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辅助教学及其组织实施

计算机辅助教学及其组织实施

一、计算机辅助教学及其组织实施(论文文献综述)

郭品[1](2021)在《中职艺术专业综合实践课程开发现状调查及问题对策研究 ——以数字媒体综合实践课程为例》文中研究指明

张昊[2](2021)在《H省税务系统公务员初任培训管理研究》文中提出

姚祺雯[3](2021)在《基于以人为中心照护理念构建养老护理员培训课程》文中认为目的:本研究以泰勒原理为框架,以民政部颁发的《养老护理员国家职业标准(2019版)》为内容核心,构建融合以人为中心照护理念的养老护理员培训课程,以期开发更规范、更具人文关怀理念的养老护理员培训课程。方法:首先通过文献分析法,梳理、总结国内外以人为中心照护理念的基本内涵和在实践中的应用以及国内养老护理员的培训需求,以民政部颁发的《养老护理员国家职业标准织包括56项具体知识和操作技能,运用讲授法、示教法、情景模拟及视频播放等教学方式,共计130学时;评价包含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运用观察法、问卷法、访谈法、考核法等。其中目标中单列一项“学员能够将以人为中心照护理念内化到职业活动中”,课程内容及组织和评价均将从文献总结归纳而来的“以人为中心”理念的内涵和实践应用策略贯穿其中。(2019版)》为内容核心,依据泰勒原理四要素——课程目标、内容、内容的组织及评价,初步构建融合以人为中心照护理念的养老护理员培训课程;然后通过Delphi法,对15名养老领域专家进行两轮函询,确立基于以人为中心照护理念的养老护理员培训课程。结果:两轮专家咨询的权威系数分别为0.890和0.867,均>0.70;第2轮咨询条目的变异系数在0.000~0.234之间,均小于0.25;两轮肯德尔和谐系数W分别为0.123、0.048(P<0.01),专家函询意见协调性较好,研究结果较为可信。最终形成的基于以人为中心照护理念的初级养老护理员培训课程,其培训目标包含素养、知识、技能领域的4项目标,共16项具体培训规格,其中素养目标包含6项,知识包含5项,技能包含5项;内容包含5个模块共21项课程内容,课程内容的组织包括56项具体知识和操作技能,运用讲授法、示教法、情景模拟及视频播放等教学方式,共计130学时;评价包含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运用观察法、问卷法、访谈法、考核法等。其中目标中单列一项“学员能够将以人为中心照护理念内化到职业活动中”,课程内容及组织和评价均将从文献总结归纳而来的“以人为中心”理念的内涵和实践应用策略贯穿其中。结论:本研究在系统文献分析总结的基础上,以《养老护理员国家职业标准(2019版)》为内容核心,以泰勒原理目标、内容、组织、评价四要素为框架,构建了融合以人为中心照护理念的养老护理员培训课程。将以人为中心照护理念融入养老护理员培训课程,在培训中体现以人为中心照护的人格、了解老年人、培养关系、自主权和选择以及舒适护理的内涵,完善了养老护理员培训课程,为提高养老服务质量提供理论依据。

朱敏[4](2021)在《基层税务部门公务员培训研究 ——以Z县税务局为例》文中认为税务机关作为国家重要的经济管理和行政执法部门,承担着为国聚财、为民收税的重要职责,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肩负着艰巨的历史使命。2018年10月国地税税收征管体制改革完成后,中国的税收事业站在了一个全新的历史起点上。为更好的起到税收服务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作用,十九大以来党和国家相继提出了深化财税制度改革、完善税收征管体制等重要论断,并陆续将社会保险费、水土保持补偿费、排污权出让收入等非税收入划转税务部门负责征收。工作内容、征管模式等的不断变化,都对基层税务部门公务员的知识构成、业务能力提出了极高的要求,而现行基层税务干部的素质与党和国家的需要还存在一些差距。因此如何更好的开展培训,提高培训效能,以适应工作需求已成为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论文分为前言、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Z县税务部门公务员培训概况、Z县税务部门培训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完善培训效能的对策建议五个部分展开论述。在前言部分,阐述了论文的研究的背景、现实意义,简要介绍了国内外相关文献的研究情况,并对论文的创新之处和不足进行了说明。在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方面,介绍了论文的论述主题公务员培训、基层税务部门两个定义,并界定了本文的写作范围和参考的主要理论基础。第三部分为Z县税务部门公务员培训的现状,简要介绍了Z县税务部门人力资源的构成及在培训方面已取得的成绩,并对发起相关调查问卷的情况和问卷中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图表汇总和简单说明。第四部分从培训观念落后、缺乏战略规划、内容与形式设计不合理、对培训全过程的监控不力和培训成果运用不到位五个方面分析了Z县税务部门教育培训中存在的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第五部分在对策建议方面,从梳理基层税务部门培训流程的角度出发,提出了树立人才兴税培训理念、完善教育培训机制建设、细致做实培训项目管理和完善运用促进培训结果转化四个大的方面对基层税务部门教育培训工作提出了改进建议,并逐一流程展开论述提出了完善措施。本文采用的主要研究方法是文献分析法、问卷调查法和个别访谈法。

