种的分析鉴别,提出鳞片覆盖双边指数的概念,大大提高了鉴别分类的效果。7.对获得的羊绒、羊毛纤维的扫描电镜图像采用灰度共生矩阵方法进行纹理分析,试验提取了能量、对比度、相关性、同质性、熵等22种纹理参数,建立了基于纹理参数的山羊绒、绵羊毛的纹理鉴别模型,并进行基于纹理特征的山羊绒品种、绵羊毛品种鉴别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采用灰度共生矩阵的方法,使本文提出的山羊绒与绵羊毛鉴别问题得到较好的解决。8.对获得的羊绒、羊毛纤维的扫描电镜图像进行处理,根据能反映羊绒、羊毛纤维鳞片形状特征的区域算子建立了基于形态学参数的山羊绒、绵羊毛的鉴别模型,并进行基于纤维鳞片形态学参数的山羊绒品种、绵羊毛品种鉴别作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纤维鳞片的区域特征参数在一定程度内可以区分羊绒类各品系和羊毛类各品系。综上所述,选用净绒率、含水率,含脂率、灰分含量,蛋白质含量等指标对羊绒、羊毛进行红外光谱宏观分析检测,并基于场发射扫描电镜显微成像技术采用纤维几何形态参数、鳞片纹理参数、鳞片区域描绘算子对羊绒、羊毛进行显微微观分析,采用较新的数据处理方法建立了漫反射以及透射光谱和净绒率、含水率,含脂率、灰分含量,蛋白质含量等指标间的定量关系,应用图像形态学分析方法建立了山羊绒和绵羊毛之间在形态区分上的定性关系,为今后在羊绒、羊毛原料的品质检测、质量管理、生产交易等方面提供了先进的、客观的检测方法和理论依据。

牛春娥[9](2007)在《天祝白牦牛被毛特性及超微结构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毛绒纤维的可纺性和加工工艺的选择是由其不同的理化性能和独特的组织结构决定的。因此,对天祝白牦牛被毛物理特性、化学组成以及超微结构进行全面系统地研究,不仅对合理利用天祝白牦牛毛绒资源很有意义,而且,对我国毛纺工业改造、选择天祝白牦牛毛绒的纺织性能和加工工艺也非常重要。随机选择天祝白牦牛育种实验场抓喜秀龙滩核心群1-7周岁白牦牛各20头,以其股、背、肩、侧、腹五个部位生长一年的被毛为试验样品,进行了以下实验研究:天祝白牦牛被毛形态及纤维类型分析;天祝白牦牛被毛纤维物理性能和化学组成的研究;天祝白牦牛被毛微观结构研究;同时,采集了成年牦牛生长一年的裙毛及生长两年的尾毛毛样各4头份与30岁左右女性头发4份,进行了各项性能比对研究。结果表明:(1)不同年龄天祝白牦牛被毛纤维物理特性:不同年龄各类型纤维含量差异极显着(P<0.01),且随年龄的增长绒毛和两型毛含量逐渐减少,粗毛含量逐渐升高:不同类型纤维的细度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大,长度、强力、伸长率在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大的同时,在3-4岁时增长变缓或略有下降,7岁时开始明显下降。不同年龄绒毛细度、长度和伸长率差异极显着(P<0.01),强力差异显着(P>0.05);两型毛细度、强力、伸长率差异极显着(P<0.01),长度差异不显着(P>0.05);粗毛细度、强力差异极显着(P<0.01),伸长率差异显着(P<0.05),长度差异不显着(P>0.05)。(2)天祝白牦牛身体不同部位被毛纤维物理特性:不同部位各类纤维含量差异极显着(P<0.01)。侧部绒毛含量最多,绒纤维细度最小,长度、单纤维断裂强力和断裂伸长率较大,各类纤维特别是绒毛纤维品质较好。背部各类型纤维粗短,品质较差。腹部粗毛(裙毛)含量最多,品质较好。肩部绒纤维较细,但长度明显偏短。各部位间绒毛细度、伸长率差异极显着(P<0.01),强力和长度差异不显着(P>0.05);两型毛细度差异显着(P<0.05),长度、强力、伸长率差异极显着(P<0.01);粗毛细度差异不显着(P>0.05),长度、强力和伸长率差异极显着(P<0.01)。(3)不同年龄、不同类型纤维包括裙毛和尾毛均由18种氨基酸组成,且胱氨酸和硫含量均较高,且纤维越细,硫含量越高。(4)不同类型纤维的微观结构也有差异。(5)天祝白牦牛裙毛与人发各项物理性能和化学组成比较接近,微观结构也比较相似。

