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学校体育与终身体育(论文文献综述)
李浩[1](2021)在《“体教融合”视域下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培养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国家教育质量的不断提高,生活水平不断攀升,在国家形式大好的背景之下,学生体质问题逐渐暴露在大众的视野,学生体质的不断下降成为了国家急需解决的问题,体教融合应时而生,新时期体育以体育课程为基础搭载终身体育的思想以新的面貌进入校园,体育也重新得到了重视,但是大部分中小学在体育课上只注重一些专业技能的学习,并没有注入终身体育的思想,只做到了形像,而神不似,因此如何深入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对新时期学校体育尤为重要。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发现大部分被中小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比较低,"体教融合"和学校体育的结合只做到了表面化。因此本文通过研究得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分析并发现体教融合背景下,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尤为重要。
周广锋[2](2021)在《学校体育目标对大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影响分析》文中研究说明通过阅读相关文献资料,探求在学校体育目标指引下,终身体育意识是否可以受到影响,学校体育目标与大学生终身体育之间存在着何种关系。研究发现,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学校体育目标(运动参与目标、运动技能目标、身体健康目标、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目标)仍然是培养在校大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有效举措,学校体育目标的实施效果是实现大学生终身体育的强有力基础。
林峻先[3](2021)在《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与大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研究》文中提出伴随国家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持续深化,以及终身体育意识的广泛普及,如何提升大学生体育运动兴趣和意识,加强学生体育运动能力,改善终身体育教学质量,保证学生真正养成参与体育锻炼的长期习惯,已然成为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关键内容。本文基于终身体育基本内涵,分析了终身体育意识对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性,阐述了高校体育教学改革面临的困境[1],提出了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与大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培养对策。
连克杰,王星明,孙绍生[4](2021)在《论增强体质为导向的学校体育教育改革与实践》文中研究说明目前我国学校体育改革虽取得一定成果,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快乐体育、终身体育、健康意识等虽已取得一定成绩,但学生体质这一根本目标和指标则反映出这些尚未落实到位。以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为教学内容,体育与健康的学科核心素养为目标,结合国内外学校体育研究成果,探讨了我国当前学校体育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和以增强体质为导向的学校体育教育所起的理论作用,旨在提高学校体育教育工作者对体质概念和意义的认识,初步奠定学校体育的理论基础,使学校体育工作更好地得到发展。
冯棠棠[5](2021)在《试论校园体育文化对小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校园体育文化,是在学校这一特定的范围内所呈现的一种育人文化氛围,是学校体育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的总和。终身体育,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一生自觉主动地参与体育锻炼;二是让终身体育意识在学习、生活和工作中起着激励的作用。本文从物质层面、制度层面、精神层面三个方面论述了校园体育文化对小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影响。
许之星,夏思永[6](2021)在《“体教融合”视野下体育教育共同体的构建——基于社会系统理论》文中指出"深化体教融合"理念旨在让体育回归教育。促进教育与体育深度融合,在实践中则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形成体育教育共同体。当前我国的体育教育共同体主要有四个问题:学校体育"脱离实际、走不出去",家庭体育"意识淡薄、量小力微",社会体育"知易行难,活力不足",功利教育观遮蔽体育情感。文章以社会系统理论为视角,研究家庭、学校、社会和情感系统运作的独特性及其开展体育教育的特殊需求、优势、责任与义务,基于落实"深入体教融合"提出三大对策:强化系统互动,促进结构耦合;夯实共同体之基,培育体育情感;落实主体责任,补足实践短板。