刘鑫[5](2021)在《长江经济带水环境审计协同问题及对策研究 ——以三峡库区为例》文中认为“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这是习近平总书记着眼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提出的着名论断。长江经济带总人口6亿左右,占全国的42.9%;2017-2019年,长江经济带生产总值分别占全国生产总值的43.7%、44.1%、46.2%。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事关国家安全、高效、可持续发展的全局。长江经济带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行示范带,其生态环境修复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取得了积极进展,环境质量持续向好,但长江经济带沿线各地区的水环境形势依然严峻。因此,如何打好长江经济带水污染防治攻坚战,牢筑长江经济带水环境生态屏障将是破题“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实践,打造高质量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关键[1]。作为水环境治理的重要制度安排与规制工具,水环境审计对水环境保护与治理的影响不言而喻。2008年,审计署出台《2008-2012年审计工作发展规划》明确将环境审计列为六大审计类型之一,而水环境审计则是其中最为重要的一类;2009年审计署发布《审计署关于加强资源环境审计工作的意见》,引领我国各级审计机关开展水环境审计探索;2017年底至2018年3月,审计署发布首份聚焦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的审计公告,就沿江11省(市)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等情况出具了审计“体检报告”。随着环境审计的逐步发展,特别是在长江经济带这类流域型环境审计工作中,水环境审计的地位也愈发凸显。长江经济带作为一个空间整体性极强的区域,流域内上中下游之间、干支流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现象极其显着。因此,过去那种单纯依靠政策、分散实施、各自为战的水环境审计模式,难以满足当前长江经济带水环境治理的现实需要,优化长江经济带跨区域、跨部门、分层次的水环境审计协同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但遗憾的是,目前相关问题并未引起学者们的足够关注。基于此,本文在文献研究和问卷调研的基础上,以长江经济带水环境保护治理和生态文明建设目标为切入点,尝试全面优化长江经济带水环境审计协同,以期为推进长江经济带水环境审计工作、健全水环境审计协同体系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具体来说,文章包括六个部分。首先,本文梳理了国内外关于水环境审计及协同治理的相关研究,并简要阐述了水环境审计相关理论基础及概念界定,为水环境审计协同优化建议提供理论支撑;其次,基于审计署公告的数据支持,剖析水环境审计现状及长江经济带水环境审计及其协同现状,瞄准影响水环境审计及其协同治理效率的关键点;然后,通过问卷调研的方式,掌握长江经济带内核心区域——三峡库区的水环境审计协同现状,分析整理出当前水环境审计协同存在的问题,进而为后续优化设计审计协同奠定基础;最后,基于全面性、系统性、联动性的要求,主要从审计协同内容体系、运行机制、技术方法、结果运用和人才培养等角度,系统梳理长江经济带水环境审计协同的优化建议,以期为后续相关理论研究和审计实务提供理论支撑。

龙希莎,王毅欣,李峰,甘辉亮,桂莉[6](2021)在《兵棋推演在灾难救援训练中的应用现状及对海上机动卫勤分队训练的启示》文中认为随着军事任务的拓展和军事行动样式的变化,海上机动卫勤力量要求同时具备军事斗争及非战争军事行动的卫勤保障能力,以应对多种安全威胁、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兵棋推演是在室内进行的一种模拟推演,在国外已广泛应用于灾难救援训练中,而国内对此方面的研究还不够深入。基于此,本文对应用兵棋推演进行灾难救援训练的现状进行综合介绍,并对我军海上机动卫勤分队的模拟训练前景进行展望。

仇淼[7](2021)在《美国中小学教师的在线培训模式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教师参加在线培训是有针对性提高教学能力以及实现终身学习的重要途径。在线培训模式是一个依托互联网等电子信息技术的,将培训目标、内容、实施过程、评价等因素有机结合成某种标准样式的活动。作为一种新型的学习形式,在线培训不是单纯利用互联网技术将传统线下培训的内容照搬,而是根据参训人员认知水平、认知能力、学习需求、培训偏好展开的新兴培训方式。受制于培训目标模糊、培训内容缺乏针对性、培训实施趋于形式化和评价方式缺乏可持续性等问题,我国中小学教师在线培训效果并不理想。美国中小学教师在线培训模式是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其经验可以为我国中小学教师在线培训模式的发展带来一定的启示。本研究从系统论的视角出发,将美国中小学教师在线培训模式看作一个独立的系统,其由目标、内容、实施和评价四个子系统组成。基于认识到成人的学习是一种自身需要、自主驱动、自我经验基础上的建构式学习,学习内容需与成人学习者工作、生活中的实践问题相关,因此,成人教育理论成为本研究分析的基本理论支撑。本研究运用文献法、案例法和比较研究法,探索了美国中小学教师在线培训模式的发展过程、现实样态,形成的特点、普适性和可借鉴性,并为我国中小学教师在线培训模式的发展提供可行性建议。研究的主要观点和结论如下:第一章通过对美国中小学教师在线培训模式的历史溯源发现:上世纪40年代到60年代,美国形成了肯普非线性模式;上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间,形成了史密斯-雷根线性模式;上世纪90年代至今,美国形成了尼文混合模式。当前美国中小学教师在线培训不再以单一目标或内容框定某一固定培训模式,而是以互联网技术为媒介,充分发挥其“个性化”“沉浸式”“全息化”的优势。第二章阐释了肯普非线性模式的理论建构和实践运作。肯普模式发布初期主要基于行为主义学习理论,随社会不断发展,肯普模式经过多次修改,逐步完善。e MSS项目作为肯普模式的案例代表,呈现出非线性的实施方式。该项目专为工作1-3年的新任教师设计,其在线学习环境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参训教师可以按需选择任意学习空间。第三章阐释了史密斯-雷根线性模式的理论建构和实践运作。史密斯-雷根模式作为第二代教学设计的代表模式,充分考虑学习者的认知水平和认知特征,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教学三大策略设计,从而达到学习者高效接受知识、内化知识、迁移知识的目的。美国人民大学教育硕士计划作为史密斯-雷根模式的实际运用案例,注重培训策略的设计,同时在培训实施过程中强调参训教师对不同教学策略的探索和运用。第四章阐释了尼文混合模式的理论建构和实践运作。带有线性和非线性特征的尼文混合模式在教学设计中重视计算机设备以及电子信息技术的辅助运用。佐治亚州教育者准备计划作为尼文模式的现实案例,致力于为不同层级的中小学教师提供初级准备和高级准备等课程,注重将教育技术融于教育者准备计划各阶段的实施过程中,并强调用教育技术协助参训教师查询、学习、探索、解决问题和分享经验。第五章对美国中小学教师在线培训模式特点、普适性及可借鉴性进行分析后,得出以下结论:第一,受互联网思维的影响,美国中小学在线培训模式目标的设计呈现出通过大数据技术全面分析和预测参训教师需求的特征;第二,美国中小学教师在线培训模式的设计始终秉承参训教师需要完整生命成长和专业发展的理念;第三,美国中小学教师在线培训重视以情景任务为导向,建构在线实践共同体;第四,美国带有州独特性的教师专业发展标准以及政府、在线培训平台等组织协同保障培训质量。此外,美国中小学教师在线培训项目重视教师的内生需求以及个人发展差异性,并注重将认知主义、建构主义等学习理论融入在线培训项目和平台的设计中,这为我国中小学教师在线培训模式的发展提供了新思路。第六章根据对美国中小学教师在线培训模式建构和运行的探索,对我国中小学教师在线培训模式的发展提出四点建议:一是利用“全息化”技术全面、多维收集数据,设计符合教师需求的在线培训目标;二是关注教师个人生命成长和专业发展,为参训教师提供定制化在线培训内容;三是注重参训教师、培训教师以及在线培训平台间多样化的交互方式,促进教师间的经验交流和知识共享;四是重视中小学教师在线培训项目的质量,引入第三方和微认证评估机制,协同政府、教育机构、中小学等多方组织,建立在线培训质量保障体系。

