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论秘书学的理论性与应用性(论文文献综述)
刘玲[1](2021)在《秘书学专业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有效形式探究》文中提出应用型院校秘书学专业科研成果向教学资源转化是十分匮乏的,主要原因是秘书学专业作为新办专业整体科研水平和实力不强。要想实现科研成果向教学资源的合理转化,必须提升秘书学专业整体科研水平,最终通过课堂教学改革、实践教学应用等方式,探究培养学生科研素养的途径,达到培养创新型人才的目的。
宋凯[2](2020)在《秘书学专业培养模式中“职业化冲动”现象分析及对策探讨》文中研究表明一、秘书学专业实践型改革之路的现状我国秘书学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自2000年起,一些学校的秘书学专业开始自行提高办学层次,挂靠其他专业进行研究生层次的教学与招生[1]。经过不断努力,2012年秘书学终于被列入《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
韦健涛[3](2020)在《一带一路背景下秘书学专业人才培养探析》文中研究说明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战略部署,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各个国家的商务合作进一步加深,这对高级秘书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如何培养满足"一带一路"背景下社会需求的复合型秘书学专业人才,应当得到各个高校的重视。本文旨在结合"一带一路"背景,探究秘书学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使得高校能够培养出具有较高秘书学专业综合素质的,企业社会中真正需要的高级秘书人才。
陈艳秋,陈伟莲[4](2020)在《论秘书学专业管理学课程教学效果的改善(1)——从教师自身发力》文中研究指明管理学是提升秘书学专业学生辅助管理能力的主要课程,由于课程内容理论性强,学生产生畏难情绪,加之任课教师专业知识不足,教学方法单一,致使该课程课堂教学效果不甚理想。教师只有根据学科性质及时转变教学观念、更新教学方法,通过多种渠道进修学习,提升业务能力,才能实现管理学课程的教学目的。
叶文举,马小苏[5](2020)在《本科院校秘书学专业校园实践活动模式探索——以安徽师范大学秘书学专业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秘书学作为新兴学科,自2012年被教育部列为独立本科专业以来,尽管发展态势良好,但在人才培养目标、培养规格等方面仍有些许不足。本文通过分析与探索本科秘书学专业校园实践活动模式,力求构造优质实践模式,完善人才培养机制。安徽师范大学秘书学专业近年来发展势头强劲,连续几年专业排名本科院校首位。
邓云川[6](2019)在《基于本科专业教学质量标准的秘书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秘书学专业属于应用型专业,培养的是应用型人才。在当前国家重视本科专业教学质量标准建设,注重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背景下,秘书学专业应参照国家专业教学质量标准,根据专业特点,以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为目标,以产学合作为培养途径,以学科为基础、应用为导向构建课程体系,以行动为导向选择教学方法,以能力为取向实施教学评价,重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庞宇飞,刘永,荆欣[7](2019)在《中国秘书学理论70年研究综述》文中研究表明本文针对中国秘书学理论研究领域具有代表性的论文着作进行统计分析,在统计基础上对中国秘书学理论研究以时间节点划分为三个阶段。并针对不同阶段梳理了其中具有代表性的观点,达到综述整理中国秘书学已有研究成果的目的。
张静静[8](2019)在《本科秘书学专业课程设置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各行各业对于秘书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多,秘书专业课程建设开始成为高等学校关注的热点。构建科学、合理的秘书学专业课程设置十分重要且必要。本研究主要运用抽样调查法、访谈法、文本分析法、个案研究法等方法,对本科秘书学的专业设置进行调查分析,主要分析了高校秘书学课程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影响秘书学专业设置的因素和对策。秘书专业课程设置的对策研究包括课程目标确定的原则、课程内容选择的基本要求和基本构成、所占比例关系以及组织安排等多方面,并从社会和教育系统两个层面提出了保障机制。本研究认为本科秘书学专业在课程设置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课程目标定位不够精准,课程内容与社会需求融合度不够,课程实施未充分体现课程价值,课程评价体系仍尚需完善。影响课程设置的因素主要有社会环境因素、教育系统因素、教学本体因素。这些因素或多或少地影响秘书学的课程构建。本研究进一步丰富了秘书专业课程设置的研究成果,为提高秘书专业人才培养提供一定的研究思路。