聂真新,刘坚,高飞[7](2021)在《中考体育改革:源流、价值与路径》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教育评价事关教育发展方向和成效,有什么样的评价指挥棒,就有什么样的办学导向。在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进程中,随着中考体育改革工作的不断深化,回溯其发展历程,审视价值引领与实践导向对未来体育升学考试的理论与实践具有重要参考意义。运用文献资料法与历史研究法进行系统研究后发现,中考体育改革主要历经了起始、发展、深化3个阶段,"实事求是,以生为本,勇于创新"是中考体育改革30年实践的重要启示;其价值依归于"以评促教,以体育人",这也是中考体育改革的出发点、导向图、动力源和落脚点。中考体育改革的价值体现在协同五育并举的教育价值,促进三方认同的社会价值,彰显终身体育的个人价值等3个方面;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是中考体育改革的认识论起点,实事求是是中考体育改革的方法论基础。基于此,其未来发展应从持续提升分值,落实评价体系,促进体教融合3个路径展开。
鞠文强[8](2021)在《青少年体育素养培育体系的建构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青少年时期作为个体成长过程中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个体在该段时期所接受的体育教育对其体育素养的培育具有重要意义。虽然我国已关注到体育素养的培育,但受种种因素影响,我国尚未建构成熟的青少年体育素养培育体系。基于青少年体育素养的现状,本文尝试从文化建构、意义建构、价值共识建构等角度出发,探讨青少年成长中体育价值涵养与体育素养培育体系的建构机制。研究认为:面对由"重文轻武""体育属男性""工具理性"等文化观念对青少年体育教育所产生的消极影响,促进本土化、全方位、全员化的文化建构便成为青少年体育价值与体育素养的本土化建构核心;结合"生命历程理论""三生教育""五育融合"建构青少年体育教育的终身意义、生命意义、综合意义,是青少年体育价值与体育素养的动态化体系建构之根本;由价值认同与价值认异建构的价值共识,为青少年体育价值与体育素养的普及化体系建构提供了关键保障。
胡永红,黄春神[9](2021)在《从身体改造到生命整全——改革开放后生物观和全人观学校体育思想述评》文中研究说明改革开放后,我国学校体育思想随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教育、体育等发展而不断演进并逐渐形成了中国特色学校体育思想体系,对我国学校体育事业产生深远影响.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对改革开放40余年学校体育思想体系进行梳理和评价.结论认为,改革开放后,我国学校体育逐渐完成了从单向的生物观思想体系到多维的全人观思想体系的提升,共同形成了以"健康第一"为主线,融体质教育、运动技能教育、终身体育、快乐教育等为一体的思想内容体系.身处"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我国学校体育思想既需在变革中传承,也要在传承中守正创新,不断引领学校体育事业开创新局面.
崔李明[10](2021)在《体育课对中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研究——以芜湖市田家炳实验中学为例》文中研究说明该文以芜湖市田家炳中学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分析体育课对中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培养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体育课培养中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对策与建议。结果表明,当前芜湖市田家炳中学在学生体育锻炼行为习惯、兴趣动机、终身体育认知、体育课作用影响等方面存在问题。基于此,该文针对芜湖市田家炳中学提出以下建议:加大宣传,增强学生体育锻炼意识;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激励学生坚持练习;加强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渗透;加强对体育课与体育活动的组织与管理;加强对特色运动的开展与宣传,带动学校体育的发展。
二、学校体育与终身体育(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学校体育与终身体育(论文提纲范文)
(1)“体教融合”视域下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培养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问题的提出 |
2“体教融合”与终身体育 |
2.1“体教融合” |
2.2 终身体育 |
3 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培养的制约因素 |
3.1 教学体系呆板,教育理念陈旧 |
3.2 课程教学内容落后,忽视个性发展 |
4“体教融合”背景下,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对策 |
4.1 学校教育改革,深化终身体育认知 |
4.2 培养学生体育兴趣,建立终身体育情感 |