于彩仙[8](2020)在《对某中职文秘专业学生Office办公软件应用能力培养的调查研究》文中认为中等职业教育作为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重要阵地,其在整个教育体系和社会中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其次,信息化时代和无纸化办公时代的来临,使得文秘人员的计算机应用能力显得尤为重要,而Office办公软件应用能力作为最基本的办公能力,成为文秘人员必备的技能之一。因此,本研究选择对中职文秘专业学生的Office办公软件应用能力培养进行调查研究。本研究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并进行数据分析。通过查阅文献了解了中职文秘专业及Office办公软件的研究现状,再结合已有调查问卷和量表编制问卷,根据调查问卷得出中职文秘专业学生Office应用能力培养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和总结,得出以下结论:1.Office应用能力教学未能结合专业特色,教学效果还有待提高;2.中职文秘专业学生的office办公软件应用能力参差不齐,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待提高;3.学校教学条件、教师教学能力与素质、学生的学习动机与学习策略会影响Office应用能力的获得。

郑智聪[9](2020)在《我国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估制度研究》文中认为质量是研究生教育的生命线。《关于加强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质量保证和监督体系建设的意见》明确指出“面对高层次人才培养的新形势,提高质量是研究生教育改革和发展最核心最紧迫的任务。”由此可见,全面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已成为当前我国研究生教育发展的核心。我国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估制度作为规范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估活动的重要支撑条件和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保障研究生教育质量、规范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估活动和引导高校质量文化培育方面具有关键作用。因此,我国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估制度问题是政府、社会和研究生培养部门共同关注的问题,是高等教育学学科前沿问题。本研究以我国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估制度为研究的对象和起点,综合运用文献研究、历史分析和政策文本分析等研究方法,遵循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原则,按照“价值分析——历史沿革——现状描述——问题分析——建议提出”的研究思路,对我国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估制度展开研究。首先,通过梳理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并明确研究的核心概念,为我国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估制度的深入研究奠定基础;其次,从理论出发,分析了我国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估制度的作用和价值;再次,在解读评估政策文本的基础上探究了我国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估制度的历史演进进程,认为制度的发展经历了探索、形成、推进和系统构建四个阶段;接着,借鉴新制度经济学相关理论与国内学者对制度概念的相关界定,基于正式制度、非正式制度和组织体系的评估制度分类,从三个维度出发,深入分析了我国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估制度的现状与问题,并对制度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进行探究;最后,在制度现状与问题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完善我国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估制度的建议:通过系统设计和完善评估法律法规、适时颁布评估政策文件以满足实践需要、关照其他制度创新主体的利益来健全我国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估正式制度;以科学的质量观为先导、以正确的评估观为基础,通过创新评估理念及重塑评估文化来加强我国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估非正式制度建设;以转变政府、高校和社会的角色及职能为关键来完善我国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估组织体系。