梁淑情[9](2019)在《李欣的秘书学思想研究》文中提出李欣是中国秘书学的开创者与奠基人,他的秘书学思想为我国的秘书学发展与建设起了重要的指引作用,也正是其在秘书工作中实践中不断地研究与总结秘书工作的性质与发展规律,从而促进我国的秘书事业健康有序地发展。研究李欣的秘书工作历程以及秘书学思想理论,不仅可以借鉴李欣的秘书学思想理论观点,也能学习他推动秘书工作及秘书事业发展的基本经验,更要发扬李欣对秘书事业兢兢业业、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以及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精神。本文是在研究历史文献的基础上,采用文献编研学理论方法,就李欣一生的秘书工作历程及其理论观点进行探究和提炼。通过对李欣秘书工作活动地梳理,重点关注他在秘书工作方面的实践,并对李欣在秘书工作中所传达的秘书学思想理论进行总结和研究,旨在结合时代背景深刻把握李欣的秘书学思想,从而对今后秘书学研究及秘书工作地开展提供宝贵的指导价值。本论文的结构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内容包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研究现状、创新之处以及研究方法。现阶段学界研究李欣及其秘书学思想的文章专着比较少,即使有涉及也大多集中在其某一方面的秘书学思想研究上。本文在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李欣的秘书学思想给予系统的梳理,另外试图填补李欣生平研究的空白第二部分是李欣生平与秘书工作。这是本文的创新之处,以时间为顺序,简述李欣的生平及其秘书生涯,包括参加革命、着书立说、促进秘书工作改革以及纠正秘书学理论研究的不良风气,从而对李欣在秘书界的贡献及历史地位有个清晰地认识。第三部分是李欣秘书学思想的形成。笔者从李欣秘书学思想形成的原因、标志、特点三个方面入手,以求再现其思想形成的过程,厘清前因后果,做到“知其所以然”。第四部分是李欣秘书学思想的基本内容。这是本文的核心内容,笔者把李欣的主要思想概括为秘书哲学观、秘书服务观、秘书人才观、秘书辅助决策观、秘书工作规律观五个方面,并按照从心理到行为、由人到工作的顺序,依次展开叙述,力求从根本上梳理李欣秘书学思想的内涵。第五部分是李欣秘书学思想的评价及启示。实事求是地评价李欣的秘书学思想,看到其在带领我国秘书学发展的开拓性价值,也正视其思想的不足之处。但瑕不掩瑜,李欣在秘书学理论研究以及秘书工作中展现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后人学习的。
向芳青,王燕萍,王友云[10](2019)在《秘书人才培养由传统文秘型向现代管理型转变探析》文中研究指明时代变迁要求秘书人才实现转型,而转型的一个重要方向就是秘书人才由传统的文秘型向管理型转变,要求秘书人才具备一定管理知识、技能和能力,走向工作岗位后能进行具体的管理实践,向辅助领导决策转变,甚至成为未来的管理者。基于秘书人才培养转型的实际需要,探讨了管理学课程对于秘书人才培养转型的重要性和意义,以及这种转型所面临的问题,并提出了转型的路径。
二、论秘书学的理论性与应用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论秘书学的理论性与应用性(论文提纲范文)
(1)秘书学专业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有效形式探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提升秘书学专业整体科研水平和实力 |
1. 组建科研团队。 |
2. 拓展学术交流。 |
3. 转化科研成果。 |
二、秘书学专业科研成果转化教学资源的途径 |
1. 课堂教学改革。 |
2. 实践教学。 |
三、探究培养学生科研素养的途径 |
1. 建立本科生导师制度。 |
2. 设置适合学生的科研课题。 |
3. 学科竞赛。 |
(2)秘书学专业培养模式中“职业化冲动”现象分析及对策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一、秘书学专业实践型改革之路的现状 |
二、“职业化冲动”现象产生的背景及内涵 |
三、“职业化冲动”培养模式形成原因分析及危机输出 |
(一)原因分析 |
1. 秘书学理论研究不足 |
2.“跃进式”学科发展方式的助推 |
(二)危机输出:秘书核心竞争力缺失 |
四、应对秘书学专业人才培养“职业化冲动”的策略 |
(一)合理调配理论教学与实习实践课时的比例 |
(二)提升实践精度,把好宁缺毋滥的实习底线 |
(三)重视学理性研究,完善秘书学核心理论研究体系 |
(3)一带一路背景下秘书学专业人才培养探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
1.1 秘书学专业毕业生缺乏实践能力 |
1.2 秘书学专业教师队伍缺少一线工作经验 |
1.3 秘书学专业培养模式不合理 |
2. 秘书学人才培养模式 |
2.1 增加教学中实训课程比重 |
2.2 创建以实践应用能力为中心的学生评价体系 |
2.3 实行校企融合发展 |
2.4 建立专业秘书学教师队伍 |
2.5 加强秘书学专业人才的综合素质培养 |
3. 结语 |