4.3 开展体育竞赛,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 |
4.4 完善体育学习评价,提高学生锻炼动机 |
5 结语 |
(2)学校体育目标对大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影响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2 学校体育目标与存在问题 |
2.1 学校体育目标 |
2.2 学校体育目标存在问题 |
2.2.1 目标要求略有模糊 |
2.2.2 过于求全的目标设置 |
2.2.3 目标与实践出现偏差,不易有效完成 |
3 终身体育概念与大学生终身体育意识 |
3.1 终身体育概念 |
3.2 大学生终身体育意识 |
4 学校体育目标对大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影响分析 |
4.1 运动参与目标对大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影响分析 |
4.2 运动技能目标对大学生终身体育的影响分析 |
4.3 身体健康目标对大学生终身体育的影响分析 |
4.4 心理健康目标对大学生终身体育的影响分析 |
4.5 社会适应目标对大学生终身体育的影响分析 |
5 结语 |
(3)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与大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与大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培养存在的关联 |
二、终身体育意识对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性 |
(一)有助于培养更多体育人才 |
(二)有助于生成特色体育理论 |
三、高校体育教学改革面临的困境 |
(一)体育教学模式过于单一化 |
(二)体育教学内容缺乏合理性 |
(三)体育教学工作有效性不足 |
(四)体育教学活动多样性的缺失 |
四、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与大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培养对策 |
(一)强化体育教学乐趣,提升体育运动参与意识 |
(二)基于体育热点项目,充分渗透终身体育意识 |
(三)创设体育文化环境,提高终身体育长远效益 |
(四)构建体育活动小组,优化终身体育活动形式 |
五、结语 |
(4)论增强体质为导向的学校体育教育改革与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一、体质的概念和范畴 |
二、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 |
三、增强体质为导向的学校体育教学方法的创新 |
四、增强体质为导向的学校体育与运动习惯的养成 |
五、增强体质为导向的学校体育与终身体育 |
(5)试论校园体育文化对小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一、校园体育文化与终身体育之间的关系 |
二、校园体育文化对小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影响 |
1.校园体育物质文化对小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影响 |
(1)体育设施和场地 |
(2)师资队伍 |
(3)体育环境 |
2.校园体育制度文化对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影响 |
(1)体育规章制度 |
(2)教学课程制度 |
(3)竞技比赛活动制度 |
3.校园体育精神文化对小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影响 |
(1)体育思想观念 |
(2)体育知识 |
(3)体育风尚 |
(6)“体教融合”视野下体育教育共同体的构建——基于社会系统理论(论文提纲范文)
1 社会系统:“体教融合”共同体的理论基础 |
1.1 社会系统分化:“家校社”教育同质化纰缪的理论审视 |
1.2 “系统-环境”思维:功能系统的运行方式 |
1.3 家庭、学校与社会:“体教融合”共同体的要素系统 |
(1)家庭系统。 |
(2)学校系统。 |
(3)社会系统。 |
2 体育情感:“体教融合”共同体的联结纽带 |
2.1 体育情感的内涵和二元符码 |
2.2 教育中的体育情感缺位 |
3 “体教融合”共同体的构建对策 |
3.1 强化系统互动,促进结构耦合 |
3.1.1 完善立法,赋予家庭与社会体育教育应有地位 |
3.1.2 重视差异,理顺各系统的权责分工关系 |
3.1.3 细化制度,提升“家—校—社”体育教育合作层次 |
3.2 培育体育情感,强化共同体的精神纽带 |
3.2.1 依托课程思政建设践行“健康第一”教育理念 |
3.2.2 培养多维体育情感,激发多元体育行动 |
3.3 转变教育理念,落实教育主体责任 |
3.3.1 家长积极表率,成为终身体育理念实践者 |
3.3.2 学校转变理念,树立体育是育人“关键环节”的地位 |
3.3.3 社区责无旁贷,积极纳入体育教育全过程 |
4 结语 |
(7)中考体育改革:源流、价值与路径(论文提纲范文)
1 中考体育改革的源流 |
1.1 中考体育改革的起始:体育加试 |
1.2 中考体育改革的发展:体育升学考试 |
1.3 中考体育改革的深化:云南中考体育100分 |
2 中考体育改革的价值 |
2.1 中考体育改革的价值依归于“以评促教,以体育人” |
2.2 中考体育改革的价值取向 |
2.2.1 教育价值:五育并举,协同育人 |
2.2.2社会价值:三方认同,义利并举 |