徐文秀[10](2019)在《英国职前教师教育课程设计与实施个案研究 ——以伦敦大学学院中学英语PGCE课程为例》文中认为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国际竞争加剧,世界主要国家都把提高教师质量提升到国家发展的战略和政策高度,“新教师教育改革”趋势正在形成。近年来,我国教师教育改革步伐加快,在完善教师资格制度和师范专业认证制度基础上,正在着力推进教师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提升教师培养质量,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教育部文件提出,“大力提高教师培养质量成为我国教师教育改革发展最核心最紧迫的任务”(教育部,2014)。为提升教师培养质量,很多师范大学正在建立“大学——政府——学校”协同创新培养教师的模式,加强教育实践在教师培养中的作用。但如何改革传统师范专业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建立与新模式相适应的课程教学体系成为当前教师教育课程改革需要破解的核心问题。英国在上个世纪80年代中后期就开始现代教师教育改革,建立了国家教师教育管理体系,并改革高等教育机构职前教师教育课程,建立了基于实践的高等教育机构与学校合作的教师培养模式。研究英国职前教师教育课程实施情况,对于我国教师教育课程改革和创新教师培养模式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价值。本研究对英国职前教师教育课程实施提出了四个方面的研究问题。第一,英国教师教育课程的培养目标和理念是怎样的?第二,英国教师教育课程是如何组织实施的?即:该课程如何组织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培养教师的专业能力?第三,英国教师教育课程实施的效果与影响因素有哪些?第四,英国教师教育课程实施为我国教师教育课程改革提供哪些启示和借鉴?研究者利用到英国伦敦大学学院访学的机会,以世界教育领域排名第一位的伦敦大学学院教育学院的中学英语PGCE课程(Postgraduate Certificate in Education,简称PGCE课程)为个案,通过课堂观察、访谈、调查问卷和课堂录像观察与文本分析等方法,对该学院PGCE课程教学组织和实施进行考察,获得关于英国PGCE课程实施的系列有价值的发现,为我国教师教育课程改革和建设提供参照和建议。首先,英国PGCE课程是在大学和实习学校两种不同情境下开展的教师教育课程。大学的PGCE课程教学一体化设计是教师教育课程实施的关键和主导环节。通过对大学课程教学研究发现,英国PGCE课程以培养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批判反思能力为目标取向,以主题单元组织课程教学内容,以两个目标为线索组织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教学内容包括:学科教学技能与学科理解、一般教学技能与学会教学的方法、课程政策与教学、学生知识与教育价值观、自我知识与职业认同等。教学活动分为三个不同层次:学生观察体验活动、实践反思活动和理论反思活动。以培养教学能力为目标的主题单元一般组织学生观察体验、实践反思两个层次的教学活动;以培养批判反思能力为主要目标的主题单元,一般组织学生阅读观察、个人经验反思和理论反思三个层次的教学活动。对PGCE课程实施研究的另外一个重要发现是,该课程丰富和发展了“反思”的内涵,既包括实践活动反思(元认知),也包括理论反思,同时也包括对个人经验史的反思。其次,通过对英国PGCE课程大学与实习学校两种情境下的教师培养活动研究发现,教师培养活动流程包括集体教学活动(如大学的学科讲座)、小组研讨活动(导师组讨论和小组研讨)、教学实践和个人反思活动(任务与作业)。对这个培养流程进一步分析发现,英国PGCE课程教师培养模式是一种建立在实践和社会互动的教师学习与发展理念基础上的教师培养模式。它以动态发展的“语境主义知识观”和“情境学习理论”为理论基础,突出学生在实践和教学发展中的主体地位,导师(大学和学校)是促进学生在专业共同体情境下学习和发展的技能示范者、教学活动指导者和反思促进者。研究还发现,英国教师教育课程严格遵照国家《教师标准》(2011版)和《职前教师教育标准和支持建议》(2016版)要求,紧紧围绕中小学校《国家课程标准》内容和要求组织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同时鲜明地体现和坚持大学的学科教育思想和专业教育特色,是大学专业性与国家管理体系的协商统一。本研究还对伦敦大学学院PGCE课程实施的效果和影响因素进行了综合分析。伦敦大学学院所有PGCE课程都被教育标准局评价为“优秀”,该评价结果涵盖教师培养质量、课程教学质量和领导与管理三个方面。对学生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学生对PGCE课程教学效果很满意,认为自己能够自信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经常对教学活动进行不同形式的反思。学生们认为教学实践对发展教学能力很重要,大学导师对发展教学能力最有帮助,学校指导教师和其他教师也有帮助,但具体情况差异很大;对大学与实习学校的沟通和衔接情况满意度一般。通过开放式问卷和访谈发现,大伦敦地区(Greater London)学校教师流动率很高,导致大学与实习学校合作关系缺乏稳定性。国家管理评价机制使培养机构和学生过度关注教学行为,导致课程教学受到限制,抑制教学能力自主发展。另外,PGCE课程的学制时间较短,与学生本科教育关联性不强,也是影响PGCE课程学生理论与实践结合能力发展的因素之一。最后,研究提出了对我国教师教育课程教学改革和教师培养的启示和建议。首先,师范大学的教师教育课程设计要紧密围绕中小学教育教学需求,为解决基础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设计课程内容和创新教学活动,建立成果导向的课程设计与实施模式。其次,要充分发挥教师教育者的专业引领示范作用,加强教师教育团队合作,凝练学科教育思想,从整体上进行课程教学设计和创新教学活动,提升“体验观察—实践—反思”培养模式的连贯性和累积效应。同时,加强大学学术研究与教学实践的紧密结合,促进大学导师与实习学校导师们的有效沟通,基于对基础教育实践研究基础上,创新教师教育课程教学活动,提高教师培养质量。鼓励各大学结合地区需求和自身专长,提炼和创建多样化教师教育课程,培养不同层次和具有多样化专长的教师。

二、计算机辅助教学及其组织实施(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计算机辅助教学及其组织实施(论文提纲范文)

(3)基于以人为中心照护理念构建养老护理员培训课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社会化养老逐渐成为养老必然趋势
        1.1.2 养老护理员职业素质亟待改善
        1.1.3 国家政策对养老护理员培训的支持
        1.1.4 养老护理员培训现状
    1.2 研究现状
        1.2.1 泰勒原理
        1.2.2 养老护理员培训课程目标
        1.2.3 养老护理员培训课程内容
        1.2.4 养老护理员培训课程内容的组织
        1.2.5 养老护理员培训课程评价
        1.2.6 以人为中心照护的定义
        1.2.7 以人为中心照护理念在养老服务中的应用
        1.2.8 以人为中心照护理念在养老护理员培训中的应用
        1.2.9 《养老护理员国家职业标准(2019 版)》
        1.2.10 述评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1.4 研究内容和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5 技术路线
第二章 初步构建基于以人为中心照护理念的养老护理员培训课程
    2.1 总结以人为中心照护理念的内涵及其在养老护理员照护实践中的应用策略
        2.1.1 研究方法
        2.1.2 研究过程
        2.1.3 研究结果
    2.2 总结我国养老护理员的培训需求
        2.2.1 研究方法
        2.2.2 研究过程
        2.2.3 研究结果
    2.3 初步构建基于以人为中心照护理念的养老护理员培训课程
        2.3.1 研究方法
        2.3.2 研究过程
        2.3.3 研究结果
第三章 完善基于以人为中心照护理念的养老护理员培训课程
    3.1 研究方法
    3.2 专家函询过程
        3.2.1 设计函询问卷
        3.2.2 遴选专家条件
        3.2.3 专家函询数据处理
    3.3 专家函询结果
        3.3.1 专家一般资料
        3.3.2 专家积极程度
        3.3.3 专家权威程度
        3.3.4 专家协调程度
        3.3.5 专家函询结果
第四章 讨论
    4.1 课程构建的科学性分析
    4.2 培训课程的内容分析
        4.2.1 培训目标
        4.2.2 培训内容
        4.2.3 培训内容的组织
        4.2.4 培训评价
第五章 结论
    5.1 研究结论
    5.2 本研究创新点和局限性
        5.2.1 本研究创新点
        5.2.2 本研究局限性
    5.3 建议与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 以人为中心照护理念在养老护理员照护能力培训中的应用进展
    1 以人为中心照护的概述
        1.1 以人为中心照护的概念
        1.2 以人为中心照护的内涵
    2 以人为中心照护理念在养老护理员照护能力培训中的应用
        2.1 生活照护能力培训
        2.2 沟通能力培训
        2.3 痴呆症精神行为症状管理能力培训
    3 小结
    参考文献
附录一 “基于以人为中心照护理念的养老护理员培训课程”第一轮函询问卷
附录二 “基于以人为中心照护理念的养老护理员培训课程”第二轮函询问卷
附录三 基于以人为中心照护理念的养老护理员培训课程
致谢
本人简介及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4)基层税务部门公务员培训研究 ——以Z县税务局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前言
    (一)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1.研究的背景
        2.研究的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1.国内税务公务员培训研究
        2.国外税务公务员培训研究
    (三)研究内容与方法
        1.主要研究内容
        2.主要研究方法
    (四)创新之处与不足
        1.主要创新
        2.主要不足
二、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一)相关概念界定
        1.公务员培训
        2.基层税务部门
    (二)相关理论
        1.培训需求分析理论
        2.学习型组织理论
        3.人力资本理论
三、Z县税务部门公务员培训的现状
    (一)Z县税务部门培训概况
        1.Z县税务部门机构设置概况
        2.Z县税务部门人力资源概况
        3.Z县税务部门培训开展情况
    (二)调查问卷情况汇总
        1.调查样本的基本特征的统计结果
        2.调查样本关于现行培训开展感受的统计结果
        3.调查样本对培训存在问题及建议的统计结果
        4.本次调查问卷设计及统计的局限性
四、Z县基层税务部门教育培训存在的问题
    (一)培训观念未与时俱进
        1.绩效考核导向与培训长期效益背离
        2.错误的培训福利化思想倾向严重
    (二)培训组织缺乏科学规划
        1.培训组织部门未专人专岗
        2.培训组织缺乏系统安排
        3.工学矛盾未能得到妥善处理
        4.培训兼职师资力量薄弱
    (三)培训内容、形式设计不合理
        1.培训内容与实际业务需求不匹配
        2.培训班设计未参考个性化需求
        3.培训形式单一影响参训感受
    (四)培训过程缺乏监督
        1.培训立项缺乏目标导向
        2.培训开展过程监督不力
        3.培训评估机制未建立
    (五)培训成果运用不到位
        1.参训情况与职业发展不挂钩
        2.培训成果激励机制欠缺
五、进一步完善基层税务部门公务员培训的对策建议
    (一)树立人才兴税培训理念
        1.自上而下提升培训站位
        2.自下而上倡导职业生涯规划
    (二)完善教育培训机制建设
        1.结合组织需要制定培训规划
        2.组织部门专人专职负责培训工作
        3.合理捋顺教育培训层次与分工
    (三)细致做实培训项目管理
        1.明确目标导向,精准定位培训
        2.“任务+成长”,确定参训人员
        3.细化培训内容,分级分类培训
        4.创新培训方式,推广网络培训
        5.注重组织实施,加强过程监控
        6.多方反馈评估,供需良性互动
    (四)完善运用促进培训成果转化
        1.建立学员培训档案
        2.促进培训成果转化
        3.加强培训结果运用
结语
参考文献
    一、着作类
    二、期刊类
致谢
附录 Z县税务系统公务员培训现状调查问卷