曹锡琳[10](2006)在《山羊绒及其织物的功能整理》文中研究说明山羊绒纤维具有轻、柔、滑、糯等特性,其织物轻薄柔软、保暖性好,穿着舒适贴体。文章分析了我国山羊绒资源情况,介绍了山羊绒纤维的结构、性能,重点讨论了山羊绒织物的防菌、防蛀、抗静电、防缩等功能整理的原理、方法及整理后的织物性能。

二、我国山羊绒的生产、品种分布及其品质概况(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我国山羊绒的生产、品种分布及其品质概况(论文提纲范文)

(1)天祝白牦牛绒毛品质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样品
    1.2 实验仪器
    1.3 测定方法
        1.3.1 纤维直径
        1.3.2 长度
        1.3.3 断裂强力和伸长率
    1.4 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天祝白牦牛性别及年龄对体侧部绒毛品质的影响
    2.2天祝白牦牛年龄对绒毛品质的影响
    2.3天祝白牦牛躯体部位对绒毛品质的影响
    2.4 天祝白牦牛体侧部绒毛品质性状间相关分析
3 讨论
4 结论

(2)基于WGCNA方法筛选内蒙古绒山羊不同毛被类型相关基因及其分子机制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表
1 引言
    1.1 绒山羊概述
    1.2 皮肤毛囊结构概述
    1.3 内蒙古绒山羊皮肤毛囊周期性生长概述
    1.4 内蒙古绒山羊不同毛被类型研究进展
    1.5 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WGCNA)的应用
    1.6 影响绒毛品质性状的相关基因
        1.6.1 角蛋白家族基因
        1.6.2 FGF家族基因
    1.7 本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8 技术路线图
2 研究一 WGCNA分析筛选不同毛被类型相关基因
    2.1 数据来源
        2.1.1 转录组测序数据
        2.1.2 测序个体表型数据
    2.2 试验方法
        2.2.1 基因共表达网络的构建
        2.2.2 目标模块的筛选
        2.2.3 模块基因表达模式分析
        2.2.4 模块基因GO功能富集分析
        2.2.5 模块基因KEGG通路分析
        2.2.6 模块基因网络关系图绘制
        2.2.7 基因蛋白-蛋白互作网络构建
    2.3 结果与分析
        2.3.1 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的构建
        2.3.2 基因共表达模块的筛选
        2.3.3 模块基因表达模式分析
        2.3.4 模块基因GO功能富集分析
        2.3.5 模块基因KEGG通路分析
        2.3.6 基因网络关系图
        2.3.7 蛋白-蛋白互作网络分析
        2.3.8 不同毛被类型候选基因的筛选
        2.3.9 候选基因表达趋势分析
    2.4 讨论
    2.5 小结
3 研究二 内蒙古绒山羊不同毛被类型候选基因相对表达量的研究
    3.1 试验材料
        3.1.1 试验样品
        3.1.2 主要试验试剂
        3.1.3 主要仪器设备
        3.1.4 基本试剂配制
    3.2 试验方法
        3.2.1 皮肤样品总RNA的提取与质量检测
        3.2.2 RNA反转录
        3.2.3 设计合成候选基因引物
        3.2.4 候选基因PCR反应条件摸索
        3.2.5 实时荧光定量PCR验证相对表达量
        3.2.6 数据分析
    3.3 结果与分析
        3.3.1 皮肤样品总RNA的检测结果
        3.3.2 基因引物特异性验证
        3.3.3 候选基因的扩增曲线与溶解曲线
        3.3.4 利用qRT-PCR检测候选基因相对表达量
        3.3.5 基因表达量与毛长性状的相关性分析
    3.4 讨论
        3.4.1 FGF21对不同毛被类型的影响
        3.4.2 角蛋白基因对不同毛被类型的影响
        3.4.3 ASL基因对不同毛被类型的影响
    3.5 小结
4 研究三 FGF21蛋白在内蒙古绒山羊皮肤组织中的研究
    4.1 试验材料
        4.1.1 试验样品
        4.1.2 主要试验试剂耗材
        4.1.3 主要仪器设备
    4.2 试验方法
        4.2.1 皮肤组织石蜡包埋
        4.2.2 石蜡切片
        4.2.3 免疫组化过程
    4.3 结果与分析
        4.3.1 FGF21免疫组化结果(生长期)
        4.3.2 FGF21免疫组化结果(退行期)
        4.3.3 FGF21免疫组化结果(休止期)
    4.4 讨论
    4.5 小结
5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简介