2.2.3 个人价值:终身体育,身心双赢 |
3 中考体育改革的路径 |
3.1 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是中考体育改革的认识论起点 |
3.2 实事求是是中考体育改革的方法论基础 |
3.3 中考体育改革的路径选择 |
3.3.1 以“云南经验”为试点全面提升体育分值比重 |
3.3.2 以“云南中考体育改革方案”为准绳科学落实评价体系 |
3.3.3 以教学、锻炼、竞赛为手段协同推进体教融合 |
4 结束语 |
(8)青少年体育素养培育体系的建构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文化建构:青少年体育价值与体育素养的本土化体系建构之核心 |
1.1 正视“重文轻武”传统文化观念影响,全方位建构体育文化 |
1.2 克服体育“属男性”性别文化观念,全员化建构体育文化 |
1.3 调节教育功利文化氛围,全面化建构体育文化 |
2 意义建构:青少年体育价值与体育素养的动态化体系建构之根本 |
2.1 推进积极“锁定”,建构体育价值与体育素养的终身意义 |
2.2 融合“三生教育”,建构体育价值与体育素养的生命意义 |
2.3 推进“五育融合”,建构体育价值与体育素养的综合意义 |
3 价值共识建构:青少年体育价值与体育素养的普及化体系建构之关键 |
3.1 价值认同与体育素养培育体系价值共识的建构 |
3.2 价值认异与体育素养培育体系价值共识的建构 |
4 结 语 |
(9)从身体改造到生命整全——改革开放后生物观和全人观学校体育思想述评(论文提纲范文)
1 追求身体的改造:生物观学校体育思想体系 |
1.1 体质中心思想 |
1.2 运动技能思想 |
2 崇尚生命的整全:全人观学校体育思想体系 |
2.1 快乐体育思想 |
2.2 健康第一思想 |
2.3 终身体育思想 |
3 结语 |
(10)体育课对中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研究——以芜湖市田家炳实验中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1 研究对象和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研究方法 |
1.2.1 文献资料法 |
1.2.2 专家访谈法 |
1.2.3 问卷调查法 |
1.2.4 数据统计法 |
2 体育课对中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培养的现状 |
2.1 调查分析 |
2.1.1 中学生体育锻炼行为情况 |
2.1.2 中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与动机情况 |
2.1.3 中学生对体育课及终身体育意识的了解情况 |
2.1.4 中学生课后体育活动的参与情况 |
2.1.5 中学生排球运动开展情况 |
2.2 存在的问题 |
2.2.1 学生体育锻炼习惯未能养成 |
2.2.2 学生对体育课兴趣与动机偏低 |
2.2.3 学生对终身体育认知不足 |
2.2.4 体育课对学生体育锻炼持续影响不高 |
3 结论与建议 |
3.1 结论 |
3.2 建议 |
3.2.1 加大宣传,增强学生体育锻炼意识 |
3.2.2 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激励学生坚持练习 |
3.2.3 加强对学会生终身体育意识的渗透 |
3.2.4 加强对体育课与体育活动的组织与管理 |
3.2.5 加强对特色运动的开展与宣传,带动学校体育的发展 |
四、学校体育与终身体育(论文参考文献)
- [1]“体教融合”视域下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培养的研究[J]. 李浩. 内江科技, 2021(12)
- [2]学校体育目标对大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影响分析[J]. 周广锋. 当代体育科技, 2021(36)
- [3]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与大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研究[J]. 林峻先.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21(12)
- [4]论增强体质为导向的学校体育教育改革与实践[J]. 连克杰,王星明,孙绍生. 教育教学论坛, 2021(41)
- [5]试论校园体育文化对小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影响[J]. 冯棠棠. 基础教育论坛, 2021(29)
- [6]“体教融合”视野下体育教育共同体的构建——基于社会系统理论[J]. 许之星,夏思永.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2021(05)
- [7]中考体育改革:源流、价值与路径[J]. 聂真新,刘坚,高飞.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21(09)
- [8]青少年体育素养培育体系的建构机制研究[J]. 鞠文强. 体育与科学, 2021(05)
- [9]从身体改造到生命整全——改革开放后生物观和全人观学校体育思想述评[J]. 胡永红,黄春神. 韶关学院学报, 2021(09)
- [10]体育课对中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研究——以芜湖市田家炳实验中学为例[J]. 崔李明. 当代体育科技, 202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