(5)长江经济带水环境审计协同问题及对策研究 ——以三峡库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与问题提出
        1.1.2 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文献述评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
    1.5 可能的创新之处
第2章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水环境审计内涵及内容框架
        2.1.2 水环境审计作用机制及模式
        2.1.3 水环境审计协同及功能定位
    2.2 理论基础
        2.2.1 可持续发展战略理论
        2.2.2 国家治理与审计监督
        2.2.3 协同理论与审计协同
第3章 水环境审计现状及问题:基于审计公告的分析
    3.1 基于审计公告的水环境审计实施方案
        3.1.1 水环境审计的主体客体
        3.1.2 水环境审计的主要内容
        3.1.3 水环境审计的技术方法
    3.2 基于审计公告的水环境审计结果分析
        3.2.1 水环境审计数量分析
        3.2.2 水环境审计质量分析
    3.3 长江经济带水环境审计及其协同现状
        3.3.1 长江经济带水环境审计实施现状
        3.3.2 长江经济带水环境审计协同现状
第4章 长江经济带水环境审计协同案例分析:以三峡库区为例
    4.1 三峡库区经济发展及水质情况
        4.1.1 三峡库区经济概况
        4.1.2 三峡库区水质情况
    4.2 三峡库区水环境审计协同现状调查
        4.2.1 问卷调查内容设计
        4.2.2 问卷调查具体实施
        4.2.3 问卷调查结果统计
    4.3 三峡库区水环境审计协同结果分析
        4.3.1 水环境审计协同认知程度不够
        4.3.2 水环境审计协同运行基础薄弱
        4.3.3 水环境审计协同技术方法落后
        4.3.4 水环境审计结果协同运用不佳
        4.3.5 水环境审计协同配套措施缺位
第5章 优化长江经济带水环境审计协同的对策建议
    5.1 厘清水环境审计协同内容体系
        5.1.1 长江经济带水环境审计战略协同
        5.1.2 长江经济带水环境审计管理协同
        5.1.3 长江经济带水环境审计操作协同
    5.2 完善水环境审计协同运行机制
        5.2.1 长江经济带水环境审计协同决策机制
        5.2.2 长江经济带水环境审计协同执行机制
        5.2.3 长江经济带水环境审计协同激励机制
    5.3 创新水环境审计协同技术方法
        5.3.1 搭建长江经济带水环境审计协同云平台
        5.3.2 搭建长江经济带水环境审计大数据系统
    5.4 着力水环境审计结果应用协同
        5.4.1 长江经济带水环境审计结果公告协同
        5.4.2 长江经济带水环境审计结果整改协同
        5.4.3 长江经济带水环境审计结果问责协同
    5.5 培养水环境审计协同专业人才
        5.5.1 长江经济带水环境审计人力资源协同
        5.5.2 长江经济带水环境审计队伍优化建设
第6章 研究结论与未来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关于三峡库区水环境审计协同现状的调查问卷
附录B 关于三峡库区水环境审计协同现状调研的截图
附录C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目录
致谢