(3)低温等离子体改性山羊绒纤维表面微观结构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实 验
2 结果与分析
    2.1 纤维表面形貌和结构观察
    2.2 纤维XPS光电子能谱分析
3 结 论

(4)基于鳞片纹图特征的羊绒识别及其含量确定(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羊绒纤维精准鉴别的重要性
    1.2 羊绒和羊毛纤维鉴别方法概述
    1.3 羊绒和羊毛纤维检测方法研究现状
    1.4 本课题研究的内容、难点和意义
第二章 仪器硬件和软件的设计与研究
    2.1 系统原理
    2.2 仪器结构组成
    2.3 仪器相关参数的确定
    2.4 本章结论
第三章 图像采集与特征参数提取
    3.1 实验
    3.2 纤维图像采集及分析
    3.3 纤维图像处理
    3.4 特征参数提取及其相关性分析
    3.5 本章结论
第四章 纤维识别分类与计算
    4.1 两类纤维特征参数的分布特征分析
    4.2 纤维特征参数的两类错误分析
    4.3 多参数贝叶斯分类模型
    4.4 纤维识别结果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本文存在的不足之处
    5.3 今后需要进一步研究的工作
参考文献
附录A
附录B
附录C
附录D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5)变异山羊绒纤维与其肤皮之间粘连结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山羊绒的特点与资源
    1.2 山羊绒产业的现状与发展
    1.3 山羊绒纤维的研究发展
    1.4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与主要研究内容
2 山羊绒试样准备及肤皮测试方法
    2.1 山羊绒试样准备
        2.1.1 选绒
        2.1.2 山羊绒初步处理
    2.2 山羊绒纤维粘连肤皮的测试方法及指标
        2.2.1 山羊绒纤维肤皮测试方法
        2.2.2 山羊绒纤维粘连肤皮测试指标
3 不同羊种山羊绒纤维粘连肤皮测试结果及分析
    3.1 不同羊种不同年龄山羊绒粘连肤皮测试结果
    3.2 不同羊种不同年龄山羊绒纤维粘连肤皮对比
    3.3 不同羊种不同年龄山羊绒纤维粘连肤皮点面积分布区间
    3.4 不同羊种不同年龄山羊绒粘连肤皮量与肤皮点面积分布区间
        3.4.1 同羊种不同年龄山羊绒粘连肤皮量与肤皮点面积分布区间
        3.4.2 同年龄不同羊种山羊绒粘连肤皮量与肤皮点面积分布区间
    3.5 本章小结
4 不同产区山羊绒纤维粘连肤皮测试结果及分析
    4.1 不同产区山羊绒粘连肤皮测试结果
        4.1.1 不同产区山羊绒纤维粘连肤皮量测试结果
        4.1.2 不同产区山羊绒纤维粘连肤皮点面积分布区间
    4.2 典型产区山羊绒粘连肤皮量与肤皮点面积分布区间
        4.2.1 典型产区山羊绒纤维粘连肤皮量
        4.2.2 典型产区山羊绒纤维粘连肤皮点面积分布区间
    4.3 本章小结
5 山羊绒洗绒前后肤皮、白度和强力的研究
    5.1 洗绒试验
        5.1.1 试样准备
        5.1.2 试验仪器、工具和药品
        5.1.3 试验方法
        5.1.4 洗绒工艺条件
        5.1.5 洗净绒纤维肤皮测试结果
    5.2 洗净绒白度值测试
        5.2.1 测试方法
        5.2.2 DSBD-1 白度仪的主要技术指标
        5.2.3 白度测试结果
    5.3 洗净绒强力测试
        5.3.1 洗净绒强力测试原理
        5.3.2 洗净绒强力测试方法
        5.3.3 洗净绒强力测试结果
    5.4 本章小结
6 变异山羊绒纤维与其肤皮粘连结构研究
    6.1 山羊绒纤维与其肤皮粘连结构研究
        6.1.1 山羊绒纤维与其肤皮粘连结构宏观表现
        6.1.2 山羊绒纤维与其肤皮粘连微观结构
    6.2 山羊绒纤维粘连肤皮化学成分
        6.2.1 肤皮氨基酸测试原理及方法
        6.2.2 测试结果与讨论
    6.3 本章小结
7 结论
    7.1 结论
    7.2 本论文存在的不足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致谢