(4)论秘书学专业管理学课程教学效果的改善(1)——从教师自身发力(论文提纲范文)
一、秘书学专业管理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
(一)教师专业知识不足,教学方法单一 |
(二)学生认知偏颇,对课程轻视或畏难 |
二、从教师自身发力,切实改善管理学课程的教学效果 |
(一)转变教学理念,适应学科性质 |
(二)吃透教材内容,创新教学方法 |
(三)多渠道提升业务能力,向生活索要教学素材 |
(四)深入调查了解,消除教学阻滞 |
(5)本科院校秘书学专业校园实践活动模式探索——以安徽师范大学秘书学专业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一、本科院校秘书学应用型人才培养现状 |
(一)应用型人才适用于秘书学 |
(二)秘书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与实践教育的关系 |
1. 实践教育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 |
2. 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为秘书学专业实践教育指明了方向 |
3. 秘书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与实践教育相互促进、辩证统一 |
二、安徽师范大学秘书学专业校园实践活动模式探索 |
(一)以“秘书节”为依托,打造体系化实践活动模式 |
1. 侧重多方能力培育,注重职业能力均衡发展 |
2. 实践活动类型多样,满足各层级学生多元化需求 |
3. 建立传承机制,避免“昙花一现” |
(二)整合利用多方资源,打响专业品牌 |
(三)尊重学生个体发展规律,充分发挥主体创造力 |
三、建构本科院校秘书学专业校园实践活动科学模式需注意的事项 |
(一)加强科学管理是根本 |
1. 提高专业重视程度 |
2. 建立实践平台反馈机制 |
3. 加强交流学习,应用先进经验 |
(二)发挥学生主动性是核心 |
(三)提升创新能力是保障 |
结语 |
(6)基于本科专业教学质量标准的秘书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及其特点 |
(一)培养目标: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
(二)培养途径:产学合作 |
(三)课程体系:应用为主,能力为本 |
(四)教学方法:行动导向 |
(五)教学评价:能力取向 |
二、秘书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
(一)秘书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设计 |
1. 秘书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 |
2. 秘书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规格 |
(二)秘书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措施 |
1. 秘书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内容设计 |
2. 秘书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手段设计 |
3. 秘书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制度设计 |
4. 秘书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评价设计 |
(7)中国秘书学理论70年研究综述(论文提纲范文)
1 数据来源 |
2 中国秘书学理论研究现状 |
2.1 文献年度分布特点。 |
2.2 载文期刊分布特点。 |
3 中国秘书学理论研究的主要内容 |
3.1 起步阶段分析。 |
3.2 发展阶段分析。 |
3.3 稳定阶段分析。 |
(8)本科秘书学专业课程设置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 |
第二节 研究综述 |
第三节 研究理论与方法 |
第四节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一章 秘书学课程设置的现状调查 |
第一节 秘书学专业课程设置与培养方案 |
第二节 学生问卷调查反馈课程设置的情况 |
第三节 用人单位问卷调查反馈课程设置的情况 |
第四节 访谈反馈课程设置的情况 |
第二章 秘书学专业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分析 |
第一节 课程目标定位不够精准 |
第二节 课程内容与社会需求融合度不够 |
第三节 课程实施未充分体现课程价值 |
第四节 课程评价体系仍需完善 |
第三章 影响秘书学专业课程设置的因素分析 |
第一节 社会环境因素 |
第二节 教育系统内部因素 |
第三节 教学本体因素 |
第四章 本科秘书学专业课程设置的对策研究 |
第一节 秘书学课程目标的确定 |
第二节 秘书学课程内容选择的基本要求 |
第三节 秘书学课程设置的基本构成 |
第四节 秘书学课程设置比例关系的确立 |