(7)美国中小学教师的在线培训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研究缘起
        (一)价值凸显:在线培训是中小学教师职后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
        (二)现实问题:我国中小学教师在线培训模式存在急需解决的问题
        (三)理论困惑:针对“中小学教师”在线培训模式的研究不够突出
        (四)他者参照:美国中小学教师在线培训模式具有较强借鉴性
    二、概念界定
        (一)中小学教师职后培训
        (二)在线培训
        (三)在线培训模式
    三、文献综述
        (一)关于国内中小学教师培训模式的研究
        (二)关于国外中小学教师培训模式的研究
        (三)研究述评
    四、理论基础
        (一)系统论
        (二)成人教育理论
    五、研究设计
        (一)研究问题
        (二)研究目标
        (三)研究内容
        (四)研究方法
        (五)研究步骤
第一章 美国中小学教师在线培训模式的发展进程
    一、萌芽期(20世纪40-60年代)
        (一)时代背景:“八年研究”对教师培训的转向
        (二)培训目标:“得到一个教师”转向“得到一个合格的教师”
        (三)模式基础: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与视听技术的发展
        (四)模式样态:肯普的非线性模式主导
    二、发展期(20世纪70-80年代)的中小学教师在线培训模式
        (一)时代背景:信息技术迅速发展对教师教育技术运用的要求提高
        (二)培训目标:提高教师对教育技术的掌握能力
        (三)模式基础: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
        (四)模式样态:史密斯-雷根的线性模式主导
    三、成熟期(20世纪90年代至今)的中小学教师在线培训模式
        (一)时代背景:全球化背景下对教师多样化要求
        (二)模式目标:教师个性化发展
        (三)模式基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
        (四)模式样态:尼文混合与肯普、史密斯-雷根模式并行
第二章 肯普的非线性在线培训模式的建构与实践运作
    一、模式的建构
        (一)建构依据: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并行
        (二)建构条件:循环设计法保障内容针对性
        (三)建构形态:四要素、双椭圆结构、三目标、九环节
    二、实践运作:eMSS中小学教师培训项目
        (一)运作准备:项目设计呈周期性
        (二)运作流程:双椭圆式运行结构
        (三)成效影响:因材施训成效显现
第三章 史密斯-雷根的线性在线培训模式的建构与实践运作
    一、模式的建构
        (一)建构依据:认知主义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结合
        (二)建构条件:形成性评价从教师需求分析起贯穿始终
        (三)建构形态:分析、策略、评价三大版块
    二、实践运作:美国教育硕士计划(美国人民大学)
        (一)运作准备:详细设计三大类培训策略
        (二)运作流程:注重以传递教学策略为培训内容及培训策略的实施
        (三)成效影响:注重教学策略的实施成效显现
第四章 尼文的混合在线培训模式的建构与实践运作
    一、模式的建构
        (一)建构依据: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并行
        (二)建构条件:利用电子信息技术保障教学每个阶段质量
        (三)建构形态:前研究、设计(再设计)、终结性评价三大板块
    二、实践运作:佐治亚州教育者准备计划
        (一)运作准备:注重计算机设备及相关技术与学习理论的融合
        (二)运作流程:注重计算机设备提供支持并保障实施
        (三)成效影响:注重教育技术与培训融合的成效显现
第五章 美国中小学教师在线培训模式的特性分析
    一、对模式的独特性分析
        (一)目标:基于大数据技术
        (二)内容:注重教师为中心
        (三)实施:关注在线实践共同体的构建
        (四)保障:聚焦多维度
    二、对模式的普适性分析
        (一)内部建构的普适性分析:教育技术对教师内生需求的支持度
        (二)外部保障的普适性分析:教师专业发展标准及保障机构聚合互动
    三、对模式的可借鉴性分析
        (一)内部建构可借鉴分析:关注教师完整生命成长
        (二)外部保障可借鉴分析:兼顾教育技术与资源的统筹和整合
第六章 美国中小学教师在线培训模式的启示
    一、目标:创新教师需求分析方法
        (一)运用大数据技术多渠道集成数据
        (二)“全息化”技术为教师精准画像
    二、内容:回归教师专业成长本原
        (一)促进教师个体生命发展
        (二)体现教师实践性工作逻辑
    三、实施:优化教师专业发展载体
        (一)优化参训教师与培训教师的交互方式
        (二)建构中小学教师在线学习共同体
    四、保障:建立多维在线培训保障体系
        (一)多元整合质量保障团体
        (二)互联整合质量保障技术
结束语
    (一)研究回顾
    (二)研究结论
    (三)研究不足和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8)对某中职文秘专业学生Office办公软件应用能力培养的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3 研究内容与设计
    1.4 概念界定
        1.4.1 文秘专业与中职文秘专业
        1.4.2 计算机应用能力与Office办公软件应用能力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关于文秘及其能力素质要求
    2.2 关于中职文秘教育的研究
    2.3 关于《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
第3章 某校文秘专业学生OFFICE办公软件应用能力及其培养情况
    3.1 该校文秘专业培养目标分析
    3.2 问卷设计与抽样
        3.2.1 问卷结构
        3.2.2 问卷信效度分析
        3.2.3 抽样和样本构成
    3.3 结果统计
        3.3.1 Office办公软件应用能力培养的描述统计
        3.3.2 Office办公软件应用能力培养的差异检验
        3.3.3 Office办公软件应用能力培养的相关性统计检验
第4章 结论与分析
    4.1 培养现状
    4.2 影响因素分析
    4.3 小结
参考文献
致谢
申请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附录