(6)低温等离子体改性变异山羊绒纤维表面性能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山羊绒概述
        1.1.1 山羊绒的简介
        1.1.2 山羊绒纤维的结构性能
    1.2 本课题研究的背景与研究意义
    1.3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和内容
2 低温等离子体表面改性及其表征
    2.1 低温等离子体的表面改性
        2.1.1 等离子体的定义与分类
        2.1.2 低温等离子体与纺织材料的作用机理
        2.1.3 低温等离子体处理材料的方法
        2.1.4 等离子体在纺织加工中的应用
        2.1.5 低温等离子体改性的优点
    2.2 实验材料与方法以及表面改性的表征
        2.2.1 实验材料
        2.2.2 实验仪器
        2.2.3 实验方法
        2.2.4 表面性能测试及表征手段
3 空气低温等离子体表面改性单因素和正交实验测试与分析
    3.1 低温等离子体单因素实验测试与分析
        3.1.1 时间变化对变异山羊绒纤维表面性能的影响
        3.1.2 功率变化对变异山羊绒纤维表面性能的影响
        3.1.3 压强变化对变异山羊绒纤维表面性能的影响
    3.2 低温等离子体正交实验测试与分析
        3.2.1 各类型纤维正交设计的摩擦和强伸性能测试与分析
        3.2.2 变异山羊绒股线的毛细管效应测试与分析
        3.2.3 正交实验设计较优工艺的抉择
    3.3 本章小结
4 不同产区等离子体处理前后的摩擦和强伸性能测试与分析
    4.1 等离子体处理对不同产区各类型纤维的摩擦性能的影响
        4.1.1 不同产区绒纤维的摩擦性能测试与分析
        4.1.2 不同产区二细毛的摩擦性能测试与分析
        4.1.3 不同产区两型纤维的摩擦性能测试与分析
        4.1.4 不同产区粗毛的摩擦性能测试与分析
    4.2 等离子体处理对不同产区各类型纤维的强伸性能的影响
        4.2.1 不同产区绒纤维的强伸性能测试与分析
        4.2.2 不同产区二细毛的强伸性能测试与分析
        4.2.3 不同产区两型纤维的强伸性能测试与分析
        4.2.4 不同产区粗毛的强伸性能测试与分析
    4.3 本章小结
5 变异山羊绒纤维表面微观结构分析
    5.1 变异山羊绒纤维表面形貌和结构观察
    5.2 变异山羊绒纤维 X PS 光电子能谱分析
    5.3 本章小结
6 变异山羊绒纤维表面改性的时效性研究
    6.1 等离子体处理时效性的产生机理
    6.2 空气等离子体改性变异山羊绒股线毛细效应的时效性研究
        6.2.1 空气等离子体改性紫色股线毛细效应的时效性研究
        6.2.2 空气等离子体改性蓝色股线毛细效应的时效性研究
        6.2.3 空气等离子体改性两种股线毛细效应时效性的对比研究
    6.3 本章小结
7 结论
    7.1 本论文取得的主要结论
    7.2 本论文存在的主要不足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致谢