第五节 秘书学课程设置的组织与安排 |
第六节 秘书学课程设置的保障机制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1 广州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
附录2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中文系人才培养方案 |
附录3 肇庆学院秘书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
附录4 地方本科秘书学专业课程设置现状调查问卷(学生) |
附录5 地方本科秘书学专业课程设置研究访谈提纲(教师) |
附录6 用人单位秘书岗位或人员能力现状调查问卷 |
附录7 用人单位访谈提纲 |
在学期间发表论文清单 |
致谢 |
(9)李欣的秘书学思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目的和意义 |
(一)研究目标 |
(二)理论意义 |
(三)实践价值 |
二、研究现状 |
(一)国内研究现状 |
(二)文章专着 |
(三)期刊论文及其它 |
(四)国外研究现状 |
三、创新之处 |
四、研究方法 |
(一)文献研读法 |
(二)逻辑推演法 |
(三)学科交叉法 |
第一章 李欣生平与秘书工作 |
第一节 李欣生平简介 |
第二节 李欣与早期的机要译电 |
第三节 李欣与秘书事业 |
一、开秘书学着书立说之风 |
二、构建秘书学理论体系 |
三、创新秘书工作方式 |
四、八十年代的“天地之争” |
第二章 李欣秘书学思想的形成 |
第一节 李欣秘书学思想形成的原因 |
一、时代的因素 |
二、科学的思想和方法论指导 |
三、丰富的知识储备和秘书工作经历 |
四、谦逊勤奋的品格和宽阔的视野 |
第二节 李欣秘书学思想形成的标志 |
一、思想形成的界定标准 |
二、秘书学思想形成的标志 |
第三节 李欣秘书学思想的特点 |
一、以鲜明的服务性为出发点 |
二、以突出的政治性贯穿始终 |
第三章 李欣秘书学思想的基本内容 |
第一节 秘书哲学观 |
一、实事求是观点 |
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
三、群众路线观点 |
第二节 秘书服务观 |
一、从属性决定了秘书工作的服务性 |
二、秘书服务对象的广泛性 |
三、秘书服务方式的多样性 |
第三节 秘书人才观 |
一、秘书岗位“膨胀回位” |
二、“恃才放旷者”不可为秘书 |
三、关心秘书人员,注重综合素质的提升 |
第四节 秘书辅助决策观 |
一、秘书的参谋职能 |
二、参谋不等于参与决策 |
三、正确理解“参与政务” |
四、树立正确的价值导向 |
第五节 秘书工作规律观 |
一、“双线”规律的形成 |
二、秘书工作规律的争议 |
三、“双线”规律的理论价值 |
第四章 李欣秘书学思想的评价及启示 |
第一节 无可争议的秘书学专业奠基人 |
第二节 李欣秘书学思想的局限 |
一、研究主体局限于党政公务秘书 |
二、注重经验总结,缺少理论深度 |
第三节 继承和发展李欣秘书学思想及秘书精神 |
一、继承和发展李欣的秘书学研究方法和基础经验 |
二、学习李欣的秘书精神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本人攻读学位期间科研成果及获奖情况一览表 |
(10)秘书人才培养由传统文秘型向现代管理型转变探析(论文提纲范文)
1 管理学课程之于秘书人才培养转型的重要性 |
1.1 管理学课程学习有利于秘书人才培养适应时代需求 |
1.2 秘书专业管理学课程开发有利于培养应用型秘书 |
2 秘书专业管理学课程开发所面临的问题 |
2.1 秘书专业管理学课程教学实践性不强 |
2.2 传统文秘型培养方式学生缺乏自主意识和创新精神 |
3 以课程教学改革为突破口实现秘书人才培养方式转型 |
3.1 教学内容应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
3.2 优化课堂教学方式与改善课堂氛围 |
四、论秘书学的理论性与应用性(论文参考文献)
- [1]秘书学专业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有效形式探究[J]. 刘玲. 大庆社会科学, 2021(01)
- [2]秘书学专业培养模式中“职业化冲动”现象分析及对策探讨[J]. 宋凯. 秘书之友, 2020(12)
- [3]一带一路背景下秘书学专业人才培养探析[J]. 韦健涛. 文学教育(下), 2020(11)
- [4]论秘书学专业管理学课程教学效果的改善(1)——从教师自身发力[J]. 陈艳秋,陈伟莲. 现代职业教育, 2020(06)
- [5]本科院校秘书学专业校园实践活动模式探索——以安徽师范大学秘书学专业为例[J]. 叶文举,马小苏. 秘书之友, 2020(02)
- [6]基于本科专业教学质量标准的秘书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 邓云川. 秘书, 2019(06)
- [7]中国秘书学理论70年研究综述[J]. 庞宇飞,刘永,荆欣. 档案管理, 2019(06)
- [8]本科秘书学专业课程设置研究[D]. 张静静. 暨南大学, 2019(02)
- [9]李欣的秘书学思想研究[D]. 梁淑情. 安徽师范大学, 2019(01)
- [10]秘书人才培养由传统文秘型向现代管理型转变探析[J]. 向芳青,王燕萍,王友云. 度假旅游, 2019(04)