(9)我国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估制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选题缘由与研究意义
        一、选题缘由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国内外相关研究述评
        一、国内研究现状
        二、国外研究现状
        三、对已有研究成果的评价
    第三节 核心概念界定
        一、研究生教育质量
        二、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估
        三、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估制度
    第四节 研究思路与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第一章 我国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估制度的作用和价值
    第一节 我国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估制度的作用
        一、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助推器”
        二、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估活动的“规范标”
        三、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构成件”
    第二节 我国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估制度的价值
        一、具有保障研究生教育质量的价值
        二、具有促进评估活动发展的价值
        三、具有引导质量文化培育的价值
第二章 我国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估制度的发展历程
    第一节 以评估试点活动为特征的制度探索阶段(1985-1989年)
        一、政策分析
        二、制度特点
        三、质量保障作用
    第二节 以评估法律规定颁布为特征的制度形成阶段(1990-1998年)
        一、政策分析
        二、制度特点
        三、质量保障作用
    第三节 以评估活动全面开展为特征的制度推进阶段(1999-2009年)
        一、政策分析
        二、制度特点
        三、质量保障作用
    第四节 以完善质量保障体系为特征的制度系统构建阶段(2010年至今)
        一、政策分析
        二、制度特点
        三、质量保障作用
第三章 我国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估制度的现状分析
    第一节 我国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估制度的内涵
        一、我国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估正式制度
        二、我国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估非正式制度
        三、我国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估组织体系
    第二节 我国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估制度的现状
        一、正式制度处于系统构建时期
        二、多元评估观念并存且互相融合
        三、多元参与的组织体系初步形成
第四章 我国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估制度的问题及原因
    第一节 我国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估正式制度不健全
        一、评估法律体系系统性不足
        二、部分法规内容不完善
        三、政策颁布常态化有待加强
        四、制度主体政府权力过于集中
    第二节 评估非正式制度与评估正式制度发展不协调
        一、非正式制度建设需加强
        二、非正式制度与正式制度之间存在矛盾冲突
    第三节 我国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估组织体系不完善
        一、政府宏观管理职能转变不到位
        二、高校的主体作用发挥不充分
        三、社会中介评估机构地位不明确,参与度不够
    第四节 我国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估制度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制度的供需关系不平衡
        二、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有待深入
        三、传统文化强化政府权威
        四、路径依赖阻碍制度创新
第五章 完善我国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估制度的建议
    第一节 健全我国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估正式制度
        一、系统设计和完善评估法律法规
        二、适时颁布评估政策文件以满足实践需要
        三、关照其他制度创新主体的利益
    第二节 加强我国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估非正式制度建设
        一、以科学的质量观为先导
        二、以正确的评估观为基础
        三、创新评估理念
        四、重塑评估文化
    第三节 构建科学的评估组织体系
        一、政府:从控制型管理到协调型治理
        二、高校:从依赖到自觉
        三、社会中介评估机构:从象征性补充到真实性参与
结语
附录
参考文献
致谢