(7)天祝白牦牛被毛品质特性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样品来源
    1.2 样品制备
    1.3 各类型纤维平均直径测试
    1.4 断裂强力和伸长率测试
    1.5 长度测试
    1.6 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平均直径
    2.2 长度
    2.3 断裂强力
    2.4 断裂伸长率
3 讨论
    3.1 天祝白牦牛毛用、绒用性能分析
    3.2 天祝白牦牛绒毛纺织性能评价
    3.3 天祝白牦牛两型毛纤维纺织性能评价
    3.4 天祝白牦牛粗毛纤维应用前景分析
4 结论

(8)基于红外光谱和场发射扫描电镜技术的羊绒原料品质分析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插图清单
表格清单
1 绪论
    1.1 前言
    1.2 研究背景
        1.2.1 世界羊毛业的发展概况
        1.2.2 世界毛纺工业的发展概况
        1.2.3 羊毛纤维检测的历史延革与发展趋势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国内外研究状况
        1.3.2 本文的研究内容
        1.3.3 羊绒、羊毛原料的检测指标
        1.3.4 技术路线与研究方案
2 实验材料、设备与理论基础
    2.1 实验材料
    2.2 实验设备
        2.2.1 FIELD SPEC HAND HELD近红外光谱仪
        2.2.2 FT/IR-4100傅立叶红外光谱仪
        2.2.3 SIRION场发射扫描电镜
    2.3 理论基础
        2.3.1 近红外光谱理论基础
        2.3.2 场发射扫描电镜理论基础
    2.4 本章小结
3 基于可见/近红外光谱的羊绒原料净绒率和含水率的检测
    3.1 可见/近红外光谱检测
        3.1.1 可见/近红外光谱的获取
        3.1.2 可见/近红外光谱预处理
        3.1.3 建模方法
    3.2 山羊绒原料净绒率数学模型的建立与精度预测
        3.2.1 样品净绒率的检测
        3.2.2 山羊绒原料净绒率的偏最小二乘(PLS)分析
        3.2.3 逐步回归分析(STEPWISE)和BP神经网络分析
        3.2.4 模型比较与评价
    3.3 山羊绒原料含水率数学模型的建立与精度预测
        3.3.1 样品含水率的测量
        3.3.2 山羊绒原料样本含水率的近红外漫反射光谱
        3.3.3 逐步回归分析(STEPWISE)和BP神经网络分析
        3.3.4 模型比较与评价
    3.4 本章小结
4 基于红外反射光谱的羊绒原料蛋白质、灰分和油脂含量的检测
    4.1 山羊绒红外反射模式光谱检测
        4.1.1 红外光谱的获取
        4.1.2 山羊绒样品的品质参数检测
    4.2 红外光谱预处理
        4.2.1 光谱信号的小波降噪
        4.2.2 光谱信号的其它预处理
    4.3 建模方法
    4.4 山羊绒原料净绒率数学模型的建立与精度预测
        4.4.1 山羊绒原料品质参数的偏最小二乘(PLS)分析
        4.4.2 羊绒品质参数的非线性数学模型的建立与精度预测
        4.4.3 山羊绒品质指标线性与非线性数学模型性能比较
    4.5 本章小结
5 基于红外透射光谱的羊绒原料蛋白质、灰分和油脂含量的检测
    5.1 红外光谱透射分析简介
    5.2 山羊绒原料蛋白质、灰分、油脂含量红外光谱检测
        5.2.1 山羊绒样本红外光谱扫描
        5.2.2 光谱数据的预处理
        5.2.3 山羊绒原料品质参数的偏最小二乘(PLS)分析
    5.3 羊绒品质参数的非线性数学模型的建立与精度预测
        5.3.1 BP神经网络(BPNN)建模与精度预测
        5.3.2 投影寻踪回归(PPR)建模与精度预测
        5.3.3 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LS-SVM)建模与精度预测
        5.3.4 山羊绒品质指标线性与非线性数学模型性能比较
    5.4 本章小结
6 山羊绒原料产地鉴别分析
    6.1 材料与方法
        6.1.1 仪器设备
        6.1.2 样品来源及光谱的获取
        6.1.3 光谱数据的预处理
    6.2 建模方法
        6.2.1 主成分分析
        6.2.2 支持向量机分类
        6.2.3 山羊绒的主成分分析
    6.3 试验结果与分析
        6.3.1 主成分分析结果
        6.3.2 基于支持向量机的山羊绒的鉴别
    6.4 本章小结
7 基于场发射扫描电镜的羊绒与羊毛的识别
    7.1 羊绒、羊毛纤维扫描图像获取
    7.2 基于几何尺寸的羊绒、羊毛纤维图像识别
        7.2.1 纤维形态尺寸的测量
        7.2.2 鳞片覆盖双边指数的提出
        7.2.3 羊绒、羊毛纤维参数
        7.2.4 试验方法
        7.2.5 结果与讨论
    7.3 基于纹理分析的羊绒羊毛图像识别
        7.3.1 纹理分析的理论
        7.3.2 灰度共生矩阵的理论
        7.3.3 灰度共生矩阵的纹理参数
        7.3.4 试验方法
        7.3.5 结果与讨论
    7.4 基于特征区域形状分析的羊绒、羊毛图像识别
        7.4.1 图像预处理
        7.4.2 图像分割
        7.4.3 特征区域分析
        7.4.4 特征区域基本参数
        7.4.5 基于形态参数的羊绒分类
        7.4.6 结果与讨论
    7.5 本章小结
8 结论与展望
    8.1 结论
    8.2 论文的创新点
    8.3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博士学习期间主要成果
附录一 采用羊绒、羊毛纤维形态参数建模的鉴别预测结果
附录二 采用羊绒、羊毛纤维鳞片纹理参数的鉴别预测结果
附录三 采用羊绒、羊毛纤维鳞片区域参数的鉴别预测结果