(10)英国职前教师教育课程设计与实施个案研究 ——以伦敦大学学院中学英语PGCE课程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导论
    一、研究的背景
        (一)国际教师教育改革的新动向
        (二)英国教师教育改革的推动
        (三)我国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诉求
    二、研究问题
    三、核心概念的界定
        (一)教师教育与职前教师教育
        (二)课程与课程实施
        (三)职前教师教育课程与实施
        (四)英国PGCE课程
    四、研究的意义
        (一)研究的理论意义
        (二)研究的实践意义
    五、研究内容
    六、研究的创新之处
第一章 文献综述
    一、教师教育价值取向的相关研究
        (一)“教学技能型”的教师教育价值取向
        (二)“全人教育”的教师教育价值取向
        (三)“反思性实践者”的教师教育价值取向
        (四)“研究型实践者”的教师教育价值取向
    二、教师教育课程内容的相关研究
        (一)教师专业知识基础的相关研究
        (二)教师专业能力的相关研究
        (三)世界各国(地区)教师专业标准内容的研究
        (四)英国教师专业标准内容的研究
    三、教师教育课程组织原则与设置的相关研究
        (一)课程的组织原则与课程类型
        (二)“集合型课程”和“融合型课程”
        (三)国际教师教育课程设置的相关研究
        (四)英国教师教育课程设置的相关研究
    四、教师教育课程实施的相关研究
        (一)一般课程实施的相关研究
        (二)教师教育课程实施的相关研究
        (三)英国教师教育课程实施的相关研究
    五、小结
第二章 研究的理论基础
    一、弗朗教师教育课程实施分析框架
        (一)弗朗课程实施分析框架的理论基础
        (二)弗朗课程实施分析框架的构成
        (三)对弗朗课程实施分析框架的评价
    二、埃利斯教师学科知识发展语境化模型
        (一)埃利斯教师知识发展模型的理论基础
        (二)埃利斯教师学科知识发展模型的构成
        (三)对埃利斯教师知识发展模型的评价
    三、本研究的理论框架建构
        (一)建构研究框架的目的
        (二)教师教育课程实施分析的内容
        (三)教师教育课程实施分析的层面
第三章 研究设计与方法
    一、研究的思路
    二、研究方法
        (一)研究方法的认识论基础
        (二)研究的方法
    三、资料收集与整理
        (一)课堂录像收集与文本转写
        (二)访谈录音转写与文本整理
        (三)调查问卷数据收集与整理
    四、研究的效度
        (一)研究过程的效度保障
        (二)研究结论的效度保障
    五、研究伦理
        (一)研究者身份公开
        (二)尊重被研究者的隐私与保密性
        (三)公正对待研究数据和资料
第四章 英国职前教师教育改革政策与管理体系
    一、英国职前教师教育改革的目标与课程要求
        (一)教师教育资质认证时期的教师培养目标与课程要求
        (二)教师教育标准化管理时期的教师教育目标与课程要求
        (三)教师教育与管理一体化时期的教师培养目标与课程要求
    二、高等教育机构主导与学校主导的教师培养途径并存格局
        (一)英国教师教育主要是本科后(Postgraduate)的专业教育活动
        (二)高等教育机构主导(HEI-led)与学校主导(School-led)的多种教师培养途径的形成
        (三)高等教育机构PGCE课程是最主要的教师培养途径
        (四)教师教育与教师培训:不同教师培养途径的目的和教师培养效果
    三、国家教师教育管理与质量保障体系
        (一)教师教育管理机构:从教师培训局到国家教学与领导学院
        (二)教师教育评价机构:教育标准局
第五章 伦敦大学学院职前教师教育概况
    一、伦敦大学学院教育学院机构概况
    二、伦敦大学学院教师教育发展现状
        (一)研究生教育证书PGCE课程
        (二)合作开展学校主导的教师教育课程
        (三)教学第一项目
    三、伦敦大学学院PGCE课程与教学
        (一)早期教育教师课程
        (二)小学教师教育课程
        (三)中学教师教育课程
        (四)义务教育阶段后教师教育课程
    四、伦敦大学学院职前教师教育质量保障与管理
        (一)大学战略与政策的顶层设计
        (二)机构设置与人员组织的保障
        (三)基于实践的PGCE课程一体化方案
        (四)职前教师教育人员培训制度
        (五)学生评价与反馈机制
第六章 伦敦大学学院英语PGCE课程目标与设计
    一、伦敦大学学院英语PGCE课程目标
    二、伦敦大学学院英语PGCE课程设置与结构
        (一)PGCE课程设置
        (二)PGCE课程结构
        (三)PGCE课程要素的时间安排
    三、伦敦大学学院英语PGCE课程设计
        (一)学科教学
        (二)专业教育
        (三)教育实践
第七章 伦敦大学学院英语PGCE课程的组织实施
    一、学科教学内容的组织实施
        (一)学科教学内容覆盖的范围与领域
        (二)学科教学内容在各个主题单元的组织实施
        (三)学科教学内容组织实施的特征
    二、学科教学活动的组织实施
        (一)学科教学活动的类型构成
        (二)学科教学活动在各个主题单元的组织实施
        (三)学科教学活动组织实施的模式与功能分析
    三、培养教学能力与批判反思能力是学科教学实施的目标取向
        (一)培养教师的教学能力
        (二)培养教师的批判反思能力
    四、伦敦大学学院英语学科教师的培养活动流程
        (一)主题教学:师生集体学习,发挥导师的示范与指导作用
        (二)导师组研讨:导师指导下的小组合作模拟教学
        (三)教育实践:从辅助教学到独立教学
        (四)任务与作业:基于实践的个人反思
    五、专业教育与实践的实施
        (一)专业教育的实施
        (二)专业实践的实施
    六、伦敦大学学院英语PGCE课程的评价
        (一)学科教学的评价
        (二)学科教育实践的评价
        (三)专业教育与实践的评价
第八章 伦敦大学学院英语PGCE课程实施的特征分析
    一、课程实施紧扣国家政策和中小学教学实际
        (一)课程设置与结构遵照《教师标准》与《职前教师培训标准》要求
        (二)课程内容组织与实施围绕《教师标准》与《职前教师培训标准》的要求
        (三)贯彻“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原则
    二、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一体化课程设计与实施
        (一)课程教学人员的融合
        (二)教学情境的融合
        (三)课程内容与教学活动的融合
    三、基于专业共同体的反思性实践者教师培养模式
        (一)在教学实践中培养反思性实践者
        (二)在专业共同体的社会互动中学习与发展
    四、大学的专业教育思想与国家政策的协商统一
        (一)基于学术研究凝练专业教育思想
        (二)利用前沿研究成果创新教师培养路径
        (三)鲜明地阐释学科教学价值信念
        (四)重视学生在实践与批判反思中的主体地位
第九章 伦敦大学学院英语PGCE课程实施的效果和影响因素
    一、伦敦大学学院英语PGCE课程实施的效果分析
        (一)教育标准局对伦敦大学学院PGCE课程的评价
        (二)PGCE课程学生和相关学校对课程教学的评价
    二、伦敦大学学院PGCE课程实施的影响因素
        (一)英国教师教育政策的影响
        (二)国家教师教育管理与评价机制的影响
        (三)伦敦地区的社会状况和合作学校的因素
        (四)英国高等教育机构PGCE课程本身的因素
    三、伦敦大学学院PGCE课程实施效果与影响因素的总体分析
第十章 结论与借鉴
    一、结论
        (一)“反思性实践者”的教师发展价值取向
        (二)融合型课程的一体化设计与组织原则
        (三)基于共同体情境与社会互动的教师学习理念与发展模式
        (四)鲜明地体现大学的专业教育特色和学科教学思想
        (五)教师教育课程实施严格遵照国家政策与要求
    二、借鉴
        (一)以基础教育教学需求为导向明确教师教育课程目标
        (二)重视教师教育课程一体化设计,促进“体验观察—实践—反思”环节的连贯性
        (三)加强教师教育团队合作,促进教师教育课程资源的融合
        (四)建立学术研究与教学实践循环互补机制
        (五)创新基于实践的教师培养模式,使教师教育课程特色化发展
结语
    一、研究的反思
    二、研究的局限和不足
        (一)研究样本的覆盖程度稍显欠缺
        (二)研究的深入程度不足
        (三)对我国教师教育课程现状探究不足
    三、研究的启示和建议
        (一)研究启示
        (二)研究建议
参考文献
    一、中文文献
    二、英文文献
附录
    附录一 TRANSCRIBER1.04课堂录像转写标注符号代码表
    附录二 伦敦大学学院PGCE课程英语学科教学内容及时间表
    附录三 导师组研讨活动内容与流程
    附录四 学生小组研讨活动内容与流程
    附录五 英国PGCE课程实施效果与影响因素调查问卷与访谈提纲
    附录六 30年来英国教师教育政策文件、管理机构及培养途径表
    附录七 英语学科主题讲座5课程录像转写文本
后记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着作情况

四、计算机辅助教学及其组织实施(论文参考文献)

  • [1]中职艺术专业综合实践课程开发现状调查及问题对策研究 ——以数字媒体综合实践课程为例[D]. 郭品. 南京师范大学, 2021
  • [2]H省税务系统公务员初任培训管理研究[D]. 张昊. 哈尔滨工程大学, 2021
  • [3]基于以人为中心照护理念构建养老护理员培训课程[D]. 姚祺雯. 河北大学, 2021(09)
  • [4]基层税务部门公务员培训研究 ——以Z县税务局为例[D]. 朱敏. 曲阜师范大学, 2021
  • [5]长江经济带水环境审计协同问题及对策研究 ——以三峡库区为例[D]. 刘鑫. 重庆工商大学, 2021(09)
  • [6]兵棋推演在灾难救援训练中的应用现状及对海上机动卫勤分队训练的启示[J]. 龙希莎,王毅欣,李峰,甘辉亮,桂莉. 中华航海医学与高气压医学杂志, 2021(02)
  • [7]美国中小学教师的在线培训模式研究[D]. 仇淼. 西南大学, 2021(01)
  • [8]对某中职文秘专业学生Office办公软件应用能力培养的调查研究[D]. 于彩仙.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 2020(08)
  • [9]我国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估制度研究[D]. 郑智聪. 南京师范大学, 2020(04)
  • [10]英国职前教师教育课程设计与实施个案研究 ——以伦敦大学学院中学英语PGCE课程为例[D]. 徐文秀. 东北师范大学, 2019(04)

标签:;  ;  ;  ;  ;  

计算机辅助教学及其组织实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