(9)天祝白牦牛被毛特性及超微结构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SUMMARY
目录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国内外牦牛产业现状
        1.1 世界牦牛数量及其分布
        1.2 我国牦牛数量及其分布
        1.3 我国主要的牦牛品种
        1.4 甘肃省牦牛数量及其分布
        1.5 天祝白牦牛数量及其分布
        1.6 牦牛产品开发利用现状及前景分析
        1.7 牦牛毛绒生产加工现状
        1.8 天祝白牦牛毛绒生产加工现状
    2 毛绒纤维性能及超微结构研究现状
        2.1 毛绒纤维的物理特性
        2.2 毛绒纤维的化学组成
        2.3 毛绒纤维微观结构特征
        2.4 光学显微镜技术在毛绒微观结构研究中的应用
        2.5 电子显微镜技术在毛绒超微结构研究中的应用
        2.6 X射线能谱分析技术在毛绒超微结构研究中的应用
        2.7 毛绒纤维性能及超微结构研究现状
        2.8 牦牛毛绒及天祝白牦牛毛绒纤维性能及超微结构研究现状
    3 本项研究的目的意义
    4 项目来源及研究地点
第二章 天祝白牦牛被毛形态及纤维类型分析
    1 前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地点和样品来源
        2.2 仪器设备
        2.3 方法
        2.4 数据统计
    3 结果分析
        3.1 天祝白牦牛被毛毛丛形态
        3.2 天祝白牦牛被毛形态
        3.3 天祝白牦牛被毛纤维类型分析
    4 讨论
        4.1 天祝白牦牛个体毛绒产量分析
        4.2 不同年龄天祝白牦牛被毛纤维类型分析
        4.3 天祝白牦牛身体不同部位纤维类型分析
        4.4 改进毛绒收取方法,提高毛绒产量和质量
    5 小结
第三章 天祝白牦牛不同类型纤维物理性能及化学组成的研究
    1 前言
    2 材料和方法
        2.1 样品来源及实验条件
        2.2 仪器设备及试剂
        2.3 方法
        2.4 数据统计
    3 结果与分析
        3.1 天祝白牦牛绒毛物理性能测试结果
        3.2 天祝白牦牛被毛化学组成测试结果
    4 讨论
        4.1 不同年龄天祝白牦牛被毛各项物理性能均有差异
        4.2 不同部位天祝白牦牛被毛各项物理性能均有差异
        4.3 天祝白牦牛被毛化学组成分析
        4.4 天祝白牦牛绒毛纤维纺织性能评价
        4.5 天祝白牦牛两型毛纤维的纺织性能评价
    5 小结
第四章 天祝白牦牛被毛组织学结构及超微结构的研究
    1 前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样品
        2.2 仪器设备及试剂
        2.3 方法
    3 结果分析
        3.1 天祝白牦牛被毛组织结构观察结果
        3.2 天祝白牦牛被毛鳞片层超微结构观察
        3.3 天祝白牦牛被毛皮质层结构分析
    4 讨论
    5 小结
        5.1 天祝白牦牛被毛不同类型纤维组织结构不同
        5.2 天祝白牦牛被毛不同类型纤维鳞片层结构有差异
        5.3 天祝白牦牛被毛不同类型纤维皮质层结构基本相似
第五章 天祝白牦牛尾毛、裙毛与人发各项性能比对研究
    1 前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样品
        2.2 仪器设备及试剂
        2.3 方法
        2.4 数据统计
    3 结果与分析
        3.1 天祝白牦牛裙毛、尾毛及人发物理性能比较
        3.2 天祝白牦牛裙毛、尾毛及人发的化学组成分析
        3.3 天祝白牦牛裙毛、尾毛与人发微观结构比较
    4 讨论
        4.1 天祝白牦牛裙毛、尾毛与人发纺织性能比对分析
        4.2 天祝白牦牛裙毛和尾毛是制造假发的理想原料
        4.3 延长裙毛的生长周期,提高其使用价值和经济价值
    5 小结
第六章 结论
    1 不同年龄天祝白牦牛身体不同部位被毛中各类型纤维含量存在显着性差异
    2 不同年龄天祝白牦牛身体不同部位各类型纤维物理性能具有显着性差异
    3 天祝白牦牛各类型纤维化学组成基本相同
    4 天祝白牦牛各类型纤维组织结构存在一定的差异
    5 天祝白牦牛裙毛、尾毛与人发各项性能及超微结构比较相似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导师简介

(10)山羊绒及其织物的功能整理(论文提纲范文)

1 山羊绒资源、结构与性能
    1.1 山羊绒资源
    1.2 山羊绒纤维结构
        1.2.1 组织结构
        1.2.2 分子结构
    1.3 山羊绒性能
        1.3.1 纤维的形态与细度
        1.3.2 染色与吸湿性能
2 功能整理
    2.1 防蛀抗菌整理
    2.2 抗静电整理
        2.2.1 使用导电纤维材料提高织物抗静电性能
        2.2.2 使用抗静电整理消除静电积累
    2.3 防毡缩整理
        2.3.1 化学降解法
        2.3.2 聚合物沉积法
3 结束语

四、我国山羊绒的生产、品种分布及其品质概况(论文参考文献)

  • [1]天祝白牦牛绒毛品质分析[J]. 董巧霞,石斌刚,左志,赵世杰,祁有鹏,张雪萍,王向彦,兰丽娟,时钰,李开辉,周智德,胡江. 中国畜牧杂志, 2021(12)
  • [2]基于WGCNA方法筛选内蒙古绒山羊不同毛被类型相关基因及其分子机制的研究[D]. 龚高.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20
  • [3]低温等离子体改性山羊绒纤维表面微观结构的研究[J]. 王勇,李杨,杨建忠. 毛纺科技, 2013(09)
  • [4]基于鳞片纹图特征的羊绒识别及其含量确定[D]. 谢瑾仁. 东华大学, 2013(06)
  • [5]变异山羊绒纤维与其肤皮之间粘连结构研究[D]. 王娜. 西安工程大学, 2012(08)
  • [6]低温等离子体改性变异山羊绒纤维表面性能的研究[D]. 王勇. 西安工程大学, 2011(07)
  • [7]天祝白牦牛被毛品质特性的研究[J]. 牛春娥,张利平,高雅琴,曹健民,梁春年,魏云霞. 中国畜牧杂志, 2010(07)
  • [8]基于红外光谱和场发射扫描电镜技术的羊绒原料品质分析的研究[D]. 吴桂芳. 浙江大学, 2009(03)
  • [9]天祝白牦牛被毛特性及超微结构的研究[D]. 牛春娥. 甘肃农业大学, 2007(02)
  • [10]山羊绒及其织物的功能整理[J]. 曹锡琳. 毛纺科技, 2006(01)

标签:;  ;  ;  ;  ;  

我国羊绒生产、品种分布及质量概况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